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4-2018年芜湖市某医院住院患者梅毒检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王萍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2020年第3期180-183,共4页
目的了解芜湖市某医院住院患者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结果,为梅毒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8年12月在芜湖市中医医院进行梅毒检测的住院患者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年间进行梅毒检测的住院患者共计73648人,梅... 目的了解芜湖市某医院住院患者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结果,为梅毒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8年12月在芜湖市中医医院进行梅毒检测的住院患者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年间进行梅毒检测的住院患者共计73648人,梅毒TP-ELISA检测阳性2144人,阳性率2.91%,TP-ELISA和TRUST双阳性494人,双阳率0.67%,男性梅毒抗体阳性率和双阳率均高于女性,>60岁年龄段梅毒检测阳性率最高。梅毒检测阳性率最高的科室为肛肠科,其次为重症医学科、呼吸内科、神经内科和眼科。梅毒TRUST效价≥1∶8占比最高的为41~50年龄段(33.98%)。结论应加强梅毒防治知识的宣教,加大梅毒检测力度,尤其要重视男性人群和老年人群,做到早诊断早治疗。检出率较高的科室医务工作者应做好自我保护,减少职业暴露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毒 住院患者 抗体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芜湖市某医院4473例就诊女性HPV筛查基因分型结果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刘婷婷 钟芳芳 +1 位作者 沈丽娟 井丰军 《医学检验与临床》 2022年第1期66-69,共4页
目的:了解芜湖市某医院就诊女性患者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率、亚型以及年龄分布特点,为该地区宫颈癌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8年11月1日~2019年11月1日,在芜湖市某医院接受HPV检测的女性患者宫颈脱落细胞样本,采用HPV-DNA基因分型... 目的:了解芜湖市某医院就诊女性患者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率、亚型以及年龄分布特点,为该地区宫颈癌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8年11月1日~2019年11月1日,在芜湖市某医院接受HPV检测的女性患者宫颈脱落细胞样本,采用HPV-DNA基因分型进行检测,并统计不同年龄组患者HPV感染情况。结果:4473例标本中,HPV感染1096例,感染率为24.5%,其中单一感染率为18.98%,复合感染率为5.52%。HPV感染前4位亚型为HPV52、16、58和51,26~30岁感染率最高。结论:芜湖市HPV感染率较以往呈现升高趋势,需加强预防宫颈癌健康知识的宣传教育和筛查工作,降低宫颈癌的高危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 基因分型 感染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三种因子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后MACE风险间的关系 被引量:1
3
作者 王伟 程湛然 朱燕 《心脏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45-49,共5页
目的 探讨血清B型脑钠肽(BNP)、心肌肌钙蛋白I(cTnI)和胱抑素C(Cys-C)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术(PCI)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风险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2年12月于芜湖市中医医院行PCI术治疗的124例急... 目的 探讨血清B型脑钠肽(BNP)、心肌肌钙蛋白I(cTnI)和胱抑素C(Cys-C)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术(PCI)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风险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2年12月于芜湖市中医医院行PCI术治疗的12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术后60 d是否发生MACE分为两组,对比两组临床资料及血清指标,通过ROC曲线分析冠脉病变支数、BNP、cTnI与Cys-C预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60 d发生MACE的价值,再将两组有差异信息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行量化赋值,明确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60 d发生MACE的危险因素。结果 两组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基础合并症、家族史、吸烟史、饮酒史、发病至就诊时间、疾病类型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发生MACE组冠脉病变支数多于未发生MACE组(P<0.01);发生MACE组BNP、cTnI与Cys-C水平均高于未发生MACE组(均P<0.01);经ROC曲线分析证明,冠脉病变支数、BNP、cTnI与Cys-C均能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60 d发生MACE的预测,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01(P<0.01)、0.624(P<0.05)、0.736(P<0.01)和0.734(P<0.01);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证实冠脉病变支数≥3支、BNP≥87.12 pg/ml、cTnI≥4.73μg/L和Cys-C≥2.81 mg/L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60 d发生MACE的危险因素。