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拉莫三嗪联合度洛西汀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3
1
作者 付琳 郭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4年第2期56-58,62,共4页
目的观察拉莫三嗪联合度洛西汀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1年12月菏泽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难治性抑郁症患者11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对照组采用度洛西汀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 目的观察拉莫三嗪联合度洛西汀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1年12月菏泽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难治性抑郁症患者11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对照组采用度洛西汀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拉莫三嗪治疗,2组均持续治疗8周。比较2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前与治疗2、4、8周后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GI)、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9.09%,高于对照组的72.73%(χ^(2)=4.767,P=0.029);治疗2、4、8周后,2组患者CGI评分与HAMD评分较治疗前逐渐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8周后,2组患者躯体功能、物质功能、心理功能及社会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均<0.01);研究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6.36%vs.12.73%,χ^(2)=0.293,P=0.589)。结论拉莫三嗪联合度洛西汀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的抑郁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治性抑郁症 拉莫三嗪 度洛西汀 治疗效果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神康复群组管理模式联合社会生活模拟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技能的影响
2
作者 丁明 王群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4年第10期195-198,共4页
目的探讨精神康复群组管理模式联合社会生活模拟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SCH)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8月—2023年10月菏泽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92例SCH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常... 目的探讨精神康复群组管理模式联合社会生活模拟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SCH)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8月—2023年10月菏泽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92例SCH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精神康复群组管理模式联合社会生活模拟训练。对比两组患者的负性情绪、生活技能及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前,两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住院精神病人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FPI)、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量表(SQLS)中各个维度评分对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SAS、SDS及SQLS各个维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SSFPI评分为(19.25±2.18)分,高于对照组的(14.31±2.1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SCH患者中实施精神康复群组管理模式结合社会生活模拟训练,可改善负性情绪,提高生活技能和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精神分裂症 精神康复群组管理模式 社会生活模拟训练 负性情绪
原文传递
智能电针治疗精神分裂症伴发抑郁症状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0
3
作者 张永东 邵辉 +4 位作者 赵学英 刘蔚 贺军 柴立均 罗和春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CSCD 2001年第1期44-45,共2页
目的 观察智能电针治疗精神分裂症伴发抑郁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 42例精神分裂症伴发抑郁症状的患者 ,随机抽取 2 2例应用智能电针配合抗精神病药物作为治疗组 ,其余 2 0例单用抗精神病药物作为对照组。按HAMD(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 目的 观察智能电针治疗精神分裂症伴发抑郁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 42例精神分裂症伴发抑郁症状的患者 ,随机抽取 2 2例应用智能电针配合抗精神病药物作为治疗组 ,其余 2 0例单用抗精神病药物作为对照组。按HAMD(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 (2 4项版本 )、SDS(Zungs抑郁自评量表 )评价两组治疗前后分数变化比较。以HAMD总分的减分率作为临床疗效评分标准。结果 电针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临床显效率 40 .9% ,好转率 45 .5 % ,总有效率 86 .4%。结论 智能电针是治疗精神分裂伴发抑郁症状的有效办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电针 精神分裂症 抑郁症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神分裂症患者6~11岁子女行为问题及相关因素对照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赵贵芳 高春霓 +13 位作者 王延祜 刘金同 唐济生 郑玉英 崔爱军 朱成友 李萍 王善松 孙呈勇 乔学云 张伟 宋深刚 李庆荣 冯健 《山东精神医学》 2006年第2期81-84,共4页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6~11岁子女行为问题及相关因素.方法对山东省11所精神病医院(科)1999年6月~2000年6月间住院,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2版修订本精神分裂症诊断的患者6~11岁子女(研究组)217名及正常人群子女...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6~11岁子女行为问题及相关因素.方法对山东省11所精神病医院(科)1999年6月~2000年6月间住院,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2版修订本精神分裂症诊断的患者6~11岁子女(研究组)217名及正常人群子女(对照组)191名,采用自编心理卫生相关问题调查表(包括50个项目),Achenback儿童行为问题问卷(CBCL),进行登门调查,对照研究.结果研究组男、女童CBCL总分为(10.05±7.83)及(11.26±14.07),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男女童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0).CBCL因子得分及家庭环境、教养情况,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6~11岁子女行为问题较多,受生物、心理、社会等多方面因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亲子关系 儿童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齐拉西酮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疗效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20
