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发性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18例的治疗
1
作者 孔德才 吴磊 +2 位作者 王建 薛洪峰 孙良金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23年第5期389-391,395,共4页
总结自发性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SISMAD)治疗的临床经验。回顾性分析菏泽市立医院2017年3月—2020年10月收治的18例SISMAD患者的病例资料。18例患者中男14例,女4例;年龄41~73岁,平均(58.79±10.17)岁。其中13例患者入院时行保守... 总结自发性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SISMAD)治疗的临床经验。回顾性分析菏泽市立医院2017年3月—2020年10月收治的18例SISMAD患者的病例资料。18例患者中男14例,女4例;年龄41~73岁,平均(58.79±10.17)岁。其中13例患者入院时行保守治疗,其中2例因保守治疗3~5 d后腹痛加重改行腔内治疗,余11例经保守治疗后好转出院,入院后立即行腔内治疗3例;行开放手术治疗患者2例。所有患者均恢复良好顺利出院。患者随访时间6~30个月,其中1例合并肺癌,患者因肺癌广泛转移于出院10个月后死亡。另有1例因饮酒后再发腹痛入院,予保守治疗后好转;其余患者均未再发肠系膜上动脉夹层或新发血栓形成。SISMAD的治疗应考虑患者的症状、体征、分型等多个因素,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对于无明显肠道坏死及肠系膜上动脉破裂的患者,可首选保守治疗。对于保守治疗失败的患者,腔内治疗也可视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系膜上动脉夹层 自发性 孤立性 治疗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保护性回肠造口还纳术围手术期的应用
2
作者 冯斌 袁玉国 +2 位作者 郭震震 曹艳茹 张飞妍 《加速康复外科杂志》 2022年第3期107-112,共6页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理念在保护性回肠造口还纳术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菏泽市立医院胃肠外科治疗的50例接受保护性回肠造口还纳术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ERA...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理念在保护性回肠造口还纳术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菏泽市立医院胃肠外科治疗的50例接受保护性回肠造口还纳术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ERAS组和常规组,每组各25例。其中ERAS组使用ERAS理念展开围手术期治疗,常规组使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分析对比ERAS组和常规组患者在术前及手术后第3天的免疫和炎症相关指标的水平,免疫和炎症相关指标包括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比较ERAS组和常规组患者的手术时长,以及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手术后前3 d的疼痛状况、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首次排便时间、术后首次口服肠内营养液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非计划再次入院和再次手术率、死亡率等指标。结果:全部患者手术开始前的免疫和炎症相关指标(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IL-6、CRP)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第3天ERAS组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ERAS组IL-6、CRP水平显著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所有患者手术时长和手术过程中出血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ERAS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ERAS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首次排便时间、术后口服肠内营养液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ERAS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计划再次入院和再次手术率、死亡率和常规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ERAS理念下对保护性回肠造口还纳患者围手术期进行干预,不仅可以减轻患者对手术的应激反应、躯体疼痛,缓解患者就医期间的恐惧,还能缩短术后住院时间、节约住院成本、提高患者的就医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康复外科 回肠造口还纳 结直肠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在老年高位直肠癌患者中的疗效分析
3
作者 王建 孔德才 +4 位作者 王茂峰 陈龙 李珍 祝青 吴磊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24年第2期98-102,共5页