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60 d发生MACE与BNP、cTnI、Cys-C水平异常升高有关,是MACE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临床可通过检测上述指标评估患者预后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冠脉介入术 血清B型脑钠肽 心肌肌钙蛋白 胱抑素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125、Alb、NLR联合检测诊断盆腔炎的灵敏度与特异度分析
4
作者 龚美娜 井丰军 +1 位作者 王萍 倪勇 《中国性科学》 2024年第5期90-93,共4页
目的探讨糖类抗原125(CA125)、白蛋白(Alb)、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联合检测用于盆腔炎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3年6月因盆腔炎于芜湖市中医医院妇科住院的108例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同期在同院健康体检的... 目的探讨糖类抗原125(CA125)、白蛋白(Alb)、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联合检测用于盆腔炎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3年6月因盆腔炎于芜湖市中医医院妇科住院的108例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同期在同院健康体检的108例女性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Alb、CA125的水平,并计算NLR。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CA125、Alb、NLR之间的相关性,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三者诊断盆腔炎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研究组CA125、NLR高于对照组,Alb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CA125、Alb、NLR两两之间均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CA125、Alb、NLR联合诊断盆腔炎的曲线下面积(AUC)高于单独检测。结论血清CA125、Alb及NLR联合检测诊断盆腔炎的诊断价值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类抗原125 白蛋白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联合检测 盆腔炎 灵敏度 特异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两种方法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结果比较 被引量:3
5
作者 张鹏 张薇娜 +1 位作者 汤荣华 张英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1年第17期2089-2090,2092,共3页
目的比较梅毒螺旋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ELISA)一步法和二步法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的结果,研究钩状效应对TP-ELISA一步法检测抗-TP结果的影响,评价TP-ELISA二步法检测抗-TP的应用价值。方法分别用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 目的比较梅毒螺旋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ELISA)一步法和二步法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的结果,研究钩状效应对TP-ELISA一步法检测抗-TP结果的影响,评价TP-ELISA二步法检测抗-TP的应用价值。方法分别用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TP-ELISA一步法和二步法检测3 600份住院患者血清,并用TP-ELISA一步法(稀释法)检测怀疑存在钩状效应的血清标本12份。结果 TPPA、TP-ELISA二步法分别检测出91份抗-TP阳性,结果一致;TP-ELISA一步法检测出79份抗-TP阳性,12份TP-ELISA一步法检测结果阴性怀疑存在钩状效应的血清标本进行1∶5、1∶10、1∶40、1∶80倍稀释后,再采用TP-ELISA一步法进行检测,分别有12份、12份、8份、4份结果转为阳性。结论采用TP-ELISA二步法或TP-ELISA一步法同时对标本进行一定倍数稀释后检测,可以克服钩状效应,提高检测的敏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体 细菌 梅毒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假阴性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治疗的烧伤创面细菌培养前期质量控制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陈俊明 黄树林 +1 位作者 田宁 黄开泉 《安徽医药》 CAS 2010年第10期1174-1176,共3页
