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苏州市立医院本部3471例新生儿中ROP患病情况分析 被引量:9
1
作者 王珍 鲁曦婷 +6 位作者 李之喆 顾文婷 王蕾 刘婕 耿宁 顾永辉 彭铎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72-574,共3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苏州市立医院本部3 471例新生儿的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患病情况。方法:选择2010-01/2016-09在苏州市立医院本部(苏州市母子中心)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住院及苏州市立医院本部ROP专科门诊就... 目的:回顾性分析苏州市立医院本部3 471例新生儿的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患病情况。方法:选择2010-01/2016-09在苏州市立医院本部(苏州市母子中心)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住院及苏州市立医院本部ROP专科门诊就诊且符合筛查标准的3471例早产、低体质量、有吸氧史的患儿采用RetCamⅡ辅以双目间接眼底镜进行ROP筛查。首次检查在出生后4~6wk开始。诊断标准按照国际ROP分类法,双眼病变程度不对称则记录病变严重眼,双眼或单眼发病的患儿均按1例人数纳入统计;接受治疗的病例均定义为重症ROP。回顾分析近6a余ROP及重症ROP患病情况。结果:筛查的3471例6942眼患儿中,发生不同程度ROP患者591例1132眼,ROP患儿检出率17.03%;重症ROP患儿40例80眼,占筛查人数的1.15%。男性检出率16.38%,重症ROP为1.08%;女性检出率17.85%,重症ROP为1.25%;男性和女性ROP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96,P=0.255)。单胎儿ROP检出率为17.61%,重症ROP为1.13%;多胎儿检出率为15.13%,重症ROP为1.23%。单胎及多胎ROP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706,P=0.100)。出生体质量<1 000g、1000~1499g、1500~1999g、2000~2499g、≥2 500g者,ROP检出率分别为75.00%、36.17%、10.75%、6.86%、3.77%(体质量<2000g的三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5),重症检出率分别占筛查人数的36.54%、1.68%、0.31%、0.19%、0(体质量<2000g的三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5)。出生胎龄<28周、28~31周、32~36周、≥37周者,ROP检出率分别为69.12%、29.91%、8.28%、3.33%(胎龄<37周的三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5);重症ROP检出率分别占筛查人数的25%、1.52%、0.24%、0(胎龄<37周的三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筛查的3471例早产儿中ROP检出率17.03%,重症ROP检出率1.15%,性别及单多胎ROP患病情况无差异,出生体质量越低、胎龄越小ROP检出率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视网膜病 流行病学 新生儿筛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类型屈光参差与弱视和立体视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华文娟 王珍 徐丹丹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6年第3期585-587,共3页
目的:观察不同类型不同差值的屈光参差对视力发育和立体视形成的影响,分析屈光参差与单眼弱视、立体视之间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13-01/2014-12在我院门诊初诊屈光参差患者326例的临床资料,记录最佳矫正远、近视力,以及矫正后近立体视... 目的:观察不同类型不同差值的屈光参差对视力发育和立体视形成的影响,分析屈光参差与单眼弱视、立体视之间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13-01/2014-12在我院门诊初诊屈光参差患者326例的临床资料,记录最佳矫正远、近视力,以及矫正后近立体视,分析弱视和立体视异常的比例。结果:随着屈光参差差值的增大,高屈光眼远近矫正视力下降,弱视发生率增高,异常立体视增多,有统计学差异。远视组出现弱视和立体视异常最早且比例最大,有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屈光参差差值的大小直接影响弱视和立体视异常的比例,远视性屈光参差形成弱视的差值最小,与其高屈光眼调节功能不足,近视力无法正常发育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光参差 弱视 立体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州地区5a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发病率变化趋势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顾文婷 彭铎 王珍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719-1722,共4页
