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研发机构视角下高校异地研究院的发展--以西北工业大学太仓长三角研究院为例 被引量:6
1
作者 寇晓东 曾建秋 张美璐 《中国高校科技》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4-7,共4页
创新驱动背景下,高校异地研究院成为政产学研合作的直接载体和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平台。步入新时代,新型研发机构的定位为高校异地研究院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空间,校地合作方式和途径迎来新的探索阶段。文章在梳理新型研发机构相关研... 创新驱动背景下,高校异地研究院成为政产学研合作的直接载体和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平台。步入新时代,新型研发机构的定位为高校异地研究院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空间,校地合作方式和途径迎来新的探索阶段。文章在梳理新型研发机构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以西北工业大学在太仓市设立的异地研究机构为对象,探讨其在校地合作基础上,进一步与太仓高新区共建航空产业园的发展策略。通过分析这一"二阶"创新的具体内容及其面临的主要问题,从创新办院机制、完备组织体系,细化绩效管理、加速成果转化,完善政府职能、推进长效合作等方面,提出了研究院推进共建航空产业园的路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研发机构 高校异地研究院 政产学研合作 科技成果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异地举办新型研发机构的功能定位与建设思路——以西北工业大学太仓长三角研究院的发展为例
2
作者 郑曦 《科技创新发展战略研究》 2022年第4期13-19,共7页
高校跨域举办新型研发机构必须坚持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及与地区高科技发展深度融合的理念,在功能定位上要重点关注其在高校学科支撑、职能延伸、跨区联动中发挥的特殊作用,服务于学校学科综合实力的提升。西北工业大学长三角研究院的实... 高校跨域举办新型研发机构必须坚持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及与地区高科技发展深度融合的理念,在功能定位上要重点关注其在高校学科支撑、职能延伸、跨区联动中发挥的特殊作用,服务于学校学科综合实力的提升。西北工业大学长三角研究院的实践表明,要培育新型研发机构的持续发展力,必须坚持走聚焦国家科技战略需求、依靠科技创新发展、推进机构实体化运转的发展道路。高校异地举办新型研发机构未来的发展思路是聚力硬核科技发展目标,专注核心资源的凝聚吸纳,制定灵活创新的发展政策,为发展铺就一条“快行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研发机构 异地举办 国家科技战略 学科强基 西北工业大学太仓长三角研究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流高校产学研共生体建设理念与路径——基于西北工业大学太仓长三角研究院的实践 被引量:9
3
作者 郑曦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2期96-102,共7页
为推动高校催生出更为科学的产学研协同创新组织形态、推进产学研协同理论升级,采用案例分析法,基于西北工业大学太仓长三角研究院的实践经验,探索一流高校产学研共生体建设理念、运行机制和作用路径。研究指出,一流高校产学研共生体建... 为推动高校催生出更为科学的产学研协同创新组织形态、推进产学研协同理论升级,采用案例分析法,基于西北工业大学太仓长三角研究院的实践经验,探索一流高校产学研共生体建设理念、运行机制和作用路径。研究指出,一流高校产学研共生体建设的核心构架在于以高新技术研发为依托、高附加值技术产品开发为根基、高成长性文化培育为焦点,带动高校产、学、研等事业的共生共强;通过产学共生、学研共生、产研共生交叠运行,并在协同创新理念指引下统合于高新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全过程中,推进产业链、创新链与人才培养链交融一体化发展。最后提出,加强众创空间、研发平台和团队梯队建设是推进产学研共生体共生共强、高水平运转,建设一流高校产学研共生体的重要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学研共生体 一流高校 产学研 协同创新 共生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新型研发机构实施人才驱动战略的探索与实践——以西北工业大学长三角研究院为例