目的探讨创面两种不同的标本采集方法和接种时间对接受中药创面治疗的同一烧伤创面细菌培养的影响。方法采用从创面表面分泌物和创面坏死组织两种方法从本组46例接受中药治疗的深度烧伤患者的同一创面同一时间采集标本,每组标本按采集... 目的探讨创面两种不同的标本采集方法和接种时间对接受中药创面治疗的同一烧伤创面细菌培养的影响。方法采用从创面表面分泌物和创面坏死组织两种方法从本组46例接受中药治疗的深度烧伤患者的同一创面同一时间采集标本,每组标本按采集后及时和后1 h进行接种,进行相同条件的细菌培养实验,比较各组革兰阳性球菌和革兰阴性杆菌检出率。获取的数据用SPSS-12软件进行分析处理。结果 (1)从坏死组织中采集标本组革兰氏阳性球菌检出率高于从创面分泌物采集标本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坏死组织中采集标本组革兰阴性杆菌检出率略高于从创面分泌物采集标本组,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从创面表面分泌物采集标本及时接种组革兰阳性球菌检出率高于后1 h接种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从创面坏死组织采集标本且采集后及时接种较从创面分泌物采集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具有更高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培养 标本采集 烧伤创面 中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胱抑素C在肾脏疾病患者中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4
7
作者 申斯曼 胡素颖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1年第6期729-730,共2页
目的探讨肾脏疾病患者中血清胱抑素C及血清肌酐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对51例肾脏疾病患者和17例健康者检测血清胱抑素C、血清肌酐水平。结果不同肾损害患者的检测结果显示:17例肾小球滤过率(GFR)≥80 mL/min和17例GFR 40~80 mL/min,... 目的探讨肾脏疾病患者中血清胱抑素C及血清肌酐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对51例肾脏疾病患者和17例健康者检测血清胱抑素C、血清肌酐水平。结果不同肾损害患者的检测结果显示:17例肾小球滤过率(GFR)≥80 mL/min和17例GFR 40~80 mL/min,只有胱抑素C增高;而血清肌酐测定水平只有在GFR〈40 mL/min时才发生异常。结论在评估GFR时,胱抑素C是非常敏感的指标,即使在肾功能轻度受损的情况下,血清胱抑素C可显著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胱抑素C 肌酐 肾小球滤过率 肾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与代谢性疾病的相关因素 被引量:10
8
作者 段立中 杨玉萍 +5 位作者 陈俊明 倪勇 胡安 鲁杰 张薇娜 刘寅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7期3623-3625,共3页
目的分析老年幽门螺杆菌(Hp)感染患者与代谢性疾病的关系及意义。方法选取1200例体检中心2015年1月至2019年10月的健康体检者,进行Hp感染检测并收集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身高、体重、体重指数(BMI)、生活方式、现病史与既往病史、... 目的分析老年幽门螺杆菌(Hp)感染患者与代谢性疾病的关系及意义。方法选取1200例体检中心2015年1月至2019年10月的健康体检者,进行Hp感染检测并收集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身高、体重、体重指数(BMI)、生活方式、现病史与既往病史、家族史等,检测代谢性疾病相关指标包括血压、血糖、血脂、血尿酸及血同型半胱氨酸,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模型分析Hp感染与各因素的关系。结果患者以男性为主(67.9%),平均年龄75岁,BMI≥24.0 kg/m^2占61.2%,血压异常者占56.4%,空腹血糖异常者占20.7%,血脂、血尿酸及血同型半胱氨酸异常者分别占28.1%、23.1%及28.7%;吸烟者占57.6%,喝酒占44.8%,经常锻炼者占22.7%;而年龄、性别、BMI、血脂、血糖与Hp感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通过单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发现以上因素与Hp感染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回归方程发现,在回归方程中对Hp感染有影响的因素为年龄、血脂、血糖及BMI,而相对危险度由高到低依次为血脂、血糖、BMI、年龄。结论Hp感染与年龄、BMI、血脂异常、血糖异常明显相关,其可能通过多种机制互相作用,共同演进,因此在对具有上述因素的患者诊治时也应当考虑是否存在协同因素,必要时同时治疗以达到更佳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旋杆菌 代谢性疾病 尿酸 同型半胱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术患者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岳能丽 王珏 +2 位作者 宋为娟 倪芳 许雨乔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13,共6页
目的 分析手术患者发生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血流感染的临床特征及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为临床早期诊断及感染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2020年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83例CRKP血流感染患者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 目的 分析手术患者发生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血流感染的临床特征及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为临床早期诊断及感染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2020年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83例CRKP血流感染患者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根据血流感染发生前是否有手术史分为手术组(115例)和非手术组(68例),分析手术组患者治疗28 d后的预后影响因素。结果 183例CRKP血流感染患者中62.8%存在手术史,手术组患者在引流管留置和住院时间≥28 d比例均高于非手术组。入住ICU和感染性休克是影响手术组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CRKP血流感染患者中手术组人数高于非手术组,入住ICU和感染性休克可显著增加手术患者CRKP血流感染死亡风险,临床医师应积极给予预防和及时诊治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感染 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 血流感染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NLR与RDW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7
