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02篇文章
< 1 2 6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调查及护理对策 被引量:10
1
作者 顾克菊 田英然 +2 位作者 杜军丽 贾淑梅 刘冰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3年第2期24-26,共3页
目的 对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 (NICU)患者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及病原菌流行病学进行调查分析 ,提出医院感染控制措施。方法 调查 2 0 0 1年 4月至 9月期间NICU 6 1例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发生情况 ,分析所分离出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结... 目的 对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 (NICU)患者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及病原菌流行病学进行调查分析 ,提出医院感染控制措施。方法 调查 2 0 0 1年 4月至 9月期间NICU 6 1例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发生情况 ,分析所分离出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结果 医院感染发生率为 6 3.9% (39/ 6 1) ,其中肺部感染发生率 5 4 9% (2 8/ 5 1)。分离出的病原菌仍以革兰阴性菌为主 (34/ 70 ) ,其次为革兰阳性菌 (2 4 / 70 )和真菌 (12 / 70 )。革兰阴性菌以铜绿假单胞菌居首位 ,且呈多重耐药 ,MRSA分离率占葡萄球菌的 6 6 .7% (10 / 15 )。结论 NICU内医院感染发生率较普通病房高 ,医院感染病原菌复杂且对抗菌药物呈现多重耐药。应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医护人员要严格无菌技术操作和消毒隔离管理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 医院感染 调查 护理 NICU 病原菌流行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菌群分析及耐药调查 被引量:3
2
作者 顾克菊 王津存 +3 位作者 徐修礼 贾淑梅 刘冰 田英然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72-272,共1页
关键词 医院感染 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 菌群分布 耐药性 感染部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内科眩晕/头晕专病门诊患者的病因分析 被引量:22
3
作者 赵永 付炜 +3 位作者 惠娟 曾联婷 瓮调调 韩军良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6年第5期849-852,共4页
【目的】探讨神经内科眩晕/头晕专病门诊患者的常见病因及其构成比。【方法】连续收集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期间以眩晕/头晕为主诉在本院神经内科眩晕专病门诊就诊的患者,病因诊断依据目前国际公认的标准进行操作,分析眩晕/头晕的... 【目的】探讨神经内科眩晕/头晕专病门诊患者的常见病因及其构成比。【方法】连续收集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期间以眩晕/头晕为主诉在本院神经内科眩晕专病门诊就诊的患者,病因诊断依据目前国际公认的标准进行操作,分析眩晕/头晕的各种病因的构成比。【结果】共纳入1615例患者,其中男性630例,女性985例,男女比例为1/1.6;眩晕/头晕常见的前5位的病因依次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偏头痛性眩晕、双侧前庭神经病、前庭神经炎和中枢性眩晕,各自的构成比分别为28.3%、10.5%、8.0%、5.8%和5.6%;精神障碍性头晕的占比为5.3%,不明原因者占比达18.7%。【结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和偏头痛性眩晕是最为常见的眩晕/头晕性疾病,女性较男性更易患眩晕,精神障碍性头晕占比率较低而病因不明的眩晕/头晕占比相对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眩晕/病因学 头晕/病因学 门诊病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单元卧床患者肛周湿疹特点分析 被引量:11
4
作者 孙莉莉 田英然 徐雅琳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7期42-42,45,共2页
目的分析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单元收治的长期卧床患者产生肛周湿疹并发症的原因及其特点。方法分析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单元卧床患者发生肛周湿疹的原因,并评价防治臀部感染、治疗原发病灶等综合康复措施的康复效果。结果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单... 目的分析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单元收治的长期卧床患者产生肛周湿疹并发症的原因及其特点。方法分析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单元卧床患者发生肛周湿疹的原因,并评价防治臀部感染、治疗原发病灶等综合康复措施的康复效果。结果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单元长期卧床患者由于肛周皮肤清洁情况较差,继发细菌感染向周围扩散,同时卧床患者伴有感觉障碍,不能主诉患区皮肤所受伤害性刺激,也加重了肛周湿疹的病情。针对以上致病因素,采取防治臀部感染,及时清洗粪便;积极治疗原发病灶,去除尿便失禁诱因以及给予正确的胃肠喂养等治疗康复措施,成功地减轻了肛周湿疹的症状,促进了神经内科患者的康复进程。结论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单元卧床患者出现的肛周湿疹是影响康复进程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意外/并发症 肛门 湿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神经内科患者住院费用的多因素回归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袁莲芳 赵钢 +6 位作者 贾宏阁 叶瑞东 李毓新 吉智 范秀博 高影 周琪 《中国医院统计》 2011年第1期43-46,共4页
