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6年苏州高新区糖尿病流行现状 被引量:7
1
作者 季文 陈鑫 +3 位作者 王从菊 薛庆 归国平 李红美 《江苏预防医学》 CAS 2018年第4期434-437,440,共5页
目的了解2016年苏州高新区糖尿病患病率、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其影响因素,为制定糖尿病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苏州高新区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和健康体检(检测空腹血糖等),收集人口学特征、个人生活习... 目的了解2016年苏州高新区糖尿病患病率、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其影响因素,为制定糖尿病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苏州高新区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和健康体检(检测空腹血糖等),收集人口学特征、个人生活习惯、糖尿病病史及糖尿病治疗史等资料。糖尿病患病、知晓、治疗及控制影响因素的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纳入资料完整者9 984人中,糖尿病患病率为14.18%,标化患病率为8.41%。糖尿病患者患病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分别为67.44%、64.76%和20.76%。逐步筛选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增长(与≤45岁组相比,46~65岁组、>65岁组糖尿病的患病OR值分别为3.557(95%CI:2.503~5.054)、5.419(95%CI:3.775~7.780)、糖尿病家族史(OR=9.049,95%CI:7.641~10.716)、合并超重/肥胖(OR=1.544,95%CI:1.341~1.779)、高血压(OR=2.099,95%CI:1.827~2.412)、血脂异常(OR=1.407,95%CI:1.240~1.596)均是糖尿病危险因素,较高的文化水平是糖尿病保护因素。年龄增长、糖尿病家族史、合并高血压和血脂异常是糖尿病知晓率、治疗率及控制率的影响因素。结论苏州高新区居民糖尿病患病率处于较高水平,应加强糖尿病筛查及规范化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患病率 知晓率 治疗率 控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州高新区2006年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结果 被引量:18
2
作者 范新芳 《职业与健康》 CAS 2007年第24期2256-2257,共2页
关键词 职业病危害因素 粉尘 毒物 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州高新区某防护涂料企业职业危害因素调查与评价 被引量:2
3
作者 范新芳 肖鸣云 姚建华 《江苏预防医学》 CAS 2009年第3期52-53,共2页
关键词 防护涂料 职业危害因素 控制效果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州高新区妇女病普查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周永琴 金莉莉 沈惠芬 《江苏预防医学》 CAS 2008年第3期62-63,共2页
关键词 妇女病 普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州高新区IT产业职业危害现状调查 被引量:2
5
作者 范晓晔 《职业与健康》 CAS 2006年第22期1935-1936,共2页
目的了解苏州高新区IT产业职业卫生现状。方法对辖区内84家IT企业进行职业卫生现状调查。结果存在职业病危害的企业有55家,接害人员7 861人;主要职业危害为噪声、铅、粉尘、甲苯、二甲苯、氰化物、盐酸、硫酸等。2004年对有毒作业、粉... 目的了解苏州高新区IT产业职业卫生现状。方法对辖区内84家IT企业进行职业卫生现状调查。结果存在职业病危害的企业有55家,接害人员7 861人;主要职业危害为噪声、铅、粉尘、甲苯、二甲苯、氰化物、盐酸、硫酸等。2004年对有毒作业、粉尘作业、物理因素作业点进行监测其合格率分别为97.6%、86.5%、67.2%。结论部分企业职业病防治日常管理存在缺陷。企业和有关政府职能部门应高度重视IT产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及其防治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T产业 职业危害 现状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州高新区某外资水性涂料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
6
作者 范晓晔 《职业与健康》 CAS 2004年第7期100-101,共2页
关键词 水性涂料 职业病危害 预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州高新区某小学乙型流感爆发的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5
7
作者 归国平 张韵红 +1 位作者 张红梅 李金方 《职业与健康》 CAS 2006年第21期1849-1850,共2页
关键词 小学 乙型流感 爆发 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5年~2007年苏州高新区托幼机构儿童体格发育状况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苏建林 周永琴 +2 位作者 季文 周丽华 金莉莉 《江苏预防医学》 CAS 2008年第3期59-60,共2页
关键词 托幼机构 儿童 体格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州高新区一起中学生风疹暴发疫情的调查处理报告 被引量:2
9
作者 张韵红 郭锋 +1 位作者 胡燕红 陆瑞科 《中国中医药咨讯》 2010年第18期74-75,共2页