4
作者 郑曦 《西部学刊》 2023年第5期82-86,共5页
人才资源是高校新型研发机构的生命之魂。西北工业大学长三角研究院将人才引留用问题视为事关生存发展的关键点,大力推进核心科技人才聚集工作:以“六个进一步”为指针,廓清研发机构人才工作新思路;以“三服务”为导向,精准定位人才工... 人才资源是高校新型研发机构的生命之魂。西北工业大学长三角研究院将人才引留用问题视为事关生存发展的关键点,大力推进核心科技人才聚集工作:以“六个进一步”为指针,廓清研发机构人才工作新思路;以“三服务”为导向,精准定位人才工作重点;以“引留用矩阵”为蓝本,创新人才引留工作举措。面向未来,研究院将重点做好人才凝聚力建设、人才队伍扩容、人才助长挖潜等三项工作,将人才驱动战略进一步落到实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新型研发机构 人才引留 长三角研究院 人才驱动战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业控制系统安全研究综述
5
作者 金增旺 江令洋 +3 位作者 丁俊怡 张慧翔 赵波 方鹏飞 《信息网络安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41-363,共23页
随着工业4.0和智能制造的快速发展,工业控制系统的安全性成为关键问题。工业控制协议作为工业控制系统的核心通信机制,其安全性直接关系到系统的稳定性和数据保护。然而,许多工业控制协议在设计时缺乏充分的网络安全考虑,导致系统容易... 随着工业4.0和智能制造的快速发展,工业控制系统的安全性成为关键问题。工业控制协议作为工业控制系统的核心通信机制,其安全性直接关系到系统的稳定性和数据保护。然而,许多工业控制协议在设计时缺乏充分的网络安全考虑,导致系统容易受到恶意软件、拒绝服务等攻击,可能危及企业利益甚至国家安全。当前,研究者们正积极探索工业控制协议的安全问题,并提出了多种解决方案。文章综述了工业控制协议的安全现状、主要挑战和发展趋势。首先,介绍了工业控制协议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分析了其安全特性及脆弱性。然后,重点讨论了符号执行、逆向分析和模糊测试在漏洞挖掘中的应用,这些技术在应对复杂工业协议时尤为有效。而且还探讨了加密认证、入侵检测及深度防御等安全防护措施。最后,文章探索了生成式大语言模型在工业控制系统安全中的应用,涉及代码生成、网络防护及自动化控制等领域,助力工业控制系统从被动防御向主动防护转变。通过本研究,期望能够提升对工业控制协议安全性的认识,为工业控制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提供坚实的基础和实用的解决方案,以有效保护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免受潜在威胁和攻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控制协议安全 深度学习 模糊测试 入侵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业控制协议模糊测试综述
6
作者 金增旺 江令洋 丁俊怡 《工业信息安全》 2024年第6期9-16,共8页
随着工业控制系统(Industrial Control Systems,ICS)在关键基础设施中的广泛应用,其潜在的安全威胁日益引发关注。工业控制协议(Industrial Control Protocol,ICP)作为ICS中控制指令和监控数据传输的核心,面临着安全漏洞的严重挑战,模... 随着工业控制系统(Industrial Control Systems,ICS)在关键基础设施中的广泛应用,其潜在的安全威胁日益引发关注。工业控制协议(Industrial Control Protocol,ICP)作为ICS中控制指令和监控数据传输的核心,面临着安全漏洞的严重挑战,模糊测试作为一种动态漏洞挖掘技术,在ICP安全性检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总结了基于传统技术和深度学习的模糊测试方法,分析了几种提升模糊测试效率和效果的策略,介绍了基于生成对抗网络(GAN)和其他深度学习模型的最新研究进展。最后,本文讨论了工业控制协议的安全防护措施,包括协议加密与认证、入侵检测与异常监控、访问控制和白名单等,旨在为研究人员和工程师提供一个全面的视角,以应对ICS中的安全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控制系统 工控协议 模糊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空发动机燃油雾化特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7
