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人格特征调查 被引量:16
1
作者 王岚 闫勃 王立金 《中国健康教育》 2006年第6期433-435,共3页
目的探讨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人格特征,为有针对性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卡特尔16项人格因素量表(16PF)为测试工具,对377名不同年级在校医学生进行测评,有效样本375份。结果医学生SCL-90因子分明... 目的探讨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人格特征,为有针对性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卡特尔16项人格因素量表(16PF)为测试工具,对377名不同年级在校医学生进行测评,有效样本375份。结果医学生SCL-90因子分明显高于国内青年常模;不同年级医学生SCL-90测评结果呈显著性差异,16PF测评结果差异无显著性;男女生SCL-90敌对、偏执、精神病性因子得分,差异有显著性;SCL-90任一因子分≥2的学生和SCL-90任一因子分<2的学生16PF测试在乐群性、稳定性、兴奋性、敢为性、忧虑性、怀疑性、独立性、紧张性、内向与外向型、感情用事与安详机警、心理健康因素、有专业成就人格因素、适应与焦虑型、创造力上,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结论应注重学生人格特征倾向,扬长避短,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调节能力,更有效地提高医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生 心理健康 人格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学生心理问题调查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王泽霖 李志刚 《中国学校卫生》 CAS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431-432,共2页
医学生心理问题调查分析资料显示,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自卑、抑郁、焦虑,躯体化障碍;影响因素以人际交往能力不是明显;学生自己问题的处理方式上,以自我应对为主。
关键词 心理问题 医学生 心理卫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学生控烟能力调查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梅翠竹 齐玉龙 +5 位作者 周纯先 周占伟 张玉媛 孔刚 芈静 鲁静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5期518-521,共4页
目的:了解医学生的控烟能力,为建立医学生控烟模型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横断面调查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进行自我管理式问卷调查,共完成864份有效问卷。结果:调查对象的现在吸烟率为20.3%(175/864),男生高于女生(男生31.7%,女生3.9%... 目的:了解医学生的控烟能力,为建立医学生控烟模型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横断面调查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进行自我管理式问卷调查,共完成864份有效问卷。结果:调查对象的现在吸烟率为20.3%(175/864),男生高于女生(男生31.7%,女生3.9%)。在不同的专业,男生现在吸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生源地来自于农村的男生现在吸烟率34.6%高于生源地为城市的25.3%。被调查学生对于烟草危害知识缺乏:87.8%的医学生知道吸烟者更易患肺癌,但只有30%~40%的医学生知道吸烟是心脏病、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大约50%的医学生赞同这三种错误说法:尼古丁是引起大多数癌症的化学物质,低焦油、低尼古丁的烟对身体的危害小,过滤嘴可以降低吸烟的危害。调查对象对公共场所禁烟的态度并不积极:只有约1/3的调查对象赞成医院、学校、工作场所、会议室完全禁烟;赞成候车室、饭馆或餐厅、网吧或卡拉OK厅完全禁烟的比例不足20%;对在各类公共场所完全禁止吸烟均赞成的比例仅占调查人群的12.3%(106/864)。结论:医学院校的学生对于烟草危害知识明显缺乏,禁烟态度也不积极,控烟能力薄弱。作为未来的医务工作者,相关知识的缺陷会成为执业中的一个问题。医学院校应尽快开展控烟健康教育,发展有效的干预策略以提高其控烟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烟对健康的危害 控烟 医学生 描述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学新生社交焦虑与其自尊及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王文娟 叶培结 王立金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08年第4期465-467,共3页
目的:探讨医学新生社交焦虑与父母教养方式、自尊的关系,为学生心理健康辅导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交往焦虑量表(IAS)、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自尊量表(SES)对333名医学新生进行调查。结果:医学新生社交焦虑与父母教养方式的... 目的:探讨医学新生社交焦虑与父母教养方式、自尊的关系,为学生心理健康辅导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交往焦虑量表(IAS)、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自尊量表(SES)对333名医学新生进行调查。结果:医学新生社交焦虑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父母情感温暖和理解、自尊水平呈负相关关系(P<0.01),与母亲的过度干涉、过度保护、母亲的拒绝否认、母亲的偏爱被试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父母教养方式和自尊水平对医学新生的社交焦虑有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学 社会 行为医学 社交焦虑 教养方式 自尊 医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理干预对青少年慢性肾病患者抑郁症状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汪吉平 李志刚 +4 位作者 徐桂霞 骆俊秀 单新莉 李虹 王孝慧 《中国学校卫生》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766-767,共2页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慢性肾病青少年抑郁症状的影响,为提高其生活质量提供依据。方法将65例青少年慢性肾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32名)和对照组(33名),实验组给予常规治疗的同时接受8周心理干预;对照组只给予常规治疗。在治疗前后分别对2...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慢性肾病青少年抑郁症状的影响,为提高其生活质量提供依据。