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4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茂名市林业主要有害生物防治方法 被引量:1
1
作者 张敏华 《南方农业》 2017年第17期12-13,共2页
有害生物是林业种植过程中非常常见、影响最大的问题,了解林业有害生物的特点,并对其进行有效防治,是实现有害生物治理的必要前提。基于此,以实现林业健康种植为前提,分析了茂名市主要有害生物与防治原则,解析了防治方法,希望可以为茂... 有害生物是林业种植过程中非常常见、影响最大的问题,了解林业有害生物的特点,并对其进行有效防治,是实现有害生物治理的必要前提。基于此,以实现林业健康种植为前提,分析了茂名市主要有害生物与防治原则,解析了防治方法,希望可以为茂名市种植业及相关部门提供有效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茂名市 林业有害生物 防治 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茂名市市本级林业有害生物普查报告
2
作者 陈全武 林明辉 柯沛强 《今日农业》 2019年第11期132-133,135,共3页
茂名市市本级林业有害生物普查结果表明,近10年的林业生态建设和林相改造效果显著,林业有害生物种类分布范围和为害程度排在前10位的已较上次普查发生很大变化,管理部门要相应调整防治思路和策略,以利于保护林业生态系统的生态效益和经... 茂名市市本级林业有害生物普查结果表明,近10年的林业生态建设和林相改造效果显著,林业有害生物种类分布范围和为害程度排在前10位的已较上次普查发生很大变化,管理部门要相应调整防治思路和策略,以利于保护林业生态系统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业 有害生物 普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野螟绿色综合防治技术试验研究
3
作者 彭燕琼 陈龙舟 +4 位作者 肖宁 刘卫宏 冼子耀 古天一 王祥 《热带林业》 2024年第4期101-104,共4页
在林间通过卵期释放广赤眼蜂、幼虫期释放广斧螳的措施进行黄野螟绿色综合防治技术试验。(1)绿色综合防治处理:在黄野螟卵期释放广赤眼蜂,每隔3d释放1次,连续释放3次;在幼虫期释放广斧螳6龄若虫1次;(2)对照处理:幼虫期喷洒5%氯氰菊酯100... 在林间通过卵期释放广赤眼蜂、幼虫期释放广斧螳的措施进行黄野螟绿色综合防治技术试验。(1)绿色综合防治处理:在黄野螟卵期释放广赤眼蜂,每隔3d释放1次,连续释放3次;在幼虫期释放广斧螳6龄若虫1次;(2)对照处理:幼虫期喷洒5%氯氰菊酯1000倍液。处理后进行为期4个月的跟踪调查。结果表明:绿色综合防治处理的平均黄野螟幼虫虫口密度为22.5头/株,沉香树平均失叶率为8.75%;与对照处理的平均黄野螟幼虫虫口密度17.5头/株和沉香树平均失叶率5%相比,均无显著差异。释放广赤眼蜂和广斧螳的绿色综合防治黄野螟效果与喷洒化学药剂无异,且能有效减少农药用量,提升林地昆虫物种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香树 黄野螟 绿色综合防治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米蛾卵为寄主高效扩繁广赤眼蜂技术研究初报
4
作者 陈龙舟 冼子耀 王祥 《热带林业》 2024年第4期93-96,共4页
在室内用米蛾卵接广赤眼蜂,研究了不同装置下不同接蜂时长广赤眼蜂寄生羽化情况。结果表明,在指形管中广赤眼蜂的寄生率明显大于其他装置。在指形管中用米蛾卵扩繁广赤眼蜂,最大繁殖倍数为6;接蜂1h与接蜂2h、4h、8h在寄生率、羽化率等... 在室内用米蛾卵接广赤眼蜂,研究了不同装置下不同接蜂时长广赤眼蜂寄生羽化情况。结果表明,在指形管中广赤眼蜂的寄生率明显大于其他装置。在指形管中用米蛾卵扩繁广赤眼蜂,最大繁殖倍数为6;接蜂1h与接蜂2h、4h、8h在寄生率、羽化率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蛾卵 高效扩繁 广赤眼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茂名地区土沉香种植品种调查初报
5
作者 冼子耀 林明辉 +4 位作者 李明兰 陈杏婷 何海龙 杨春霞 王祥 《热带林业》 2024年第2期69-72,共4页
土沉香随生物学特征的不同,在结香效果和生长表现方面有明显差异。文章在茂名市开展土沉香树生物学特征调查,按典型特征进行数据分析,并把土沉香分为大叶沉香、小叶沉香、大叶波浪型沉香、小叶波浪型沉香四种类型。
关键词 茂名市 土沉香 品种 生物学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蝽对黄野螟的田间捕食行为及防控研究
6
作者 陈龙舟 林荣远 +3 位作者 郭云 冼子耀 古天一 王祥 《热带林业》 2024年第3期102-104,109,共4页
