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9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美国眼科学住院医师Milestones评价系统解读与思考 被引量:6
1
作者 吴金梅 王健 陈放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2年第14期180-184,共5页
美国眼科学住院医师Milestones评价系统是由美国毕业后教育认证委员会(the accreditation council for graduate medical education,ACGME)和美国眼科委员会(the American board of ophthalmology,ABO)根据毕业后医生的核心能力评价教... 美国眼科学住院医师Milestones评价系统是由美国毕业后教育认证委员会(the accreditation council for graduate medical education,ACGME)和美国眼科委员会(the American board of ophthalmology,ABO)根据毕业后医生的核心能力评价教育质量所提出用于眼科学住院医师评价的评价系统,考核的六大核心竞争力包括患者照护、医学知识、职业素养、人际沟通、基于系统的实践和基于实践的学习,最终形成“以胜任力为基础的医学教育”。如何能够将基于培养临床胜任力的培训模式合理运用于我国眼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体系中,并建立对眼科住院医师临床胜任力的评价与考核体系,需要进一步思考和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科学 医学教育 岗位胜任力 住院医师 规范化培训 Milestones评价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fibercept在眼科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
作者 陈曦 解正高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144-1147,共4页
Alfibercept是一种新型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它能与VEGF—A和VEGF—B的所有亚型以及胎盘生长因子(PIGF)相结合。目前Alfibercept已被玻璃体腔注药治疗一些眼科疾病,如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NAMD)、息肉状脉络... Alfibercept是一种新型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它能与VEGF—A和VEGF—B的所有亚型以及胎盘生长因子(PIGF)相结合。目前Alfibercept已被玻璃体腔注药治疗一些眼科疾病,如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NAMD)、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PCV)、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糖尿病黄斑水肿(DME)、角膜新生血管及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等。本文将Alfibercept和其他抗VEGF药物比较,并就其在眼科疾病中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最后提出了Alfibercept在眼科疾病的治疗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和今后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fibercept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玻璃体腔注射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眼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探索及实践 被引量:1
3
作者 陈曦 王健 陈放 《中国毕业后医学教育》 2022年第6期584-588,共5页
目的探索眼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简称住培)的效果。方法苏北人民医院(简称我院)眼科专业基地自2012年开始采取多种方式结合的眼科住培及考核,包括成立住培管理小组及教学小组、建立住培制度、制定轮转计划、多种模式教学和定期考核及... 目的探索眼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简称住培)的效果。方法苏北人民医院(简称我院)眼科专业基地自2012年开始采取多种方式结合的眼科住培及考核,包括成立住培管理小组及教学小组、建立住培制度、制定轮转计划、多种模式教学和定期考核及评价等。结果我院眼科在本院多个专业基地中表现较好,专业基地教学相关人员多次获得住培教学表彰和奖励,教学相长,指导医师也在教学过程中获得能力提升,眼科住院医师住培结业考核一次性通过率高。多名住院医师在省级及国家级学术会议上进行精彩的演讲,发表多篇国家级以上高质量学术论文。住院医师多次获得学校及医院表彰,并获得来自所管理病人好评。住院医师及用人单位对该眼科专业基地评价好。结论我院眼科专业基地通过以上住培探索及改革,初步建立了特色的眼科住培模式,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眼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发性视神经炎患者视盘及黄斑区血流密度的定量研究
4
