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膝关节后内侧入路联合胫后骨隧道撬拨复位技术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柱骨折
1
作者 胡力轩 殷钦 +6 位作者 蒋涛 白瑞军 邵牧 吴永伟 顾三军 芮永军 刘宇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24-330,共7页
目的:探讨膝关节后内侧入路联合胫后骨隧道撬拨复位技术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柱骨折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应用膝关节后内侧入路联合胫后骨隧道撬拨复位技术治疗的16例胫骨平台后... 目的:探讨膝关节后内侧入路联合胫后骨隧道撬拨复位技术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柱骨折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应用膝关节后内侧入路联合胫后骨隧道撬拨复位技术治疗的16例胫骨平台后柱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0例,女6例;年龄21~70岁,平均(44.1±15.8)岁;左侧7例,右侧9例;单纯后外侧柱骨折9例,后内侧柱合并后外侧柱骨折7例。手术均采用膝关节后内侧入路联合胫后骨隧道撬拨复位技术复位后外侧骨折块。术中记录手术时间及失血量,末次随访通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Lysholm膝关节评分及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分进行临床疗效评估。结果:16例患者手术时间为70~180 min,平均手术时间(97.8±28.8)min;术中失血量为40~110 mL,平均术中失血量(65.6±21.9)mL。16例患者获得10~32个月随访,中位数(四分位数)为12.5(10.3,14.8)个月,骨折均在4个月内达到临床愈合。除1例患者出现切口脂肪液化延迟愈合,其余15例均未出现感染、血管神经损伤、内固定失效等并发症。末次随访时,疼痛VAS评分0~3分,中位数(四分位数)为1(0,2)分;Lysholm膝关节评分90~96分,平均(93.3±2.1)分;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分19~29分,平均(27.0±2.6)分,优11例、良4例、中1例、差0例,优良率93.8%。1例患者要求二次手术取出内固定,其余患者均未取出内固定。结论:膝关节后内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柱骨折能够较好地暴露胫骨平台后柱(包括后内侧柱及后外侧柱),结合胫后骨隧道撬拨复位技术,能够提供满意的后柱骨折复位及牢靠固定,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快,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骨折 后外侧柱骨折 后内侧入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腓骨远端解剖型钢板与空心螺钉置入内固定修复Danis-WeberB型双踝骨折 被引量:16
2
作者 马运宏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5期5674-5678,共5页
背景:踝关节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骨折,Danis-Weber B型骨折所占比例较大,对外踝的解剖复位以及选择适合的内固定物是修复成败的关键。目的:观察解剖型钢板和空心螺钉联合内固定修复踝关节内外侧面骨折的解剖复位效果。方法:对2010年3月至... 背景:踝关节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骨折,Danis-Weber B型骨折所占比例较大,对外踝的解剖复位以及选择适合的内固定物是修复成败的关键。目的:观察解剖型钢板和空心螺钉联合内固定修复踝关节内外侧面骨折的解剖复位效果。方法:对2010年3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32例Danis-Weber B型踝关节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内固定方式外踝均选用钢板螺钉固定,内踝骨块均选用双螺纹加压螺钉固定。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的踝与后足评分系统及Kofoed踝关节评分对患者踝关节功能进行评估,以目测类比评分评定修复后疼痛程度的改善,根据影像学结果分析内固定后对线对位的生物力学水平。结果与结论:所有患者均获得6-24个月随访,所有病例均骨性愈合。治疗后随访6个月患者踝关节AOFAS评分、Kofoed评分及目测类比评分均显著优于治疗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影像学结果显示,内固定后对线对位良好。有1例感染患者,其他无不良反应。提示应用解剖型钢板和空心螺钉置入内固定修复踝关节内、外踝双踝骨折,可发挥解剖钢板与空心螺钉各自的特点及生物力学优势,使骨折达到踝关节的解剖复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入物 骨植入物 双踝骨折 解剖钢板 空心螺钉 内固定 踝关节 解剖复位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侧锁定联合内侧支持钢板与双支持钢板内固定修复胫骨平台骨折的比较 被引量:24
3
作者 马运宏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35期5616-5621,共6页