方法将65例青少年慢性肾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32名)和对照组(33名),实验组给予常规治疗的同时接受8周心理干预;对照组只给予常规治疗。在治疗前后分别对2组进行抑郁自评量表(SDS)测评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实验组抑郁量表得分在治疗后比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而对照组治疗前后得分无明显改变(P>0.05)。治疗后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心理干预组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心理干预可显著改善慢性肾病青少年的抑郁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治疗 抑郁症 对比研究 肾变病 青少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学生人际关系信任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王岚 李志刚 马长征 《中国学校卫生》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582-582,共1页
关键词 人际关系 研究 学生 医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理干预对大学生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2
7
作者 王启之 许华山 刘峰 《中国学校卫生》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856-857,共2页
目的探讨心理因素对大学生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影响及心理干预对FD的治疗作用,为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诊断为FD的蚌埠医学院在校大学生62例,分为心理干预组和对照组。心理干预组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4周的心理干预,其方... 目的探讨心理因素对大学生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影响及心理干预对FD的治疗作用,为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诊断为FD的蚌埠医学院在校大学生62例,分为心理干预组和对照组。心理干预组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4周的心理干预,其方法包括:支持性心理治疗、认知疗法和行为疗法;对照组仅应用药物治疗。治疗4周后对2组患者进行SCL-90测试。结果心理干预组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等症状因子分值均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理干预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因素在大学生FD发病中有重要作用,心理干预对治疗大学生FD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不良 心理学 医学 干预性研究 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学生362名需求状况与自我和谐关系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刘法虎 朱琳 《中国学校卫生》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17-518,共2页
目的探讨大学生需求与自我和谐的关系,为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自我和谐量表和大学生需求调查问卷,对362名医学生的需求状况和自我和谐程度进行测量。结果不同性别、独生与否和不同成长地的大学生需求和自我和谐差异... 目的探讨大学生需求与自我和谐的关系,为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自我和谐量表和大学生需求调查问卷,对362名医学生的需求状况和自我和谐程度进行测量。结果不同性别、独生与否和不同成长地的大学生需求和自我和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自我和谐程度与需求状况存在一定的相关。自我和谐的高分组与低分组在需求状况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需求状况是影响自我和谐程度的参考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需求评估 自我评价(心理学) 对比研究 学生 医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癌症发病与心理社会因素关系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2
9
作者 许华山 许霞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1999年第6期468-469,共2页
目的:分析心理社会因素与癌症发病的关系。方法:按照病例对照配比设计,对105 例癌症患者( 癌症组) 及105 例非癌症患者( 对照组) 进行生活事件量表和社会支持量表测查分析。结果:癌症组生活事件单位总分明显高于非癌症组... 目的:分析心理社会因素与癌症发病的关系。方法:按照病例对照配比设计,对105 例癌症患者( 癌症组) 及105 例非癌症患者( 对照组) 进行生活事件量表和社会支持量表测查分析。结果:癌症组生活事件单位总分明显高于非癌症组( P<0 .01) ;癌症组主观支持因子分、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因子分和社会支持总分均低于对照组( P< 0 .05 ~ P< 0 .01) ,客观支持因子分两组差异无显著性( P> 0 .05) 。结论:生活事件和社会支持可能是癌症发病重要的心理社会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病因学 心理学 心理社会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蚌埠市2所高校研究生性观念与性行为调查 被引量:1
10
作者 孟昉 黄佳豪 《中国学校卫生》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028-1029,共2页
目的了解研究生性观念与性行为现状,为加强与完善高校性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编问卷对蚌埠市2所不同类型高校的241名研究生进行无记名问卷调查。结果被调查者中认为自己性观念传统的占55.6,性观念开放的占10.8,其余为一般;在对婚前... 目的了解研究生性观念与性行为现状,为加强与完善高校性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编问卷对蚌埠市2所不同类型高校的241名研究生进行无记名问卷调查。结果被调查者中认为自己性观念传统的占55.6,性观念开放的占10.8,其余为一般;在对婚前性行为的看法中,认为只要双方愿意或双方相爱或将来双方结婚就可以的比例高达64.4,认为慎重为好的占30.3,只有2.5的被调查者认为不应该。女研究生对婚前性行为比男研究生严肃,态度也更为慎重。结论应加强研究生性与生殖健康教育和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行为 态度 教育 医学 研究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理干预对中学生糖尿病患者的影响