目的:观察2011/2015年苏州地区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发病情况。方法:对2011-01/2015-12苏州市立医院本部(苏州市母子中心)NICU收治及ROP专科门诊就诊,并符合筛查标准的2 527例早产、低体质量、有吸氧史的... 目的:观察2011/2015年苏州地区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发病情况。方法:对2011-01/2015-12苏州市立医院本部(苏州市母子中心)NICU收治及ROP专科门诊就诊,并符合筛查标准的2 527例早产、低体质量、有吸氧史的患儿进行ROP筛查。首次检查在出生后4~6wk。接受筛查的2527例患儿,出生体质量640~4200(平均1694.99±370.875)g。出生孕周24.5~41.1(平均32.397±2.2171)wk。采用RetCamⅡ进行眼底检查。按照国际ROP分类法和ROP早期治疗研究标准记录检查结果。双眼病变不对称时,记录病变严重眼;所有接受治疗的病例(阈值前Ⅰ型病变和阈值病变)统一定义为重症ROP。回顾分析近5a间ROP发病率变化及季节分布情况。结果:早产儿2527例中,共发生408例ROP,发病率为16.15%;其中重症ROP 30例,占筛查人数的1.19%。2011/2015年的ROP年发病率分别为10.14%、14.91%、14.26%、19.64%、20.15%,呈逐渐增长趋势(χ~2=24.625,P<0.01),重症ROP为1.18%、0.94%、0.63%、0.90%、2.22%,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春夏秋冬四季的ROP发病率分别为17.62%、15.20%、16.12%、15.8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97,P=0.706)。结论:苏州地区2011/2015年ROP发病率呈逐渐增长趋势,与出生孕周及出生体质量逐渐减少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流行病学 病因学 诊断 新生儿筛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帕司他联合全视网膜光凝术治疗老年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效果 被引量:2
4
作者 刘婕 顾永辉 +2 位作者 鲁曦婷 王莹 李之喆 《中国老年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48-350,共3页
目的探讨依帕司他联合全视网膜光凝术(PRP)治疗老年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选取并以奇偶数法将2020年11月至2021年11月于苏州市立医院本部眼科就诊的102例老年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随机分为... 目的探讨依帕司他联合全视网膜光凝术(PRP)治疗老年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选取并以奇偶数法将2020年11月至2021年11月于苏州市立医院本部眼科就诊的102例老年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采用PRP及口服控糖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依帕司他治疗,均连续治疗1个月。对比两组治疗前与治疗后1个月时视野平均敏感度、屈光度及角膜地形图相关指标(角膜表面规则性指数、角膜表面不对称性指数),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个月,观察组视野平均敏感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屈光度、角膜表面规则性指数及不对称性指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依帕司他与PRP联合可提升老年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临床疗效,提高患者视野敏感度及降低屈光度,改善角膜表面形态,且能够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非增殖期 依帕司他 全视网膜光凝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计算机视觉和结构化数据的多模态模型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转诊中的应用
5
作者 赵雅丽 金雪梅 +1 位作者 肖海祥 王莹 《中国数字医学》 2024年第7期29-35,共7页
目的:融合计算机视觉和临床结构化数据,探讨多模态模型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转诊中的应用。方法:纳入苏州大学理想眼科医院和苏州市立医院就诊的糖尿病患者,收集眼底照片及临床资料,根据临床指南相关标准,将患者分为DR无需转诊组和需... 目的:融合计算机视觉和临床结构化数据,探讨多模态模型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转诊中的应用。方法:纳入苏州大学理想眼科医院和苏州市立医院就诊的糖尿病患者,收集眼底照片及临床资料,根据临床指南相关标准,将患者分为DR无需转诊组和需转诊组。以EfficientNetV2S作为后骨框架进行迁移学习,构建计算机视觉模型α;并融合计算机视觉模型α的输出以及患者临床结构化数据,使用H2O的AutoML平台,建立多模态模型β,判断糖尿病患者是否需要DR转诊。结果:视觉分类模型α在内部验证集中,准确度为0.918,敏感度为1.000,特异度为0.891,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46;在外部测试集中,准确度为0.879,敏感度为1.000,特异度为0.831,AUC为0.918。基于XGBoost算法的多模态模型β在内部验证集准确度为0.965,特异度为0.953,敏感度为1.000,AUC为0.977;在外部测试集中,其准确度为0.985,特异度为0.986,敏感度为0.983,AUC为0.984。SHAP特征可视化结果,可以观察到基于XGBoost算法的最佳模型中,排名靠前的变量在二分类结局患者中的分布。其中,空腹血糖、胰岛素、谷草转氨酶、收缩压及三酰甘油与DR转诊呈正相关,而高密度脂蛋白与DR转诊呈负相关。结论:相比单模态模型,基于计算机视觉和结构化数据的多模态融合模型判断DR患者转诊的准确性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态融合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机器学习 计算机视觉 人工智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雷珠单抗改善青年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视功能的临床研究
