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下肢静脉常规超声检查联合CT血管造影技术在缺血性脑卒中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评估中的研究
1
作者 刘天鹰 段欣 +1 位作者 张改 王文利 《中国医学装备》 2025年第3期63-67,共5页
目的:分析下肢静脉常规超声检查联合CT静脉血管造影(CTV)在缺血性脑卒中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评估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5月西电集团医院进行治疗的132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所选患者均疑似下肢DVT形... 目的:分析下肢静脉常规超声检查联合CT静脉血管造影(CTV)在缺血性脑卒中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评估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5月西电集团医院进行治疗的132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所选患者均疑似下肢DVT形成,故接受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下肢静脉常规超声和CTV检查,以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下肢静脉常规超声检查联合CTV在脑卒中后下肢DVT形成中的诊断效能。结果:经DSA检查结果证实,132例疑似下肢DVT形成患者中,共计128例患者确诊下肢DVT;下肢静脉常规超声检出下肢DVT形成102例,超声诊断结果与DSA一致性一般(Kappa=0.461,P=0.000);CTV检出111例下肢DVT形成,CTV诊断结果与DSA一致性一般(Kappa=0.605,P=0.000);下肢静脉常规超声联合CTV诊断下肢DVT形成结果与DSA一致性较好(Kappa=0.752,P=0.000);超声联合CTV诊断准确率、灵敏度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3.33%、94.53%和73.08%,均明显高于单项诊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10.727、12.463、6.313,P<0.05)。结论:下肢静脉常规超声检查联合CTV诊断缺血性脑卒中后的下肢DVT形成,能够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和诊断效能,有助于患者病情的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深静脉血栓(DVT) 下肢静脉超声 CT血管造影 缺血性脑卒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血清Cyr61、ANGPTL3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诊断价值
2
作者 谢子旗 吴小娟 +3 位作者 谢晴 郑小叶 朱红艳 张环 《疑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11期1331-1335,共5页
目的探究彩色多普勒超声(CDU)联合血清富含半胱氨酸蛋白61(Cyr61)、血管生成素样蛋白3(ANGPTL3)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2月—2023年12月西北大学附属医院·西安市第三医院心内科收治的CHF患者86例为心... 目的探究彩色多普勒超声(CDU)联合血清富含半胱氨酸蛋白61(Cyr61)、血管生成素样蛋白3(ANGPTL3)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2月—2023年12月西北大学附属医院·西安市第三医院心内科收治的CHF患者86例为心力衰竭组,根据美国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将患者分为Ⅱ~Ⅲ级亚组58例和Ⅳ级亚组28例。另选取同期医院健康体检者86例为健康对照组。采用CDU检测心功能,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Cyr61、ANGPTL3水平;Pearson相关分析血清Cyr61、ANGPTL3水平与心功能指标的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HF患者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CDU及血清Cyr61、ANGPTL3水平对CHF的诊断价值。结果心力衰竭组血清Cyr61、ANGPTL3水平及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房内径(LAD)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t/P=9.779/<0.001、35.751/<0.001、18.376/<0.001、21.451/<0.001、49.742/<0.001);Ⅳ级亚组CHF患者血清Cyr61、ANGPTL3水平及LVEDD、LAD均显著高于Ⅱ~Ⅲ级亚组,LVEF显著低于Ⅱ~Ⅲ级亚组(t/P=11.226/<0.001、37.440/<0.001、7.786/<0.001、27.001/<0.001、13.303/<0.001);血清Cyr61、ANGPTL3水平与LVEDD、LAD呈正相关,与LVEF呈负相关(Cyr61:r/P=0.501/<0.001、0.510/<0.001、-0.522/<0.001;ANGPTL3:r/P=0.515/<0.001、0.517/<0.001、-0.532/<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yr61、ANGPTL3、LVEDD、LAD升高为CHF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OR(95%CI)=3.108(1.590~6.076)、4.378(2.011~9.533)、3.420(1.452~8.054)、2.058(1.429~2.963)],LVEF升高为独立保护因素[OR(95%CI)=0.521(0.329~0.824)];LVEDD、LAD、LVEF、Cyr61、ANGPTL3及五者联合诊断CHF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64、0.832、0.815、0.810、0.808、0.976,五者联合的AUC大于单独诊断的AUC(Z/P=2.527/0.031、2.675/0.024、2.689/0.020、2.679/0.018、2.680/0.023)。结论CHF患者血清Cyr61、ANGPTL3均显著升高,CDU联合血清Cyr61、ANGPTL3可提高对CHF患者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彩色多普勒超声 富含半胱氨酸蛋白61 血管生成素样蛋白3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部平片、肺部超声、CT平扫在诊断儿童肺炎中的价值对比 被引量:13
3
作者 马敏涛 谢晴 +2 位作者 王文利 刘韦华 郑小叶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1年第5期30-32,共3页