为了解益蝽对黄野螟的田间防治潜力,在沉香树林间黄野螟幼虫发生期释放益蝽的3龄若虫和成虫,观察其捕食黄野螟幼虫的行为和防控情况。结果表明:益蝽3龄若虫和成虫都能捕食2龄~5龄黄野螟幼虫,1头益蝽每天平均可捕食1头幼虫;若虫和成虫都... 为了解益蝽对黄野螟的田间防治潜力,在沉香树林间黄野螟幼虫发生期释放益蝽的3龄若虫和成虫,观察其捕食黄野螟幼虫的行为和防控情况。结果表明:益蝽3龄若虫和成虫都能捕食2龄~5龄黄野螟幼虫,1头益蝽每天平均可捕食1头幼虫;若虫和成虫都有吸食沉香树嫩茎叶汁液行为,在沉香树枝杈和叶片上攀爬较随机,无明显搜寻幼虫的表现;黄野螟老熟幼虫吐丝和吊丝下垂逃逸能力远大于低龄和高龄幼虫,使得益蝽捕食老熟幼虫的耗时和难度远大于低龄和高龄幼虫;观察期间,供试沉香树失叶率逐日增加,益蝽不能快速有效地降低黄野螟幼虫的发生数量。加之益蝽吸食茎叶汁液,建议在黄野螟初孵幼虫发生期适量投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蝽 沉香树 黄野螟 绿色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桐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BusuNPV)生物学与检测技术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陈川 张永安 +3 位作者 王玉珠 曲良建 林思诚 柯沛强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10-414,共5页
油桐尺蠖(Buzura suppressartia Guenee)又称油桐尺蛾、大尺蠖,是一种暴食性害虫,主要危害茶、油桐、柑桔、杨梅、桉树等多种植物,常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国内主要分布在湖北、湖南、广东、广西等地区,国外在孟加拉西部以及印度地区... 油桐尺蠖(Buzura suppressartia Guenee)又称油桐尺蛾、大尺蠖,是一种暴食性害虫,主要危害茶、油桐、柑桔、杨梅、桉树等多种植物,常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国内主要分布在湖北、湖南、广东、广西等地区,国外在孟加拉西部以及印度地区有分布。目前对其采取的治理方法主要为化学农药防治,虽能起到一定的防效,却带来了污染环境,伤害天敌,生态环境平衡失调,降低茶叶、柑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usuNPV 油桐尺蠖 PCR 生物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弧目大蚕蛾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张新平 岳朝阳 +3 位作者 刘爱华 阿里木 克热曼 马沛沛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72-676,共5页
【目的】研究弧目大蚕蛾生物学特性。【方法】林间定点调查结合室内观察记录弧目大蚕蛾生物学特性。【结果】弧目大蚕蛾每个卵块含卵3~33粒,卵期180 d左右。4月中旬孵化,幼虫期38~40 d左右。9月中旬开始羽化,成虫期3~7 d。灯诱弧目... 【目的】研究弧目大蚕蛾生物学特性。【方法】林间定点调查结合室内观察记录弧目大蚕蛾生物学特性。【结果】弧目大蚕蛾每个卵块含卵3~33粒,卵期180 d左右。4月中旬孵化,幼虫期38~40 d左右。9月中旬开始羽化,成虫期3~7 d。灯诱弧目大蚕蛾成虫数量有两个高峰时期,在22:00~23:00有一个小高峰,凌晨03:00~04:00达到最高峰。雄虫的趋光性明显高于雌虫,灯诱雌虫♀∶雄虫♂=1∶8.66。【结论】弧目大蚕蛾Neoris haraldiSchawerda分布于陕西、甘肃、新疆,在克拉玛依乌尔禾区主要危害胡杨,1年发生1代;以卵在胡杨当年枝条和树干上越冬,卵多数分布在东南方向的当年生枝条上;5月中下旬老熟幼虫多在树基周围落叶层下或枯草层内吐丝结茧化蛹;成虫趋光性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弧目大蚕蛾 生物学特性 灯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赤眼蜂寄生黄野螟卵的习性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王祥 林思诚 +4 位作者 冼世庆 卜蜜源 陈全武 陈刘生 黄咏槐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22年第3期94-100,共7页
