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58篇文章
< 1 2 6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氮耦合对西北旱区覆膜农田土壤有机碳、氮矿化的影响
1
作者 赵彤彤 谷晓博 +4 位作者 谭川东 延廷霖 李晓雁 常甜 杜娅丹 《中国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29-942,共14页
【目的】明确灌溉和施氮对土壤肥力的影响,探明不同水氮条件下覆膜农田土壤有机碳、氮矿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西北旱区覆膜农田水氮调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连续5年覆膜施氮冬小麦-夏玉米田间定位试验田块,采集施氮量为0(N0)、180... 【目的】明确灌溉和施氮对土壤肥力的影响,探明不同水氮条件下覆膜农田土壤有机碳、氮矿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西北旱区覆膜农田水氮调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连续5年覆膜施氮冬小麦-夏玉米田间定位试验田块,采集施氮量为0(N0)、180 kg·hm^(-2)(N1)和360 kg·hm^(-2)(N2)3个施氮水平覆膜小区的土壤样品,并分别设置40%田间持水量(W0)、60%田间持水量(W1)和100%田间持水量(W2)3个土壤水分梯度进行室内有机碳、氮矿化培养试验,分析不同水氮条件对覆膜农田土壤有机碳、氮矿化的影响特征。【结果】增加土壤含水量显著提高了土壤累积碳矿化量(C_(min))、碳矿化速率、土壤累积净氮矿化量(N_(min))、氮矿化速率和潜在矿化氮(N_(p))。C_(min)、N_(min)和N_(p)均随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增后降的趋势。培养结束后,N1W1处理C_(min)最高(1781.00 mg·kg^(-1)),比其他处理显著提高8.8%—51.8%,且其N_(min)(29.52 mg·kg^(-1))、潜在矿化碳(5883.79 mg·kg^(-1))和N_(p)(30.74 mg·kg^(-1))也维持在相对较高水平。随机森林算法表明,土壤微生物碳(MBC)、土壤微生物氮、溶解性有机碳、有机碳和总溶解氮是影响C_(min)和N_(min)的重要因子。MBC随土壤水分增加呈先增后降趋势,W1下MBC含量分别比W0和W2处理显著增加60.1%—340.0%和3.1%—6.7%。结构方程表明,土壤水分对土壤碳矿化有直接正效应(0.70),对土壤氮矿化有间接正效应(0.55);施氮对土壤氮矿化有直接正效应(0.90),对土壤碳矿化有间接负效应(0.24)。【结论】从土壤碳、氮矿化角度出发,60%田间持水量和施氮肥180 kg·hm^(-2)作为西北旱区覆膜农田适宜的水、氮推荐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氮量 土壤水分 碳矿化 净氮矿化 矿化动力学 西北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协同调控水-农业-生态的干旱区多水源优化配置 被引量:6
2
作者 朱兴宇 粟晓玲 +4 位作者 胡雪雪 褚江东 贾丹妮 吴海江 张特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9-248,共10页
干旱区农业发展往往以挤占生态用水和超采地下水为代价,考虑水-农业-生态互馈关系的水资源优化配置有助于平衡利益冲突。该研究以地下水均衡、经济效益和生态用水满足度为调控目标,构建基于水-农业-生态协同调控的多水源优化配置模型,... 干旱区农业发展往往以挤占生态用水和超采地下水为代价,考虑水-农业-生态互馈关系的水资源优化配置有助于平衡利益冲突。该研究以地下水均衡、经济效益和生态用水满足度为调控目标,构建基于水-农业-生态协同调控的多水源优化配置模型,并推求协调发展度计算式,提出了结合NSGA-Ⅱ算法和协调发展度的协同优化算法,分析石羊河流域水、农业和生态之间的权衡和协同关系,确定水-农业-生态协同提升下的水资源配置方案以及适宜的农业和生态用水比例。结果表明,现状条件下,六河子系统的水资源优化配置方案的经济效益可提升1.9%,实现地下水正均衡0.59亿m^(3);全流域农业和生态用水比例为90%∶10%,渠井用水比为67%∶33%。平水年保障蔡旗来水为3.48亿m^(3)/a时,能够以牺牲中游1.6%的经济效益实现生态用水满足度和地下水均衡量分别较基准情景提升4.8%和18.6%。研究为协同调控复杂的水-农业-生态关系提供了一种有效方法,可为干旱区流域水资源规划与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 优化 生态 水-农业-生态 协调发展度 协同调控 用水比例 石羊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eta-Gaussian模型的陕西省农业干旱风险评估