10
作者 井丰军 倪勇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8年第3期99-102,共4页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和红细胞分布宽度(RDW)的变化及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8年1月肿瘤科住院结直肠癌确诊患者116例为实验组,选取同期健康志愿者80例为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通...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和红细胞分布宽度(RDW)的变化及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8年1月肿瘤科住院结直肠癌确诊患者116例为实验组,选取同期健康志愿者80例为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通过ROC曲线、独立样本t检验等数据分析方法,比较两组NLR,RDW水平差异,评估各个指标在结直肠癌患者中的诊断作用。结果结直肠癌组外周血NLR和RDW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2.99±2.14vs 1.71±0.5),(14.89%±2.69%vs 13.29%±0.4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24,5.27,均P<0.001)。绘制ROC曲线,NLR曲线下面积为0.733,确定最佳截点为2.09,敏感度为58.8%,特异度为86.1%,按此临界点将结直肠癌患者分为高NLR组(≥2.09,67例)和低NLR组(<2.09,49例)。RDW曲线下面积为0.672,最佳截点为14.1%,敏感度为54.3%,特异度为93.1%,根据RDW水平的不同将患者分为高RDW组(≥14.1%,62例)和低RDW组(<14.1%,54例)。高值组和低值组的患者年龄、性别、肿瘤部位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结直肠癌患者NLR和RDW水平显著升高,可以作为结直肠癌患者的一个临床辅助诊断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红细胞分布宽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乳甘露聚糖检测用于侵袭性曲霉菌早期感染诊断的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薇娜 李小宁 张鹏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 2014年第34期31-31,共1页
目的:评价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半乳甘露聚糖(GM)抗原在侵袭性曲霉菌(IA)早期感染诊断和疗效监测中的临床价值。方法以62例呼吸内科、重症医学科及血液内科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患者为研究对象,针对患者连续检测,共检测标本188... 目的:评价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半乳甘露聚糖(GM)抗原在侵袭性曲霉菌(IA)早期感染诊断和疗效监测中的临床价值。方法以62例呼吸内科、重症医学科及血液内科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患者为研究对象,针对患者连续检测,共检测标本188份。采用ELISA法测定患者血清中GM含量,测定浓度可达0.5ng/ml。同时对所选病例进行G实验检测和真菌培养,所得结果与GM结果联合分析。结果以1.0为阳性界值,GM检测的敏感性为53.8%,特异性100%,诊断符合率88.7%;以0.5为阳性界值,敏感性为84.6%,特异性96.7%,诊断符合率95.2%。 G实验显示以GM0.5为阳性界值GM阳性患者血浆(1-3)-β-D-葡聚糖含量为(68.58±12.76)pg/ml,GM阴性患者血浆(1-3)-β-D-葡聚糖含量为(3.18±1.25)pg/ml,两组数据经t-检验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GM检测可早于真菌培养方法9d预测曲霉感染。曲霉菌感染患者GM的连续监测显示抗曲霉菌治疗前GM水平保持在较高水平,抗真菌治疗有效患者的GM含量呈下降趋势,无效死亡患者仍保持较高水平。结论血清GM检测是侵袭性曲霉菌早期感染诊断和疗效监测的有用指标,与G实验联合应用判断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乳甘露聚糖 曲霉菌 早期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肿瘤细胞的检测与临床应用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萍(综述) 井丰军(审校)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1年第12期1802-1805,共4页
