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品管圈在提高重症医学科患者30°体位执行率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
作者 朱万芳 程念开 +5 位作者 沈霞娟 石俊 周静 王敏 穆伟琳 陈怡雷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16年第7期144-146,共3页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重症医学科患者30°体位执行率中的应用。方法成立品管圈,运用品管圈活动的管理方法进行现状调查、目标设定、原因分析、拟定对策并组织实施。结果经过8个月品管圈小组的活动,使本科患者30°体位执行...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重症医学科患者30°体位执行率中的应用。方法成立品管圈,运用品管圈活动的管理方法进行现状调查、目标设定、原因分析、拟定对策并组织实施。结果经过8个月品管圈小组的活动,使本科患者30°体位执行率由改善前49.8%上升至目前的83.3%。提高了圈员的品管能力,充分展示了病区护理人员的团队协作性。结论品管圈活动在提高重症医学科抬高患者30°体位执行率的护理工作中有较好的效果,值得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管圈 重症医学科 30°体位 执行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危重症专职护理小组干预提高COPD呼吸衰竭患者序贯机械通气治疗效果 被引量:71
2
作者 周静 肖娜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7年第13期9-11,共3页
目的探讨危重症专职护理小组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呼吸衰竭患者序贯机械通气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序贯机械通气治疗的102例COPD呼吸衰竭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n=51)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干预组(n=51)由危重症专职护理小组实施护理干预... 目的探讨危重症专职护理小组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呼吸衰竭患者序贯机械通气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序贯机械通气治疗的102例COPD呼吸衰竭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n=51)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干预组(n=51)由危重症专职护理小组实施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血气指标、治疗效果、护理质量。结果干预后干预组血气分析结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干预组入住ICU时间、住院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P<0.01),护理质量评分较对照组显著上升(均P<0.01)。结论将危重症专职护理小组干预运用于COPD呼吸衰竭患者序贯机械通气治疗中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PD 呼吸衰竭 危重症专职护理小组 序贯机械通气 护理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微生态肠内营养介入与管理在老年神经外科重症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周琴 吴晓芳 王敏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23年第5期113-117,共5页
目的 探讨早期微生态肠内营养介入与管理在老年神外科重症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12月本院60例老年神外科重症机械通气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抽签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肠外营养... 目的 探讨早期微生态肠内营养介入与管理在老年神外科重症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12月本院60例老年神外科重症机械通气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抽签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肠外营养干预及护理,研究组给予早期微生态肠内营养介入与管理,观察比较两组营养状况、免疫功能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 研究组整体免疫功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研究组营养状态及各指标优于对照组;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早期微生态肠内营养介入与管理的应用能有效改善老年神外科重症机械通气患者营养状况,提高患者机体免疫力,为后续诊疗工作的开展及患者总体康复与转归起重要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态肠内营养 营养管理 神外科 重症机械通气 营养状况 免疫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医学科护理安全不良事件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被引量:4
4
作者 吴晓芳 程念开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4年第9期2517-2520,共4页
