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年患者开胸术后体液平衡管理与术后心肺并发症关系的观察 被引量:7
1
作者 朱峰 郝宝泉 +1 位作者 裴少华 缪华新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5期482-484,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开胸术后体液平衡管理对预防术后并发症的意义。方法:对135例老年开胸手术患者,根据术后1~3天液体出入量进行分组,曾出现过液体出入明显正平衡(≥800ml)者为Ⅰ组,保持每日负平衡者为Ⅱ组,其他为Ⅲ组,比较三组的术后...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开胸术后体液平衡管理对预防术后并发症的意义。方法:对135例老年开胸手术患者,根据术后1~3天液体出入量进行分组,曾出现过液体出入明显正平衡(≥800ml)者为Ⅰ组,保持每日负平衡者为Ⅱ组,其他为Ⅲ组,比较三组的术后心肺并发症发生率。结果:Ⅰ组中9例术后出现不同程度心肺并发症,其中循环系统并发症5例,呼吸系统并发症8例,导致病死2例;Ⅱ组中有5例术后出现不同程度心肺并发症,其中循环系统并发症2例,呼吸系统并发症4例,无病死病例;Ⅲ组术后出现不同程度心肺并发症15例,其中循环并发症5例,呼吸并发症13例,导致病死1例。三组患者在循环系统并发症总发生率、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呼吸系统并发症、肺部感染、哮喘、低氧血症、肺水肿、呼吸衰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Ⅱ组低氧血症发生率显著减少,且未出现肺水肿及呼吸衰竭病例。结论:老年患者开胸术后早期应避免出现过量正平衡,通过限制性液体管理使正平衡尽早转入负平衡期,有助于减少术后心肺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液 呼吸 循环 手术后并发症 老年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视胸腔镜外科的临床应用
2
作者 朱金鼐 缪华新 +3 位作者 王培生 任启程 裴少华 孙勇 《淮海医药》 1996年第1期14-15,共2页
1995年12月以来,对反复发作的自发性气胸、血气胸等疾病在电视胸腔镜下进行5例次手术。取得初步满意的诊断与治疗效果。结果表明:电视胸腔镜外科具有广阔的前景;由于胸腔镜手术创伤小、痛苦轻、恢复快、效果肯定,在许多方面有较多的优... 1995年12月以来,对反复发作的自发性气胸、血气胸等疾病在电视胸腔镜下进行5例次手术。取得初步满意的诊断与治疗效果。结果表明:电视胸腔镜外科具有广阔的前景;由于胸腔镜手术创伤小、痛苦轻、恢复快、效果肯定,在许多方面有较多的优越性和可行性,故将会取代更多的传统开胸手术。作者并对电视胸腔镜外科的基本技术加以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胸腔镜 胸外科 手术方法 自发性气胸 活组织检查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腔镜手术157例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朱峰 缪华新 +3 位作者 王培生 任启程 裴少华 郝宝泉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02年第4期325-327,共3页
目的 :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的适应证、手术要点、并发症的防治等。方法 :开展 15 7例电视胸腔镜及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 ,病种、术式数十种。结果 :全组无手术死亡 ,临床效果满意。发生并发症 12例。结论 :合理使用小切口 ,便于胸腔镜手... 目的 :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的适应证、手术要点、并发症的防治等。方法 :开展 15 7例电视胸腔镜及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 ,病种、术式数十种。结果 :全组无手术死亡 ,临床效果满意。发生并发症 12例。结论 :合理使用小切口 ,便于胸腔镜手术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术 胸部疾病 手术适应证 手术方法 并发症预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自发性气胸的电视胸腔镜治疗 被引量:1
4
作者 任启程 缪华新 +2 位作者 王培生 裴少华 孙勇 《实用老年医学》 CAS 1998年第5期235-235,共1页
我们于1995年至1996年在临床开展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以来,共收治老年自发性气胸行VATS11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本组11例均为男性,年龄65~73岁,平均69.2岁。右侧自发性气胸... 我们于1995年至1996年在临床开展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以来,共收治老年自发性气胸行VATS11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本组11例均为男性,年龄65~73岁,平均69.2岁。右侧自发性气胸8例,左侧自发性气胸3例,术前均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自发性气胸 气胸 电视胸腔镜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诊治孤立性肺结节23例 被引量:1
5
作者 朱峰 王培生 +1 位作者 缪华新 郝宝泉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07年第3期337-338,共2页