目的:探讨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治疗老年高位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9月至2022年9月手术治疗的64例老年高位直肠癌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2例,两组均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对照组经腹部辅助切口取标本,观察组... 目的:探讨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治疗老年高位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9月至2022年9月手术治疗的64例老年高位直肠癌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2例,两组均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对照组经腹部辅助切口取标本,观察组经肛门取标本。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清扫淋巴结数量、术后首次排气时间、疼痛评分、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病理分级、淋巴结清扫数量、术后并发症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病理切缘均为阴性;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老年高位直肠癌的手术治疗,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是安全、有效、可行的,与经辅助切口取标本手术相比,在减少术后疼痛、胃肠功能恢复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 腹腔镜检查 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抵钉座经肛置入法腹部无切口手术与腹腔镜直肠前切除术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冯斌 王茂峰 +5 位作者 吴磊 曹艳茹 张飞妍 祝青 司世同 常凤华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6期834-838,共5页
目的:探讨抵钉座经肛置入法腹部无切口手术(natural orifice specimen extraction surgery,NOSES)与腹腔镜直肠前切除术(laparoscopic anterior rectectomy,LAR)的临床效果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在菏泽市立医院接... 目的:探讨抵钉座经肛置入法腹部无切口手术(natural orifice specimen extraction surgery,NOSES)与腹腔镜直肠前切除术(laparoscopic anterior rectectomy,LAR)的临床效果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在菏泽市立医院接受治疗的60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NOSES组(n=30)作为观察组行抵钉座经肛置入法肛门外翻切除标本腹部无切口手术,对照组(n=30)行LAR,对比分析两组术中和术后各临床相关指标。术后随访6~12个月,观察肿瘤复发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腹病例,两组术中出血量、术中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肿瘤复发率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OSES组手术时间、术后疼痛评分、首次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首次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OSES治疗中低位直肠癌安全可行、效果满意。相比传统腹腔镜手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术后疼痛轻、下床活动早、肛门排气早、进食时间早、住院时间短、腹部无切口疤痕、快速康复等优点,而术后并发症及肿瘤复发率无明显增加,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低位直肠癌 腹腔镜直肠前切除手术 外翻技术 经自然腔道外翻切除标本腹部无切口手术 对比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节性T细胞及相关炎性因子在结肠癌肿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7
5
作者 祝青 任秋霞 +1 位作者 吴磊 任少达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7年第11期29-32,共4页
目的探讨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Treg)及相关细胞因子在结肠癌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菏泽市立医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结肠癌患者127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结肠癌切除术,术中取得肿瘤组织标本,检测... 目的探讨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Treg)及相关细胞因子在结肠癌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菏泽市立医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结肠癌患者127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结肠癌切除术,术中取得肿瘤组织标本,检测其中Treg的表达水平,并对患者随访3年。根据术后是否复发,将其分为复发组(37例)和对照组(90例),比较两组患者Treg及其他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结果复发组患者肿瘤组织中Treg、CD4^+T细胞及白介素(IL)-10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0,0.023,0.018),两组患者CD8^+T细胞水平无显著差异(P=0.135)。IL-17和干扰素-γ(IFN-γ)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0,0.001)。结论结肠癌患者肿瘤组织中Treg和IL-10水平升高,IL-17和IFN-γ水平降低,提示结肠癌患者存在免疫抑制,且与患者预后不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节性T细胞 炎性因子 结肠癌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下胃癌D2根治术联合射频消融应用于胃癌肝转移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
6