目的探讨重症医学科护理安全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并针对具体原因提出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重症医学科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发生的130例护理安全不良事件,分析其发生的原因。结果在重症医学科护理安全不良事件中,药物相关的不良... 目的探讨重症医学科护理安全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并针对具体原因提出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重症医学科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发生的130例护理安全不良事件,分析其发生的原因。结果在重症医学科护理安全不良事件中,药物相关的不良事件所占的比例最大(66.15%),其次为意外伤害导致的护理不良事件,占14.62%;护理不良事件中护士作为主要责任人所占的比重最大(53.85%),其次是主管护师(21.53%);护理不良事件责任人工作年限〈3年所占比重最大(57.69%),其次为3~5年者(29.23%);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时间中,17:00~24:00段发生不良事件所占的比重较大(34.62%),其次为8:00~12:00时间段的,比例为22.31%。结论为有效预防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重症医学科应提高科室安全等级,采取措施减少用药错误,强化护士的专业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医学科 护理不良事件 原因及对策
原文传递
重症监护病房患者行早期康复护理的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吴奇云 沈蕾 +1 位作者 蒋玲 冯世萍 《现代临床护理》 2015年第12期73-76,共4页
医学的发展和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危重症患者的生存率有了很大的提高,重症医学工作者的任务已不仅仅局限于减轻病痛,提高生存率,而是拓展到最大可能地提高患者长期生存质量,促进其身心全面康复。然而在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 医学的发展和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危重症患者的生存率有了很大的提高,重症医学工作者的任务已不仅仅局限于减轻病痛,提高生存率,而是拓展到最大可能地提高患者长期生存质量,促进其身心全面康复。然而在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患者常因管路繁多,各种生命支持和监护设备的使用等处于长期卧床休息状态,这些往往会导致患者心理焦虑、皮肤损伤、肺部感染、关节挛缩、胰岛素抵抗和血栓栓塞性疾病等[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病房 早期康复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监护室护士视角下临终患者需求的质性研究 被引量:16
6
作者 吴奇云 程念开 沈霞娟 《现代临床护理》 2017年第2期47-51,共5页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护士视角下临终患者的需求状况。方法采用质性研究中现象学描述性定性研究方法,对本市某3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11名ICU护士进行一对一的半结构式深入访谈,并运用Colaizzi分析程序进行资料分...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护士视角下临终患者的需求状况。方法采用质性研究中现象学描述性定性研究方法,对本市某3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11名ICU护士进行一对一的半结构式深入访谈,并运用Colaizzi分析程序进行资料分析,了解ICU护士对临终患者需求的描述。结果ICU护士对临终患者的需求描述为:没有痛苦的生理负担;维护尊严,能得到理解并满足其心愿;在临终期间有家属的陪伴和支持;亲人能够平静接受患者即将离开的事实。结论依据ICU临终患者的需求,医务人员应进一步关注对ICU临终患者的人文关怀,并提供优质的临终护理服务,帮助其舒适安宁地走完人生最后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室 临终患者 质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复张对肺内外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6
7
作者 丁琦 黄建安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6期2688-2689,共2页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病理生理特点是大量肺泡萎陷,使萎陷肺泡复张,并保持开放状态,是非常必要的[1]。肺复张(RM)作为治疗ARDS的重要措施,能重新开放可复张的萎陷肺泡,使ARDS患者功能残气量增加,纠正肺通气/血流(V/Q)比例失...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病理生理特点是大量肺泡萎陷,使萎陷肺泡复张,并保持开放状态,是非常必要的[1]。肺复张(RM)作为治疗ARDS的重要措施,能重新开放可复张的萎陷肺泡,使ARDS患者功能残气量增加,纠正肺通气/血流(V/Q)比例失衡,改善氧合,提高肺顺应性[2]。Gattinoni等[3]发现,因重症肺炎与腹部疾病导致的ARDS,在应用呼气末正压(PEEP)治疗时有显著差异,首次提出了肺内源性ARDS(ARDSp)和肺外源性(ARDSexp)的概念。