目的:探讨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楔形切除术在孤立性肺结节诊治中的价值。方法:23例孤立性肺结节患者采用胸腔镜辅助4~6cm小切口楔形切除病灶,术中快速病理检查,恶性者扩大切口至10~15cm行肺叶切除及淋巴结清扫术。结果:术后病理9例诊断... 目的:探讨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楔形切除术在孤立性肺结节诊治中的价值。方法:23例孤立性肺结节患者采用胸腔镜辅助4~6cm小切口楔形切除病灶,术中快速病理检查,恶性者扩大切口至10~15cm行肺叶切除及淋巴结清扫术。结果:术后病理9例诊断为恶性,14例为良性,术后住院5~14天。胸腔引流1.5~4天。全组无手术死亡及严重并发症。结论:胸腔镜辅以胸壁小切口的肺楔形切除术能达到微创诊治孤立性肺结节的要求,同时降低医疗费用,可弥补单纯胸腔镜手术的一些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孤立性肺结节 电视胸腔镜手术 肺楔形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血管手术150例临床分析
6
作者 裴少华 任启程 朱晓松 《解剖与临床》 2003年第1期36-37,共2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150例各类心血管手术临床资料,总结其经验教训,以期提高此类疾病的治疗效果。方法:122例先天性心脏病中,8例动脉导管未闻(PDA)行左进胸PDA结扎术,其余114例均在体外循环下行纠治术;20例心脏瓣膜病,行二尖瓣或主动脉瓣单... 目的:回顾性分析150例各类心血管手术临床资料,总结其经验教训,以期提高此类疾病的治疗效果。方法:122例先天性心脏病中,8例动脉导管未闻(PDA)行左进胸PDA结扎术,其余114例均在体外循环下行纠治术;20例心脏瓣膜病,行二尖瓣或主动脉瓣单瓣置换术17例,二尖瓣、主动脉瓣联合瓣膜置换术3例;8例冠心病采用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桥血管取左乳内动脉及大隐静脉,搭桥支数2~4支。结果:先天性心脏病组死亡3例,心脏瓣膜病组死亡1例,其余均治愈出院。结论:对一般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安全、效果好;对法乐氏四联症等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应严格掌握手术指征。瓣膜病人术前应常规药物对症治疗,以改善心功能,选择最佳手术时机,效果显著。对冠心病人采用OPCAB,手术创伤小,心功能恢复快,但应掌握适应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心脏瓣膜病 冠心病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AI1基因表达和淋巴管生成对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转移的影响
7
作者 黎传奎 王祖义 +3 位作者 王萍 刘学刚 唐震 汪国文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2期124-126,共3页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KAI1基因表达下调和淋巴管生成对淋巴结转移是否具有协同作用。方法:应用兔抗人多克隆抗体KAI1和兔抗人抗Podoplanin单克隆抗体(EliVision法)对68例NSCLC组织石蜡切片进行染色,...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KAI1基因表达下调和淋巴管生成对淋巴结转移是否具有协同作用。方法:应用兔抗人多克隆抗体KAI1和兔抗人抗Podoplanin单克隆抗体(EliVision法)对68例NSCLC组织石蜡切片进行染色,Logistic回归分析判断转移抑制基因KAI1的表达和淋巴管生成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NSCLC淋巴结阳性组和淋巴结阴性组KAI1表达阳性率分别为30.3%和88.6%,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肿瘤间质中淋巴结阳性患者淋巴管密度(lymphatic vessel density,LVD)为15.73±0.74,明显高于淋巴结阴性患者8.31±0.32(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仅LVD对淋巴结转移有影响(P<0.05),其相对危险度(OR)为2.065,95%可信区间(1.202,3.547);而KAI1表达下调无统计学意义(P=0.375),95%可信区间为(0.003,8.714)。NSCLC患者转移抑制基因KAI1的表达下调和肿瘤间质中淋巴管生成对淋巴结转移无明显协同作用(P>0.05)。结论:肿瘤转移抑制基因KAI1表达下调与淋巴管生成对NSCLC淋巴结转移有促进作用,但未见明显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 肿瘤转移抑制基因 KAI1 淋巴管生成 淋巴管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转移抑制基因Kiss-1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8
作者 王祖义 黎传奎 +3 位作者 王萍 刘学刚 唐震 汪国文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4期349-352,共4页
目的:观察肿瘤转移抑制基因Kiss-1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表达与NSCLC临床病理参数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二步法检测68例NSCLC患者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中Kiss-1的表达... 目的:观察肿瘤转移抑制基因Kiss-1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表达与NSCLC临床病理参数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二步法检测68例NSCLC患者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中Kiss-1的表达,统计学分析表达结果与NSCLC的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NSCLC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Kiss-1阳性率分别为82.4%和66.2%,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淋巴结转移和无淋巴结转移的NSCLC组织中Kiss-1阳性率分别为39.4%和91.4%;高、中分化和低、未分化的NSCLC组织中Kiss-1阳性率分别为82.5%和42.9%;Ⅰ+Ⅱ期和Ⅲa期NSCLC组织中Kiss-1阳性率分别为81.8%和37.5%,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有淋巴结转移、分化差和病理分期晚的NSCLC中Kiss-1表达下调或缺失,有望为NSCLC基因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 基因 肿瘤抑制 KISS-1 病理学 临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甲蓝与Hookwire联合定位与医用胶定位在肺小结节胸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7
