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12篇文章
< 1 2 7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髋关节置换术苏州市医学会骨科专业委员会综合——髋关节置换术的围手术期处理
1
作者 董天华 《苏州医学》 2006年第1期2-3,共2页
由于髋关节位置深在,手术创伤和出血有可能比较严重,术前应给予充分准备,使患者在耐受力较好的条件下接受手术。对老年患者尤应注意心、肺、肝、肾功能是否健全。检查有无高血压、慢性支气管炎、糖尿病、贫血、低蛋白血症以及排尿困... 由于髋关节位置深在,手术创伤和出血有可能比较严重,术前应给予充分准备,使患者在耐受力较好的条件下接受手术。对老年患者尤应注意心、肺、肝、肾功能是否健全。检查有无高血压、慢性支气管炎、糖尿病、贫血、低蛋白血症以及排尿困难、出血倾向等。低蛋白血症、维生素C缺乏、严重贫血、长期应用激素者手术伤口愈合能力减退。长期应用激素治疗者,在麻醉前,术中及术后均应适当补充激素。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由于全身衰弱、皮肤菲薄、骨质疏松、肌肉萎缩而使手术难度增加。患糖尿病者应将血糖控制在合理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髋关节置换术 围手术期处理 专业委员会 医学会 苏州市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 低蛋白血症 骨科 慢性支气管炎 维生素C缺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mics仿真软件结合3D打印技术在骨科实习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朱旭 周毅迪 +3 位作者 杨承源 刘乃澄 林俊 皮斌 《中国医学教育技术》 2024年第3期365-368,378,共5页
目的探讨Mimics医学仿真软件结合3D打印技术在骨科本科生临床实习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级、2018级临床医学专业共105名实习生作为研究对象。2018级临床医学本科生41人作为试验组,2017级临床医学本科生64人为对照组。试验组接受Mim... 目的探讨Mimics医学仿真软件结合3D打印技术在骨科本科生临床实习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级、2018级临床医学专业共105名实习生作为研究对象。2018级临床医学本科生41人作为试验组,2017级临床医学本科生64人为对照组。试验组接受Mimics仿真软件培训及3D打印教学,对照组接受传统床边临床带教。对两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习效果以及骨科实习满意度评估。结果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试验组学生学习效果更好,在PACS系统的应用(3.68±0.52 vs.2.53±0.87)、Mimics软件建模能力(3.54±0.60 vs.1.97±0.89)以及应用3D打印技术能力(3.54±0.55 vs.1.88±0.88)均高于对照组;且相较于对照组对骨科实习整体满意度更高(3.98±0.16 vs.3.09±0.29)(P<0.001)。结论骨科本科生临床实习中应用Mimics仿真软件结合3D打印教学,可提高本科生仿真软件应用能力,提高骨科临床实习教学质量及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mics仿真 3D打印 骨科教学 临床实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格列汀调控巨噬细胞极化和破骨细胞形成缓解磨损颗粒诱导的骨质溶解
3
作者 杨鹏 张巍 +4 位作者 李文明 李文豪 吴泽彬 周军 耿德春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2421-2428,共8页
背景:研究发现,在利格列汀的干预下,巨噬细胞更多的由M1转向M2极化,降低了相关炎性因子的释放,缓解了局部炎症。目的:探讨利格列汀对巨噬细胞极化、破骨细胞活化及磨损颗粒诱导炎性骨溶解的影响。方法:(1)细胞实验:①巨噬细胞极化:将RAW... 背景:研究发现,在利格列汀的干预下,巨噬细胞更多的由M1转向M2极化,降低了相关炎性因子的释放,缓解了局部炎症。目的:探讨利格列汀对巨噬细胞极化、破骨细胞活化及磨损颗粒诱导炎性骨溶解的影响。方法:(1)细胞实验:①巨噬细胞极化:将RAW264.7细胞分4组培养,对照组细胞加入高糖培养基;M1诱导组加入M1诱导培养基(含脂多糖100 ng/mL和干扰素γ20 ng/mL的高糖培养基)模拟炎症环境;利格列汀低、高剂量组分别加入50,200 nmol/L利格列汀处理4 h后加入M1诱导培养基。巨噬细胞极化诱导24 h后,分别进行巨噬细胞极化免疫荧光染色和RT-PCR检测。②破骨细胞活化:将RAW264.7细胞分为4组培养,对照组使用高糖培养基培养,破骨细胞诱导组、利格列汀低剂量组及高剂量组进行破骨细胞诱导,待微小破骨细胞成形后,用利格列汀(50,200 nmol/L)分别干预细胞3 d,进行细胞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和RT-PCR检测。(2)动物实验:将24只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4组,即假手术组、模型组、利格列汀低剂量组及高剂量组,后3组通过将钛颗粒悬浊液注射至颅骨表面建立颅骨骨溶解模型,从造模后第2天开始,利格列汀低、高剂量组分别灌胃利格列汀(2,10 mg/kg),每天1次,造模3周后,检测血清巨噬细胞极化标志蛋白及炎性因子水平,收集颅骨进行micro-CT扫描、骨参数分析及苏木精-伊红染色评估骨溶解及形态学变化。