本研究在肺保护通气策略(LPVS)基础上,观察压力控制法(PCV)法 RM 对 ARDSp 和ARDSexp 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 为临床 ARDS 患者应用 PCV 法 RM 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血流动力学 肺内源性 肺复张 患者 ARDS 肺泡萎陷 病理生理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危重患者血栓弹力图与常规凝血指标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李晓英 侯允天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7年第7期503-507,共5页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EG)与常规凝血指标在重症监护病房(ICU)危重患者应用中的共性与差异。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8月至2017年5月苏州市立医院本部ICU危重患者(86例)血栓弹力图的R值、K值、α-angle、最大振幅(MA),以及常规凝血指标中的凝...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EG)与常规凝血指标在重症监护病房(ICU)危重患者应用中的共性与差异。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8月至2017年5月苏州市立医院本部ICU危重患者(86例)血栓弹力图的R值、K值、α-angle、最大振幅(MA),以及常规凝血指标中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计数(PLT),计算中位数,进行Fisher精确概率检验及Kappa一致性分析。结果与正常参考范围相比,PT和APTT的中位数值增高,PLT的中位数值降低,而FIB和TEG的各参数的中位数值均在正常范围内。Fisher精确概率检验结果表明,R值与PT和APTT,K值与APTT、FIB和PLT,α-angle与PT、APIT、FIB和PLT,以及MA与FIB和PLT间的检验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Kappa分析结果显示,常规凝血指标与TEG参数的一致性均较弱。结论 ICU内TEG与常规凝血检查结果一致性弱,两种方法不能相互替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弹力图 常规凝血试验 危重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脉夹层患者手术前后血小板参数变化 被引量:1
9
作者 李晓英 马成 +4 位作者 金一琦 赵富丽 钱春霞 朱金伟 陈亚欧 《微循环学杂志》 2016年第1期42-44,共3页
目的:分析主动脉夹层(AD)患者手术前后血小板相关参数变化。方法:AD患者43例,采用自动化血球仪,检测其手术前及手术后1天、1月、3月的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大血小板比率(P-LCR)、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和血小板分布宽度(PD... 目的:分析主动脉夹层(AD)患者手术前后血小板相关参数变化。方法:AD患者43例,采用自动化血球仪,检测其手术前及手术后1天、1月、3月的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大血小板比率(P-LCR)、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和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分析各时相上述参数的动态变化。结果:AD患者术后1天与术前各项参数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1月时PLT、PCT较术后1天升高,P-LCR、MPV和PDW较术后1天降低(均P<0.01);术后3月各项指标与术后1月相比,PLT明显下降,P-LCR、MPV及PDW显著上升(均P<0.05)。结论:AD患者术后1月、3月血小板参数异常,存在凝血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血小板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CU营养管堵塞的原因分析及处理 被引量:5
10
作者 吴晓芳 称念开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15年第2期135-137,共3页
目的分析肠内营养管堵塞的原因,探讨营养管堵塞的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15例ICU危重患者肠内营养的临床资料,对发生堵管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制订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 27例患者出现营养管堵塞,发生率为12.56%,通过制订有效的营养管疏... 目的分析肠内营养管堵塞的原因,探讨营养管堵塞的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15例ICU危重患者肠内营养的临床资料,对发生堵管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制订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 27例患者出现营养管堵塞,发生率为12.56%,通过制订有效的营养管疏通方法使26例堵塞的营养管恢复再通,1例肠内反折,在X线透视下复位。结论肠内营养管的堵塞是由营养管、营养液、药物注入及冲洗等多种因素造成的,通过制订有效的营养管疏通方法来疏通堵塞的营养管切实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管堵塞 原因分析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对ARDS患者炎性因子的作用比较 被引量:1
11
