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内外茶叶中农药残留限量标准比对与对我国的建议 被引量:6
1
作者 冯德建 王智 +2 位作者 尹虹又 梁琪惠 李怀平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4期207-219,共13页
农药残留限量标准是评价食品质量安全水平的重要指标,也是国际贸易重要的绿色技术壁垒参数。为了更好保障我国茶叶的质量安全,积极应对绿色贸易技术壁垒对我国茶叶出口贸易的制约,本文介绍了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odex Alimentarius Comm... 农药残留限量标准是评价食品质量安全水平的重要指标,也是国际贸易重要的绿色技术壁垒参数。为了更好保障我国茶叶的质量安全,积极应对绿色贸易技术壁垒对我国茶叶出口贸易的制约,本文介绍了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odex Alimentarius Commission,CAC)、欧盟、日本、美国、韩国、摩洛哥、越南及我国内地、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和中国台湾地区的茶叶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maximum residue limits,MRLs)标准现状,对比分析了国内外标准的差异,探讨了我国内地现行标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我国内地茶叶中农药MRLs标准制修订工作提出了加快与国内外先进农药MRLs标准体系接轨、亟待建立完善的高通量配套检测标准体系和大力推广茶叶全程绿色化生产技术的建议,以期为补齐我国内地茶叶中农药MRLs标准的短板弱项,全面提升我国茶叶质量安全水平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 农药 最大残留限量 标准 国内外 应对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药中非登记成分检测方法研究进展及相关标准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冯德建 许洋 +5 位作者 唐祥凯 邹燕 管驰 陈璐 史谢飞 李怀平 《中国测试》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16-120,共5页
当前农药中擅自添加非登记成分行为已经严重制约了我国农药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该文通过综合论述农药中各非登记成分检测方法的优缺点,比较分析当前我国农药中非登记成分相关限量标准和检测标准存在的问题,提出建立基于质谱法的农药中非... 当前农药中擅自添加非登记成分行为已经严重制约了我国农药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该文通过综合论述农药中各非登记成分检测方法的优缺点,比较分析当前我国农药中非登记成分相关限量标准和检测标准存在的问题,提出建立基于质谱法的农药中非登记成分高通量检测标准体系和制定严格、科学、适用的农药中非登记成分限量国家或行业标准对策,以期为有效解决当前农药中擅自添加非登记成分行为,推动我国农药行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依据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药 非登记成分 检测方法 限量标准 检测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茶叶卫生质量标准
3
作者 谭和平 冯德建 +5 位作者 史谢飞 叶善蓉 陈能武 李斌 张云嫦 许洋 《中国测试》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7-54,共8页
针对我国现行茶叶卫生质量相关标准已经不能适应当前日益严重的茶叶污染,该文在借鉴和参考国内外最新茶叶卫生质量相关标准的基础上,结合我国茶叶卫生质量的实测情况以及有害物质的毒理学报告,提出了更为科学的《生态茶叶卫生质量标准》... 针对我国现行茶叶卫生质量相关标准已经不能适应当前日益严重的茶叶污染,该文在借鉴和参考国内外最新茶叶卫生质量相关标准的基础上,结合我国茶叶卫生质量的实测情况以及有害物质的毒理学报告,提出了更为科学的《生态茶叶卫生质量标准》,包括7类共576项指标,拟从终极产品上有效杜绝和监管生产上的违法行为,切实保障茶叶的质量安全,以期为我国茶产业可持续快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茶叶 卫生质量 标准 农药残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六类茶叶中11种农药的基质效应 被引量:1
4
作者 孙羽婕 陈璐 +2 位作者 王顾希 樊东生 李椤颢 《山东化工》 CAS 2024年第11期122-125,130,共5页