6
作者 马戈 张春元 +2 位作者 孙瑞竹 朱婷婷 奚婷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4年第6期44-47,共4页
目的分析青年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应用雷珠单抗联合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对其视功能、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视网膜新生血管面积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选取苏州市立医院2021年2月至2023年2月期间收治... 目的分析青年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应用雷珠单抗联合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对其视功能、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视网膜新生血管面积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选取苏州市立医院2021年2月至2023年2月期间收治的80例青年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将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期较重的患眼纳入研究,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接受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和观察组(雷珠单抗联合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均为40例。两组患者均术后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6个月最佳矫正视力、视野灰度值、黄斑中心凹厚度、出血斑面积,术前和术后6个月血清Hcy、VEGF水平、视网膜新生血管面积,以及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术前比,术后1、6个月两组患者最佳矫正视力均逐渐升高,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术后1、6个月两组患者视野灰度值均降低,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与术前比,术后1、6个月两组患者黄斑中心凹厚度均降低,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术后1、6个月两组患者出血斑面积均减小,且观察组小于对照组(均P<0.05);与术前比,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血清Hcy、VEGF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视网膜新生血管面积均减小,且观察组小于对照组(均P<0.05);随访期间,两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年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联合应用雷珠单抗可有效改善视功能,缓解其黄斑水肿程度,抑制新生血管形成,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青年增殖型 雷珠单抗 视网膜激光光凝 视功能 黄斑水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眼BRVO-ME患者进行雷珠单抗连续两次眼内注射治疗效果对比
7
作者 黄丹 朱婷婷 +1 位作者 孙瑞竹 奚婷 《延边大学医学学报》 2024年第5期605-607,共3页
目的:研究单眼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黄斑水肿(BRVO-ME)连续两次眼内注射雷珠单抗的疗效差异。方法:选取自2020年10月至2024年4月在苏州市立医院眼科接受眼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的单眼BRVO-ME患者37例(37眼)进行回顾性研究。分别检查和记录... 目的:研究单眼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黄斑水肿(BRVO-ME)连续两次眼内注射雷珠单抗的疗效差异。方法:选取自2020年10月至2024年4月在苏州市立医院眼科接受眼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的单眼BRVO-ME患者37例(37眼)进行回顾性研究。分别检查和记录患者治疗前、首次眼内注射治疗后1个月、第二次眼内注射治疗后1个月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及最佳矫正视力(BCVA)。分析并探讨单眼BRVO-ME患者两次眼内注射雷珠单抗后疗效有无不同。