循环肿瘤细胞(CTCs)是指由实体肿瘤原发病灶中脱落出来,进入血液循环和(或)淋巴系统的细胞,具有与原发肿瘤相似的特征,能够反映肿瘤发生发展情况并可能介导肿瘤转移。近年来,CTCs的检测技术得到飞速发展。随着检测技术的提高,越来越多... 循环肿瘤细胞(CTCs)是指由实体肿瘤原发病灶中脱落出来,进入血液循环和(或)淋巴系统的细胞,具有与原发肿瘤相似的特征,能够反映肿瘤发生发展情况并可能介导肿瘤转移。近年来,CTCs的检测技术得到飞速发展。随着检测技术的提高,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CTCs在多种恶性肿瘤的诊断、治疗、疗效评估和预后方面有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肿瘤细胞 检测 富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碳青霉烯酶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基因检测及药敏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薇娜 张鹏 李婕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1期33-36,共4页
目的:研究临床分离铜绿假单胞菌产碳青霉烯酶的主要基因型和药敏分布。方法:收集2020年11月~2022年1月芜湖市中医医院住院患者微生物送检标本,培养分离铜绿假单胞菌,采用最低抑菌浓度(MIC)法检测药敏结果,胶体金及PCR法检测耐药表型及... 目的:研究临床分离铜绿假单胞菌产碳青霉烯酶的主要基因型和药敏分布。方法:收集2020年11月~2022年1月芜湖市中医医院住院患者微生物送检标本,培养分离铜绿假单胞菌,采用最低抑菌浓度(MIC)法检测药敏结果,胶体金及PCR法检测耐药表型及基因。结果:临床分离铜绿假单胞菌共46株,科室分布构成占比以重症医学科为主(32.6%),其次为呼吸内科(21.7%);其中碳青霉烯类耐药铜绿假单胞菌(CRPA)分布以重症医学科构成占比最高(44.4%)。46株铜绿假单胞菌对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左氧氟沙星、阿米卡星、头孢他啶、头孢吡肟、亚胺培南、黏菌素耐药率分别为26.1%、30.4%、2.2%、19.6%、13.0%、19.6%、4.3%。9株CRPA对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左氧氟沙星、阿米卡星、头孢他啶、头孢吡肟、亚胺培南、黏菌素耐药率分别为66.7%、66.7%、11.1%、55.6%、66.7%、100.0%、0%。碳青霉烯酶阳性铜绿假单胞菌基因型主要为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NDM)型、其次为亚胺培南酶(IMP)型。结论:铜绿假单胞菌产碳青霉烯酶主要为NDM型,且耐药广泛,临床和院感应加强检测和监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碳青霉烯酶 基因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比值和同型半胱氨酸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吴姗姗 刘寅 +1 位作者 陶臣 井丰军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3年第23期3465-3468,共4页
目的分析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比值(MHR)和同型半胱氨酸(Hcy)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芜湖市中医医院脑病科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64例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136例作为对照组... 目的分析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比值(MHR)和同型半胱氨酸(Hcy)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芜湖市中医医院脑病科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64例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136例作为对照组。收集患者的各项实验室检查结果,根据血生化检查结果计算MHR。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进行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MHR及Hcy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关系和预测价值。结果研究组年龄、男性、MHR、Hcy、白细胞计数、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明显高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HR>0.28、Hcy>10.01μmol/L、LDL-C>3.09 mmol/L、年龄较大是罹患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发现,Hcy与MHR 2项联合预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75,高于Hcy、MHR单独预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AUC为0.585、0.740。结论高水平MHR和Hcy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且与疾病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比值 同型半胱氨酸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耐药分布及其碳青霉烯类耐药基因研究
15
作者 张薇娜 杨正海 张鹏 《沈阳医学院学报》 2019年第3期200-203,共4页
