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54篇文章
< 1 2 4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情景模拟教学在血液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方法学探讨 被引量:29
1
作者 薛胜利 周金懿 +2 位作者 付建红 祁加俊 吴德沛 《中国医刊》 CAS 2019年第12期1388-1390,共3页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年轻医师提升岗位胜任力、掌握临床核心能力的毕业后重要教育阶段。血液内科常因疾病复杂、学员轮转时间短,成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专业能力培养的难点。本文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引入的情景模拟教学进行了一...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年轻医师提升岗位胜任力、掌握临床核心能力的毕业后重要教育阶段。血液内科常因疾病复杂、学员轮转时间短,成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专业能力培养的难点。本文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引入的情景模拟教学进行了一些方法学的归纳和探讨,以期为血液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提供实践依据与经验分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景模拟 血液病 患者安全 医患沟通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零缺陷管理在血液科输血过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2
作者 沈静慧 朱霞明 +2 位作者 苗正英 乔美珍 李惠玲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3期1173-1174,共2页
目的通过应用零缺陷管理理论,避免输血错误,提高护理质量,保证医疗安全。方法按零缺陷管理理论内涵要求强化零缺陷意识;规范输血流程;加强层次、环节控制和沟通配合工作。结果 2005年1月~2009年12月完成输血9775人次、33327单位输血量... 目的通过应用零缺陷管理理论,避免输血错误,提高护理质量,保证医疗安全。方法按零缺陷管理理论内涵要求强化零缺陷意识;规范输血流程;加强层次、环节控制和沟通配合工作。结果 2005年1月~2009年12月完成输血9775人次、33327单位输血量均未发生差错。结论输血过程中应用零缺陷管理,追求零缺陷,能有效规避输血风险,避免错误输血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零缺陷管理 输血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证医学在血液内科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6
3
作者 唐晓文 李忠敏 葛玲 《交通医学》 2013年第3期308-310,共3页
血液病学是病因复杂、病种繁多、专业性强的临床医学,制定最佳的医疗决策,则需依据最佳的循证证据。将循证医学的理念运用在血液内科临床教学中,采用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有助于激发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 血液病学是病因复杂、病种繁多、专业性强的临床医学,制定最佳的医疗决策,则需依据最佳的循证证据。将循证医学的理念运用在血液内科临床教学中,采用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有助于激发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培养寻找证据,应用证据的能力,并学习运用循证医学依据,制定最佳的个体化诊疗方案,提升其临床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证医学 临床医学 血液病学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液内科留学生临床实习现状与改进策略 被引量:5
4
作者 曲昌菊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9年第32期58-61,共4页
临床实习是医学生掌握临床技能的必经阶段,也是留学生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血液病学作为一门专科性极强的临床学科,具有病种多,病情危重、多学科交叉的特点.现阶段血液内科临床实习过程中仍存在留学生自制力及环境适应力不强、学习... 临床实习是医学生掌握临床技能的必经阶段,也是留学生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血液病学作为一门专科性极强的临床学科,具有病种多,病情危重、多学科交叉的特点.现阶段血液内科临床实习过程中仍存在留学生自制力及环境适应力不强、学习积极性不足、临床实习带教师资力量不足、语言交流障碍、医患沟通障碍等问题,严重影响了留学生的血液内科临床实习质量.文章总结分析了以上医学留学生血液内科临床实习现状及面临问题,并提出有助于提高医学留学生临床实习质量的改进措施和建议,旨在更好的提高医学留学生的临床技能,为世界更多的优秀临床医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教育 留学生 临床实习 血液内科 临床带教 医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PBL教学法促进血液内科临床教学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周海侠 《中国社区医师》 2019年第34期195-196,共2页