广赤眼蜂Trichogramma evanesceus是农林生产中一种重要的天敌昆虫。研究明确了广赤眼蜂对黄野螟Heortia vitessoides卵的寄生习性及林地内对黄野螟卵的寄生率。广赤眼蜂寄生黄野螟的卵,每年可以繁殖17代,每代历期9~11天;实验室条件下... 广赤眼蜂Trichogramma evanesceus是农林生产中一种重要的天敌昆虫。研究明确了广赤眼蜂对黄野螟Heortia vitessoides卵的寄生习性及林地内对黄野螟卵的寄生率。广赤眼蜂寄生黄野螟的卵,每年可以繁殖17代,每代历期9~11天;实验室条件下平均出蜂率可达93.69%,林地内野外寄生卵块平均出蜂率87.16%。茂名地区白木香Aquilaria sinensis林内黄野螟卵平均寄生率可达55.74%。研究结果表明广赤眼蜂可以作为防控黄野螟的天敌资源加以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赤眼蜂 黄野螟 白木香 寄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干燥处理对防腐木材性能的影响初步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庞维峰 谢桂军 +1 位作者 陈利芳 张燕君 《广东林业科技》 2012年第4期17-20,共4页
试验初步研究了后干燥处理对加铬砷酸铜(CCA-C)、季铵铜(ACQ-C和ACQ-D)三种防腐处理木材中铜的流失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流失次数的增加,CCA-C、ACQ-C、ACQ-D三种防腐处理木材的铜流失量都呈降低趋势,最终降至非常低。随着处理温度的升... 试验初步研究了后干燥处理对加铬砷酸铜(CCA-C)、季铵铜(ACQ-C和ACQ-D)三种防腐处理木材中铜的流失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流失次数的增加,CCA-C、ACQ-C、ACQ-D三种防腐处理木材的铜流失量都呈降低趋势,最终降至非常低。随着处理温度的升高,3种防腐材的铜流失量都有所增大。CCA-C型木材防腐剂的抗流失性优于ACQ型木材防腐剂。在同等条件下,ACQ-D防腐材的铜流失率高于ACQ-C防腐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燥 防腐木材 木材防腐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茂名地区引种岑溪软枝油茶栽培试验 被引量:6
11
作者 罗振炯 骆雪莲 +3 位作者 李元策 邓坤怡 冯明飞 张高培 《山东林业科技》 2016年第4期35-37,共3页
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山茶科,油茶属常绿小乔木。是世界上四大木全油料植物之一。岑溪软枝油茶是由广西林科院培育的国家级良种,其产油质量好,产量高[1]。茂名市林业科学研究所引种了该良种2号、3号,在茂名地区进行种植试验,... 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山茶科,油茶属常绿小乔木。是世界上四大木全油料植物之一。岑溪软枝油茶是由广西林科院培育的国家级良种,其产油质量好,产量高[1]。茂名市林业科学研究所引种了该良种2号、3号,在茂名地区进行种植试验,发现岑溪软枝油茶适应本地气候环境,正常生长,结果早适宜推广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岑溪软枝油茶 引种 栽培 茂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杨树不同种、品种(无性系)造林初期对腐烂病的抗性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岳朝阳 张新平 +3 位作者 马沛沛 焦淑萍 克热曼 王成祥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13-118,共6页
对新疆57个杨树种、品种(无性系)的腐烂病Cytospora chrysosperma (Pers.) Fr.病情指数和相对抗性指数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供试的57个种、品种(无性系)除三倍体毛白杨外在造林初期均发病较轻,病情指数0.00~9.72,相对抗性指数65... 对新疆57个杨树种、品种(无性系)的腐烂病Cytospora chrysosperma (Pers.) Fr.病情指数和相对抗性指数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供试的57个种、品种(无性系)除三倍体毛白杨外在造林初期均发病较轻,病情指数0.00~9.72,相对抗性指数65.98~100。通过差异显著性分析,不同杂交组合的相对抗性指数存在差异,但在多数杂交组合间差异不显著,同一杂交组合的不同品种(无性系)抗病性出现分化,部分品种(无性系)间的相对抗性指数存在显著差异。高感的种、品种(无性系)有三倍体毛白杨,低抗的种、品种(无性系)主要有准葛尔1号20、南林2141,中抗的种、品种(无性系)有天演杨、南林2144、南林106-南林105、栅栏杨、90-ⅡC15,其余49个种、品种(无性系)均表现为高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树 腐烂病 抗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彩色马蹄莲试管苗假植技术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任惠 梁云芳 +3 位作者 章宁 古锦汉 蓝水平 卜蜜源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4年第5期48-49,共2页