目的:了解风疹爆发因素和流行特征,为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临床调查方法,确立流行强度、爆发的因素。结果疫情发生于春夏交替季节,历时43天,发病42例,均为在校学生,年龄分布在16~19岁,全校学生罹患... 目的:了解风疹爆发因素和流行特征,为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临床调查方法,确立流行强度、爆发的因素。结果疫情发生于春夏交替季节,历时43天,发病42例,均为在校学生,年龄分布在16~19岁,全校学生罹患率为2.59%,发病高峰为4月13日,当日发病14例。结论:学校人群集中有利于呼吸道传染病传播、免疫空白和疫情迟报是引起本次风疹疫情暴发的重要因素。今后应有针对性地制定防控策略,并与教育部门加强配合,大力开展健康教育,落实相应防控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疹 暴发因素 防控对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3—2016年苏州高新区艾滋病流行病学特征 被引量:8
10
作者 归国平 徐青 查日胜 《江苏预防医学》 CAS 2018年第1期55-56,共2页
目的分析掌握苏州市高新区艾滋病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国家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及苏州高新区HIV/AIDS个案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3—2016年,累计报告HIV/AIDS病人298例,年均报告率为3.87/10万,疫情... 目的分析掌握苏州市高新区艾滋病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国家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及苏州高新区HIV/AIDS个案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3—2016年,累计报告HIV/AIDS病人298例,年均报告率为3.87/10万,疫情总体呈上升趋势;病例主要以20~49岁的男性青壮年为主;病例职业以商业服务居首位,占29.53%,其次为工人、民工(农民),占28.52%,学生占7.04%。性接触是主要感染途径,占97.98%,其中又以男男同性性行为感染为主,占性接触感染的74.65%。结论自愿咨询检测和其他就诊检测是发现HIV/AIDS病人主要途径,将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CT)和医务人员主动提供艾滋病咨询检测(PITC)工作相给合能最大限度地发现感染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流行病学 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州市高新区骨质疏松现况调查分析
11
作者 谷红波 高红琴 王从菊 《口岸卫生控制》 2017年第5期7-10,共4页
目的了解高新区居民骨质疏松的流行情况,进一步分析影响骨质疏松的主要危险因素,为卫生行政部门制定骨质疏松症防控与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结合问卷调查、体格测量、超声骨密度测量的方法。结论女性随着... 目的了解高新区居民骨质疏松的流行情况,进一步分析影响骨质疏松的主要危险因素,为卫生行政部门制定骨质疏松症防控与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结合问卷调查、体格测量、超声骨密度测量的方法。结论女性随着年龄的增长,骨质疏松高危危险性增加。吸烟支数较多、饮酒量较多、盐量较少的人群骨质疏松高危率较高。有慢性病史、骨折史、身体疼痛史、身高目前比之前缩小3 cm及以上的人群的骨质疏松高危率相对较高。绝经年龄在45岁之前的人群骨密度异常危险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骨密度 日常生活方式 慢性病史 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形势下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微生物实验室如何应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 被引量:14
12
作者 朱永敏 黄银良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18年第1期122-123,共2页
新形势就是在党领导下的疾病预防控制卫生事业的新局面[1],如取消了部分检测收费项目为人民群众减负,加强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应对,新的检测标准的变更等。所谓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的,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 新形势就是在党领导下的疾病预防控制卫生事业的新局面[1],如取消了部分检测收费项目为人民群众减负,加强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应对,新的检测标准的变更等。所谓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的,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的疾病、重大食物中毒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2]。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微生物实验室面对的主要是突发微生物食物中毒事件,传染病暴发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形势 公共卫生突发事件 应对
原文传递
2006-2022年苏州高新区职业病发病情况分析
13
作者 陈彬 肖鸣云 范新芳 《重庆医学》 CAS 2024年第S01期119-121,共3页
目的分析2006-2022年苏州高新区职业病发病情况和发展趋势,探讨职业病防治对策,为做好职业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整理“职业病及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信息系统”中2006-2022年苏州高新区职业病病例相关信息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6-... 目的分析2006-2022年苏州高新区职业病发病情况和发展趋势,探讨职业病防治对策,为做好职业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整理“职业病及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信息系统”中2006-2022年苏州高新区职业病病例相关信息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6-2022年累积上报职业病病例602例,尘肺病513例占比85.2%,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9例占比1.5%,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26例占比4.3%,职业性化学中毒46例占比7.7%,其他类型职业病8例占比1.3%;除职业性化学中毒外,病例主要以男性为主。