问题为导向的学习模式(PBL)是以问题为驱动、以学生为主体,适应当今医学教育需要而发展并逐步成熟的一种教学方法。PBL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力,也能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文章将以自身... 问题为导向的学习模式(PBL)是以问题为驱动、以学生为主体,适应当今医学教育需要而发展并逐步成熟的一种教学方法。PBL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力,也能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文章将以自身从事血液内科学临床教学的经历为例,尝试总结一些有益的教学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L教学法 血液内科 临床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路径在血液科七年制临床实习带教中的应用
6
作者 王荧 李渭阳 傅琤琤 《新课程研究(中旬)》 2016年第10期85-86,共2页
文章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实习的七年制学生共84名为研究对象,实验组采用临床路径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通过出科前的考试进行专业知识综合能力考核和问卷调查进行教学效果综合评估。发现两组... 文章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实习的七年制学生共84名为研究对象,实验组采用临床路径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通过出科前的考试进行专业知识综合能力考核和问卷调查进行教学效果综合评估。发现两组学生在理论知识掌握上无显著差异,但实验组病例分析能力显著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教学法更易于理解,能调动学习的兴趣,学生满意度高。因此,将临床路径运用于血液科临床实习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模式,提高教学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路径 血液学 临床实习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钙素原鉴别血液科患者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血流感染与污染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0
7
作者 杨菲 蔡成森 +2 位作者 张险峰 吴德沛 孙爱宁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8-52,共5页
目的研究降钙素原(PCT)在血液科患者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血流感染(BSI)和污染血标本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3-2015年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住院患者中血培养或导管培养CNS阳性并符合入组标准患者156例,分为CNS BSI组(n=66... 目的研究降钙素原(PCT)在血液科患者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血流感染(BSI)和污染血标本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3-2015年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住院患者中血培养或导管培养CNS阳性并符合入组标准患者156例,分为CNS BSI组(n=66)及血培养污染组(n=90),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诊断、住院时间、中性粒细胞缺乏时间、中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计数、热峰值、C反应蛋白(CRP)、PCT等有无差异,有差异者用SPSS 21.0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其鉴别诊断价值。结果两组患者之间年龄、性别、临床诊断、住院时间、中性粒细胞缺乏时间、中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热峰值(P<0.001)、CRP(P=0.002)和PCT(P=0.018)在两组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BSI组测得值高于污染组(P<0.05),对PCT结果作ROC曲线提示正确诊断指数最大时PCT=0.374μg/L,其曲线下面积(AUC)为0.830±0.032(95%CI:0.767~0.893,P<0.001),灵敏度为54.5%,特异度为94.4%。结论 PCT对于鉴别CNS引起的BSI或污染有一定的辅助诊断价值,其特异度高于目前临床常用实验室指标CRP,可帮助临床医师及时正确诊断BSI,减少不必要抗生素的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钙素原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血流感染 血液科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血液内科教学查房现状及改进策略
8
作者 戴海萍 《西北医学教育》 2014年第6期1247-1248,共2页
教学查房是我国临床医学教育的基本模式,以培养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为主要目的,与日常医疗查房有本质区别。鉴于血液内科住院患者易感染、易出血等特殊性,传统的教学查房较难落实。本文拟重点分析当前血液内科教学查房现状,并提出可行... 教学查房是我国临床医学教育的基本模式,以培养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为主要目的,与日常医疗查房有本质区别。鉴于血液内科住院患者易感染、易出血等特殊性,传统的教学查房较难落实。本文拟重点分析当前血液内科教学查房现状,并提出可行性改进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查房 血液内科 改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外留学生血液内科学教学方式探索
9
作者 殷杰 《现代医药卫生》 2020年第6期949-950,960,共3页