5
作者 姜翠梅 王国平 《精神医学杂志》 2008年第3期212-213,共2页
目的探讨齐拉西酮治疗精神分裂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符合CCMD-3诊断标准的6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齐拉西酮和利培酮治疗8周,采用PANSS、CGI、TESS、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评定疗效和安全性。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 目的探讨齐拉西酮治疗精神分裂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符合CCMD-3诊断标准的6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齐拉西酮和利培酮治疗8周,采用PANSS、CGI、TESS、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评定疗效和安全性。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76.36%和75.68%,治愈率分别为53.43%和51.08%;两组患者PANSS量表总分治疗后2、4、6、8周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两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齐拉西酮不良反应显著少于利培酮(P<0.05)。结论齐拉西酮对精神分裂症与利培酮同样有效,在改善阴性症状方面起效快,不良反应轻微,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新型抗精神病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齐拉西酮 利培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慢性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析因 被引量:3
6
作者 刘蔚 梁琨 庞道记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3年第18期2604-2605,共2页
随着社会的老龄化,老年人饮酒问题日益突出,带来的社会问题亦日益受到重视。就其临床资料及康复情况分析。
关键词 老年 慢性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 心理治疗 随访 饮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喹硫平与奥氮平治疗老年器质性精神障碍的效果对比分析 被引量:8
7
作者 范雪云 《中外医疗》 2019年第26期110-113,共4页
目的探讨对老年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分别选择喹硫平以及奥氮平药物进行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方便选择该院2017年7月—2019年1月收治的104例老年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作为实验对象;随机数表法分组后探讨各组所用药物;对照组(52例):采... 目的探讨对老年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分别选择喹硫平以及奥氮平药物进行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方便选择该院2017年7月—2019年1月收治的104例老年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作为实验对象;随机数表法分组后探讨各组所用药物;对照组(52例):采用奥氮平药物进行疾病治疗;观察组(52例):采用喹硫平药物进行疾病治疗;对比用药总有效率、BPRS评分结果、ADL评分结果以及总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老年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用药总有效率(98.08%)同对照组(94.2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400,P>0.05);治疗前,观察组BPRS评分为(49.72±6.29)分,治疗后1周为(35.03±8.43)分,2周为(26.19±6.72)分,4周为(23.39±6.49)分,8周为(20.73±5.65)分,治疗前,对照组BPRS评分为(48.83±7.05)分,治疗后1周为(36.15±7.71)分,2周为(25.75±6.39)分,4周为(23.16±6.23)分,8周为(20.02±5.29)分,观察组老年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BPRS(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评分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792、0.7069、0.3421、0.1843、0.6614,P>0.05);治疗前,观察组ADL评分为(20.96±4.51)分,治疗后1周为(15.19±3.22)分,2周为(14.99±3.29)分,4周为(9.16±3.36)分,8周为(7.73±1.62)分,治疗前,对照组ADL评分为(21.81±4.43)分,治疗后1周为(16.34±3.46)分,2周为(15.35±2.76)分,4周为(15.00±2.79)分,8周为(13.73±2.25)分,用药前、用药1周、2周,观察组老年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ADL(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695、1.7545、0.6045,P>0.05);用药4周、8周,观察组ADL评分低于对照组明显(t=9.6426、15.6054,P<0.05);观察组老年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总不良反应发生率(15.38%)同对照组(19.2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687,P>0.05)。结论老年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在接受治疗期间,同奥氮平药物比较,喹硫平药物在用药效果以及症状改善方面,获得效果基本一致,但是在改善生活质量方面,喹硫平应用效果更为显著,从而说明选择喹硫平药物治疗老年器质性精神障碍疾病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喹硫平 奥氮平 老年器质性精神障碍 BPRS评分 ADL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氮平、氨璜必利治疗阴性症状精神分裂症的平行对比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刘合英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CAS 2019年第6期192-194,共3页
目的对比分析氯氮平、氨璜必利治疗阴性症状精神分裂症临床疗效、安全性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于我院就治的90名阴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中接受氯氮平治疗的45例患者归为对照组,接受氨璜必利治疗的4... 目的对比分析氯氮平、氨璜必利治疗阴性症状精神分裂症临床疗效、安全性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于我院就治的90名阴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中接受氯氮平治疗的45例患者归为对照组,接受氨璜必利治疗的45例患者归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阴性症状评分、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生存质量变化及治疗满意度。结果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治疗6周后、治疗12周后,两组阴性症状评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生存质量各评分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两组组内及组间生存质量各评分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总满意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磺必利、氯氮平治疗阴性症状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相似,前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对患者生存质量有较好的影响,应用价值更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氮平 氨璜必利 阴性症状精神分裂症 疗效 安全性 应用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康复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探究 被引量:5