目的 分析神经内科患者的住院费用及其影响因素,为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和过快增长提供有力依据.方法 收集西安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信息系统2008-2009年神经内科住院患者的全部住院费用情况(包括西药费、中成药、中... 目的 分析神经内科患者的住院费用及其影响因素,为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和过快增长提供有力依据.方法 收集西安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信息系统2008-2009年神经内科住院患者的全部住院费用情况(包括西药费、中成药、中草药、床位费、诊查费、检查费、治疗费、护理费、手术费、化验费、调温费、其他费用、特殊材料费、血费等).同时收集病案首页中的个人资料(包括患者性别、年龄、入院病情、住院日、有无手术、有无其他诊断、有无院内感染、治疗效果、抢救次数、监护时间、入院次数等基线情况),对于可能的影响因素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9年神经内科患者的住院量和人均住院费用均较2008年明显年增加;住院费用中药费所占比重较大;影响神经内科患者住院费用的主要因素有年龄、入院病情、住院日、手术与否和治疗效果等,其中住院日是影响住院总费用的最重要因素.回归方程为:住院费用= 6 738.52 + 2.69 ×年龄 + 1 409.54 ×入院病情 + 1.24 ×住院日 + 3.31 ×有无手术 + 2.96 ×治疗效果.结论 降低药费比例、缩短病人的住院日已成为有效控制医疗费用增长的一个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科 住院费用 影响因素 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内科进修生正规化培养的体会 被引量:2
6
作者 刘学东 白雅 +1 位作者 李雯 赵钢 《西北医学教育》 2012年第5期1054-1056,共3页
神经科发展迅速,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是临床医师接受继续教育、进一步提高临床水平的重要途径。进修生通常都具有一定的临床实践经验,但个体间差异较大。如何使进修生在有限的学习期限内提高诊疗水平,达到其进修目的非常重要。本文对我... 神经科发展迅速,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是临床医师接受继续教育、进一步提高临床水平的重要途径。进修生通常都具有一定的临床实践经验,但个体间差异较大。如何使进修生在有限的学习期限内提高诊疗水平,达到其进修目的非常重要。本文对我科培养进修生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总结,阐述了加强医疗安全、基础理论学习、培养临床思维、重视知识更新等方面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病学 进修生 正规化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君子动口又动手——从整合医学角度谈神经内科医生的动手能力
7
作者 赵钢 《医学争鸣》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9-21,共3页
常言道:“君子动口不动手”。医生这一职业常常让人联想到谦谦君子。而内科医生更是如此,在人们的普遍印象中,似乎只需动动口、开开药方就能包治百病了。因此内科医生长期以来安于“君子动口不动手”之状态。
关键词 内科医生 动手能力 医学角度 神经 生长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元化教学模式在神经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 被引量:6
8
作者 王圆圆 李晓宁 +1 位作者 李敏 刘永红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2020年第6期1083-1086,共4页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提高临床医师医疗水平的重要阶段,神经病学作为逻辑性、专业性及操作性强的学科,疾病谱系众多,诊治进展日新月异,知识点不易掌握。针对住院医师的培训需要贴合疾病特点及最新进展制定合适的教学方法。我们神经内科...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提高临床医师医疗水平的重要阶段,神经病学作为逻辑性、专业性及操作性强的学科,疾病谱系众多,诊治进展日新月异,知识点不易掌握。针对住院医师的培训需要贴合疾病特点及最新进展制定合适的教学方法。我们神经内科教学组尝试根据不同疾病特点采取PBL、CBL及“BASE+CASE”课堂等教学法,突出临床思维建设、科研底蕴培养、实践经验积累,使学生切实掌握神经科常见疾病的诊治及急症的处理,提升神经科教学的内涵及质量。经问卷调查评估发现多元化教学在建立临床逻辑思维、促进全面掌握理论知识、拓宽知识面、创新实践能力及提升医患沟通能力等医学人文素养方面学员最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化教学模式 神经内科 规范化培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肉毒毒素治疗局灶型肌张力障碍中枢神经系统机制的影像学研究进展
9
作者 穆秦颖 胡俊豪 +4 位作者 马福浩 王浩 窦炜康 迟丽屹 史明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440-444,共5页
肉毒毒素(botulinum toxin,BoNT)是目前治疗局灶型肌张力障碍的一线方法,其机制为化学性去神经支配引起肌肉麻痹。近期神经影像学研究发现,BoNT亦可影响肌张力障碍患者脑内的神经可塑性,但具体的中枢神经系统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本文从... 肉毒毒素(botulinum toxin,BoNT)是目前治疗局灶型肌张力障碍的一线方法,其机制为化学性去神经支配引起肌肉麻痹。近期神经影像学研究发现,BoNT亦可影响肌张力障碍患者脑内的神经可塑性,但具体的中枢神经系统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本文从功能磁共振成像、结构磁共振成像、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3个方面,对BoNT可能的中枢神经系统作用机制进行综述,揭示了BoNT可通过影响皮质、基底神经节、丘脑、小脑等脑区的功能连接、微观结构、代谢水平,以改善肌张力障碍患者的症状,为进一步探索肌张力障碍的发生机制和研发潜在的干预靶点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张力障碍 肉毒杆菌毒素 中枢神经系统 神经网络 神经可塑性 磁共振成像 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省神经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住院患者的治疗总结