通过对彩色马蹄莲生根试管苗质量、有效叶片数、假植基质、假植月份和假植后遮光度等影响假植成活率因素的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根多、有效叶片数多、茎生长正常的健壮小苗及以椰糠+泥炭土(4∶6)作栽培基质,于2~4月份以90%遮光度进行假植... 通过对彩色马蹄莲生根试管苗质量、有效叶片数、假植基质、假植月份和假植后遮光度等影响假植成活率因素的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根多、有效叶片数多、茎生长正常的健壮小苗及以椰糠+泥炭土(4∶6)作栽培基质,于2~4月份以90%遮光度进行假植,可获得假植成活率达90%以上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色马蹄莲 生根试管苗 假植 成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线虫共生细菌的研究
14
作者 许再福 王国汉 戴冠群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75-78,共4页
从斯氏线虫Steinernema sp.(编号S8608)中,分离到一株线虫共生细菌,鉴定为嗜线虫致病杆菌Xenorhabdus nematophilus。并对其抑菌作用、敏感性试验和对线虫体外繁殖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 体外繁殖 斯氏线虫 共生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野螟天敌螳螂的筛选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肖宁 王祥 +3 位作者 林思诚 卜蜜源 陈全武 刘卫宏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1年第12期165-166,189,共3页
在室内研究了5种螳螂捕食黄野螟幼虫及人工饲养的情况。结果表明,广斧螳成虫对黄野螟3~4龄幼虫的日捕食量最大,最高可达6头/只,与其他4种螳螂之间存在显著差异;随着黄野螟幼虫密度的增大,螳螂的捕食量会显著增大,但达20头/盒时,捕食量... 在室内研究了5种螳螂捕食黄野螟幼虫及人工饲养的情况。结果表明,广斧螳成虫对黄野螟3~4龄幼虫的日捕食量最大,最高可达6头/只,与其他4种螳螂之间存在显著差异;随着黄野螟幼虫密度的增大,螳螂的捕食量会显著增大,但达20头/盒时,捕食量不再出现显著增大;综合比较日捕食量、产卵鞘量、卵期、初孵若虫量、成活率等指标,筛选出广斧螳为黄野螟的优势天敌昆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野螟 天敌 螳螂 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雾承载病原微生物防治松毛虫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林思诚 柯沛强 +3 位作者 梁云芳 任惠 黄焕华 崔锡明 《中国造纸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z1期369-371,共3页
自行配制成白僵菌、苏云金杆菌和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油烟剂,以6HYB-25AD(W)型烟雾机喷烟防治广东马尾松毛虫4~5龄幼虫.测定了不同喷烟时间下的防治效果,就烟雾载药与常量喷雾、喷粉等施药方法的防治效果及不同施药方法下松毛虫的死... 自行配制成白僵菌、苏云金杆菌和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油烟剂,以6HYB-25AD(W)型烟雾机喷烟防治广东马尾松毛虫4~5龄幼虫.测定了不同喷烟时间下的防治效果,就烟雾载药与常量喷雾、喷粉等施药方法的防治效果及不同施药方法下松毛虫的死亡规律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三种微生物油烟剂对松毛虫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当代致死率最高可达70.2%,总防治效果最高可达92.2%,烟雾承载三种微生物防治松毛虫所致松毛虫的死亡规律与常量喷雾时的死亡规律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僵菌 苏云金杆菌 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 烟雾载药 松毛虫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不同杨树品种对白杨透翅蛾抗性的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岳朝阳 张新平 +2 位作者 马沛沛 刘爱华 阿里木.买买提 《中国森林病虫》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5-18,共4页