9
作者 高寒 《双足与保健》 2017年第8期51-52,共2页
目的探究康复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月来该院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患者94例作为研究对象,遵循随机分组原则,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实行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患者BPRS(简明精... 目的探究康复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月来该院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患者94例作为研究对象,遵循随机分组原则,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实行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患者BPRS(简明精神量表)评分、PSQI(匹斯堡睡眠质量指数)评分。结果经过护理后,观察组BPRS评分、PSQI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康复护理应用在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过程中,不仅能够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还可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可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护理 精神分裂症 睡眠质量 临床疗效
原文传递
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疗效和安全性对比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彦红 《中外医疗》 2017年第23期138-139,142,共3页
目的研究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效果安全性。方法方便选取该院2015年8月—2016年12月期间所收治的64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研究,对患者进行随机分组,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对照组应用利培酮治疗,研究组应... 目的研究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效果安全性。方法方便选取该院2015年8月—2016年12月期间所收治的64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研究,对患者进行随机分组,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对照组应用利培酮治疗,研究组应用氨磺必利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TESS评分),观察两组患者的阴性与阳性综合征量表评分与CDSS评分。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4.38%,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1.2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PANSS阴性减分(8.24±5.15)分、CDSS评分(6.41±1.52)分与对照组[(5.62±4.13)分、(5.23±2.40)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25.00%)显著低于对照组(53.1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用氨磺必利治疗的效果与利培酮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若患者的临床症状属阴性症状,那么可以应用氨磺必利进行治疗,效果更为明显,且不良反应少,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磺必利 利培酮 首发精神分裂症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齐拉西酮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1
作者 姜翠梅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8年第12期1389-1390,共2页
目的了解齐拉西酮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0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齐拉西酮组50例,氯氮平组50例),观察组以齐拉西酮治疗8周的起效时间、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与氯氮平相比较,分别在治疗0、1、2、4、8周评定P... 目的了解齐拉西酮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0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齐拉西酮组50例,氯氮平组50例),观察组以齐拉西酮治疗8周的起效时间、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与氯氮平相比较,分别在治疗0、1、2、4、8周评定PAN SS和TESS量表,在0、2、4、6、8周末检查血常规、心电图和肝肾功能。结果齐拉西酮与氯氮平疗效相当,齐拉西酮能迅速减轻精神症状,不良反应少,严重程度轻。结论齐拉西酮治疗精神分裂症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拉西酮 氯氮平 慢性精神分裂症 副反应量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酸文拉法辛缓释片与激素替代疗法治疗围绝经期抑郁症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2
12
作者 郭娟 付琳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4年第5期104-107,共4页
目的 比较盐酸文拉法辛缓释片与激素替代疗法治疗围绝经期抑郁症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菏泽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围绝经期抑郁症患者88例,根据双盲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对照组患者应用激素替代疗法治疗... 目的 比较盐酸文拉法辛缓释片与激素替代疗法治疗围绝经期抑郁症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菏泽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围绝经期抑郁症患者88例,根据双盲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对照组患者应用激素替代疗法治疗,观察组患者应用盐酸文拉法辛缓释片治疗,2组均连续用药3个月。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与雌二醇、卵泡刺激素及5-羟色胺水平,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3个月后,2组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均<0.01);2组患者雌二醇、5-羟色胺水平较治疗前升高,卵泡刺激素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升高/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P均<0.01)。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4.55%,低于对照组的22.73%(χ^(2)=6.175,P=0.013)。结论 盐酸文拉法辛缓释片治疗围绝经期抑郁症的效果优于激素替代疗法,可明显降低患者抑郁评分,显著改善激素水平,且安全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绝经期抑郁症 盐酸文拉法辛缓释片 激素替代疗法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激素水平 5-羟色胺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念训练联合阿戈美拉汀片治疗网络成瘾伴发抑郁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进东 曹茹 谢颂世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4年第2期163-165,172,共4页