结果与结论:①细胞实验:与M1诱导组比较,利格列汀低、高剂量组可显著抑制巨噬细胞的M1极化、促进M2极化(P<0.01),且以高剂量组效果更显著(P<0.01)。与破骨诱导组比较,利格列汀低、高剂量组可抑制破骨细胞的活化及骨质吸收,且以高剂量组抑制更显著。与对照组比较,M1诱导组炎性因子mRNA表达升高(P<0.01),而与M1诱导组相比较,利格列汀低、高剂量组炎性因子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1)。与对照组比较,破骨诱导组破骨功能标志物的mRNA表达升高(P<0.01);与破骨诱导组比较,利格列汀低、高剂量组破骨功能标志物的mRNA表达降低(P<0.01),且以高剂量组降低更明显。②动物实验:钛颗粒植入导致小鼠颅骨骨溶解破坏,利格列汀可抑制钛颗粒诱导的骨溶解,其中以高剂量组抑制作用更显著。结果表明利格列汀具有调节巨噬细胞极化、抑制破骨细胞活化及对骨骼系统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格列汀 巨噬细胞极化 破骨细胞活化 磨损颗粒 无菌性假体松动 假体周围骨溶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分子药物TD-198946促进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分化
4
作者 杨超 罗宗平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2648-2654,共7页
背景:小分子药物TD-198946是一种能诱导干细胞形成软骨的高效软骨生成剂,但目前尚不清楚其对成骨分化的作用。目的:探讨小分子药物TD-198946促进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效果及其作用机制。方法:提取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利用... 背景:小分子药物TD-198946是一种能诱导干细胞形成软骨的高效软骨生成剂,但目前尚不清楚其对成骨分化的作用。目的:探讨小分子药物TD-198946促进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效果及其作用机制。方法:提取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利用CCK-8法评估不同浓度TD-198946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的影响,确定TD-198946的最佳使用浓度;然后加入最适浓度TD-198946和成骨分化培养基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进行成骨诱导;成骨诱导第3天用qRT-PCR检测碱性磷酸酶、Runt相关转录因子2、骨桥蛋白、骨钙蛋白、Ⅰ型胶原基因表达;成骨诱导第7天进行碱性磷酸酶染色,Western blot检测Runt相关转录因子2、Ⅰ型胶原、AKT、p-AKT、PI3K、p-PI3K蛋白表达;成骨诱导第21天进行茜素红染色。结果与结论:①CCK-8实验结果显示,100 nmol/L TD-198946能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②碱性磷酸酶染色及茜素红染色结果显示,TD-198946能促进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分化;③qRT-PCR结果显示,TD-198946可促进成骨相关基因碱性磷酸酶、Runt相关转录因子2、骨桥蛋白、骨钙蛋白、Ⅰ型胶原的表达;④Western blot结果显示,TD-198946可促进Runt相关转录因子2、Ⅰ型胶原以及p-PI3K、p-AKT蛋白表达。结果表明,小分子药物TD-198946可能通过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TD-198946 成骨分化 PI3K/AKT信号通路 AKT P-AK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航辅助全膝关节置换应用功能学对线恢复患者固有生理力线和关节线倾角
5
作者 王熠军 郑恺 +5 位作者 张连方 朱锋 张韦成 李荣群 周军 徐耀增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7期5810-5818,共9页
背景:机械轴对线是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金标准”对线技术,但是无论假体材料和导航机器人辅助技术如何发展,应用机械轴对线的全膝关节置换后仍存在20%左右的患者不满意率。目的:探讨导航辅助全膝关节置换过程中应用功能学对线的早期疗... 背景:机械轴对线是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金标准”对线技术,但是无论假体材料和导航机器人辅助技术如何发展,应用机械轴对线的全膝关节置换后仍存在20%左右的患者不满意率。目的:探讨导航辅助全膝关节置换过程中应用功能学对线的早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至2023年6月连续44例(50膝)行计算机导航辅助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应用功能学对线的患者资料,男12例(14膝),女32例(36膝);选择同期同一手术团队行导航辅助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应用机械轴对线的46例(50膝)连续病例作为对照,男5例(5膝),女41例(45膝)。