结果:单眼BRVO-ME患者首次眼内注射治疗前后CMT改变值为(-205.73±139.52)μm(t=8.969,P<0.05),第二次眼内注射治疗前后CMT改变值为(-31.14±50.16)μm(t=3.78,P<0.05)。首次治疗前后BCVA提高值为(0.25±0.14)(t=-11.19,P<0.05),第二次治疗前后BCVA提高值为(0.14±0.13)(t=-6.68,P<0.05)。结论:对于单眼BRVO-ME患者,首次和第二次眼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都能有效地降低CMT并提高BCVA,首次注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第二次注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 黄斑水肿 雷珠单抗 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 最佳矫正视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锡市滨湖区50岁及以上人群结膜松弛症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10
8
作者 傅东红 谢田华 +7 位作者 朱靖 殷丽 禹倩倩 孙尉 储兆东 邵珺 栾兰 姚勇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838-843,共6页
背景 结膜松弛症(CCh)是常见的年龄相关性眼科疾病之一,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CCh的发生也会随之增加.了解人群中CCh的患病率及其相关因素对于中国CCh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目的 调查无锡市滨湖区≥50岁人群中CCh的患病率,探讨CCh发生... 背景 结膜松弛症(CCh)是常见的年龄相关性眼科疾病之一,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CCh的发生也会随之增加.了解人群中CCh的患病率及其相关因素对于中国CCh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目的 调查无锡市滨湖区≥50岁人群中CCh的患病率,探讨CCh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 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自2010年6 ~12月从无锡市滨湖区以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了28个调查点,对≥50岁人群进行现场问卷调查,并测量受试者的身高和体质量,眼科检查包括视力、屈光度、检眼镜检查等,并用裂隙灯显微镜检查眼睑、结膜、角膜、结膜松弛部位、下睑缘位置、睑缘张力、泪河、前房、瞳孔、晶状体等,采用李青松等的标准对CCh进行分级和分型,使用Epi info程序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采用x2检验及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评价与结膜松弛症相关的影响因素. 结果 本地区符合调查条件者6 722人,实际调查6 150人,应答率为91.50%.其中确诊为CCh的患者856例1 667眼,患病率为13.92%.受检者随着年龄增大,CCh患病率逐渐增高(x2=174.390,P<0.01).在确诊为CCh的1 667眼中,病变程度为Ⅰ级者987眼,占59.21%,Ⅱ级者468眼,占28.07%,Ⅲ级者202眼,占12.12%,Ⅳ级者10眼,占0.60%.CCh主要症状为干涩、泪溢和视物模糊,其发生率分别为22.63%、20.75%和15.64%.松弛的结膜主要堆积于下眼睑的颞侧+鼻侧、鼻侧和鼻侧+中央+颞侧,分别占43.37% (723/1 667)、31.19% (520/1 667)和14.40% (240/1 667).CCh眼下睑缘位置最多见为角膜缘上型,为980眼,占58.79%.对患眼的下睑缘张力进行分类,发现正常型l 378眼,占82.66%,而内翻型和内倾型者占11.64%,高于外倾型和外翻型的5.76%.CCh眼泪河异常的比例为87.69%,Ⅲ级和Ⅳ级病变者其CCh泪河均异常.CCh患者与非CCh者之间性别、文化程度、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和体质量指数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无锡市滨湖区≥50周岁人群CCh的患病率较低,社区人群中以轻症的Ⅰ级和Ⅱ级多见.下睑缘的位置和张力是CCh患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性别、文化程度、高血压、糖尿病病史和体质量指数是CCh发生的可能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膜松弛症 流行病学 患病率 危险因素 横断面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内生长发育迟缓和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彭铎 鲁曦婷 +6 位作者 李之喆 顾文婷 王蕾 刘婕 耿宁 顾永辉 王珍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63-165,共3页