作者 李喆 刘晓蓉 王健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24年第7期1013-1019,共7页
目的:评估特发性视神经炎(ON)患者的患眼和未受累对侧眼的视盘及黄斑的血流密度改变情况,为特发性ON的治疗和随访提供一定的临床指导。方法:横断面研究。收集2019-12/2021-12于扬州大学附属苏北人民医院眼科确诊的初次发病且病程≤3 mo... 目的:评估特发性视神经炎(ON)患者的患眼和未受累对侧眼的视盘及黄斑的血流密度改变情况,为特发性ON的治疗和随访提供一定的临床指导。方法:横断面研究。收集2019-12/2021-12于扬州大学附属苏北人民医院眼科确诊的初次发病且病程≤3 mo的单眼特发性ON患者16例,分为患眼组16眼与未受累对侧眼组16眼,另收集性别、年龄相匹配的健康者20例20眼作为对照组。所有眼均行视盘区4.5 mm×4.5 mm及黄斑区6 mm×6 mm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检查,收集视盘区及黄斑区各血流指标,并对三组间各指标进行对比及分析。结果:与对照组及未受累对侧眼组相比,ON患眼组视盘全区域及视盘周围各分区毛细血管、全部血管血流密度均降低(P<0.05)。与未受累对侧眼组相比,ON患眼黄斑区整体及中心凹周围全部分区SCP血流密度均显著降低(P<0.05),旁中心凹SCP血流密度仅在上半侧及上侧分区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ON患眼组黄斑中心凹周围下半侧、鼻侧、下侧SCP密度降低(均P<0.05)。与对照组相比,未受累对侧眼组黄斑区整体及各分区SCP血流密度均增加(P<0.05),旁中心凹SCP血流密度增加(P<0.05),但下半侧、鼻侧分区改变无统计学差异(P>0.05),中心凹周围SCP血流密度增加仅在上半侧及上侧分区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病程3 mo以内的ON患者会出现视盘周围各分区血管密度的降低和黄斑中心凹周围部分分区SCP血流密度的降低,同时伴随着对侧眼黄斑区部分分区的SCP血流密度的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神经炎 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视盘血流 黄斑血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道菌群与POAG因果关系的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研究
5
作者 姚文 曹原 +1 位作者 冯雁雯 陈放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24年第8期1291-1296,共6页
目的:利用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MR)的研究方法探究肠道菌群(GM)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的潜在因果关系。方法:利用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的GM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数据(GWAS)作为暴露和IEU Open GWAS数据库中POAG的GWAS数据作为结局,采用... 目的:利用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MR)的研究方法探究肠道菌群(GM)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的潜在因果关系。方法:利用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的GM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数据(GWAS)作为暴露和IEU Open GWAS数据库中POAG的GWAS数据作为结局,采用逆方差加权(IVW)、MR Egger、加权中位数(WM)、Simple Mode、Weighted Mode方法分析POAG与GM之间存在的潜在关系,其中IVW为主要分析方法。敏感性分析检测该MR分析结果是否可靠。结果:IVW分析显示,Butyrivibrio(OR=1.170,95%CI:1.057-1.295,P=0.002)、Howardella(OR=1.188,95%CI:1.043-1.355,P=0.010)、LachnospiraceaeUCG001(OR=1.229,95%CI:1.016-1.485,P=0.033)增加了POAG的发病风险;而Candidatus Soleaferrea(OR=0.810,95%CI:0.670-0.981,P=0.031)、Ruminococcustorquesgroup(OR=0.656,95%CI:0.453-0.950,P=0.026)、Ruminococcaceae-UCG013(OR=0.770,95%CI:0.598-0.990,P=0.041)降低了POAG的发病风险。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以上结果不存在异质性和多效性,分析结果具有可靠性。结论:GM与POAG存在潜在的因果关系,由于POAG具有致盲性,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POAG的相关因素对该病的临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菌群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 孟德尔随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佩戴口罩使用视频终端对眼表的短期影响
6