11
作者 张晓梅 金国玺 李志刚 《中国学校卫生》 CAS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70-170,共1页
目的:探讨心理因素对中学生糖尿病患者的影响。方法:将67名中学生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实验组进行心理干预,利用HAM观察焦虑水平变化,计算胰岛素用量。结果: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焦虑水平下降,胰岛素需要量明显减少... 目的:探讨心理因素对中学生糖尿病患者的影响。方法:将67名中学生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实验组进行心理干预,利用HAM观察焦虑水平变化,计算胰岛素用量。结果: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焦虑水平下降,胰岛素需要量明显减少,而对照组无明显改变。结论:心理因素对中学生糖尿病的发展有重要作用,在给予内科治疗的同时,还必须进行心理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干预 中学生 糖尿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理干预在治疗大学生功能性消化不良中的作用
12
作者 王启之 许华山 刘峰 《中国校医》 2000年第1期19-20,共2页
关键词 心理干预 治疗 大学生 功能性能化不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心理障碍的原因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玉山 《中国学校卫生》 CAS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325-326,共2页
关键词 大学生 心理障碍 分析 适应不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点中学高三学生心理健康及情绪智力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吴佳佳 李礼 +3 位作者 蔡瑶 孙健 张亚兰 王立金 《校园心理》 2014年第2期99-101,共3页
研究重点中学高三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探讨情绪智力对高中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情绪智力量表(EIS)问卷对安徽省六安市代表性重点中学的高三135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 研究重点中学高三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探讨情绪智力对高中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情绪智力量表(EIS)问卷对安徽省六安市代表性重点中学的高三135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全体受试高三学生的心理问题总检出率为35.8%,其中强迫占首位,高达74.2%,心理状况形势较严峻;高三学生在情绪知觉、自我情绪两个维度上女生显著高于男生,城市孩子的情绪智力显著高于农村孩子;相关性研究显示情绪智力与心理健康无明显相关性。针对高三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侧重于强迫等问题的解决,并根据不同性别、家庭来源设计专门的情绪智力和心理健康干预方案,为个性化心理干预方案制定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三学生 心理健康 症状自评量表-90 情绪 智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萨提亚模式改善脑卒中后焦虑患者人际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吴伟莉 葛琼 +4 位作者 路信 陈莹莹 余祥 王立金 骆嵩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21年第12期1082-1085,共4页
目的研究萨提亚模式对脑卒中后焦虑患者人际关系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2月—2019年5月本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64例脑卒中后焦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各32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康复锻... 目的研究萨提亚模式对脑卒中后焦虑患者人际关系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2月—2019年5月本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64例脑卒中后焦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各32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康复锻炼,观察组同时予以萨提亚模式干预,共6周,每周1次,每次2 h,于实验前(0周)、中(3周)、后(6周)采用HAMA评定焦虑程度,使用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SADS)及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IRIDS)评定人际关系。结果实验开始前(0周),两组HAM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3周及6周后HAMA得分[(15.91±6.04)分、(11.31±6.59)分]较对照组[(20.28±8.45)分、(19.22±8.23)分]显著下降,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人际关系评分方面,实验开始前(0周)两组SADS/IRID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3周及6周后,观察组SADS/IRID得分[(10.56±2.84)分、(9.50±2.57)分/(12.31±2.15)分、(12.16±3.03)分]相比对照组[(14.16±2.65)分、(13.66±2.57)分/(17.41±2.90)分、(16.38±4.00)分]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萨提亚模式能够减轻脑卒中后患者的焦虑程度,同时能够改善脑卒中后焦虑患者的人际关系,促进回归社会及家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后焦虑 萨提亚 人际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疾病不确定感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 被引量:11
16
作者 张欣宇 许华山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3期360-362,共3页
