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治疗臂丛根性撕脱伤临床疗效的初步观察 被引量:3
1
作者 刘宗宝 朱寅 +2 位作者 陆剑锋 钱辉 徐卫袁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3年第22期87-89,共3页
目的 评价显微外科技术实施神经移位加神经移植治疗臂丛根性撕脱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对9例臂丛根性撕脱伤患者采取膈神经、副神经、颈丛运动支、健侧C7和肋间神经移位加神经移植,修复肌皮神经、肩胛上神经、腋神经、上... 目的 评价显微外科技术实施神经移位加神经移植治疗臂丛根性撕脱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对9例臂丛根性撕脱伤患者采取膈神经、副神经、颈丛运动支、健侧C7和肋间神经移位加神经移植,修复肌皮神经、肩胛上神经、腋神经、上干前股、上干后股和桡神经深支.术后进行上肢功能检查及肌电图检查.结果 随访18~48个月,术后9例患者上肢大部分功能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肌电图示肌肉强收缩时均为单纯-混合相.结论 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应尽早手术治疗,利用显微技术精确地吻合神经是手术成功的关键,移位神经至受体神经距离不够者,可采用其他神经桥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臂丛 根性撕脱伤 神经移位 功能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打印辅助截骨治疗成人高弓足6例报告 被引量:2
2
作者 钱辉 刘宗宝 +3 位作者 黄建平 祁连港 孟令杰 陈国兆 《广西医学》 CAS 2019年第16期2035-2038,共4页
目的 探讨3D打印辅助截骨治疗成人高弓足的临床疗效。方法 6例高弓足畸形患者均采用3D打印技术辅助截骨手术治疗。于术前及术后末次随访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踝-后足及中部足功能评分系统评估患... 目的 探讨3D打印辅助截骨治疗成人高弓足的临床疗效。方法 6例高弓足畸形患者均采用3D打印技术辅助截骨手术治疗。于术前及术后末次随访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踝-后足及中部足功能评分系统评估患者的足部疼痛及功能,并测量足部Hibbs角及Meary角。结果 术后6例患者均足部畸形改善,行走步态稳定;术后VAS评分、AOFAS踝-后足及中部足功能评分、Meary角、Hibbs角均优于术前;均未出现骨不愈合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应用3D打印辅助截骨治疗成人高弓足畸形可获较好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弓足 截骨术 3D打印 临床疗效 成人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臂丛根性撕脱伤后肋间神经移位修复肩外展功能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
3
作者 刘宗宝 朱寅 +2 位作者 陆剑锋 钱辉 黄建平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5年第23期121-123,共3页
目的观察肋间神经移位腋神经修复臂丛根性撕脱伤后肩外展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随访2010—2013年在苏州大学附属张家港医院行肋间神经-腋神经移位术的臂丛根性撕脱伤患者5例,其中全臂丛根性撕脱伤3例,C5-7撕脱伤2例。随访18~48个月... 目的观察肋间神经移位腋神经修复臂丛根性撕脱伤后肩外展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随访2010—2013年在苏州大学附属张家港医院行肋间神经-腋神经移位术的臂丛根性撕脱伤患者5例,其中全臂丛根性撕脱伤3例,C5-7撕脱伤2例。随访18~48个月,随访内容:患者术前肩外展功能,受伤至接受手术的时间间隔,是否同时修复肩胛上神经,术后神经肌电图情况,肩外展角度,三角肌肌力及术后肩关节功能评定。结果患者肌电图检查出现新生电位的平均时间为术后3.5个月,4例三角肌肌力3级以上,1例肌力2级,肩外展平均角度70°,肩关节功能评价优良率80%。结论肋间神经-腋神经移位术治疗臂丛根性撕脱伤可以获得安全有效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臂丛根性撕脱伤 肋间神经 腋神经 肩外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移位术恢复臂丛根性撕脱伤后屈肘功能的中期疗效观察
4
作者 刘宗宝 朱寅 +2 位作者 陆剑锋 钱辉 徐卫袁 《中国当代医药》 2013年第26期12-14,共3页
