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互动护理模式在肠造口术后患者康复管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1
作者 姜思思 庄小英 王苏宾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6年第6期36-38,共3页
目的探讨互动护理模式在肠造口术后患者康复管理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将136例肠造口患者按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70例)与观察组(66例),对照组实施常观护理,观察组按初始、转变、互助实施和评价4个阶段实施互动护理干预。结果两组干预后术... 目的探讨互动护理模式在肠造口术后患者康复管理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将136例肠造口患者按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70例)与观察组(66例),对照组实施常观护理,观察组按初始、转变、互助实施和评价4个阶段实施互动护理干预。结果两组干预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自我护理能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互动护理模式有利于提高肠造口术后患者自我护理能力,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术后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癌 肠造口 互动护理模式 自我护理 康复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室功能不全患者血清脑钠尿肽的水平及诊断价值 被引量:4
2
作者 缪克强 王建安 《心脏杂志》 CAS 2004年第6期562-563,566,共3页
目的 :探讨左室功能不全 (LVD)患者血清脑钠尿肽 (BNP)水平和诊断价值。方法 :用ELISA法测定单纯左室舒张功能不全 (LVDD)患者 30例、左室收缩功能不全 (LVSD伴或不伴舒张功能不全 )患者 15例、心功能正常者 (健康对照组 )血清BNP浓度 ... 目的 :探讨左室功能不全 (LVD)患者血清脑钠尿肽 (BNP)水平和诊断价值。方法 :用ELISA法测定单纯左室舒张功能不全 (LVDD)患者 30例、左室收缩功能不全 (LVSD伴或不伴舒张功能不全 )患者 15例、心功能正常者 (健康对照组 )血清BNP浓度 2 0例 ,并按诊断试验的评价方法计算真实性指标。结果 :LVDD组BNP水平明显高于健康组 (2 10± 134ng/Lvs 72± 32ng/L ,P <0 .0 5 ) ,但明显低于LVSD组 (2 10± 134ng/Lvs 10 86± 5 19ng/L ,P <0 .0 5 )。以BNP≥ 12 0ng/L为截断点 ,诊断LVD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 91%和 95 % ,准确度为 92 % ;判断单纯LVDD灵敏度为 87% ,特异度为 95 %。结论 :LVD患者血清BNP浓度明显升高 ,是较好的诊断指标 ,但单纯LVDD患者升高程度不如LVSD患者 ;若左室收缩功能正常 ,BNP水平≥ 12 0ng/L高度提示LVDD存在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不全 左室 脑钠尿肽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早期血清TNF-α和IL-6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 被引量:41
3
作者 林久座 缪克强 +4 位作者 张海霞 孔庆钻 袁日明 王振威 刘舜象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15-418,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早期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30例健康对照者和35例急性脑梗死(ACI)患者发病6 h内的血清TNF-α和IL-6水平,并对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早期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30例健康对照者和35例急性脑梗死(ACI)患者发病6 h内的血清TNF-α和IL-6水平,并对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用spearman等级相关方法检验相关性。结果:ACI患者血清TNF-α和IL-6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两者与发病6 h内的NDS及其进展均呈显著正相关(前者rs分别为0.89和0.93,后者为0.90和0.91,P均(0.001),进展型脑梗死组(PCI)早期血清TNF-α和IL-6明显高于稳定性脑梗死组(SCI),分别为(49.56±12.12)ng/Lvs(24.30±7.40)ng/L和(39.76±7.88)ng/Lvs(20.78±6.28)ng/L,P均(0.01。结论:ACI患者早期血清TNF-α和IL-6明显升高,并与病情密切相关,PCI组早期血清TNF-α和IL-6明显高于SCI患者,TNF-α和IL-6对PCI风险评估有一定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急性病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类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白介素6 进展性脑梗死 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性进展性脑卒中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2
4
作者 王振威 苏杨维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36-338,共3页
