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分析超选择性动脉溶栓联合血管内干预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有效性
1
作者 张博 刘涛 +2 位作者 张润娉 王李劼 谢云亮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2期091-094,共4页
探析超选择性动脉溶栓+血管内干预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的临床有效性。方法 本次于2022.1至2024.2选临床AIS患者纳入研究,总例数为100,抽签方式分组,一组50例,对照组:常规静脉溶栓+血管内干预,联合组:超选择性动脉溶栓+血管内干预... 探析超选择性动脉溶栓+血管内干预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的临床有效性。方法 本次于2022.1至2024.2选临床AIS患者纳入研究,总例数为100,抽签方式分组,一组50例,对照组:常规静脉溶栓+血管内干预,联合组:超选择性动脉溶栓+血管内干预2种治疗方式相结合,比较组间疗效、炎性反应、凝血指标及卒中功能。结果 联合动脉溶栓、血管内干预的治疗组,其临床有效率﹥对照组,P<0.05;联合组治疗后患者神经、自理功能改善,NIHSS评分下降,Barthel(自理)评分则较高,P<0.01;联合治疗后比较组间IL-1β、TNF-α和CRP为联合组水平更低,P<0.01;溶栓+血管内干预治疗后,联合组内凝血功能改善,APTT、PT、TTP等水平较低,P<0.05。结论 急性期的AIS联用SSIF、血管内干预疗法,可获得满意临床效果,短时间内可恢复脑组织正常供血,改善其凝血指标,同时还可缓解患者体内炎性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选择性动脉溶栓 血管内干预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临床有效性 神经缺损 凝血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伐沙班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应用效果评估分析
2
作者 谢云亮 刘涛 +2 位作者 张润娉 王李劼 张博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2期133-136,共4页
讨论临床对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利伐沙班、氯吡格雷联合疗法的效果及价值。方法 研究开展时段即2021年3月至2024年3月,对象是急性脑梗死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并发症的患者,分组原则是随机数字表,对比组54例、分... 讨论临床对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利伐沙班、氯吡格雷联合疗法的效果及价值。方法 研究开展时段即2021年3月至2024年3月,对象是急性脑梗死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并发症的患者,分组原则是随机数字表,对比组54例、分析组54例,分别采取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钙、氯吡格雷+利伐沙班,对凝血功能、肢体周径、疗效、药物不良反应展开分析。结果 治疗后两组凝血功能检测比较:分析组较对比组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分析组治疗后患肢下肢周径、双下肢周径差均较对比组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统计总疗效,分析组较对比组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总药物不反应统计,分析组较对比组低,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果 通过利伐沙班结合氯吡格雷药物疗法治疗急性脑梗死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后,凝血功能快速改善,效果理想,不会导致不良反应发生率提升,具有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良反应 氯吡格雷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急性脑梗死 利伐沙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肢体气压治疗配合早期功能锻炼预防脑梗死卧床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有效性研究
3
作者 谢云亮 张博 刘涛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12期125-128,共4页
研究分析脑梗死卧床患者经由肢体气压治疗配合早期功能锻炼方式治疗干预后对其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作用。方法 2019年3月至2022年11月脑梗死卧床患者共80例,奇偶数分配,常规康复锻炼实施于参比组,肢体气压治疗配合早期功能锻炼实施于试验... 研究分析脑梗死卧床患者经由肢体气压治疗配合早期功能锻炼方式治疗干预后对其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作用。方法 2019年3月至2022年11月脑梗死卧床患者共80例,奇偶数分配,常规康复锻炼实施于参比组,肢体气压治疗配合早期功能锻炼实施于试验组,作用分析。结果 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试验组较参比组得到有效控制(P<0.05),血流动力学指标、神经功能比对,两组予以治疗干预后,试验组具有明显优势性(P<0.05),试验组生活质量较参比组有更为显著提高(P<0.05),治疗干预满意度使用问卷方式进行调查,显示试验组略高(P<0.05)。结论 脑梗死卧床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肢体气压治疗配合早期功能锻炼,能够产生显著预防作用,实施后有助于患者神经系统功能恢复,改善其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肢体气压治疗 早期功能锻炼 脑梗死 卧床患者 下肢深静脉血栓 预防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归挥发油对小鼠抑郁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谢云亮 张博 《现代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17,共9页
通过建立慢性轻度不可知应激刺激(CUMS)诱导的小鼠抑郁模型,研究当归挥发油对抑郁行为的影响及机制。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低、中、高剂量当归挥发油组(15、30、60 mg/kg)及盐酸氟西汀组(2.1 mg/kg)。干预4周后发现,与模型组比... 通过建立慢性轻度不可知应激刺激(CUMS)诱导的小鼠抑郁模型,研究当归挥发油对抑郁行为的影响及机制。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低、中、高剂量当归挥发油组(15、30、60 mg/kg)及盐酸氟西汀组(2.1 mg/kg)。干预4周后发现,与模型组比较,当归挥发油各剂量组小鼠中央穿越次数、中央区活动时间及糖水偏好度升高(P<0.01),悬尾不动时间下降(P<0.05,P<0.01),海马CA1区病理变化减轻,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降低(P<0.01),而IL-10含量增加(P<0.01);除低剂量当归挥发油组小鼠脑组织多巴胺(DA)含量及神经营养蛋白-3(NT-3)表达无明显变化外(P>0.05),剩余各组小鼠DA、去甲肾上腺素(NE)、5-羟色胺(5-HT)含量及神经生长因子(NGF)、NT-3、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均升高(P<0.05,P<0.01)。上述结果表明,当归挥发油具有改善CUMS诱导的小鼠抑郁行为作用,该作用与抑制神经炎症、上调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及促进神经营养因子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挥发油 抑郁 炎症 单胺类神经递质 神经营养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氧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疗效研究
5
作者 谢云亮 张博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2期72-74,共3页
探讨高压氧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疗效研究。方法 9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使用常规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使用高压氧。结果 观察组在临床疗效、神经功能指标(NIHSS评分、ADL评分)、脑血流灌注指标(CBV、CBF、MTT)、... 探讨高压氧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疗效研究。方法 9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使用常规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使用高压氧。结果 观察组在临床疗效、神经功能指标(NIHSS评分、ADL评分)、脑血流灌注指标(CBV、CBF、MTT)、血清因子(Bcl-2、VEGF、CRP、血乳酸)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高压氧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脑血液循环,增加脑组织供氧,降低血乳酸及CRP含量,提高Bcl-2、VEGF含量,促进脑神经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高压氧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