目的 观察不同神经移位于肌皮神经对臂丛根性撕脱伤后的肘关节功能重建的疗效.方法 2006年6月~2010年6月对12例臂丛根性撕脱伤(其中,8例为臂丛上干根性撕脱伤,4例为全臂丛损伤)的患者行不同神经移位于肌皮神经重建臂丛损伤后的屈肘功... 目的 观察不同神经移位于肌皮神经对臂丛根性撕脱伤后的肘关节功能重建的疗效.方法 2006年6月~2010年6月对12例臂丛根性撕脱伤(其中,8例为臂丛上干根性撕脱伤,4例为全臂丛损伤)的患者行不同神经移位于肌皮神经重建臂丛损伤后的屈肘功能,术后进行32~78个月的中期随访,并评价其中期疗效.结果 12例患者患侧肘关节的屈曲功能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其中膈神经移位术后最早出现肱二头肌主动收缩及肘关节主动屈曲.最终复查肘关节功能肌力4级以上、活动度60°以上的完整恢复及功能状态评价的优良率均为75%.结论 运用膈神经移位于肌皮神经是重建臂丛根性撕脱伤后肘关节功能较为优良的神经移位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臂丛 根性撕脱伤 神经移位 功能重建 曲肘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打印建模联合骨水泥成形微创治疗塌陷Sanders Ⅲ型跟骨骨折 被引量:10
5
作者 孟令杰 钱辉 +4 位作者 盛晓磊 陆剑锋 黄建平 祁连港 刘宗宝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4期3784-3789,共6页
背景:跟骨骨折的治疗目前尚存在争议,传统切开复位并发症居高不下,而微创治疗指征较少,应用受限。近年来伴随3D打印技术发展,可否将微创治疗的指征扩大并获得良好效果是跟骨骨折治疗研究的重点与热点。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在骨水泥填充... 背景:跟骨骨折的治疗目前尚存在争议,传统切开复位并发症居高不下,而微创治疗指征较少,应用受限。近年来伴随3D打印技术发展,可否将微创治疗的指征扩大并获得良好效果是跟骨骨折治疗研究的重点与热点。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在骨水泥填充微创治疗塌陷Sanders Ⅲ型跟骨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苏州大学附属张家港医院手足外科2016年9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8例9足Sanders Ⅲ型跟骨骨折患者,全部为男性,年龄50-66岁,平均57.4岁。所有患者均进行患肢CT检查,并获得3D打印个体化后足部模型,模拟撬拨进针位置及及进针角度,在撬拨复位辅助下行骨水泥填充。记录所有患者术前、术后的Bohler角、Gissane角以及跟骨长度、宽度、高度;术后功能评价参照美国足踝外科协会后足评分系统。结果与结论:①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26-36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无再次塌陷发生,骨水泥无渗漏,未出现排异反应,无皮肤坏死及感染,跟骨外形恢复满意,足部功能良好;②美国足踝外科协会后足评分优7例,良1例,差1例,优良率为89%;③患者Bohler角、Gissane角术前为(15.73±2.46)°和(145.34±8.6)°,术后改善至(25.77±2.65)°和(127.5±8.17)°,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术后Bohler角、Gissane角与术后1,2年对比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④提示3D打印个体化建模联合骨水泥填充治疗塌陷的Sanders Ⅲ型跟骨骨折效果良好,具有个体化、针对性强、手术损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3D打印 骨水泥 撬拨复位 微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损伤患者腕关节镜诊治术后护理 被引量:2
6
作者 盛冬香 刘宗宝 +2 位作者 祁连港 陆剑锋 蒋松琴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7年第20期12-14,共3页
目的总结腕关节镜诊治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损伤患者术后护理经验,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方法对15例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损伤患者行腕关节镜诊治术,术后给予合理的患肢体位,加强患肢观察及疼痛护理、预防并发症及早期功能锻炼等。结果患者术... 目的总结腕关节镜诊治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损伤患者术后护理经验,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方法对15例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损伤患者行腕关节镜诊治术,术后给予合理的患肢体位,加强患肢观察及疼痛护理、预防并发症及早期功能锻炼等。结果患者术后3~6个月行改良Mayo腕关节功能评定,优5例,良9例,中1例,优良率93.3%。随访3~15个月,14例仍从事以前的工作,1例更换了专业。结论全方位的术后护理及早期功能锻炼是获得良好治疗效果的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损伤 微创手术 腕关节镜 术后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臂丛束支部合并大血管损伤的显微外科治疗 被引量:8
7
作者 刘宗宝 朱寅 +3 位作者 陆剑锋 钱辉 黄建平 王涛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47-552,共6页