目的:探讨宫内生长发育迟缓(intrauterine growth retardation,IUGR)和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发病率的关系。方法:对2011-01/2015-12在苏州市立医院新生儿病房及门诊接收的符合ROP筛查标准的儿童2527例5054... 目的:探讨宫内生长发育迟缓(intrauterine growth retardation,IUGR)和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发病率的关系。方法:对2011-01/2015-12在苏州市立医院新生儿病房及门诊接收的符合ROP筛查标准的儿童2527例5054眼,按照胎龄分为4组(≤32周,>32周且≤34周,>34周且≤37周,>37周),每组再根据出生体质量分为IUGR组和非IUGR组,分别比较每个孕周组中IUGR组和非IUGR组ROP发病率的差异。结果:所有受检2527例患儿中,IUGR共702例,其中ROP患儿78例,非IUGR共1825例,其中ROP 329例。≤32周胎龄组991例中,IUGR组共63例,其中ROP 27例(42.9%),非IUGR组共928例,其中ROP 274例(29.5%),IUGR的ROP发病率高于非IUG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58,P=0.026)。>32周且≤34周胎龄组1025例中,IUGR共232例,其中ROP 33例(14.2%);非IUGR共793例,其中ROP 51例(6.4%),IUGR的ROP发病率高于非IUG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488,P<0.001)。>34周且≤37周胎龄组464例中,IUGR共374例,其中ROP 18例(4.8%);非IUGR共90例,其中ROP 4例(4.4%),IUGR的ROP发病率略高于非IUGR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37周胎龄组47例中,IUGR共33例,非IUGR共14例,均无ROP发病患儿。结论:IUGR和ROP的发病密切相关,胎龄≤34周的早产儿中,IUGR的患儿ROP的发病率明显高于非IUGR的患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宫内生长发育迟缓 出生体质量 胎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光学测量仪器与A超对近视眼中央角膜厚度测量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彭铎 王勤美 陈世豪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3年第12期2545-2548,共4页
目的:探讨眼前段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 Visante OCT )、裂隙灯型眼前段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 SL-OCT )、OrbscanⅡz角膜地形图/角膜测厚系统( OrbscanⅡz)和A型超声测量仪测量近视人群中央角膜厚度( central corneal thickness ,... 目的:探讨眼前段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 Visante OCT )、裂隙灯型眼前段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 SL-OCT )、OrbscanⅡz角膜地形图/角膜测厚系统( OrbscanⅡz)和A型超声测量仪测量近视人群中央角膜厚度( central corneal thickness ,CCT)的差异及相关性,以评价三种光学测量仪器在测量中央角膜厚度的准确性,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方法:对近视患者43例86眼分别用Visante OCT、SL-OCT、OrbscanⅡz和A型超声测量仪进行CCT的测量,并对四种仪器测量的CCT值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LSD-t法两两比较,Pearson相关分析。 结果:Visante OCT、SL-OCT、OrbscanⅡz和A型超声测量仪测量 CCT 的平均值分别为(521.05±29.88)μm、(533.73±31.83)μm、(534.02±32.96)μm、(540.60±31.11)μm,95%可信区间分别为(514.57~527.54),(526.83~540.65),(533.85~547.35),(536.75~544.45)。 Visante OCT 与SL-OCT(P=0.009)、A型超声测量仪(P<0.01)、OrbscanⅡz(P=0.008)的CCT测量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Visante OCT 的CCT测量值分别低于SL-OCT的CCT测量值(12.69±9.32)μm,低于A型超声测量仪的 CCT 测量值(19.55±8.64)μm,低于OrbscanⅡz的CCT测量值(12.96±12.21)μm。 SL-OCT与A型超声测量仪( P=0.158)、OrbscanⅡz ( P=0.954)的CCT测量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OrbscanⅡz与A型超声测量仪的 CCT 测量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176)。四种方法CCT测量值均呈正相关( P<0.01)。 结论:三种光学测量仪器测量CCT值与A超测量值均有很好的相关性。 OrbscanⅡz和SL-OCT测量CCT值与A超的测量值基本一致。三种光学测量仪器与A超相比具有非接触性、无创性、测量时间短等特点,更易被患者接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前段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 裂隙灯型眼前段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 OrbscanⅡz角膜地形图 角膜测厚系统 A型超声测量仪 中央角膜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显微技术应用于斜视矫正术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9
11