3
作者 闫瀚文 粟晓玲 吴海江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1-52,共12页
近年来,世界各地高温干旱复合极端气候事件频发,导致农业干旱风险加剧,严重威胁区域的粮食安全和水资源安全。因此,定量评估高温干旱复合事件驱动下的农业干旱风险对防旱减灾具有重要意义。分别以6个月尺度的标准化降水指数(SPI)、3个... 近年来,世界各地高温干旱复合极端气候事件频发,导致农业干旱风险加剧,严重威胁区域的粮食安全和水资源安全。因此,定量评估高温干旱复合事件驱动下的农业干旱风险对防旱减灾具有重要意义。分别以6个月尺度的标准化降水指数(SPI)、3个月尺度的标准化温度指数(STI)和标准化土壤湿度指数(SSI)表征气象干旱、高温事件和农业干旱,并基于Meta-Gaussian模型的多变量条件概率和联合概率评估不同事件组合下陕西省夏季发生农业干旱的风险。结果表明:①随着驱动组合事件变量的增多和严重程度的加剧,陕西省遭受农业干旱的风险增大(条件概率二维>0.30,三维>0.35,四维>0.50)。其中,气象干旱和高温事件条件下,农业干旱发生风险最大的月份分别为8月和6月。②随着并发事件增多和严重程度的加剧,陕西省多变量复合事件的风险减小(联合概率二维<0.30,三维<0.20,四维<0.15)。相比陕北和陕南地区,关中平原遭遇多变量复合事件驱动的农业干旱风险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干旱 多变量复合事件 Meta-Gaussian模型 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研实验室参与本科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32
4
作者 李志军 胡笑涛 +1 位作者 蔡焕杰 向友珍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30-233,共4页
结合旱区农业水土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建设,介绍和分析了科研实验室深度参与本科实验教学、本科毕业论文指导、科研指导与训练,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等方面形成的模式和经验。经多年探索与实践,科研实验室已成为本... 结合旱区农业水土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建设,介绍和分析了科研实验室深度参与本科实验教学、本科毕业论文指导、科研指导与训练,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等方面形成的模式和经验。经多年探索与实践,科研实验室已成为本科人才培养的重要平台,考研录取率、承担本科生科创项目、发表论文、获批专利、本科毕业论文优秀率等方面均有大幅度增加,对提高学生科研创新能力成效显著。只有进一步利用科研实验室的优势资源,提高参与本科人才培养的深度和广度,才能在本科生创新性人才培养及实验教学质量的提升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研实验室 实验教学 人才培养 科学研究 创新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强实验室建设 促进学科发展 被引量:20
5
作者 李志军 胡笑涛 +1 位作者 蔡焕杰 戚鹏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59-262,共4页
重点实验室是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持续推进实验室建设改革是学科建设的重要方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业水土工程重点实验室对实验室建设和运行中的问题进行了认真分析,为了使重点实验室建设能更好地为农业水土工程学科建设服... 重点实验室是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持续推进实验室建设改革是学科建设的重要方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业水土工程重点实验室对实验室建设和运行中的问题进行了认真分析,为了使重点实验室建设能更好地为农业水土工程学科建设服务,成立专门机构,理顺实验室管理体制;积极争取建设经费,加强实验室硬件建设;不断加强实验室人才队伍建设;加快推动实验室资源共享与开放,提高实验室综合效益,经过几年来的实践与探索,实验室建设取得了较大发展,为农业水土工程重点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提供了重要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室建设 学科建设 管理体制 农业水土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旱区温室辣椒产量和品质对不同生育期灌溉调控的响应 被引量:19