背景:胫骨平台骨折采用单侧支持钢板容易形成偏心支撑,易导致成角畸形,而若仅用外侧支持钢板又容易出现膝关节内翻畸形。目的:比较双切口外侧锁定钢板联合内侧支持钢板与双支持钢板内固定修复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及影像学效果。方法... 背景:胫骨平台骨折采用单侧支持钢板容易形成偏心支撑,易导致成角畸形,而若仅用外侧支持钢板又容易出现膝关节内翻畸形。目的:比较双切口外侧锁定钢板联合内侧支持钢板与双支持钢板内固定修复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及影像学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至2013年11月收治86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内固定方式分为2组,外锁定内支持组采用外侧锁定钢板固定骨折情况相对较复杂及粉碎程度较重的外侧,内侧采用支撑钢板;内外支持组则内外侧均采用支撑钢板固定。术后随访2年,对比两种内固定方式的临床及影像学效果。结果与结论:所有随访患者创口均Ⅰ期愈合,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上止血带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随访发现,除完全负重时间外锁定内支持组明显早于双支持钢板组外(P<0.05),两组骨折愈合时间、膝关节功能评分、膝关节活动度、术后胫骨平台内翻角、胫骨平台后倾及术后1年胫骨平台内翻角、胫骨平台后倾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双切口双钢板置入内固定修复胫骨平台骨折具有良好的临床及影像学效果,与双支持钢板相比,外侧锁定钢板联合内侧支持钢板在完全负重时间上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入物 骨植入物 胫骨平台骨折 锁定钢板 支持钢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肩周穿支蒂岛状皮瓣联合修复中老年胸部巨大软组织缺损
4
作者 宋升 孙振中 +3 位作者 刘学光 印飞 周明 庄胤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18年第2期176-178,共3页
目的介绍应用肩周穿支蒂岛状皮瓣联合修复中老年胸部巨大软组织缺损的方法。方法 2009年3月-2016年3月共收治3例因机器挤轧致胸部外伤,男2例,女1例,年龄49~64岁,平均54岁,病程平均34 d。均在外院行胸腔闭式引流及肋骨骨折内固定,病情... 目的介绍应用肩周穿支蒂岛状皮瓣联合修复中老年胸部巨大软组织缺损的方法。方法 2009年3月-2016年3月共收治3例因机器挤轧致胸部外伤,男2例,女1例,年龄49~64岁,平均54岁,病程平均34 d。均在外院行胸腔闭式引流及肋骨骨折内固定,病情稳定均因胸前壁巨大软组织缺损转入我院,给予术前准备、胸外科会诊,待创面稳定及身体状况许可后,择期行扩创、联合岛状皮瓣重建胸壁前软组织。结果 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联合岛状皮瓣修复胸前壁创面手术,术后恢复良好,创面均Ⅰ期愈合。术后患者未出现胸闷等不适症状,胸廓未见反常呼吸。拆线观察1周后,未见创面明显红肿及渗出,平均住院34 d痊愈出院。结论肩周穿支蒂岛状皮瓣联合修复中老年胸部巨大软组织缺损避免了因年纪较大而采用游离皮瓣修复创面的风险性,是一种较为安全、实用、有效的治疗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周 岛状皮瓣 联合 中老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腹股沟上髂筋膜阻滞在股前外侧皮瓣移植手术中的风险-效益评价 被引量:3
5
作者 季加伟 刘艳 +1 位作者 王猛 芮永军 《西部医学》 2023年第11期1662-1668,共7页
目的 基于多准则决策模型评价超声引导下腹股沟上髂筋膜阻滞在股前外侧皮瓣移植手术中的风险-效益。方法 选取2018年12月—2020年9月于苏州大学附属无锡九院行股前外侧皮瓣移植手术的患者9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 目的 基于多准则决策模型评价超声引导下腹股沟上髂筋膜阻滞在股前外侧皮瓣移植手术中的风险-效益。方法 选取2018年12月—2020年9月于苏州大学附属无锡九院行股前外侧皮瓣移植手术的患者9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9例。对照组行全身麻醉,观察组于全身麻醉诱导前20 min行腹股沟上髂筋膜阻滞。对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手术情况、术中麻醉药物用量、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麻醉恢复室(PACU)停留时间、术后镇痛泵按压次数、术后镇痛满意度评分及术后住院时间,并对比两组不良发反应发生情况。建立超声引导下腹股沟上髂筋膜阻滞在股前外侧皮瓣移植手术中的效益与风险多准则决策(MCDM)分析模型,采用RevMan5.3软件合并数据,得出各效益指标和风险指标效应值,采用Hiview3软件计算出两组的效益值、风险值和效益-风险总值,改变效益-风险中一级指标的权重来并评价模型的灵敏度。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中舒芬太尼和丙泊酚用量显著降低,术后4、8、12 h的静息VAS评分明显降低,PACU停留时间、术后镇痛泵按压次数及术后住院时间明显减少,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术后镇痛满意度评分明显增加(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效益高、风险低,当效益和风险都重要时,观察组、对照组的效益-风险总值分别为71、58,且观察组100%优于对照组,MCDM评价模型的稳定性较好。结论 与传统全身麻醉相比,超声引导下腹股沟上髂筋膜阻滞在股前外侧皮瓣移植手术中的获益高于风险,且效益-风险更优,可用于股前外侧皮瓣移植手术镇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髂筋膜阻滞 股前外皮瓣移植 围术期镇痛 风险 效益 多准则决策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关节镜下距腓前韧带修复技术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加速康复外科方案江苏专家共识 被引量:17
