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9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食管癌手术及放射治疗的影像学价值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孙晓江 陈颖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18年第6期1890-1892,共3页
目的:探讨X线钡餐造影和CT检查对食管癌术前分期及放射治疗效果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4例经病理证实的食管癌的影像学资料,其中手术治疗64例,放射治疗3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X线钡餐造影及CT检查。评价食管癌病变部位、范围、X线... 目的:探讨X线钡餐造影和CT检查对食管癌术前分期及放射治疗效果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4例经病理证实的食管癌的影像学资料,其中手术治疗64例,放射治疗3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X线钡餐造影及CT检查。评价食管癌病变部位、范围、X线分型、TNM分期,并比较食管癌放射治疗前后影像学变化。结果:CT检查评估手术治疗的食管癌T分期:T1-2期20例,T3期37例,T4期2例。N分期:N0期29例,N1期17例,N2期14例,N3期4例。CT对T分期的准确性为T1-2期71. 4%,T3期85. 7%,T4期100%,N分期的准确性N0期为76. 3%,N1期87. 5%,N2期78. 5%,N3期80%。30例进行了放射治疗,放疗后复查1-5次,好转18,稳定6例,进展或出现并发症6例,其中食管-气管瘘2例,食管-纵隔瘘4例。结论:X线钡餐造影结合增强CT检查有助于食管癌术前分期及放疗疗效的全面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X线钡餐造影 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定量参数预测肺磨玻璃结节病理类型的价值 被引量:3
2
作者 石逸秋 沈雨雯 +2 位作者 陈劼 闫婉莹 刘可夫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8-125,共8页
背景与目的肺磨玻璃结节(ground glass nodules,GGNs)的病理类型对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研究旨在探讨主观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影像学征象及人工智能定量参数在预测GGNs病理类型中的价值。方法回... 背景与目的肺磨玻璃结节(ground glass nodules,GGNs)的病理类型对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研究旨在探讨主观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影像学征象及人工智能定量参数在预测GGNs病理类型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89例病理明确诊断的GGNs,其中,前驱腺体病变[包括非典型瘤样增生(atypical adenomatous hyperplasia,AAH)、原位腺癌(adenocarcinoma in situ,AIS)]138例,微浸润腺癌(microinvasive adenocarcinoma,MIA)109例,浸润性腺癌(invasive adenocarcinoma,IAC)142例。对结节的影像形态学特征进行主观评价,并利用肺结节人工智能系统自动获得定量参数。结果在主观CT影像学征象中,AAH+AIS、MIA和IAC组间结节最大径及毛刺征、分叶征、胸膜牵拉征出现的频率随病理级别增高而增加;在人工智能定量参数中,结节大小相关参数、CT值相关参数、实性占比、能量及熵随病理级别增高而增加。通过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人工智能定量参数在区分GGNs的病理类型中不亚于主观CT影像学征象。结论人工智能定量参数对区分GGNs的病理类型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磨玻璃结节 病理类型 计算机断层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平扫联合临床特征预测女性附件扭转的价值
3
作者 顾晓雯 姜璐 +3 位作者 崔磊 吴晓霞 张继斌 费莹 《中国临床医学》 2024年第6期951-958,共8页
目的探讨CT平扫联合临床特征对腹痛伴有附件肿块女性附件扭转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选择2家三甲医院2018年1月至2023年9月因腹痛伴有附件肿块行手术的患者,按1∶1匹配扭转组与非扭转组,各53例。由2名放射科医师采用双盲法独立回顾性评... 目的探讨CT平扫联合临床特征对腹痛伴有附件肿块女性附件扭转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选择2家三甲医院2018年1月至2023年9月因腹痛伴有附件肿块行手术的患者,按1∶1匹配扭转组与非扭转组,各53例。由2名放射科医师采用双盲法独立回顾性评估附件肿块的15个CT征象。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高危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高危因素对附件扭转的预测价值。