6
作者 陈平 杜太生 +1 位作者 王峰 董平国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3203-3208,共6页
【目的】提出基于水分-品质响应温室作物合理的节水优质高效灌溉模式。【方法】以陇椒1号为试验材料,在日光温室内对温室辣椒苗期、开花坐果期和果实成熟期分别进行灌溉调控,研究不同处理辣椒产量、果实品质和水分利用效率对灌溉调控的... 【目的】提出基于水分-品质响应温室作物合理的节水优质高效灌溉模式。【方法】以陇椒1号为试验材料,在日光温室内对温室辣椒苗期、开花坐果期和果实成熟期分别进行灌溉调控,研究不同处理辣椒产量、果实品质和水分利用效率对灌溉调控的响应。【结果】温室辣椒产量对果实成熟期的灌溉调控最为敏感,在此生育期不宜实施灌溉调控。开花坐果期和果实成熟期,辣椒果实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和干物质含量对灌溉调控的响应程度较低,而果实维生素C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硬度对灌溉调控的响应程度较高。产量和品质与耗水量的关系可用对数函数来描述。【结论】通过灌溉调控将60cm土壤含水量在开花坐果期控制在45%~60%田间持水量(θf),在苗期和果实成熟期控制在80%~90%θf,在节水和保证较高产量的同时,可以显著提高辣椒维生素C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硬度,是西北旱区温室辣椒可行的节水优质高效灌溉调控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室 辣椒 灌溉调控 产量 品质 水分-品质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旱区苹果树茎干直径变化规律及其对环境因素的响应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康敏 杜太生 刘春伟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4-7,共4页
以西北旱区苹果树为试验材料,利用植物生理环境监控系统对果树茎干直径变化及太阳辐射,大气温度,相对湿度,风速等环境因素进行了连续同步监测,对果树茎干直径昼夜变化、不同天气条件下的直径日变化及不同生长阶段茎干直径与环境因素的... 以西北旱区苹果树为试验材料,利用植物生理环境监控系统对果树茎干直径变化及太阳辐射,大气温度,相对湿度,风速等环境因素进行了连续同步监测,对果树茎干直径昼夜变化、不同天气条件下的直径日变化及不同生长阶段茎干直径与环境因素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苹果树茎干直径变化日过程呈现出明显的昼夜变化规律,茎干直径白天收缩,傍晚、夜间复原或膨胀;不同天气条件下,茎干直径收缩幅度有明显差异,晴天茎干直径日最大收缩量最大,阴雨天最小;果树生长过程中,茎干直径变化主要受太阳辐射与空气水汽压差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树 茎干直径变化 气象因子 环境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旱区石羊河流域作物耗水点面尺度转化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佟玲 康绍忠 杨秀英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45-51,共7页
基于DEM与GIS空间分析功能研究了石羊河流域主要农作物春小麦需水量ETc的时空分异规律.根据8个气象站近50年气象资料,应用1998年FAO推荐的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ET0,由收集到的春小麦需水量试验资料获得多年平均作... 基于DEM与GIS空间分析功能研究了石羊河流域主要农作物春小麦需水量ETc的时空分异规律.根据8个气象站近50年气象资料,应用1998年FAO推荐的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ET0,由收集到的春小麦需水量试验资料获得多年平均作物系数Kc.近50年来流域上游的古浪、天祝春小麦全生育期ETc呈微弱的增加趋势,中游的凉州区表现出极显著的减少趋势,其他站减少趋势不显著.