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下森林在城市河道修复中的价值探索--以苏州消夏湾生态安全缓冲区为例 被引量:3
1
作者 徐云龙 莫建刚 曹盘红 《农业与技术》 2021年第17期115-118,共4页
本文基于苏州生态涵养发展实验区消夏湾生态安全缓冲区的建设过程中水下森林在城市河道治理中的处理现状,提出了建设水下森林的基本原则,从恢复生态环境优势和开发水下森林自然景观来实现城市生活和自然环境融为一体的局面,为未来城市... 本文基于苏州生态涵养发展实验区消夏湾生态安全缓冲区的建设过程中水下森林在城市河道治理中的处理现状,提出了建设水下森林的基本原则,从恢复生态环境优势和开发水下森林自然景观来实现城市生活和自然环境融为一体的局面,为未来城市河道治理提供了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涵养发展实验区 水下森林 城市河道 探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州市吴中区金庭镇污水处理厂提标工程设计 被引量:1
2
作者 梁家成 莫建刚 《给水排水》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1期181-184,189,共5页
基于苏州市城镇污水处理厂尾水优于“苏州特别排放限值”的要求,介绍了新型生物脱氮滤池-垂直潜流湿地-表面流湿地组合工艺对城镇污水处理厂进行提标改造的设计内容(工艺流程、设计参数、主要设备),该设计为城镇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提供... 基于苏州市城镇污水处理厂尾水优于“苏州特别排放限值”的要求,介绍了新型生物脱氮滤池-垂直潜流湿地-表面流湿地组合工艺对城镇污水处理厂进行提标改造的设计内容(工艺流程、设计参数、主要设备),该设计为城镇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提供了一种示范。处理规模为1.0万m^(3)/d,垂直潜流湿地水力负荷设计为1.23 m^(3)/(m^(2)·d)。实际出水数据表明,该工艺运行稳定,主要出水指标达到“苏州特别排放限值”水质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提标改造 工程设计 垂直潜流湿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牡蛎壳钝化剂在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戴思远 《清洗世界》 CAS 2023年第6期40-42,共3页
为研究牡蛎壳钝化剂在重金属污染进行土壤修复的应用效果,进行了牡蛎壳钝化剂的应用试验。通过对重金属污染土壤施加4种不同用量的牡蛎壳钝化剂,利用土壤—植物系统的反馈,以重金属污染土壤的PH变化、交换性氢、铝变化、Cd和Pb全量和有... 为研究牡蛎壳钝化剂在重金属污染进行土壤修复的应用效果,进行了牡蛎壳钝化剂的应用试验。通过对重金属污染土壤施加4种不同用量的牡蛎壳钝化剂,利用土壤—植物系统的反馈,以重金属污染土壤的PH变化、交换性氢、铝变化、Cd和Pb全量和有效态的变化以及于土壤中种植的水稻产量变化作为反应修复效果的指标。经研究表明,对比不施用牡蛎壳钝化剂的重金属污染土壤,应用牡蛎壳钝化剂,可将土壤的PH提高约0.19~0.34个单位,使土壤中交换氢降低21.25%~69.57%、交换性铝降低38.76%~94.00%;使土壤中有效C d降低38.46%~51.92%、有效P b降低了30.21%~44.99%;水稻产量提高了15.24%~23.28%。综上,通过在重金属污染土壤中应用牡蛎壳钝化剂可使土壤改良酸化、降低重金属活性、降低重金属对水稻产量的影响,可以有效实现对于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蛎壳钝化剂 重金属污染 全量Cd 有效态P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水环境保护的污泥处理技术应用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宗文 盛月慧 +1 位作者 高曦 戴思远 《山西化工》 CAS 2024年第2期224-225,235,共3页
在进行污水处理时,通常会产生大量的污泥,此类污泥可能会与污水共同排放,对水环境质量有着严重的危害。为实现水环境的保护,科学合理的处置污泥,本文根据污泥的特性及危害,基于污泥处置的原则,研究和分析污泥处理技术的应用,以期为各类... 在进行污水处理时,通常会产生大量的污泥,此类污泥可能会与污水共同排放,对水环境质量有着严重的危害。为实现水环境的保护,科学合理的处置污泥,本文根据污泥的特性及危害,基于污泥处置的原则,研究和分析污泥处理技术的应用,以期为各类型的污泥处理提供参考,并进一步提高污泥处理的水平,提升污泥的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环境保护 污泥处理技术 污泥再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污染地块的土壤修复技术分析
5
作者 盛月慧 戴思远 高曦 《山西化工》 CAS 2024年第2期243-245,共3页