9
作者 朱峰 程少麟 +1 位作者 杨洋 唐震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2年第1期138-140,共3页
目的:探究亚甲蓝与Hookwire联合定位与医用胶定位在肺小结节胸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2021年4月进行肺小结节胸腔镜手术的患者90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前定位方式的不同分为联合组(48例)与医用胶组(42例)。... 目的:探究亚甲蓝与Hookwire联合定位与医用胶定位在肺小结节胸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2021年4月进行肺小结节胸腔镜手术的患者90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前定位方式的不同分为联合组(48例)与医用胶组(42例)。收集2组患者临床资料,分析不同术前定位方法对肺小结节胸腔镜手术患者穿刺效果、定位情况、并发症、及治疗效果的影响。结果:联合组与医用胶组患者穿刺成功率均为100%。联合组术中脱钩(16.67%vs2.38%)、气胸(22.92%vs7.14%)、肺出血(37.50%vs9.52%)发生率显著高于医用胶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定位方式是影响患者气胸、肺出血及疼痛的危险因素。结论:亚甲蓝与Hookwire联合定位与医用胶定位对肺小结节胸腔镜手术均具有良好的定位效果,利于胸腔镜手术的实施;但医用胶定位较亚甲蓝与Hookwire联合定位的并发症少,具有一定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小结节胸腔镜手术 亚甲蓝定位 Hookwire定位 医用胶定位
原文传递
肺癌临床误诊原因分析
10
作者 李诗子 程少麟 张光辉 《临床误诊误治》 2025年第6期17-21,共5页
目的分析肺癌的误诊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24年1至12月收治的曾误诊的2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例因“咳嗽、潮热、盗汗4个月余”就诊,行胸部CT检查初步诊断为结核性胸膜炎,予抗结核药物治疗。患者症状加重,根据头胸腹... 目的分析肺癌的误诊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24年1至12月收治的曾误诊的2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例因“咳嗽、潮热、盗汗4个月余”就诊,行胸部CT检查初步诊断为结核性胸膜炎,予抗结核药物治疗。患者症状加重,根据头胸腹部CT、肿瘤标志物检查、胸腔积液检查考虑肺癌伴全身多处转移可能性大。行CT引导下右肺穿刺,病理检查示右肺腺癌,临床诊断:肺癌伴两肺转移、骨转移。误诊时间4.5个月。确诊后予化疗、靶向治疗、胸腔穿刺引流及对症支持等治疗后出院,化疗6个周期,病情缓解。1例因咳嗽、咳痰,无痰中带血或发热,行胸部CT检查并检测血清癌胚抗原升高。初步诊断为社区获得性肺炎,给予抗生素治疗后症状缓解。3个月后,患者出现左胸背部隐痛,复查CT见左肺中央型占位,癌胚抗原升高。经CT引导下左肺穿刺病理确诊为左肺小细胞肺癌。误诊时间3.5个月。确诊后予化疗,病情得到控制,未见新病灶。结论肺癌临床症状常不典型,误诊率较高,对于经抗感染或抗结核治疗无效的肺炎或肺结核患者,应考虑肺癌可能,建议加强医生培训、优化诊断流程及引入先进检测手段,尽早明确诊断、积极治疗,以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误诊 社区获得性肺炎 结核 胸膜 结核菌素试验 癌胚抗原 病理诊断 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移抑制基因KAI1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4
11
作者 黎传奎 王祖义 +3 位作者 王萍 刘学刚 唐震 汪国文 《中华全科医学》 2010年第1期15-17,F0003,共4页
目的研究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肿瘤转移抑制基因(Metastasis Suppressor Gene,MSG)KAI1的表达特点,探讨肿瘤转移抑制基因KAI1在非小细胞肺癌中表达下调或缺失与肿瘤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 目的研究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肿瘤转移抑制基因(Metastasis Suppressor Gene,MSG)KAI1的表达特点,探讨肿瘤转移抑制基因KAI1在非小细胞肺癌中表达下调或缺失与肿瘤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livision二步法检测KAI1在68例NSCLC组织和对照组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对检测结果与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病理参数作统计学分析。结果①癌旁组织内KAI1的表达阳性率为77.9%,NSCLC组织内KAI1的表达阳性率为60.3%,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以有无淋巴结转移进行分组,KAI1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30.3%、88.6%,两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高分化+中分化)和(低分化+未分化)进行分组,NSCLC肿瘤组织内KAI1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2.5%、28.6%,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Ⅰ+Ⅱ)期和Ⅲa期进行分组,其KAI1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1.8%、20.8%,两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NSCLC组织内肿瘤转移抑制基因KAI1表达的检测,发现其在有淋巴结转移、低分化及分期较晚患者中呈低表达,从而为NSCLC基因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转移抑制基因 非小细胞肺癌 KAII 淋巴管生成
