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藏高原地区与山东菏泽平原地区脑出血临床特点的比较 被引量:5
1
作者 苑斌 何士华 +6 位作者 桑艳芳 次旦卓嘎 田佳钰 卜美玲 陈思霨 徐俊 孙永安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729-732,共4页
目的探讨西藏高原地区与山东菏泽平原地区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特点的差异.方法选择201 7年1月~2018年6月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神经科收治的脑出血患者100例为高原组,同期于菏泽医学专科学校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治疗的脑出血患者100例对照组,回... 目的探讨西藏高原地区与山东菏泽平原地区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特点的差异.方法选择201 7年1月~2018年6月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神经科收治的脑出血患者100例为高原组,同期于菏泽医学专科学校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治疗的脑出血患者100例对照组,回顾性分析2组危险因素、临床特点、相关血液指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高原组脑出血患者发病年龄、HDL-C水平和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明显降低(P<0.01),高血压(71.0% vs 51.0%,P=0.004)、脑出血伴发破入脑室比例(29.0% vs 9.0%,P=0.000)和血红蛋白水平[(167.00±32.00)g/L vs (148.00±21.00)g/L,P=0.000]以及病死率明显升高(26.0% vs 10.0%,P=0.003).发病年龄、饮酒、高血压、HDL-C是2组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高血红蛋白是高原组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西藏高原地区脑出血发病的危险因素与平原地区有所不同,并且病情重,预后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海拔 脑出血 格拉斯哥昏迷量表 危险因素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弥散加权成像在急性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袁飞 李云莹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4年第6期26-28,共3页
目的:分析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MRI-DWI)技术诊断急性脑梗死(ACI)的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3年5月曹县人民医院收治的93例疑似ACI患者,均实施MRI-DWI检查,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为金标准,探究MRI-DWI的诊断效能。结果:93例疑似... 目的:分析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MRI-DWI)技术诊断急性脑梗死(ACI)的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3年5月曹县人民医院收治的93例疑似ACI患者,均实施MRI-DWI检查,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为金标准,探究MRI-DWI的诊断效能。结果:93例疑似ACI患者中,DSA共检出68例,MRI-DWI共检出67例;以DSA为金标准,MRI-DWI诊断ACI的灵敏度为95.59%、特异度为92.00%、准确率为94.62%、阳性预测值为97.01%、阴性预测值为88.46%;MRI-DWI检查与金标准的一致性良好(Kappa值=0.865,P <0.001);患侧组织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脑血容量(CBV)低于对侧正常组织,平均通过时间(MTT)长于对侧正常脑组织(P <0.05)。结论:MRI-DWI能够有效诊断出ACI,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临床可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 诊断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高原与内地平原地区急性脑梗死临床特点比较 被引量:11
3
作者 孙永安 苑斌 +6 位作者 卜美玲 田佳钰 何士华 陈思霨 王丽亚 赵玉华 金海强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74-277,共4页
目的比较西藏高原地区与内地平原地区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7年1月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36例(高原组),菏泽医学专科学校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45例(平原组),对2组... 目的比较西藏高原地区与内地平原地区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7年1月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36例(高原组),菏泽医学专科学校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45例(平原组),对2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与平原组比较,高原组发病年龄早[(55.42±13.21)岁vs (67.46±14.26)岁,P=0.002],高血压、LDL、血红蛋白、降压、残疾和死亡比例明显升高,溶栓、抗凝、康复锻炼和独立存活比例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发病年龄、吸烟及饮酒、高血压、LDL、同型半胱氨酸、血红蛋白、心房颤动、血小板计数是西藏高原地区急性脑梗死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发病年龄、吸烟及饮酒、高血压、LDL、同型半胱氨酸、心房颤动是平原地区急性脑梗死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P<0.01)。结论西藏高原地区急性脑梗死发病危险因素及急性期处理方案与内地平原地区有所不同,溶栓等治疗方案在西藏高原地区急性脑梗死应用较少,有待当地医疗机构及患者共同努力来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高海拔 发病年龄 危险因素 治疗 血红蛋白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高原地区与内地平原地区阿尔茨海默病的患病情况调查 被引量:6
4
作者 苑斌 米玛顿珠 +6 位作者 次旦卓嘎 赵玉华 霍春青 卜美玲 王琰霏 金海强 孙永安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29-632,共4页