6
作者 江苏省医学会骨科学分会 江苏省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医学分会 +22 位作者 江苏省康复医学会 徐州市医学会骨科学分会 冯仕明 翟宏伟 周敬杰 张秋阳 王凯 蒋逸秋 顾加祥 芮云峰 田建 丁文鸽 孙克富 陈伟 赵建宁 刘璠 郝跃峰 桂鉴超 王青 糜菁熠 徐炜 许光旭 马超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2022年第1期1-9,共9页
慢性踝关节不稳定是运动医学中常见的损伤之一。全关节镜下距腓前韧带修复术已成为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的常用术式。通过将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应用到手术中,能够优化围手术期处理,降低围手术期并发症,提高手术治疗效果。为了规... 慢性踝关节不稳定是运动医学中常见的损伤之一。全关节镜下距腓前韧带修复术已成为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的常用术式。通过将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应用到手术中,能够优化围手术期处理,降低围手术期并发症,提高手术治疗效果。为了规范ERAS临床路径在全关节镜下距腓前韧带修复手术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中的应用,通过总结前期临床实践经验,结合目前的文献证据,经江苏省专家组反复讨论,达成本专家共识,供全国足踝外科相关医务人员参考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关节镜下距腓前韧带修复术 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 加速康复外科 专家共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髌骨骨折治疗进展 被引量:16
7
作者 韩峰 黎缝峰 芮永军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2017年第6期525-529,共5页
髌骨骨折可由直接或间接暴力所引起,无移位的伸膝装置完好的髌骨骨折可保守治疗,当伸膝装置破坏合并有关节内台阶大于3 mm,或者骨折分离大于4 mm的髌骨骨折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张力带技术是治疗髌骨骨折最常用的技术,但不适用于粉碎性骨... 髌骨骨折可由直接或间接暴力所引起,无移位的伸膝装置完好的髌骨骨折可保守治疗,当伸膝装置破坏合并有关节内台阶大于3 mm,或者骨折分离大于4 mm的髌骨骨折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张力带技术是治疗髌骨骨折最常用的技术,但不适用于粉碎性骨折等骨折类型。膝关节功能障碍是最常见的并发症,而且多会残留一些症状。本文对髌骨骨折的认识过程及治疗方法进行纵向的梳理,希望能对临床治疗有所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髌骨骨折 内固定 张力带 术后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保留桡骨头桡骨颈节段性截骨治疗创伤后上尺桡关节骨性融合的早期疗效
8
作者 黎逢峰 芮永军 +1 位作者 黄彦 曹燕明 《骨科临床与研究杂志》 2020年第2期116-121,共6页
目的探讨保留桡骨头的桡骨颈节段性截骨治疗创伤后上尺桡关节骨性融合的早期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5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创伤骨科采用保留桡骨头的桡骨颈节段性截骨术治疗的创伤性上尺桡关节骨性融合患者7例的临... 目的探讨保留桡骨头的桡骨颈节段性截骨治疗创伤后上尺桡关节骨性融合的早期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5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创伤骨科采用保留桡骨头的桡骨颈节段性截骨术治疗的创伤性上尺桡关节骨性融合患者7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例,女2例;年龄为(35±11)岁(19~60岁)。患肢均为右侧。评价术前与随访时患肢前臂旋转活动度、肘和腕关节疼痛程度、握力以及尺骨变异程度和截骨处异位骨化情况并进行比较。采用SPSS 18.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随访(4±0.4)个月(2~6个月)。术前与术后3个月前臂旋转活动度分别为(43±14)°(15°~51°)和(120±31)°(111°~1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握力分别为(25.5±10.3)kg(21.2~28.6 kg)和(26.3±11.1)kg(21.7~28.4 k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4);尺骨变异分别为(-0.13±0.04)mm(-0.15^-0.07 mm)和(-0.12±0.09)mm(-0.14^-0.08 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1)。所有患者术前与术后肘关节与腕关节未见疼痛,术后未见截骨处异位骨化形成。结论应用保留桡骨头的桡骨颈节段性截骨治疗创伤后上尺桡关节骨性融合,方法简单,早期疗效令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强直 截骨术 桡骨 创伤和损伤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izarov外固定架牵开术治疗踝关节炎中的护理体会 被引量:3