作者 吴磊 王建 +1 位作者 陈龙 王琛 《中国内镜杂志》 2021年第12期61-66,共6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胃癌D2根治术联合射频消融肝转移瘤应用于胃癌肝转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2017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可切除胃癌肝转移需行胃癌D2根治术联合射频消融的患者6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1例。对照组采用开...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胃癌D2根治术联合射频消融肝转移瘤应用于胃癌肝转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2017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可切除胃癌肝转移需行胃癌D2根治术联合射频消融的患者6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1例。对照组采用开腹胃癌D2根治术联合射频消融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腔镜下胃癌D2根治术联合射频消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指标、血清肿瘤标志物指标、免疫相关指标和并发症情况。结果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多于观察组,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明显长于观察组(P<0.05),手术时间短于观察组(P<0.05);术后两组患者血清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水平降低(P<0.05),观察组血清AFP、CEA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两组患者CD4^(+)、CD8^(+)、CD4^(+)/CD8^(+)水平均较术前降低(P<0.05),观察组CD4^(+)、CD4^(+)/CD8^(+)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2.90%低于对照组41.94%(P<0.05)。结论腹腔镜下胃癌D2根治术联合射频消融治疗胃癌肝转移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可明显改善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及机体免疫功能,降低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胃癌D2根治术 射频消融 胃癌肝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干细胞标志物CD24、CD44在胃癌组织中的共表达及患者临床病理参数和预后 被引量:5
7
作者 韩方征 张潇霖 +1 位作者 董唯一 谢云亭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9期4625-4630,共6页
背景:国内外研究显示CD24、CD44表达与胃癌的疾病进展、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可能存在密切关系。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干细胞标志物CD24、CD44共表达情况及对患者临床病理参数、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06年4月至2012年4月在菏泽市立医院... 背景:国内外研究显示CD24、CD44表达与胃癌的疾病进展、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可能存在密切关系。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干细胞标志物CD24、CD44共表达情况及对患者临床病理参数、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06年4月至2012年4月在菏泽市立医院胃肠外科行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癌组织、癌旁组织、正常胃组织中CD24、CD44蛋白表达情况,记录患者临床病理参数并随访。统计分析CD24、CD44双阳性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间的关系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与结论:(1)在180例患者中,CD24阳性率为57.5%(92/180),其中低表达54例,高表达38例;CD44阳性率为49.3%(79/180),其中低表达48例,高表达31例。二者的共表达率为24.3%(39/180),双阴性率为30.0%(48/180);(2)与癌组织相比,正常胃组织和癌旁组织CD24、CD44的阳性率均较低,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CD24、CD44在胃癌组织中的共表达与胃癌组织大小、T分期、N分期、脉管浸润相关(P<0.05),但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部位、WHO病理分型、Lauren分型、M分期无关(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发现T分期、N分期是影响CD24、CD44在胃癌组织中共表达的独立性危险因素;(4)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结果显示,CD24和CD44的表达强度之间不存在相关关系(r=0.020,P=0.795);(5)180例患者,失访17例,失访率为9.4%。5年内死亡87例,CD24单阳组53例患者,死亡21例;CD44单阳组40例患者,死亡23例;双阴组48例患者,死亡13例,双阳组39例患者,死亡30例。Log-rank统计检验显示,4组患者的生存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21.72,P<0.001),CD24(+)CD44(+)患者预后最差;(6)结果表明,CD24、CD44在胃癌中有较高的阳性率,且与患者分期密切相关。二者的共表达是患者预后不良的强烈信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CD24 CD44 肿瘤干细胞 危险因素 预后 干细胞 胃肿瘤 抗原 CD24 抗原 CD44 肿瘤干细胞 组织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ISS-1基因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胃癌复发转移的关系 被引量:5
8
作者 冯斌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3年第10期2289-2291,共3页