目的分析缺血性进展性脑卒中的相关危险因素,为探讨缺血性进展性脑卒中的发病机制提供参考。方法对356例缺血性进展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入选患者分为进展性脑卒中组(进展组)和非进展组,按OCSP分为四型,比较各亚型的... 目的分析缺血性进展性脑卒中的相关危险因素,为探讨缺血性进展性脑卒中的发病机制提供参考。方法对356例缺血性进展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入选患者分为进展性脑卒中组(进展组)和非进展组,按OCSP分为四型,比较各亚型的发生率,对缺血性进展性脑卒中的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缺血性进展性脑卒中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完全前循环梗死亚型进展性脑卒中发病率最高,与其它亚型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部分前循环梗死亚型进展性脑卒中发病率高于腔隙性梗死和后循环梗死亚型(P<0.05),但后两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进展组高血压史和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显著高于非进展组(P<0.05),进展组入院时血糖、胆固醇、甘油三酯、纤维蛋白原水平显著高于非进展组(P<0.05);颈动脉粥样硬化和高血糖是缺血性进展性脑卒中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OCSP各亚型进展性脑卒中发病率各不相同,完全前循环梗死亚型进展性脑卒中发病率最高;颈动脉粥样硬化和高血糖是缺血性进展性脑卒中发生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进展性脑卒中 OCSP分型 颈动脉粥样硬化 高血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质量监测APP在慢性心力衰竭出院患者延续护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5
作者 范小清 金丽清 薛盛龙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110-1113,共4页
目的探讨体质量监测APP在慢性心力衰竭(CHF)出院患者延续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将84例CHF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2)和研究组(n=42)。对照组出院后进行常规延续护理,研究组出院时应用体质量监测APP对患者进行体... 目的探讨体质量监测APP在慢性心力衰竭(CHF)出院患者延续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将84例CHF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2)和研究组(n=42)。对照组出院后进行常规延续护理,研究组出院时应用体质量监测APP对患者进行体质量监测延续护理。结果出院随访6个月后,研究组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指标及明尼苏达州心功能不全生活质量(MLHFQ)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4.712, P<0.001)。6个月内,研究组再入院人次明显低于对照组(χ2=7.714,P<0.01)。结论体质量监测APP可在CHF出院患者延续护理中改善心力衰竭症状,降低再入院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体质量监测APP 延续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奥美拉唑联合奥曲肽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疗效观察 被引量:5
6
作者 袁日明 王振威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1年第12期1428-1429,共2页
目的观察奥美拉唑联合奥曲肽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3月—2011年6月上消化道出血患者86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在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研究组患者给予奥美拉唑和奥曲肽联合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垂... 目的观察奥美拉唑联合奥曲肽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3月—2011年6月上消化道出血患者86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在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研究组患者给予奥美拉唑和奥曲肽联合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垂体后叶素和西咪替丁联合治疗,对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患者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呈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平均止血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美拉唑联合奥曲肽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疗效确切,效果显著,是较为理想的联合用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美拉唑 奥曲肽 胃肠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卡维地洛对高血压合并左室肥厚患者血浆脑钠肽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薛盛龙 《中国药业》 CAS 2012年第18期34-35,共2页
目的研究高血压合并左室肥厚患者应用卡维地洛治疗后血浆脑钠肽水平的变化,并探讨血浆脑钠肽水平是否可作为疗效判断的指标。方法选择医院2010年7月至2011年7月收治的50例高血压合并左室肥厚患者作为治疗组,给予口服卡维地洛治疗3个月,... 目的研究高血压合并左室肥厚患者应用卡维地洛治疗后血浆脑钠肽水平的变化,并探讨血浆脑钠肽水平是否可作为疗效判断的指标。方法选择医院2010年7月至2011年7月收治的50例高血压合并左室肥厚患者作为治疗组,给予口服卡维地洛治疗3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后测算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血浆脑钠肽(BNP)水平,同时选择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结果治疗前,治疗组血浆脑钠肽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浆脑钠肽水平显著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血浆脑钠肽水平与左心室重量指数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应用卡维地洛治疗高血压合并左室肥厚可降低患者血浆脑钠肽水平,血浆脑钠肽水平可作为判断疗效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维地洛 高血压 左室肥厚 血浆脑钠肽 左室重量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暴发型甲型副伤寒54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黄德周 林昌平 金尚福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9期1000-1000,共1页