采用气相色谱—串联质谱结合QuEChERS前处理方法在三个不同质量浓度(0.010,0.040,0.16 mg/L)下对六类茶叶中11种农药的基质效应进行考察比较。结果表明:11种农药在六类茶叶中均呈增强基质效应,以增强强基质效应为主。绿茶基质效应范围... 采用气相色谱—串联质谱结合QuEChERS前处理方法在三个不同质量浓度(0.010,0.040,0.16 mg/L)下对六类茶叶中11种农药的基质效应进行考察比较。结果表明:11种农药在六类茶叶中均呈增强基质效应,以增强强基质效应为主。绿茶基质效应范围区间为101.02%~232.28%;花茶基质效应范围区间为108.14%~269.60%;红茶基质效应范围区间为124.41%~311.67%;白茶基质效应范围区间为127.62%~299.09%;黑茶基质效应范围区间为120.23%~318.22%;乌龙茶基质效应范围区间为131.84%~336.03%。六类茶叶11种农药的RSD值均小于10%,表明不同浓度的茶叶基质溶液对供试的农药具有相似的基质效应。在对茶叶农残含量进行检测时,建议选用对应的基质标对目标物进行定量检测,同时在样品前处理时对试样进行多次净化,以保证定量结果的准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 农药残留 基质效应 气相色谱—串联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茶叶中氯酸盐、高氯酸盐、溴酸盐和次磷酸盐
5
作者 史谢飞 冯德建 +4 位作者 邹燕 吴微 孙登峰 李怀平 叶善蓉 《中国测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25-131,146,共8页
该文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茶叶中氯酸盐、高氯酸盐、溴酸盐和次磷酸盐含量的方法。试样采用纯水超声提取,Waters Anionic Polar Pesticide色谱柱分离,负离子多反应监测模式测定,基质匹配曲线外标法定量。各待测目标物... 该文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茶叶中氯酸盐、高氯酸盐、溴酸盐和次磷酸盐含量的方法。试样采用纯水超声提取,Waters Anionic Polar Pesticide色谱柱分离,负离子多反应监测模式测定,基质匹配曲线外标法定量。各待测目标物线性范围良好,相关系数均>0.99,方法检出限为0.003~0.08 mg/kg,定量限为0.01~0.25 mg/kg,平均加标回收率为87.0%~115.2%,相对标准偏差为2.7%~8.4%。20份茶叶样品氯酸盐检出率为15%,高氯酸盐检出率为80%。该方法可满足欧盟对茶叶中氯酸盐和高氯酸盐限量的检测要求,实现茶叶中氯酸盐、高氯酸盐、溴酸盐和次磷酸盐含量的同时准确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 氯酸盐 高氯酸盐 溴酸盐 次磷酸盐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MS/MS法测定茶叶中花青素类活性物质含量 被引量:1
6
作者 黄玉坤 汪国胜 +5 位作者 骆丝雨 吉海阿各 胡超琼 冯德建 邹燕 叶善蓉 《西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4期123-136,共14页
花青素类物质作为茶叶的主要生物活性成分,其含量和种类代表着茶叶的食用价值。由于茶叶富含蛋白质、糖类、茶多酚、黄酮类、生物碱、矿物质、维生素、色素等多种成分,采用国内现有相关标准测定茶叶基质中花青素类活性物质时,存在难以... 花青素类物质作为茶叶的主要生物活性成分,其含量和种类代表着茶叶的食用价值。由于茶叶富含蛋白质、糖类、茶多酚、黄酮类、生物碱、矿物质、维生素、色素等多种成分,采用国内现有相关标准测定茶叶基质中花青素类活性物质时,存在难以同时准确定量多种花青素物质含量的实际问题,因此,文章首先对样品前处理条件和色谱、质谱条件进行优化,然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茶叶中6种花青素类物质的含量。其结果表明,该方法在浓度范围为25~2500μg/L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均大于0.99,回收率的范围为91.95%~106.99%,精密度RSD均小于10%,满足同时准确定量分析的要求。该方法操作简便、灵敏度和准确度高,可为茶叶中花青素含量检测标准方法的制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青素类 茶叶 活性物质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MS/MS法测定茶叶中儿茶素类、茶黄素类物质
7
作者 刘培琴 胡超琼 +5 位作者 邹燕 杨潇 陈祥贵 冯德建 叶善蓉 黄玉坤 《中国测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3-69,共7页