目的:检测KISS-1基因在胃癌中的表达,探讨它与胃癌的临床特征、复发和转移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2008年菏泽市立医院手术切除的胃癌根治标本50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50例胃癌组织中KISS-1基因的表达情况,与正常胃组织做对比,结合临床资... 目的:检测KISS-1基因在胃癌中的表达,探讨它与胃癌的临床特征、复发和转移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2008年菏泽市立医院手术切除的胃癌根治标本50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50例胃癌组织中KISS-1基因的表达情况,与正常胃组织做对比,结合临床资料与随访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胃癌组织KISS-1基因的阳性表达率32%,KISS-1基因在低分化、有淋巴结转移、远处脏器转移肿瘤中表达显著降低P<0.05,5年生存者的KISS-1基因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5年内死亡者,P<0.05。结论:KISS-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低于胃正常组织,表明胃癌的发生可能与KISS-1基因的缺失有关。KISS-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Borrmann分型、肿瘤的大小、部位、病理类型无显著相关性,而与胃癌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有关。KISS-1基因可能成为预测胃癌恶性潜能的新的生物学标记物,通过恢复和提高体内基因表达水平有望成为胃癌基因治疗的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KISS-1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团体认知行为干预对永久性肠造口患者知信行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9
9
作者 白美英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0年第23期194-196,共3页
目的探讨团体认知行为干预在永久性肠造口患者中应用效果。方法将2018年3月—2020年3月本院行永久性肠造口手术的128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6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团体认知行为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 目的探讨团体认知行为干预在永久性肠造口患者中应用效果。方法将2018年3月—2020年3月本院行永久性肠造口手术的128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6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团体认知行为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和干预30 d后知信行水平[肠造口患者造口知信行量表(CPCKAPS)]和生活质量[中文版造口患者生活质量问卷(COH-QOL-OQ)]评分。结果干预前两组CPCKAPS评分、COH-QOL-OQ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30 d后CPCKAPS中知识(49.82±3.59)分、态度(31.68±3.22)分、自我行为(19.82±2.62)分,均高于对照组的(43.91±3.57)分、(25.27±3.16)分、(15.73±2.51)分;COH-QOL-OQ(6.89±1.16)分,高于对照组的(5.27±1.1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团体认知行为干预可提高永久性肠造口患者知信行水平,利于提高造口管理能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久性肠造口 团体认知行为干预 知信行 生活质量 自我管理 术后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7对结直肠癌生物学特性的作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吴磊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18年第3期181-185,共5页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7(IGFBP7)对结直肠癌生物学特性的作用。方法:培养人结直肠癌SW480细胞,根据转染物不同分为IGFBP7质粒组、空白质粒组和对照组,RT-PCR法检测细胞中IGFBP7基因表达,MTT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流式细胞计...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7(IGFBP7)对结直肠癌生物学特性的作用。方法:培养人结直肠癌SW480细胞,根据转染物不同分为IGFBP7质粒组、空白质粒组和对照组,RT-PCR法检测细胞中IGFBP7基因表达,MTT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流式细胞计量术检测细胞凋亡率,Transwell小室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情况。结果:IGFBP7质粒组细胞中IGFBP7mRNA相对表达量高于空白质粒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质粒组和对照组相比,IGFBP7质粒组细胞24、48、72和96 h吸光度值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质粒组和对照组相比,IGFBP7质粒组细胞凋亡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GFBP7质粒组迁移细胞数和侵袭细胞数均低于空白质粒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GFBP7基因过表达可抑制结直肠癌细胞增殖、加速细胞凋亡、减少细胞迁移和侵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7 细胞增殖 细胞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规腹腔镜手术与NOSES术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康复对比观察 被引量:2
11
作者 孔德才 左国华 《当代临床医刊》 2023年第4期31-32,共2页
