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妊娠期子痫前期孕妇子宫动脉及胎儿血流动力学参数的相关研究
1
作者 仲亚君 张晓燕 周键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5年第5期55-57,共3页
目的:探讨妊娠期子痫前期孕妇子宫动脉及胎儿血流动力学参数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4年10月在苏州市第九人民医院接受治疗并分娩的122例子痫前期孕妇为研究对象,并根据新生儿的结局情况以及胎盘是否出现病变,将其分为结局... 目的:探讨妊娠期子痫前期孕妇子宫动脉及胎儿血流动力学参数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4年10月在苏州市第九人民医院接受治疗并分娩的122例子痫前期孕妇为研究对象,并根据新生儿的结局情况以及胎盘是否出现病变,将其分为结局不良组(n=68)和结局良好组(n=54)。比较两组子宫动脉(UtA)、胎儿脐动脉(UmA)以及大脑中动脉(McA)的血流动力学参数。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子宫动脉及胎儿血流动力学参数与新生儿不良结局、胎盘病变的相关性。结果:结局不良组的UtA及UmA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均高于结局良好组,而McA的血流动力学参数低于结局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UtA、UmA、McA血流动力学参数均为新生儿不良结局/胎盘病变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子痫前期孕妇子宫动脉及胎儿血流动力学参数与新生儿不良结局、胎盘病变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 子痫前期 子宫动脉 胎儿 血流动力学参数 胎儿血流动力学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盆底肌康复训练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对产后盆底肌功能恢复的影响
2
作者 张缘 李亚琴 沈晓萍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5年第5期63-65,共3页
目的探究盆底肌康复训练(PFMT)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产后盆底功能障碍(PFD)对患者盆底肌功能恢复的影响,以期为临床治疗产后PFD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苏州市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160例产后PFD患者的临床资料,... 目的探究盆底肌康复训练(PFMT)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产后盆底功能障碍(PFD)对患者盆底肌功能恢复的影响,以期为临床治疗产后PFD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苏州市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160例产后PFD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单一组(80例,接受PFMT)与联合组(80例,接受PFMT+生物反馈电刺激)。两组患者均治疗5周,并随访3个月。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盆底Ⅰ类与Ⅱ类肌纤维肌力、盆腔器官脱垂(POP)分度、盆底功能恢复[盆底功能障碍问卷-20(PFDI-20)、盆底障碍影响简易问卷-7(PFIQ-7)、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表(ICI-Q-SF)评分]及压力性尿失禁(SUI)发生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盆底Ⅰ类与Ⅱ类肌纤维肌力均改善,且联合组改善情况优于单一组;与治疗前比,两组患者治疗后POP分度均改善;与治疗前比,两组患者治疗后PFDI-20、PFIQ-7、ICI-Q-SF评分及SUI发生率均降低,且联合组均低于单一组(均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POP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后PFD患者采用PFMT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可增强盆底Ⅰ类与Ⅱ类肌纤维肌力,促进盆底功能恢复,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SUI、POP等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底功能障碍 盆底肌康复训练 生物反馈电刺激 Ⅰ类肌纤维 Ⅱ类肌纤维 盆底肌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S”特色护理服务在产科门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6
3
作者 姚芳 傅桃英 +2 位作者 马雪莲 肖莺 钱大妹 《淮海医药》 CAS 2021年第1期85-87,共3页
目的:探讨“5S”特色护理服务在产科门诊护理管理中的运用效果。方法:于某院产科门诊实施“5S”特色护理服务,即微笑(smile)服务、温暖(snug)服务、速度(speed)服务、精细(scrupulousness)服务、满意(satisfaction)服务。比较实施前、... 目的:探讨“5S”特色护理服务在产科门诊护理管理中的运用效果。方法:于某院产科门诊实施“5S”特色护理服务,即微笑(smile)服务、温暖(snug)服务、速度(speed)服务、精细(scrupulousness)服务、满意(satisfaction)服务。比较实施前、后孕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医生对护理工作质量的评价、产科门诊的护理投诉率及护士工作效率。结果:实施“5S”特色护理服务后,孕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医生对护士的护理工作质量评价及护士工作效率高于实施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产科门诊实施“5S”特色护理服务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护理服务模式,可提升孕妇满意度、医生对护理工作评价及产科护士工作效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S”特色护理 产科门诊 护理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联体模式下基层医院临床护理能力的实践与探索 被引量:3