作者 严红 陈福振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2038-2058,共21页
从实验、理论和数值模拟三个方面对航空发动机内的燃油雾化问题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实验方面,通过雾化实验,可定性分析喷注参数及环境条件等因素对雾化效果的影响,测量技术是影响实验精度的关键;雾化理论对液膜形状及破碎特性的预测值... 从实验、理论和数值模拟三个方面对航空发动机内的燃油雾化问题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实验方面,通过雾化实验,可定性分析喷注参数及环境条件等因素对雾化效果的影响,测量技术是影响实验精度的关键;雾化理论对液膜形状及破碎特性的预测值与实验还存在一定误差,复杂气动条件下的雾化理论还较为缺乏;雾化数值模拟可以获得不同形式燃油雾化的某些典型变化过程,复杂多过程、多因素影响的雾化模拟还较难开展。总体上看,航空发动机燃油雾化机理还未能完全揭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发动机 燃油雾化 雾化实验 雾化理论 数值模拟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仿鸟扑翼飞行器自主起降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8
8
作者 马东福 宋笔锋 +1 位作者 宣建林 年鹏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65-273,共9页
以仿鸟扑翼飞行器自主起降技术为主要研究对象,首先通过文献调研重点分析了自然界鸟类起降方式。然后分析了国内外仿鸟扑翼飞行器自主起降技术的研究现状,并对垂直起降技术、弹跳起降技术、滑跑起降技术和滑翔起降技术进行了阐述,对相... 以仿鸟扑翼飞行器自主起降技术为主要研究对象,首先通过文献调研重点分析了自然界鸟类起降方式。然后分析了国内外仿鸟扑翼飞行器自主起降技术的研究现状,并对垂直起降技术、弹跳起降技术、滑跑起降技术和滑翔起降技术进行了阐述,对相关的关键科学问题进行了梳理。最后对仿鸟扑翼飞行器自主起降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和研究内容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鸟扑翼飞行器(BFAV) 自主起降 起飞机理 弹跳起飞 起降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陶瓷基复合材料在航空发动机热端部件应用及热分析研究进展 被引量:30
9
作者 杜昆 陈麒好 +5 位作者 孟宪龙 王力泉 裴祥鹏 焦英辰 李华容 刘存良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07-125,共19页
陶瓷基复合材料(CMC)具有密度低、耐高温的优异特性而被视为新一代航空发动机的战略热结构材料,其制备工艺、性能设计及其在燃烧室和涡轮等热端部件的应用已成为现阶段航空发动机研究领域的热点。然而,由于编织特征导致的各向异性特性,... 陶瓷基复合材料(CMC)具有密度低、耐高温的优异特性而被视为新一代航空发动机的战略热结构材料,其制备工艺、性能设计及其在燃烧室和涡轮等热端部件的应用已成为现阶段航空发动机研究领域的热点。然而,由于编织特征导致的各向异性特性,给CMC在热端部件的应用和加工带来巨大挑战。本文总结了有关陶瓷基复合材料在航空发动机热端部件上的应用研究现状和存在的挑战,提出未来CMC热端部件精细化热分析发展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基复合材料 航空发动机 涡轮 燃烧室 热端部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槽缝射流对高负荷涡轮非轴对称端壁冷却性能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杜昆 贾毅豪 +3 位作者 赵尊盛 周淳 宋辉 刘存良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86-197,共12页