9
作者 顾依璐 周明霞 +2 位作者 邵晶 周昱均 朱晓丹 《足踝外科电子杂志》 2020年第4期41-43,47,共4页
目的探讨Ilizarov外固定架牵开术治疗踝关节炎的护理体会。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Takakura 2期踝关节炎患者16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0例,女6例;年龄45~68岁,平均年龄(52.8±7.9)岁。所有患者均使用Ilizarov外固定... 目的探讨Ilizarov外固定架牵开术治疗踝关节炎的护理体会。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Takakura 2期踝关节炎患者16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0例,女6例;年龄45~68岁,平均年龄(52.8±7.9)岁。所有患者均使用Ilizarov外固定架牵开术治疗。通过对患者进行术前护理、术后护理及康复指导等方式协助患者康复,比较患者术前、术后的视觉模拟(visual analogue score,VAS)评分、美国足踝外科学会(American Orthop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评分、术后感染率,以及患者对护理的主观满意度等评估临床护理效果。结果术后16例患者获得随访18~27个月,平均(20.8±6.7)个月。术后末次随访时患者的VAS评分为(0.9±0.50)分,踝-后足AOFAS评分为(89.4±6.8)分;主观满意度为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满意率为93.8%,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接受Ilizarov外固定架牵开技术治疗踝关节炎的患者进行必要的围手术期护理可加速患者的康复进程,改善踝关节功能,同时有效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IZAROV外固定架 踝关节炎 护理 人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39例上肢创伤性截肢患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10
作者 何旭宸 闫旭杰 +4 位作者 汪凯 殷渠东 毛栋 林芳 芮永军 《中华手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2-45,共4页
目的:探讨上肢创伤性截肢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们收治的上肢创伤性截肢患者资料,包括年龄、性别、职业、基础疾病、吸烟史、受伤及受伤程度、肢体缺血时间、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及次数,分析其流行病... 目的:探讨上肢创伤性截肢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们收治的上肢创伤性截肢患者资料,包括年龄、性别、职业、基础疾病、吸烟史、受伤及受伤程度、肢体缺血时间、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及次数,分析其流行病学分布特点。结果:本组共439例,男297例,女142例;年龄3~82岁,平均(46.40±12.44)岁,41~50岁患者最多见,占31.44%;62.42%患者职业为工人。28.47%患者有基础疾病;13.67%患者有吸烟史。肢体缺血时间超6 h占39.18%;429例发生开放性损伤,Gustilo ⅢC型占95.57%,MESS评分≥7占95.80%。第四季度和机器损伤是主要的受伤时间和原因(分别为36.22%和73.34%)。一期截肢占74.03%,其平均住院时间及手术次数明显少于二期截肢者( P<0.05)。 结论:上肢创伤性截肢多见于男性、中年人、工人和高血压患者。第四季度和机器损伤是主要的受伤时间和原因。一期截肢对于减少患者身体痛苦和经济负担有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肢 流行病学 创伤性截肢 MESS评分
原文传递
递进皮下蒂双V-Y皮瓣联合髂骨植骨治疗小儿手指外伤术后钩甲畸形 被引量:1
11
作者 印飞 顾珺 +1 位作者 王军 林伟枫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6-169,共4页
目的探讨递进皮下蒂双V-Y皮瓣联合髂骨植骨治疗小儿手指外伤术后轻、中度钩甲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我们对7例小儿手指外伤术后钩甲畸形患者,采用同指递进式皮下蒂双V-Y推进皮瓣联合髂骨植骨治疗。随访观察术后... 目的探讨递进皮下蒂双V-Y皮瓣联合髂骨植骨治疗小儿手指外伤术后轻、中度钩甲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我们对7例小儿手指外伤术后钩甲畸形患者,采用同指递进式皮下蒂双V-Y推进皮瓣联合髂骨植骨治疗。随访观察术后矫正手指长度及外观情况,指端感觉评定分级,单丝触觉及两点分辨觉,温哥华瘢痕量表(Vancouver scar scale,VSS)评估指腹瘢痕情况。结果术后本组7例患儿皮瓣均全部存活,无感染、皮瓣坏死、骨外露等情况发生,骨愈合时间为4~5周,平均4.2周。术后随访时间为10~35个月,平均19.1个月。末次随访皮瓣色泽、质地良好,重建后指端形态满意,指间关节活动正常,均未出现钩甲畸形。术前手指缺损3~8 mm,末次随访患指缺损1~4 mm,感觉评定分级为S4,单丝触觉2.83~3.61,两点分辨觉为5~8 mm,VSS为2~4分。结论采用递进皮下蒂双V-Y皮瓣联合髂骨植骨治疗小儿手指外伤术后轻、中度钩甲畸形可有效改善手指长度及钩甲外观,手术操作简单、疗效确切、便于基层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损伤 外科皮瓣 钩甲