目的探讨胸部平片、肺部超声、CT平扫在诊断儿童肺炎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儿童肺炎患者61例,均进行胸部平片、肺部超声、CT平扫检查,收集患者各项影像学资料,对比三种检查对儿童肺炎的诊断效能。结果胸... 目的探讨胸部平片、肺部超声、CT平扫在诊断儿童肺炎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儿童肺炎患者61例,均进行胸部平片、肺部超声、CT平扫检查,收集患者各项影像学资料,对比三种检查对儿童肺炎的诊断效能。结果胸部平片、肺部超声、CT平扫对儿童肺炎的诊断符合率及误诊率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CT平扫对儿童肺炎的诊断符合率最高,为100%,其次为胸部平片,为91.80%,肺部超声为86.89%,肺部超声对儿童肺炎的诊断误诊率为13.11%;肺炎胸部平片多呈现片状致密影,密度不均匀,边缘分界模糊。57例患者肺部超声出现多重或融合B线,外观形态为彗星尾征或火箭征,支气管壁出现增厚,局限性弱回声区,分界不清,内部短线样的强回声;CT平扫可见肺部纹理增多、增粗,出现磨玻璃影、网状影,伴支气管血管束增厚,13例患者出现纵膈淋巴肿大。结论胸部平片、肺部超声、CT平扫检查均能有效显示儿童肺炎典型图像特征,CT平扫对儿童肺炎诊断符合率最高,临床可根据患者个人情况选择检查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部平片 肺部超声 CT平扫 诊断 儿童肺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超声、超声造影及增强多层螺旋CT对小肝细胞癌的早期临床诊断价值 被引量:12
4
作者 马敏涛 谢晴 +1 位作者 王文利 郑小叶 《癌症进展》 2021年第4期349-351,383,共4页
目的探讨二维超声、超声造影和增强多层螺旋CT(MSCT)对小肝细胞癌(SHCC)的早期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收集85例SHCC患者的临床资料,以病理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二维超声、超声造影和增强MSCT检查对SHCC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结... 目的探讨二维超声、超声造影和增强多层螺旋CT(MSCT)对小肝细胞癌(SHCC)的早期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收集85例SHCC患者的临床资料,以病理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二维超声、超声造影和增强MSCT检查对SHCC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结果以病理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二维超声、超声造影、MSCT检查对SHCC的诊断符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维超声检查结果显示,85例SHCC患者中,71例患者的病灶呈弱回声,14例患者的病灶呈强回声,病灶包膜完整,边缘清晰。11例患者的病灶存在暗晕。注射造影剂后,62例SHCC患者表现为“高-低-低”的快出快进模式;23例SHCC患者表现为快进慢出模式。增强MSCT扫描结果显示,85例SHCC患者中,35例患者的病灶可见典型“晕车轮征”。二维超声对SHCC的诊断符合率低于MS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超声可作为高危人群的定期筛查手段,但超声造影和增强MSCT对SHCC的诊断效能较常规超声高,对某些非典型特殊的SHCC患者,可通过采取联合检查的方式提高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超声 超声造影 多层螺旋CT 小肝细胞癌 准确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超声在高血压左心室肥厚伴左心力衰竭患者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2
5
作者 刘韦华 谢晴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0年第4期114-116,共3页
目的探讨心脏超声在高血压左心室肥厚伴左心力衰竭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50例高血压左心室肥厚伴左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来院接受常规体检的健康自愿者50例为对照组。两组均接受心脏超... 目的探讨心脏超声在高血压左心室肥厚伴左心力衰竭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50例高血压左心室肥厚伴左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来院接受常规体检的健康自愿者50例为对照组。两组均接受心脏超声检查。比较两组的心脏功能指标、心脏变异率指标以及研究组不同心功能分级患者的心脏功能指标。结果研究组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二尖瓣舒张期最大血流速度与二尖瓣环舒张早期最大运动速度的比值(E/Ea)均高于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全部窦性心搏R-R间期的标准差(SDNN)、相邻R-R间期差值均方根(RMSSD)、相邻窦性R-R间期差值50 ms所占百分比(PNN50)均低于对照组(P<0.05)。随着心功能分级水平的升高,患者的LVEDD、LVESD、E/Ea均升高,而LVEF降低,不同心功能分级患者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功能Ⅱ、Ⅲ级患者的LVEDD、LVESD、E/Ea均高于心功能Ⅰ级患者,LVEF均低于心功能Ⅰ级患者(P<0.05)。结论结合高血压左心室肥厚伴左心力衰竭患者的疾病特点,应用心脏超声检查方法有助于临床诊断病情,评估患者心功能状态,从而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有效参考依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左心室肥厚 左心力衰竭 心脏超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联合心脏超声在肥厚型心肌病伴感染性心内膜炎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6
作者 刘韦华 苏林强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0年第32期138-140,共3页
目的探讨MRI联合心脏超声在肥厚型心肌病伴感染性心内膜炎(IE)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6月至2019年11月收治的210例肥厚型心肌病伴IE患者,均接受MRI和心脏超声检查。比较MRI和心脏超声检查患者不同部位的心肌厚度、左心室参数... 目的探讨MRI联合心脏超声在肥厚型心肌病伴感染性心内膜炎(IE)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6月至2019年11月收治的210例肥厚型心肌病伴IE患者,均接受MRI和心脏超声检查。比较MRI和心脏超声检查患者不同部位的心肌厚度、左心室参数、赘生物及所在部位,并比较联合检查与单独MRI、心脏超声检查的诊断效果。结果MRI检查的后尖部心肌厚度、侧壁心肌厚度均明显大于心脏超声检查(P<0.05);而MRI和心脏超声检查的后壁心肌厚度、前壁心肌厚度及室间隔心肌厚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和心脏超声检查的左心室参数(LVEF、LVESV、LVEDV)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对直径<5 mm、直径5~9 mm与直径≥10 mm赘生物的检出率均明显低于心脏超声检查(P<0.05)。MRI和心脏超声检查的三尖瓣、二尖瓣赘生物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对肺动脉瓣、主动脉瓣赘生物的检出率明显低于心脏超声检查(P<0.05)。联合检查的诊断准确率高于单独MRI和心脏超声检查(P<0.05);MRI的诊断准确率高于心脏超声检查(P<0.05)。结论MRI可对患者的心肌厚度进行有效检测,心脏超声则可对赘生物及所在部位进行有效检测,两者联合检查有助于提升肥厚型心肌病伴IE患者的诊断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厚型心肌病 感染性心内膜炎 MRI 心脏超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下肢水肿患者合并肌间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分析