结果扭转组附件肿块以成熟囊性畸胎瘤最常见(32.1%),非扭转组附件肿块以附件脓肿最常见(20.8%)。两组间年龄、发热比例、白细胞计数、肿块位置、输卵管增厚水肿比例及盆腔积液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恶心呕吐及余CT征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恶心呕吐(OR=4.886)、脐凹征(OR=22.733)及漩涡征(OR=43.462)为附件扭转独立相关因素(P<0.05)。恶心呕吐、脐凹征及漩涡征预测附件扭转的曲线下面积(the 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别为0.717、0.802、0.840;三者联合的AUC为0.877,灵敏度为92.45%、特异度84.91%、阳性预测值85.96%、阴性预测值91.84%、准确度88.68%。结论对于伴有附件肿块的女性腹痛患者,恶心呕吐、脐凹征及漩涡征有助于预测附件扭转,三者联合价值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附件扭转 CT平扫 脐凹征 漩涡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对比增强三维血管成像对头颈部动脉病变的诊断 被引量:22
4
作者 罗健君 李晓兵 +3 位作者 许建铭 刘仁坚 蒯建萍 张文琪 《中国CT和MRI杂志》 2006年第2期7-9,共3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对比增强血管三维成像(3DCE-MRA)在头颈部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使用1.5T高场强磁共振检查仪,对100例患者进行头、颈部动脉3DCE-MRA检查,其中头部56例,颈部44例。将获得的3DCE-MRA原始数据进行减影和最大信号强度投影(... 目的探讨磁共振对比增强血管三维成像(3DCE-MRA)在头颈部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使用1.5T高场强磁共振检查仪,对100例患者进行头、颈部动脉3DCE-MRA检查,其中头部56例,颈部44例。将获得的3DCE-MRA原始数据进行减影和最大信号强度投影(MIP)及多平面重建(MPR)。结果100例中正常18例,其中头部7例,颈部11例。异常82例,分别为脑动脉瘤4例,脑动静脉畸形(AVM)4例,动脉变异5例,动脉狭窄、闭塞69例(包括动脉硬化后管腔变细、梗塞、栓塞、肿瘤压迫)。结论3DCE-MRA是一种无创性检查头颈部动脉病变的可靠方法,在临床诊断和治疗头颈部动脉病变中起到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血管造影 三维成像 颅内动脉 颈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CP和ERCP对老年病人胆道结石诊断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20
5
作者 顾松红 雷海燕 +3 位作者 朱文钟 顾培华 沈玉英 陈志荣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2年第5期48-50,共3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技术(MRCP)及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对70岁以上老年病人胆道结石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6例老年胆道结石患者进行MRCP和ERCP检查,并对MRCP和ERCP影像资料进行对照分析,经ERCP或手术证实。结果所有病例MRCP与E... 目的探讨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技术(MRCP)及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对70岁以上老年病人胆道结石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6例老年胆道结石患者进行MRCP和ERCP检查,并对MRCP和ERCP影像资料进行对照分析,经ERCP或手术证实。结果所有病例MRCP与ERCP都能清晰显示胆道系统,胆总管结石诊断准确率MRCP为98.5%(65/66),ERCP为95.5%(63/66),两者比较,统计学上无差异。结论 MRCP是一种安全、无创、诊断准确性高、无需造影剂及无并发症的检查手段,易被老年患者接受;MRCP和ERCP对于胆道结石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一致性,两者结合,可进一步提高对胆道结石的诊断准确率;ERCP还能同时进行内镜下取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道结石 磁共振胰胆管成 像技术 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扩散、灌注成像鉴别前列腺良恶性病变的价值 被引量:5
6
作者 张继斌 沈钧康 +2 位作者 许建铭 须同禄 陆之安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54-359,共6页
