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安地区儿童尿路感染的临床特点及病原菌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刘晓晓 刘仲伟 +3 位作者 朱海涛 李汶静 吕光伟 薛继红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3年第16期2305-2308,2315,共5页
目的分析西安地区尿路感染(UTI)患儿的临床特点、常见病原菌及其耐药情况。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西北妇女儿童医院收治的433例UTI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年龄将433例UTI患儿分为婴儿组(29 d至1岁)、幼儿组(1~<3岁)、儿童组(3~1... 目的分析西安地区尿路感染(UTI)患儿的临床特点、常见病原菌及其耐药情况。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西北妇女儿童医院收治的433例UTI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年龄将433例UTI患儿分为婴儿组(29 d至1岁)、幼儿组(1~<3岁)、儿童组(3~12岁)。回顾性分析患儿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结果、病原学检测结果等信息。结果UTI患儿中,婴儿组以发热为主要临床表现者比例为85.81%,明显高于幼儿组的68.75%及儿童组的39.3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2.228,P<0.001;χ^(2)=6.868,P=0.009)。而儿童组以尿路刺激征者最为多见,其比例为48.48%,与婴儿组的3.12%及幼儿组的18.75%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88.366,P<0.001;χ^(2)=8.103,P=0.004)。彩超检查结果发现泌尿系统异常者115例,检出率为26.5%。433份尿培养标本共培养出病原菌122株,检出率为28.17%,其中革兰阴性菌67株(54.92%),以大肠埃希菌为主,革兰阳性菌55株(45.08%),以屎肠球菌为主。大肠埃希菌耐药率80.00%以上的药物依次为氨苄西林、头孢呋辛、哌拉西林、头孢唑林,敏感药物依次为美罗培南、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呋喃妥因、头孢替坦、头孢吡肟、氨曲南、头孢他啶、妥布霉素。屎肠球菌耐药率70.00%以上的药物依次为红霉素、氨苄西林、青霉素G,敏感药物依次为利奈唑胺、万古霉素、替加环素、呋喃妥因。结论临床上婴幼儿UTI以发热为主要临床表现,而儿童以尿路刺激征为主要临床表现。大肠埃希菌仍然是儿童UTI的主要致病菌,革兰阳性菌以屎肠球菌为主。不同病原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存在差异,应根据病原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路感染 儿童 临床特点 病原菌 药敏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家庭赋权的督导跟进式护理在杜氏肌营养不良症患儿中的应用效果
2
作者 史巧维 孙红格 陈花 《海军医学杂志》 2024年第11期1172-1177,共6页
目的分析基于家庭赋权的督导跟进式护理在杜氏肌营养不良症(DMD)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在西北妇女儿童医院接受治疗的85例DMD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护理方法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5例),对照组行常... 目的分析基于家庭赋权的督导跟进式护理在杜氏肌营养不良症(DMD)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在西北妇女儿童医院接受治疗的85例DMD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护理方法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5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基于家庭赋权的督导跟进式护理模式,比较2组患儿干预前后营养状况[身体水分、蛋白质、脂肪含量、基础代谢率(BMR)]、评价患儿家属照护者能力(中文版家属照顾者照顾能力量表)、运动功能[简化Fugl⁃Meyer评定法(FMA)]、生活质量[儿少主观生活质量问卷(ISLQ)]以及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儿身体水分、蛋白质、BMR高于对照组,脂肪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照护者能力各维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FMA评分高于对照组,ISLQ认知及情感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DMD患儿行基于家庭赋权的督导跟进式护理能够增强患儿家属照护者能力,提高患儿运动功能,改善患儿营养状况,进而提高患儿生活质量及家属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氏肌营养不良症 家庭赋权 营养状况 照护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胎儿心律失常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3
作者 张伟 张艳敏 陈国强 《发育医学电子杂志》 2022年第2期152-155,160,共5页
胎儿心脏发育主要在胎儿期3~8周完成。胎心率在孕3~4周出现,在孕5~6周时最低,后随孕龄增加而上升,孕9~10周达到峰值,随后缓慢降低,在孕34周后胎儿心率减慢明显,后趋于平稳[1]。胎心率通常在110~160次/min,如果胎儿心率不在正常范围或心... 胎儿心脏发育主要在胎儿期3~8周完成。胎心率在孕3~4周出现,在孕5~6周时最低,后随孕龄增加而上升,孕9~10周达到峰值,随后缓慢降低,在孕34周后胎儿心率减慢明显,后趋于平稳[1]。胎心率通常在110~160次/min,如果胎儿心率不在正常范围或心律不规则,则认为胎儿心律失常[2]。胎儿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为1%~2%[3]。严重的胎儿心律失常可导致胎儿早产的发生甚至可能胎死宫内,针对胎儿心律失常的原因及类型来选择不同的治疗方式,可改善胎儿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死宫内 胎儿心脏 胎儿心律失常 胎心率 胎儿预后 胎儿心率 胎儿期 孕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hGH治疗特发性矮身材患儿的疗效及对IGF-1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9
4
作者 刘鸿丽 张晶 李风侠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21年第12期1867-1870,共4页
