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与MRI联合诊断乳腺癌的临床应用分析
1
作者 张慧 王君 +2 位作者 陈亚南 闫琼 宋晶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12期88-90,共3页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联合MRI对乳腺癌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疑似乳腺癌患者120例,经手术病理确诊乳腺癌患者96例(Ⅰ期81例,Ⅱ期12例,Ⅲ期3例),良性24例。评估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MRI及联合诊断乳腺癌分期检出情况,并计...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联合MRI对乳腺癌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疑似乳腺癌患者120例,经手术病理确诊乳腺癌患者96例(Ⅰ期81例,Ⅱ期12例,Ⅲ期3例),良性24例。评估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MRI及联合诊断乳腺癌分期检出情况,并计算其准确度、特异度、灵敏度及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检出乳腺肿瘤恶性88例,良性32例。MRI扫描检出乳腺肿瘤恶性93例,良性27例。超声检查和MRI联合检出乳腺肿瘤恶性95例,良性25例。联合检测的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及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为92.50%、94.79%、83.33%、95.79%、80.00%,均高于MRI检测的84.17%、88.54%、66.67%、91.40%、59.26%和超声检查的76.67%、81.25%、58.33%、88.64%、43.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检查乳腺癌优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二者联合应用临床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纵横比大于1乳腺肿块的X线再评估及临床、超声特征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韩文 李卫民 +2 位作者 吴晓明 王亮亮 凌莉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4期3179-3183,共5页
目的分析纵横比(depth⁃width,D/W)大于1乳腺肿块的X线再评估价值,并分析具有D/W>1超声特征乳腺良恶性肿块的临床和超声特征。方法选取具有D/W>1超声特征的乳腺肿块317例,应用X线检查进行再评估,依据病灶的X线表现进行BI⁃RADS分类... 目的分析纵横比(depth⁃width,D/W)大于1乳腺肿块的X线再评估价值,并分析具有D/W>1超声特征乳腺良恶性肿块的临床和超声特征。方法选取具有D/W>1超声特征的乳腺肿块317例,应用X线检查进行再评估,依据病灶的X线表现进行BI⁃RADS分类,按临床处理原则的不同,将BI⁃RADS 1~3类乳腺肿块评估为良性,将具有可疑特征的BI⁃RADS 4~5类乳腺肿块评估为恶性,以手术病理作为金标准,计算X线再评估后的诊断准确率,并分析具有D/W>1超声特征的乳腺良恶性肿块的临床及超声特征。结果317例具有D/W>1超声特征的乳腺肿块中,恶性221例,良性病灶96例,经X线再评估后,诊断的准确率明显提高,与超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资料中,恶性肿块患者的年龄以及肿块的大小均大于良性肿块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在排除了D/W>1的超声特征后,良恶性肿块在形态、边缘、内部回声、后方回声、微钙化、血流、腋窝肿大淋巴结等方面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提示D/W>1的乳腺肿块中仍存在部分良性肿块,这类肿块体积小、合并的其他可疑超声特征少等特点,经X线再评估后,可大大提高诊断的准确率,有效减少穿刺或手术等有创性检查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超声 纵横比大于1 X线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影像纹理分析鉴别诊断腮腺混合瘤和腺淋巴瘤的价值 被引量:2
3
作者 韩文 李卫民 +1 位作者 凌莉 陈伟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2年第5期409-414,共6页
目的:探讨超声影像纹理分析鉴别诊断腮腺混合瘤和腺淋巴瘤的价值。方法:选取43个腮腺混合瘤和54个腺淋巴瘤,对比分析两者的常规超声特征,并将超声二维影像导入MaZda软件中,手动勾画病变的感兴趣区,分别选择交互信息(mutual information,... 目的:探讨超声影像纹理分析鉴别诊断腮腺混合瘤和腺淋巴瘤的价值。方法:选取43个腮腺混合瘤和54个腺淋巴瘤,对比分析两者的常规超声特征,并将超声二维影像导入MaZda软件中,手动勾画病变的感兴趣区,分别选择交互信息(mutual information,MI),分类错误概率联合平均相关系数(probability of classification error and averag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POE+ACC),Fisher系数以及三种方法的联合(Fisher+POE+ACC+MI)提取最具鉴别价值的纹理特征参数,并构建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ANN)模型。