确立了ETc与海拔高度、纬度、坡向的多元回归关系,借助Arcview3.3、ArcGIS9.0与Visual Basic6.0软件实现了春小麦ETc的空间尺度转换,并分析了石羊河流域25%、50%、75%三个不同水文年春小麦ETc的空间变异情况.石羊河流域春小麦ETc由山区向绿洲平原递增,多年平均值为270~591 mm.估计值与计算值相差在11.1%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羊河流域 春小麦需水量 DEM 插值 时空分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T_0计算公式在我国半干旱区的实验率定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苏春宏 陈亚新 +1 位作者 张富仓 李志军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1期91-95,共5页
通过对我国半干旱区(杨凌)参考作物(修剪苜蓿)ET0值的实验率定研究,揭示了在杨凌半干旱气候区,以天(旬、侯)为时间计算尺度时,实测ET苜蓿值与9种ET0计算公式的计算值比较结果。ASCE推荐的标准ASCE-Penman-Motheith(标准ASCE-PM)及Penman... 通过对我国半干旱区(杨凌)参考作物(修剪苜蓿)ET0值的实验率定研究,揭示了在杨凌半干旱气候区,以天(旬、侯)为时间计算尺度时,实测ET苜蓿值与9种ET0计算公式的计算值比较结果。ASCE推荐的标准ASCE-Penman-Motheith(标准ASCE-PM)及Penman-Motheith(PM)公式计算ET0值与实测ET苜蓿值比较接近,再者是Priestley-Taylor和修正Penman(MP)公式,其它公式的适宜条件较差一些;以小时为时间计算尺度,若是晴天,标准ASCE-PM公式计算值比PM公式计算值更接近实测ET苜蓿值;若是昙天,PM公式计算值比标准ASCE-PM公式更接近实测ET苜蓿值;若是阴天,标准ASCE-PM、PM公式计算值与实测值相差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T0计算公式 半干旱地区 实验 率定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节水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领域发展态势及重大科技问题 被引量:5
10
作者 康绍忠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z1期130-135,共6页
本文指出了影响我国农业节水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领域发展的制约因素,分析了该领域的发展态势和热点问题,提出了我国农业节水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领域未来科技发展的总体思路,在分析我国农业节水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领域科技需求的基础... 本文指出了影响我国农业节水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领域发展的制约因素,分析了该领域的发展态势和热点问题,提出了我国农业节水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领域未来科技发展的总体思路,在分析我国农业节水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领域科技需求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农业节水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优先科技领域和几个重大研究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节水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发展态势 技术瓶颈 优先领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LM的西北旱区参考作物蒸散量预报模型 被引量:16
11
作者 张皓杰 崔宁博 +3 位作者 徐颖 钟丹 胡笑涛 龚道枝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779-784,共6页
