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近端型上皮样肉瘤4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王欣 孙晓虹 吴淑萍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07年第3期309-311,F0004,共4页
目的:探讨近端型上皮样肉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要点和鉴别诊断。方法:分析4例近端型上皮样肉瘤的临床病理资料,观察其组织病理学形态及免疫表型特征,对其进行随访。结果:女3例,男1例。发病年龄33~58岁。位于会阴部2例,胸壁1例,背部1... 目的:探讨近端型上皮样肉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要点和鉴别诊断。方法:分析4例近端型上皮样肉瘤的临床病理资料,观察其组织病理学形态及免疫表型特征,对其进行随访。结果:女3例,男1例。发病年龄33~58岁。位于会阴部2例,胸壁1例,背部1例。临床均表现为无痛性生长的坚实性孤立性结节状肿块。瘤细胞呈圆形或卵圆形,含有均质的嗜酸性胞质,胞核位于一侧,核仁明显,常见横纹肌样细胞,少见肉芽肿样改变。瘤细胞波形蛋白(Vim)、细胞角蛋白(CK)、CD34、上皮膜抗原(EMA)阳性例数分别为4/4、4/4、2/4、1/4,均不表达MyoD1、S-100蛋白、SMA、HMB-45、desmin。2例死于发病后8个月以内,1例发病4个月后出现肝转移灶,12个月死亡,另1例随访14个月仍生存。结论:近端型上皮样肉瘤的组织病理学特征是:瘤细胞有弥漫性深染嗜酸性癌样胞质,核大,空泡状,核仁明显,常见横纹肌样细胞;瘤细胞共同表达Vim和CK,半数病例瘤细胞表达CD34,部分病例瘤细胞表达EMA;诊断需与一些具有上皮样细胞形态的良恶性肿瘤相鉴别;其生物学行为高度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组织肿瘤 上皮样肉瘤 免疫组织化学 诊断 鉴别 病理学 临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膀胱炎症性肌纤维母细胞瘤4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王欣 李志娟 许长江 《淮海医药》 CAS 2008年第3期189-191,共3页
目的探讨膀胱炎症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和鉴别诊断。方法分析4例膀胱炎症性肌纤维母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存档蜡块进行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并随访。结果男1例,34岁,女3例,17—45岁。临床均表... 目的探讨膀胱炎症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和鉴别诊断。方法分析4例膀胱炎症性肌纤维母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存档蜡块进行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并随访。结果男1例,34岁,女3例,17—45岁。临床均表现为血尿和肿块。眼观:瘤体界限清楚或多结节状。镜检:肿瘤由梭形肌纤维母细胞、纤维母细胞和炎症细胞构成。免疫表型:波形蛋白(Vim)、平滑肌肌动蛋白(SMA)、肌肉特异性肌动蛋白(MSA)、结蛋白(Des)、细胞角蛋白(CK)阳性数分别为4/4、4/4、4/4、1/4、1/4,肌红蛋白(Myo)、肌球蛋白(actin)、S-100蛋白、ALK1,均为阴性。随访。1例45岁女性患者术后18个月局部复发,其余病例未见复发和转移。结论膀胱炎症性肌纤维母细胞瘤临床主要表现为血尿和肿块。组织病理学表现为黏液型、梭形细胞密集型、纤维型三种亚型。瘤细胞不同程度表达Vim、SMA、MSA、Des和CK。诊断应和梭形细胞结节、平滑肌肿瘤、横纹肌肿瘤、低度恶性肌纤维母细胞肉瘤、肉瘤样癌相鉴别,生物学行为呈交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 炎症性肌纤维母细胞瘤 免疫组织化学 诊断 鉴别 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临床病理学研究(附14例报道) 被引量:1
3
作者 王欣 李志娟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08年第3期294-296,F0003,共4页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IMPC)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鉴别诊断。方法:观察14例IMPC临床病理资料、组织病理学形态和免疫表型。结果:14例IMPC无特殊的症状和体征,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发生率为4.8%;其淋巴结转移阳性率78.6%及转移个数...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IMPC)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鉴别诊断。方法:观察14例IMPC临床病理资料、组织病理学形态和免疫表型。结果:14例IMPC无特殊的症状和体征,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发生率为4.8%;其淋巴结转移阳性率78.6%及转移个数(平均7.6个)均明显高于浸润性导管癌(41.0%,平均3.5个)(P<0.05);组织病理学特征性表现为:癌巢呈假乳头状,由位于人工间隙内呈中空簇状/腺管状排列的瘤细胞构成;瘤细胞呈立方形或低柱状,胞质细颗粒状;核卵圆形,深染,有轻度异型性,分裂象较少。免疫表型:上皮膜抗原(EMA)在瘤细胞中有独特的阳性表达——"反极"染色现象,部分瘤细胞可表达ER、PR、c-erbB-2。结论:IMPC是乳腺癌中的少见类型,癌巢呈假乳头状,生物学行为恶性度较高,诊断时应与浸润性乳头状癌、黏液腺癌、转移性乳头状癌相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乳头状 浸润性微乳头状癌 病理学 临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结缔组织增生性小圆细胞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和研究进展