7
作者 杨昌妮 李宇 +4 位作者 张苗 孟小娟 贾昊 王文利 曹瑞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20期55-58,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下肢水肿患者合并肌间静脉血栓(CMVT)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1年10月我院收治的101例老年下肢水肿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CMVT将其分为血栓组和非血栓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老年下肢水... 目的探讨老年下肢水肿患者合并肌间静脉血栓(CMVT)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1年10月我院收治的101例老年下肢水肿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CMVT将其分为血栓组和非血栓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老年下肢水肿患者发生CMVT的危险因素。结果101例老年下肢水肿患者中,48例发生CMVT,53例未发生CMVT。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的合并糖尿病占比、白蛋白、低密度脂蛋白(LDL)、D-二聚体(D-D)、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Caprini分级及卧床、服用抗凝药物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糖尿病、LDL、D-D、NT-proBNP、ADL、Caprini分级、卧床是影响老年下肢水肿患者发生CMVT的危险因素,服用抗凝药物是保护因素(P<0.05)。结论合并糖尿病、LDL、D-D、NT-proBNP水平升高、ADL重度、Caprini分级高危及以上及卧床是老年下肢水肿患者发生CMVT的危险因素,早期进行危险因素的筛查及诊治,对减少CMVT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水肿 肌间静脉血栓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辅助评分联合剪切波弹性成像鉴别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临床价值
8
作者 刘天鹰 段欣 +1 位作者 牛华 王文利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CSCD 2024年第10期828-832,共5页
目的探讨人工智能辅助评分(AIAS)联合剪切波弹性成像(SWE)鉴别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经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确诊的甲状腺结节患者231例,共检出327个结节,其中良性结节135个,恶性结节192个,比较甲状腺良恶性结节SW... 目的探讨人工智能辅助评分(AIAS)联合剪切波弹性成像(SWE)鉴别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经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确诊的甲状腺结节患者231例,共检出327个结节,其中良性结节135个,恶性结节192个,比较甲状腺良恶性结节SWE参数[应变率比值(SR)]和AIAS的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SR、AIAS单独及联合鉴别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诊断效能。结果甲状腺恶性结节SR和AIAS均明显高于良性结节,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SR、AIAS鉴别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85、0.845,灵敏度分别为75.00%、78.12%,特异度分别为97.78%、93.33%;二者联合鉴别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曲线下面积为0.917,灵敏度为82.81%,特异度为91.11%,均高于其单独应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AIAS联合SWE在鉴别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剪切波弹性成像 人工智能辅助评分 甲状腺结节 良恶性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射频消融术联合泡沫硬化剂注射对下肢静脉曲张患者生活质量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9
作者 卫飞鹏 谢晴 +1 位作者 郑小叶 刘韦华 《中国医药》 2024年第10期1515-1519,共5页
目的分析射频消融术联合泡沫硬化剂注射对下肢静脉曲张患者生活质量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西北大学附属医院·西安市第三医院收治的下肢静脉曲张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红白球)分为对照组(50例)... 目的分析射频消融术联合泡沫硬化剂注射对下肢静脉曲张患者生活质量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西北大学附属医院·西安市第三医院收治的下肢静脉曲张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红白球)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实施传统高位结扎+点状抽剥治疗,观察组实施腔内射频消融术联合泡沫硬化剂注射治疗。对比2组治疗效果、手术指标、疼痛应激水平、血流动力学、凝血功能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8.0%(49/50)比82.0%(4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视觉模拟量表评分、缓激肽、P物质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血流动力学及凝血功能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慢性静脉功能不全问卷14评分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0%(1/50)比12.0%(6/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射频消融术联合泡沫硬化剂注射治疗下肢静脉曲张能够减轻患者的疼痛应激情况,改善其血流动力学和凝血功能及生活质量,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静脉曲张 射频消融术 泡沫硬化剂注射 生活质量 术后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