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平衡针灸联合左旋氨氯地平降压及纠正非杓型高血压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
7
1
作者
杨亚梅
赵卫国
+2 位作者
王宏业
张海燕
娄满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82-585,共4页
目的 探讨平衡针灸联合左旋氨氯地平治疗非杓型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及对血压节律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2018年8月至2019年12月河北省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收治的200例非杓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平衡针灸...
目的 探讨平衡针灸联合左旋氨氯地平治疗非杓型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及对血压节律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2018年8月至2019年12月河北省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收治的200例非杓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平衡针灸组,每组100例.对照组晨服(07:00)左旋氨氯地平2.5mg治疗;平衡针灸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晚间加用平衡针灸针刺降压穴治疗1次;两组均治疗3周.比较两组治疗后24h血压水平,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血压及24h动态血压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平衡针灸组动态血压达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9%(89/100)比61%(61/100),P<0.05〕;两组治疗后诊室收缩压(SBP)、诊室舒张压(DBP)、24h平均SBP(24hSBP)、24h平均DBP(24hDBP)、白昼平均SBP(dSBP)、白昼平均DBP(dDBP)、夜间平均SBP(nSBP)、夜间平均DBP(nDBP)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对照组:诊室SBP(mmHg,1mmHg≈0.133kPa)为138.6±7.4比149.2±8.2,诊室DBP(mmHg)为87.3±6.7比96.6±7.4,24hSBP(mmHg)为134.7±7.3比143.1±6.6,24hDBP(mmHg)为84.2±4.5比92.3±5.9,dSBP(mmHg)为137.3±6.3比146.4±7.3,dDBP(mmHg)为87.4±5.2比94.7±5.8,nSBP(mmHg)为132.7±4.7比139.5±6.2,nDBP(mmHg)为80.3±3.7比91.5±4.3;平衡针灸组:诊室SBP(mmHg)为136.3±8.3比150.1±9.1,诊室DBP(mmHg)为86.4±5.8比97.3±6.3,24hSBP(mmHg)为128.3±6.3比142.8±7.5,24hDBP(mmHg)为78.9±5.7比93.5±6.5,dSBP(mmHg)为135.2±4.5比147.9±8.4,dDBP(mmHg)为83.6±4.2比93.2±6.7,nSBP(mmHg)为124.3±3.6比138.4±5.1,nDBP(mmHg)为74.0±3.3比90.5±4.6,均P<0.05〕,且平衡针灸组24hSBP(mmHg:128.3±6.3比134.7±7.3)和nSBP(mmHg:124.3±3.6比132.7±4.7)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治疗后其余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治疗后夜间SBP下降率(SBPF)均较治疗前升高,且平衡针灸组治疗后SBPF明显高于对照组〔(10.6±2.7)%比(8.8±3.1)%,P<0.05〕.平衡针灸组治疗后非杓型高血压转变为杓型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65%(65/100)比32%(32/100),P<0.05〕.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平衡针灸联合左旋氨氯地平治疗非杓型高血压较单用左旋氨氯地平降压效果明显,对改善非杓型高血压变异性有较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衡针灸
左旋氨氯地平
非杓型高血压
血压节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平衡针灸联合左旋氨氯地平降压及纠正非杓型高血压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
7
1
作者
杨亚梅
赵卫国
王宏业
张海燕
娄满
机构
衡水市
人民医院
(
河北省
哈励逊
国际
和平医院
)
中
医科
出处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82-585,共4页
基金
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类科研计划课题(2019356)。
文摘
目的 探讨平衡针灸联合左旋氨氯地平治疗非杓型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及对血压节律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2018年8月至2019年12月河北省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收治的200例非杓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平衡针灸组,每组100例.对照组晨服(07:00)左旋氨氯地平2.5mg治疗;平衡针灸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晚间加用平衡针灸针刺降压穴治疗1次;两组均治疗3周.比较两组治疗后24h血压水平,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血压及24h动态血压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平衡针灸组动态血压达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9%(89/100)比61%(61/100),P<0.05〕;两组治疗后诊室收缩压(SBP)、诊室舒张压(DBP)、24h平均SBP(24hSBP)、24h平均DBP(24hDBP)、白昼平均SBP(dSBP)、白昼平均DBP(dDBP)、夜间平均SBP(nSBP)、夜间平均DBP(nDBP)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对照组:诊室SBP(mmHg,1mmHg≈0.133kPa)为138.6±7.4比149.2±8.2,诊室DBP(mmHg)为87.3±6.7比96.6±7.4,24hSBP(mmHg)为134.7±7.3比143.1±6.6,24hDBP(mmHg)为84.2±4.5比92.3±5.9,dSBP(mmHg)为137.3±6.3比146.4±7.3,dDBP(mmHg)为87.4±5.2比94.7±5.8,nSBP(mmHg)为132.7±4.7比139.5±6.2,nDBP(mmHg)为80.3±3.7比91.5±4.3;平衡针灸组:诊室SBP(mmHg)为136.3±8.3比150.1±9.1,诊室DBP(mmHg)为86.4±5.8比97.3±6.3,24hSBP(mmHg)为128.3±6.3比142.8±7.5,24hDBP(mmHg)为78.9±5.7比93.5±6.5,dSBP(mmHg)为135.2±4.5比147.9±8.4,dDBP(mmHg)为83.6±4.2比93.2±6.7,nSBP(mmHg)为124.3±3.6比138.4±5.1,nDBP(mmHg)为74.0±3.3比90.5±4.6,均P<0.05〕,且平衡针灸组24hSBP(mmHg:128.3±6.3比134.7±7.3)和nSBP(mmHg:124.3±3.6比132.7±4.7)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治疗后其余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治疗后夜间SBP下降率(SBPF)均较治疗前升高,且平衡针灸组治疗后SBPF明显高于对照组〔(10.6±2.7)%比(8.8±3.1)%,P<0.05〕.平衡针灸组治疗后非杓型高血压转变为杓型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65%(65/100)比32%(32/100),P<0.05〕.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平衡针灸联合左旋氨氯地平治疗非杓型高血压较单用左旋氨氯地平降压效果明显,对改善非杓型高血压变异性有较好疗效.
关键词
平衡针灸
左旋氨氯地平
非杓型高血压
血压节律
Keywords
Balance acupuncture
Levamlodipine
Non dipper hypertension
Blood pressre ciradian rhythm
分类号
R54 [医药卫生—心血管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平衡针灸联合左旋氨氯地平降压及纠正非杓型高血压的临床研究
杨亚梅
赵卫国
王宏业
张海燕
娄满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