作者 钱春霞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第33期40-41,共2页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对ARDS患者炎性因子的作用比较。方法 将70例需要有创机械通气的ARDS患者分为高剂量右美托咪定组(D1组)和低剂量右美托咪定组(D2组)。两组均先给予右美托咪定负荷剂量1.0μg/kg,D1组继以0.6-0.7μg/(kg...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对ARDS患者炎性因子的作用比较。方法 将70例需要有创机械通气的ARDS患者分为高剂量右美托咪定组(D1组)和低剂量右美托咪定组(D2组)。两组均先给予右美托咪定负荷剂量1.0μg/kg,D1组继以0.6-0.7μg/(kg·h)持续静脉泵注,D2组继以0.2-0.3μg/(kg·h)持续静脉泵注。结果 治疗后D1组患者的TNF-α、IL-6、CRP均低于治疗前(P〈0.05),D2组患者的TNF-α、CRP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D1组TNF-α、IL-6、CRP较D2组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能有效降低ARDS患者血液中炎性因子的浓度,减轻ARDS肺实质损伤后的炎性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DS 炎性因子 右美托咪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腔积液患者1116例病因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亚欧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5年第32期5-6,共2页
目的探讨胸腔积液的常见病因分布以及与年龄的关系。方法选取2004年1月-2014年12月医院胸腔积液患者1 116例进行回顾性病因分析。结果在1 116例患者病因分析中,主要诊断结核355例,占31.8%;恶性肿瘤319例,占28.6%;自发性或外伤性液气胸... 目的探讨胸腔积液的常见病因分布以及与年龄的关系。方法选取2004年1月-2014年12月医院胸腔积液患者1 116例进行回顾性病因分析。结果在1 116例患者病因分析中,主要诊断结核355例,占31.8%;恶性肿瘤319例,占28.6%;自发性或外伤性液气胸、脓胸或血气胸占10.9%;以肺部感染为主要原因仅占7.3%;其中近1/4患者合并其疾病,最常见的合并症为肺部感染。年龄对于胸腔积液的病因分析提示,40岁前结核为第一病因,而之后恶性肿瘤成为首要病因。结论对于胸腔积液患者,结核、恶性肿瘤仍是最重要的病因;通过年龄相关分析,40岁前结核比率最高,自发性或外伤性液气胸、脓胸或血气胸发生率也较高;随着年龄增长,恶性肿瘤发生率逐渐上升,40岁以后开始为主要病因;并且,年龄的增长,心、肾功能不全,肺部感染引起胸腔积液的几率也随之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积液 结核 恶性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监测肠脂肪酸结合蛋白和D-乳酸对重度胃肠损伤患者早期肠内营养失败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0
13
作者 陈亚欧 钱春霞 +1 位作者 朱金伟 陆件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2022年第9期753-759,共7页
目的探讨动态监测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与D-乳酸(D-LAC)对重度胃肠损伤患者早期肠内营养(EN)失败的预测价值。方法①纳入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不同监护室重度胃肠损伤患者76例,年龄27~90岁。②入院立即采... 目的探讨动态监测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与D-乳酸(D-LAC)对重度胃肠损伤患者早期肠内营养(EN)失败的预测价值。方法①纳入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不同监护室重度胃肠损伤患者76例,年龄27~90岁。②入院立即采静脉血作为基础对照(D1),24 h后再采血一次,记为D2。③24~48 h予以早期EN,观察7 d,EN未终止作为早期EN成功组;7 d内因持续性喂养不耐受或全身情况恶化而停止EN为早期EN失败组。④治疗过程不作干预,肠内喂养按照指南推荐意见实施;本研究所有患者入院第一个24 h内均未接受EN。⑤通过ELISA测定血清样本I-FABP和D-LAC。⑥比较两组一般资料、不同时间I-FABP和D-LAC,并定义患者入院第一个24 h内I-FABP、D-LAC的差值(ΔI-FABP、ΔD-LAC):ΔI-FABP=D2 I-FABP-D1 I-FABP;ΔD-LAC=D2 D-LAC-D1 D-LAC;探讨不同时间I-FABP、D-LAC、ΔI-FABP及ΔD-LAC对早期EN失败的预测价值。结果①早期EN成功组和失败组一般资料比较,年龄及入院APACHEⅡ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D2 I-FABP(AUC 0.783,95%CI 0.677~0.888,P=0.000)及ΔI-FABP(AUC 0.801,95%CI 0.701~0.902,P=0.000)对早期EN失败均表现出良好的预测作用,最佳预测值分别为D2 I-FABP 2838.8 pg/mL(敏感度83.3%,特异度72.5%),ΔI-FABP 175.0 pg/mL(敏感度80.6%,特异度75.0%)。③D2 D-LAC(AUC 0.776,95%CI 0.672~0.879,P=0.000)及ΔD-LAC(AUC 0.773,95%CI 0.664~0.881,P=0.000)对早期EN失败均有良好的预测作用,最佳预测值分别为D2 D-LAC 0.4015 mmol/L(敏感度75%,特异度70%),ΔD-LAC 0.1835 mmol/L(敏感度69.4%,特异度82%)。④年龄(AUC 0.656,95%CI 0.532~0.779,P=0.020)及APACHEⅡ评分(AUC 0.655,95%CI 0.532~0.778,P=0.020)对早期EN失败有一定的预测作用,但预测能力要明显低于D2 I-FABP、ΔI-FABP、D2 D-LAC及ΔD-LAC。⑤仅D2 D-LAC对28 d死亡有较低的预测作用(AUC 0.690,95%CI 0.562~0.818,P=0.006)。结论动态监测I-FABP和D-LAC对重度胃肠损伤患者早期EN失败具有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 D-乳酸(D-LAC) 重度胃肠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重烧伤患者使用枸橼酸抗凝CRRT治疗期间的安全护理 被引量:4