观察两组顾患者胫骨侧截骨角度、胫骨平台截骨量、股骨侧截骨角度、股骨远端、后方及前方截骨量、关节线移动情况;对比术前、术后屈曲和伸直间隙内外侧松弛度、髋-膝-踝角、股骨远端机械轴外侧角、胫骨近端机械轴内侧角、关节汇聚角、矢状面股骨组件角、胫骨后倾角、算术髋-膝-踝角、关节线倾角、膝关节冠状面力线分型、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评分及膝关节遗忘评分。结果与结论:①功能学对线组术中胫骨平台截骨角度大于机械轴对线组,间隙不平衡比例(2%)小于机械轴对线组(18%),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②术后功能学对线组髋-膝-踝角、胫骨近端机械轴内侧角、算术髋-膝-踝角、关节线倾角小于机械轴对线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③术前最常见的膝关节冠状面力线分型是Ⅰ型(功能学对线组80%,机械轴对线组42%);④术后功能学对线组关节线倾角<177°比例为44%,大于机械轴对线组的14%;⑤功能学对线组术后1,6个月及末次随访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评分高于机械轴对线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功能学对线组术后1个月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低于机械轴对线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85,P=0.005);两组术后膝关节活动度及膝关节遗忘评分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⑥提示导航辅助全膝关节置换应用功能学对线能够优化早期临床疗效;与机械轴对线相比,功能学对线在恢复患者固有生理力线和关节线倾角、避免软组织松解方面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膝关节置换 功能学对线 机械轴对线 外科手术 计算机辅助 对比研究 骨科植入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居家骨科护理平台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康复锻炼中的应用 被引量:19
6
作者 蒋莹卿 王洁 +5 位作者 朱红霞 程敏 冯晓兰 高卉 邹叶芳 陆秀珍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8年第8期66-68,72,共4页
目的探讨居家骨科护理平台在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康复锻炼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60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入院后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入居家骨科护理平台,干预至出院后6月,比较2组患者... 目的探讨居家骨科护理平台在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康复锻炼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60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入院后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入居家骨科护理平台,干预至出院后6月,比较2组患者在关节功能恢复(HS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SF-36)及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评分的差异。结果 2组患者干预前,文化差异及知识接受理解能力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护理平台干预后,实验组膝关节功能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生活自理能力评分较对照组提高(P<0.05)。结论居家骨科护理平台为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提供了新型延伸护理模式,是科学可靠的康复锻炼咨询平台,使患者术后康复锻炼和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家骨科护理平台 膝关节置换术 康复锻炼 生活质量 日常生活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拉伸条件下聚二甲基硅氧烷表面粗糙度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
7
作者 胡泽遵 杨反磊 +1 位作者 徐浩 罗宗平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981-1989,共9页