目的:研究住院患者感染鲍曼不动杆菌耐药分布及碳青霉烯类耐药基因,为临床预防和治疗感染提供实验指导。方法:收集2018年1至12月芜湖市中医医院住院患者痰液标本,培养分离鲍曼不动杆菌,采用最小抑菌浓度(MIC)法检测耐药结果,PCR法扩增... 目的:研究住院患者感染鲍曼不动杆菌耐药分布及碳青霉烯类耐药基因,为临床预防和治疗感染提供实验指导。方法:收集2018年1至12月芜湖市中医医院住院患者痰液标本,培养分离鲍曼不动杆菌,采用最小抑菌浓度(MIC)法检测耐药结果,PCR法扩增检测耐药基因。结果: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共68株,重症医学科检出率最高。68株鲍曼不动杆菌对常见药物氨曲南、头孢曲松、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左氧氟沙星、头孢替坦、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亚胺培南耐药率分别为95.59%、48.53%、48.53%、48.53%、25.00%、95.59%、100%、48.53%、48.53%。33株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OXA-23、OXA-24、OXA-51、OXA-58等耐药基因阳性菌株分别为25株、0株、33株、0株,阳性率分别为75.8%、0%、100%、0%。耐药基因OXA-23在耐碳青霉烯类组和敏感组鲍曼不动杆菌比较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2018年我院住院患者感染鲍曼不动杆菌对抗菌药物耐药广泛,碳青霉烯类耐药基因检测对预防菌株耐药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曼不动杆菌 碳青霉烯 耐药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项检测指标在2型糖尿病早期肾损伤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9
16
作者 朱佐芳 刘寅 吴姗姗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2020年第3期184-187,共4页
目的分析尿白蛋白/肌酐比值(ACR)、尿α1-微球蛋白(α1-MG)、尿β2-微球蛋白(β2-MG)和血清胱抑素C(CysC)在2型糖尿病早期肾损害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1月芜湖市中医医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08例,根据尿蛋白排出率(U... 目的分析尿白蛋白/肌酐比值(ACR)、尿α1-微球蛋白(α1-MG)、尿β2-微球蛋白(β2-MG)和血清胱抑素C(CysC)在2型糖尿病早期肾损害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1月芜湖市中医医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08例,根据尿蛋白排出率(UAER)将患者分为单纯糖尿病组(UAER<30 mg/24 h)68例和糖尿病肾病组(30 mg/24 h≤UAER<300 mg/24 h)40例。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为健康对照组。观察各组尿ACR、尿α1-MG、尿β2-MG和血清CysC水平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预测各指标对早期糖尿病肾损伤的曲线下面积(AUC),并计算各指标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糖尿病肾病组和单纯糖尿病组的尿ACR、尿α1-MG、尿β2-MG和血清CysC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均<0.05)。糖尿病肾病组的尿ACR、尿α1-MG、尿β2-MG和血清CysC水平明显高于单纯糖尿病组(P均<0.05)。尿ACR、尿α1-MG、尿β2-MG和血清Cys C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23、0.851、0.755和0.702,敏感度分别为84.4%、75.0%、71.9%和62.5%,特异度分别为96.4%、85.5%、81.8%和67.3%。结论尿ACR、尿α1-MG、尿β2-MG和血清CysC在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的进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其测定有助于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为临床诊治提供可靠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早期肾损伤 尿白蛋白/肌酐比值 尿Α1-微球蛋白 尿Β2-微球蛋白 血清胱抑素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重组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血液疾病贫血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1
17
作者 申斯曼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第18期126-127,共2页
目的探讨分析人重组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血液疾病贫血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间收治的血液疾病贫血患者30例,给予人重组红细胞生成素治疗,对治疗后的疗效进行评定。结果血液疾病贫血患者30例,经过红细胞生成素治疗3个月... 目的探讨分析人重组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血液疾病贫血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间收治的血液疾病贫血患者30例,给予人重组红细胞生成素治疗,对治疗后的疗效进行评定。结果血液疾病贫血患者30例,经过红细胞生成素治疗3个月后,显效9例,有效10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63.33%(19/30)。结论人重组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血液疾病贫血的疗效好,且安全性高,具有较高临床推广应用价值与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重组红细胞生成素 血液疾病贫血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28例红细胞直方图双峰的血常规结果及原因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段立中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20年第15期1852-1855,共4页