以病理结果为标准,对比分析纹理分析和超声医师评估的误判率。结果:腮腺腺淋巴瘤患者的年龄以及男性患者的比例高于腮腺混合瘤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常规超声特征中,两者在囊性变和血流丰富程度之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1或P<0.05)。MaZda软件提取的30组纹理参数中,共8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纹理方法的评估结果中,MI的总误判率为53.61%(52/97),POE+ACC为44.32%(43/97),Fisher系数为21.65%(21/97),三种方法联合为17.53%(17/97);且三种方法联合的总误判率明显低于超声医师的总误判率(29.90%,29/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03,P<0.05)。结论:超声影像纹理分析对腮腺混合瘤和腺淋巴瘤的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影像 纹理分析 腮腺混合瘤 腮腺腺淋巴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肌骨超声与MRI对创伤性浅表软组织损伤的诊断效果评价 被引量:21
4
作者 张晓燕 陈亚南 +3 位作者 吴晓明 宋晶 闫琼 王晶萍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2年第4期180-182,共3页
目的探讨肌骨超声与MRI对创伤性浅表软组织损伤的诊断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6月至2020年1月进行治疗的90例疑似符合要求的患者纳入本次研究。所有入选者均同时接受肌骨超声与MRI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式对创伤性浅表软组织损伤的诊断... 目的探讨肌骨超声与MRI对创伤性浅表软组织损伤的诊断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6月至2020年1月进行治疗的90例疑似符合要求的患者纳入本次研究。所有入选者均同时接受肌骨超声与MRI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式对创伤性浅表软组织损伤的诊断效果以及对创伤性浅表软组织损伤类型的鉴别效果。结果两种检查方式诊断这些患者疾病的灵敏度等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两种检查方式对肿块类与非肿块类创伤性软组织损伤类型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检查结果的符合率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肌骨超声与MRI对该病症均有较好的诊断效果,肌骨超声可重复性好,而且在操作方面相对比较简单,所需要的费用也相对比较低,可作为首选诊断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浅表软组织损伤 肌骨超声 MRI 诊断 损伤类型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脑超声、MRI结合血清HIF-1a在新生儿脑损伤诊断、预后评估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5
作者 王晶萍 闫琼 +4 位作者 吴晓明 宋晶 张晓燕 陈亚南 周燕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2年第10期7-9,共3页
目的研究颅脑超声、磁共振成像(MRI)结合血清低氧诱导因子-1a(HIF-1a)在新生儿脑损伤诊断、预后评估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5至2019.11我院儿科录入符合入选标准的的62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均进行颅脑超声及MRI检查,比较诊断结果,... 目的研究颅脑超声、磁共振成像(MRI)结合血清低氧诱导因子-1a(HIF-1a)在新生儿脑损伤诊断、预后评估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5至2019.11我院儿科录入符合入选标准的的62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均进行颅脑超声及MRI检查,比较诊断结果,比较新生儿检查时及脑损伤后6个月HIF-1a水平来评估预后。结果62例新生儿中有57例患儿有影像学异常征象,MRI阳性检出率为80.70%(46/57),颅脑超声阳性检出率为56.14%(32/57),MRI阳性检出率明显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对脑水肿、硬膜下或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检出率明显高于超声(P<0.05),而超声对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的检出率明显高于MRI(P<0.05)。两者对脑室周围出血性梗死、脑积水、多部位损伤的检出率无明显差异(P>0.05)。脑损伤后6个月,HIF-1a水平明显低于检查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结合HIF-1a在新生儿脑损伤诊断、预后评估方面的应用效果优于头颅超声,但在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方面的检出率不如头颅超声,临床可根据患儿情况选择合适检查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超声 磁共振成像 低氧诱导因子-1A 新生儿 脑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癌术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盆底电生理指标与盆底超声检查结果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张慧 张晓燕 +4 位作者 宋晶 王晶萍 吴晓明 陈春华 凌莉 《空军航空医学》 2022年第6期311-315,共5页