医学留学生教育是国家教育国际化发展的方向之一,加强留学生教育既有利于国际交流和协作,又有利于我国医学培养模式的推广和医学人才的培养。教师应从留学生的自身特点出发,结合内科血液病学教学实践的具体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提高血... 医学留学生教育是国家教育国际化发展的方向之一,加强留学生教育既有利于国际交流和协作,又有利于我国医学培养模式的推广和医学人才的培养。教师应从留学生的自身特点出发,结合内科血液病学教学实践的具体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提高血液内科学课堂理论和临床实践教学效率,探索有利于留学生教育的方式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学生 血液内科学 教学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液病患者产生抗HLA抗体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季开 王澜 +4 位作者 陈璐瑶 鲍晓晶 袁晓妮 吴小津 何军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65-173,共9页
目的在造血干细胞移植前的血液病患者中,探究抗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cocyte antigen,HLA)抗体产生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6-2018年间本院1008名血液病患者在移植前采用Luminex技术平台进行抗HLA抗体检测的结果及临床数据,并对其进... 目的在造血干细胞移植前的血液病患者中,探究抗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cocyte antigen,HLA)抗体产生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6-2018年间本院1008名血液病患者在移植前采用Luminex技术平台进行抗HLA抗体检测的结果及临床数据,并对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008名患者的抗HLA抗体总体阳性率为24.08%。多因素分析显示,与抗HLA抗体产生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年龄≥30岁(P=0.046,OR 1.467,95%CI 1.007-2.136)、疾病确诊至抗体检测的时间≥41d(P=0.000,OR 1.830,95%CI 1.306-2.565)、初诊PLT计数<20×109/L(P=0.020,OR 1.543,95%CI 1.072-2.220)、有妊娠史(P=0.000,OR 5.187,95%CI 3.689-7.293)、入院前有输血史(P=0.001,OR 1.762,95%CI 1.257-2.470)和入院后PLT输注总量≥30U(P=0.000,OR 2.352,95%CI 1.638-3.376)。其中年龄≥30岁(P=0.023,OR=1.839,95%CI 1.088-3.108)、妊娠史(P=0.042,OR=5.258,95%CI 1.062-26.038)分别与抗HLA-Ⅰ类、Ⅱ类抗体的产生有关;疾病确诊至抗体检测时间≥41d(P=0.000,OR=2.873,95%CI 1.612-5.119)、初诊PLT计数<20×109/L(P=0.008,OR=2.164,95%CI 1.225-3.822)、妊娠史(P=0.002,OR=6.734,95%CI 1.993-22.751)、入院前的输血史(P=0.001,OR=2.746,95%CI 1.531-4.925)、入院后PLT输注>30U(P=0.006,OR=3.459,95%CI 1.416-8.451)与抗HLA-Ⅰ+Ⅱ类抗体的产生有关。结论年龄较大、病程较长、PLT计数较低、有妊娠史和输血史、PLT输注总量较多,均是影响抗HLA抗体产生的危险因素。因此,对移植前血液病患者宜根据情况检测抗HLA抗体,这对于指导供者选择、监测抗体变化和改善移植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白细胞抗原 抗人类白细胞抗原抗体 造血干细胞移植 血液病学 输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诊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继发弥漫性肺泡出血患者的血液科ICU诊治分析
11
作者 刘子溢 谢妍 +4 位作者 梁佩淇 王栋 李倩 高梦 付建红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CAS 2023年第3期326-331,共6页
目的分析初诊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诱导化疗后继发弥漫性肺泡出血(diffuse alveolar hemorrhage,DAH)患者的血液科ICU诊治特点。方法收集2020年10月—2023年6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ICU收治的3... 目的分析初诊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诱导化疗后继发弥漫性肺泡出血(diffuse alveolar hemorrhage,DAH)患者的血液科ICU诊治特点。方法收集2020年10月—2023年6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ICU收治的32例初诊APL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继发DAH的APL患者有9例,总结其临床特点及治疗转归。结果在血液科ICU治疗的初诊APL患者有32例,存活24例,死亡8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DAH、咯血、血红蛋白下降、影像学表现、呼吸衰竭、行床边支气管镜、注射用重组人凝血因子Ⅶa在存活组与死亡组患者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调整性别、年龄、脑出血后,多因素分析显示DAH是APL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HR=23.8,P=0.027,95%CI 1.437~327.439)。9例DAH患者经诱导治疗后,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乳酸脱氢酶较入ICU时均有所好转(P<0.05),表明治疗有效。结论初诊APL诱导化疗后DAH会影响患者预后,需临床医师早期识别、及时干预治疗,以诱导治疗为基础的重症支持治疗可以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弥漫性肺泡出血 分化综合征 重症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血液透析滤器对发生急性肿瘤溶解综合征的血液系统肿瘤患者的细胞因子吸附作用:一项单中心回顾性研究
