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乳腺良性肿瘤患者超声引导下微创旋切术治疗的有效性及对患者并发症发生的影响 被引量:6
1
作者 钱桂荣 孙菲 孙海波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第8期165-166,共2页
目的:探讨观察乳腺良性肿瘤患者超声引导下微创旋切术治疗的有效性及对患者并发症发生的影响。方法:2018年1月—2020年6月,本院一共收治122例乳腺良性肿瘤患者,遵循随机抽样法将122例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给予超声引导下微创旋... 目的:探讨观察乳腺良性肿瘤患者超声引导下微创旋切术治疗的有效性及对患者并发症发生的影响。方法:2018年1月—2020年6月,本院一共收治122例乳腺良性肿瘤患者,遵循随机抽样法将122例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给予超声引导下微创旋切术治疗与传统手术治疗,获取两组相关治疗数据,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部分手术相关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4.9%、随访6月疾病复发率3.3%小于对照组18.0%、14.8%(P<0.05)。观察组乳房美观效果96.7%优于对照组78.7%(P<0.05)。结论:乳腺良性肿瘤患者采用超声引导下微创旋切术治疗,临床治疗效果相对理想,患者的手术相关情况更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疾病复发率低,乳房美观度优,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下微创旋切术 传统手术 乳腺良性肿瘤 手术并发症 疾病复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腮腺良性肿瘤的微波消融治疗 被引量:2
2
作者 章建全 闫磊 +4 位作者 滕学东 陈红琼 程杰 钱桂荣 纪荣明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72-377,共6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腮腺良性肿瘤微波消融治疗的可行性、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2013年7月至2021年6月对临床诊断腮腺肿物、超声诊断疑似腮腺肿瘤并实施超声引导下切割式穿刺活检、组织学病理诊断为腮腺良性肿瘤的患者行超声引导下微波消...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腮腺良性肿瘤微波消融治疗的可行性、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2013年7月至2021年6月对临床诊断腮腺肿物、超声诊断疑似腮腺肿瘤并实施超声引导下切割式穿刺活检、组织学病理诊断为腮腺良性肿瘤的患者行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对腮腺消融区实施动态超声影像评估,并对穿刺活检和消融治疗相关的并发症进行动态随访。结果8年间共有13例腮腺肿瘤患者按研究设计接受超声引导下切割式穿刺活检,其中12例为良性肿瘤并接受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包括6例腮腺腺淋巴瘤、4例腮腺多形性腺瘤、1例腮腺皮样囊肿和1例腮腺淋巴组织结节样增生。12例患者年龄为10~79岁(中位年龄60.5岁),瘤体最大径为17.8~49.0 mm(中位值为26.15 mm),微波消融均一次性完成,消融时长70~598 s(中位值为155 s)。至截稿,10例患者达到痊愈,消融区完全吸收时间8~37个月(中位值为23.5个月);消融区未见肿瘤残余,腮腺内亦未见新生肿瘤;消融后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可为腮腺良性肿瘤提供效果确切、并发症轻微的微创治疗机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肿瘤 良性肿瘤 超声检查 粗针穿刺活检 微波消融 超声引导 液体隔离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造影剂浓度行经阴道子宫输卵管超声造影的可行性研究
3
作者 钱桂荣 孙海波 +3 位作者 白爱梅 孙菲 贺武 海伟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3年第5期475-478,共4页
目的:通过使用不同浓度超声造影剂行经阴道子宫输卵管超声造影的图像质量比较,探讨降低造影剂浓度进行造影检查的可行性。方法:选取苏州永鼎医院超声医学科2018年3月—2020年12月行经阴道子宫输卵管四维超声造影检查(transvaginal four-... 目的:通过使用不同浓度超声造影剂行经阴道子宫输卵管超声造影的图像质量比较,探讨降低造影剂浓度进行造影检查的可行性。方法:选取苏州永鼎医院超声医学科2018年3月—2020年12月行经阴道子宫输卵管四维超声造影检查(transvaginal four-dimensional hysterosalpingocontrast sonography,TVS4D-HyCoSy)的疑诊不孕症患者128例,随机分为3组,分别给予浓度为1∶20、1∶30、1∶40的超声造影剂。3组患者均行TVS4D-HyCoSy和经阴道子宫输卵管二维超声造影检查(transvaginal two-dimensional hysterosalpingocontrast sonography,TVS2D-HyCoSy)成像模式下的经阴道子宫输卵管超声造影,对隐藏所有信息的造影图像质量进行优劣评判并得出造影诊断,比较各浓度组图像质量结果的差异。结果:在TVS4D-HyCoSy模式下,1∶20组图像质量优40例(95.2%),1∶30组优37例(86.0%),1∶40组优24例(55.8%)。1∶20组、1∶30组与1∶40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1∶20组与1∶30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TVS2D-HyCoSy模式下,1∶20组图像质量优32例(76.2%),1∶30组优18例(41.9%),1∶40组优8例(18.6%),3组两两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同一浓度超声造影剂条件下采用两种不同成像方式间的图像质量结果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降低超声造影剂浓度行TVS2D-HyCoSy检查时造影图像质量明显降低,但适当降低造影剂浓度行TVS4D-HyCoSy检查同样可获得满足诊断要求质量的图像,有可行性,可减少患者体内造影剂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孕症 子宫输卵管造影 低造影剂浓度 图像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