背景:研究表明,机械刺激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谱系特异性分化至关重要。然而,机械拉伸条件下不同粗糙度表面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情况尚不清楚。目的:探讨拉伸条件下聚二甲基硅氧烷(polydimethylsiloxane,PDMS)表面粗糙度对骨髓... 背景:研究表明,机械刺激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谱系特异性分化至关重要。然而,机械拉伸条件下不同粗糙度表面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情况尚不清楚。目的:探讨拉伸条件下聚二甲基硅氧烷(polydimethylsiloxane,PDMS)表面粗糙度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不同目砂纸(120目、1 000目和10 000目)在PDMS表面构建3种不同粗糙度的形貌(PDMS-120M、PDMS-1000M和PDMS-10000M),与空气接触的PDMS表面作为对照组。采用RT-q PCR检测静态条件下和拉伸条件下(0%,2%,4%,6%拉伸幅度)不同粗糙度PDMS表面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成骨相关基因表达。采用RT-q PCR、Western blot检测2%拉伸条件下不同粗糙度表面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SIRT1、成骨相关基因和蛋白表达,采用碱性磷酸酶染色、茜素红染色观察2%拉伸条件下不同粗糙度PDMS表面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分化能力。结果与结论:(1)静态条件下粗糙度为(13.51±2.11)μmPDMS-1000M表面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基因表达最高;(2)相对光滑PDMS表面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4%拉伸幅度条件下有更好的成骨分化效果,而PDMS-1000M表面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2%拉伸幅度条件下有更好的成骨分化效果;(3)在2%拉伸幅度条件下,粗糙度为(13.51±2.11)μm PDMS-1000M表面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有更好的成骨分化效果,可能与激活SIRT1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成骨分化 机械刺激 机械拉伸 粗糙度 信号通路 SIRT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pelin-13抑制巨噬细胞M1极化缓解全身炎症性骨丢失
8
作者 王文涛 侯振扬 +1 位作者 王熠军 徐耀增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548-1555,共8页
背景:Apelin-13因具有抗炎和抗氧化等生物活性,在神经炎症、心血管损伤和肺炎等临床常见疾病中发挥着有效的治疗作用,然而对于Apelin-13在治疗炎症性骨丢失中是否同样具有良好的疗效目前尚无相关基础研究。目的:探究Apelin-13对炎症性... 背景:Apelin-13因具有抗炎和抗氧化等生物活性,在神经炎症、心血管损伤和肺炎等临床常见疾病中发挥着有效的治疗作用,然而对于Apelin-13在治疗炎症性骨丢失中是否同样具有良好的疗效目前尚无相关基础研究。目的:探究Apelin-13对炎症性骨丢失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以期探究治疗炎症性骨丢失的潜在药物。方法:①体外实验:将RAW264.7细胞分为3组:对照组,脂多糖组和治疗组。对照组只加入DMEM完全培养基;脂多糖组加入脂多糖(100 ng/mL)诱导炎症DMEM培养基;治疗组加入10 nmol/L Apelin-13+脂多糖诱导炎症DMEM培养基。诱导炎症24 h后,使用Western Blot检测M1型巨噬细胞的标志蛋白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和CD86的表达,并使用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检测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的表达。并在对照组、脂多糖组和治疗组中同时加入等量的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50 ng/mL)诱导破骨细胞,诱导6 d后使用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和F-actin染色评估破骨细胞诱导的结果。②体内实验:将18只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脂多糖组、治疗组。假手术组连续1周在小鼠腹腔内注射0.1 mL的PBS;脂多糖组注射0.1 mL含脂多糖(5 mg/kg)的PBS稀释液;治疗组注射0.1 mL含脂多糖(5 mg/kg)+Apelin-13(100μg/kg)的PBS稀释液。3组小鼠连续腹腔注射7 d,于第8天处死小鼠,收集每只小鼠的2个股骨,一半进行micro-CT扫描和骨参数分析,另一半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结果与结论:①体外实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脂多糖组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和CD86的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多,而Apelin-13能够显著抑制脂多糖诱导的巨噬细胞M1极化,细胞免疫荧光的结果也显示治疗组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的表达较脂多糖组减少,同时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和F-actin染色结果显示Apelin-13抑制脂多糖诱导的破骨细胞异常活化及骨吸收能力。②体内实验:micro-CT结果显示全身炎性导致股骨远端骨质出现明显丢失,而Apelin-13则能够显著抑制骨质的流失,苏木精-伊红染色结果也表明Apelin-13能够有效缓解炎症诱导的小鼠股骨远端骨质流失。③结果表明:Apelin-13能够通过抑制巨噬细胞M1极化,抑制破骨细胞的异常激活和骨吸收能力,缓解全身炎症诱导的骨丢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ELIN-13 巨噬细胞极化 破骨细胞活化 全身炎症性骨丢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伤性脑损伤大鼠皮质神经元中Lnx1表达及参与继发性脑损伤的机制