目的探讨MR扩散成像(DWI)和灌注成像(PWI)在鉴别前列腺良恶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对临床诊断为前列腺疾病的70例患者,其中良性前列腺增生(BPH)42例,前列腺癌(PCa)28例分别进行MR弥散成像和灌注成像,测算病灶的表观扩散系数... 目的探讨MR扩散成像(DWI)和灌注成像(PWI)在鉴别前列腺良恶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对临床诊断为前列腺疾病的70例患者,其中良性前列腺增生(BPH)42例,前列腺癌(PCa)28例分别进行MR弥散成像和灌注成像,测算病灶的表观扩散系数(ADCs);并对标本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分析病变的灌注曲线最大线性斜率(SSmax)、T2*弛豫率(ΔR2*peak)与免疫组织化学结果(VEGF、MVD)的各自相关性。结果(1)BPH组前列腺中央带增生结节、外周带的平均ADC值分别为:(1.783±0.282)×10-3mm2/s,(2.025±0.358)×10-3mm2/s;PCa组前列腺中央带、外周带癌灶平均ADC值分别为:(1.632±0.082)×10-3mm2/s,(0.267±0.07)×10-3mm2/s。PCa组外周带癌灶平均ADC值明显低于BPH组增生结节(P<0.05);(2)BPH组增生结节灌注曲线的SSmax及ΔR2*peak分别为:33.5±3.1、1.5±0.1;PCa组癌灶灌注曲线的SSmax及ΔR2*peak分别为:58.4±4.7,3.14±0.5,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BPH组VEGF阳性、阴性例数分别为9例和33例,MVD平均值为22.76±6.54;PCa组VEGF阳性、阴性例数分别为24例和4例,MVD平均值为71.38±9.17;PCa的VEGF和MVD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BPH(P<0.01),PCa、BPH的VEGF表达与MVD表达呈正相关性(P<0.01);灌注成像(PWI)参数SSmax、ΔR2*peak与VEGF、MVD具有相关性(P<0.01)。结论DWI可对BPH与PCa的ADC值进行定量分析,PWI可反映前列腺良恶性疾病的血管生成情况,有助于鉴别前列腺良恶性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 增生 肿瘤 磁共振成像 扩散 灌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钼靶下细针穿刺定位在微小乳腺癌诊治中的作用 被引量:8
7
作者 胡大章 陈华芳 周雪梅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6年第12期760-762,共3页
乳腺癌的发病是一个多阶段发展模式:正常乳腺细胞向恶性转化需经历一个从良性增生、到不典型增生、癌前期病变逐渐发展为乳腺恶性肿瘤的过程。
关键词 全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 穿刺定位 微小乳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剂量团注椭圆区域检测对比剂峰值法在肺动脉CTA检查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1
8
作者 周平 蔡庆 +1 位作者 沈玉英 周雪梅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8年第12期59-61,共3页
目的评价小剂量团注结合肺动脉主干区域测定方法对肺动脉CTA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7月至2018年5月在Phillip128排iCT上检查的肺动脉CT病人32例,采用小剂量团注结合在肺动脉主干的椭圆区域测定方法,以对比剂峰值时间加1秒为... 目的评价小剂量团注结合肺动脉主干区域测定方法对肺动脉CTA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7月至2018年5月在Phillip128排iCT上检查的肺动脉CT病人32例,采用小剂量团注结合在肺动脉主干的椭圆区域测定方法,以对比剂峰值时间加1秒为肺动脉CTA的图像采集延迟时间。由三位副高职称以上的医师对重建的图像按优、良、差进行主观评价。结果通过对肺动脉CTA轴位图像及三维工作站后处理MIP、VR、MPR的评判,检查的32例中,26例为优,6例为良。结论小剂量团注椭圆区域检测对比剂峰值的方法,是肺动脉CTA检查扫描延迟时间设定的一种有效方法,能够为临床提供满意的影像图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剂量团注 肺动脉 CTA 区域 峰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对比增强MR血管成像在头颈部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4
9
作者 李晓兵 罗健君 +5 位作者 秦明明 张继兵 史晓唏 翁小琳 张文琪 许建铭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2006年第2期88-91,共4页
目的:探讨三维对比增强MR血管成像(3DCE-MRA)在头颈部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应用3D小角度激发快速梯度回波序列,对76例临床疑头颈部血管疾病患者进行3DCE-MRA检查。结果:76例3DCE-MRA均获成功,3DCE-MRA图像明确显示了病变部位及... 目的:探讨三维对比增强MR血管成像(3DCE-MRA)在头颈部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应用3D小角度激发快速梯度回波序列,对76例临床疑头颈部血管疾病患者进行3DCE-MRA检查。结果:76例3DCE-MRA均获成功,3DCE-MRA图像明确显示了病变部位及范围。结论:3DCE-MRA快速、准确,有利于头颈部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成像术 磁共振成像 三维对比增强MR血管成像 头颈部血管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对卵巢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 被引量:7