原文传递
3D打印导航模板辅助下肱骨截骨结合克氏针外支架固定治疗儿童肘内翻畸形
12
作者 印飞 顾珺 +1 位作者 王军 林伟枫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94-497,共4页
目的探讨个体化3D打印导航模板辅助下截骨矫形结合克氏针外支架固定治疗儿童肘内翻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我科自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采用此术式治疗15例肘内翻畸形患者,均行肱骨外侧远端楔形截骨矫正外翻及内旋畸形。所有患者术前均行C... 目的探讨个体化3D打印导航模板辅助下截骨矫形结合克氏针外支架固定治疗儿童肘内翻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我科自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采用此术式治疗15例肘内翻畸形患者,均行肱骨外侧远端楔形截骨矫正外翻及内旋畸形。所有患者术前均行CT断层扫描,采用计算机软件对测量结果进行分析,设计并打印个性化的导航模板。术中采用个体化导航模板辅助精准截骨行三维矫正并行克氏针、外支架固定。记录手术时间,随访观察术后骨愈合时间、提携角,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结果所有个性化导航模板在手术中与肱骨远端完全匹配,沿着导航模板的骨面方向成功完成截骨。手术时间32.6~39.5min,平均35.5min,未发生切口感染、骨不连、神经血管损伤、针道感染等并发症。术后6~7周骨愈合后即拆除克氏针及外支架,所有患儿均获得随访,时间6~15个月,平均10.5个月,外侧突出外观改善明显,术前患侧提携角为(-22.6±4.6)°,健侧提携角为(7.6±3.6)°;术后患侧提携角(4.9±3.3)°。根据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均为优。结论基于3D打印技术构建的个性化导航模板辅助下行肘内翻畸形矫形手术可简化手术过程,提高手术准确性并缩短学习曲线,克氏针结合外支架固定既提供了足够的力学稳定性,也避免了二次手术取出,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截骨术 儿童 肘内翻畸形 个性化导航模板 3D打印技术
原文传递
On-Top-Plasty术结合顺行指动脉岛状皮瓣治疗特殊Wassel Ⅵc型复拇畸形
13
作者 印飞 秦得学 +2 位作者 顾珺 王军 林伟枫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8,共4页
目的探讨近节指骨平面截骨的On-Top-Plasty术结合顺行指动脉岛状皮瓣治疗特殊Wassel Ⅵc型复拇畸形的效果。方法我院自2017年1月至2022年12月治疗8例特殊Wassel Ⅵc型复拇指畸形患儿。临床表现:复拇均有单独的掌指骨,桡侧指具有伸屈功能... 目的探讨近节指骨平面截骨的On-Top-Plasty术结合顺行指动脉岛状皮瓣治疗特殊Wassel Ⅵc型复拇畸形的效果。方法我院自2017年1月至2022年12月治疗8例特殊Wassel Ⅵc型复拇指畸形患儿。临床表现:复拇均有单独的掌指骨,桡侧指具有伸屈功能,但指体外观差;尺侧指外观相对良好,但桡侧襞发育不饱满、指体相对细小且掌骨发育不良。行On-Top-Plasty术结合顺行指动脉岛状皮瓣治疗:软组织重建采用桡侧拇指带甲侧襞的顺行指动脉岛状皮瓣与尺侧指中末节相拼接,并对"组合指"伸屈肌腱进行重建;骨组织重建通过切除桡侧拇指近节指骨以远部分,将发育不良的尺侧指近节指骨中段嫁接到桡侧指近节指骨,以重塑一个相对外观、功能较好的拇指。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无感染、皮瓣坏死等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1~32个月,平均17.3个月。重建拇指周径与健侧拇指比值103%~115%,末次随访指体无桡偏畸形。根据改良Tada评分:得分3~5分,优3例,良5例。结论采用近节指骨平面截骨的On-Top-Plasty术结合顺行指动脉岛状皮瓣治疗特殊Wassel Ⅵ型复拇畸形,理念科学、疗效确切,能有效改善术后指体外观及功能,是治疗此类特殊Wassel Ⅵ型复拇畸形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皮瓣 手畸形 先天性 显微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超声引导下逆行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大龄儿童锁骨干骨折
14
作者 姚凌峰 印飞 +5 位作者 冯澜 王金萍 王军 顾珺 林伟枫 信天游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05-508,共4页