针对同时测定茶叶中儿茶素、茶黄素的方法较少的现状,该研究建立了同时定性和定量测定茶叶中8种儿茶素类和4种茶黄素类物质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研究采用Agilent Eclipse Plus C18(2.1 mm×100 mm,1.8μm)色谱,甲酸-乙腈为... 针对同时测定茶叶中儿茶素、茶黄素的方法较少的现状,该研究建立了同时定性和定量测定茶叶中8种儿茶素类和4种茶黄素类物质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研究采用Agilent Eclipse Plus C18(2.1 mm×100 mm,1.8μm)色谱,甲酸-乙腈为流动相,流量为0.2 mL/min进行梯度洗脱,采用ESI源正、负离子扫描模式,多反应监测(MRM)。结果表明,儿茶素类和茶黄素类物质分别在10~10000μg/L和25~5000μ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0.99,回收率在96.53%~106.08%之间,精密度的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10%。相较于分别检测儿茶素类和茶黄素类物质的国家标准方法,该方法提高了检测效率且具有更低的检出限和定量限,能够提供更加准确、全面的检测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 儿茶素 茶黄素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C-MS/MS法测定5类茶叶中15种农药残留产生的基质效应研究
8
作者 陈璐 李怀平 +3 位作者 王顾希 唐祥凯 冯德建 魏雨婷 《计量与测试技术》 2024年第12期7-10,15,共5页
针对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5类茶叶中15种农药残留过程中产生的基质效应进行分析,并对日常检测中常见批量样品同时处理时可采用的替代基质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基质复杂的茶叶样品在农残检测时,可使用基质标曲进行分析,降低基质效应,... 针对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5类茶叶中15种农药残留过程中产生的基质效应进行分析,并对日常检测中常见批量样品同时处理时可采用的替代基质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基质复杂的茶叶样品在农残检测时,可使用基质标曲进行分析,降低基质效应,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度;对农残进行定量分析时,可使用混合茶叶样品作为替代基质配制基质标曲,有效提高批量的分析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串联质谱 茶叶 农药残留 基质效应 替代基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叶发酵中的酶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24
9
作者 谭和平 周李华 +2 位作者 钱杉杉 李怀平 叶德萍 《中国测试》 CAS 2009年第1期19-23,共5页
茶叶经过发酵后,酚氨比降低,芳香类物质增加,农药残留降解且溶入许多微生物代谢活性物质以及微生物菌体,茶叶品质得以改善。所以,发酵对提高茶叶综合利用具有积极意义。文中就茶叶发酵过程中的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脂肪氧化酶、纤... 茶叶经过发酵后,酚氨比降低,芳香类物质增加,农药残留降解且溶入许多微生物代谢活性物质以及微生物菌体,茶叶品质得以改善。所以,发酵对提高茶叶综合利用具有积极意义。文中就茶叶发酵过程中的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脂肪氧化酶、纤维素酶、果胶酶等酶的作用机制、研究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概述,并展望了酶在茶叶发酵工艺中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发酵 酶学 多酚氧化酶 过氧化物酶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叶中高氯酸盐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方法研究 被引量:23
10
作者 冯德建 邹燕 +1 位作者 史谢飞 谭和平 《中国测试》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4,共4页