4
作者 陆龙妹 《中国社区医师》 2019年第34期193-194,共2页
目的:探讨医联体模式下基层医院临床护理能力的实践效果。方法:选择内、外、妇产科护理人员66名,2016年10月-2017年9月未实施该模式护理人员33名为对照组,2017年10月-2018年9月实施医联体模式护理人员33名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护士综合能... 目的:探讨医联体模式下基层医院临床护理能力的实践效果。方法:选择内、外、妇产科护理人员66名,2016年10月-2017年9月未实施该模式护理人员33名为对照组,2017年10月-2018年9月实施医联体模式护理人员33名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护士综合能力、护理管理质量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士临床综合能力各指标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后医院护理管理质量评分情况均显著优于管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医联体模式下可有效提高医院临床护理的质量,提高医院护士综合能力,值得推广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联体模式 基层医院 临床护理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后发热的卫气营血辨证举隅
5
作者 黄晴 钱超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4年第21期147-150,共4页
产后发热的病因病机错综复杂,《妇人大全良方》认为血虚、血瘀为内感发热的主因,风邪、寒邪为外感发热的主因,强调产后本虚标实、辨证论治。叶天士提出的卫气营血辨证论述了热病的病程和证候的传变规律,成为治疗外感热病的重要指导。文... 产后发热的病因病机错综复杂,《妇人大全良方》认为血虚、血瘀为内感发热的主因,风邪、寒邪为外感发热的主因,强调产后本虚标实、辨证论治。叶天士提出的卫气营血辨证论述了热病的病程和证候的传变规律,成为治疗外感热病的重要指导。文章针对产后的特殊生理状态,将温病学的卫气营血的辨证方法应用于临床。从分析病因病机入手,讨论本病的传变,根据形、脉、证进行辨证施治,合理选择方药以及相关中药方剂的使用和注意事项;兼顾产后病的兼证,如血虚、血瘀及肝郁等,并予以相应的处理。将中医辨证治疗与现代药物治疗相结合,促进产妇的康复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后发热 病因病机 温病 卫气营血辨证 辨证论治 中西医结合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广泛子宫切除术在治疗FIGO ⅠB~ⅡA期大瘤体宫颈癌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1
6
作者 张蕾 王嘉宁 +1 位作者 王利明 陈昕 《河北医药》 CAS 2020年第3期366-369,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广泛子宫切除术在治疗大瘤体宫颈癌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ⅠB~ⅡA期大瘤体(肿瘤直径>3 cm)宫颈癌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腹腔镜广泛子宫切除组(LRH组)和经腹广泛子宫切除组(ARH...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广泛子宫切除术在治疗大瘤体宫颈癌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ⅠB~ⅡA期大瘤体(肿瘤直径>3 cm)宫颈癌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腹腔镜广泛子宫切除组(LRH组)和经腹广泛子宫切除组(ARH组),每组20例。比较2组患者术中情况、围手术期并发症及术后恢复情况等。结果LRH组术中失血量、输血率、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ARH组(P<0.05)。LRH组腹腔引流时间>ARH组(P<0.05)。LRH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55.0%显著低于ARH组的85.0%(P<0.05)。2组患者随访期无病生存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广泛全子宫切除术是治疗FIGOⅠB~ⅡA期大瘤体宫颈癌的一种可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大瘤体 腹腔镜 广泛子宫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期卵巢癌患者外周血sPD-L1、sCTLA-4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4
7
作者 施汪添翼 缪晨婷 陈蕾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22年第1期40-44,共5页