目的探究宫颈癌术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盆底电生理指标与盆底超声检查结果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2021年7月于苏州高新区人民医院诊断为宫颈癌并行手术治疗的患者5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盆底电生理指标检查,根据患者术后盆底功能... 目的探究宫颈癌术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盆底电生理指标与盆底超声检查结果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2021年7月于苏州高新区人民医院诊断为宫颈癌并行手术治疗的患者5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盆底电生理指标检查,根据患者术后盆底功能分为正常组(24例)和障碍组(26例)。分析盆底电生理指标检查与超声检查结果的相关性。结果正常组前静息阶段的肌电平均值明显低于障碍组,慢肌阶段与耐力阶段的肌电平均值明显高于障碍组,快肌阶段与慢肌阶段的肌电最大值明显高于障碍组,快肌阶段的肌电下降时间明显低于障碍组,耐力阶段的肌电前10 s平均值与后10 s平均值明显高于障碍组,慢肌阶段、耐力阶段的肌电变异性明显低于障碍组,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前静息阶段的肌电变异性、快肌阶段的肌电上升时间、后静息阶段的肌电平均值以及变异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快肌阶段肌电下降时间(P=0.003)与盆底功能障碍发生呈正相关(P<0.05);快肌阶段肌电最大值(P=0.020)、慢肌阶段肌电最大值(P=0.012)、耐力阶段肌电前10 s平均值(P=0.012)、耐力阶段肌电后10 s平均值(P=0.013)、耐力阶段肌电平均值(P=0.003)与盆底功能障碍发生呈负相关(P<0.05)。结论宫颈癌患者行手术治疗后的超声检查结果与盆底电生理指标具有明显相关性,盆底电生理指标可补充超声检查结果,直观反应患者盆底肌功能,具有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盆底功能障碍 盆底电生理指标 盆底超声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频超声在腮腺腺淋巴瘤和腮腺混合瘤的鉴别诊断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宋晶 刘丽 王蕾 《中国医学装备》 2019年第7期109-111,共3页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腮腺混合瘤和腮腺腺淋巴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医院收治并经病理活检确诊的40例腮腺混合瘤患者和30例腮腺腺淋巴瘤患者资料,分别将其分为腮腺混合瘤组(40例)和腮腺腺淋巴瘤组(30例)。所有患者均经高...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腮腺混合瘤和腮腺腺淋巴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医院收治并经病理活检确诊的40例腮腺混合瘤患者和30例腮腺腺淋巴瘤患者资料,分别将其分为腮腺混合瘤组(40例)和腮腺腺淋巴瘤组(30例)。所有患者均经高频超声检验,结合二维分析图像处理软件分析腮腺腺淋巴瘤和腮腺混合瘤的高频超声鉴别诊断中的价值。结果:经高频超声检查后腮腺混合瘤组的40例患者中38例被确诊为腮腺混合瘤,1例被诊为腮腺腮裂囊肿,1例被诊为腮腺恶性肿瘤,肿块检出率为100.0%,确诊率为95.0%。腮腺腺淋巴瘤组的30例患者中29例被诊为腮腺腺淋巴瘤,1例被诊为腮腺混合瘤,肿块检出率为100.0%,确诊率为96.7%。两组患者在发病年龄、性别、形态、囊变方式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高频超声对腮腺的良恶性病变确诊率高,对腮腺混合瘤与腮腺腺淋巴瘤的鉴别诊断率高,虽然偶尔会出现将腮腺混合瘤与腮腺腺淋巴瘤相互混淆的误诊问题,但其具有安全、经济、方便等优点,在腮腺腺淋巴瘤和腮腺混合瘤的鉴别诊断中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超声 腮腺混合瘤 腮腺腺淋巴瘤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血管超声下脑血栓形成血清载脂蛋白A-I的临床检查应用 被引量:2
8
作者 黄瑞 高华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第6期198-199,共2页