目的观察评价基因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治疗特发性矮身材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西北妇女儿童医院确诊的83例4~10岁特发性矮身材(ISS)患儿,根据治疗情况分为对照组(37例)和治疗组(46例)。对照组采用营养支持治... 目的观察评价基因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治疗特发性矮身材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西北妇女儿童医院确诊的83例4~10岁特发性矮身材(ISS)患儿,根据治疗情况分为对照组(37例)和治疗组(46例)。对照组采用营养支持治疗,治疗组在营养支持的基础上加用rhGH治疗,监测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身高变化、生长速率(GV)、骨龄(BA)、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的变化,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12个月后,治疗组的身高、GV及IGF-1分别为(117.15±11.51)cm、(9.85±1.72)cm/年、(297.12±43.21)ng/mL,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111.72±12.87)cm、(5.03±1.65)cm/年、(189.78±35.66)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136、5.668、5.226,P<0.05);两组BA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hGH可明显提高ISS患儿的身高、GV及血清IGF-1水平,同时可改善患儿的认知及自信心,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生长激素 特发性矮身材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身高 生长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芍药苷对缺氧性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吴晓芳 易建华 韩晶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020-1023,共4页
缺氧常导致组织器官损伤,使其代谢、功能或形态结构发生异常变化,临床上很多疾病均存在这一病理过程。常见的缺氧性损伤有缺血性心脏损伤、缺血缺氧性脑损伤及缺氧性肺动脉高压等,其中缺血缺氧性心脑损伤尤其高发。芍药苷来源于毛莨科... 缺氧常导致组织器官损伤,使其代谢、功能或形态结构发生异常变化,临床上很多疾病均存在这一病理过程。常见的缺氧性损伤有缺血性心脏损伤、缺血缺氧性脑损伤及缺氧性肺动脉高压等,其中缺血缺氧性心脑损伤尤其高发。芍药苷来源于毛莨科植物芍药根、牡丹根、紫牡丹根,分子式为:C(23)H(28)O(11),理化性质:无定形类白色粉末,具有吸湿性,在酸性环境下较为稳定,熔点为19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性损伤 心脏损伤 芍药根 毛莨科植物 类白色 大鼠 经口 缺氧性损害 再灌注损伤 组织器官损伤
原文传递
Rubinstein-Taybi综合征一例 被引量:3
6
作者 李风侠 叶雯 +1 位作者 张晶 刘鸿丽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3期463-464,共2页
患儿男,77天,因“吞咽障碍2月余,咳嗽4天,血小板减少1天”入院。患儿系第1胎第1产,胎龄38“周,系体外受精一胚胎移植(invitro fertilization—embryo transfer IVF—ET)辅助受孕。
关键词 Rubinstein-Taybi综合征 血小板减少 吞咽障碍 胚胎移植 辅助受孕 第1胎 IVF 患儿
原文传递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创伤性腰椎穿刺的发生及其对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杨希茹 潘凯丽 +1 位作者 薛宁 付蓉 《白血病.淋巴瘤》 CAS 2017年第7期400-404,共5页
目的 探讨诊断时创伤性腰椎穿刺(TLP)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的影响及TLP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106例行腰椎穿刺的ALL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结合资料分析影响TLP发... 目的 探讨诊断时创伤性腰椎穿刺(TLP)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的影响及TLP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106例行腰椎穿刺的ALL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结合资料分析影响TLP发生的相关因素及TLP分型对ALL患儿预后的影响.结果106例ALL患儿中,TLP 21例(19.8%),TLP患儿外周血血小板计数(Plt)平均为(31.1019.82)×109/L,与85例(80.2%)未发生TLP者的(72.5069.53)×109/L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9,P=0.008).以Plt作为TLP是否发生的变量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当Plt为34×109/L时,灵敏度为76%,特异度为66%.脑脊液分型为TLP型21例患儿中1例(4.8%)为CNSL,CNS1型69例患儿中2例(2.9%)为CNSL,两组CNSL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LP型与CNS1型患者3年无事件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2.84.8)%比(74.79.9)%,P〉0.05].结论 诊断性腰椎穿刺时,外周血Plt〈34×109/L的患儿更容易发生TLP,TLP分型未增加CNSL发生,也未降低患儿的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淋巴细胞 急性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 脊椎穿刺 血小板 预后
原文传递
二氢蝶啶还原酶缺乏症1例报告
8
作者 李风侠 刘鸿丽 +1 位作者 张晶 武万良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37-238,共2页
二氰蝶啶还原酶(DHPR)缺乏是四氯牛物蝶呤(BH4)缺乏症病凶之一。血DHPR活性明显降低怂DHPR缺乏症的生化诊断依据,琏因突变分析从分子生物学角度证实了临床诊断的准确性.现总结经堆囚检测确诊的1例二氢蝶啶还原酶缺乏症.报告如下。
关键词 二氢蝶啶还原酶 基因 儿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