原文传递
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管生成的研究及意义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祖义 黎传奎 +3 位作者 王萍 刘学刚 唐震 汪国文 《中华全科医学》 2009年第11期1148-1149,F0003,共3页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Lung Cancer,NSCLC)肿瘤间质淋巴管生成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抗Podoplanin单克隆抗体(Elivision法)对68例NSCLC术后石蜡切片进行染色,观察肿瘤间质和癌旁组织淋巴管密度(Lymphatic ve...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Lung Cancer,NSCLC)肿瘤间质淋巴管生成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抗Podoplanin单克隆抗体(Elivision法)对68例NSCLC术后石蜡切片进行染色,观察肿瘤间质和癌旁组织淋巴管密度(Lymphatic vessel density,LVD)。结果①癌旁组织中淋巴管密度平均值为7.50±0.21(3.5~11.4),肿瘤组织间质中LVD为11.91±0.60(4.5~21.5),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按有无淋巴结转移分组,68例NSCLC肿瘤组织间质中淋巴结阳性患者LVD平均值为15.73±0.74,淋巴结阴性患者LVD平均值为8.31±0.32,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高分化+中分化)和(低分化+未分化)进行分组,其LVD分别为9.42±0.54和15.46±0.87,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Ⅰ、Ⅱ和Ⅲa期进行分组,其LVD分别为8.21±0.32,15.19±1.04和15.20±1.01,各组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淋巴管密度在分期较晚的肿瘤和有淋巴结转移的肿瘤中显著增高,从而有望为NSCLC抗淋巴管生成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淋巴管生成 淋巴管密度 癌旁组织
原文传递
非小细胞肺癌中Kiss-1的表达和淋巴管生成的意义
13
作者 王祖义 黎传奎 +3 位作者 王萍 刘学刚 唐震 汪国文 《中华全科医学》 2009年第12期1266-1267,共2页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转移抑制基因Kiss-1表达下调或缺失和淋巴管生成与淋巴结转移是否具有协同作用。方法兔抗人单克隆抗体Kiss-1蛋白metastin(45-54)-NH2和抗Podoplanin单克隆抗体(Elivision法)对6...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转移抑制基因Kiss-1表达下调或缺失和淋巴管生成与淋巴结转移是否具有协同作用。方法兔抗人单克隆抗体Kiss-1蛋白metastin(45-54)-NH2和抗Podoplanin单克隆抗体(Elivision法)对68例NSCLC术后石蜡切片进行染色,显微镜下观察Kiss-1的表达和肿瘤间质及癌旁组织淋巴管生成情况。结果①NSCLC组织内淋巴结阳性组Kiss-1的表达阳性率为39.4%(13/33),淋巴结阴性组Kiss-1的表达阳性率为91.4%(32/35),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肿瘤组织间质中淋巴结阳性患者淋巴管密度(Lymphatic vessel density,LVD)平均值为15.73±0.74,淋巴结阴性患者LVD平均值为8.31±0.32,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仅LVD对淋巴结转移有影响(P<0.05),其相对危险度(RR)为2.065,95%可信区间(1.202,3.547)。而Kiss-1的表达下调无意义,P值为0.569,95%可信区间为(0.011,12.143)。二者之间对淋巴结转移无明显协同作用(P<0.05)。结论转移抑制基因Kiss-1的表达下调和淋巴管生成对淋巴结转移未见明显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肿瘤转移抑制基因 KISS-1 肿瘤间质 淋巴管生成
原文传递
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药物治疗晚期肺癌的体会
14
作者 任启程 缪华新 +1 位作者 王培生 朱莉 《临床医学》 CAS 1999年第2期28-29,共2页
自1994年4月~1997年12月我们开展选择性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药物治疗晚期肺癌以来,共收治38例晚期肺癌病人,行选择性支气管动脉灌注大剂量化疗药物64次。术后经胸片及CT复查,瘤体有不同程度的缩小,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生活质量提高,近期... 自1994年4月~1997年12月我们开展选择性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药物治疗晚期肺癌以来,共收治38例晚期肺癌病人,行选择性支气管动脉灌注大剂量化疗药物64次。术后经胸片及CT复查,瘤体有不同程度的缩小,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生活质量提高,近期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支气管动脉灌注 灌注化疗 晚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