作者 李姗姗 尹一忠 +1 位作者 陈放 俞洪涛 《临床眼科杂志》 2024年第3期247-251,共5页
目的研究佩戴口罩使用视频终端(VDT)对干眼相关指标的短期影响。方法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选取苏北人民医院眼科研究生志愿者15例(30只眼),于2021年4—5月在苏北人民医院眼科门诊受检。受检者在佩戴医用外科口罩状态下观看电脑视频1 h,... 目的研究佩戴口罩使用视频终端(VDT)对干眼相关指标的短期影响。方法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选取苏北人民医院眼科研究生志愿者15例(30只眼),于2021年4—5月在苏北人民医院眼科门诊受检。受检者在佩戴医用外科口罩状态下观看电脑视频1 h,再于第2 d(24 h后)在无口罩状态下观看电脑视频1 h。所有受检者在观看视频前后分别进行快速干眼评估问卷调查(SPEED)、干眼综合分析仪、眼前节相干光层析成像术(AS⁃OCT)、Pentacam眼前节分析仪及裂隙灯显微镜检查,分析佩戴口罩和无口罩观看电脑视频前后各眼表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及两者之间的差异。结果佩戴口罩和无口罩观看视频后SPEED问卷评分、表面变异指数(ISV)及结膜充血评分均较观看视频前增加(均P<0.05),泪河高度(TMH)、下泪新月高度(LTMH)、下泪新月深度(LTMD)及下泪新月面积(LTMA)均较观看视频前降低(均P<0.05);佩戴口罩观看视频后非侵入首次泪膜破裂时间(NIBUTf)较观看视频前缩短、睫状充血较观看视频前增加(均P<0.001);佩戴口罩观看视频后睫状充血比无口罩观看视频后严重(P=0.002)。结论佩戴口罩使用VDT会引起眼部不适、降低泪膜稳定性及减少泪液分泌量;佩戴口罩较无佩戴口罩状态使用VDT后短时间会使干眼炎症指标加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罩相关干眼 视频终端 眼表 干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联合手术方法治疗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23
7
作者 季河清 杜伟 马晓蓉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3年第23期182-183,共2页
传统治疗青光眼经典手术方法为小梁切除术,传统治疗白内障手术方法为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当患者同时具有青光眼和白内障两种疾病时,既往多采用以上两种手术方法联合治疗,有的患者取得了不错的疗效,但仍有部分患者... 传统治疗青光眼经典手术方法为小梁切除术,传统治疗白内障手术方法为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当患者同时具有青光眼和白内障两种疾病时,既往多采用以上两种手术方法联合治疗,有的患者取得了不错的疗效,但仍有部分患者效果不佳,主要是出现了一些较重的术后并发症。近10年来,针对闭角型青光眼,通过晶体摘除联合房角分离手术治疗,取得了较为显著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闭角型青光眼 白内障 联合手术 超声乳化 房角分离 小梁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疾病认知护理干预对青光眼患者心理状态和遵医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15
8
作者 张旭慧 黄蕾 +1 位作者 吴刚 高梅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1年第16期180-182,共3页
目的探讨疾病认知护理干预对青光眼患者心理状态和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住院青光眼患者100例,按住院时间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50例,2组均行常规眼科治疗和护理,干预组再额外进行疾病认知护理干预。采用自行设计的青光眼遵... 目的探讨疾病认知护理干预对青光眼患者心理状态和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住院青光眼患者100例,按住院时间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50例,2组均行常规眼科治疗和护理,干预组再额外进行疾病认知护理干预。采用自行设计的青光眼遵医行为调查问卷、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比较患者干预前后的遵医行为和心理状态。结果干预组患者干预后的心理状态较干预前有明显改善,较对照组相比也有明显改善;遵医行为较对照组疗效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住院患者施以有效的疾病认知护理干预能改善青光眼患者的心理状态,使之自觉遵从医嘱行事,提高其长期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干预 青光眼 心理状态 遵医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杏叶提取物对豚鼠视神经横断伤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结构及功能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5
9
作者 解正高 吴星伟 +4 位作者 庄朝荣 陈放 王正 王雅坤 华欣 《中西医结合学报》 CAS 2009年第10期940-946,共7页