针对茶叶中出现的高氯酸盐污染问题,建立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仪测定方法。样品经100 m L热水提取,于10 000 r/min下离心10 min,上清液经C18固相萃取柱净化,ZORBAX SAX色谱柱分离,以100 mmol/L乙酸铵溶液-甲醇-乙腈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 针对茶叶中出现的高氯酸盐污染问题,建立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仪测定方法。样品经100 m L热水提取,于10 000 r/min下离心10 min,上清液经C18固相萃取柱净化,ZORBAX SAX色谱柱分离,以100 mmol/L乙酸铵溶液-甲醇-乙腈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多重反应监测(MRM),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高氯酸盐质量浓度在0.5~200.0μg/L范围内与峰面积呈现良好线性关系,方法的加标回收率为98.9%~101.9%,相对标准偏差均〈6%,检出限为0.004 mg/kg,定量限为0.01 mg/kg,具有操作简单、灵敏度高、稳定性好等优点,可很好地满足茶叶中高氯酸盐的检测和质量监管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 高氯酸盐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仪 多重反应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树转基因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1
作者 谭和平 周李华 +2 位作者 钱杉杉 李怀平 叶德萍 《武汉植物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23-326,共4页
茶树原产于中国,目前已经成为一种世界性的重要经济作物,也是最流行的健康饮料植物。本文概要介绍了茶树农杆菌介导法和基因枪法遗传转化的特点、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对近年来利用这两种方法转化茶树的范例做了概述,并展望了发展前景,... 茶树原产于中国,目前已经成为一种世界性的重要经济作物,也是最流行的健康饮料植物。本文概要介绍了茶树农杆菌介导法和基因枪法遗传转化的特点、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对近年来利用这两种方法转化茶树的范例做了概述,并展望了发展前景,将为新技术在茶树育种及育苗过程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转基因 农杆菌 基因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茶园环境质量标准 被引量:2
12
作者 谭和平 冯德建 +4 位作者 史谢飞 钱杉杉 叶善蓉 陈能武 许洋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28期13963-13965,共3页
针对我国现行茶园环境质量相关标准已经不能适应当前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的状况,在借鉴和参考国内外最新农业环境质量相关标准的基础上,结合我国茶园环境质量的实测情况,提出了更为科学的《生态茶园环境质量标准》,对茶园环境空气中12项... 针对我国现行茶园环境质量相关标准已经不能适应当前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的状况,在借鉴和参考国内外最新农业环境质量相关标准的基础上,结合我国茶园环境质量的实测情况,提出了更为科学的《生态茶园环境质量标准》,对茶园环境空气中12项指标、土壤中54项指标、灌溉水中130项指标进行了限制,拟从源头上有效控制茶园的环境污染,保障茶叶的质量安全,以期为我国茶产业可持续快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茶园 环境质量 环境空气 土壤 灌溉水 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叶中氟化物的测试方法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谭和平 周黎黎 《中国测试》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8-60,共3页
为比较氟离子选择电极法、分光光度法、离子色谱法3种方法测定茶叶中氟化物含量的异同,选取低氟、中氟、高氟3种浓度水平的4类茶样共计12份,分别用上述3种方法分析并进行其检出限、测定结果、回收率、精密度的比较。结果显示:3种方法在... 为比较氟离子选择电极法、分光光度法、离子色谱法3种方法测定茶叶中氟化物含量的异同,选取低氟、中氟、高氟3种浓度水平的4类茶样共计12份,分别用上述3种方法分析并进行其检出限、测定结果、回收率、精密度的比较。结果显示:3种方法在各自检测区间内均有较好的准确度和精密度,但氟离子选择电极法检出限较其余两种方法高,不适合分析低氟的茶叶样品;分光法操作繁琐,试剂毒性大;采用离子色谱法分析茶叶中的氟化物,可以涵盖各种浓度水平的茶样,并且操作简单,可以同时测定多种阴离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 氟化物 离子选择电极法 离子色谱法 分光光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叶中高氯酸盐的污染情况及健康风险初步评估 被引量:12