目的探讨实时超声引导下逆行克氏针进针法辅助闭合复位内固定治疗大龄儿童锁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自2020年1月至2023年10月收治儿童锁骨干骨折患儿27例,男19例,女8例。手术方式均采用超声引导下逆行克氏针进针法结合闭合复位克... 目的探讨实时超声引导下逆行克氏针进针法辅助闭合复位内固定治疗大龄儿童锁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自2020年1月至2023年10月收治儿童锁骨干骨折患儿27例,男19例,女8例。手术方式均采用超声引导下逆行克氏针进针法结合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全程使用超声进行监控,实时超声引导下穿刺逆行进针、闭合复位、顺行进针、固定完成后检查骨折复位质量,最后C臂机透视验证复位效果。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闭合复位成功率100%,无血管神经损伤、针道感染、克氏针断裂、骨折畸形愈合、骨折不愈合等并发症发生。所有患儿均获得随访,时间7~10个月,平均8.6个月。骨折愈合后即行克氏针取出,愈合时间4~~5周,平均4.3周,患侧肢体达到完全正常活动范围为7~10周,平均8.2周。术后4个月随访患儿QuickDASH评分6.5±1.5分,所有患儿MRC肌力评分均为5分。术后半年随访患儿功能、肌力均正常,未出现再骨折、锁骨短缩畸形等情况。结论超声引导下逆行克氏针进针法行内固定治疗大龄儿童锁骨干骨折具有微创、疗效确切、并发症少、减少放射性损害等优点,操作简单、学习曲线短,便于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骨 骨折 超声 闭合复位 骨折固定术 克氏针
原文传递
IL-17A通过抑制基质金属蛋白酶的表达降低Masquelet诱导膜的生物活性
15
作者 汪凯 毛栋 +3 位作者 潘筱云 张元澍 金叶盛 芮永军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0-96,共7页
目的探究Masquelet诱导膜血管生成减少、生物活性降低的信号机制。方法采用克氏针内固定的方法建立大鼠股骨临界骨缺损模型,造模成功后分别于术后2、4、6、8周取出诱导膜样本,用于生物学检测和蛋白组学分析;免疫组化检测诱导膜CD31^(+)... 目的探究Masquelet诱导膜血管生成减少、生物活性降低的信号机制。方法采用克氏针内固定的方法建立大鼠股骨临界骨缺损模型,造模成功后分别于术后2、4、6、8周取出诱导膜样本,用于生物学检测和蛋白组学分析;免疫组化检测诱导膜CD31^(+)血管数量;GO富集分析诱导膜活性降低的生物学过程;KEGG富集分析诱导膜活性降低的信号通路;Western bot检测诱导膜IL-7A、MMP8、MMP9、MMP13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CD31免疫组织化学显示,2、4周诱导膜血管生成较多,生物活性较好;4周以后血管逐渐减少,生物活性降低。GO富集分析与诱导膜生物活性降低有关的胶原分解代谢过程,该生物学过程包含基质金属蛋白酶家族的蛋白:MMP8、MMP9、MMP13。KEGG富集分析显示,MMP9、MMP13在IL-17A信号通路中,是IL-17A的下游调节因子,并且IL-17A信号通路在诱导膜活性降低的top20通路中。Western Blot结果验证IL-17A、MMP8、MMP9、MMP13在不同时间点的诱导膜中均表达,8周相较于4周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IL-17A信号通路及其下游MMP8、MMP9、MMP13的表达降低是诱导膜血管生成减少和生物活性降低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实验 大鼠 Masquelet技术 诱导膜 基质金属蛋白酶
原文传递
丹参酮ⅡA磺酸钠减轻过氧化氢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焦亡
16
作者 潘筱云 陶先耀 +3 位作者 糜菁熠 毛栋 汪凯 芮永军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07-317,共11页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磺酸钠(STS)对过氧化氢(H_(2)O_(2))诱导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焦亡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2021年11月至2022年9月,采用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保存的HUVECs细胞株作为研究对象,实验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正常条件)...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磺酸钠(STS)对过氧化氢(H_(2)O_(2))诱导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焦亡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2021年11月至2022年9月,采用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保存的HUVECs细胞株作为研究对象,实验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正常条件)、空白+STS组、H_(2)O_(2)组、H_(2)O_(2)+STS组。待细胞长至80%融合度时,H_(2)O_(2)组和H_(2)O_(2)+STS组加入500.00μmol/L H_(2)O_(2)诱导3 h,去除含500.00μmol/L H_(2)O_(2)的培养基之后,空白+STS组和H_(2)O_(2)+STS组加入5.00μg/ml STS与HUVECs共培养24 h。通过CCK-8实验检测不同浓度(0、0.05、0.50、5.00、50.00、500.00μg/ml)的STS对HUVECs增殖的影响,TUNEL染色检测DNA损伤阳性细胞,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检测炎症小体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的表达来确定H_(2)O_(2)诱导焦亡的最适浓度。检测试剂盒检测H_(2)O_(2)诱导后活性氧自由基(ROS)表达。细胞划痕实验和基质胶体外成管实验探究STS对焦亡状态下HUVECs迁移能力和成管能力的影响。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NLRP3、Caspase-1、白细胞介素-18、白细胞介素-1β的基因和蛋白表达。