10
作者 史雨晴 吴振宇 +12 位作者 冯研 甘亚静 魏子涵 李会琪 陈丽 林海 马少玲 张翠荣 朱江 狄政莉 胡亚卓 张华 邓艳春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11期1357-1372,共16页
目的:比较使用与未使用抗新型冠状病毒治疗、使用与未使用激素治疗、使用与未使用抗生素治疗、使用与未使用中药治疗及接种与未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的各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住院患者住院天数及治疗结局的差别;比较接种与未接种新型冠状... 目的:比较使用与未使用抗新型冠状病毒治疗、使用与未使用激素治疗、使用与未使用抗生素治疗、使用与未使用中药治疗及接种与未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的各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住院患者住院天数及治疗结局的差别;比较接种与未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断分型(轻型、中型、重型及危重型)的差别。阶段性总结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住院患者的治疗情况及疗效分析;并促进各医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整体诊治水平的提高,指导康复及下一阶段可能出现高峰时的治疗。方法:回顾性收集并分析陕西省抗癫痫协会会员单位医院的其中10家医院的神经内科及神经外科在2022年12月13日~2023年1月31日期间收治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各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断分型中各治疗组疗效和接种疫苗对诊断分型的影响。结果:对363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断分型为轻型的住院患者中,抗新型冠状病毒组与非抗新型冠状病毒组之间(P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differences in the number of days of hospitalization and treatment outcomes in patients with the various diagnostic types of novel coronavirus infection with and without anti-novel coronavirus therapy, with and without hormone therapy, with and without antibiotic therapy, with and without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vaccinated and unvaccinated against novel coronavirus;comparison of the diagnostic classification of novel coronavirus infections (mild, moderate, severe and critical) between those vaccinated and those not vaccinated against novel coronaviruses. We will summarize the treatment of hospitalized patients with novel coronavirus infections and analyze the therapeutic efficacy in a staged manner, and promote the improvement of the overal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novel coronavirus infections in hospitals to guide the rehabilitation and the treatment of novel coronavirus infections in the next stage, when the peak may occur. Methods: Retrospective collection and analysis of clinical data of patients hospitalized with novel coronavirus infections admitted to the Department of Neurology and Department of Neurosurgery of 10 of the hospitals that are members of the Shaanxi Provincial Anti-Epilepsy Association during the period of December 13, 2022~January 31, 2023,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of treatment groups in the diagnostic typing of novel coronavirus infections of each type and the effect of vaccination on the diagnostic typing. Results: The clinical data of 363 patients were statistically analyzed. Among the hospitalized patients whose diagnostic classification of novel coronavirus infection was mild, there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hospital days between the anti-novel coronavirus group and the non-anti-novel