10
作者 蔡庆 沈玉英 +4 位作者 徐建良 黄振健 周平 许传虓 施增儒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7年第8期773-776,共4页
目的:探讨MRI对卵巢良恶性疾病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分析6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卵巢疾病的MRI特征,良性病变36例,其中卵巢囊肿7例,巧克力囊肿5例,畸胎瘤10例,炎症肿块4例,浆液性囊腺瘤6例,粘液性囊腺瘤4例;恶性病变30例,其中浆液性囊腺... 目的:探讨MRI对卵巢良恶性疾病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分析6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卵巢疾病的MRI特征,良性病变36例,其中卵巢囊肿7例,巧克力囊肿5例,畸胎瘤10例,炎症肿块4例,浆液性囊腺瘤6例,粘液性囊腺瘤4例;恶性病变30例,其中浆液性囊腺癌10例,粘液性囊腺癌11例,内胚窦瘤4例,Krukenberg’s肿瘤5例。所有患者行常规扫描,平扫发现病灶行增强扫描,术后对所有病变行MR征象与病理结果对照分析。结果:MRI检查能很好显示卵巢病变的特征,其定位诊断100%,诊断的敏感性93%,特异性94%,准确性94%,卵巢癌分期准确性达85.0%。结论:MRI对卵巢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大,并可提供卵巢癌分期所需的信息,增强扫描可进一步提高MR对卵巢癌的诊断及分期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疾病 磁共振成像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动态增强技术对小乳腺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8
11
作者 顾培华 蔡庆 +1 位作者 沈玉英 雷海燕 《中国医学装备》 2014年第10期86-88,共3页
目的:研究小乳腺癌在磁共振成像(MRI)动态增强扫描图像上的影像表现及其动态增强扫描时间—信号曲线的特征,评价MRI动态增强扫描技术在小乳腺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39例钼靶不能明确诊断的女性患者纳入研究(病理证实病灶≤2 ... 目的:研究小乳腺癌在磁共振成像(MRI)动态增强扫描图像上的影像表现及其动态增强扫描时间—信号曲线的特征,评价MRI动态增强扫描技术在小乳腺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39例钼靶不能明确诊断的女性患者纳入研究(病理证实病灶≤2 cm)并行双侧乳腺动态高分辨对比增强MRI。利用MRI工作站功能软件描绘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结果:39例患者中19例为乳腺癌,20例为良性乳腺肿瘤。19例小乳腺癌SI-Time曲线中15例呈I型,3例呈II型,1例呈III型,早期增强率11例≥60%。20例良性肿瘤TIC曲线中2例呈I型,2例呈II型,16例呈III型,早期增强率5例≥60%。将恶性病变形态特征、早期增强率≥60%、I型TIC曲线作为联合诊断标准,其中符合两项为确诊,诊断灵敏度为92%、特异度为90%、准确率为95%。结论:乳腺肿块的MRI形态学特征结合TIC曲线及早期强化率联合诊断提高了乳腺小肿块的定性诊断特异性及敏感性,可为小乳腺癌的诊断和鉴别提供重要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 时间-信号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小肠造影在小肠克罗恩病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 被引量:9
12
作者 史肖华 沈宣文 +2 位作者 朱琪麟 庞智 郑家驹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14年第5期335-337,共3页
目的探讨CT小肠造影在小肠克罗恩病(CD)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2例CD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影像检查资料,重点分析其中27例小肠CD患者的临床资料和CT小肠造影检查资料。结果27例小肠CD患者的CT小肠造影主要表现为:肠壁增厚... 目的探讨CT小肠造影在小肠克罗恩病(CD)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2例CD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影像检查资料,重点分析其中27例小肠CD患者的临床资料和CT小肠造影检查资料。