目的:探究心血管超声技术以及血清载脂蛋白A-I(ApoA-I)水平在脑血栓形成临床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12月100例疑似脑血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临床M R I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为脑血栓组、对照组,对各组患者采用心血管超声... 目的:探究心血管超声技术以及血清载脂蛋白A-I(ApoA-I)水平在脑血栓形成临床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12月100例疑似脑血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临床M R I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为脑血栓组、对照组,对各组患者采用心血管超声技术多所有患者的颈动脉斑块面积计算。同时对颈动脉膜中层厚度进行测量,并对数据进行对比;通过检测患者血液标本中的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 L)、A p o A-I等指标。多因素分析脑血栓形成影响因素,分析A p o A-I等指标与脑血栓形成的相关性。结果:心血管超声技术检查脑血栓组患者的颈动脉膜中层厚度以及颈动脉斑块面积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脑血栓组检查T G、T C、LDL指标的水平具有更高数值(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脑血栓组患者的ApoA-I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发现年龄、吸烟史、颈动脉膜中层厚度、颈动脉斑块面积均是脑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ApoA-I为脑血栓形成的保护因素。年龄、吸烟史、颈动脉膜中层厚度、颈动脉斑块面积、TG、TC、LDL水平与脑血栓形成发生率呈正向相关,与ApoA-I呈负向相关。结论:心血管超声技术可准确检查出患者颈动脉膜中层厚度、颈动脉斑块面积的变化,而ApoA-I水平可作为临床对脑血栓检出的良好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超声技术 血清载脂蛋白A-I 脑血栓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坐骨神经脉冲射频联合内热针肌筋膜松解治疗梨状肌综合征
9
作者 马建云 陈亚南 +5 位作者 郭晓丽 孙运中 王晓川 沈启明 赵雷 张赢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949-955,共7页
梨状肌综合征是疼痛科常见病多发病,以臀腿痛为主要表现,甚者可伴活动受限,是由梨状肌下孔内坐骨神经受压所致的一种神经肌肉疾病[1~3]。据统计,梨状肌综合征占臀部软组织损伤疾病15%~25%[4,5]。治疗不当或不及时可引起难治性疼痛或肌... 梨状肌综合征是疼痛科常见病多发病,以臀腿痛为主要表现,甚者可伴活动受限,是由梨状肌下孔内坐骨神经受压所致的一种神经肌肉疾病[1~3]。据统计,梨状肌综合征占臀部软组织损伤疾病15%~25%[4,5]。治疗不当或不及时可引起难治性疼痛或肌肉萎缩、跛行等症状,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和工作质量。治疗上常采用内热针肌筋膜松解、梨状肌区域痛点脉冲射频联合梨状肌注射、密集型银质针松解术配合超激光疗法等缓解症状;但针对保守治疗效果不佳,甚至无效的情况,一般采用手术将部分肌肉切除,但此治疗方法费用高、风险大且有出现粘连加重的可能[6]。临床上发现内热针肌筋膜松解可有效缓解梨状肌综合征病人的梨状肌张力、恢复梨状肌的功能[7]。坐骨神经脉冲射频可通过抑制脊髓背角小胶质细胞活化水平,缓解慢性坐骨神经压迫损伤模型大鼠的神经病理性疼痛[8,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梨状肌综合征 神经肌肉疾病 脉冲射频 内热针 疼痛科 神经病理性疼痛 坐骨神经 松解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热针肌筋膜松解对下肢血液循环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马建云 韩文 +4 位作者 郭晓丽 孙运中 王晓川 沈启明 张赢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951-955,共5页
腰背部肌筋膜炎是因劳损、外伤、外感风寒湿邪等导致腰背部筋膜、肌肉、韧带等软组织出现慢性无菌性炎症性疼痛的一类综合征[1~4]。腰背部浅筋膜炎是导致腰腿痛的常见原因[5],占20%~30%[6],目前临床上内热针肌筋膜松解对腰背部肌筋膜炎... 腰背部肌筋膜炎是因劳损、外伤、外感风寒湿邪等导致腰背部筋膜、肌肉、韧带等软组织出现慢性无菌性炎症性疼痛的一类综合征[1~4]。腰背部浅筋膜炎是导致腰腿痛的常见原因[5],占20%~30%[6],目前临床上内热针肌筋膜松解对腰背部肌筋膜炎的治疗效果佳[7,8],且已被广大临床医师及病人认可。在临床工作中发现内热针肌筋膜松解治疗腰背部肌筋膜炎时,对伴有下肢冷凉畏寒的现象也有明显改善,但查阅国内外文献,针对此研究鲜少有相关报道。本研究将我院疼痛科2019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期间诊断为腰背部肌筋膜炎同时伴有双下肢冷凉的病人行腰椎棘突旁内热针肌筋膜松解治疗,观察其对下肢循环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棘突 下肢血液循环 内热针 肌筋膜 松解治疗 临床医师 疼痛科 腰背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彩超检查联合血清白蛋白对慢性心衰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17
11
作者 闫琼 王晶萍 +4 位作者 吴晓明 宋晶 陈亚南 周燕 张晓燕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0年第8期1512-1515,共4页