14
作者 吴微 冯德建 +4 位作者 许洋 田伟 管驰 李怀平 邹燕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73-178,共6页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我国中、东、西部地区15个省份279个茶样高氯酸盐含量,利用US EPA推荐的四步法对不同地区茶样高氯酸盐污染情况进行健康风险评估。结果显示:高氯酸盐整体检出率为98.6%,检出量从ND(<检出限/未检出)~1...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我国中、东、西部地区15个省份279个茶样高氯酸盐含量,利用US EPA推荐的四步法对不同地区茶样高氯酸盐污染情况进行健康风险评估。结果显示:高氯酸盐整体检出率为98.6%,检出量从ND(<检出限/未检出)~1.6466 mg/kg,中位值为0.1138 mg/kg,检出的高氯酸盐超标率(≥0.75 mg/kg)为3.9%。各地域茶叶中位值按中、东、西部分别为0.2006、0.1151、0.0675 mg/kg,茶叶高氯酸盐污染呈现显著的中高西低的情况(P <0.05);各茶类中位值分别为红茶0.0920 mg/kg、黑茶0.0618 mg/kg、绿茶0.1453 mg/kg、乌龙茶0.1183 mg/kg、白茶0.0920 mg/kg。各地区健康风险评估结果显示:中部地区的河南、湖北、湖南三省以及东部地区的广东省茶叶高氯酸盐危害商数(Hazard Quotient,HQ)值均大于1,而西部地区茶叶HQ值均小于1,说明中部地区的河南、湖南、湖北以及东部地区的广东省茶叶均存在高氯酸盐污染健康风险,应引起重视。根据健康风险评估结果,建议我国茶叶中高氯酸盐的最大残留限量值(maximum residue limit,MRL)可设为1.15 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 高氯酸盐 健康风险评估 最大残留限量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绿茶滋味品质分析及风味轮构建 被引量:13
15
作者 黄藩 罗凡 +4 位作者 胥亚琼 张翔 尧渝 李兰英 冯德建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43-951,共9页
【目的】分析四川绿茶的滋味品质现状,为四川绿茶品质提升提供数据支撑。【方法】以四川省内主要茶区68个绿茶样品为调查对象,系统分析其主要生化成分(水浸出物、茶多酚、可溶性糖、没食子酸、咖啡碱、儿茶素组分、氨基酸组分)的含量及... 【目的】分析四川绿茶的滋味品质现状,为四川绿茶品质提升提供数据支撑。【方法】以四川省内主要茶区68个绿茶样品为调查对象,系统分析其主要生化成分(水浸出物、茶多酚、可溶性糖、没食子酸、咖啡碱、儿茶素组分、氨基酸组分)的含量及其滋味贡献度,利用正交偏最小二乘法(OPLS-DA)研究不同等级绿茶之间的滋味差异,并结合感官审评结果,绘制滋味风味轮。【结果】分析各生化成分的滋味贡献度,筛选浓度阈值比(Dove-over-threshold,Dot)大于1的物质,发现γ-氨基丁酸、咖啡碱、表没食子儿茶素(Epigallocatechin,EGC)、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 gallate,EGCG)、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Gallocatechin gallate,GCG)、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catechin gallate,ECG)是四川绿茶苦味的主要贡献成分;EGC、EGCG、GCG、ECG是涩味的主要贡献成分;谷氨酸是鲜味的主要贡献成分。通过OPLS-DA模型,没食子酸(Gallic acid,GA)、半胱氨酸、儿茶素总量、可溶性糖等15个生化成分的VIP值(Variable influence on projection)大于1,说明其对四川绿茶等级分类具有较大的贡献,即这15种成分为四川绿茶滋味相关的差异成分。风味轮表明,苦、涩、鲜、甜、酸等是四川绿茶滋味的主要特征味型,滋味缺陷味型出现了生青、焦苦、烟熏、酸臭以及陈味。【结论】基于滋味特征成分的Dot值和OPLS-DA建模分析,结合风味轮,可以区分不同等级的绿茶,为构建四川绿茶滋味品质的技术标准体系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绿茶 滋味品质 生化成分 滋味贡献度 正交偏最小二乘法 风味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样品中全氮含量测定的方法研究
16
作者 孙羽婕 陈璐 +3 位作者 叶善蓉 冯德建 唐祥凯 胡雅琴 《山东化工》 CAS 2024年第15期199-201,215,共4页