目的分析结直肠癌患者采用常规腹腔镜手术和NOSES术(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术后康复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治疗结直肠癌46例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腹腔镜手术治疗,研究组实施NOSES术进行医治,观察两组... 目的分析结直肠癌患者采用常规腹腔镜手术和NOSES术(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术后康复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治疗结直肠癌46例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腹腔镜手术治疗,研究组实施NOSES术进行医治,观察两组手术不同时段的应激反应指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疼痛程度(VAS)、生活质量(EORTC QLQ-C30)改善状况,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间术前SOD、MDA水平、VAS、EORTC QLQ-C30评分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研究组术后MDA水平,及1 w的VAS评分、EORTC QLQ-C30评分与对照组对比均较低,但术后SOD水平则比对照组高,组间差异比较显著(P<0.05)。结论结直肠癌患者采用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治疗,可改善患者的应激反应,缓解患者疼痛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治疗效果良好,有助于患者术后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规腹腔镜手术 NOSES术 结直肠癌 治疗效果 术后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肛瘘手术应用球状空心探针的效果分析
12
作者 吴磊 《中外医疗》 2018年第1期20-22,共3页
目的研究复杂肛瘘手术中球状空心探针的运用效果。方法该研究方便选择的对象为2016年8月—2017年8月来该院行肛瘘切开挂线术的患者有88例,将他们分为两组(A组与B组),对于A组的44例患者运用球状空心探针来探查其瘘管与内口,对于B组的44... 目的研究复杂肛瘘手术中球状空心探针的运用效果。方法该研究方便选择的对象为2016年8月—2017年8月来该院行肛瘘切开挂线术的患者有88例,将他们分为两组(A组与B组),对于A组的44例患者运用球状空心探针来探查其瘘管与内口,对于B组的44例患者则运用硬质实心探针加以探查,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操作时间、探查准确率、切口愈合时间等情况。结果对比两组患者的一次手术治愈情况,A组治愈与有效例数均多于B组,A组治愈率为100.00%,B组为86.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球状空心探针运用于复杂肛瘘手术中能够帮助医师提升瘘管以及内口探查的准确度,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肛瘘手术 球状空心探针 硬质实心探针 效果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下盆底抬高及直肠悬吊治疗出口梗阻型便秘的临床效果
13
作者 薛洪峰 吴磊 +1 位作者 高兰英 薛心怡 《临床研究》 2021年第6期16-18,共3页
目的研究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采用腹腔镜下盆底抬高及直肠悬吊治疗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3年1月至2019年12月入院接受诊治的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56例,所有患者均使用腹腔镜下盆底抬高及直肠悬吊方法治疗,对比患者治疗前后粪便造影征象... 目的研究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采用腹腔镜下盆底抬高及直肠悬吊治疗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3年1月至2019年12月入院接受诊治的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56例,所有患者均使用腹腔镜下盆底抬高及直肠悬吊方法治疗,对比患者治疗前后粪便造影征象以及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评分和排粪造影结果。结果治疗后骶直分离、直肠黏膜内套、直肠折曲、直肠前突患者数量明显少于治疗前,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盆底疝、会阴下降患者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便秘得分、伴随症状得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的乙耻距、肛上距、骶直间距指标值在下降,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盆底抬高和直肠悬吊治疗出口梗阻型便秘疾病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的症状,降低疾病对患者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口梗阻型便秘 腹腔镜下盆底抬高 直肠悬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消化道重建方式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茂峰 李慧 +3 位作者 吴磊 王明 李珍 张勇 《中国肿瘤外科杂志》 CAS 2022年第5期489-493,共5页
目的比较分析腹腔镜下右半结肠切除术回肠结肠侧侧吻合术与辅助切口回肠结肠端侧吻合术患者的近期疗效资料,探讨全腹腔镜下回肠结肠侧侧吻合术的安全可行性及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期间采用腹腔镜... 目的比较分析腹腔镜下右半结肠切除术回肠结肠侧侧吻合术与辅助切口回肠结肠端侧吻合术患者的近期疗效资料,探讨全腹腔镜下回肠结肠侧侧吻合术的安全可行性及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期间采用腹腔镜下右半结肠切除术的79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全腹腔镜下回肠结肠侧侧吻合术患者30例(实验组),辅助切口回肠结肠端侧吻合术患者49例(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术中及术后临床资料等。结果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术中出血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切口长度[(5.53±0.73)cm]相比对照组切口长度[(7.12±1.32)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2.6±0.5)d]、术后疼痛程度[(3.1±0.7)分]相比对照组的[(3.5±0.7)d]、[(3.8±0.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切口感染率(8.2%)较实验组术后切口感染率(0)明显升高;两组患者术后其他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腹腔镜下右半结肠切除术中应用全腹腔镜下回肠结肠侧侧吻合术具有较好近期疗效,快捷方便且安全可行,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右半结肠切除术 消化道重建方式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患者采用腹腔镜D2根治术与开腹手术治疗的效果对照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吴磊 《中外医疗》 2017年第12期10-12,共3页