以某实际项目为研究对象,对部分土壤修复技术在有机污染地块修复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包括所研究的项目概况、有机污染土壤修复目标以及修复技术在其中的应用研究。通过系统分析为有机污染地块选择经济合理的修复技术提供参考。
关键词 有机污染 污染土壤 修复技术 修复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湖渔洋山水源地近岸生态修复工程探索
6
作者 赵永生 黄彬 +1 位作者 梁家成 贡瑞金 《江苏水利》 2024年第4期31-35,共5页
从江苏省苏州太湖渔洋山水源地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实际情况出发,分析水源地现状问题,研究确立水源地近岸生态修复措施,建设风浪削减和蓝藻拦截、鱼贝螺控藻引导水下生态修复工程、水下森林生态修复工程和长效管理等措施,确保饮用水水源... 从江苏省苏州太湖渔洋山水源地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实际情况出发,分析水源地现状问题,研究确立水源地近岸生态修复措施,建设风浪削减和蓝藻拦截、鱼贝螺控藻引导水下生态修复工程、水下森林生态修复工程和长效管理等措施,确保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和长效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用水 水源地 保护区 生态修复 太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业循环水处理技术的改进研究
7
作者 徐云龙 周春海 浦林鹤 《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 2025年第1期27-29,共3页
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十分迅速,工业发展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在工业不断发展的同时,生态环境问题也变得日趋严峻。工业发展应该坚定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理念,在生产过程中尽量维护生态平衡,提高水资源利用率,避免对水资源造成... 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十分迅速,工业发展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在工业不断发展的同时,生态环境问题也变得日趋严峻。工业发展应该坚定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理念,在生产过程中尽量维护生态平衡,提高水资源利用率,避免对水资源造成污染,实现科学绿色发展的目标。在处理工业循环水时,应针对现有问题优化并改进处理技术,以提高工业循环水处理的效率和质量,从而推动工业企业持续、健康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循环 水处理技术 改进措施 人工智能加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滤池在污水厂臭气治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4
8
作者 王子霞 《广州化工》 CAS 2023年第11期183-185,共3页
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的扩大,产生的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随之增多。污水处理厂作为城市一定区域内所有污水集中处理的场所,其厌氧池、缺氧池和污泥池等会随着污染物的分解产生大量的臭气,这些臭气中含有对人体有害的硫化氢、氨气等成分。... 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的扩大,产生的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随之增多。污水处理厂作为城市一定区域内所有污水集中处理的场所,其厌氧池、缺氧池和污泥池等会随着污染物的分解产生大量的臭气,这些臭气中含有对人体有害的硫化氢、氨气等成分。生物滤池因其绿色、高效的特点被优先应用在污水厂除臭治理中,本文就生物滤池在污水厂除臭中的应用及其除臭设计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水厂 臭气 生物滤池 除臭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膜分离技术在热电厂循环水零排放中的应用 被引量:3
9
作者 王子霞 《广州化工》 CAS 2023年第12期190-192,共3页