coronavirus group (P < 0.001) and between the hormone group and the non-hormone group (P = 0.006). There was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hospital days between the antibiotic group and the non-antibiotic group among the hospitalized patients whose diagnostic classification of novel coronavirus infection was mild, moderate and severe (P < 0.001, P = 0.005, P = 0.045), and between-group variability in treatment outcomes between the vaccine and non-vaccine groups among hospitalized patients whose diagnostic typology of novel coronavirus infection was medium (P = 0.024);the likelihood of a diagnosis of critical illness was higher in the non-vaccine than in the vaccine group, relative to the mild type (OR = 11.463, 95% CI 1.352~97.186, P = 0.025). Conclusions: The application of anti-novel coronavirus therapy, hormone therapy and antibiotic therapy may increase hospital days in hospitalized patients with a diagnostic classification of mild forms of novel coronavirus infection, and the application of antibiotic therapy in hospitalized patients with a diagnostic classification of moderate and severe forms of novel coronavirus infection;the vaccine group of hospitalized patients with a diagnostic classification of moderate forms of novel coronavirus infection was more likely to have a positive outcome of the treatment, relative to the control group. Vaccination may have a positive effect on preventing progression to critical type after COVID-19 infe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科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住院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内科护理纠纷原因及预防对策
11
作者 张琪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16年第8期201-201,共1页
随着人们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的不断提高,医疗纠纷的发生呈上升趋势[1] 。神经内科急、危重及老年慢性病患者居多,也是医疗纠纷的高发科室。如何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防止和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是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 神经内科 纠纷 护理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舒适护理在神经内科护理中应用
12
作者 姚豆娜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16年第8期128-128,共1页
神经内科患者一般都是初次治疗的不及时且效果不明显,同时患病时间较长,由于大多数为老年患者,所以其身体素质以及抵抗力都比较差,病情也非常容易发生变化,由于长时间的卧病在床,所以患者非常的烦躁、焦虑同时还会有悲观、失望等心情[1] 。
关键词 舒适护理 神经内科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内科护理中脑卒中康复护理的临床探究
13
作者 杨丽英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18年第11期00091-00091,共1页
探讨在神经内科脑卒中患者临床护理过程中,康复护理方法的应用效果,为脑卒中患者病情痊愈提供重要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3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60例,把这6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30... 探讨在神经内科脑卒中患者临床护理过程中,康复护理方法的应用效果,为脑卒中患者病情痊愈提供重要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3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60例,把这6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主要进行常规临床护理,观察组主要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早期康复护理,主要选择神经功能缺损评价方法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情况进行具体研究和具体分析,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经过两组临床护理和神经功能缺损评价,在患者临床治疗有效情况上,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在患者病情改善情况上,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在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上,对照组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神经内科护理过程中,脑卒中康复护理方法的应用效果比较显著,通过康复护理,不仅可以明显提升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护理有效率,改善脑卒中患者临床病情,还能明显提升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康复护理效果比较显著,值得临床大范围内应用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科护理 脑卒中 康复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i-INCNS模式在神经重症进修医师继续教育中的探索与实践