结果27例小肠CD患者的CT小肠造影主要表现为:肠壁增厚81.5%(22/27),强化增加88.9%(24/27),多节段性病变74.1%(20/27),肠腔不规则狭窄70.4%(19/27),系膜区淋巴结肿大33.3%(9/27),肠管周围蜂窝织炎29.6%(8/27),腹腔内脓肿14.8%(4/27),炎性包块11.1%(3/27),不全性肠梗阻33.3%(9/27),腹腔积液40.7%(11/27),瘘管或疑似瘘管形成7.4%(2/27)。其中9例腹腔内有脓肿、炎性包块、瘘管或疑似瘘管形成病例在CD正规治疗3~6月后,复查CT小肠造影,有2例复查两次,均显示病灶较前明显缩小或消失。结论 CT小肠造影可帮助全面评价小肠的病变范围和并发症,并可对病变部位进行跟踪复查,是辅助小肠CD诊断和治疗的有效手段,可作为小肠CD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罗恩病 CT小肠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及MRCP在肝门胆管癌和肝门部良性胆道梗阻中的鉴别价值 被引量:8
13
作者 黄振健 徐建良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3年第8期1333-1336,共4页
目的探讨肝门胆管癌和肝门部良性胆道梗阻的MRI、MRCP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或临床证实的13例肝门胆管癌和20例肝门部良性胆道梗阻的MRI、MRCP表现,并与临床手术、病理进行对照。结果13例肝门胆管癌中显示浸润型9例,T... 目的探讨肝门胆管癌和肝门部良性胆道梗阻的MRI、MRCP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或临床证实的13例肝门胆管癌和20例肝门部良性胆道梗阻的MRI、MRCP表现,并与临床手术、病理进行对照。结果13例肝门胆管癌中显示浸润型9例,T2WI显示管壁增厚;肿块型4例,肝门部显示类圆形结节,T1WI呈稍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MRCP显示肝门胆管梗阻端的形态特征,截断状5例(肝门区呈空虚状改变),鼠尾状8例。肝内胆管呈树枝状和软藤状扩张。20例肝门部良性胆道狭窄的病例中,胆管结石13例,肝门部胆管炎症2例,术后狭窄5例。左肝管狭窄4例,右肝管狭窄1例,汇合部狭窄5例,肝总管狭窄10例(包括Mirizzi综合征4例),肝门区均未见软组织结节。MRCP显示肝门区胆管不完全性梗阻,呈漏斗状狭窄,边缘光滑。肝内胆管呈枯枝状扩张3例,树枝状扩张17例。结论常规MRI和MRCP结合有助于肝门部胆道梗阻的定位诊断。肝门胆管癌和肝门部良性胆道梗阻在MRI、MRCP上存在多种不同征象可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门癌 胆道梗阻 良性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低辐射剂量扫描结合模型迭代重建技术在下肢CTA中应用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丰川 钱伟亮 +4 位作者 周丹静 许建铭 王宏 姜彦 王利军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8年第3期117-120,共4页
目的探讨极低剂量扫描联合迭代模型重建(IMR)技术在下肢CTA成像中的可行性。方法 60例患者接受下肢CTA检查,随机分为常规剂量(RD)组和低剂量(LD)组,每组各30例。扫描方案RD组:管电压120k V,管电流采用自动管电流调控技术(Dose Right,Phi... 目的探讨极低剂量扫描联合迭代模型重建(IMR)技术在下肢CTA成像中的可行性。方法 60例患者接受下肢CTA检查,随机分为常规剂量(RD)组和低剂量(LD)组,每组各30例。扫描方案RD组:管电压120k V,管电流采用自动管电流调控技术(Dose Right,Philips Healthcare),图像指数设为1 2;L D组:管电压8 0 k V,管电流20m As。RD组图像采用常规FBP重建,LD组图像采用IMR重建。比较下肢血管不同位置(主动脉分叉,髂动脉分叉,股动脉近端,股动脉中端以及腘动脉近端)图像质量客观评价指标[血管内CT值,图像噪声,信噪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和不同分段(主-髂动脉段,股-腘动脉段及小腿段)主观评价指标(血管对比度,图像噪声,图像伪影及诊断信心)。结果辐射剂量LD组较RD组下降91.40%(0.16m Sv±0.01,1.8 6 m S v±0.5 1,t=-1 8.2 2 9,P<0.05)。相较RD组,LD组在不同位置的血管内CT值、SNR和CNR均显著增高,而图像噪声则显著降低(P<0.05)。主-髂动脉段噪声和伪影以及股-腘动脉段、小腿段的各项主观指标LD组均高于RD组(P<0.05),余无差异。结论结合模型迭代技术,极低剂量下肢CTA在降低高达91.40%的辐射剂量时,仍具有满足诊断要求的图像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剂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基于模型的迭代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微超顺磁性氧化铁纳米粒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刘国华 陈燕明 +2 位作者 蔡庆 陈晓军 洪若瑜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0年第19期33-37,共5页