为了更加高效安全地测定植物和食品样品中全氮含量,参考GB 5009.5—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蛋白质的测定》方法,采用全自动凯氏定氮仪法,对称样量、试剂用量、消解方式、温度等条件进行了优化。改进后方法测定植物标准物质氮含量... 为了更加高效安全地测定植物和食品样品中全氮含量,参考GB 5009.5—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蛋白质的测定》方法,采用全自动凯氏定氮仪法,对称样量、试剂用量、消解方式、温度等条件进行了优化。改进后方法测定植物标准物质氮含量结果与标准物质氮含量定值的误差在0.67%~6.45%,测定结果的RSD值在0.51%~3.71%,加标回收率在95.2%~104.1%。改进后方法,降低了实验成本,减轻了实验过程中废弃排放物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提高了消解效率和实验人员的安全性。精密度及准确性等符合检测分析要求,适用于批量植物样品全氮含量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样品 全氮 凯氏定氮法 条件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QuEChERS结合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菠菜中β-受体激动剂和硝基咪唑类抗生素含量
17
作者 吴微 王智 +3 位作者 叶善蓉 赵爱平 王顾希 冯德建 《中国测试》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2期84-93,共10页
建立QuEChERS结合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菠菜中15种β-受体激动剂和11种硝基咪唑类抗生素的含量。样品经过0.1%氨水乙腈提取,QuEChERS盐包(500 mg MgSO_(4)、50 mg PSA、50 mg C_(18)、50 mg GCB)净化,Agilent RRHD-SBC_(18)柱(10... 建立QuEChERS结合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菠菜中15种β-受体激动剂和11种硝基咪唑类抗生素的含量。样品经过0.1%氨水乙腈提取,QuEChERS盐包(500 mg MgSO_(4)、50 mg PSA、50 mg C_(18)、50 mg GCB)净化,Agilent RRHD-SBC_(18)柱(100 mm×2.1 mm,1.8μm)分离,正离子模式扫描,多反应监测模式测定,基质标准曲线法定量。方法在0.5~25.0ng/mL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均≥0.99,方法检出限均为0.05μg/kg,定量限均为0.25μg/kg,平均加标回收率范围为72.04%~107.85%,相对标准偏差范围为1.2%~7.2%。该方法具有简便、高效、准确、灵敏、经济等特点,可应用于菠菜中15种β-受体激动剂和11种硝基咪唑类物质含量的同时准确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菠菜 β-受体激动剂类抗生素 硝基咪唑类抗生素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PLC-MS/MS) 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C-MS/MS法测定乳油和可溶液剂型液体农药制剂中3种高风险吡咯烷酮类农药助剂 被引量:5
18
作者 唐祥凯 冯德建 +4 位作者 李怀平 史谢飞 许洋 陈璐 吴微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63-171,共9页
建立了气相色谱-串联质谱(GC-MS/MS)法同时测定乳油和可溶液剂型液体农药制剂中3种高风险吡咯烷酮类农药助剂。农药制剂经甲醇稀释,20℃下以8000 r/min离心5 min,取上清液,过0.22μm滤膜后检测分析。采用VF-WAXms毛细管柱(60 m×0.2... 建立了气相色谱-串联质谱(GC-MS/MS)法同时测定乳油和可溶液剂型液体农药制剂中3种高风险吡咯烷酮类农药助剂。农药制剂经甲醇稀释,20℃下以8000 r/min离心5 min,取上清液,过0.22μm滤膜后检测分析。采用VF-WAXms毛细管柱(60 m×0.25 mm×0.25μm)分离,多反应监测(MRM)模式测定,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3种农药助剂在1.0~40.0 mg/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99,方法定量限为3.1~6.8 mg/kg,乳油型和可溶液剂型农药样品平均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8.2%~108.9%和98.1%~111.7%,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0.4%~2.6%和0.4%~3.4%(n=6)。