不同时点浓度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2组间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数据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50.00μg/ml以下的STS对HUVECs的增殖无影响,500.00μmol/L H_(2)O_(2)诱导HUVECs焦亡效果最佳。TUNEL染色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H_(2)O_(2)组TUNEL阳性细胞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H_(2)O_(2)+STS组TUNEL阳性细胞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S检测结果显示,与H_(2)O_(2)组比,H_(2)O_(2)+STS组细胞内ROS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细胞划痕和体外成管实验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H_(2)O_(2)组细胞迁移率和成管能力明显减弱,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与H_(2)O_(2)+STS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RT-PCR和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H_(2)O_(2)+STS组与H_(2)O_(2)组比较,细胞焦亡相关因子表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TS可通过抑制ROS的过量产生,促进细胞焦亡诱导后HUVECs的细胞迁移和管样形成,减轻H_(2)O_(2)诱导的HUVECs细胞焦亡,从而促进血管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细胞焦亡 丹参酮ⅡA磺酸钠 血管生成
原文传递
关节镜直视下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Jakob Ⅱ度肱骨外髁骨折
17
作者 惠涛涛 王军 +1 位作者 俞颖豪 林伟枫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30-733,共4页
目的探讨关节镜直视下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Jakob II度儿童肱骨外髁骨折(lateral condylar humeral fracture,LCHF)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小儿骨科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Jakob Ⅱ度肱骨外髁骨... 目的探讨关节镜直视下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Jakob II度儿童肱骨外髁骨折(lateral condylar humeral fracture,LCHF)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小儿骨科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Jakob Ⅱ度肱骨外髁骨折46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0例,女16例,年龄为(6.2±2.1)岁,年龄范围为2~10岁;左侧20例,右侧26例。记录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及肘关节活动度,采用Broberg和Morrey评分标准评价肘关节功能。结果所有骨折均为新鲜骨折,骨折至手术时间为(2.7±0.7)d,时间范围是2~4 d。46例患儿受伤机制均为摔伤,其中有3例合并尺骨鹰嘴骨折,2例患儿合并桡骨颈骨折。46例患儿术中采用关节镜直视下成功复位,复位后行经皮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术中X线显示骨折复位满意。骨折愈合时间为(7.4±0.8)周,时间范围为6~8周;手术时间为(37.6±4.2)min,时间范围为36~45 min。随访时间为(21.5±5.2)个月,时间范围为13~30个月,术后患儿均未出现针道感染、骨折不愈合、延迟愈合、畸形愈合等并发症。末次随访时,患肢肘关节屈曲活动范围与健侧对比角度丢失(3.3±1.1)°,伸直活动范围与健侧对比角度丢失(2.8±0.9)°。根据Broberg和Morrey评分标准评定肘关节功能:优43例,良3例。结论关节镜直视下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肱骨外侧髁骨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术式,可以减少软组织剥离并降低了畸形愈合或缺血性坏死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闭合复位 肱骨外髁骨折 关节镜手术
原文传递
巨大肩袖损伤的诊治现状与进展 被引量:25
18
作者 刘宇 顾三军 徐耀增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823-828,共6页