目的:制备超微超顺磁性氧化铁纳米粒,并研究其物理、磁学性质及传递特性,探讨其作为磁共振阴性对比剂的可能性。方法:共沉淀一步法制备葡聚糖包被的四氧化三铁纳米粒,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法(XRD)分析其内部晶体结构,傅立叶红外光谱仪(FT-... 目的:制备超微超顺磁性氧化铁纳米粒,并研究其物理、磁学性质及传递特性,探讨其作为磁共振阴性对比剂的可能性。方法:共沉淀一步法制备葡聚糖包被的四氧化三铁纳米粒,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法(XRD)分析其内部晶体结构,傅立叶红外光谱仪(FT-IR)分析其表面结构,透射电镜(TEM)及动态激光粒度仪测量其大小,振动样品磁强计(VSM)检测磁化率等参数。此外,采用原子吸收光谱仪检测家兔血和不同脏器中的样品铁含量,MRI观察注射样品后肝、淋巴结的增强效果。结果:所得样品核心为四氧化三铁晶体,表面包覆葡聚糖,核心粒径6~8nm,整体颗粒直径为33nm,样品铁含量为0.2mmol/L。磁化曲线表现为超顺磁性,饱和磁化强度为48.1emu/g。样品在家兔体内血循环时间较长(>6h),主要分布至脾、肝、肺、心、淋巴等网状内皮系统,注射样品后肝、淋巴结在T2WI信号明显降低。结论:实验表明,制备的样品可作为一种新型的磁共振阴性造影剂,广泛用于肝脾、淋巴结等多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微超顺磁性氧化铁纳米粒 物理性质 磁学性质 传递特性 磁共振阴性对比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 CE-MRA在主动脉病变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3
16
作者 罗健君 李晓兵 +3 位作者 许建铭 刘仁坚 秦明明 张文琪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76-278,281,共4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对比增强血管三维成像(3D CE-MRA)在主动脉病变中的临床价值。材料和方法:使用1.5T高场强磁共振检查仪,对50例疑主动脉病变患者进行主动脉3D CE-MRA检查。将获得的3D CE-MRA原始数据进行减影、最大信号强度投影(MIP)、... 目的:探讨磁共振对比增强血管三维成像(3D CE-MRA)在主动脉病变中的临床价值。材料和方法:使用1.5T高场强磁共振检查仪,对50例疑主动脉病变患者进行主动脉3D CE-MRA检查。将获得的3D CE-MRA原始数据进行减影、最大信号强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及表面覆盖法(SSD)等后处理技术。结果:50例中正常11例,异常39例,分别为胸、腹主动脉瘤各4例,夹层动脉瘤15例,主动脉粥样硬化13例,大动脉炎1例,主动脉变异2例。其中34经手术和/或DSA检查证实。结论:3D CE-MRA是一种无创性检查主动脉病变的可靠方法,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主动脉病变中起到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疾病 磁共振血管造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薄层磁共振涎管造影方法探讨及不同重复时间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徐亮 郭启勇 +5 位作者 张红丽 徐孝秋 沈钧康 王灌忠 龚建平 钱铭辉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9,共5页
目的:通过线圈和序列的选择、不同重复时间(TR)的对比研究以及其他扫描参数的优化,探讨三维薄层磁共振涎管造影的成像方法。材料与方法:10名无涎腺病变志愿者,采用SENSE-FLEX-M线圈和重T2加权快速自旋回波序列,固定回波时间(TE)及其他... 目的:通过线圈和序列的选择、不同重复时间(TR)的对比研究以及其他扫描参数的优化,探讨三维薄层磁共振涎管造影的成像方法。材料与方法:10名无涎腺病变志愿者,采用SENSE-FLEX-M线圈和重T2加权快速自旋回波序列,固定回波时间(TE)及其他扫描参数,依次应用不同的TR进行扫描,对涎管的三维造影影像进行评分,计算涎管和背景组织间的对比噪声比,比较不同TR下涎管的评价得分和对比噪声比之间有无差异及统计学意义。结果:不同TR组的磁共振涎管造影影像的得分和对比噪声比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在腮腺管的显示上,2000ms组的得分和对比噪声比低于其他各组(P<0.05);4000ms组高于2000ms组,低于其他组(P<0.05);5000~9000ms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颌下腺管的显示上,2000ms组的得分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1),4000~9000ms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2000ms组的CNR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1),4000ms组高于2000ms组,低于其他组(P<0.05),5000~9000ms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Philips1.5T磁共振机上行三维重T2加权快速自旋回波磁共振涎管造影,应用SENSE-FLEX-M线圈与特长TR(≥5000ms)能更好地显示涎腺总导管及其分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涎腺造影术 磁共振成像 对比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MRI和关节镜诊断 被引量:1