目的探讨晚期卵巢癌患者外周血可溶性程序性死亡配体-1(sPD-L1)、可溶性细胞毒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sCTLA-4)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2例晚期卵巢癌患者作为观察组,100例卵巢良性肿瘤患者作... 目的探讨晚期卵巢癌患者外周血可溶性程序性死亡配体-1(sPD-L1)、可溶性细胞毒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sCTLA-4)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2例晚期卵巢癌患者作为观察组,100例卵巢良性肿瘤患者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外周血sPD-L1、sCTLA-4的表达水平并比较其差异;分析sPD-L1与sCTLA-4水平的相关性;分析晚期卵巢癌患者外周血sPD-L1、sCTLA-4的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以晚期卵巢癌患者的sPD-L1、sCTLA-4水平均数为临界值划分高、低表达亚组,比较其预后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外周血sPD-L1、sCTLA-4表达水平分别为(14.82±4.74)ng/ml、(17.95±5.68)ng/ml,高于对照组的(7.78±2.26)ng/ml、(9.13±2.96)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晚期卵巢癌患者的外周血sPD-L1与sCTLA-4水平呈正相关(r=0.634,P<0.001)。sPD-L1、sCTLA-4表达水平与晚期卵巢癌的组织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及腹水量有关(P均<0.05)。2年随访期内,共有31例患者死亡。其中sPD-L1高表达组的2年生存率为59.18%,明显低于sPD-L1低表达组的79.25%(P=0.028);sCTLA-4高表达组的2年生存率为55.56%,明显低于sCTLA-4低表达组的85.42%(P=0.001)。结论晚期卵巢癌患者外周血sPD-L1和sCTLA-4均呈高表达,且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癌 可溶性程序性死亡配体-1 可溶性细胞毒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稽留流产术后宫腔粘连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其预测模型构建 被引量:5
8
作者 周琳琳 王仲杰 +1 位作者 徐典 王嘉宁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23年第18期107-112,共6页
目的 分析早期稽留流产术后宫腔粘连的影响因素并构建其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收集进行清宫术治疗的438例稽留流产患者的资料。随机抽取307例患者作为建模集,131例作为测试集。对建模集资料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构建预... 目的 分析早期稽留流产术后宫腔粘连的影响因素并构建其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收集进行清宫术治疗的438例稽留流产患者的资料。随机抽取307例患者作为建模集,131例作为测试集。对建模集资料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构建预测模型。模型的效能分别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校准曲线、决策曲线进行评估,并引入测试集中验证模型的效能。结果 建模集中的早期稽留流产患者在清宫术后1个月复查共发现58例发生宫腔粘连,发生率为18.89%(58/307),其中宫腔部分粘连46例、宫腔广泛粘连12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既往人工流产次数、既往宫腔操作次数、清宫术方式、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高表达、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低表达均是早期稽留流产术后宫腔粘连的影响因素(P<0.05)。基于上述指标构建早期稽留流产术后宫腔粘连风险预测模型的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为0.894,最佳截断值(阈概率)为0.440,灵敏度为0.890,特异度为0.848;校准曲线分析的Brier指数为0.068;引入测试集进行模型验证的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为0.877,灵敏度为0.875,特异度为0.802;校准曲线分析的Brier指数为0.165。当决策曲线中阈概率值设为0.440时,此预测模型可提供额外的临床净收益。结论 基于既往人工流产次数、宫腔操作次数以及清宫术方式、TGF-β1、MMP-9指标构建早期稽留流产术后宫腔粘连风险的预测模型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稽留流产 清宫术 宫腔粘连 影响因素 预测模型 转化生长因子Β1 基质金属蛋白酶-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内膜癌发生卵巢转移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的构建 被引量:2
9
作者 屠清 沈赟 凌晨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9期1672-1676,共5页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EC)发生卵巢转移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11年5月至2020年3月在江苏省苏州市第九人民医院治疗的376例E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术中观察和术后病理确诊是否发生卵巢转移作为分组依据,分为转移组51例,未...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EC)发生卵巢转移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11年5月至2020年3月在江苏省苏州市第九人民医院治疗的376例E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术中观察和术后病理确诊是否发生卵巢转移作为分组依据,分为转移组51例,未出现转移组(对照组)325例。