作者 黄洁 马凤娟 +1 位作者 邵之江 孙志成 《临床眼科杂志》 2011年第2期141-142,共2页
目的探讨显微手术技术应用于斜视矫正术的优点。方法对37例斜视患者在显微镜下进行斜视矫正术,其中5例复杂性斜视行睫状前血管分离。平均随访6个月,对术中、术后并发症及手术效果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在第一眼位获得理想眼位,... 目的探讨显微手术技术应用于斜视矫正术的优点。方法对37例斜视患者在显微镜下进行斜视矫正术,其中5例复杂性斜视行睫状前血管分离。平均随访6个月,对术中、术后并发症及手术效果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在第一眼位获得理想眼位,术中、术后并发症明显减少,5例复杂性斜视成功分离并保留睫状前血管,减少手术次数。结论在手术显微镜下行斜视矫正术更安全,手术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技术 斜视矫正术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瓣技术在眼睑肿块切除后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2
作者 鲁曦婷 李之喆 +2 位作者 王莹 顾永辉 刘婕 《中国临床医学》 2021年第5期911-914,共4页
眼睑肿块切除后眼睑皮肤缺损在临床中较为常见,不仅影响面部美观,还可能引发角膜溃疡、暴露性角膜炎等,影响患者视力[1]。因此,对于眼睑肿块切除后眼睑皮肤缺损患者,既需修复其眼睑功能与形态,还需兼顾美观[2]。临床常采用局部皮瓣滑行... 眼睑肿块切除后眼睑皮肤缺损在临床中较为常见,不仅影响面部美观,还可能引发角膜溃疡、暴露性角膜炎等,影响患者视力[1]。因此,对于眼睑肿块切除后眼睑皮肤缺损患者,既需修复其眼睑功能与形态,还需兼顾美观[2]。临床常采用局部皮瓣滑行、旋转、游离等方法对眼睑皮肤缺损进行修复[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睑皮肤缺损 眼睑成形术 皮瓣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锁边缝合在结膜植片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3
作者 黄洁 孙志成 +1 位作者 马凤娟 邵之江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1年第7期1280-1281,共2页
目的:探索眼科显微手术中结膜植片的最佳缝合方法。方法:选取2005-01/2010-10在我院手术的翼状胬肉或结膜肿块患者,术中均采用自体结膜移植,在结膜植片缝合时予10-0线行连续锁边缝合,术后1wk在裂隙灯下拆线,随访2mo,观察切口炎症反应、... 目的:探索眼科显微手术中结膜植片的最佳缝合方法。方法:选取2005-01/2010-10在我院手术的翼状胬肉或结膜肿块患者,术中均采用自体结膜移植,在结膜植片缝合时予10-0线行连续锁边缝合,术后1wk在裂隙灯下拆线,随访2mo,观察切口炎症反应、愈合情况、密闭性,以及有无其他并发症。结果:连续锁边缝合术后结膜密闭性好,反应小,并发症少,无结膜囊肿及肉芽发生。结论:连续锁边缝合是一种良好的缝合技术,提高了手术效率,减少了术后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锁边缝合 结膜植片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网膜动脉平滑肌细胞中大电导钙离子激活钾通道电流和钙离子浓度变化对糖尿病视网膜动脉收缩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邵珺 姚勇 +1 位作者 孙尉 王如兴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12-316,共5页
背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常见的视网膜微血管并发症,视网膜血管平滑肌细胞大电导钙激活钾离子通道(BK)是调节血管舒缩和血液动力的主要因素。目前关于视网膜动脉平滑肌细胞(RASMCs)上BK通道的功能变化在DR形成中的作用鲜有研... 背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常见的视网膜微血管并发症,视网膜血管平滑肌细胞大电导钙激活钾离子通道(BK)是调节血管舒缩和血液动力的主要因素。目前关于视网膜动脉平滑肌细胞(RASMCs)上BK通道的功能变化在DR形成中的作用鲜有研究报道。目的研究正常及糖尿病模型大鼠RASMCs中BK通道电流、钙离子浓度及不同钙离子浓度下BK通道开放概率(NP0)的变化,探讨DR早期的血管损伤机制。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50只SPF级8~12周龄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糖尿病模型组,糖尿病模型组40只大鼠腹腔内注射60mg/kg链脲佐菌素(STZ)法制作1型糖尿病模型,正常对照组大鼠10只同法注射枸橼酸钠溶液。采用酶消化法分离大鼠RASMCs,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大鼠RASMCs中BK通道电流;采用荧光探针法测定大鼠RASMCs内钙离子浓度;采用膜内向膜外型单通道膜片钳技术记录不同钙离子浓度条件下RASMCs中BK单通道NP。的变化。结果36只大鼠糖尿病造模成功,造模成功率为90%。刺激电压大于60mV时,糖尿病模型组大鼠RASMCs中BK通道电流密度明显下降,刺激电压为100mV时,正常对照组和糖尿病模型组大鼠RASMCsBK通道电流分别为(100±23)PA/PF和(50+7)PA/PF,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80,P〈0.05)。当加入BK通道特异性阻滞剂非洲蝎毒素100nmol后,正常对照组的BK通道电流明显减弱,而糖尿病模型组BK通道电流无明显变化;正常对照组和糖尿病模型组大鼠RASMCs内钙离子浓度分别为(123±11)nmol/L和(255±10)n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50,P〈0.05)。