为实现气象资料缺失情况下ET_0的精确预报,选取中国西北旱区4个代表性站点的气象资料,建立15种基于极限学习机(ELM)的ET_0预报模型,并通过与其他ET_0计算模型对比和可移植性分析探究ELM在西北旱区的适用性.结果表明:基于温度和风速的ELM... 为实现气象资料缺失情况下ET_0的精确预报,选取中国西北旱区4个代表性站点的气象资料,建立15种基于极限学习机(ELM)的ET_0预报模型,并通过与其他ET_0计算模型对比和可移植性分析探究ELM在西北旱区的适用性.结果表明:基于温度和风速的ELM7预报精度较高(整体评价指标GPI排名第4);基于温度和辐射的ELM_5预报精度(GPI排名第6)明显高于Iramk模型和Jensen-Haise模型;仅基于温度的ELM9预报精度(GPI排名第8)高于HargreavesSamani模型.通过模型可移植性分析发现,ELM_7在西北旱区内各训练站点和预测站点组合下预报精度良好.因此,可将ELM_5(输入温度和辐射)、ELM_7(输入温度和风速)和ELM_9(输入温度)作为西北旱区较少气象参数输入情况下精确预报ET_0的推荐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西北旱区 参考作物蒸散量 预报模型 极限学习机 可移植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不同ELM的西北旱区参考作物蒸散量模拟模型 被引量:14
12
作者 徐颖 张皓杰 +3 位作者 崔宁博 冯禹 胡笑涛 龚道枝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12,共7页
参考作物蒸散量(reference crop evapotranspiration,ET0)的精准模拟是智慧灌溉、农田水分高效利用及水资源优化调度的重要依据。为有效提高气象资料缺乏情况下对西北旱区ET0的模拟精度,在西北旱区选取4个代表性站点,并以FAO 56 Penman-... 参考作物蒸散量(reference crop evapotranspiration,ET0)的精准模拟是智慧灌溉、农田水分高效利用及水资源优化调度的重要依据。为有效提高气象资料缺乏情况下对西北旱区ET0的模拟精度,在西北旱区选取4个代表性站点,并以FAO 56 Penman-Monteith(P-M)模型的ET0计算结果为标准值,基于"sin"、"radbas"和"hardlim"3种激活函数构建27种极限学习机模型(extreme learning machine,ELM,分别记为ELM-sini、ELM-radj、ELM-hardk),并将其模拟结果与Hargreaves-Samani(H-S)、Makkink(MK)、Irmark-Allen(I-A)模型进行比较。结果表明:ELM-sin7(输入u2、Tmax和Tmin)的R2和NSE均大于0.96,RMSE小于0.35 mm/d,其GPI排名第4,模型模拟精度较高; ELM-rad5(输入Tmax、Tmin和n)和ELM-sin8(输入Tmax和Tmin)的R2和NSE分别大于0.78和0.76,RMSE小于0.93 mm/d; H-S、MK和I-A模型的R2和NSE分别小于0.77和0.63,RMSE大于1.00 mm/d,可见ELM-rad5和ELM-sin8模型精度明显高于相同输入下的其他物理模型;基于ELM-sin7探究隐含层节点数对模型精度的影响发现隐含层节点数为60~100时模型精度最高;基于ELMsin7模型进行可移植性分析发现,ELM-sin7在西北旱区内各训练站点和模拟站点组合下模拟精度较高。因此,在相同气象因子组合输入下,ELM-sini和ELM-radj模型模拟精度明显高于ELM-hardk,其中ELM-sin7模拟精度较高适用于西北旱区气象因子较少时的ET0模拟;而较传统物理模型,仅有温度和日照时数时ELM-rad5模型在西北旱区适用性更好,仅有温度时ELM-sin8模型在西北旱区适用性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T0 ELM 激活函数 隐含层节点数 中国西北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旱区制种玉米灌浆期气孔导度与叶水势对水氮胁迫的响应 被引量:5
13
作者 邓鑫 冉辉 +3 位作者 于庭高 彭雪莲 纪莎莎 胡笑涛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53-258,共6页
为了探究西北旱区制种玉米水氮胁迫条件下的生理节水机理,设置充分灌溉(FI)与亏缺灌溉(DI)处理,以及施氮(N150)与不施氮(N0)处理,分析了不同水氮模式下叶水势与气孔特征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充分灌溉条件下,施氮主要通过增加气孔开度... 为了探究西北旱区制种玉米水氮胁迫条件下的生理节水机理,设置充分灌溉(FI)与亏缺灌溉(DI)处理,以及施氮(N150)与不施氮(N0)处理,分析了不同水氮模式下叶水势与气孔特征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充分灌溉条件下,施氮主要通过增加气孔开度和气孔数量提高气孔导度,与不施氮处理相比,气孔开度提高19.46%,气孔数量增加8.46%;亏缺灌溉条件下则通过增加单位面积开放气孔数量和降低气孔开度来应对水分消耗,提高抗旱能力,与充分灌溉相比,亏缺灌溉气孔开度平均降低21.38%,气孔数量平均增加14.08%;增加灌水量能极显著增大气孔开度(P<0.05)和提高玉米叶片黎明和正午叶水势值,促进作物蒸腾作用;FIN150处理较DIN150处理黎明和正午叶水势均值分别上升了3.30%和2.00%,FIN0处理较DIN0处理黎明和正午叶水势均值分别上升了13.41%和14.29%;亏缺灌溉条件下,施氮处理黎明和正午叶水势均值分别上升了2.87%和0.17%。