9
作者 马艳霞 杨严伟 +4 位作者 马宇航 李迪 王晓燕 邹明明 韦善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4-30,共7页
背景:细胞凋亡在继发性脑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探究创伤性脑损伤后促进神经细胞存活的病理生理机制,将为防治创伤性脑损伤提供新的方向和理论依据。目的:探究Lnx1分子在哺乳动物脑损伤后皮质神经元中的表达变化及参与继发性脑损伤的可... 背景:细胞凋亡在继发性脑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探究创伤性脑损伤后促进神经细胞存活的病理生理机制,将为防治创伤性脑损伤提供新的方向和理论依据。目的:探究Lnx1分子在哺乳动物脑损伤后皮质神经元中的表达变化及参与继发性脑损伤的可能机制。方法:80只成年SD大鼠平均分成假手术组和创伤性脑损伤组,每组雌雄各20只。采用重物坠落方法建立创伤性脑损伤大鼠模型,分别在脑损伤后6,12,24,48,72 h,通过RT-qPCR、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染色等技术分析相关分子在受损皮质神经元中的表达情况。结果与结论:(1)创伤性脑损伤组大鼠损伤部位脑组织出血,可观察到明显的组织损伤,脑组织含水量升高;(2)与假手术组相比,创伤性脑损伤组皮质神经元中Lnx1表达在损伤24 h开始显著升高;(3)创伤性脑损伤后与Lnx1相结合的PBK和BCR蛋白表达降低,促存活因子ctgf的表达升高;(4)结果表明:脑损伤后神经元中Lnx1表达上调,其通过降低靶分子PBK和BCR的表达,进一步上调促成活因子ctgf的表达,对受损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脑损伤 继发性脑损伤 神经元 SD大鼠 Lnx1 PBK BCR CTG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科常见疼痛管理临床实践指南(2018版) 被引量:64
10
作者 邱贵兴 裴福兴 +4 位作者 唐佩福 杨惠林 罗卓荆 赵宇 张忠民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2019年第3期161-167,共7页
规范化的疼痛管理可以在提高医疗质量的同时节约医疗成本,降低患者的感觉、情感、认知和社会维度的痛苦体验。但是目前尚无适合于中国国情的高质量骨科常见疼痛管理指南。通过收集临床常见问题,查阅文献,遵循循证医学原则,经过全国专家... 规范化的疼痛管理可以在提高医疗质量的同时节约医疗成本,降低患者的感觉、情感、认知和社会维度的痛苦体验。但是目前尚无适合于中国国情的高质量骨科常见疼痛管理指南。通过收集临床常见问题,查阅文献,遵循循证医学原则,经过全国专家组反复讨论,针对骨科常见疼痛的管理达成共识,供广大骨科医师在临床工作中参考应用。本指南主要内容包括:疼痛的分类、疼痛的评估、疼痛的管理目标以及药物及非药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 疼痛 药物治疗 非药物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打印技术在骨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24
11
作者 管华清 徐明 +2 位作者 杨同其 姜为民 杨惠林 《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第14期178-179,共2页
目的:探讨3维(D)打印技术在骨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资料与方法:结合临床医学教学大纲,调取2012年1月到2014年6月典型骨科病例15例CT图片进行3D打印处理,制作骨骼三维立体模型,应用于骨科临床教学中。结果:3D打印技术制作的骨骼三维立体... 目的:探讨3维(D)打印技术在骨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资料与方法:结合临床医学教学大纲,调取2012年1月到2014年6月典型骨科病例15例CT图片进行3D打印处理,制作骨骼三维立体模型,应用于骨科临床教学中。结果:3D打印技术制作的骨骼三维立体模型有助于加深医学生骨科疾病理解,有助于培养医学生骨科临床工作兴趣。结论:3D打印技术制作在骨科临床教学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技术 临床教学 骨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面封闭负压吸引技术(VSD)在骨科应用中的临床护理 被引量:13
12
作者 徐蓉 程敏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1年第20期79-80,共2页