目的 探讨臂丛束支部合并血管损伤的手术治疗时机、方法及临床疗效. 方法 2007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9例臂丛束支部合并上肢大血管损伤,其中合并肱动脉损伤5例合并锁骨下动脉损伤2例,合并腋动脉第一部分损伤腋动脉第三部分损伤各l例.根... 目的 探讨臂丛束支部合并血管损伤的手术治疗时机、方法及临床疗效. 方法 2007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9例臂丛束支部合并上肢大血管损伤,其中合并肱动脉损伤5例合并锁骨下动脉损伤2例,合并腋动脉第一部分损伤腋动脉第三部分损伤各l例.根据创伤的严重程度与伤情评估,分别采取急诊一期同时修复神经、血管3例,亚急诊一期同时修复神经、血管2例,急诊一期修复血管、二期修复神经4例.结果 术后9例患者经50 ~ 78个月随访,平均61.8个月,均无肢体坏死,术后行CTA证实修复段血管均通畅,修复神经所支配区的肌力以及皮肤感觉均得到不同程度恢复,其中除3例尺神经支配的手内肌外,其余均获得3级以上的肌力,4例修复神经支配区的感觉均达S3以上,5例部分支配区感觉达S3以上. 结论 臂丛束支部合并上肢大血管损伤较少见,病情复杂,需要合理制定治疗方案,在抢救生命的前提下,利用显微外科技术,尽早争取一期同时修复神经与血管,手术成功率高,其疗效较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臂丛 损伤 血管修复 显微外科治疗
原文传递
3DMRI对臂丛及血管同时成像技术诊断TOS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刘宗宝 祁连港 +5 位作者 钱辉 陆剑锋 徐正道 陈建新 张同华 王涛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63-366,共4页
目的探讨3DMRI对臂丛及血管同时成像的可行性,以及对胸廓卅口综合征(thoracic outlet syndrome,TOS)的诊断价值。方法自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初步诊断为TOS患者14例,手术治疗4例,保守治疗10例。术前通过3DMRI血管神经... 目的探讨3DMRI对臂丛及血管同时成像的可行性,以及对胸廓卅口综合征(thoracic outlet syndrome,TOS)的诊断价值。方法自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初步诊断为TOS患者14例,手术治疗4例,保守治疗10例。术前通过3DMRI血管神经融合技术进行三维重建。根据i维解剖模型发现多列锁骨下动脉与臂丛神经异常情况,并制定治疗方案,针对手术患者对比术前、术中所见,评估这一辅助诊断技术的应用价值。结果全部患者的臂丛和锁骨下动脉以及周围重要的解剖结构均得到三维重建并数字化融合。10例保守治疗患者的症状及体征明显改善。4例手术患者:其中前斜角肌压迫1例,术中切断斜角肌;第七颈椎横突过长1例,术中切断小斜角肌腱束;神经鞘瘤1例,术中切除鞘瘤;乳腺癌转移瘤1例,考虑切除风险较大,术中活检行病理检查。前3例手术患者术后症状明显好转。重建后的模型与常规术前诊断依据、术中所见相一致。结论3DMRI对臂丛神经及血管同时显像技术能够形象、可靠地显示臂丛神经、血管位置,立体化多角度呈现血管神经与周周重要解剖结构的立体关系,为临床诊断TOS提供了影像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臂丛 锁骨下动脉
原文传递
关节镜辅助下Sauve -Kapandji术治疗桡尺远侧关节炎伴指伸肌腱断裂 被引量:1
9
作者 钱辉 陈国兆 +3 位作者 刘宗宝 朱晓波 崔志浩 陆飞伟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64-266,共3页
目的探讨关节镜辅助下Sauv6-Kapandji术治疗橈尺远侧关节炎伴指伸肌腱断裂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5年9月至2017年12月我们共收治8例橈尺远侧关节炎伴指伸肌腱断裂的患者,采用腕关节镜辅助下Sauv6-Kapandji术融合橈尺远侧关节,断裂的肌腱... 目的探讨关节镜辅助下Sauv6-Kapandji术治疗橈尺远侧关节炎伴指伸肌腱断裂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5年9月至2017年12月我们共收治8例橈尺远侧关节炎伴指伸肌腱断裂的患者,采用腕关节镜辅助下Sauv6-Kapandji术融合橈尺远侧关节,断裂的肌腱采用肌腱移植或相邻指伸肌腱编织缝合。结果术后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为5-18个月,平均10个月,手功能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优5例,良2例,可1例。所有患者腕关节疼痛较术前有所缓解。结论采用腕关节镜辅助下Saug-Kapandji关节融合术治疗橈尺远侧关节炎伴指伸肌腱断裂,术后可以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 治疗结果 棧尺远侧关节炎 指伸肌腱断裂
原文传递
3D MRI在肿瘤压迫臂丛神经与锁骨下动脉诊治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6
10
作者 祁连港 王涛 +4 位作者 崔志浩 徐正道 张同华 王本军 刘宗宝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354-357,共4页