干旱导致气孔导度及正午叶水势的降低可以通过增施氮肥得到部分补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氮胁迫 制种玉米 叶水势 气孔导度 气孔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旱区制种玉米干物质与氮分配对水氮胁迫的动态响应及模拟 被引量:5
14
作者 于庭高 冉辉 +1 位作者 邓鑫 胡笑涛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3-80,86,共9页
为了量化水氮胁迫对西北旱区制种玉米干物质分配与氮分配的影响,建立水氮胁迫条件下器官间干物质与氮分配模型。本试验设置3种灌水水平,分别是充分灌溉(W1)、轻度水分胁迫(W0.75)和重度水分胁迫(W0.5),并设置3种施氮水平,分别是150 kg/h... 为了量化水氮胁迫对西北旱区制种玉米干物质分配与氮分配的影响,建立水氮胁迫条件下器官间干物质与氮分配模型。本试验设置3种灌水水平,分别是充分灌溉(W1)、轻度水分胁迫(W0.75)和重度水分胁迫(W0.5),并设置3种施氮水平,分别是150 kg/hm^2(N150)、75 kg/hm^2(N75)和0 kg/hm^2(N0)。分析了水氮胁迫对器官间干物质与氮分配系数的影响,构建了干物质与氮分配动态模型。试验结果表明:茎分配系数呈单峰曲线,茎氮分配系数随生育期推进逐渐下降;叶分配系数与叶氮分配系数均呈下降趋势;穗分配系数与穗氮分配系数逐渐增加。总体上,茎分配系数大于茎氮分配系数,叶分配系数小于叶氮分配系数,穗分配系数小于穗氮分配系数。氮胁迫对制种玉米干物质分配与氮分配关系无显著影响。水分胁迫提高茎分配系数与氮分配系数;水分胁迫条件下叶与穗分配系数与叶氮分配系数均显著低于充分灌溉处理。叶分配系数与氮分配系数随着有效积温呈Logistic函数变化;穗干物质分配系数随有效积温呈指数递减变化。模型能够较为准确的模拟整个生育期的分配系数动态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种玉米 水氮胁迫 干物质分配系数 氮分配系数 西北干旱区 动态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旱区葡萄园土壤水分空间分布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周宏民 于海燕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8-61,共4页
研究于我国西北旱区武威市一葡萄园内进行,根据葡萄行走向按照30m×30m设置网格,共设计60个采样点。测定表层(10~20cm)、葡萄根区(20~80cm)、深层(80~100cm)3个层次土壤水分。采用传统统计与地统计相结合的方法对土壤水分空间分... 研究于我国西北旱区武威市一葡萄园内进行,根据葡萄行走向按照30m×30m设置网格,共设计60个采样点。测定表层(10~20cm)、葡萄根区(20~80cm)、深层(80~100cm)3个层次土壤水分。采用传统统计与地统计相结合的方法对土壤水分空间分布状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各层次土壤水分均服从正态分布,具有中等变异强度,并随着深度的增加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各层次土壤水分具有较强的空间相关性,其理论变异函数的有效变程分别为117.04、167.92、174.81m;采用克立格插值方法绘制的各层次土壤水分分布图可以为灌溉制度的制定提供参考。并给出了不同置信水平及精度要求下的合理取样数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分 空间变异 地统计分析 西北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无机肥配施对西北地区不同土壤类型氮素矿化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段晨骁 李佳蓓 +1 位作者 吴淑芳 冯浩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44-355,共12页