随着临床上对肩袖损伤认识的不断深入及诊断技术水平和关节镜外科技术的迅猛进步,肩袖损伤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肩袖损伤的诊治已然成为运动医学关注的热点问题。尽管肩袖外科修复技术不断更新提高,但巨大肩袖撕裂修复后的不愈合... 随着临床上对肩袖损伤认识的不断深入及诊断技术水平和关节镜外科技术的迅猛进步,肩袖损伤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肩袖损伤的诊治已然成为运动医学关注的热点问题。尽管肩袖外科修复技术不断更新提高,但巨大肩袖撕裂修复后的不愈合及再撕裂发生率仍然较高,目前治疗方式仍然缺乏共识,巨大肩袖撕裂的诊治仍然需要更多的探讨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关节 运动损伤 修复外科手术 治疗 诊断
原文传递
足背动脉岛状皮瓣联合载万古霉素硫酸钙治疗胫骨远端创伤性骨髓炎伴软组织缺损 被引量:13
19
作者 刘学光 孙振中 +4 位作者 宋升 韦旭明 庄胤 周明 韩晓飞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29-631,共3页
目的总结采用逆行足背动脉岛状皮瓣联合载万古霉素硫酸钙植骨治疗合并软组织缺损的胫骨远端创伤性骨髓炎的疗效。方法 2014年3月—2016年4月采用一期彻底清创,足背动脉岛状皮瓣结合载万古霉素硫酸钙植骨治疗胫骨远端创伤性骨髓炎11例。... 目的总结采用逆行足背动脉岛状皮瓣联合载万古霉素硫酸钙植骨治疗合并软组织缺损的胫骨远端创伤性骨髓炎的疗效。方法 2014年3月—2016年4月采用一期彻底清创,足背动脉岛状皮瓣结合载万古霉素硫酸钙植骨治疗胫骨远端创伤性骨髓炎11例。男10例,女1例;年龄43~72岁,平均51.6岁。均为骨折内固定术后所致慢性骨髓炎,病程4周~5个月。骨折原因:交通事故伤5例,高处坠落伤3例,机械绞伤2例,扭伤1例。皮肤软组织缺损范围3 cm×3 cm^13 cm×9 cm;创面细菌培养均为阳性。结果术后2~3周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供受区均未发生感染。11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2.5年,平均15.5个月。术后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3~9个月,平均4.6个月。末次随访时足部功能采用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评分,获优9例,良2例;皮瓣感觉S4 8例,S3 2例,S2 1例。所有患者骨髓炎均治愈;1例胫腓骨中下段骨髓炎术后出现骨缺损,大小约4 cm×3 cm,再次手术植入自体髂骨后骨愈合。结论足背动脉岛状皮瓣移植联合万古霉素硫酸钙人工骨植骨治疗伴软组织缺损的胫骨远端创伤性骨髓炎,手术简便有效,是一种较理想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岛状皮瓣 足背动脉 人工骨 创伤性骨髓炎 软组织缺损
原文传递
三维CT辅助骨盆三联截骨术治疗大龄儿童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 被引量:13
20
作者 刘帅 张敏刚 +2 位作者 李天友 田凯旋 王继孟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7期1165-1174,共10页
目的通过CT扫描三维重建模拟手术计划并预判治疗效果,分析骨盆三联截骨术治疗大龄儿童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7月至2017年6月采用Bernese骨盆三联截骨术治疗的大龄儿... 目的通过CT扫描三维重建模拟手术计划并预判治疗效果,分析骨盆三联截骨术治疗大龄儿童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7月至2017年6月采用Bernese骨盆三联截骨术治疗的大龄儿童DDH病例共12例(19髋),其中男5例(7髋),女7例(12髋);患儿年龄(11.14±1.98)岁(范围:8岁~13.33岁);12例中左侧4例,右侧1例,双侧7例。根据Tonnis分型,Ⅰ型8髋,Ⅱ型11髋;6髋0.20≤Reimers指数(Reimers’s indexes,RI)<0.33,为髋臼发育不良,13髋0.33≤RI<1为半脱位。患儿术前均行骨盆-双股骨全长CT扫描及三维重建,并进行模拟手术、制定手术计划,根据模拟手术所预期达到的矫形效果应用Bernese骨盆三联截骨术,并同期行股骨近端内翻去旋转截骨术。比较手术前后Sharp角、中心边缘角(center-edge angle,CEA)、RI和骶棘韧带长度的变化;应用改良Severin分类评价术后影像学效果,应用改良McKay分级评价肢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12例(19髋)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357±33)min(范围:290~410 min);术中出血量(784±112)ml(范围:550~1000 ml)。12例随访时间(34.84±8.39)个月(范围:16~48个月)。19髋的Sharp角由术前55°±3°改善至末次随访的36°±3°,同时CEA由-8°±14°改善至末次随访的22°±3°,Reimers指数由0.50±0.17改善至末次随访0.14±0.03,骶棘韧带模拟长度由(48.40±10.00)mm减小至术后的(41.60±10.47)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19髋中的12髋Shenton线不连续,随访时均恢复连续性。根据改良Severin分类,优12髋、良4髋、可3髋,优良率84%。根据改良McKay分级,优12髋、良6髋、可1髋,优良率95%。随访时2髋存在坐骨骨不连,2例患儿存在<2㎝的双下肢不等长。所有患儿术后均未出现股骨头缺血坏死、感染、断钉和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结论Bernese骨盆三联截骨术治疗大龄儿童DDH短期效果良好,在CT扫描三维重建模拟手术的辅助下可以更为精确地判断手术指征、量化操作细节并直观判断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像 三维 截骨术 儿童 髋脱位 先天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