12
作者 张小攀 沈耀耀 +2 位作者 尤冰 陈广仁 陈凤玲 《中国血液净化》 CSCD 2024年第5期356-359,共4页
目的回顾性研究不同血液透析滤器对发生急性肿瘤溶解综合征的血液系统肿瘤患者的细胞因子吸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2023年9月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住院期间发生急性肿瘤溶解综合征并需要联合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ont... 目的回顾性研究不同血液透析滤器对发生急性肿瘤溶解综合征的血液系统肿瘤患者的细胞因子吸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2023年9月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住院期间发生急性肿瘤溶解综合征并需要联合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且临床资料完整的57例患者。依据采用的滤器型号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甲基丙烯磺酸钠-丙烯腈共聚物(acrylonitrile and sodium methallyl sulfonate copolymer,AN)69-OXIRIS滤器,对照组采用AN69-ST100滤器。结果本研究发现2种滤器在肾脏基础替代治疗中的作用基本一致。但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Z=8.937,P<0.001)、IL-1b(t=2.177,P=0.031)、IL-10(t=4.065,P=0.009)、IL-17A(t=4.382,P=0.013)、干扰素(interferon,IFN)-γ(t=6.812,P=0.002)方面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血液系统肿瘤治疗期间发生急性肿瘤溶解综合征的患者中,CRRT时选择AN69-OXIRIS滤器可以更好的吸附细胞因子,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肿瘤溶解综合征 细胞因子 血液透析滤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托伐普坦对血液病患者横纹肌溶解的影响
13
作者 左蔷 陈苏宁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7期0001-0004,共4页
本研究旨在托伐普坦对血液病患者横纹肌溶解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9.09-2021.09接收的344例血液病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所有患者都接受了托伐普坦的初始治疗,根据患者血液中钾离子的浓度,将他们分为三组(低钾组<3.5mmol/L、正常组... 本研究旨在托伐普坦对血液病患者横纹肌溶解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9.09-2021.09接收的344例血液病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所有患者都接受了托伐普坦的初始治疗,根据患者血液中钾离子的浓度,将他们分为三组(低钾组<3.5mmol/L、正常组3.5-4.5mmol/L、高钾组>4.5mmol/L)。本研究收集了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病程、用药时间等,收集托伐普坦治疗前后患者肾功能、离子、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肌红蛋白(Myo)等化验室指标。结果 托伐普坦治疗前后钠离子浓度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钠离子浓度明显高于治疗前钠离子浓度;低钾组患者治疗前后钠离子浓度的差值与正常组及高钾组患者治疗前后钠离子浓度的差值水平比较均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托伐普坦治疗后患者的CK、LDH、Myo三项化验指标水平较治疗前的水平均明显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三组间患者治疗前后CK、LDH、Myo三项化验指标的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托伐普坦可以有效地升高血浆中钠离子浓度,临床应用托伐普坦时要加强监测和患者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伐普坦 血液病 横纹肌溶解 离子 血液病 横纹肌溶解 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替代供体来源非全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血液系统疾病的单中心回溯性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王婧 周进 +2 位作者 郑慧菲 王攀峰 傅琤琤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59-165,共7页