尘肺病和职业性化学中毒病例主要分布在中型企业中,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和其他类型职业病主要分布在小型企业中。接害工龄为25.0(14.1,32.1)年。不同类型职业病男女分布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类型职业病在不同企业规模、不同企业类型中的分布情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类型职业病在不同接害工龄时间段中的分布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苏州高新区职业病发病趋势呈下降趋势,职业性化学中毒和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是区内需重点关注的职业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病 发病情况 发展趋势 防治重点 防治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9—2022年苏州市高新区学校结核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及基于ARIMA模型的趋势预测 被引量:1
14
作者 朱干霖 徐青 +2 位作者 郭锋 胡燕红 李金方 《职业与健康》 CAS 2024年第13期1810-1814,共5页
目的探讨苏州市高新区学校结核病流行病学特征,构建ARIMA模型预测短期发病风险,完善学校疫情监测布局及控制策略。方法基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2019—2022年苏州市高新区学校结核病疫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及趋势预测。结果201... 目的探讨苏州市高新区学校结核病流行病学特征,构建ARIMA模型预测短期发病风险,完善学校疫情监测布局及控制策略。方法基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2019—2022年苏州市高新区学校结核病疫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及趋势预测。结果2019—2022年苏州市高新区报告学生肺结核病例95例,聚集性疫情2起、散发疫情79起,年报告发病率为8.88/10万~27.91/10万;病例高发学段为大专院校、大学,高发时间集中于第3季度,占39.00%,男女患病比例为1.64∶1,因症就诊来源居多,占42.11%。筛查密接者3803名,结核菌素皮肤(purified protein derivatives,PPD)试验强阳率为10.70%,聚集性疫情病例班级PPD强阳率高于扩大筛查班级及散发疫情(χ^(2)=30.553,P<0.05);潜伏感染者预防性服药率逐年上升。ARIMA模型预测2023年大专院校、大学类学校季度发病率依次为1.42/10万、2.98/10万、6.10/10万、3.74/10万。结论学生肺结核潜伏感染及发病风险较高,应准确识别密接者及一般接触者,逐级扩大筛查对象,对潜伏感染者采取有效预防措施,科学预警,遏制学校结核病的蔓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生 结核 流行特征 ARIMA模型
原文传递
苏州高新区企业职工职业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调查 被引量:3
15
作者 范晓晔 赖珏琼 +1 位作者 范新芳 肖鸣云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 2015年第6期401-404,共4页
目的了解企业职工对职业病防治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苏州高新区11家企业1 500名职工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企业职工职业卫生管理措施知识知晓率为91.50%,职业卫生基础知识知晓率为74.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目的了解企业职工对职业病防治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苏州高新区11家企业1 500名职工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企业职工职业卫生管理措施知识知晓率为91.50%,职业卫生基础知识知晓率为74.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8.76,P〈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越高、工龄越长的职工,职业卫生基础知识掌握程度越好;一线工人的职业卫生知识知晓率高于管理人员。被调查者最想了解的职业病防治知识是"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的方法"。结论应针对不同年龄、文化程度的职业人群采取有针对性的职业健康教育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职工 职业病防治 职业卫生 个人防护 知晓率
原文传递
苏州高新区2003年至2009年不同行业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结果综合评价 被引量:6
16
作者 范新芳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279-1281,共3页
目的了解2003年至2009年苏州高新区不同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合格率情况,为保护劳动者、预防职业病提供决策依据。方法对不同行业职业病危害因素合格率进行监测,并运用层次分析法(AHP)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2003年至2009年监测企业数达861家... 目的了解2003年至2009年苏州高新区不同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合格率情况,为保护劳动者、预防职业病提供决策依据。方法对不同行业职业病危害因素合格率进行监测,并运用层次分析法(AHP)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2003年至2009年监测企业数达861家,物理因素监测合格率为74.6%,化学因素监测合格率为97.2%,生产性粉尘监测合格率为89.0%,所有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合格率为86.3%,居全国先进水平。AHP综合评价法得分最高是电子企业,为6.574 3;得分最低的是建材行业,为6.126 8。结论苏州高新区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总体结果较好,但要重点加强建材行业和物理危害因素的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病危害因素 综合评价 监测