采用该方法检测市售94份乳油型和27份可溶液剂型农药制剂样品,其中6份检出N-甲基吡咯烷酮(含量范围0.022%~11.328%),2份检出2-吡咯烷酮(含量范围0.018%~0.023%)。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灵敏度高、准确度好等优点,适用于同时测定乳油和可溶液剂型液体农药制剂中3种高风险吡咯烷酮类农药助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药制剂 农药助剂 吡咯烷酮 气相色谱-串联质谱(GC-MS/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辣椒中辣椒素类物质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方法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邹燕 冯德建 +2 位作者 史谢飞 李怀平 谭和平 《中国测试》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60-63,共4页
建立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仪测定辣椒中辣椒素、二氢辣椒素和降二氢辣椒素3种辣椒素类物质的方法。样品用无水乙醇超声提取,经SB—C18色谱柱分离,以O.1%甲酸水溶液一甲醇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多重反应监测(MRM),外标法定量。... 建立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仪测定辣椒中辣椒素、二氢辣椒素和降二氢辣椒素3种辣椒素类物质的方法。样品用无水乙醇超声提取,经SB—C18色谱柱分离,以O.1%甲酸水溶液一甲醇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多重反应监测(MRM),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降二氢辣椒素和辣椒素质量浓度在1.0~10000.0ng/mL范围内与峰面积呈现良好线性关系,二氢辣椒素质量浓度在0.5—10000.0ng/mL范围内与峰面积呈现良好线性关系。方法的加标回收率为96.8%~104.0%,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5%,检出限为0.075—0.15mg/kg,定量限为0.25~0.5mg/kg,具有操作简单、灵敏度高、准确性好、线性范围宽、所用试剂毒性小等优势,可很好地满足辣椒中辣椒素、二氢辣椒素和降二氢辣椒素3种辣椒素类物质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 辣椒素 二氢辣椒素 降二氢辣椒素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自然铜中成药中15种重金属和有害元素测定方法的建立及其不确定度评估 被引量:9
20
作者 王顾希 管驰 +3 位作者 吴微 陈泽羽 李椤颢 李怀平 《中国测试》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2期46-53,共8页
采用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法)建立同时测定含自然铜中成药中15种重金属和有害元素的方法,并对测定结果进行不确定度评估。采用微波消解-ICP-MS法测定3种含自然铜中成药中钒(V)、铬(Cr)、钴(Co)、镍(Ni)、铜(Cu)、砷(... 采用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法)建立同时测定含自然铜中成药中15种重金属和有害元素的方法,并对测定结果进行不确定度评估。采用微波消解-ICP-MS法测定3种含自然铜中成药中钒(V)、铬(Cr)、钴(Co)、镍(Ni)、铜(Cu)、砷(As)、钼(Mo)、钯(Pd)、镉(Cd)、锡(Sn)、锑(Sb)、钡(Ba)、汞(Hg)、铊(Tl)、铅(Pb)的含量,并根据JJF 1059.1-2012《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和CNAS-GL006:2019《化学分析中不确定度的评估指南》中有关规定,对测量不确定度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建立的15种重金属和有害元素测定方法线性关系良好,线性系数均大于0.999,重复性RSD均小于5%,回收率介于82.43%~112.43%之间,各元素合成不确定度介于2.708%(Mo)~4.918%(Tl)。该测定方法准确高效,可用于含自然铜中成药的质量控制及有害元素快速测定;该不确定度评估方法对其他仪器分析方法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铜 中成药 重金属和有害元素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不确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