目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是治疗血液病的重要手段,然而仅1/4的患者可能找到HLA全相合的同胞供体。为扩大供者来源,本研究比较脐血移植(UCBT)、单倍体相合移植(haplo identical,hi-HSCT)、非全相合非亲缘供者移植(MMUDT)3... 目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是治疗血液病的重要手段,然而仅1/4的患者可能找到HLA全相合的同胞供体。为扩大供者来源,本研究比较脐血移植(UCBT)、单倍体相合移植(haplo identical,hi-HSCT)、非全相合非亲缘供者移植(MMUDT)3种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0年1日至2012年6月共计93例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病历资料,其中UCBT组22例,hi-HSCT组42例,M M UDT组29例,比较3组造血重建、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 GVHD)、复发率、生存时间。结果:UCBT、hi-HSCT、MMUDT 3组造血重建时间(ANC>1.0×109)分别是19、12、12 d,UCBT组粒细胞重建明显延迟(P<0.05);3组植入时间(STR>95%)分别是15、26、20d,hi-HSCT组植入时间相对较晚;3组植入失败率分别是26%、5%、3%,UCBT组植入失败率较高(P<0.05)。3组a GVHD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分别是50%、57.1%、72.4%,3组Ⅲ-Ⅵa GVHD发生率亦无统计学差异,分别是27.3%、28.6%、17.2%;UCBT组的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 GVHD)发生率最低,3组分别是19%、45.5%、58.3%;3组移植后100 d内的移植相关死亡率(TRM)分别是23.8%、20%、11.1%;3组2年的总体生存率分别是79.9%、80.9%、88.0%。结论:UCBT组c GVHD发生率最低,但造血重建缓慢;hi-HSCT组尽管干细胞来源广泛并且可以支持后续细胞免疫治疗,但TRM较高;而较高的a GVHD及c GVHD发生率是MMUDT组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干细胞移植 脐血干细胞移植 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 非亲缘供体非全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性血小板输注无效对恶性血液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8
15
作者 左元玲 翟菊萍 +5 位作者 李勇 蒋敏 崔庆亚 唐晓文 赵益明 张建明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923-1928,共6页
目的:探讨血小板抗体在血液病患者中产生的特点,研究免疫性血小板输注无效对恶性血液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1日-2019年7月1日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利用Capture-P方法鉴定血小... 目的:探讨血小板抗体在血液病患者中产生的特点,研究免疫性血小板输注无效对恶性血液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1日-2019年7月1日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利用Capture-P方法鉴定血小板抗体阳性患者的性别、年龄、疾病、血小板输注、CD34;细胞数和移植预后等临床资料。结果:5年内,共有913例血小板抗体鉴定阳性血液病患者(7.28%),女性(513例)多于男性(400例),其中520例恶性血液病(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抗体阳性率(10.27%、8.01%和7.20%)明显不同(P<0.01),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抗体阳性率高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α<0.0125)。移植前共有35例免疫性血小板输注无效患者,其血小板增加数、14 h校正血小板增高指数、无进展生存率和总生存率明显低于阴性输注有效组(P<0.01),而ABO全相合比例明显高于阴性输注有效组(α<0.0125)。结论:女性和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血小板抗体鉴定阳性率高,由抗体引起的免疫性血小板输注无效是引起恶性血液病患者allo-HSCT预后不良的风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抗体 免疫性血小板输注无效 恶性血液病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恶性血液病患者化疗后出血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6
16
作者 韩悦 吴德沛 +1 位作者 张日 孙爱宁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860-862,共3页
目的分析恶性血液病患者化疗后的出血状况,探讨出血与血小板减少的相互关系.方法评价128例恶性血液病患者化疗后的出血情况,监测患者化疗前后的血小板计数,比较出血者与非出血者的血小板减少程度,分析出血严重程度与血小板分布间的规律... 目的分析恶性血液病患者化疗后的出血状况,探讨出血与血小板减少的相互关系.方法评价128例恶性血液病患者化疗后的出血情况,监测患者化疗前后的血小板计数,比较出血者与非出血者的血小板减少程度,分析出血严重程度与血小板分布间的规律.结果 128例恶性血液病患者化疗后47例(36.7%)有出血征象,低龄组出血发生较少(P<0.05),不同性别、病种间出血的发生率没有显著性差异;出血第一天,14.9%的患者血小板数≤10×109/L,11~20×109/L占27.7%,>20×109/L占57.4%;化疗开始第2周起出血患者的最低血小板数明显低于未出血组(第2、3周,P<0.01;第4周,P<0.05),而化疗前与化疗开始1周内两组患者间差异不明显(P>0.05);轻度出血患者各阶段血小板数的分布与中、重度患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出血是恶性血液病患者化疗后的常见并发症,年龄的增长可导致出血容易发生.血小板减少与出血明显相关,但血小板数极度降低引起的出血比例并不大,出血的严重程度也与血小板数的分布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血液病 血小板减少 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液肿瘤患者的心理状况分析 被引量:9
17