目的:探讨腹腔注射银杏叶提取物((Cinkgo biboba extract,EGb 761)对豚鼠视神经横断伤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RGC)形态及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75只白化豚鼠随机等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生理盐水组和 E... 目的:探讨腹腔注射银杏叶提取物((Cinkgo biboba extract,EGb 761)对豚鼠视神经横断伤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RGC)形态及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75只白化豚鼠随机等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生理盐水组和 EGb 761组。分离暴露豚鼠的右眼视神经并干球后1.0 mm 处进行横断造模,正常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假手术组仅分离暴露视神经。生理盐水组和 EGb 761组分别于实验开始前1周每日腹腔注射1次相应体积生理盐水和 EGb 761(100 mg/kg),术后继续给药4周。术后第4天,各组随机处死3只豚鼠,采用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 dUTP 缺口末端标记(terminal deoxynucleotidyl transferase—mediated deoxyuridine triphosphate—biotin nick end-labeling,TUNEL)法检测 RGC 凋亡;分别于术后第14和28天进行图形视网膜电图(pattern electoretinogram,PERG)检查;摘取眼球作组织病理学检查并计数视网膜垂直经线 RGC 数目。结果:术后第4天,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和 EGb 761组均未见 TUNEL 阳性 RGC,模型组和生理盐水组均见有 TUNEL 阳性 RGC。术后第14和28天,模型组和生理盐水组 RGC 数目均少于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P<0.05),EGb761组少于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P<0.05),但显著多于模型组和生理盐水组(P<0.05);术后第14和28天,EGb 761组 PERG 的 N_(95)振幅较模型组和生理盐水组高(P<0.05),与模型组和假手术组相近(P>0.05)。RGC 数目与 N_(95)振幅呈正相关(r=0.859,P=0.001 5)。结论:腹腔注射银杏叶提取物 EGb 761能抑制豚鼠视神经横断后的 RGC 凋亡,对 RGC 的结构和功能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叶提取物 视神经损伤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图形视网膜电图 神经保护 豚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特发性脉络膜新生血管 被引量:6
10
作者 杜伟 解正高 +1 位作者 朱俊 陈放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5年第24期50-52,79,共4页
目的评价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特发性脉络膜新生血管的疗效。方法对经间接检眼镜、FFA及OCT检查确诊的特发性脉络膜新生血管患者31例(32眼)行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注射策略为1+PRN,治疗后1 d,2周,1、3个月复查,比较注射前后BCV... 目的评价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特发性脉络膜新生血管的疗效。方法对经间接检眼镜、FFA及OCT检查确诊的特发性脉络膜新生血管患者31例(32眼)行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注射策略为1+PRN,治疗后1 d,2周,1、3个月复查,比较注射前后BCVA(Log MAR视力)、OCT及FFA变化。结果术后1个月BCVA及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均较注射前有明显改善。FFA检查脉络膜新生血管渗漏明显改善。注射后2例一过性眼压轻度升高以及部分病人有小片结膜下出血,无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是治疗特发性脉络膜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珠单抗 特发性脉络膜新生血管 玻璃体腔注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晶状体与自由基 被引量:5
11
作者 周人玲 庄朝荣 +4 位作者 王素佳 毛召林 王晶 王晓玲 张玲 《眼科新进展》 CAS 1999年第2期124-125,共2页