目的观察正念训练联合阿戈美拉汀片治疗网络成瘾伴发抑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菏泽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网络成瘾伴发抑郁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2组均采用阿戈美拉汀片治疗,研究... 目的观察正念训练联合阿戈美拉汀片治疗网络成瘾伴发抑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菏泽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网络成瘾伴发抑郁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2组均采用阿戈美拉汀片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正念训练疗法。使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与抑郁量表(HAMD)评估比较2组治疗前后焦虑与抑郁状态,使用上网情况调查表评估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网瘾状况,统计2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结果治疗1个月后,2组患者HAMA、HAMD评分与上网情况调查表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均<0.01);研究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00%vs.5.00%,χ^(2)=0.180,P=0.671)。结论正念训练联合阿戈美拉汀片治疗网络成瘾伴发抑郁患者的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焦虑、抑郁及网络成瘾心理,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成瘾 抑郁症 正念训练 阿戈美拉汀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ERMA模式的护理干预对抑郁症患者社交行为、抑郁状况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姜海燕 王培 +1 位作者 李静 杨亚丽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4年第15期172-175,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PERMA模型的护理干预措施对抑郁患者社交功能、抑郁状态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5月—2023年5月我院接收的110例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常规组和PERMA组,各55例。常规组接受常规护理,PE... 目的探讨基于PERMA模型的护理干预措施对抑郁患者社交功能、抑郁状态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5月—2023年5月我院接收的110例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常规组和PERMA组,各55例。常规组接受常规护理,PERMA组实施基于PERMA模型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及干预1个月后的德克萨斯社交行为调查表(TSBI)、个人评价调查表(PEI)、抑郁自评量表(SD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归因方式问卷(ASQ)评分。结果干预1个月后,两组TSBI、PEI评分均较干预前升高,且PERMA组TSBI、PEI评分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个月后,两组SDS、ADL评分均较干预前改善,且PERMA组SDS评分低于常规组,ADL评分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个月后,两组ASQ评分均较干预前改善,且PERMA组正性事件归因评分高于常规组,负性事件归因评分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抑郁症患者实施基于PERMA模型的护理干预,不仅有助于缓解负面情绪,提升其社交技能和自信心,还能提升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PERMA模式 日常生活能力 社交行为
原文传递
团体心理护理联合叙事护理在老年抑郁症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马慧娟 《中华养生保健》 2024年第9期131-134,共4页
目的分析团体心理护理联合叙事护理在老年抑郁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4月—2023年3月菏泽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92例老年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6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措施,... 目的分析团体心理护理联合叙事护理在老年抑郁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4月—2023年3月菏泽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92例老年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6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团体心理护理联合叙事护理。比较两组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自我负担感受量表(SPBS)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前,两组HAMD量表、SPBS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HAMD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SPBS量表中情感负担、身体负担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前后经济负担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团体心理护理联合叙事护理能够有效改善老年抑郁症患者的抑郁症状,缓解其自我负担感受,且提高了护理满意度,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体心理护理 叙事护理 老年 抑郁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情反馈式心理护理联合脑电生物反馈疗法在焦虑症患者中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马慧娟 《中华养生保健》 2024年第8期137-140,共4页
目的分析共情反馈式心理护理联合脑电生物反馈疗法在焦虑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2月—2023年1月菏泽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88例焦虑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4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 目的分析共情反馈式心理护理联合脑电生物反馈疗法在焦虑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2月—2023年1月菏泽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88例焦虑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4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应用共情反馈式心理护理联合脑电生物反馈疗法。针对两组患者的焦虑情绪、心理弹性、自我效能、生存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干预前,两组HAMA、CD-RISC、GSES、SQL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8周后,研究组HAMA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RISC、GSES、SQL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共情反馈式心理护理联合脑电生物反馈疗法能够有效改善焦虑症患者的焦虑情绪,增强其心理弹性与自我效能感,保障生存质量,且提高了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情反馈式心理护理 脑电生物反馈疗法 焦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元联动模式下的延续性护理在青少年抑郁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培 万永梅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4年第3期83-86,共4页