关键词 暴发型甲型副伤寒 临床分析 治疗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血清脑钠肽的改变及缬沙坦干预的作用 被引量:3
9
作者 徐上淼 缪克强 《临床内科杂志》 CAS 2005年第5期311-313,共3页
目的 探讨左心室(左室)舒张功能不全患者血清脑钠肽(BNP)水平改变和诊断价值,以及缬沙坦干预的作用。方法 用酶联免疫法测定30例单纯左室舒张功能不全患者(LVDD组)、20例左室收缩功能不全伴或不伴舒张功能不全患者(LVSD组)、20例心功... 目的 探讨左心室(左室)舒张功能不全患者血清脑钠肽(BNP)水平改变和诊断价值,以及缬沙坦干预的作用。方法 用酶联免疫法测定30例单纯左室舒张功能不全患者(LVDD组)、20例左室收缩功能不全伴或不伴舒张功能不全患者(LVSD组)、20例心功能正常者(对照组)以及LVDD组缬沙坦干预10周后的血清BNP浓度。结果 LVDD组BN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186. 9pg/ml±125. 1pg/ml对68. 9pg/ml±29. 3pg/ml,P<0. 05),但明显低于LVSD组(186. 9pg/ml±125. 1pg/ml对879. 3pg/ml±453. 2pg/ml,P>0. 05 )。若左室收缩功能正常,BNP>120pg/ml判断单纯LVDD的敏感度为86. 7%,特异度为95%,阳性预告值为96. 3%,阴性预告值为82. 6%。缬沙坦治疗LVDD10周对BNP水平尚无明显影响(150. 1pg/ml±87. 5pg/ml对145. 9pg/ml±80. 2pg/ml,P>0. 05)。结论 血清BNP浓度在单纯LVDD患者亦明显升高,并有较好的诊断价值,缬沙坦治疗LVDD患者10周对BNP水平尚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 脑钠肽 缬沙坦
原文传递
阿司匹林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对照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梁世声 《中国现代医生》 2010年第30期47-48,57,共3页
目的研究痴呆患者的血清Fg、hs-CRP、IL-6水平与健康人的差异,探讨阿司匹林治疗血管性痴呆(V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入选痴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0例,对照组20例。对照组给予控制血压及神经保护等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 目的研究痴呆患者的血清Fg、hs-CRP、IL-6水平与健康人的差异,探讨阿司匹林治疗血管性痴呆(V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入选痴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0例,对照组20例。对照组给予控制血压及神经保护等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肠溶阿司匹林,1次/d,每次100mg,共服药3个月。治疗后以简易智力状态检查表(MMSE)得分作为疗效评定。在入组时抽取患者的血液进行Fg、hs-CRP、IL-6的检测,并与正常健康人40例的相比较。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12周后MMSE得分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治疗组较对照组总体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痴呆患者的Fg、hs-CRP、IL-6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且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能明显地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的智能减退,并且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值得进行继续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阿司匹林 临床对照研究 血清Fg hs—CRP IL-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偿性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范小清 杨彩华 林薇 《温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1期90-92,共3页
脑卒中是多发病,我国每年新发病例超过200万[1],是世界上脑卒中发病率、致残率最高的国家之一。存活者中50%~70%的患者遗留偏瘫、失语等严重残疾,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严重的负担[2]。为发挥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克服疾病的影响,... 脑卒中是多发病,我国每年新发病例超过200万[1],是世界上脑卒中发病率、致残率最高的国家之一。存活者中50%~70%的患者遗留偏瘫、失语等严重残疾,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严重的负担[2]。为发挥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克服疾病的影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偿性护理 脑卒中 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沙坦对高血压左室肥厚血清脑钠肽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缪克强 徐上淼 +2 位作者 薛成龙 陈明华 陈尚财 《临床内科杂志》 CAS 2006年第4期270-271,共2页