目的对照研究腹腔镜D2根治术与开腹手术治疗胃癌的效果。方法方便选择2013年9月—2015年9月该院收治60例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分组的规则,分为观察与对照组,30例对照组实行开腹手术治疗,30例观察组实行腹腔镜D2根治术,对比两... 目的对照研究腹腔镜D2根治术与开腹手术治疗胃癌的效果。方法方便选择2013年9月—2015年9月该院收治60例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分组的规则,分为观察与对照组,30例对照组实行开腹手术治疗,30例观察组实行腹腔镜D2根治术,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1年后存活情况。结果经过手术后,两组手术时间、淋巴结清除数目、1年后存活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分别为(148.22±9.51)m L、(5.36±1.22)cm,对照组为(329.54±11.36)m L、(16.52±1.32)cm,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首次进食流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2.56±0.95)、(4.36±1.14)、(8.62±1.32)d,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D2根治术用于胃癌治疗过程,能够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对患者的创伤,缩短其住院时间,且术后恢复速度较快,可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D2根治术 胃癌 开腹手术 治疗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默ERK5对乳腺癌耐阿霉素细胞MCF-7/ADM耐药性的逆转作用及机制
16
作者 张瀚文 张江涛 +3 位作者 庞森 陈俊 徐钰驹 吴向华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79-283,共5页
目的研究沉默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5(extracellular signal regulated kinase 5,ERK5)对乳腺癌耐阿霉素细胞MCF-7/ADM耐药性的影响及其潜在机制。方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法(qRT-PCR)检测乳腺癌耐药细胞MCF-7/ADM、乳腺癌非耐药细胞MCF-7和正... 目的研究沉默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5(extracellular signal regulated kinase 5,ERK5)对乳腺癌耐阿霉素细胞MCF-7/ADM耐药性的影响及其潜在机制。方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法(qRT-PCR)检测乳腺癌耐药细胞MCF-7/ADM、乳腺癌非耐药细胞MCF-7和正常乳腺细胞Hs578Bst中ERK5的表达水平。使用携带ERK5-shRNA或阴性对照shRNA的慢病毒载体转染MCF-7/ADM细胞,qRT-PCR检测转染后细胞ERK5沉默效率。同时设立加阿霉素组与不加阿霉素组,CCK-8法检测MCF-7/ADM细胞对药物的敏感性;克隆形成实验检测MCF-7/ADM细胞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MCF-7/ADM细胞的凋亡及周期分布。结果与乳腺癌非耐药细胞MCF-7和正常乳腺细胞Hs578Bst细胞相比,ERK5在乳腺癌耐药细胞MCF-7/ADM中呈高表达水平(P<0.05)。沉默ERK5可有效抑制阿霉素作用下MCF-7/ADM细胞的增殖,并促进其凋亡(P<0.05)。同时,沉默ERK5还可增强MCF-7/ADM细胞对阿霉素药物的敏感性,并一定程度上使细胞阻滞于G0/G1期,抑制癌细胞的生长。结论ERK5参与乳腺肿瘤耐药性的调控,沉默ERK5可逆转MCF-7/ADM细胞的耐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5 乳腺癌 化疗耐药 靶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阑尾黏液囊肿40例的诊断与外科治疗 被引量:1
17
作者 冯斌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752-753,共2页
阑尾黏液囊肿是一种潴留性囊肿,临床上比较少见,虽然通常没有临床症状,但是囊肿一旦破溃,便会侵袭邻近的组织器官,可引起肠梗阻、腹膜假黏液腺瘤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发生恶变。故术前诊断十分重要。我院自2002-2011年共收治阑尾黏... 阑尾黏液囊肿是一种潴留性囊肿,临床上比较少见,虽然通常没有临床症状,但是囊肿一旦破溃,便会侵袭邻近的组织器官,可引起肠梗阻、腹膜假黏液腺瘤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发生恶变。故术前诊断十分重要。我院自2002-2011年共收治阑尾黏液囊肿40例,现分析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阑尾黏液囊肿 术前诊断 外科治疗 临床症状 潴留性囊肿 严重并发症 组织器官 肠梗阻
原文传递