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建立预测模型,用灵敏度、特异度、ROC曲线下面积及预测正确率评价模型的预测效果。结果:单因素结果表明:两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血清糖类抗原(CA125)、血清附睾蛋白4(HE4)、血清白蛋白(Alb)、黄体生成素(LH)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CA125、HE4、Alb、LH指标均是EC发生卵巢转移的危险因素(P<0.05)。EC发生卵巢转移的概率预测模型为Prob=1/[1+e^(36.945-3.198×分化程度-3.026×淋巴结转移-0.959×CA125-1.354×HE4-0.243×Alb-0.121×LH)];模型的灵敏度为87.50%,特异度为90.10%,曲线下面积为0.937,预测正确率为82.98%。结论: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CA125、HE4、Alb、LH均是EC发生卵巢转移的危险因素,根据EC发生卵巢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预测模型,能有效评估EC发生卵巢转移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卵巢转移 危险因素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nc ILF3-AS1通过miR-212-3p/MAPK1分子轴调控子宫内膜癌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1
10
作者 周英 顾英 王利明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349-1357,共9页
目的探讨ILF3-AS1对子宫内膜癌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作用机制。方法qRT-PCR检测ILF3-AS1在子宫内膜癌组织和细胞系中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MAPK1蛋白表达水平;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流式细胞术、CCK-8以及Transwell分别检测AN3C... 目的探讨ILF3-AS1对子宫内膜癌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作用机制。方法qRT-PCR检测ILF3-AS1在子宫内膜癌组织和细胞系中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MAPK1蛋白表达水平;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流式细胞术、CCK-8以及Transwell分别检测AN3CA细胞的凋亡、增殖、侵袭及迁移情况;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验miR-212-3p与ILF3-AS1或MAPK1的靶向关系。结果ILF3-AS1在子宫内膜癌组织和癌细胞中高表达(均P<0.01),且在AN3CA细胞中的表达水平最高(P<0.001)。敲降ILF3-AS1或过表达miR-212-3p均显著抑制AN3CA细胞增殖(P<0.05)、侵袭(P<0.01)和迁移(P<0.001),并促进细胞凋亡(P<0.01)。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结合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表明,ILF3-AS1与miR-212-3p、miR-212-3p与MAPK1之间存靶向负调控作用。过表达MAKP1显著促进AN3CA细胞增殖(P<0.05)、侵袭和迁移(P<0.05或P<0.01),并抑制细胞凋亡(P<0.01)。进一步实验表明,同时过表达miR-212-3p和MAPK1和敲降ILF3-AS1+过表达MAPK1均显著逆转了过表达MAPK1对AN3CA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的抑制(P<0.05)以及对细胞凋亡的促进作用(P<0.01)。结论ILF3-AS1下调MAPK1,促进miR-212-3p的表达,进而促进子宫内膜癌AN3CA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并抑制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ILF3-AS1 miR-212-3p MAPK1 恶性生物学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评价体质量指数对多囊卵巢综合征围产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陆益婷 杨娟娟 陈蕾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11期1544-1547,共4页
目的:通过倾向评分匹配法(PSM)排除混杂因素的干扰,探讨体质量指数(BMI)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围产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进行系统产检并分娩的500例PCOS病人临床资料,根据产妇孕前BMI值分为正常BMI组(BMI 18.5~<24 kg/m^(2))... 目的:通过倾向评分匹配法(PSM)排除混杂因素的干扰,探讨体质量指数(BMI)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围产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进行系统产检并分娩的500例PCOS病人临床资料,根据产妇孕前BMI值分为正常BMI组(BMI 18.5~<24 kg/m^(2))264例、高BMI组(BMI≥24 kg/m^(2))236例,对2组基线资料进行比较。运用PSM方法平衡2组混杂因素,对PSM后的2组基线资料、围产结局进行比较。