目的探讨氯沙坦对高血压左室肥厚(LVH)患者血清脑钠肽(BNP)水平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选取高血压LVH患者4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2例,治疗组服用氯沙坦20周,对照组不给氯沙坦,治疗前后血清BNP浓度以电化学发光法测定,左室重量指数... 目的探讨氯沙坦对高血压左室肥厚(LVH)患者血清脑钠肽(BNP)水平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选取高血压LVH患者4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2例,治疗组服用氯沙坦20周,对照组不给氯沙坦,治疗前后血清BNP浓度以电化学发光法测定,左室重量指数(LVM I)用超声心动图测定。结果高血压LVH患者氯沙坦治疗后LVM I和血清BNP水平分别从(151.54±33.01)g/m3与(174.30±146.95)ng/L降为(134.36±22.71)g/m3与(110.31±83.06)ng/L(P均<0.05),两者治疗前后均呈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8和0.75(P均<0.001),血清BNP水平下降的患者LVM I从(147.16±32.97)g/m3降为(131.15±23.48)g/m3(P<0.01)。结论氯沙坦能逆转高血压LVH及降低血清BNP水平,BNP可能可作为高血压治疗后LVH是否逆转的参考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沙坦 高血压左室肥厚 脑钠肽 影响
原文传递
预防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林昌平 黄德周 《医师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15-16,共2页
目的 探讨普萘洛尔和低剂量兰索拉唑长期维持治疗对预防肝硬化门脉高压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方法 1 1 9例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随机分为 3组 :Ⅰ组 :给予口服普萘洛尔加上护肝治疗。Ⅱ组 :联合给予低剂量兰索拉唑和普萘洛尔。Ⅲ组 :仅给... 目的 探讨普萘洛尔和低剂量兰索拉唑长期维持治疗对预防肝硬化门脉高压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方法 1 1 9例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随机分为 3组 :Ⅰ组 :给予口服普萘洛尔加上护肝治疗。Ⅱ组 :联合给予低剂量兰索拉唑和普萘洛尔。Ⅲ组 :仅给予护肝治疗。兰索拉唑维持服药 6个月 ,普萘洛尔及一般对症治疗维持 1年。观察治疗前后各组患者所伴发溃疡、门脉高压性胃病 (PHG)、急性胃黏膜病变 (AGML)情况 (发生率 ) ,各组消化道出血的复发率、门静脉直径 (PVD)、脾静脉直径 (SVD)的变化。结果 经 1年观察 ,结果显示 ,普萘洛尔组、联合治疗组、对照组出血的复发率分别为 1 5 0 %、2 2 %、48 5 % ,组Ⅰ、组Ⅱ复发率显著低于组Ⅲ ,同时 ,组Ⅰ与组Ⅱ间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治疗可见组Ⅰ、组Ⅱ患者所伴发的溃疡、PHG、AGML明显改善 ,PVD、SVD缩小。结论 普萘洛尔组联合抑制酸维持治疗 ,可预防引起消化道出血多种病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萘洛尔 质子泵/拮抗剂和抑制剂 出血/预防和控制 随访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赖脯胰岛素75/25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4
作者 林蔚素 金尚福 林昌平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09年第1期66-67,共2页
严格的血糖控制对于糖尿病患者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是十分重要的。胰岛素治疗是控制血糖,推动血糖达标的有效手段。近年来,胰岛素的种类和制剂日益丰富,尤其是包括赖脯胰岛素在内的胰岛素类似物的问世,揭开了糖尿病胰岛素治疗的... 严格的血糖控制对于糖尿病患者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是十分重要的。胰岛素治疗是控制血糖,推动血糖达标的有效手段。近年来,胰岛素的种类和制剂日益丰富,尤其是包括赖脯胰岛素在内的胰岛素类似物的问世,揭开了糖尿病胰岛素治疗的新篇章。赖脯胰岛素75/25是一种新型的预混胰岛素类似物,它具有起效快,峰值高,能更好地控制血糖,减少低血糖事件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赖脯胰岛素 胰岛素治疗 糖尿病患 疗效观察 胰岛素类似物 临床 血糖控制 控制血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粪便抗原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5
作者 林昌平 黄德周 +3 位作者 吕扬勋 翁传华 魏晓书 杨绍佑 《温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03年第4期256-257,共2页
目的 :评价幽门螺杆菌粪便抗原 (HpSA)对幽门螺杆菌 (H .pylori)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 186例接受内镜检查患者的粪便标本 ,试用ELISA法定性检测HpSA ,并取胃黏膜标本分别用快速尿素酶试验、Gram染色镜检联合检测作为“金标准”进... 目的 :评价幽门螺杆菌粪便抗原 (HpSA)对幽门螺杆菌 (H .pylori)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 186例接受内镜检查患者的粪便标本 ,试用ELISA法定性检测HpSA ,并取胃黏膜标本分别用快速尿素酶试验、Gram染色镜检联合检测作为“金标准”进行对照。结果 :“金标准”诊断H .pylori阳性 13 4例。HpSA检测阳性13 5例 ,其敏感度为 97.0 % ,特异度为 89.8% ,阳性预测值为 96.3 % ,阴性预测值为 91.7% ,准确率为 95 .1%。结论 :HpSA是一较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杆菌 幽门 粪便 诊断 免疫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副作用的观察及护理 被引量:4
16
作者 林薇 《临床护理杂志》 2005年第6期73-74,共2页