目的分析血细胞检查结果中红细胞直方图为双峰患者的血细胞特征及常见病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0年6月本院收治的红细胞直方图明显双峰且RDW无结果患者328例临床资料,根据红细胞直方图及仪器报警信息,对患者进行血细胞检测结... 目的分析血细胞检查结果中红细胞直方图为双峰患者的血细胞特征及常见病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0年6月本院收治的红细胞直方图明显双峰且RDW无结果患者328例临床资料,根据红细胞直方图及仪器报警信息,对患者进行血细胞检测结果及病因分析。结果328例患者中有贫血患者207例(63.1%),以轻度(122/37.2%)、中度(68/20.7%)贫血为主,多为小细胞性贫血(117/35.7%)、正细胞性(60/18.3%)、大细胞性贫血(30/9.1%);红细胞直方图全部异常,均为双峰且RDW无结果。恶性肿瘤、慢性感染、缺铁性贫血、消化道出血、巨幼细胞贫血、子宫异常出血等是最常见的原发病因,输血和贫血治疗有效是红细胞直方图双峰最常见的治疗相关的原因。结论血常规检查红细胞双峰,RDW无结果患者常见的病因是营养性贫血、慢性病贫血等。外周血出现双相红细胞是红细胞检查的明显特征,见于急性失血和贫血药物治疗后,反映骨髓红系增生旺盛,贫血治疗有效和贫血、失血患者的临床输血治疗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直方图 双峰 贫血 病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HCO_(3)^(-)酶法检测试剂改良路径的比较研究
19
作者 黄洁 崔婷 +1 位作者 张炳峰 张洁心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13期1635-1637,共3页
目的比较用于检测血清碳酸氢盐(HCO_(3)^(-))浓度的生化试剂的开瓶稳定性和试剂组分有效性,评估改良酶法试剂质量,探讨其临床应用前景。方法每天固定时间测量两种酶法试剂的空白吸光度值,连续20 d,分别计算当天与第1天空白吸光度值的检... 目的比较用于检测血清碳酸氢盐(HCO_(3)^(-))浓度的生化试剂的开瓶稳定性和试剂组分有效性,评估改良酶法试剂质量,探讨其临床应用前景。方法每天固定时间测量两种酶法试剂的空白吸光度值,连续20 d,分别计算当天与第1天空白吸光度值的检测偏倚(B_(A));同时,用不同底物浓度的改良酶法试剂测量同一份定值质控品,连续20 d,分别计算检测值的前n天变异系数(CV)。结果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羟化酶法(PEPC法)试剂开瓶20 d内空白吸光度值B_(A)为-19.03%±6.01%,最大可达-28.35%。方法学改良后的循环酶法(CEM法)试剂的空白吸光度值B_(A)为-1.47%±3.19%,最大B_(A)为-11.3%。使用PEPC法试剂检测低值和高值血清HCO_(3)^(-)质控品,所得检测值前n天CV分别为6.50%±2.90%和6.34%±3.60%,最大分别为11.43%和13.64%。使用CEM法试剂检测值CV分别为3.71%±1.19%和3.47%±2.22%,最大分别为6.05%和7.48%。当加大CEM法试剂的底物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浓度,检测值CV进一步分别降低至3.62%±1.18%和2.35%±1.27%,最大分别为4.92%和3.72%。结论CEM法试剂开瓶稳定性高于PEPC法试剂,反映出改良后检测方法学的优势。与此同时,加大底物浓度可长期维持试剂组分有效性,保证酶促反应稳定进行,进一步提高检测结果准确性,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碳酸氢盐检测 生化试剂 循环酶法 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讨NLR、LMR、PLR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20
作者 岳能丽 《医学检验与临床》 2021年第10期20-24,共5页
目的:研究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NLR),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lymphocyte/monocyte ratio,LM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lymphocyte ratio,PLR)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 目的:研究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NLR),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lymphocyte/monocyte ratio,LM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lymphocyte ratio,PLR)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5月~2020年5月到芜湖市中医医院住院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其中急性加重期(AECOPD组)140例,稳定期(COPD组)82例,并选取同一时间段在本院进行健康体检者117例为对照组。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ECOPD组、COPD组NLR显著升高,且AECOPD组NLR显著高于COP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ECOPD组LMR显著低于COPD组,两组LMR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ECOPD组与COPD组的PLR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COPD急性期与非急性期(COPD组+对照组)比较,NLR、LMR、PLR的AUC为0.823,0.825,0.699,敏感性为75.7%,74.4%,65.0%,特异性为82.9%,80.0%,74.9%。三者联合的AUC为0.851,敏感性75.7%,特异性86.4%。COPD的阳性组(AECOPD组+COPD组)与阴性组(对照组)比较,NLR、LMR、PLR的AUC为0.876,0.918,0.770,敏感性为79.3%,96.6%,59%,特异性为86.3%,78.8%,91.5%。三者联合的AUC为0.926,敏感性为83.3%,特异性为91.5%。结论:NLR、LMR、PLR作为新型炎性指标,对COPD的严重程度具有一定的预测和诊疗价值,其三者联合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急性加重期 NLR LMR PL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