目的探讨应用封闭负压吸引技术治疗骨科四肢创伤后大面积软组织缺损或骨感染的护理方法。方法对24例应用封闭负压吸引技术患者进行心理、基础和封闭负压吸引技术等相关护理,观察护理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创面均愈合,取得了良好的护理效果... 目的探讨应用封闭负压吸引技术治疗骨科四肢创伤后大面积软组织缺损或骨感染的护理方法。方法对24例应用封闭负压吸引技术患者进行心理、基础和封闭负压吸引技术等相关护理,观察护理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创面均愈合,取得了良好的护理效果。结论封闭负压吸引技术治疗骨科四肢创伤后大面积软组织缺损或骨感染疗效确切,充分细致做好术后相关护理是治疗成功的关键环节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 创伤 创面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VSD)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贻贝启发接枝骨形态发生蛋白2成骨活性肽的介孔生物玻璃修复股骨髁缺损
13
作者 俞磊 张巍 +3 位作者 秦毅 葛高然 柏家祥 耿德春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2期4629-4638,共10页
背景:骨形态发生蛋白2在胚胎发育、骨骼形成和再生修复中具有重要作用,但高剂量应用与癌症发病密切相关。骨形态发生蛋白2成骨活性段L20能够有效减少癌症等不良反应,并可显著促进骨组织再生。目的:将骨形态发生蛋白2活性肽段以贻贝衍生... 背景:骨形态发生蛋白2在胚胎发育、骨骼形成和再生修复中具有重要作用,但高剂量应用与癌症发病密切相关。骨形态发生蛋白2成骨活性段L20能够有效减少癌症等不良反应,并可显著促进骨组织再生。目的:将骨形态发生蛋白2活性肽段以贻贝衍生肽模拟策略接枝在介孔生物玻璃表面,探究其对组织工程成骨性能的影响。方法:(1)采用模板法合成介孔生物玻璃纳米颗粒,采用一步法合成负载骨形态发生蛋白2成骨活性肽L20的介孔生物玻璃纳米颗粒,表征负载骨形态发生蛋白2成骨活性肽L20介孔活性玻璃纳米颗粒的形貌与体外缓释性能。(2)分离提取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传2代后分别与PBS(空白组)、介孔生物玻璃纳米颗粒(对照组)、负载骨形态发生蛋白2成骨活性肽L20介孔生物玻璃纳米颗粒(实验组)共培养,采用细胞活死荧光染色和CCK-8法检测细胞毒性和细胞增殖,扫描电镜观察细胞黏附;成骨诱导分化后,进行碱性磷酸酶染色、茜素红S染色与成骨相关基因表达检测。(3)取15只SD大鼠,建立双侧股骨髁缺损模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空白组(n=5)不植入任何材料,对照组(n=5)植入介孔生物玻璃纳米颗粒,实验组(n=5)植入负载骨形态发生蛋白2成骨活性肽L20介孔生物玻璃纳米颗粒。术后8周,进行股骨Micro-CT扫描与组织形态观察。结果与结论:(1)扫描电镜下可见负载骨形态发生蛋白2成骨活性肽L20介孔生物玻璃纳米颗粒为球形、单分散颗粒,透射电镜下可见其具有多孔结构,平均粒径为(268.10±0.58) nm,体外可缓释L20。(2)负载骨形态发生蛋白2成骨活性肽L20介孔生物玻璃纳米颗粒无细胞毒性,并且可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与黏附;与空白组、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碱性磷酸酶活性与细胞外基质矿化能力均升高(P <0.05),碱性磷酸酶、Runx2、骨钙素mRNA表达升高(P <0.05)。(3)股骨Micro-CT扫描结果显示,与空白组、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新生骨量与骨密度均升高(P <0.05);苏木精-伊红与Masson染色结果显示,与空白组、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新骨生成与胶原纤维均增加。(4)结果表明,负载骨形态发生蛋白2活性肽L20介孔生物玻璃纳米颗粒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体内外促成骨性能,可促进SD大鼠股骨髁缺损的再生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形态发生蛋白2成骨活性肽 介孔生物玻璃 纳米颗粒 邻苯二酚 成骨细胞分化 股骨髁缺损 骨组织工程 生物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应力激活SOST/Wnt/β-catenin 通路诱导软骨终板细胞退变
14
作者 项攀 车艳军 罗宗平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51-957,共7页
背景:在许多可以导致椎间盘退变的因素中(衰老、营养匮乏、机械因素等),力学负荷被认为是极其重要的因素,但其机制尚不清楚。目的:探讨硬骨素和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压应力诱导终板软骨退变中的作用。方法:提取4周龄雄性SD大鼠软骨... 背景:在许多可以导致椎间盘退变的因素中(衰老、营养匮乏、机械因素等),力学负荷被认为是极其重要的因素,但其机制尚不清楚。目的:探讨硬骨素和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压应力诱导终板软骨退变中的作用。方法:提取4周龄雄性SD大鼠软骨终板细胞,体外利用力学加载仪器对终板软骨细胞施加压应力,于压缩细胞1,3,5,7 d,采用CCK-8法测定细胞活力;Western blot、RT-qPCR及细胞免疫荧光等检查终板软骨细胞内软骨标记物(聚集蛋白聚糖、Ⅱ型胶原)、钙化相关因子(Runx2、骨钙素)、细胞外基质降解酶及信号通路基因(硬骨素、β-catenin)等表达。结果与结论:①压应力作用下,终板软骨细胞活力会随着压应力时间、强度增加而降低;②终板软骨细胞的软骨标记物(聚集蛋白聚糖、Ⅱ型胶原)表达下降,而钙化相关因子(Runx2、骨钙素)表达上升;③压应力能促进终板软骨细胞的细胞外基质降解,基质金属蛋白酶3、基质金属蛋白酶13表达量增加;④细胞内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表达出现异常,其特异性抑制因子硬骨素伴随着β-catenin的异常积累而表达下降。结果说明:在压应力作用下,终板软骨细胞内硬骨素的表达下降,导致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激活,促进软骨终板的钙化、退变与细胞外基质的降解,进而促进椎间盘退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骨终板 软骨细胞 SOST WNT/Β-CATENIN 压应力 椎间盘退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足背—第一跖背动脉筋膜蒂皮瓣修复趾皮肤缺损 被引量:4