电厂的循环水系统是电厂正常运行不可或缺的冷却系统,为机组提供冷却水源,常采用的冷却方式是冷却塔循环冷却,但在循环过程中会由于水质的恶化造成输水管道的腐蚀,为了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保护热电厂循环水系统,对循环水进行处理后回... 电厂的循环水系统是电厂正常运行不可或缺的冷却系统,为机组提供冷却水源,常采用的冷却方式是冷却塔循环冷却,但在循环过程中会由于水质的恶化造成输水管道的腐蚀,为了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保护热电厂循环水系统,对循环水进行处理后回用势在必行。膜分离技术因其分离净化效率高,操作简便,近些年被广泛应用于热电厂循环水回用零排放项目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电厂 循环水 膜分离 零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州生态涵养发展实验区工程设计——以消夏湾湿地生态安全缓冲区为例 被引量:2
10
作者 梁家成 蔡志军 +1 位作者 莫建刚 曹盘红 《农业与技术》 2023年第6期54-58,共5页
项目通过整合湿地、农田、林地、水网等自然要素,因地制宜在农村生产生活区与河湖生态区之间推进生态安全缓冲区建设,有效拦截并治理农业农村面源污染,削减排入太湖的氮磷负荷,增强生态系统自净能力,提高生态环境承载力,提升生物多样性... 项目通过整合湿地、农田、林地、水网等自然要素,因地制宜在农村生产生活区与河湖生态区之间推进生态安全缓冲区建设,有效拦截并治理农业农村面源污染,削减排入太湖的氮磷负荷,增强生态系统自净能力,提高生态环境承载力,提升生物多样性,为保护太湖水生态构建安全屏障。该项目采用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思维,以控源加生态净化为重点和核心,实现多功能利用。2021年4月,该项目被全国水污染防治部际协调小组列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典型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涵养区 生态安全缓冲区 湿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铅污染工程修复技术分析
11
作者 高曦 盛月慧 《清洗世界》 CAS 2023年第9期169-171,共3页
文章主要以某实际项目为例,对铅污染土壤工程中的修复技术应用进行分析。包括本次所研究的项目概况、铅污染土壤及其主要修复技术以及生物修复技术在本次项目铅污染土壤修复中的具体应用。希望通过本次的分析,可以为土壤修复技术的合理... 文章主要以某实际项目为例,对铅污染土壤工程中的修复技术应用进行分析。包括本次所研究的项目概况、铅污染土壤及其主要修复技术以及生物修复技术在本次项目铅污染土壤修复中的具体应用。希望通过本次的分析,可以为土壤修复技术的合理选择与铅污染土壤的良好修复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污染土壤 土壤修复 修复技术 采样分析 修复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碳”背景下污泥处置资源化利用路径探索 被引量:1
12
作者 徐云龙 许承就 沈维新 《化工管理》 2024年第20期65-67,共3页
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的步伐也在不断加快,在这个发展过程中,市政污泥和工业污泥的数量越来越多,对城市和周边环境的影响愈发严重。特别是在“双碳”提出的这样大背景下,对工业废物进行合理恰当的处理越来越重要,其... 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的步伐也在不断加快,在这个发展过程中,市政污泥和工业污泥的数量越来越多,对城市和周边环境的影响愈发严重。特别是在“双碳”提出的这样大背景下,对工业废物进行合理恰当的处理越来越重要,其中,对这些污泥进行相应的资源化处理是明智的选择。文章对市政污泥和工业污泥处理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并分别介绍了市政污泥和工业污泥的处置技术和方法,为推动城市化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政污泥 工业污泥 资源化处置技术 节能降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保型纳米吸收剂材料对工业废水污染物去除性能评价
13
作者 徐云龙 蔡志军 许国栋 《当代化工》 CAS 2024年第12期3000-3004,共5页
通过制备纳米氧化镁对工业废水中氟的吸附性能进行研究。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能量色散分析对纯纳米氧化镁和吸附了氟的纳米氧化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该吸附剂的比表面积为92.46 m2·g^(-1),当纳米氧化镁的投加量为0.6 g·... 通过制备纳米氧化镁对工业废水中氟的吸附性能进行研究。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能量色散分析对纯纳米氧化镁和吸附了氟的纳米氧化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该吸附剂的比表面积为92.46 m2·g^(-1),当纳米氧化镁的投加量为0.6 g·L^(-1)时,除氟效果最好(90%)。纳米氧化镁对氟的吸附对pH变化不太敏感。吸附氟离子主要受羟基离子存在影响。其他离子的存在对纳米氧化镁的氟吸附容量没有显著影响。Freundlich模型比Langmuir模型更好地描述了吸附过程中的准二级动力学过程。再生研究结果表明:1.0 mol·L^(-1)的洗脱剂对氟离子的脱附率为95.0%,其次是NaOH(2.0mol·L^(-1)),再生率为2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水处理 除氟 吸附性 环保 纳米材料 吸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填料系统河道水质提升工艺案例研究