结果:PSM匹配前,正常BMI组与高BMI组在年龄、PCOS家族史、孕史、早产史、流产史、孕前糖尿病、孕前高血压、PCOS病程、辅助生殖、孕期增重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PSM匹配后,2组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BMI组在妊娠期糖尿病(GDM)、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CP)、甲状腺功能异常及早产的发生率均高于正常BMI组(P<0.05~P<0.01);高BMI组与正常BMI组在剖宫产、羊水异常、胎膜早破、低体质量儿、巨大儿、新生儿窒息、新生儿低血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BMI对PCOS病人在GDM、HDCP、甲状腺功能异常及早产方面的影响较大。适当控制体质量,有助于改善母婴围产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囊卵巢综合征 体质量指数 围产结局 倾向性评分匹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诺孕素治疗复发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对患者异位囊肿体积与疼痛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沈洁洁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2年第22期74-76,共3页
目的分析地诺孕素治疗复发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对患者异位囊肿体积与疼痛的影响,以期为临床治疗复发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提供有效参考依据。方法将苏州市第九人民医院2018年1月至2022年1月诊治的复发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60例采... 目的分析地诺孕素治疗复发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对患者异位囊肿体积与疼痛的影响,以期为临床治疗复发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提供有效参考依据。方法将苏州市第九人民医院2018年1月至2022年1月诊治的复发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60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屈螺酮炔雌醇片口服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地诺孕素片口服治疗,均治疗6个月经周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月经经期正常率、月经频率正常率,治疗前与治疗3、6个月后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评分、子宫内膜异位囊肿体积,以及治疗前后血清卵泡刺激素(FSH)、雌二醇(E_(2))、糖类抗原125(CA125)水平。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月经经期正常率、月经频率正常率均高于对照组,但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治疗前比,治疗3、6个月经周期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呈降低趋势,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子宫内膜异位囊肿体积呈缩小趋势,研究组显著小于对照组;与治疗前比,治疗6个月经周期后两组患者激素指标、CA125水平均显著降低,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地诺孕素治疗复发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可改善患者的月经周期与激素水平,缓解患者痛经,缩小囊肿体积,促进患者病情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 地诺孕素 卵泡刺激素 雌二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孕妇生殖道B族链球菌感染对母婴预后影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仲亚君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 2022年第27期9-11,共3页
目的探讨生殖道感染B族链球菌后对新生儿与产妇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156例进行产检及分娩的产妇,其中生殖道感染B族链球菌孕妇78例(设为观察组),正常妊娠孕妇78例(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妊娠结局、新生儿结局及分娩方式。结果观察组... 目的探讨生殖道感染B族链球菌后对新生儿与产妇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156例进行产检及分娩的产妇,其中生殖道感染B族链球菌孕妇78例(设为观察组),正常妊娠孕妇78例(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妊娠结局、新生儿结局及分娩方式。结果观察组的早产、胎膜早破、宫内感染、产褥感染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感染、新生儿肺炎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产后出血率、新生儿窒息率及阴道分娩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当孕妇生殖道感染B族链球菌后易影响母婴结局,临床应重视并尽早展开相应防治工作,以确保母婴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殖道B族链球菌感染 母婴结局 阴道分娩 母婴健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监测子宫动脉血流频谱对早发型子痫前期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14