目的观察不同白内障病人晶状体的自由基,研究白内障的发病原因,寻找进一步治疗白内障的方法。方法选择苏北人民医院眼科住院老年性白内障、青光眼性白内障、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摘去晶状体作自由基测定。应用一氧化氮试剂盒酶法测定... 目的观察不同白内障病人晶状体的自由基,研究白内障的发病原因,寻找进一步治疗白内障的方法。方法选择苏北人民医院眼科住院老年性白内障、青光眼性白内障、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摘去晶状体作自由基测定。应用一氧化氮试剂盒酶法测定一氧化氮的浓度与患者自身上自由基测定对照。结果0.02<P<0.05,从统计学考虑,可以认为血中自由基与晶状体中自白基具有正相关关系。结论血中自由基与晶状体壮自由基的因果关系提供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晶状体 自由基 一氧化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源性促红细胞生成素对大鼠脱离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解正高 陈放 +4 位作者 庄朝荣 王健 华欣 王虹 季河清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605-609,共5页
背景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多种视网膜疾病模型中视网膜神经元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但EPO对视网膜脱离(RD)后光感受器细胞是否具有保护作用尚不清楚。目的探讨内源性EPO对RD状态下光感受器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利用视网... 背景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多种视网膜疾病模型中视网膜神经元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但EPO对视网膜脱离(RD)后光感受器细胞是否具有保护作用尚不清楚。目的探讨内源性EPO对RD状态下光感受器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利用视网膜下腔注射质量分数1.4%透明质酸钠建立大鼠RD模型,按每组情况各组玻璃体腔内分别单次注射PBS或不同剂量的外源性可溶性EPO受体(EPOsR),采用计算机产生随机数字法将72只SD大鼠随机平均分为正常对照组、RD组、RD+PBS组、RD+EPOsR2、20、200ng组。分别于造模后3d和14d用过量麻醉法处死大鼠并获得大鼠视网膜标本,采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光感受器细胞的凋亡情况,并分别采用Westernblot和免疫荧光法检测视网膜中caspase-3的活性,RD造模后14d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并测量外核层(ONL)厚度。结果RD造模后3d,RD组ONL出现凋亡细胞核,玻璃体腔注射EPOsR组光感受器细胞凋亡进一步增加,随着玻璃体腔注射EPOsR的剂量增加,ONL凋亡细胞核有增加趋势。Westernblot和免疫荧光检测结果均显示,各组视网膜caspase-3表达的条带灰度值分别为(0.15±0.04)、(0.49±0.03)、(0.50±0.07)、(0.63±O.03)、(0.69±0.04)、(0.83±0.04),各组的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6.016,P=0.000),RD+EPOsR200ng组的caspase-3活性均强于其他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RD造模后14d,正常对照组、RD组、RD+PBS组、RD+EPOsR2、20、200ng组的ONL厚度分别为(47.39±3.39)、(33.96±3.54)、(31.83±5.21)、(31.40±2.63)、(24.99±2.06)、(19.30e3.71)μm,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4.733;P=0.000);EPOsR处理组ONL厚度明显薄于单纯RD组和RD+PB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D状态下,EPOsR通过剂量依赖的方式诱导视网膜细胞的凋亡和caspase-3活性增强,而缺氧状态下视网膜神经上皮的内源性EPO表达增强可通讨抑制casDase-3活性和抗凋亡作用发挥对光感受器细胞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红细胞生成素 可溶性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 视网膜脱离 光感受器细胞 神经保护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学验光与常规验光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2
13
作者 孙平 马晓蓉 庄朝荣 《临床眼科杂志》 2003年第4期334-335,共2页
目的 探讨科学、规范的验光方法。方法 随机抽取近视患者 72例 ,年龄 18~ 35岁 ,进行医学验光与常规验光 ,将检测结果用配对 t检验。结果 医学验光与常规验光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临床验光应科学规范 ,医学验光首推。
关键词 医学验光 常规验光 综合验光仪 验光方法 电脑验光仪 屈光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残余青光眼并发白内障 被引量:8
14
作者 季河清 解正高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2年第17期90-91,共2页