14
作者 李雯 杨方 江文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62-67,共6页
近年来神经重症医学发展迅速,进修学习是临床医师接受继续教育、提高临床水平的重要途径。建立一套规范化神经重症进修医师继续教育模式,对提升神经重症医师专业技能及临床实践能力尤为重要。西京医院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在20余年的教学... 近年来神经重症医学发展迅速,进修学习是临床医师接受继续教育、提高临床水平的重要途径。建立一套规范化神经重症进修医师继续教育模式,对提升神经重症医师专业技能及临床实践能力尤为重要。西京医院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在20余年的教学实践中归纳总结形成了“人文关怀-整合医学-感染-营养-意识-神经专科技能-系统通用技能”(humanistic care-integral medicineinfection-nutrition-consciousness-neurological skills-system general skills,Hi-INCNS)特色鲜明的继续教育模式,该模式对提高进修医师人文关怀理念、强化整合医学知识体系、夯实神经重症临床技能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重症医学 专科培训模式 医学继续教育 人文关怀 整合医学 临床技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固有肌阵挛患者临床及神经电生理特征分析(附5例报告)
15
作者 汶欣玗 温文颢 杨蕾 《精准医学杂志》 2024年第6期491-494,499,共5页
目的总结脊髓固有肌阵挛(propriospinal myoclonus,PSM)患者的临床及神经电生理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7月—2021年9月就诊于我院脑电图监护中心的5例PSM患者的相关病例资料,总结其临床及神经电生理特点,并随访药... 目的总结脊髓固有肌阵挛(propriospinal myoclonus,PSM)患者的临床及神经电生理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7月—2021年9月就诊于我院脑电图监护中心的5例PSM患者的相关病例资料,总结其临床及神经电生理特点,并随访药物治疗的效果。结果5例患者均符合PSM诊断标准,其中男3例,女2例,均以躯体不自主肌阵挛为主要症状。PSM起病年龄28~50岁。3例为特发性PSM,2例为继发性PSM。5例患者均接受视频脑电图(V-EEG)和肌电图检查,发作期未见异常放电,仅见肌电伪差,肌电起源部位以腹部、躯干为主,肌电传导速度为1.4~13.7 m/s,肌电爆发时限为100~1000 ms。氯硝西泮等药物可以有效减少PSM患者的肌阵挛发作。结论了解PSM的临床及神经电生理特征是诊断该疾病的关键所在。V-EEG是鉴别诊断PSM的重要依据,表现为发作期无异常放电,仅可见肌电图上肌电爆发。氯硝西泮对PSM症状改善有较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 肌阵挛 脑电描记术 肌电描记术 氯硝西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突触蛋白和神经递质在癫痫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16
作者 李子萌 张潇 《医学研究前沿》 2024年第10期39-41,共3页
癫痫是一种长期影响人体健康和功能的神经系统慢性疾病。癫痫的发生原因多种多样,了解其潜在诱因对于确定具体病因至关重要。尽管对于癫痫发作机制的探究还有限,但深入了解这方面内容仍然非常重要。本文的目的是综述突触蛋白和神经递质... 癫痫是一种长期影响人体健康和功能的神经系统慢性疾病。癫痫的发生原因多种多样,了解其潜在诱因对于确定具体病因至关重要。尽管对于癫痫发作机制的探究还有限,但深入了解这方面内容仍然非常重要。本文的目的是综述突触蛋白和神经递质在癫痫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以提高临床医生对于癫痫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方面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触蛋白 神经递质 癫痫 发病机制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片离心沉淀法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5
17
作者 粟秀初 赵钢 +2 位作者 杨毅宁 戴文 刘婷婷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3年第2期98-101,共4页
采用微型脑脊液细胞玻片离心沉淀仪和脑脊液细胞学检查方法,对经临床明确诊断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的15940例患者的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提示该项检查方法对化脓性、病毒性、结核性、真菌性和寄生虫性等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脑炎、脑膜... 采用微型脑脊液细胞玻片离心沉淀仪和脑脊液细胞学检查方法,对经临床明确诊断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的15940例患者的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提示该项检查方法对化脓性、病毒性、结核性、真菌性和寄生虫性等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脑炎、脑膜炎和脑膜脑炎具有较好的病因诊断价值;并对急性感染性中毒性脑病、脑膜癌病,肿瘤性、白血病性和出血性等中枢神经系统非感染性脑膜脑炎和脑病具有较好的鉴别诊断价值;而对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脑膜脑炎等疾病的病情监测和预后评价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脑脊髓液 细胞学技术 离心法 沉淀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大鼠海马齿状回神经元发生的研究(英文) 被引量:19