为揭示不同施肥措施和土壤类型对我国西北地区典型农田土壤氮素矿化特征的影响,通过室内恒温好气培养法,分别研究不施肥(CK)、单施尿素(U)、单施有机肥(M)和尿素配施有机肥(U+M)施肥模式对土壤氮素矿化动态过程的影响,并对土壤累积矿化... 为揭示不同施肥措施和土壤类型对我国西北地区典型农田土壤氮素矿化特征的影响,通过室内恒温好气培养法,分别研究不施肥(CK)、单施尿素(U)、单施有机肥(M)和尿素配施有机肥(U+M)施肥模式对土壤氮素矿化动态过程的影响,并对土壤累积矿化氮量进行一级动力学方程拟合及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施肥和土壤类型均显著影响土壤铵态氮含量、硝态氮含量和累积矿化氮量,且两者之间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不同类型土壤累积矿化氮量和矿化速率由大到小依次为塿土、黄绵土、黄河灌淤土、灰棕漠土。与CK处理相比,不同施肥处理显著增加土壤累积矿化氮量、矿化速率常数(k)和矿化势(N0),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单施尿素和尿素配施有机肥处理的累积矿化氮量和矿化速率分别较CK处理增加2.83~6.71倍和3.83~7.70倍。相关分析表明,土壤累积矿化氮量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全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有机无机肥配施处理可显著促进西北地区不同土壤类型氮素矿化,提高氮素有效性和供氮能力,有利于保持土壤矿质氮含量,对农田氮素高效利用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无机肥配施 土壤类型 氮素矿化 累积矿化量 西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系统恢复力的干旱区植被生态需水阈值计算方法与应用 被引量:3
17
作者 雷逸甦 粟晓玲 +2 位作者 褚江东 张特 刘雨翰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45-656,共12页
本文以石羊河流域中下游为研究区,采用考虑生态系统恢复力(latitude of ecosystem resilience,LER)的月尺度生态需水评估方法计算19822020年植被月适宜生态需水量、最小生态需水量以及相应的生态缺水量,并与土壤水分特征值法(characteri... 本文以石羊河流域中下游为研究区,采用考虑生态系统恢复力(latitude of ecosystem resilience,LER)的月尺度生态需水评估方法计算19822020年植被月适宜生态需水量、最小生态需水量以及相应的生态缺水量,并与土壤水分特征值法(characteristic value of soil water,CVSW)进行比较,分析不同类型植被生长期的水分盈亏关系。结果表明:LER法和CVSW法计算结果相近,但LER法具有更大的生态需水阈值区间;天然降水基本可以满足植被的基本生存,但无法满足正常生长需求;LER法的适宜需水条件下,各植被生长期总体处于缺水状态,缺水严重程度排序为灌木林>其他林地>疏林地>高覆盖度草地>中覆盖度草地>有林地,全部植被生长期总适宜生态需水量为3.7×10^(8)m^(3),亏缺水量为1.2×10^(8)m^(3),同一植被亏缺水量基本符合春秋多、夏季少的规律;最小需水条件下,只有其他林地存在生长期缺水情况,全部植被生长期总最小生态需水量为0.8×10^(8)m^(3);在缺乏土壤水分数据的干旱地区,LER法具有良好的适用性。研究结果可为石羊河流域水资源高效利用和干旱区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需水 生态系统恢复力 干旱区植被 石羊河流域 PENMAN-MONTEITH公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气环流因子对黄河流域长预见期农业干旱预测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肖悦 粟晓玲 吴海江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00-108,共9页
准确的干旱预测对于减轻或规避干旱对区域粮食生产和水资源配置的不利影响至关重要。大气环流因子可能会通过遥相关影响农业干旱的发生、发展和传递过程,在干旱预测模型中引入大气环流因子是否会改善农业干旱的预测性能尚不明晰。该研... 准确的干旱预测对于减轻或规避干旱对区域粮食生产和水资源配置的不利影响至关重要。大气环流因子可能会通过遥相关影响农业干旱的发生、发展和传递过程,在干旱预测模型中引入大气环流因子是否会改善农业干旱的预测性能尚不明晰。