在刺激电位为60mV条件下,随着钙离子浓度增加,BK通道NP。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28,P〈0.05)。结论糖尿病模型大鼠RASMCs中BK通道电流下降,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升高,BK单通道NP0下降。BK通道功能改变可能是导致糖尿病时视网膜动脉异常收缩的主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性糖尿病 视网膜小动脉 血管平滑肌/代谢 大电导钙离子激活钾离子通道 钙/生 动物 大鼠 膜片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吸氧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之喆 强丽莉 王珍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2年第11期2206-2207,共2页
目的:探讨苏州地区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的发病情况以及与吸氧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1-05/2012-05在苏州及其周边地区符合ROP筛查标准的早产儿234例,出生体质量650~2550g,孕周27+4~36wk,并将其分为吸氧... 目的:探讨苏州地区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的发病情况以及与吸氧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1-05/2012-05在苏州及其周边地区符合ROP筛查标准的早产儿234例,出生体质量650~2550g,孕周27+4~36wk,并将其分为吸氧组与未吸氧组。运用卡方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吸氧和未吸氧对ROP发病率的影响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检验结果表明在氧浓度控制后,吸氧与未吸氧对ROP的影响无显著差异。说明吸氧并非ROP发生的直接原因,限定了氧的使用并不能完全阻止ROP的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吸氧 吸氧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临床观察 被引量:8
16
作者 耿宁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1年第5期932-932,共1页
0引言 晶状体在原发性房角关闭的发病机制中占非常重要的地位。1945年Guyton发现晶状体脱位可能有助于闭角型青光眼的眼压控制,由此开始了晶状体摘出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历史。此后陆续有报道白内障摘出术如囊内摘出、囊外摘出以及超声... 0引言 晶状体在原发性房角关闭的发病机制中占非常重要的地位。1945年Guyton发现晶状体脱位可能有助于闭角型青光眼的眼压控制,由此开始了晶状体摘出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历史。此后陆续有报道白内障摘出术如囊内摘出、囊外摘出以及超声乳化手术治疗原发性房角关闭[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 闭角型青光眼 手术治疗 临床观察 原发性房角关闭 晶状体脱位 晶状体摘出 白内障摘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度近视白内障植入非球面与球面IOL视觉质量观察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春元 奚婷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2年第10期1880-1881,共2页
目的:观察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植入非球面与球面人工晶状体术后视觉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42眼,其中植入非球面IOL(Alcon SN60WF)22眼,植入球面IOL(Alcon SN60AT)20眼,所有病例术后裸眼视力均>0.2,术后6mo对视... 目的:观察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植入非球面与球面人工晶状体术后视觉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42眼,其中植入非球面IOL(Alcon SN60WF)22眼,植入球面IOL(Alcon SN60AT)20眼,所有病例术后裸眼视力均>0.2,术后6mo对视力、表观调节力、对比敏感度等视功能检查。结果:术后6mo非球面IOL和球面IOL两组的矫正远视力、矫正远视力后的近视力、表观调节力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暗视及暗视眩光状态下,低、中空间频率非球面IOL组CS和GCS优于球面IO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高频区、明视及明视眩光状态下两组间CS和GC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非球面IOL植入术后CS和GCS优于球面IOL植入术后,可以改善视觉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度近视 白内障 非球面人工晶状体 对比敏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角数码儿童视网膜成像系统进行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鲁曦婷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6年第10期1943-1945,共3页