4
作者 王欣 《淮海医药》 CAS 2009年第3期278-280,共3页
关键词 促结缔组织增生性 小圆细胞肿瘤 临床病理学 文献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NA和BCG在膀胱肿瘤及炎症中的表达 被引量:3
5
作者 汪万英 姚敏 +2 位作者 张世馥 杨孝兰 吴淑萍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4期217-218,共2页
应用抗酸(IK)染色和结核菌抗体(BCG)、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免疫组化染色方法,对119例膀胱肿瘤及炎症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IK抗酸染色、BCG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率分别为:膀胱癌为352、367%;乳头... 应用抗酸(IK)染色和结核菌抗体(BCG)、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免疫组化染色方法,对119例膀胱肿瘤及炎症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IK抗酸染色、BCG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率分别为:膀胱癌为352、367%;乳头状瘤为40%、44%;慢性炎为423%、50%。PCNA阳性细胞指数膀胱癌与粘膜慢性炎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01);乳头状瘤与慢性炎比较差异显著(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酸染色 结核菌L型 增殖细胞核抗原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内膜癌雌孕激素受体表达 被引量:4
6
作者 吴淑萍 姚敏 曹光群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1998年第2期82-83,F002,共3页
目的:了解子宫内膜癌雌激素受体(ER)及孕激素受体(PR)表达的特点。方法:应用SP法免疫组化技术,检测24例子宫内膜癌。结果:ER阳性20例(83.3%),PR阳性19例(79.2%);ER、PR含量与肿瘤分化程... 目的:了解子宫内膜癌雌激素受体(ER)及孕激素受体(PR)表达的特点。方法:应用SP法免疫组化技术,检测24例子宫内膜癌。结果:ER阳性20例(83.3%),PR阳性19例(79.2%);ER、PR含量与肿瘤分化程度有关(P<0.01)。结论:子宫内膜癌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肿瘤 受体.雌激素 受体.孕酮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颈鳞癌p21、p53和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
7
作者 吴淑萍 张玲 +2 位作者 姚敏 曹光群 张龙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1999年第3期151-152,F003,共3页
目的:探讨子宫颈鳞癌中p21、p53的表达。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观察3例正常子宫颈组织、28例子宫颈慢性炎组织和45例子宫颈鳞癌组织中的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p21和p53的标记结果。结果:3例正常子... 目的:探讨子宫颈鳞癌中p21、p53的表达。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观察3例正常子宫颈组织、28例子宫颈慢性炎组织和45例子宫颈鳞癌组织中的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p21和p53的标记结果。结果:3例正常子宫颈组织中3种均阴性;28例子宫颈炎p21、p53也均阴性,PCNA阳性率为2%。45例子宫颈鳞癌组织中,p21、p53和PCNA阳性率分别为16%、7%、98%。PCNA、p53阳性均定位于瘤细胞核,p21定位于细胞膜。p21、p53和PCNA阳性率与子宫颈鳞癌的病理分级无关(P>0.05);除PCNA(P<0.01)外,p21和p53与临床分期无明显关系(P>0.05)。结论:检测p21、p53和PCNA有助于评估子宫颈癌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肿瘤 鳞癌 PCNA p2基因 P53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8
作者 王欣 骆莉莉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4期493-495,共3页