该研究以农业干旱、高温和大气环流因子为预测因子,在不同预见期(1、12、24、36、48个月)下采用Meta-Gaussian(MG)模型预测黄河流域典型年份的农业干旱事件,通过纳什效率系数(Nash-Sutcliffe efficiency coefficient,NSE)和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RMSE)探究在MG模型中引入大气环流因子对农业干旱预测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大气环流因子中12个月时间尺度的标准化西太平洋副高强度指数(standardized western Pacific subtropical high intensity index,SWPSHI)与农业干旱相关性最为显著;以典型年2014年8月份为例发现MG模型预测值受预见期长度、预测因子影响较大;相比于单因子预测,引入大气环流因子的MG模型的评价指标NSE和RMSE改善网格占比最高达46%,空间上在内蒙古、宁夏、甘肃、陕西等省区1 a以上预见期明显改善,而考虑大气环流因子和高温的MG模型进一步提升了模型的预测性能,扩大了网格占比。因此在上述省区干旱预测时需考虑大气环流因子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 干旱 模型 预测 大气环流因子 Meta-Gaussian 黄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复合事件指数的西北地区高温干旱复合事件风险评估 被引量:2
19
作者 钱潭锐 逯家彤 +1 位作者 粟晓玲 吴海江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2-89,共8页
基于标准化降水指数SPI和标准化温度指数STI构建了两个监测高温干旱复合事件指数:标准化复合事件指数SCEI和混合干热事件指数BDHI,并评估了SCEI和BDHI在西北地区高温干旱复合事件中的监测能力。以严重程度、面积覆盖百分比和发生频率分... 基于标准化降水指数SPI和标准化温度指数STI构建了两个监测高温干旱复合事件指数:标准化复合事件指数SCEI和混合干热事件指数BDHI,并评估了SCEI和BDHI在西北地区高温干旱复合事件中的监测能力。以严重程度、面积覆盖百分比和发生频率分析了高温干旱复合事件的风险变化。结果表明:由于BDHI充分考虑了不同干热条件之间的相关性,其在西北地区监测高温干旱复合事件的能力明显优于SCEI,而SCEI存在将湿热状况误判为高温干旱复合事件的情况。相较于1982—1993年,1994—2022年西北地区发生高温干旱复合事件的严重程度、范围和频率更高;1994—2022年西北地区发生轻度、中度、重度等级以上的高温干旱复合事件的面积占比分别为35%、25%、10%;新疆中部、甘肃北部和东部、青海南部和陕西大部分地区在1982—1993年几乎未发生过重度等级以上的高温干旱复合事件,但上述地区在1994—2022年的发生频率明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干旱复合事件 风险评估 复合事件指数 西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水转化过程的干旱区内陆河流域适宜灌溉规模 被引量:1
20
作者 胡雪雪 粟晓玲 +3 位作者 朱兴宇 褚江东 张特 吴海江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28-236,共9页
农业适水发展是保障干旱区水土资源高效利用和生态健康的关键,其核心在于如何科学确定灌溉规模,进而控制农业灌溉用水量。该研究以石羊河流域为研究区,在明确非灌溉需水量的基础上,基于水均衡模型计算考虑水转化过程的不同水文年农业灌... 农业适水发展是保障干旱区水土资源高效利用和生态健康的关键,其核心在于如何科学确定灌溉规模,进而控制农业灌溉用水量。该研究以石羊河流域为研究区,在明确非灌溉需水量的基础上,基于水均衡模型计算考虑水转化过程的不同水文年农业灌溉可用水量,并构建多目标种植结构优化模型对作物种植结构进行调整,最后改进水热平衡模型构建考虑水转化过程的旱区适宜灌溉规模计算模型,分析流域不同情景下的适宜灌溉规模。结果表明:地表水地下水联合调控下,石羊河流域丰、平、枯水年的灌溉可用水量分别为18.97亿~21.57亿、14.75亿~17.51亿、12.31亿~14.95亿m^(3);优化作物种植结构后能够以减少2.94%的经济效益实现14.13%的灌溉节水;构建的适宜灌溉规模计算模型在干旱区内陆河流域具有较好的适用性,采用该方法得到现状条件下石羊河流域丰、平、枯水年的适宜灌溉规模分别为27.73万~31.66万、21.55万~25.76万、18.01万~22.03万hm^(2),提高节水水平、调整种植结构后,流域的适宜灌溉规模有所增加。现状2020年(平水年)的实际灌溉面积高于当地水资源能够承载的临界适宜灌溉规模,需压减2.13万~6.34万hm^(2)。研究结果可在宏观层面上为决策者制定适水农业发展方案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 灌溉 模型 水转化 适宜规模 种植结构优化 石羊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