目的:探讨广角数码儿童视网膜成像系统(RetCamⅡ)进行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筛查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2-01/2015-12产科符合筛查标准的200例400眼早产儿采用RetCamⅡ进行ROP筛查,以双目间接眼底镜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计算RetCamⅡ... 目的:探讨广角数码儿童视网膜成像系统(RetCamⅡ)进行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筛查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2-01/2015-12产科符合筛查标准的200例400眼早产儿采用RetCamⅡ进行ROP筛查,以双目间接眼底镜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计算RetCamⅡ筛查早产儿ROP的价值。结果:本次筛查200例400眼早产儿,双目间接眼底镜检查共检出ROP病变63眼,ROP患病率为15.8%,其中正常337眼、ROPⅠ期42眼、Ⅱ期14眼、Ⅲ期7眼、Ⅳ期0眼、Ⅴ期0眼;RetCamⅡ共计筛查出ROP病变64眼,其中误诊5眼、诊断级别降低6眼。RetCamⅡ检出结果与双目间接眼底镜检查结果的一致性Kappa值为0.814(P<0.05)。RetCamⅡ筛查早产儿ROP病变的灵敏度为93.7%、特异度为98.5%、漏诊率为6.4%、误诊率为1.5%、阳性预测值92.2%、阴性预测值98.8%。结论:RetCamⅡ进行早产ROP筛查具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tCamⅡ 早产儿 视网膜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虹膜定位波前像差引导的LASIK术后视觉质量观察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春元 雒向颖 唐志刚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176-1178,共3页
目的探讨虹膜定位波前像差引导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nsis,LASIK)个体化切削治疗近视术后的视觉质量。方法行虹膜定位波前像差引导LASIK手术近视患者78例(156眼)为试验组,同期行标准LASIK手术近视患者82... 目的探讨虹膜定位波前像差引导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nsis,LASIK)个体化切削治疗近视术后的视觉质量。方法行虹膜定位波前像差引导LASIK手术近视患者78例(156眼)为试验组,同期行标准LASIK手术近视患者82例(164眼)为对照组,对2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视力、残留屈光度、对比敏感度、波前像差进行比较。结果术后6个月,两组裸眼视力均达到或高于术前最佳矫正视力,但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残留屈光度:试验组(0.50±0.38)D,对照组(0.64±0.49)D,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明视状态下,在中频区(6.0c·d-1、12.0c·d-1)试验组对比敏感度优于对照组(P<0.05),在暗视加眩光状态下,在低频区(1.5c·d-1、3.0c·d-1)试验组对比敏感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总高阶像差均方根值分别为0.548±0.340和0.745±0.3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方根值较术前均有增加,增幅分别为20.21%和37.48%,试验组增幅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虹膜定位波前像差引导LASIK在术后残留屈光度、对比敏感度、波前像差增幅及均方根值方面均优于对照组,提高了患者术后的视觉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虹膜定位 波前像差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对比敏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眼轮匝肌处理在退行性下睑内翻矫正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9
20
作者 马凤娟 孙英 《临床眼科杂志》 2013年第1期69-71,共3页
目的探讨眼轮匝肌处理在退行性下睑内翻矫正术中的应用。方法在56例(89只眼)退行性下睑内翻矫正术中对眼轮匝肌进行折叠缩短及弓状缘悬吊处理,术后随访6~10个月。结果所有病例下睑内翻均完全矫正,睑缘恢复正常位置,无1例复发及眼睑外... 目的探讨眼轮匝肌处理在退行性下睑内翻矫正术中的应用。方法在56例(89只眼)退行性下睑内翻矫正术中对眼轮匝肌进行折叠缩短及弓状缘悬吊处理,术后随访6~10个月。结果所有病例下睑内翻均完全矫正,睑缘恢复正常位置,无1例复发及眼睑外翻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在退行性下睑内翻矫正手术中正确处理眼轮匝肌可以取得满意的手术效果,并有一定的美容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行性下睑内翻 眼轮匝肌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