14
作者 梁家成 范金鼎 +1 位作者 蔡志军 曲思彤 《环境科学与管理》 CAS 2024年第12期104-108,共5页
为达到太湖湖心区河道水质提升目标,以王舍港河道水为处理对象,排查河道污染物主要来源,采用生物填料系统作为一体化设备,并进行了调试运行,分析了污染物去除效率。运行结果显示,该工艺出水水质能稳定达《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 为达到太湖湖心区河道水质提升目标,以王舍港河道水为处理对象,排查河道污染物主要来源,采用生物填料系统作为一体化设备,并进行了调试运行,分析了污染物去除效率。运行结果显示,该工艺出水水质能稳定达《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中Ⅲ类的要求,COD和NH_(3)-N基本能达到Ⅰ类水标准,COD、NH_(3)-N和TP的平均值分别为8.7006、0.1058、0.0900 mg/L,去除率均值分别为43.48%、51.07%、43.59%。表明该工艺能满足太湖湖心区高标准水质提升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填料系统 河道水质提升 案例分析 去除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B生产废水处理工程实例
15
作者 徐云龙 李向东 《工业用水与废水》 CAS 2024年第4期82-86,共5页
针对太湖流域某大型PCB生产企业排放的综合有机废水含有胺类、有机盐类、有机溶剂等特征污染物,采用了水解酸化-缺氧反硝化-好氧生化-辐流式沉淀池的组合工艺进行处理。经过调试投产运营后,在进水COD、氨氮、TN质量浓度分别为1200~1800... 针对太湖流域某大型PCB生产企业排放的综合有机废水含有胺类、有机盐类、有机溶剂等特征污染物,采用了水解酸化-缺氧反硝化-好氧生化-辐流式沉淀池的组合工艺进行处理。经过调试投产运营后,在进水COD、氨氮、TN质量浓度分别为1200~1800、110~140、130~170 mg/L时,出水质量浓度分别为30~45、3.0~5.0、11~14 mg/L,出水TP质量浓度稳定在0.5 mg/L以下,相应去除率分别为97.5%、97.1%、91.7%、99%,出水水质稳定达到GB 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中的一级A标准。工程总投资3300万元,运维成本约为1.34元/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制电路板废水 综合有机废水 水解酸化 异养反硝化 好氧处理 混凝 辐流式沉淀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蓄电池企业的土壤污染调查及分析
16
作者 高曦 张宗文 盛月慧 《山西化工》 CAS 2024年第2期246-247,263,共3页
进行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是建设用地安全使用的一个重要环节,及时发现污染是避免土壤污染情况恶化、制定科学污染治理方式等环节的基础。基于此,以某蓄电池企业的土壤污染状况调查为基础,阐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方法,并分析该蓄电池企业土壤... 进行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是建设用地安全使用的一个重要环节,及时发现污染是避免土壤污染情况恶化、制定科学污染治理方式等环节的基础。基于此,以某蓄电池企业的土壤污染状况调查为基础,阐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方法,并分析该蓄电池企业土壤的重金属污染情况。建议蓄电池厂重点关注重金属污染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蓄电池企业 土壤污染 污染状况调查 污染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改性水稻秸秆对重金属铜镍吸附效果研究
17
作者 张宗文 张砚弛 +2 位作者 潘澄 戴思远 艾金华 《广州化工》 CAS 2024年第3期67-69,共3页