14
作者 朱万芳 沈霞娟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6年第8期31-33,共3页
目的:总结群体性特重烧伤患者使用枸橼酸抗凝连续性肾脏替代(CRRT)治疗期间护理方法。方法:2014年8-10月我科收治了8例特重烧伤使用枸橼酸抗凝CRRT治疗患者,采用保护血管通路、严格液体的管理、体温及凝血监测、并发症的观察等综合... 目的:总结群体性特重烧伤患者使用枸橼酸抗凝连续性肾脏替代(CRRT)治疗期间护理方法。方法:2014年8-10月我科收治了8例特重烧伤使用枸橼酸抗凝CRRT治疗患者,采用保护血管通路、严格液体的管理、体温及凝血监测、并发症的观察等综合措施护理。结果:8例患者中有6例死亡,2例患者处于恢复期,滤器凝血率为3.16%,导管凝血率2.11%,低血压发生率为2.11%,创面渗血出血发生率2.11%。结论:采用综合措施,能有效保障特重烧伤患者枸橼酸抗凝CRRT治疗期间护理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重烧伤 安全护理 枸橼酸抗凝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脓毒症患者出现肺损伤与微量白蛋白尿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朱金伟 《临床肺科杂志》 2017年第4期699-701,共3页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者出现肺损伤与微量白蛋白尿的相关性。方法研究98例脓毒症患者并于6 h内检测和计算其体内的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rinealbumin ereatinine ratio.UACR)、肺血管通透性指数(Pulmonary vascular permeability index,PVPI);...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者出现肺损伤与微量白蛋白尿的相关性。方法研究98例脓毒症患者并于6 h内检测和计算其体内的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rinealbumin ereatinine ratio.UACR)、肺血管通透性指数(Pulmonary vascular permeability index,PVPI);使用Picc0(pulse indicated cardiac output,Pi CC0)系统监测血管外肺水指数(Extravascular lung water index,EVLWI)和PVPI。(1)根据EVLWI是否增高,把患者分为EVLWI正常组与增高组,分别比较PVPI、氧合指数(oxygenation index,0I)和UACR的差异;(2)另外,根据是否需要机械通气把患者分为机械通气组和非机械通气组,分别比较EVLWI、PVPI和UACR之间的差异。(3)分析UACR与EVLWI、PVPI和0I的相关性。结果增高组的UACR(t=4.690,P<0.001)、PVPI(t=26.512,P<0.001)均高于正常组,OI(t=5.397,P<0.001)低于正常组,而且他们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UACR与EVLWI(r=0.809,t=14.48,P<0.001)、PVPI(r=0.901,t=20.35,P<0.001)呈现正相关的关系,但是与OI(r=-0.663,t=8.68,P<0.001)呈现负相关的关系(P<0.05)。需要机械通气患者的EVLWI(t=7.114,P<0.001)、PVPI(t=15.378,P<0.001)、UACR(t=5.018,P<0.001)均高于非机械通气患者,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部分脓毒症患者,可用尿白蛋白肌酐比值来预测肺水肿的形成和评估肺损伤的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患者 白蛋白尿 血管外肺水指数 蛋白肌酐比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1例群体性特重烧伤患者围手术期低体温的护理体会 被引量:3
16
作者 邵艳艳 殷超鸣 《当代护士(上旬刊)》 2016年第11期104-106,共3页
总结11例群体性特重烧伤患者围手术期低体温的护理体会。对11例群体性特重烧伤患者围手术期采取术前预加温,加强术中、术后、肠内营养、连续肾脏替代治疗时保温护理措施,认为有效地降低了患者围手术期低体温的发生,减少了并发症发生率,... 总结11例群体性特重烧伤患者围手术期低体温的护理体会。对11例群体性特重烧伤患者围手术期采取术前预加温,加强术中、术后、肠内营养、连续肾脏替代治疗时保温护理措施,认为有效地降低了患者围手术期低体温的发生,减少了并发症发生率,提高了患者的救治效果,改善了患者的远期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重烧伤 低体温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证药学在产后出血治疗中重组人凝血因子Ⅶa的应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唐慧 李晓英 +3 位作者 田霞 唐叶秋 张桂芬 唐莲 《海峡药学》 2020年第9期128-131,共4页