目的通过对西藏拉萨高原地区与菏泽平原地区老年阿尔茨海默病(AD)的发病环境因素及人群分布特点进行调查。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7月西藏拉萨市及山东省菏泽市的城镇居民及城镇周边农村居民人口为研究对象,入选拉萨地区藏族8000例(... 目的通过对西藏拉萨高原地区与菏泽平原地区老年阿尔茨海默病(AD)的发病环境因素及人群分布特点进行调查。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7月西藏拉萨市及山东省菏泽市的城镇居民及城镇周边农村居民人口为研究对象,入选拉萨地区藏族8000例(高原组),其中男性4000例,女性4000例。入选菏泽地区汉族8000例(平原组),其中男性4000例,女性4000例。对2组不同性别、年龄、地区、文化程度、职业的AD患病率进行比较。结果高原组和平原组女性AD患病率明显高于男性(14.7%vs 11.5%,13.4%vs 10.5%,P<0.01)。高原组和平原组随年龄增长,AD发病率逐渐增高(P<0.01)。高原组城区AD患病率明显高于平原组(12.9%vs 9.9%,P<0.01)。平原组郊区AD患病率明显高于城区(15.7%vs 9.9%,P<0.01)。高原组大学及以上AD患病率明显高于平原组(6.9%vs 4.3%,P<0.05)。高原组脑力工作AD患病率明显高于平原组(10.0%vs 6.5%,P<0.01)。结论两地区因地域及文化差异等因素,AD患病情况有所不同。高海拔对AD发病有一定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海拔 阿尔茨海默病 患病率 痴呆 认知功能障碍 低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RIMA乘积季节模型在西藏自治区包虫病月发病人数中的预测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苑斌 石晓峰 +8 位作者 霍春青 赵晶 何世华 赵玉华 严静 费雯 栾晓婷 金海强 孙永安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1年第7期957-959,1056,共4页
目的基于西藏自治区2013年8月至2018年7月包虫病的发病人数,采用X-12自回归移动平均(X-12-ARIMA)乘积模型拟合时间序列模型,对发病人数进行预测,为包虫病的防治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采用X-12-ARIMA乘积季节模型对西藏自治区包虫病月度... 目的基于西藏自治区2013年8月至2018年7月包虫病的发病人数,采用X-12自回归移动平均(X-12-ARIMA)乘积模型拟合时间序列模型,对发病人数进行预测,为包虫病的防治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采用X-12-ARIMA乘积季节模型对西藏自治区包虫病月度发病人数进行趋势分解,并自动选择ARIMA季节调整乘积模型,以赤池信息准则(AIC)和贝叶斯信息准则(BIC)值最小为最优模型选择标准。结果X-12选择的最优乘积季节模型为ARIMA(1,1,0)×(1,1,0)_(12);预测方程为,拟合模型结果显示2013至2018年包虫病的月发病人数不仅呈现季节性波动,而且呈现波动性下降的趋势。结论ARIMA(1,1,0)×(1,1,0)_(12)能够应用于西藏自治区包虫病发病人数的预测,西藏自治区包虫病的发病人数具有明显的季节性波动,并且呈现波动性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虫病 ARIMA乘积季节模型 发病人数 月份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加曲班、丁苯酞、阿司匹林联合治疗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6
6
作者 李美玲 苑斌 《现代医药卫生》 2020年第7期989-992,共4页
目的评估阿加曲班、丁苯酞、阿司匹林联合治疗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PIS)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就诊于该院神经内科的235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诊断为PIS患者86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 目的评估阿加曲班、丁苯酞、阿司匹林联合治疗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PIS)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就诊于该院神经内科的235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诊断为PIS患者86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2组均给予静脉滴注丁苯酞和口服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同时给予阿加曲班治疗。评估2组患者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Barthel指数(BI)评分,以及C反应蛋白、D-二聚体水平等。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NIHSS、BI评分,C反应蛋白、D-二聚体水平,治疗后7 d D-二聚体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24 h,7、14 d NIHSS、BI评分,治疗后7、14 d C反应蛋白水平,治疗后14 d D-二聚体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阿加曲班、丁苯酞、阿司匹林联合治疗PIS能明显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状态,抑制炎症的发生,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并改善其预后,且用药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卒中 阿司匹林 治疗结果 阿加曲班 丁苯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源性miR-128调控GSK3B参与脑梗死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李云莹 梁栋 +3 位作者 张伟华 吕亚楠 王芳 刘敬 《医学研究杂志》 2023年第9期118-124,共7页
目的探索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MSCS)外泌体源性miR-128调控GSK3B对脑梗死大鼠自噬与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分离BM-MSCS及外泌体,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 目的探索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MSCS)外泌体源性miR-128调控GSK3B对脑梗死大鼠自噬与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分离BM-MSCS及外泌体,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qPCR)对miR-128与GSK3B的表达量进行检测,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验证miR-128和GSK3B的靶向关系,Western blot法检测自噬相关蛋白(LC3-Ⅰ、LC3-Ⅱ)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组织中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6)分泌水平。结果与sham组大鼠比较,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大鼠脑组织中miR-128表达下调,但miR-128在BM-MSCS外泌体中表达上调(P<0.05)。外泌体处理或上调外泌体中miR-128表达能降低MCAO大鼠脑组织中LC3-Ⅱ/LC3-Ⅰ表达,抑制TNF-α、IL-6浓度(P<0.05)。但下调外泌体中miR-128表达则相反。miR-128与GSK3B的靶向关系被验证,下调miR-128的作用被si-GSK3B部分抵消。结论BM-MSCS外泌体源性miR-128通过靶向GSK3B抑制脑梗死大鼠自噬与炎性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128 GSK3B 脑梗死 外泌体 自噬 炎性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舒适护理在手足显微外科断指再植术患者围手术期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4