关键词 干扰素 肝炎 乙型 慢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钠肽与心肺复苏后脑损伤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振威 袁日明 +3 位作者 缪克强 杨绍佑 林久座 孔庆钻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1年第6期637-639,共3页
目的探讨心肺复苏后血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浓度的变化与脑损伤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09年3月—2011年2月在我院复苏成功的心搏呼吸骤停后继续脑复苏患者20例,以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分为A、B、C 3组,分别检测3组BNP的浓度... 目的探讨心肺复苏后血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浓度的变化与脑损伤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09年3月—2011年2月在我院复苏成功的心搏呼吸骤停后继续脑复苏患者20例,以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分为A、B、C 3组,分别检测3组BNP的浓度,并比较心跳骤停即刻、复苏成功后即刻及6、24、48、72h BNP浓度的变化情况。结果心跳骤停初期,BNP水平升高。随着心肺复苏成功进行,自主循环的建立和应激过程的减弱,BNP逐渐降低。心跳骤停初期BNP的增高水平及复苏后BNP的持续高水平与心肺复苏后脑损伤的预后呈负相关(r=-0.88,P<0.01)。A、B、C3组各组之间的BNF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BNP水平的监测既能反映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后脑损伤的严重程度,又可以预测CPR后的意识恢复情况,对CPR后脑复苏的评估有重要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肺复苏术 颅脑损伤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及白细胞介素6检测对进展性脑梗死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4
18
作者 林久座 缪克强 +4 位作者 张海霞 孔庆钻 袁日明 王振威 刘舜象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内科版)》 2009年第7期7-9,共3页
目的探讨早期血清肿瘤坏死因子仪(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检测对进展性脑梗死(PIS)的预测价值。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35例急性脑梗死(ACI)患者(ACI组)发病6h内的血清TNF-α、IL-6水平,并与30例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 目的探讨早期血清肿瘤坏死因子仪(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检测对进展性脑梗死(PIS)的预测价值。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35例急性脑梗死(ACI)患者(ACI组)发病6h内的血清TNF-α、IL-6水平,并与30例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对ACI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NDS)评定,分析TNF-α、IL-6水平与NDS程度的相关性。结果ACI组血清TNF-α、IL-6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CI组中PIS患者早期血清TNF-α、IL-6水平明显高于稳定性脑梗死患者[(49.56±12.12)ng/L比(24.30±7.40)ng/L和(39.76±7.88)ng/L比(20.78±6.28)ng/L],P值均〈0.01。ACI患者血清TNF-α、IL-6水平与发病6h内的NDS评分(r=0.89、0.93)及其治疗1周后的进展值呈正相关(r=0.90、0.91),P值均〈0.01。40ng/L〉TNF-α≥35ng/L、35ng/L〉IL-6≥30ng/L预测PIS的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0.0%和71.4%。结论ACI患者早期血清TNF-α、IL-6水平明显升高,并与病情密切相关;TNF-α、IL-6水平对PIS风险评估有一定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6 脑梗塞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颈动脉病变 被引量:1
19
作者 徐上淼 陈明华 薛盛龙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06年第1期38-40,共3页
目的探讨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改变及粥样斑块形成情况。方法采用超声多谱勒技术高频探头对76例高血压伴2型糖尿病患者8、3例高血压患者7、9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测,观察颈动脉病变,并作血脂检查。结... 目的探讨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改变及粥样斑块形成情况。方法采用超声多谱勒技术高频探头对76例高血压伴2型糖尿病患者8、3例高血压患者7、9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测,观察颈动脉病变,并作血脂检查。结果高血压伴2型糖尿病组颈动脉斑块的检出率76.3%,显著高于高血压组56.6%和2型糖尿病组50.6%(P<0.05)。结论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颈动脉斑块更易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2型糖尿病 颈动脉超声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性脑血管意外并幽门螺杆菌感染临床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林昌平 黄德周 +2 位作者 林蔚素 翁传华 林久座 《浙江临床医学》 2004年第12期1083-1083,共1页
关键词 缺血性脑血管 意外 幽门螺杆菌感染 临床分析 感染调查 幽门螺杆菌(HP) 住院 作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