18
作者 王卫东 江文 +2 位作者 王洪典 张志军 万琪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673-677,共5页
目的 观察全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后大鼠海马齿状回神经元发生的时间规律 ,探讨缺血性脑损伤后神经元发生的机制 .方法 采用 4血管闭塞法建立大鼠全脑缺血模型 .使用 5 -溴脱氧尿核苷 (5 - bromodeoxyuridine,Brd U )标记有丝分裂和免... 目的 观察全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后大鼠海马齿状回神经元发生的时间规律 ,探讨缺血性脑损伤后神经元发生的机制 .方法 采用 4血管闭塞法建立大鼠全脑缺血模型 .使用 5 -溴脱氧尿核苷 (5 - bromodeoxyuridine,Brd U )标记有丝分裂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大鼠海马齿状回的神经元发生 ,并采用荧光组织化学方法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确定新生细胞类型 .结果 缺血性脑损伤可促进成年大鼠齿状回的细胞增殖 .与对照组相比 ,大鼠全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后 3d时 ,齿状回 Brd U阳性细胞数目没有显著性增加 (P>0 .0 5 ) .此后 ,齿状回 Brd U阳性细胞数目开始显著增加 ,并于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第 14日时达到峰值 .此时 ,齿状回 Brd U标记阳性细胞数量是对照组的 7倍 .对新生细胞的分化过程进行观察后发现齿状回 Brd U标记阳性细胞大部分可以分化为神经元 .结论 缺血性脑损伤可诱导海马齿状回神经元发生水平在一定时间窗内上调 ,其机制可能与缺血引起脑组织激素水平、神经递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溴脱氧尿苷 显微镜检查 全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 大鼠 海马齿状回神经元发生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年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海马齿状回神经发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1
19
作者 张志军 万琪 +2 位作者 江文 王卫东 王洪典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2年第5期345-348,共4页
目的 观察成年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对海马齿状回神经的影响 ,并探讨缺血性脑损伤后神经发生的相关机制。方法 采用 4支血管闭塞法建立大鼠全脑缺血模型 ,应用 5 溴脱氧尿核苷 (5 bromodeoxyuridine ,BrdU)标记分裂细胞、观察全... 目的 观察成年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对海马齿状回神经的影响 ,并探讨缺血性脑损伤后神经发生的相关机制。方法 采用 4支血管闭塞法建立大鼠全脑缺血模型 ,应用 5 溴脱氧尿核苷 (5 bromodeoxyuridine ,BrdU)标记分裂细胞、观察全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后 3、7、14、2 1d时大鼠海马齿状回神经前体细胞的增殖速度。并应用免疫荧光双标记法结合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确定新生细胞的分化特点。结果 全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后齿状回神经前体细胞增殖速度在 7~ 14d时明显增加 ,BrdU免疫阳性细胞数目与相应对照组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 2 1d时恢复正常水平。新生细胞大多迁移入颗粒细胞层 ,并分化为神经元。结论 缺血性脑损伤可增强海马齿状回神经发生 ,其机制可能与缺血引起的激素水平、神经递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年大鼠 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 海马齿状回 溴脱氧尿苷 神经前体细胞 细胞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文版Sunnybrook面神经评分系统的验证 被引量:56
20
作者 张晓杰 姜曌 +1 位作者 夏峰 赵钢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85-90,共6页
目的 对国际上已被广泛认可的Sunnybrook面神经评定系统进行中文版本的编译和修订,并验证其可信性及有效性。方法 首先用汉语编译Sunnybrook面神经评分系统,选定9名来自不同医院的医生使用中文版Sunnybrook面神经评分系统及其评分标准... 目的 对国际上已被广泛认可的Sunnybrook面神经评定系统进行中文版本的编译和修订,并验证其可信性及有效性。方法 首先用汉语编译Sunnybrook面神经评分系统,选定9名来自不同医院的医生使用中文版Sunnybrook面神经评分系统及其评分标准分别独立对90例同一段面神经瘫痪患者的视频资料进行两次评分(间隔1个月),然后评估中文版SFGS的内部相容性、一致性及可重复性。结果 Cronbach’s的“α”值为0.92,平均可重复系数(CR)为12.72,即中文版的SFGS具有高度的内部相容性、一致性及可重复性。评估者间和评估者内部测量的ICC值分别是0.97和0.98。不熟悉该病和很熟悉该病的医生的评分结果具有较强的可比性,平均ICC为0.97(95%CI:0.95-0.99)。结论 中文版Sunnybrook面神经评分系统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和可重复性,推荐中国医生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神经瘫痪 Sunnybrook 面神经评分系统 信度 效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