目的探讨3D MRI神经血管融合技术在肿瘤压迫引起臂丛神经伴锁骨下动脉病变的诊断优势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自2014年12月至2017年12月收治5例患者,乳腺癌转移2例,神经鞘瘤2例,肺癌转移1例。通过临床检查及肌电图、超声、CT等,初步考虑肿... 目的探讨3D MRI神经血管融合技术在肿瘤压迫引起臂丛神经伴锁骨下动脉病变的诊断优势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自2014年12月至2017年12月收治5例患者,乳腺癌转移2例,神经鞘瘤2例,肺癌转移1例。通过临床检查及肌电图、超声、CT等,初步考虑肿瘤占位压迫引起臂丛神经及锁骨下动脉等周围组织病变。所有患者通过3D MRI血管神经融合技术进行三维重建。根据三维解剖模型确定臂丛神经及锁骨下动脉异常情况,并制定治疗方案。结果5例患者的肿瘤占位情况及臂丛神经、锁骨下动脉等解剖结构均得到三维重建并数字化融合。重建的血管神经图像都有很好的显示,以此为参考依据制定治疗方案,手术4例.保守治疗1例。手术患者的术中表现与影像学表现一致,治疗效果达到预期目的。保守治疗患者能够及时了解病情,选择其他治疗方案。结论利用3D MRI对肿瘤压迫引起的臂丛神经及锁骨下动脉等病变进行检查,能够清晰、形象地显示肿瘤占位与臂丛神经及锁骨下动脉等结构,为诊疗提供影像学依据.该技术可进一步研究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臂丛 肿瘤 3D MRI 锁骨下动脉
原文传递
3D MRI检查在臂丛神经合并大血管损伤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祁连港 刘坤 +4 位作者 李硕 王丽 徐正道 王涛 刘宗宝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7-51,共5页
目的探讨3D核磁共振臂丛神经与伴行大血管同时成像技术在臂丛合并大血管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自2006年6月至2019年12月我科收治臂丛神经损伤患者55例,对怀疑合并血管损伤的13例患者,进行臂丛及伴随血管3DMRI同时成像检查,了解神经与... 目的探讨3D核磁共振臂丛神经与伴行大血管同时成像技术在臂丛合并大血管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自2006年6月至2019年12月我科收治臂丛神经损伤患者55例,对怀疑合并血管损伤的13例患者,进行臂丛及伴随血管3DMRI同时成像检查,了解神经与血管的损伤部位和程度,为精准诊疗提供可靠依据。通过与术中所见对照,评估该影像学诊断技术在臂丛损伤中的应用价值。结果13例患者的臂丛及伴随血管均获得三维重建并数字化融合。其中接受手术的7例患者的3D MRI影像结果与临床检查和术中所见-致。结论3DMRI对臂丛及伴随血管同时显像技术能够比较清楚地显示臂丛和血管的形态、位置及损伤情况,并能在解剖结构方面呈现立体关系,对臂丛合并相邻血管损伤的诊治有较大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臂丛 磁共振成像 大血管损伤
原文传递
不带血供的长段自体神经移植修复上臂桡神经缺损的初步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何炜 刘宗宝 +2 位作者 崔志浩 陆飞伟 袁晓栋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66-467,共2页
目的 探讨不带血供的长段自体神经移植修复上臂桡神经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07年9月至2018年7月,我们对4例桡神经缺损患者进行治疗,术中探查桡神经缺损长度为10~17cm,采用自体长段神经移植于桡神经修复,术后制动6周,随后行6-18个月... 目的 探讨不带血供的长段自体神经移植修复上臂桡神经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07年9月至2018年7月,我们对4例桡神经缺损患者进行治疗,术中探查桡神经缺损长度为10~17cm,采用自体长段神经移植于桡神经修复,术后制动6周,随后行6-18个月的康复治疗,并应用神经营养药物。结果术后4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为32~102个月,平均65.8个月。末次随访时,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优1例,良2例,差1例。结论 应用不带血供的长段自体神经移植修复上臂桡神经缺损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神经 治疗结果 神经缺损 神经移植
原文传递
浓缩生长因子在促进失神经皮瓣术后神经再生的应用前景
13
作者 李硕 尹希 +2 位作者 祁连港 王丽 刘宗宝 《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 CAS 2023年第6期547-551,共5页
血小板浓缩物是自体血液的提取物。浓缩生长因子(CGF)作为自体血小板浓缩物的第三代产物,含有丰富的内源性生长因子并具有独特的纤维蛋白结构,已被广泛应用于烧伤创面修复、骨组织及颌面部组织修复等。通过总结失神经皮瓣术后神经再生... 血小板浓缩物是自体血液的提取物。浓缩生长因子(CGF)作为自体血小板浓缩物的第三代产物,含有丰富的内源性生长因子并具有独特的纤维蛋白结构,已被广泛应用于烧伤创面修复、骨组织及颌面部组织修复等。通过总结失神经皮瓣术后神经再生的重要性及影响因素,浓缩生长因子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周围神经再生、血管再生和炎症、免疫中的作用,探讨CGF在失神经皮瓣修复创面术后神经再生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 神经再生 失神经皮瓣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