18
作者 罗健君 许建铭 +3 位作者 李晓兵 刘仁坚 秦明明 张文琪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97-198,I0001,共3页
关键词 膝关节半月板损伤 关节镜诊断 MRI 空间分辨率 关节退变 关节镜技术 常见病 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段读出平面回波成像与单次激发平面回波成像DWI序列ADC值在评估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中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陈倩 钱伟亮 +1 位作者 张继斌 许建铭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38-743,共6页
目的:对比分析分段读出平面回波成像(RS-EPI)和单次激发平面回波成像(SS-EPI)的扩散加权成像(DWI)序列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在评估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深度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1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磁共振成像(MRI... 目的:对比分析分段读出平面回波成像(RS-EPI)和单次激发平面回波成像(SS-EPI)的扩散加权成像(DWI)序列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在评估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深度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1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磁共振成像(MRI)资料,其中无或浅肌层浸润(A组)41例、深肌层浸润(B组)20例。采用全瘤勾画记录T_(2)WI上肿瘤体积,并测量RS-EPI与SS-EPI DWI序列ADC图上肿瘤体积、最大ADC值(ADC_(max))、第90百分位数ADC值(ADC_(90th))、平均ADC值(ADC_(mean))、第10百分位数ADC值(ADC_(10th))和最小ADC值(ADC_(min)),对比各参数测量的一致性和准确性。分析不同ADC值在A、B两组间的差异,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其诊断效能。结果:RS-EPI DWI序列ADC图测量各参数的一致性好于SS-EPI,两者与T_(2)WI测量的肿瘤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S-EPI的ADC_(max)和ADC_(90th)大于RS-EPI(P<0.05),而两者的其他参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SS-EPI的ADC_(10th)、ADC_(min)和RS-EPI的ADC 90th、ADC_(10th)、ADC_(min)在B组中均小于A组(P<0.05),而其他ADC值在两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RS-EPI的ADC_(min)在鉴别A、B两组时的诊断效能最高,曲线下面积(AUC)为0.850,最佳阈值为0.474×10^(-3)mm^(2)/s,敏感度75.00%,特异度90.24%。结论:相比SS-EPI,RS-EPI DWI序列ADC值的一致性和准确性更高,其ADC min在判断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深度时效能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肿瘤 肿瘤浸润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内型未降睾丸精原细胞瘤的螺旋CT诊断价值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红丽 徐亮 +2 位作者 龚建平 钱铭辉 单玉喜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47-448,I0001,共3页
目的探讨螺旋CT对腹腔内型未降睾丸精原细胞瘤的诊断与分期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例腹内未降睾丸精原细胞瘤的螺旋CT表现和临床资料。结果8例肿块长轴均与正常睾丸腹内下降路径一致。供血动脉为同侧睾丸动脉,7例显示睾... 目的探讨螺旋CT对腹腔内型未降睾丸精原细胞瘤的诊断与分期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例腹内未降睾丸精原细胞瘤的螺旋CT表现和临床资料。结果8例肿块长轴均与正常睾丸腹内下降路径一致。供血动脉为同侧睾丸动脉,7例显示睾丸静脉引流。同侧睾丸及精索缺如。肿块呈囊实混合型,近中线侧坏死明显,其内可见条状纤维血管分隔,实性部分轻度强化。所有肿块内未见钙化或脂肪。CT分期均与手术病理符合。结论螺旋CT可以显示腹腔内型未降睾丸精原细胞瘤的多种特征性征象,有助于术前的定位、定性及分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降睾丸 精原细胞瘤 体层摄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