目的:调查2型糖尿病(T2DM)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和应对方式的状况,并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方法抽取106例T2DM患者,分别采用Mishel疾病不确定感量表和医学应对方式量表进行测量,对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T2DM患者疾病不... 目的:调查2型糖尿病(T2DM)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和应对方式的状况,并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方法抽取106例T2DM患者,分别采用Mishel疾病不确定感量表和医学应对方式量表进行测量,对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T2DM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处于中等水平,疾病不确定感与"面对"应对方式呈负相关关系(P<0.01),与"屈服"应对方式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护理人员应该重视对T2DM患者疾病不确定的评估,帮助患者采取有效的应对方式,降低疾病不确定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疾病不确定感 应对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少年教养人员人格类型及其成就动机和应对方式 被引量:2
17
作者 赵山明 朱艳丽 谢杏利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742-744,共3页
目的:探讨少年教养人员不同人格类型,了解不同人格类型少年教养人员成就动机、应对方式的差异,为少年教养工作者分类矫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成就动机量表(AMS)、简易应对方式量表(SCSQ)及自拟一般情况问卷对8... 目的:探讨少年教养人员不同人格类型,了解不同人格类型少年教养人员成就动机、应对方式的差异,为少年教养工作者分类矫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成就动机量表(AMS)、简易应对方式量表(SCSQ)及自拟一般情况问卷对88名少年教养人员进行调查。结果:通过Q型聚类分析得出3种人格类型,分别命名为:冲动型(Ⅰ类,n=37)、敌对型(Ⅱ类,n=32)和稳定型(Ⅲ类,n=19)。3种人格类型被试对象精神质、稳定性、掩饰性3个分量表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Ⅰ类、Ⅱ类与Ⅲ类人员在成就动机评分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少年教养人员的人格类型可分为冲动型、敌对型和稳定型,其成就动机和应对方式各有特点。应针对少年教养人员不同的人格类型及成就动机和应对方式进行分类矫治和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年教养人员 人格类型 成就动机 应对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生命态度调查与高校教育对策探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邹兵 谢杏利 《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1期109-112,共4页
高校自杀事件时有发生,反映出部分大学生不能成熟、理性地对待生命,构建有效的生命教育体系刻不容缓。大学生生命态度调查显示:大学生总体上对自杀持否定态度,但部分学生对自杀认识存在偏差,思维片面化和自我中心严重,甚至在一些维度表... 高校自杀事件时有发生,反映出部分大学生不能成熟、理性地对待生命,构建有效的生命教育体系刻不容缓。大学生生命态度调查显示:大学生总体上对自杀持否定态度,但部分学生对自杀认识存在偏差,思维片面化和自我中心严重,甚至在一些维度表现出对生命的漠视;大学生对自杀者持否定和排斥认识;大学生对安乐死持矛盾或中立态度。高校应认真研究自杀预防措施,加强生命教育,引导大学生明确生活目标,树立积极健康的生命价值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自杀态度 生命教育 校园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条件性恐惧消退大鼠内侧前额叶皮层边缘下区αCaMKⅡ的变化 被引量:1
19
作者 焦东亮 许华山 +1 位作者 宋红梅 王立金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4期381-383,共3页
目的:探讨条件性恐惧消退早期(1周内)大鼠记忆保持成绩和内侧前额叶皮层边缘下区α钙调素依赖性蛋白激酶Ⅱ(αCaMKⅡ)的动态变化。方法:将70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恐惧消退组和恐惧对照组,其中恐惧对照组为条件恐惧建立... 目的:探讨条件性恐惧消退早期(1周内)大鼠记忆保持成绩和内侧前额叶皮层边缘下区α钙调素依赖性蛋白激酶Ⅱ(αCaMKⅡ)的动态变化。方法:将70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恐惧消退组和恐惧对照组,其中恐惧对照组为条件恐惧建立后不进行消退训练,恐惧消退组为条件恐惧建立24 h后进行消退训练,采用以声音为提示的足底电击建立大鼠恐惧记忆,然后仅给予声音信号进行恐惧消退训练。在恐惧消退后第1、3、7天分别进行消退保持测试,并在各时间点取边缘下区标本进行αCaMKⅡ的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在消退保持过程中,恐惧对照组和恐惧消退组大鼠消退成绩整体呈上升趋势,但均低于正常对照组,恐惧消退组消退成绩好于恐惧对照组(P<0.01);恐惧对照组和恐惧消退组大鼠边缘下区αCaMKⅡ免疫反应阳性物质逐渐增加,但均低于正常对照组,第1天无明显不同,第3、7天恐惧消退组αCaMKⅡ免疫反应阳性物质均低于恐惧对照组(P<0.01)。结论:恐惧消退训练后3~7 d,边缘下区αCaMKⅡ水平变化与恐惧记忆消退训练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激障碍 创伤后 恐惧消退 α钙调素依赖性蛋白激酶Ⅱ 前额叶皮层 边缘下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罹患神经症关系初探 被引量:1
20
作者 许华山 朱漱玉 《中国学校卫生》 CAS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348-348,共1页
目的:探讨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罹患神经症的关系。方法:采用EMBU问卷(父母养育方式问卷)对40例大学生神经症患者与46名正常大学生进行父母养育方式测查,并进行比较。结果:父亲的惩罚、严厉因子(FF2)、过分干涉因子(FF3)。拒... 目的:探讨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罹患神经症的关系。方法:采用EMBU问卷(父母养育方式问卷)对40例大学生神经症患者与46名正常大学生进行父母养育方式测查,并进行比较。结果:父亲的惩罚、严厉因子(FF2)、过分干涉因子(FF3)。拒绝否认因子(FF5)和过度保护因子(FF6)的得分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母亲的拒绝否认因子(MF3)和惩罚、严厉(MF4)因子得分两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父母的情感温暖与理解关心因子(FF1、MF1)、偏爱被试因子(FF4、MF5)以及母亲的过度保护、干涉因子(MF2)得分两组均无明显差异。结论:父母的某些不良的养育方式可能是大学生罹患神经症的相关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父母养育方式 神经症 大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