作者 谢芳 朱洁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第16期71-72,共2页
目的:早发型子痫前期对妊娠期女性影响较大,分析采用超声监测方法观察孕妇的子宫动脉血流频谱变化能否改善预后。方法:此次研究所选取的研究对象均为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200名孕妇,分为病例组(n=83,早发型子痫前期者)和正常... 目的:早发型子痫前期对妊娠期女性影响较大,分析采用超声监测方法观察孕妇的子宫动脉血流频谱变化能否改善预后。方法:此次研究所选取的研究对象均为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200名孕妇,分为病例组(n=83,早发型子痫前期者)和正常组(n=117,正常孕妇)。所有孕妇均接受超声监测,观察其诊断价值。结果:正常组与病例组在妊娠早期(11~13周)PI(搏动指数)、RI(阻力指数)和S/D(子宫双侧舒张期/收缩期最大血液流速)子宫动脉血流谱参数都高,两者没有显著差异(P>0.05),随着妊娠进展,两者的血流阻力均有所下降,正常组下降明显,到孕晚期(30~32周)下降到正常,病例组血流阻力下降不明显,二者存在显著差异,孕晚期病例组各项指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两组子宫动脉舒张早期“V”形切迹数相比,病例组左侧、右侧以及双侧检出率显著较高(P<0.05)。结论:为更好地改善早发型子痫前期女性孕妇预后,提高产科生育质量,应用超声监测具有积极意义,推广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动脉血流频谱 早发型子痫前期 超声监测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围生期相关因素对足月低出生体重儿的影响分析
15
作者 金冬冬 朱洁 王春雨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 2023年第6期22-25,共4页
目的探讨围生期相关因素对足月低出生体重儿(LBWI)的影响。方法选取44例足月分娩且新生儿低体重的产妇作为低体重组;另选取足月分娩且新生儿体重正常的88例产妇作为正常组。比较两组的围生期相关资料,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特征纳入多因... 目的探讨围生期相关因素对足月低出生体重儿(LBWI)的影响。方法选取44例足月分娩且新生儿低体重的产妇作为低体重组;另选取足月分娩且新生儿体重正常的88例产妇作为正常组。比较两组的围生期相关资料,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特征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确定影响足月LBWI的相关围生期因素。结果新生儿低体重组与正常组产妇文化程度、产检次数、孕期增重、孕期规律补钙、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占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产妇文化程度低(OR=1.449,95%CI:1.026,2.046)、产检次数少(OR=2.208,95%CI:1.105,4.411)、孕期增重不足(OR=2.962,95%CI:2.129,4.121)、孕期未规律补钙(OR=1.186,95%CI:1.038,1.359)、妊娠期高血压疾病(OR=1.759,95%CI:1.159,2.669)均是足月LBWI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足月LBWI发生受产妇文化程度低、产检次数少、孕期增重不足、孕期未规律补钙和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影响,因此,临床需加强对孕妇的健康宣教和围生期保健管理,指导孕妇定期产检、孕期积极补充营养物质,以降低LBWI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月 低出生体重儿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下子宫动脉上行支阻断辅助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及对患者性激素水平的影响
16
作者 解晓红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 2021年第9期12-15,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动脉上行支阻断辅助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性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66例子宫肌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3例。对照组采用腹腔镜下子宫剔除术,研究组采用腹腔镜下...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动脉上行支阻断辅助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性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66例子宫肌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3例。对照组采用腹腔镜下子宫剔除术,研究组采用腹腔镜下子宫动脉上行支阻断辅助子宫肌瘤剔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治疗前后性激素水平、术后第1次月经时间、月经稀发延迟发生率及复发率。结果研究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卵泡刺激素、雌二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两组患者卵泡刺激素水平均有所升高,雌二醇水平均有所下降,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两组患者卵泡刺激素、雌二醇水平均恢复至治疗前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第1次月经时间(32.29±5.46)d明显早于对照组(37.96±6.18)d,且术后6个月复发率为3.03%低于对照组27.