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肢血管损伤急救护理体会 被引量:4
1
作者 刘桂梅 李世君 《基层医学论坛》 2014年第12期1627-1628,共2页
目的探讨四肢血管损伤的早期诊断、血液循环监测、急诊处理及护理方法。方法本组共37例,接诊后所有病例监测血循环五项指标。门(急)诊确诊26例,7例经彩色多普勒超声确诊,4例经血管造影确诊。首诊行气囊止血带止血12例,体表动脉搏动点压... 目的探讨四肢血管损伤的早期诊断、血液循环监测、急诊处理及护理方法。方法本组共37例,接诊后所有病例监测血循环五项指标。门(急)诊确诊26例,7例经彩色多普勒超声确诊,4例经血管造影确诊。首诊行气囊止血带止血12例,体表动脉搏动点压迫止血共6例,以无菌纱布块加压包扎止血13例。护理重点监测血循环五项指标,维持静脉通道畅通,快速补液,输血等治疗,完善各项术前准备。结果所有病例经手术探查均证实为四肢血管损伤,门诊确诊率70%。气囊止血带使用率在开放性损伤病例中达38.7%,体表动脉搏动点压迫止血占19%。除4例截肢外其余均恢复良好末梢循环,截肢率11%。结论四肢血管损伤的急救处理原则是早期诊断,快速止血,严密观察,准确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肢 血管损伤 急救 护理 体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治疗高危急性胆囊炎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田纯兴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15年第2期191-192,共2页
目的:对应用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方式对患有高危急性胆囊炎疾病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择在某院就诊的患有高危急性胆囊炎疾病的患者7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37例。采用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方式... 目的:对应用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方式对患有高危急性胆囊炎疾病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择在某院就诊的患有高危急性胆囊炎疾病的患者7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37例。采用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方式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常规胆囊摘除术方式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胆囊炎手术治疗操作时间和术后住院接受治疗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在围手术期内出现不良反应的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急性胆囊炎疾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方式对患有高危急性胆囊炎疾病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 急性胆囊炎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灌洗术用于小儿阑尾穿孔弥漫性腹膜炎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3
作者 田纯兴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15年第3期352-353,共2页
目的:对应用腹腔灌洗术对患有阑尾穿孔弥漫性腹膜炎疾病的患儿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择在某院就诊的患有阑尾穿孔弥漫性腹膜炎疾病的患儿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1例。在手术后采用腹腔灌洗术对治疗组患儿... 目的:对应用腹腔灌洗术对患有阑尾穿孔弥漫性腹膜炎疾病的患儿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择在某院就诊的患有阑尾穿孔弥漫性腹膜炎疾病的患儿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1例。在手术后采用腹腔灌洗术对治疗组患儿实施治疗;在手术后不采用腹腔灌洗术对对照组患儿实施治疗。结果:治疗组患儿在腹膜炎疾病手术治疗期间出现不良反应的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腹膜炎症状彻底消失时间和临床住院治疗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阑尾穿孔弥漫性腹膜炎疾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腹腔灌洗术对患有阑尾穿孔弥漫性腹膜炎疾病的患儿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灌洗术 阑尾穿孔弥漫性腹膜炎 小儿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MRI对诊断膝关节损伤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2
4
作者 廖朝雨 《当代医药论丛》 2014年第3X期171-172,共2页
目的:探讨分析MRI对诊断膝关节损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间我院收治的膝关节损伤患者89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MIR影像检查,探讨分析其膝关节损伤在MRI上的影像表现及临床应用价值,并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 目的:探讨分析MRI对诊断膝关节损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间我院收治的膝关节损伤患者89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MIR影像检查,探讨分析其膝关节损伤在MRI上的影像表现及临床应用价值,并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这些患者中,有60例患者表现为韧带损伤,有45例患者表现为半月板损伤,有55例患者表现为骨挫伤,有10例患者表现为软骨骨折,有71例患者表现为关节积液,其膝关节各种类型损伤的MRI影像学特征明显。结论:MRI能对膝关节各种类型损伤提供较为准确的诊断信息,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I 膝关节损伤 临床应用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后侧入路手术治疗多发伤合并不稳定性肩胛骨骨折128例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廖开容 《当代临床医刊》 2017年第1期2812-2813,共2页
目的分析和探究针对多发伤伴不稳定性肩胛骨骨折患者应用改良后侧路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5月至2016年3月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多发伤伴肩胛骨骨折患者256例作为本次报告的研究对象,依照随机数表法分类,每组骨折患者各128例。... 目的分析和探究针对多发伤伴不稳定性肩胛骨骨折患者应用改良后侧路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5月至2016年3月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多发伤伴肩胛骨骨折患者256例作为本次报告的研究对象,依照随机数表法分类,每组骨折患者各12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临床常规的开放手术进行治疗,而试验组患者应用改良后侧入路手术进行干预。结果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术中的出血量、住院时间等临床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别明显可见,P<0.05。试验组患者在治疗后出现伤口愈合不全、肺部感染、坏死等不良状况人数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可见,P<0.05。两组多发伤伴肩胛骨骨折患者的恢复评分可知,试验组患者术后恢复更佳,存在不同,P<0.05。结论针对多发伤伴肩胛骨骨折患者应用改良后侧入路手术,可以降低不良状况的出现,明显的改善患者的身体恢复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后侧入路手术 传统外科手术 多发伤伴肩胛骨骨折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与空心螺钉张力带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对比 被引量:1