为实现水稻秸秆资源化利用,以0.1 M硫酸、氢氧化钠、过氧化氢和高铁酸钾分别处理水稻秸秆,研究水稻秸秆添加量、pH值、吸附时间对铜镍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1)几种改性秸秆对溶液中铜镍的淋洗效率各有差异,对镍的吸附效率表现为PG&... 为实现水稻秸秆资源化利用,以0.1 M硫酸、氢氧化钠、过氧化氢和高铁酸钾分别处理水稻秸秆,研究水稻秸秆添加量、pH值、吸附时间对铜镍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1)几种改性秸秆对溶液中铜镍的淋洗效率各有差异,对镍的吸附效率表现为PG>SG>HG>WG>SHG;对铜的吸附效率表现为PG>SG>HG>SHG>WG。(2)随着改性秸秆的添加量增加,铜和镍的吸附效率逐渐增加,但增长趋势后期有所放缓,1.50 g为最佳投加量。(3)改性水稻秸秆对重金属铜、镍离子的吸附效率随着pH值升高均呈现先增后减。(4)吸附时间对改性水稻秸秆吸附铜镍效果影响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秸秆 改性 铜镍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次氯酸钙对石灰氮渣氨氮废水去除效果研究
18
作者 艾金华 张梅 +2 位作者 张砚弛 高曦 盛月慧 《广州化工》 CAS 2024年第11期116-118,共3页
针对石灰氮渣氨氮废水,以次氯酸钙进行预处置,研究次氯酸钙添加量、pH值、处理时间对氨氮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1)次氯酸钙在2.0 g·L-1时,氨氮的处理效果较好,可达53.70%。(2)pH值过低和过高对次氯酸钙去除氨氮均有不利影响,... 针对石灰氮渣氨氮废水,以次氯酸钙进行预处置,研究次氯酸钙添加量、pH值、处理时间对氨氮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1)次氯酸钙在2.0 g·L-1时,氨氮的处理效果较好,可达53.70%。(2)pH值过低和过高对次氯酸钙去除氨氮均有不利影响,溶液pH控制在5~9为宜。(3)次氯酸钙对氨氮的去除在15 min即可达到较高水平,随着反应时间的增加,其对氨氮的去除影响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氯酸钙 石灰氮渣 氨氮 去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垃圾填埋场地下水污染的风险评价与防治
19
作者 戴思远 高曦 +1 位作者 张宗文 盛月慧 《山西化工》 CAS 2024年第2期218-220,共3页
提高对于城市垃圾填埋场地下水污染的风险评价精度、地下水污染防治能力,可以有效地为城市垃圾填埋场的运行管理提供支持,减少地下水污染事故的发生。基于此,通过对比AHP法、熵权法,建立AHP-熵权综合赋权法,通过引入污染指数,验证AHP-... 提高对于城市垃圾填埋场地下水污染的风险评价精度、地下水污染防治能力,可以有效地为城市垃圾填埋场的运行管理提供支持,减少地下水污染事故的发生。基于此,通过对比AHP法、熵权法,建立AHP-熵权综合赋权法,通过引入污染指数,验证AHP-熵权综合赋权法的适用性,并从渗滤液的产生、收集储存等方面提出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 综合赋权法 垃圾填埋场水污染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腐植酸对漆酶诱导雌激素自聚合动力学的影响
20
作者 高曦 陈美骅 孙凯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042-1050,共9页
本文选择17β-雌二醇(E2)、17α-炔雌醇(EE2)和双酚A(BPA)作为环境中3种典型的代表性雌激素,采用批量平衡试验方法,研究了腐植酸(HA)对变色栓菌(Trametes versicolor)漆酶诱导雌激素转化动力学、产物分布和作用机制的影响。结果表明:漆... 本文选择17β-雌二醇(E2)、17α-炔雌醇(EE2)和双酚A(BPA)作为环境中3种典型的代表性雌激素,采用批量平衡试验方法,研究了腐植酸(HA)对变色栓菌(Trametes versicolor)漆酶诱导雌激素转化动力学、产物分布和作用机制的影响。结果表明:漆酶在3 h内对3种雌激素的去除率均高于95%,E2、EE2和BPA的转化动力学常数(k)分别为2.48、2.03 h^(-1)和1.45 h^(-1)。添加HA有效抑制了E2(k=1.04 h^(-1))和EE2(k=0.64 h^(-1))的转化,但促进了BPA的去除(k=3.13 h^(-1)),漆酶诱导HA和长链BPA自聚物发生共聚合反应,所形成的BPA-HA共聚物快速降低了长链BPA自聚物的产量,从而消除了其对漆酶催化活性和稳定性的抑制作用。产物鉴定证实了雌激素的转化产物主要为二聚体、三聚体和四聚体等低聚物。雌激素和HA的共聚合机制分为2个步骤:首先,雌激素和HA被漆酶单电子氧化,该过程形成大量的活性自由基中间体;随后,这些不稳定的活性自由基中间体通过C C、C O C或C N C键共价结合,生成多种结构复杂的雌激素自聚物和共聚物。研究表明,HA能够影响漆酶诱导雌激素自聚合,形成更加复杂的共聚合产物,从而消除环境雌激素污染、封存有机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植酸 真菌漆酶 雌激素 聚合反应 影响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