原文传递
2008年苏州高新区健康生活方式行为干预活动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张红梅 陈风顺 《职业与健康》 CAS 2010年第6期667-668,共2页
关键词 健康生活方式 健康知识 干预活动
原文传递
苏州高新区某电镀企业职业危害的防治效果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范新芳 《中国卫生工程学》 CAS 2010年第6期444-446,共3页
目的分析某电镀企业2003-2009年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合格率、健康监护受检率以及异常率,研究该企业职业危害防治效果。方法采用SAS 9.13统计软件对该企业2003-2009年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结果及健康监护结果进行Cochran-Amitage趋势检验... 目的分析某电镀企业2003-2009年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合格率、健康监护受检率以及异常率,研究该企业职业危害防治效果。方法采用SAS 9.13统计软件对该企业2003-2009年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结果及健康监护结果进行Cochran-Amitage趋势检验,并结合企业所采取的职业危害控制措施研究控制效果。结果该企业2003-2009年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415个点,合格率为90%;健康监护人数2 718人,受检率69.2%,异常率7.7%。Cochran-Amitage趋势检验结果显示: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合格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健康监护受检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异常率呈逐年下降趋势。结论该电镀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合格率和健康监护率都高于国内同类企业,异常率低于其他企业,说明该电镀企业的职业危害防治效果是有效的,但要进一步加强职业健康监护,提高受检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镀企业 职业危害 防治效果
原文传递
苏州高新区2008-2009年食物中毒与实验室检测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黄银良 《医学动物防制》 2013年第9期1054-1055,共2页
目的提高实验室检测质量,有效预防食物中毒的发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根据食物中毒调查分析报告,按食物中毒发生时间、中毒原因和致病因素检出情况做统计分析,所采集的食物中毒相关样品均按照GB/T4789-2003方法进行检测。结果 2008-2009... 目的提高实验室检测质量,有效预防食物中毒的发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根据食物中毒调查分析报告,按食物中毒发生时间、中毒原因和致病因素检出情况做统计分析,所采集的食物中毒相关样品均按照GB/T4789-2003方法进行检测。结果 2008-2009年共发生8起食物中毒,均为细菌性食物中毒,其中3起为条件致病菌,1起为副溶血性弧菌,其余4起因为未采到样品或者患者已经用药而未检出致病菌,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判定为不明原因的细菌性食物中毒。结论我区食物中毒主要分布在夏、秋季,呈明显的季节性,每年发生食物中毒的高峰期在第三季度。加强实验前和实验过程的质量控制,提高食源性致病菌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物中毒 检测分析 质量控制
原文传递
一起肠聚集性大肠埃希氏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暴发调查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郑艳敏 滕臣刚 +6 位作者 查日胜 田礼钦 黄飞飞 张梦寒 胡佳 周红俊 王波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0年第24期9402-9408,共7页
目的调查处理一起引起学生集体腹泻事件,分析本次事件的原因和可疑危险因素。方法通过查阅学校医务室就诊记录、考勤记录、就餐消费系统刷卡记录和医院就诊记录等主动搜索病例,开展病例个案和现场卫生学调查,采集相关样品进行实验室检测... 目的调查处理一起引起学生集体腹泻事件,分析本次事件的原因和可疑危险因素。方法通过查阅学校医务室就诊记录、考勤记录、就餐消费系统刷卡记录和医院就诊记录等主动搜索病例,开展病例个案和现场卫生学调查,采集相关样品进行实验室检测等,运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判断本次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可疑餐次和食物。结果通过访谈、个案调查、实验室检查等共搜索到病例217人,临床特征主要为腹泻(腹泻次数≥3次/24 h占比62%,135/217)、腹痛(47%,102/217)等;从生物、食物原料和环境样品中共检出肠聚集性大肠埃希氏菌(enteroaggregative Escherichia coli,EAEC)毒力基因阳性样品55份,分离到EAEC菌株28株,其中27株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型,共形成A^Q 17个型别,呈高度多态性。可疑食品是5月30日晚餐的凉拌椒麻鸡。结论该起事件是由学校食堂配餐引起的一起肠道聚集性大肠埃希氏菌所致食源性疾病暴发,建议监管部门加强对学校食堂的监督管理,提高食堂从业人员食品安全意识,预防类似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聚集性大肠埃希氏菌 食物性疾病暴发 脉冲场电泳 调查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