15
作者 巨积辉 李雷 +5 位作者 刘跃飞 金光哲 李建宁 魏诚 赵强 侯瑞兴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08年第3期177-178,共2页
我院于2000年以来,设计应用了带腓深神经的足背-第一跖背动脉筋膜蒂皮瓣修复[足母]趾皮肤缺损,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报道如下。
关键词 第一跖背动脉 [足母]趾 皮肤缺损 皮瓣修复 筋膜蒂 足背 腓深神经 设计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鲁士蓝纳米粒子抗氧化恢复退变髓核细胞线粒体功能
16
作者 张晓宇 韦善文 +1 位作者 方佳炜 倪莉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4期7318-7325,共9页
背景:恢复髓核细胞的正常活性氧水平和线粒体功能、抑制髓核细胞凋亡是延缓椎间盘退变的关键靶点。普鲁士蓝纳米粒子具有类过氧化物酶活性,能够有效清除病理微环境中的活性氧,保护髓核细胞免受氧化应激损伤。目的:探讨普鲁士蓝纳米粒子... 背景:恢复髓核细胞的正常活性氧水平和线粒体功能、抑制髓核细胞凋亡是延缓椎间盘退变的关键靶点。普鲁士蓝纳米粒子具有类过氧化物酶活性,能够有效清除病理微环境中的活性氧,保护髓核细胞免受氧化应激损伤。目的:探讨普鲁士蓝纳米粒子延缓大鼠髓核退变的生物学功能和机制。方法:采用水热法制备普鲁士蓝纳米粒子,表征其微观形貌与粒径大小。采用不同质量浓度(20,40,60,80,100μg/mL)的普鲁士蓝纳米粒子干预第2代SD大鼠尾椎髓核细胞,24 h后通过CCK-8实验检测细胞增殖;采用60μg/mL普鲁士蓝纳米粒子干预第2代SD大鼠尾椎髓核细胞,1,3 d后通过活死染色观察髓核细胞活力。取第2代SD大鼠尾椎髓核细胞,观察细胞贴壁后分3组干预: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干预,脂多糖组加入脂多糖,脂多糖+普鲁士蓝纳米粒子组加入脂多糖与60μg/mL普鲁士蓝纳米粒子,干预24后分别进行活性氧、线粒体超氧化物、线粒体膜电位检测,干预48 h后分别进行RT-qPCR检测与阿尔新蓝染色。结果与结论:(1)透射电镜下可见普鲁士蓝纳米粒子为均匀的纳米立方体,平均粒径为130 nm;(2)CCK-8检测结果显示20-60μg/mL普鲁士蓝纳米粒子无明显的细胞毒性,后续实验选择60μg/mL普鲁士蓝纳米粒子进行细胞干预;活死染色结果显示60μg/mL普鲁士蓝纳米粒子不影响髓核细胞活力;(3)与对照组比较,脂多糖组髓核细胞内活性氧、线粒体超氧化物水平升高(P<0.01),线粒体膜电位降低(P<0.01),Ⅱ型胶原、聚集蛋白多糖mRNA表达降低(P<0.01),基质金属蛋白酶13、血小板反应蛋白解整合素金属肽酶5 mRNA表达升高(P<0.01),阿尔新蓝染色阳性区域减少(P<0.01);与脂多糖组比较,脂多糖+普鲁士蓝纳米粒子组髓核细胞内活性氧、线粒体超氧化物水平降低(P<0.01),线粒体膜电位升高(P<0.01),Ⅱ型胶原、聚集蛋白多糖mRNA表达升高(P<0.01),基质金属蛋白酶13、血小板反应蛋白解整合素金属肽酶5 mRNA表达降低(P<0.01),阿尔新蓝染色阳性区域增加(P<0.01)。结果表明,普鲁士蓝纳米粒子通过减轻髓核细胞氧化应激、恢复线粒体功能并维持细胞外基质合成和分解代谢平衡延缓大鼠髓核退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鲁士蓝纳米粒子 氧化应激 线粒体功能障碍 髓核 细胞外基质 工程化骨科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器人辅助技术在骨科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7
作者 干旻峰 周峰 杨惠林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6年第26期20-21,共2页
探讨机器人辅助技术对于骨科教学的作用,将机器人技术作为医学教学改革的一种新的尝试和创新,采用机器人辅助技术来模拟、完成椎弓根螺钉置钉,使学习者缩短学习周期,迅速掌握椎弓根螺钉置钉。
关键词 机器人 骨科学 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年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逆转老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衰老
18