青光眼行小梁切除术后,由于巩膜滤过道疤痕增生愈合,部分患者出现滤过道黏连狭窄甚至完全关闭,眼压再次升高,并伴有视神经及视野的损害,此类青光眼称为残余青光眼。同时,小梁切除术改变房水的正常引流途径,破坏晶状体营养代谢的... 青光眼行小梁切除术后,由于巩膜滤过道疤痕增生愈合,部分患者出现滤过道黏连狭窄甚至完全关闭,眼压再次升高,并伴有视神经及视野的损害,此类青光眼称为残余青光眼。同时,小梁切除术改变房水的正常引流途径,破坏晶状体营养代谢的微环境,加速白内障形成,这种白内障归类于并发性白内障。作者采用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手术方法治疗的残余青光眼并发白内障,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角分离 残余青光眼 超声乳化 白内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灵杞黄斑颗粒含药血清对兔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彩红 邱庆华 +4 位作者 吴星伟 宫媛媛 解正高 宋毅 顾青 《中西医结合学报》 CAS 2012年第1期85-90,共6页
目的:探讨灵杞黄斑颗粒含药血清对体外培养的兔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运用血清药理学方法制备灵杞黄斑颗粒含药血清,用过氧化氢(500μmol/L)诱导RPE细胞建立体外氧化应激模型。... 目的:探讨灵杞黄斑颗粒含药血清对体外培养的兔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运用血清药理学方法制备灵杞黄斑颗粒含药血清,用过氧化氢(500μmol/L)诱导RPE细胞建立体外氧化应激模型。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空白血清组、低剂量药物血清组和高剂量药物血清组。分别采用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技术(teminal deoxynucleotidyl transferase mediated dUTP-biotin nick end labeling,TUNEL)和流式细胞仪对各组RPE细胞的凋亡进行检测,并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各组细胞胱天蛋白酶3(caspase-3)及Bcl-XL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空白血清组、低剂量药物血清组、高剂量药物血清组各组凋亡率分别为(4.85±0.26)%、(20.02±1.37)%、(21.84±0.94)%、(13.56±0.55)%、(8.58±0.39)%;含药血清组的凋亡率比模型组明显减少(P<0.05)。TUNEL检测结果显示,凋亡细胞核呈现黄色着染,低剂量药物血清组中散见凋亡细胞,数量明显少于模型组,高剂量药物血清组中凋亡细胞进一步减少。Caspase-3和Bcl-XL表达检测显示,模型组caspase-3蛋白表达上调,高于高剂量药物血清组(P<0.05);而Bcl-XL蛋白表达下调,显著低于低剂量药物血清组和高剂量药物血清组(P<0.01)。结论:灵杞黄斑颗粒含药血清对兔RPE细胞氧化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该作用可能是通过清除自由基,下调caspase-3并上调Bcl-XL的表达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草药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氧化应激 血清药理学 凋亡 体外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缝线方式对翼状胬肉切除术后眼部舒适度的影响 被引量:5
16
作者 俞洪涛 马晓蓉 +1 位作者 解正高 刘凯峰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5年第8期19-21,共3页
目的:探讨四种缝线方式对翼状胬肉术后眼部舒适度的影响。方法:96例翼状胬肉患者随机分成A、B、C、D组,每组24眼,分别使用10-0非吸收缝线行间断缝合、10-0非吸收缝线连续加间断缝合、8-0可吸收缝线连续缝合、10-0非吸收缝线连续缝合,观... 目的:探讨四种缝线方式对翼状胬肉术后眼部舒适度的影响。方法:96例翼状胬肉患者随机分成A、B、C、D组,每组24眼,分别使用10-0非吸收缝线行间断缝合、10-0非吸收缝线连续加间断缝合、8-0可吸收缝线连续缝合、10-0非吸收缝线连续缝合,观察术后1 d、7d、1个月、3个月眼部舒适度。结果:术后1d时C、D组较A、B组眼部舒适度好,A、B组无明显差异,C、D组无明显差异。术后7d、术后1个月A、B、D组较C组舒适度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B、D组差异不明显。术后3个月四组眼部舒适度无明显差异。结论:翼状胬肉手术切除联合自体结膜瓣移植术中用10-0非吸收缝线连续缝合固定结膜瓣,术后早期眼部舒适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状胬肉 缝线 舒适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疗效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毛召林 王正 王晓玲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03年第6期563-563,共1页
关键词 翼状胬肉 角膜缘干细胞 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显微镜直视下睫状体光凝治疗玻璃体切除术后难治性青光眼 被引量:4
18
作者 杜伟 陈放 +2 位作者 童俊 甘春兰 解正高 《临床眼科杂志》 2015年第5期413-415,共3页