作者 徐英 王金华 +2 位作者 陈文 朱霞明 孙爱宁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4年第6期835-836,共2页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60例血液肿瘤患者进行了心量测评。结果:SCL-90症状自评量表总分及躯体化、抑郁、恐怖、精神病性各因子分均高于国内常模,病程在3个月以内组的SCL-90总分、躯体化、强迫、抑郁因子分高于病程在3个月以上组...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60例血液肿瘤患者进行了心量测评。结果:SCL-90症状自评量表总分及躯体化、抑郁、恐怖、精神病性各因子分均高于国内常模,病程在3个月以内组的SCL-90总分、躯体化、强迫、抑郁因子分高于病程在3个月以上组。结果表明:血液肿瘤患者存在较多的心理问题,常规的心理评估,可为心理干预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肿瘤患者 心理问题 心理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奈克拉联合去甲基化药物治疗高危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18
作者 徐洋 张剑 +4 位作者 林志洪 陈君 刘立民 仇惠英 吴德沛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8-174,共7页
目的:探讨维奈克拉(venetoclax,VEN)联合去甲基化药物(HMA)治疗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纳入2019年3月至2022年11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30例接受VEN联合HMA治疗的高危MDS患者。评估所有纳入患者的总... 目的:探讨维奈克拉(venetoclax,VEN)联合去甲基化药物(HMA)治疗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纳入2019年3月至2022年11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30例接受VEN联合HMA治疗的高危MDS患者。评估所有纳入患者的总缓解率(ORR)、改良后的总缓解率(mORR)、总生存期(OS)、无进展生存期(PFS)和不良反应。结果:VEN联合HMA方案治疗的30例高危MDS患者中,24例达完全缓解(CR)/骨髓完全缓解(mCR),2例达部分缓解(PR),ORR为24/30,中位OS为28.1个月,中位PFS为28.1个月。此外,经过治疗后,达到CR/mCR的患者相较于未达到CR/mCR的患者,其总生存期(OS)有显著延长。12例患者接受了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3级及以上血液学不良反应包括血小板减少(14例)、中性粒细胞减少(14例)、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热(10例)和贫血(7例)。任何级别的胃肠道不良事件均常见,主要包括呕吐(7例)、腹泻(5例)和便秘(4例)。结论:VEN联合HMA治疗高危MDS患者安全、有效。该方案联合allo-HSCT可改善患者预后。这种联合治疗方式的不良事件监测和管理对于确保患者安全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维奈克拉 去甲基化药物 不良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衣袖病员服在血液病患者肘上PICC置管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葛永芹 朱霞明 +2 位作者 张静人 沈耀耀 陆茵 《广东医学》 CAS 2018年第S2期303-305,共3页
目的研究改良衣袖病员服在血液病患者肘上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归纳肘上PICC置管的血液病患者共50例,按病员服款式不同分为两组,改良组(25例)穿着改良衣袖的病员服;对照组(25例)穿着普通款式病员服,... 目的研究改良衣袖病员服在血液病患者肘上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归纳肘上PICC置管的血液病患者共50例,按病员服款式不同分为两组,改良组(25例)穿着改良衣袖的病员服;对照组(25例)穿着普通款式病员服,由同一班次护理人员按常规对两组患者进行导管维护,比较两组导管维护过程中患者的舒适满意度和导管接头污染概率。结果改良组导管维护时患者舒适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导管接头污染概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血液病患者肘上PICC置管维护中,应用改良衣袖病员服,有利于护理人员进行导管维护,能提高患者舒适满意度,降低导管污染几率,改良衣袖病员服可在肘上PICC置管患者中广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衣袖 肘上PICC导管 导管污染概率 舒适满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液恶性肿瘤患者生存质量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曾慧兰 郁知非 +3 位作者 陶瑞芳 陈子兴 吴德沛 李建勇 《医师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38-40,共3页
目的 通过分析 12 8例血液恶性肿瘤患者生存质量 (QOL) ,探讨QOL的影响因素。方法 自诊断存活 2年以上的 12 8例血液恶性肿瘤患者 ,其中 16例接受骨髓移植或外周血干细胞移植。采用填表或信函问询。结果 随存活时间延长 ,Karnofsky... 目的 通过分析 12 8例血液恶性肿瘤患者生存质量 (QOL) ,探讨QOL的影响因素。方法 自诊断存活 2年以上的 12 8例血液恶性肿瘤患者 ,其中 16例接受骨髓移植或外周血干细胞移植。采用填表或信函问询。结果 随存活时间延长 ,Karnofsky计分逐步上升 ,依次为淋巴瘤 >CML >AL >MM ,骨髓或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后 1年者>化疗后缓解期超过 2 .5年者 >移植后 1年以内者 >缓解期少于 2 .5年者。对中药或气功的总的肯定率达5 7 4%。结论 骨髓或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后 1年及化疗达缓解超过 2 .5年者生理机能明显改善 ,但普遍存在心理、社会问题 ;MM患者QOL较差 ;医疗费是主要的忧虑根源 ;有关干细胞移植的疑虑值得引起关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恶性肿瘤 生存质量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