作者 张熊劲夫 陈奕达 +2 位作者 程歆怡 刘岱珲 施勤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6期7709-7718,共10页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骨形成的主要效应细胞,随着年龄的增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再生能力减弱、分化功能受损,导致骨质疏松。因此,恢复老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再生能力和细胞功能对骨质疏松的有效治疗至关重要。目的:探究年轻大鼠第3...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骨形成的主要效应细胞,随着年龄的增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再生能力减弱、分化功能受损,导致骨质疏松。因此,恢复老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再生能力和细胞功能对骨质疏松的有效治疗至关重要。目的:探究年轻大鼠第3,11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对老年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衰老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6-8周龄雌性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别传代至第3代和第11代,随后提取第3,11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分离培养18月龄雌性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传代至第3代,分为3组:对照组为常规培养,其他2组用第3,11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干预。外泌体干预48 h后,利用β-半乳糖苷酶染色试剂盒检测细胞核内β-半乳糖苷酶的表达,qRT-PCR检测衰老相关基因的表达。通过Small RNA测序,比较第3,11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内miRNA的表达差异。结果与结论:(1)与对照组和第11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组相比,第3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组老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β-半乳糖苷酶活性显著降低;(2)与对照组相比,第3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组衰老相关基因p21和p16的表达显著降低(P<0.05),而第11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组衰老相关基因p21和p16的表达无显著差异;(3)测序结果表明,两种外泌体内miRNA的表达存在显著差异,其中表达差异最显著的miRNA是let-7c-5p、let-7b-5p 、miR-320-3p和miR-26a-5p,KEGG分析结果显示显著性差异miRNA富集通路包含mTOR、AMPK等衰老相关信号通路。上述结果表明,第3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具有逆转老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衰老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外泌体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miRNA 衰老 工程化细胞外囊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吸收内植物在骨科领域的研究与发展方向 被引量:1
19
作者 唐天驷 钱邦平 熊成东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02年第4期236-238,共3页
关键词 骨折内固定 实验研究 可吸收内植物 骨科 发展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科急性骨丢失防治专家共识 被引量:17
20
作者 孟斌 程黎明 +10 位作者 海涌 李淳德 李锋 李建军 李危石 沈彬 沈慧勇 吴新宝 仉建国 章振林 杨惠林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2021年第7期577-583,共7页
因病情需要制动数日至数周,甚至更长时间的患者,当某部位或全身活动功能受限时,破骨细胞活性增加,溶骨速度大于成骨速度,出现局部和全身急性骨丢失现象。急性骨丢失一般发生在急性制动后的6~8周,这个阶段患者的骨量将急剧下降至最低水平... 因病情需要制动数日至数周,甚至更长时间的患者,当某部位或全身活动功能受限时,破骨细胞活性增加,溶骨速度大于成骨速度,出现局部和全身急性骨丢失现象。急性骨丢失一般发生在急性制动后的6~8周,这个阶段患者的骨量将急剧下降至最低水平,是预期骨折风险最高的时期,之后会出现骨量的逐步恢复,但骨形成和骨吸收的速率仍不平衡,恢复到一定水平后骨量将继续丢失,这个时期持续2~24个月,称为进行性骨丢失。患者经历急性和进行性骨丢失后,大量骨质流失,骨骼强度降低,且往往多年无法完全恢复到骨折前的骨量水平,增加骨质疏松、骨折固定、关节置换失败等风险。针对临床常见的急性骨丢失现象,国内外骨科医师的认知各有不同,治疗差异也很大,且国际上尚未有急性骨丢失方面的共识和指南规范。本共识结合已有研究及临床经验,对急性骨丢失研究历史、现状、病因、评估以及防治等进行归纳总结,以期加强临床医师对急性骨丢失的认识和管理,有效提升骨科急性骨丢失的防治效果,防止骨折,加速康复,改善患者远期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 急性骨丢失 骨量 加速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