对49个杨树种、品种(无性系)的白杨透翅蛾Paranthrene tabaniformis Rott.危害指数和相对抗性指数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对白杨透翅蛾的抗性表现出很大的差异,大部分表现出一定的抗性,不同杂交组合的相对抗性指数差异显著,同一杂交... 对49个杨树种、品种(无性系)的白杨透翅蛾Paranthrene tabaniformis Rott.危害指数和相对抗性指数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对白杨透翅蛾的抗性表现出很大的差异,大部分表现出一定的抗性,不同杂交组合的相对抗性指数差异显著,同一杂交组合的不同品种(无性系)间抗性也存在显著差异。准噶尔1号20、准噶尔3号、南林106-南林105、96号杨K15、三倍体毛白杨等5个品系为高抗品系。欧洲黑杨为高感品系,创新杨、胡杨为中感品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树 白杨透翅蛾 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CPV替代寄主筛选及利用技术研究
18
作者 吴华青 赵志平 +2 位作者 刘卫宏 冯美芳 刘付月清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21期143-145,共3页
[目的]筛选增殖DCPV的替代寄主。[方法]利用DCPV感染斜纹夜蛾筛选增殖DCPV的替代寄主,并用人工饲料开展规模饲养。[结果]斜纹夜蛾对DCPV敏感且Pl-DCPV产量高,DCPV对斜纹夜蛾的LC50为3.39×105PIB/m L,利用斜纹夜蛾增殖的PlDCPV平均... [目的]筛选增殖DCPV的替代寄主。[方法]利用DCPV感染斜纹夜蛾筛选增殖DCPV的替代寄主,并用人工饲料开展规模饲养。[结果]斜纹夜蛾对DCPV敏感且Pl-DCPV产量高,DCPV对斜纹夜蛾的LC50为3.39×105PIB/m L,利用斜纹夜蛾增殖的PlDCPV平均增殖量为2.01×108PIB/头,Pl-DCPV对松毛虫的LC50为1.45×106PIB/m L,略低于DCPV对松毛虫的LC50(3.86×105PIB/m L)。[结论]综合分析,斜纹夜蛾可作为增殖DCPV的合适寄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CPV 斜纹夜蛾 替代寄主 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改善林业生态环境 被引量:9
19
作者 梁亦肖 《现代园艺》 2012年第15期76-76,5,共2页
本文分析了目前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 林业 森林 病虫害 问题 防治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外源激素在白掌组织培养不同阶段的剂量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崔锡明 林思诚 柯沛强 《广东林业科技》 2004年第2期20-22,共3页
文章研究了不同浓度的细胞分裂素 6 BA对白掌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增殖、不定芽增殖及生长素IBA对诱导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 :初代培养基以 1 /2MS +CM 1 0 0ml/L +蔗糖 30 g/L +琼脂 6 g/L +6 BA 1 .0mg/L效果最好 ;在培养基MS +NAA0... 文章研究了不同浓度的细胞分裂素 6 BA对白掌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增殖、不定芽增殖及生长素IBA对诱导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 :初代培养基以 1 /2MS +CM 1 0 0ml/L +蔗糖 30 g/L +琼脂 6 g/L +6 BA 1 .0mg/L效果最好 ;在培养基MS +NAA0 .1mg/L +蔗糖 30 g/L +琼脂 6 g/L中添加 6 BA 1 .0mg/L愈伤组织和不定芽的增殖倍数最高 ;在培养基 1 /2MS +活性炭 2 g/L +蔗糖 30 g/L +琼脂 6 g/L中添加 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掌 组织培养 培养基 激素 6-BA IBA 剂量 观赏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