基于端壁静压分布造型方法,本文针对带有槽缝射流的高负荷涡轮,分别研究了全局及局部造型下端壁冷却性能的变化规律,揭示了不同入射角及槽缝结构对非轴对称造型端壁冷却性能的影响机理。研究表明:非轴对称端壁造型可以显著改变静叶端区... 基于端壁静压分布造型方法,本文针对带有槽缝射流的高负荷涡轮,分别研究了全局及局部造型下端壁冷却性能的变化规律,揭示了不同入射角及槽缝结构对非轴对称造型端壁冷却性能的影响机理。研究表明:非轴对称端壁造型可以显著改变静叶端区气冷特性。造型端壁可通过抑制二次流强度,降低叶栅总压损失系数达0.364%;相比常规端壁,造型端壁冷气有效覆盖面积最大增大13.57%,但横向平均气膜有效度降低;造型端壁可以改善大倾角槽缝射流的冷却效果;使用相切圆弧的槽缝入射段结构后,造型端壁较平端壁有效冷却面积增大了11.5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负荷涡轮 非轴对称端壁 槽缝射流 气膜冷却 气动特性 总压损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材各向异性和拉压非对称性表征与建模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恒 张昭 +1 位作者 杨恒 魏栋 《锻压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16,共11页
由于管材在制备过程中经历了复杂的多道次热力复合加工过程,通常具有明显的各向异性和拉压非对称性等性能,极大地影响了管材的成形性能和服役性能。如何准确、全面地表征管材的各向异性和拉压非对称性特征,并建立相应的本构模型,是管材... 由于管材在制备过程中经历了复杂的多道次热力复合加工过程,通常具有明显的各向异性和拉压非对称性等性能,极大地影响了管材的成形性能和服役性能。如何准确、全面地表征管材的各向异性和拉压非对称性特征,并建立相应的本构模型,是管材成形设计与制造的前提和基础。然而,由于管材具有曲面、薄壁等几何特征,测试并表征管材的各向异性和拉压非对称性难度较大,对其各向异性和拉压非对称性的表征建模一直以来是国内外管材成形制造领域的前沿热点和难点问题。基于此,系统地总结了国内外近年来对于管材各向异性和拉压非对称性的测试表征手段,评述了相关的本构建模方法,并对测试表征与本构建模方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材 各向异性 拉压非对称性 实验表征 本构模型
原文传递
陶瓷基复合材料端壁气膜冷却特性实验数值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杜昆 陈麒好 +5 位作者 孟宪龙 李华容 仝麒琬 王力泉 梁庭睿 刘存良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75-185,共11页
为了解决陶瓷基复合材料(CMC)各向异性导热特点而带来的温度场分布变化问题,基于热固耦合数值模拟手段并采用等效导热系数法将CMC端壁导热系数等效为X,Y,Z三个方向的宏观等效导热系数,研究了主传热方向与次传热方向导热系数比(R),主传... 为了解决陶瓷基复合材料(CMC)各向异性导热特点而带来的温度场分布变化问题,基于热固耦合数值模拟手段并采用等效导热系数法将CMC端壁导热系数等效为X,Y,Z三个方向的宏观等效导热系数,研究了主传热方向与次传热方向导热系数比(R),主传热方向与主流方向夹角(γ)与端壁冷效分布之间的关系。当端壁导热系数呈现各项异性特征时,端壁表面冷却带朝着主传热方向发生扭曲,R越大扭曲现象越明显。γ=0°时展向平均冷效峰值相比γ=90°要低15%~16%,而下游中心线冷却效率峰值则要高出11.1%~26.2%。对于无气膜覆盖的冷气出口上游区域,冷却带对主传热方向以及导热系数比的变化更为敏感。采用交错多排圆柱孔端壁结构进行了实验,对比了高温合金和CMC材料的综合冷效分布情况。在吹风比M=3~5情况下,CMC端壁的整体综合冷却效率比高温合金端壁低4.32%~5.10%,这主要是厚度方向导热系数的不同导致的。实验结果与理论模化公式结果符合良好,验证了模化公式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基复合材料 各向异性导热系数 前倾扇形孔 多排孔端壁 综合冷却效率 热固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腔室凹槽对涡轮叶顶流动传热特性影响的数值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杜昆 李华容 +2 位作者 王力泉 高媛媛 刘存良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313-321,共9页