目的观察显微直视下睫状体光凝治疗玻璃体切除术后难治性青光眼的疗效。方法选择近1年来我院诊治的10例玻璃体切除术后难治性青光眼患者,获得知情同意后使用23 G玻切套管行眼内光凝,在显微镜下直视配合巩膜顶压光凝1/3~1/2周睫状突,术... 目的观察显微直视下睫状体光凝治疗玻璃体切除术后难治性青光眼的疗效。方法选择近1年来我院诊治的10例玻璃体切除术后难治性青光眼患者,获得知情同意后使用23 G玻切套管行眼内光凝,在显微镜下直视配合巩膜顶压光凝1/3~1/2周睫状突,术后3 d、1周、1个月及3个月复查视力、眼压,观察眼内反应等情况。结果术后所有患者眼压较术前明显下降,术前平均﹙37.75±6.70﹚mm Hg(30.0~50.0 mm Hg),术后3个月时平均﹙16.21±6.86﹚mm Hg(9.5~28.0 mm H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配对t检验),术前术后视力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术中术后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明显并发症。结论眼内激光直视配合巩膜顶压下行睫状体光凝是治疗玻璃体切除术后难治性青光眼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镜直视下睫状体光凝 难治性青光眼 玻璃体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网膜脱离模型中外源性促红细胞生成素对其受体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解正高 陈放 +2 位作者 庄朝荣 孙平 王健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728-731,共4页
目的探讨外源性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EPOR)在脱离的视网膜中表达的影响。方法通过视网膜下腔注射质量分数1.4%透明质酸钠在60只SD大鼠的右眼建立视网膜脱离(RD)模型,12只正常SD大鼠为正常对照组。不同组RD模型眼(每... 目的探讨外源性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EPOR)在脱离的视网膜中表达的影响。方法通过视网膜下腔注射质量分数1.4%透明质酸钠在60只SD大鼠的右眼建立视网膜脱离(RD)模型,12只正常SD大鼠为正常对照组。不同组RD模型眼(每组12只眼)玻璃体腔内分别注射PBS或100、200、400ng重组大鼠源性EPO。玻璃体注射后3d应用Westernblot法半定量检测各组SD大鼠脱离的视网膜中EPOR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并进行比较,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定位检测脱离的视网膜中EPOR蛋白的表达。结果 Westernblot检测结果表明大鼠正常视网膜中EPOR表达量少,为0.28±0.02;造模后3d,EPOR在脱离的视网膜中表达量明显增加,为0.41±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D+PBS组、RD+EPO100ng组、RD+EPO200ng组和RD+EPO400ng组EPOR蛋白的表达量分别为0.39±0.03、0.41±0.03、0.43±0.07、0.44±0.05,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RD+PBS组、RD+EPO100ng组、RD+EPO200ng组和RD+EPO400ng组间EPOR蛋白的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D组与RD+不同剂量EPO组比较EPOR表达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证实EPOR蛋白表达于视网膜各层,RD+不同剂量的EPO处理组EPOR表达均强于正常对照组。结论 RD发生后补充外源性EPO对EPOR的表达并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红细胞生成素 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 视网膜脱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检测方法预测白内障术后视力的观察 被引量:3
20
作者 庄朝荣 陈放 +1 位作者 马晓蓉 王晓玲 《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745-747,共3页
目的 评价各种检测方法在预测白内障术后视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 白内障197例(214眼)术前行闪光视网膜电图(F-ERG)、闪光视诱发电位(F-VEP)、视网膜计、光定位、色觉及注视性质等综合检测,术后3月复查最佳矫正视力。结果 术前F-ERG的b波... 目的 评价各种检测方法在预测白内障术后视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 白内障197例(214眼)术前行闪光视网膜电图(F-ERG)、闪光视诱发电位(F-VEP)、视网膜计、光定位、色觉及注视性质等综合检测,术后3月复查最佳矫正视力。结果 术前F-ERG的b波、F-VEP的P_1波、潜视力、色觉均与术后视力存在显著相关性,其中F-ERG、F-VEP、潜视力预测术后视力的可靠性分别为62.6%、79.0%、60.6%。但排除白内障完全成熟及高龄者(超过80岁),潜视力预测的可靠性则达82.6%。结论 对于非完全成熟及非高龄者,视网膜计是术前预测白内障术后视力比较理想的方法,而对于完全浑浊及高龄者,视网膜计检查结果的准确性欠佳,应结合F-ERG、F-VEP、色觉及注视性质等多方面因素进行综合讲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检测方法 预测 白内障 术后视力 闪光视诱发电位 闪光视网膜电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