8
作者 李爱丽 《系统医学》 2019年第16期141-144,共4页
目的探究在手足显微外科断指在植术临床患者治疗过程中引入舒适护理的影响。方法选择该院2016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手足显微外科断指在植术患者200例,将之随机平均分为A组和B组,各100例,A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法,B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添... 目的探究在手足显微外科断指在植术临床患者治疗过程中引入舒适护理的影响。方法选择该院2016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手足显微外科断指在植术患者200例,将之随机平均分为A组和B组,各100例,A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法,B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添加舒适护理手段,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和手术后的满意度、焦虑度以及疼痛情况和恢复情况等,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结果根据对比来看,B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情况(100%)等均明显优于A组患者(9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23,P<0.05),可以进行统计学分析。结论舒适护理能够有效缓解手足显微外科断指再植术患者手术期间的焦虑,有利于患者的康复,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适护理 围手术期 断指再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酸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伴高半胱氨酸血症疗效观察 被引量:4
9
作者 郜宪林 刘广才 +2 位作者 朱海献 李炳义 胡会婷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56-257,共2页
目的观察叶酸治疗对合并高半胱氨酸血症(Hcy)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血浆高半胱氨酸(HCA)水平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129例合并Hey的TIA患者应用随机数字法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n=64)只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n=65)在常规... 目的观察叶酸治疗对合并高半胱氨酸血症(Hcy)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血浆高半胱氨酸(HCA)水平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129例合并Hey的TIA患者应用随机数字法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n=64)只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n=65)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叶酸治疗.对比分析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HCA水平的变化及其1年内完全缓解率及完全性脑卒中发生率。结果初发TIA患者Hey的发生率高达41.4%。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血浆HCA显著降低[(14.27±6.13)μmol/L,(24.99±6.87)μmol/L,t=2.799,P〈0.01],而对照组血浆HCA无明显变化[(24.68±6.89)μmol/L,(25.68±7.11)μmo]/L,t=2.735,P〈0.01]。1年后,观察组完全性脑卒中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9.8%,25.0%,χ^2=4.849,P〈0.05),TIA症状完全缓解率高于对照组(73.8%,50.0%,χ^2=7.253,P〈0.01).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叶酸治疗可有效降低TIA患者的血浆HCA水平,改善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高半胱氨酸血症 叶酸
原文传递
天浆牛黄散对匹罗卡品大鼠癫痫模型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苑斌 卜美玲 +2 位作者 田佳钰 张蕾 孙永安 《癫痫杂志》 2019年第3期187-191,共5页
目的观察天浆牛黄散对匹罗卡品大鼠癫痫模型认知、癫痫发作、海马结构的影响。方法 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4组(n=10),分别为空白对照组(A组)和3个匹罗卡品大鼠癫痫模型组,模型组按照不同的处理方式分为:天浆牛黄散治疗组(B组)、丙戊酸钠... 目的观察天浆牛黄散对匹罗卡品大鼠癫痫模型认知、癫痫发作、海马结构的影响。方法 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4组(n=10),分别为空白对照组(A组)和3个匹罗卡品大鼠癫痫模型组,模型组按照不同的处理方式分为:天浆牛黄散治疗组(B组)、丙戊酸钠组(C组)和模型对照组(D组)。观察第7、14、21 d大鼠癫痫发作情况、脑电图监测大鼠放电次数、认知能力;大鼠处死后行脑组织病理切片检测,观察海马CA1区神经元损伤。结果 B组与C组大鼠癫痫自发性发作次数、持续时间、每分钟平均放电次数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D组与B、C组相比,发作次数增多、持续时间增长、放电次数增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大鼠无癫痫发作。大鼠在认知能力方面,A、B与C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D组与A、B、C组相比,认知能力较差(P<0.05);大鼠海马区CA1区存活细胞数,B、C与D组相比有明显改善(P<0.05);与A组相比3个实验组海马CA1区存活细胞显著降低(P<0.05)。结论天浆牛黄散能减少匹罗卡品大鼠癫痫模型的癫痫发作、改善认知、有效减轻癫痫发作和海马CA1区神经元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浆牛黄散 匹罗卡品 癫痫模型 认知功能 大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