6
作者 廖朝雨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 2014年第8期510-510,共1页
目的:比较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与空心螺钉张力带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10月~2013年10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67例髌骨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n=34)和B组(n=33)。 A组进行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术,B组进行空心螺... 目的:比较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与空心螺钉张力带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10月~2013年10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67例髌骨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n=34)和B组(n=33)。 A组进行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术,B组进行空心螺钉张力带内固定术。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恢复优良率的差异。结果 B组术后恢复优良率明显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与空心螺钉张力带内固定都是髌骨骨折有效治疗手段,空心螺钉张力带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疗效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 空心螺钉张力带内固定 髌骨骨折 疗效对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的微波治疗下肢大隐静脉曲张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7
作者 刘德玲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6年第6期20-20,共1页
目的观察改良的微波治疗在下肢大隐静脉曲张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下肢大隐静脉曲张患者60例(60只患肢),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多功能微波设备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剥离切除手术进行... 目的观察改良的微波治疗在下肢大隐静脉曲张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下肢大隐静脉曲张患者60例(60只患肢),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多功能微波设备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剥离切除手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数量和大小。结果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数量、腹股沟切口长度分别为(50.5±2.5)min、(40.5±4.5)m L、(2.0±0.5)个、(2.5±0.5)cm,对照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数量、腹股沟切口长度分别为(105.5±15.5)min、(105.5±35.0)m L、(6.5±3.0)个、(5.0±0.3)cm,观察组手术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的微波治疗对下肢大隐静脉曲张的治疗具有确切的疗效,值得临床上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的微波治疗 下肢大隐静脉曲张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层医院髋部骨折手术病例护理分析
8
作者 刘桂梅 望美菊 李世君 《基层医学论坛》 2014年第15期1913-1914,共2页
目的探讨髋部骨折患者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 43例骨宽部骨折患者入院后除予骨科常规护理外,重点围绕压疮、肺部及泌尿系感染、深静脉血栓(DVT)等并发症进行相关护理。术前准确评估,指导肢体功能锻炼及按摩,注意饮食护理及预防血栓药... 目的探讨髋部骨折患者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 43例骨宽部骨折患者入院后除予骨科常规护理外,重点围绕压疮、肺部及泌尿系感染、深静脉血栓(DVT)等并发症进行相关护理。术前准确评估,指导肢体功能锻炼及按摩,注意饮食护理及预防血栓药物治疗;术后常规监测生命体征,早期功能锻炼,尽早下床活动,主动咳嗽排痰,预防压疮护理,继续应用预防DVT药物并严密观察。结果本组病例切口均甲级愈合出院,仅2例出现Ⅰ度压疮,未发生DVT及感染;未出现合并症复发或加重。术后随访6个月~18个月,术后1年髋部骨折后行动能力评分(Parker评分)9分9例,8分7例,7分13例,6分6例,6分以下8例。结论髋部骨折患者围术期护理的关键在于围绕压疮、肺部及泌尿系感染、DVT等并发症实施积极预防和主动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部骨折 围术期 护理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逆行小腿内侧皮瓣的临床应用及护理
9
作者 刘桂梅 李世君 《基层医学论坛》 2014年第9期1096-1098,共3页
目的:介绍改良逆行小腿内侧皮瓣在修复同侧及对侧足踝及小腿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及护理经验。方法对2008年8月-2011年8月我院收治的足踝及小腿下段皮肤软组织缺损17例患者,均行改良逆行小腿内侧皮瓣修复,修复同侧13例,交腿修复对侧4... 目的:介绍改良逆行小腿内侧皮瓣在修复同侧及对侧足踝及小腿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及护理经验。方法对2008年8月-2011年8月我院收治的足踝及小腿下段皮肤软组织缺损17例患者,均行改良逆行小腿内侧皮瓣修复,修复同侧13例,交腿修复对侧4例。结果本组17例术后皮瓣全部存活,仅1例交腿皮瓣术后皮瓣顶部少量坏死,换药后愈合。随访6个月~12个月,皮瓣外形色泽及质地良好,3例略显臃肿。足底溃疡修复后3个月开始负重,负重行走及耐磨正常,1年内未见溃疡复发。全部病例踝关节伸屈良好。结论改良逆行小腿内侧皮瓣血供可靠,风险较低,存活率高,既可修复同侧亦可交腿修复对侧,不损伤下肢主要血管,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尤其适合基层医院。围术期护理重点为监测皮瓣血供,去除压迫皮瓣及导致血管危象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踝小腿软组织缺损 改良逆行小腿内侧皮瓣修复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