目的:探讨肾脏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和鉴别诊断。方法:分析1例肾脏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的临床病理资料,观察其组织病理学形态及免疫表型特征,对其进行随访并复习文献。结果:肿物切面灰白,与周围肾组织分界清楚... 目的:探讨肾脏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和鉴别诊断。方法:分析1例肾脏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的临床病理资料,观察其组织病理学形态及免疫表型特征,对其进行随访并复习文献。结果:肿物切面灰白,与周围肾组织分界清楚。肿瘤细胞排列成2种形态,一种是管状或巢状结构,肿瘤部分呈弯曲的互相交织的管状,条索状,管腔细长,瘤细胞呈巢状漂浮于黏液状背景中;另一种为梭形细胞区,瘤细胞呈条索状排列。瘤细胞阳性表达波形蛋白、上皮膜抗原、细胞角蛋白;不表达CD15、高分子角蛋白抗体、抗人黑素细胞单克隆抗体。随访48个月,未见肿瘤复发和转移。结论:肾脏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具有黏液样小管和梭形细胞结构,生物学行为低度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肿瘤 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 诊断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蒂大网膜肾内移植动物实验及临床应用
9
作者 张成友 张龙 《蚌埠医药》 1989年第2期20-23,共4页
引起肾脏缺血性或有出血倾向疾病甚多,寻求一种能够改善或达到治疗为目的的方法至今报导甚少。笔者根据大网膜的解剖生理特点,仿至宝忠将实验狗肾动脉主干缩至原外径的1/3,造成肾缺血性模型,然后再将带蒂大网膜移至肾内的动物研究,
关键词 带蒂大网膜肾内移植 动物实验 肾动脉造影 肾缺血 外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男性胃原发性绒毛膜癌一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10
作者 骆莉莉 王欣 +2 位作者 张颖 常滋毓 杨丽丽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6期540-542,共3页
目的:探讨男性胃原发性绒毛膜癌的发病因素,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案。方法:对1例男性胃原发性绒毛膜癌病例进行临床表现、病理学特点、免疫组化检测,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镜下显示部分瘤细胞似细胞滋养层细胞和合体滋养层细胞;... 目的:探讨男性胃原发性绒毛膜癌的发病因素,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案。方法:对1例男性胃原发性绒毛膜癌病例进行临床表现、病理学特点、免疫组化检测,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镜下显示部分瘤细胞似细胞滋养层细胞和合体滋养层细胞;部分瘤细胞为低分化腺癌细胞。免疫组化示肿瘤细胞CK、CK7表达阳性;合体滋养细胞HCG表达阳性;腺癌细胞EMA、CEA表达阳性。采用手术加化疗的综合治疗,6个月后患者因肺转移,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结论:发生于男性胃原发性绒毛膜癌极其罕见,恶性程度高,治疗难度大,以综合治疗为主,预后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性 原发性 绒毛膜上皮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巢移行细胞癌合并畸胎瘤1例报告
11
作者 骆莉莉 王欣 吴淑萍 《吉林医学》 CAS 2010年第1期144-144,F0003,共2页
关键词 卵巢移行细胞癌 恶性BRENNER瘤 畸胎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发性淋巴瘤性息肉病型套细胞淋巴瘤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12
作者 骆莉莉 王欣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2期187-189,共3页
目的:探讨多发性淋巴瘤性息肉病型套细胞淋巴瘤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案。方法:回顾1例多发性淋巴瘤性息肉病型套细胞淋巴瘤临床及病理表现,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回肠末段多发性息肉瘤细胞累及黏膜固有层及黏膜下层,破坏淋巴滤... 目的:探讨多发性淋巴瘤性息肉病型套细胞淋巴瘤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案。方法:回顾1例多发性淋巴瘤性息肉病型套细胞淋巴瘤临床及病理表现,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回肠末段多发性息肉瘤细胞累及黏膜固有层及黏膜下层,破坏淋巴滤泡;CD20、CD79α、cyclinD1、CD5等抗原表达阳性。结论:多发性淋巴瘤性息肉病型是一种罕见的胃肠道非霍奇金淋巴瘤,多为套细胞性淋巴瘤,具有特殊的免疫表型,其恶性程度高,治疗难度大,以综合治疗为主,预后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非霍奇金 套细胞淋巴瘤 多发性淋巴瘤性息肉病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