目的探讨多元联动模式下的延续性护理在青少年抑郁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3月—2022年10月收治的165例青少年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信封法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n=83)与对照组(n=82).观察组采取多元联动模式下的延续... 目的探讨多元联动模式下的延续性护理在青少年抑郁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3月—2022年10月收治的165例青少年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信封法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n=83)与对照组(n=82).观察组采取多元联动模式下的延续性护理,对照组采取常规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自我管理能力、治疗依从性.结果护理后,两组医院焦虑抑郁量表抑郁亚量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焦虑亚量表及蒙哥马利-阿斯伯格抑郁量表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治疗总依从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多元联动模式下的延续性护理应用于青少年抑郁症患者能够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治疗依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青少年 延续性护理 治疗依从性 自我管理
原文传递
无抽搐电休克疗法对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效果研究
18
作者 张杏 刘合英 +1 位作者 万凤娇 宋茜 《系统医学》 2024年第17期44-47,共4页
目的针对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进行治疗时,探究采用无抽搐电休克疗法的临床疗效。方法非随机选取2020年6月—2023年6月菏泽市第三人民医院精神科收治的100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药物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各50例... 目的针对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进行治疗时,探究采用无抽搐电休克疗法的临床疗效。方法非随机选取2020年6月—2023年6月菏泽市第三人民医院精神科收治的100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药物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各50例。药物治疗组使用富马酸喹硫平片单药治疗,联合治疗组使用富马酸喹硫平片联合应用无抽搐电休克疗法,对比两组治疗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两组症状均较治疗前改善,且联合治疗组优于药物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联合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00%(7/50),略低于药物治疗组的12.00%(6/5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88,P>0.05)。结论在进行双相情感障碍治疗过程中,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无抽搐电休克疗法,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症状,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抽搐电休克疗法 双相情感障碍 临床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叙事护理联合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干预对卒中后抑郁患者抑郁情绪及睡眠质量的影响
19
作者 王雪玲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4年第1期147-149,167,共4页
目的探讨叙事护理联合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干预对卒中后抑郁(PSD)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菏泽市第三人民医院2021年6月—2023年6月收治的80例PSD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以家庭为中心的... 目的探讨叙事护理联合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干预对卒中后抑郁(PSD)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菏泽市第三人民医院2021年6月—2023年6月收治的80例PSD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叙事护理,为期3个月.对比两组抑郁情绪、睡眠质量、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两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定量表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健康调查简表各维度评分较干预前升高,且观察组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叙事护理联合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干预,能有效减轻PSD患者抑郁情绪,并改善睡眠质量与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后抑郁 叙事护理 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干预 抑郁情绪 睡眠质量 生活质量
原文传递
有自伤行为的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心理弹性及自我效能感相关性分析
20
作者 张锦秀 《医药前沿》 2024年第16期134-136,共3页
目的:对有自伤行为的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心理弹性与自我效能感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22年7月—10月菏泽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青少年抑郁症患者10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存在自伤行为分为自伤组(n=60)和非自伤组(n=48),比较两组临... 目的:对有自伤行为的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心理弹性与自我效能感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22年7月—10月菏泽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青少年抑郁症患者10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存在自伤行为分为自伤组(n=60)和非自伤组(n=48),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心理弹性量表(CD-RISC)、抑郁症应对自我效能感量表(DCSeS)评分,并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青少年抑郁症患者自伤行为与心理弹性及自我效能感的相关性。结果:两组性别构成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年龄、病程、是否独生子女、父母受教育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自杀家族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自伤组CD-RISC总评分及坚韧性、力量性、乐观性评分各维度评分均低于非自伤组(P<0.05)。自伤组DGSeS量表总评分及控制思想与情绪自我效能感、活动与饮食自我效能感、控制睡眠自我效能感、社交自我效能感、服药自我效能感各维度评分均低于非自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青少年抑郁症患者自伤行为与CD-RISC中坚韧性、力量性、乐观性评分以及DGSeS量表中控制思想与情绪自我效能感、活动与饮食自我效能感、控制睡眠自我效能感、社交自我效能感、服药自我效能感各维度评分均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有自伤行为的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心理弹性及自我效能感水平较低,且与自伤行为呈显著负相关,医护人员应注重改善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心理弹性水平,提高自我效能感,以降低自伤行为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抑郁症 自伤行为 心理弹性 自我效能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