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月经稀发延迟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子宫动脉上行支阻断辅助子宫肌瘤剔除术虽手术时间略长,但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月经恢复较快,且对性激素水平影响较小,同时还能降低术后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肌瘤 腹腔镜下子宫动脉上行支阻断术 性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足月妊娠低风险初产妇阴道试产失败中转剖宫产预测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27
17
作者 孙芳璨 吴芳芳 +1 位作者 沈敏红 韩冰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460-468,共9页
目的建立适用于国内本地区足月妊娠低风险初产妇阴道试产失败中转剖宫产的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1日至2017年8月31日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产科所有足月单胎头位低风险初产妇的病例资料,按最终分娩方式分为中转剖宫产组和... 目的建立适用于国内本地区足月妊娠低风险初产妇阴道试产失败中转剖宫产的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1日至2017年8月31日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产科所有足月单胎头位低风险初产妇的病例资料,按最终分娩方式分为中转剖宫产组和阴道分娩组。采用t检验、χ^2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筛选出阴道试产失败中转剖宫产的影响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利用受试者工作特性(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和Hosmer-Lemeshow goodness-of-fit检验等对模型预测性能进行评估。利用R语言基于风险预测模型构建列线图。结果(1)共纳入6551例初产妇,中转剖宫产组576例(8.8%),阴道分娩组5975例(91.2%)。(2)中转剖宫产组产妇的年龄、孕前体重指数、孕期增重、分娩时妊娠天数均高于阴道分娩组[分别为(27.5±3.1)与(26.8±3.0)岁,t=-4.963;(21.5±2.6)与(20.8±2.5)kg/m^2,t=-6.743;(14.8±4.2)与(14.1±4.2)kg,t=-3.446;(282±7)与(278±7)d,t=-10.499;P值均<0.01],身高低于阴道分娩组[(159.5±4.2)与(161.7±4.6)cm,t=11.548,P<0.01],胎膜早破发生率高于阴道分娩组[26.4%(152/576)与20.7%(1238/5975),χ^2=10.101,P<0.01],使用催产素、人工破膜、水囊、欣普贝生引产比例均高于阴道分娩组[分别为26.4%(152/576)与16.3%(976/5975)、46.5%(268/576)与36.6%(2189/5975)、2.6%(15/576)与1.1%(65/5975)、4.7%(27/576)与2.5%(149/5975),χ^2=134.918,P<0.01],羊水污染Ⅰ、Ⅱ及Ⅲ/血性羊水比例高于阴道分娩组[分别为5.2%(30/576)与3.5%(209/5975)、5.7%(33/576)与2.5%(150/5975)、13.7%(79/576)与1.8%(105/5975),χ^2=307.664,P<0.01],男性胎儿比例[58.0%(334/576)与49.1%(2934/5975),χ^2=16.576,P<0.01]和新生儿出生体重均高于阴道分娩组[(3528±389)与(3344±368)g,t=-11.431,P<0.01]。(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初产妇的年龄越大、身高越矮、孕前体重指数越大、孕期增重越多、妊娠时间越长、胎膜早破、使用催产素引产、人工破膜、水囊引产、欣普贝生引产、羊水污染及男性胎儿是中转剖宫产的独立影响因素。并根据是否纳入胎儿性别因素建立了2个中转剖宫产的预测模型及列线图。(4)未纳入胎儿性别建立的模型,其ROC曲线下面积为0.774(95%CI:0.763~0.784),最佳临界风险为>8.7%,此时灵敏度为0.707,特异度为0.706;如果将胎儿性别纳入建立的模型,其ROC曲线下面积为0.782(95%CI:0.771~0.791),当最佳预测概率>7.4%时,灵敏度为0.785,特异度为0.645。通过Hosmer-Lemeshow goodness-of-fit检验,两模型的拟合程度均较好(P值均>0.05)。两模型的内部验证结果提示预测的中转剖宫产的概率与实际观察到的概率存在较好的一致性。结论联合上述因素建立的足月单胎头位低风险初产妇阴道试产失败中转剖宫产的风险预测模型预测效能较好,准确率较高,可为临床医生指导产妇选择恰当的分娩方式提供参考,以改善母婴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试分娩 治疗失败 剖宫产术 LOGISTIC模型 初产妇
原文传递
子宫动静脉瘘行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致术中休克2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3
18
作者 姚金含 张家怡 +4 位作者 王伟娜 李季 张磊 杨晓清 张玉泉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26-128,共3页
子宫动静脉瘘(uterine arteriovenous fistula,UAVF)是指子宫动脉分支和子宫静脉丛之间形成异常交通,较为罕见^([1])。子宫动静脉瘘可导致流产、下腹痛、子宫手术或宫腔操作后反复顽固性的阴道流血,严重时可继发贫血.