术后早期促康护理结合强化健康教育对胃癌手术患者胃癌特异症状、胃肠功能恢复及并发症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左国华 闫秀芬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3年第2期265-268,共4页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促康护理结合强化健康教育对胃癌手术患者胃癌特异症状、胃肠功能恢复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12月菏泽市立医院行择期胃癌根治术的患者10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促康护理结合强化健康教育对胃癌手术患者胃癌特异症状、胃肠功能恢复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12月菏泽市立医院行择期胃癌根治术的患者10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护理和健康教育,观察组术后采取早期促康护理和强化健康教育。采用安德森症状评估量表特异性模块评价两组患者护理前后普通症状与特异性症状评分情况,同时比较两组患者胃肠蠕动时间、排气时间、排便时间的差异,统计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护理后两组MDASI-GI量表中各项目得分低于护理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量表中各项目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胃肠蠕动时间、排气时间、排便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早期促康护理结合强化健康教育能够有效改善胃癌患者的临床症状,同时能够加速胃肠功能恢复,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早期促康护理 强化健康教育 胃癌 胃癌根治术
原文传递
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肠内营养支持患者胃肠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万伟博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6年第7期931-934,共4页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肠内营养支持患者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本院胃肠外科2011年8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行空肠输注肠内营养治疗的老年患者33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6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肠内营养支持患者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本院胃肠外科2011年8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行空肠输注肠内营养治疗的老年患者33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6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经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PA、ALB和TFN蛋白相关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1);经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胃肠功能均恢复良好。观察组患者肛门排气时间、肛门排便时间和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 P〈0.01);观察组总并发症发生率(27.71%)显著低于对照组总并发症发生率(51.81%)(P〈0.01);此外,随访6个月,观察组患者满意率(93.98%)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满意率(75.90%)(P〈0.01)。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胃肠外科老年患者行空肠输注后的营养质量,加快患者的胃肠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外科 老年患者 空肠输注 胃肠功能 护理干预
原文传递
白花蛇舌草提取物对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和凋亡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6
20
作者 王宇 宋舟 +2 位作者 康爱文 赵蒙 田丽媛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8年第16期3007-3011,共5页
目的:探索不同浓度的白花蛇舌草提取物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的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选择体外培养的人乳腺癌MCF-7细胞,将其分为5组,分别给予不同浓度使用乙醇提取法提取的白花蛇舌草有效成分(0、75、150、300和600μg/mL)。分别在药... 目的:探索不同浓度的白花蛇舌草提取物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的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选择体外培养的人乳腺癌MCF-7细胞,将其分为5组,分别给予不同浓度使用乙醇提取法提取的白花蛇舌草有效成分(0、75、150、300和600μg/mL)。分别在药物孵育的第1、2、3、4天提取细胞样本,采用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情况。结果:在第1、2、3和4天,不同浓度的白花蛇舌草均能够显著抑制乳腺癌细胞的增殖,且细胞的增殖抑制率随着药物浓度的升高而升高,以300μg/mL和600μg/mL两个浓度的作用效果最为显著,但300μg/mL和600μg/mL两个浓度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浓度的白花蛇舌草干预后处于G0~G1期的细胞百分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处于S期和G2~M期的细胞百分比高于对照组(P<0.05),且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细胞周期的调控和凋亡的抑制效果以300μg/mL和600μg/mL两个浓度最为显著,但两个浓度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白花蛇舌草能够显著抑制乳腺癌MCF-7细胞的增殖并促进细胞凋亡,且这一作用存在显著的"量-效"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花蛇舌草 乳腺癌 细胞增殖 MTT检测 细胞凋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