目的探讨循证药学在产后出血治疗期间重组人凝血因子Ⅶa应用时协助实施最佳方案的作用。方法以1例产后出血经常规治疗无效后使用重组人凝血因子Ⅶa为例,介绍临床药师参与临床治疗的切入点。通过循证药学方法结合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指标,... 目的探讨循证药学在产后出血治疗期间重组人凝血因子Ⅶa应用时协助实施最佳方案的作用。方法以1例产后出血经常规治疗无效后使用重组人凝血因子Ⅶa为例,介绍临床药师参与临床治疗的切入点。通过循证药学方法结合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指标,应用产后出血患者使用重组人凝血因子Ⅶa的循证证据,对药物治疗过程进行协助和监护。结果纳入产后出血治疗期间应用重组人凝血因子Ⅶa治疗的文献共5篇,其中1篇随机对照研究、1篇队列研究、3篇病例观察研究。将证据应用到该例患者的临床实践中并取得满意的效果,患者出血停止、凝血指标改善,未发生栓塞事件。结论循证药学在产后出血治疗策略中可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证药学 临床药师 产后出血 重组人凝血因子Ⅶ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例群体性特重烧伤患者吸入性损伤的气道护理体会 被引量:2
18
作者 程念开 沈蕾 张骏骥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16年第4期92-94,共3页
总结了10例群体性特重烧伤患者吸入性损伤的护理措施。主要包括使用加长型气管切开套管、机械通气、加强气道湿化、纤维支气管镜灌洗、规范液体管理等护理措施。认为根据患者情况使用不同型号的气管切开套管、加强机械通气管理、关注气... 总结了10例群体性特重烧伤患者吸入性损伤的护理措施。主要包括使用加长型气管切开套管、机械通气、加强气道湿化、纤维支气管镜灌洗、规范液体管理等护理措施。认为根据患者情况使用不同型号的气管切开套管、加强机械通气管理、关注气道湿化、早期实施纤维支气管镜灌洗、规范液体管理等综合措施能提高特重烧伤患者气道护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重烧伤 气道护理 加长型气管切开套管 机械通气 液体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留置尿管固定方法在ICU患者中的比较 被引量:11
19
作者 程念开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13年第6期134-135,共2页
目的比较改良尿管固定法及高举平台尿管固定法两种方法在ICU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ICU101例留置尿管的患者进行随机数字分组,改良固定组54例,高举平台固定组47例,采用两种不同的固定方式,从护理花费时间、尿管固定牢固性、胶带更换... 目的比较改良尿管固定法及高举平台尿管固定法两种方法在ICU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ICU101例留置尿管的患者进行随机数字分组,改良固定组54例,高举平台固定组47例,采用两种不同的固定方式,从护理花费时间、尿管固定牢固性、胶带更换频率、尿道损伤、尿管相关尿路感染这五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种尿管固定方法在护理花费时间上无差异,但2组在胶带维持时间、尿管固定牢固性、尿道损伤情况存在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改良尿管固定法优于高举平台固定法,可以提高尿管固定依从性,减少相关留置导尿管并发症的发生,并且降低了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置尿管 改良固定 ICU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音乐疗法联合标准化给药方案对ICU机械通气患者镇静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6
20
作者 郁美华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9年第2期52-54,共3页
目的探讨音乐疗法联合标准化给药方案对ICU机械通气患者镇静效果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我院ICU2017年1—6月收治的50例机械通气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选取我院ICU于2017年7—12月收治的60例机械通气患者为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 目的探讨音乐疗法联合标准化给药方案对ICU机械通气患者镇静效果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我院ICU2017年1—6月收治的50例机械通气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选取我院ICU于2017年7—12月收治的60例机械通气患者为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音乐疗法联合标准化给药方案。比较两组患者的镇静效果、镇静药物的使用情况、ICU留观情况、成功撤机等。结果观察组患者咪达唑仑、丙泊酚的使用剂量少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患者RSS评分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患者谵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患者ICU留观时间、机械通气时间短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患者成功撤机率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患者撤机后的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音乐疗法联合标准化给药方案能够提高ICU机械通气患者的镇静效果,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ICU留观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疗法 标准化给药方案 镇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