目的探讨心脏彩超检查中各项指标联合血清白蛋白水平(ALB)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长期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分析我院收入的慢性心衰患者80例临床资料和随访情况,按照患者3年随访终点的生存情况分为生存组61例和对照组19例,对两组患者心脏彩... 目的探讨心脏彩超检查中各项指标联合血清白蛋白水平(ALB)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长期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分析我院收入的慢性心衰患者80例临床资料和随访情况,按照患者3年随访终点的生存情况分为生存组61例和对照组19例,对两组患者心脏彩超检查指数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内径(LVD)以及ALB进行Logistic分析,以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以上几项指标。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VEF、LAD、LVD以及ALB四项指标均是慢性心衰患者预后(死亡)的影响因素。ROC曲线显示,LVEF、LAD、LVD及四项联合评估慢性心衰患者预后的AUC为0.915、0.859、0.851、0.899、0.889;LVEF的AUC为0.915,高于其他指标单项预测及四项联合预测。评估灵敏度、特异度:LVEF为84.2%、95.1%,LAD为73.7%、1,LVD为78.9%、95.1%,ALB为84.2%、98.4%,四项联合为78.9%、1。结论LVEF、LAD、LVD、ALB均是慢性心衰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其中LVEF评估患者预后死亡结局的准确性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彩色超声检查 血清白蛋白 慢性心力衰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乳腺微小肿块穿刺活检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
12
作者 吴晓明 朱忠玲 +4 位作者 钟淑娟 刘红敏 何花 邹云飞 赖金美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 2012年第6期674-674,共1页
目前,在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是确诊乳腺包块性质的有效方法之一。2010年2月至2011年9月,我院对在乳腺超声检查中发现微小病灶的患者,均行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术。本文就超声引导下乳腺微小肿块穿刺活检的临床价值探讨如下。
关键词 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 肿块穿刺活检 乳腺包块 临床价值 穿刺活检术 微小病灶 超声检查
原文传递
基于中国甲状腺超声报告与数据系统分析超声在不同大小甲状腺结节中的诊断价值
13
作者 李卫民 陈军民 +5 位作者 黄艳丽 范晓芳 韩文 贾磊 张俊超 瞿辰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743-748,共6页
目的探讨中国甲状腺超声报告与数据系统(C-TIRADS)在不同大小甲状腺结节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前瞻性选取2020年12月至2022年12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甲状腺结节患者1146例,共1247个结节,按结节的最大径将其分为A1组(<10 mm)、A2组(10~20 ... 目的探讨中国甲状腺超声报告与数据系统(C-TIRADS)在不同大小甲状腺结节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前瞻性选取2020年12月至2022年12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甲状腺结节患者1146例,共1247个结节,按结节的最大径将其分为A1组(<10 mm)、A2组(10~20 mm)和A3组(>20 mm),评估各组甲状腺结节的超声特征,并根据C-TIRADS对其进行评分和分类。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各组良恶性结节C-TIRADS评分的差异,根据病理结果构建各组C-TIRADS评分和分类诊断结节良恶性的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确定最佳临界值,分析C-TIRADS对不同大小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诊断效能。结果A1组良恶性结节的评分分别为2(1,3)分、3(2,3)分,A2组良恶性结节的评分分别为1(0,2)分、3(3,4)分,A3组良恶性结节的评分分别为0(0,1)分、3(2,3)分,各组甲状腺恶性结节的评分均高于良性结节,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Z=3.501、15.273、10.012,P均<0.001)。A1组、A2组和A3组C-TIRADS评分系统对应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580、0.893和0.918,临界值分别为>2分、>1分和>1分,3组分类系统对应的AUC分别为0.625、0.877、0.918,临界值分别为>4B类、>4A类、>4A类。3组评分和分类的诊断敏感度和特异度一致,且随着结节直径的增加,敏感度逐渐降低,分别为96.43%、93.86%、77.17%,特异度逐渐增加,分别为30.64%、69.90%、94.12%。结论C-TIRADS对不同大小甲状腺结节的诊断效能有所不同,随着结节的增大,C-TIRADS对甲状腺结节的诊断价值也逐渐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甲状腺超声报告与数据系统 超声 甲状腺结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