关键词 子宫动静脉瘘 阴道流血 子宫动脉栓塞术 对比剂
原文传递
子痫前期孕妇并发肝功能受损危险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构建 被引量:4
19
作者 吴芳芳 李娟 +1 位作者 吴佳娴 石云 《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 2023年第3期59-62,共4页
目的 分析子痫前期孕妇并发肝功能受损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方法 选择2016年5月至2021年6月在苏州市第九人民医院确诊子痫前期的279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是否发生肝功能受损分为发生组(72例)和未发生组(207例),比较两组的临床资... 目的 分析子痫前期孕妇并发肝功能受损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方法 选择2016年5月至2021年6月在苏州市第九人民医院确诊子痫前期的279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是否发生肝功能受损分为发生组(72例)和未发生组(207例),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子痫前期孕妇并发肝功能受损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用ROC曲线下面积、灵敏度、特异度评价模型区分度,用拟合优度检验评价模型校准度。然后纳入69例子痫前期孕妇检验预测模型在临床应用的准确率。结果 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多胎、孕期未规律补钙和维生素D、白蛋白(albumin, Alb)、D-二聚体及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 PT)水平异常均是子痫前期并发肝功能受损的危险因素(P<0.05)。根据危险因素得出预测模型方程为:Prob=1/(e^-Y),Y=-28.854^(+)0.514×多胎+1.189×孕期未规律补钙+1.027×孕期未规律补充维生素D+0.685×Alb+0.952×D-二聚体+1.431×PT。该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04,灵敏度为88.10%,特异度为84.30%;拟合优度检验的χ2=2.579,P=0.548,模型拟合良好。经临床验证模型的灵敏度为87.50%、特异度为83.02%、准确率为84.06%。结论 子痫前期孕妇并发肝功能受损与多胎、孕期未规律补钙和维生素D、Alb、D-二聚体及PT水平异常相关。以此构建预测模型,能有效评估子痫前期发生肝功能受损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痫前期 肝功能 危险因素 预测模型
原文传递
液质联用法在缬沙坦片空腹和餐后药动学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沈芳华 孙晓鸣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19-323,共5页
目的建立LC-MS/MS测定人血浆中缬沙坦浓度,应用于缬沙坦片空腹和餐后药动学研究。方法采用Waters Symmetry C_(18)(3.9 mm×150 mm, 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10 mmol·L^(-1)醋酸铵水溶液(含0.05%甲酸)=70∶30 (V/V)。12名受... 目的建立LC-MS/MS测定人血浆中缬沙坦浓度,应用于缬沙坦片空腹和餐后药动学研究。方法采用Waters Symmetry C_(18)(3.9 mm×150 mm, 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10 mmol·L^(-1)醋酸铵水溶液(含0.05%甲酸)=70∶30 (V/V)。12名受试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6名,1组进行缬沙坦片(80 mg)单次空腹给药人体药动学研究,另1组进行单次餐后给药人体药动学研究。通过LC-MS/MS测定缬沙坦浓度。结果缬沙坦血浆在10.00~5 000 ng·mL^(-1)内线性良好。6名受试者空腹状态下,口服缬沙坦片后,血浆中缬沙坦的ρ_(max)为(3 156±869)ng·mL^(-1),AUC_(0-24 h)为(20 181±3 535)ng·h·mL^(-1),AUC_(0-∞)为(20 576±3 540)ng·h·mL^(-1),t_(1/2)为(6.72±1.25)h,t_(max)为(3.67±0.98)h。6名受试者餐后状态下,口服缬沙坦片后,血浆中缬沙坦的ρ_(max)为(2 502±508)ng·mL^(-1),AUC_(0-24 h)为(14 654±3 715)ng·h·mL^(-1),AUC_(0-∞)为(14 816±3 681)ng·h·mL^(-1),t_(1/2)为(5.84±2.14)h,t_(max)为(3.75±1.48)h。结论该方法简便、特异性高、灵敏度高,可用于受试者空腹和餐后口服80 mg缬沙坦片后血浆样品中缬沙坦药动学研究。高脂高热量饮食对缬沙坦片的药动学特征有影响,餐后口服缬沙坦片ρ_(max)降低约20.72%,AUC降低约27.39%,t_(max)无显著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缬沙坦 药动学 高脂高热量饮食 液质联用法 食品药物相互作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