为降低叶顶热负荷,抑制泄漏流,以GE-E^(3)第一级叶栅为研究对象,将肋条结构应用到动叶顶部中,通过求解三维Reynolds-Averaged Navier-Stokes (RANS)方程和k-ω湍流模型,研究了多腔室凹槽对叶顶流动传热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肋... 为降低叶顶热负荷,抑制泄漏流,以GE-E^(3)第一级叶栅为研究对象,将肋条结构应用到动叶顶部中,通过求解三维Reynolds-Averaged Navier-Stokes (RANS)方程和k-ω湍流模型,研究了多腔室凹槽对叶顶流动传热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肋条结构数目增多,常规凹槽由更多小腔室组成,叶顶换热系数逐渐减小。与平叶顶相比,具有格栅结构的多腔室凹槽叶顶其叶顶换热系数显著降低。凹槽腔室内刮削涡可有效降低泄漏流量,不同多腔室凹槽叶顶的泄漏流质量流量有着不同程度的降低。格栅结构在凹槽中起到“气动篦齿”作用,在0~20%的流向区域内泄漏流控制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轮动叶 多腔室凹槽 传热特性 叶顶泄漏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脉冲能量作用下隔离段激波形态及发展控制的数值研究
14
作者 王旺 刘凡 严红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04-118,共15页
为了寻求有效的流动控制方法来降低隔离段总压损失,基于非定常雷诺平均的Navier-Stokes方程,探究激光脉冲能量沉积对二维及三维隔离段流场马赫反射的控制效果。在来流马赫数分别为1.61和2.51的隔离段流场马赫反射上游,加入脉冲能量沉积... 为了寻求有效的流动控制方法来降低隔离段总压损失,基于非定常雷诺平均的Navier-Stokes方程,探究激光脉冲能量沉积对二维及三维隔离段流场马赫反射的控制效果。在来流马赫数分别为1.61和2.51的隔离段流场马赫反射上游,加入脉冲能量沉积,对比激励流场与基础流场。结果表明:能量沉积主要通过高温热核和其诱导的压力波两种方式对马赫反射结构施加作用,显著地影响了马赫反射结构,促使Ma_(∞)=1.61来流工况下马赫杆的高度减小,马赫反射强度减弱;Ma_(∞)=2.51来流工况下的马赫反射结构转变为稳定的正规反射,减小了总压损失。控制过程包括:(1)能量沉积产生的局部高温降低当地马赫数,减小马赫反射强度;(2)高温热核诱导的弓形波与马赫反射相互作用,马赫反射结构变形;(3)以反压形式影响马赫反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波控制 能量沉积 马赫反射 正规反射 隔离段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气涡轮篦齿叶顶流动传热特性的数值研究
15
作者 杜昆 裴祥鹏 +2 位作者 焦英辰 惠娜 刘存良 《燃气轮机技术》 2022年第3期1-11,共11页
以GE-E3型第一级叶栅为研究对象开展数值研究,基于高压涡轮常规凹槽叶顶提出新型叶顶结构。通过求解三维Reynolds-Averaged Navier-Stokes(RANS)和标准k-ω湍流模型研究了篦齿结构和布局对叶顶流动传热特性的影响。数值预测的平叶顶的... 以GE-E3型第一级叶栅为研究对象开展数值研究,基于高压涡轮常规凹槽叶顶提出新型叶顶结构。通过求解三维Reynolds-Averaged Navier-Stokes(RANS)和标准k-ω湍流模型研究了篦齿结构和布局对叶顶流动传热特性的影响。数值预测的平叶顶的流场分布与实验数据吻合良好,验证了数值方法的可靠性。研究结果表明:篦齿叶顶可以有效降低中弦处的叶顶泄漏损失,篦齿形状对泄漏强度影响较小。此外,篦齿叶顶显著降低叶顶平均传热系数和热负荷,相比常规凹槽叶顶,前缘斜篦齿叶顶的平均传热系数降低了22.39%。在研究的新型叶顶结构中,倒梯形篦齿叶顶(I-TIP)具有最低的叶顶平均传热系数,梯形篦齿叶顶(T-TIP)具有最低的叶顶热流量,前缘斜篦齿叶顶具有最佳的气热性能。在叶顶凹槽前缘布置篦齿结构可有效降低叶顶换热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轮叶片 篦齿 泄漏流 传热特性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未知干扰下四旋翼无人机群固定时间编队控制 被引量:2
16
作者 郑伟铭 徐扬 罗德林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702-1712,共11页
在未知干扰条件下,针对欠驱动、非线性的四旋翼无人机群编队控制问题,提出了一种抗干扰的固定时间编队控制方法。首先,设计分布式固定时间滑模估计器,在仅有部分无人机获取到期望轨迹的条件下,每架无人机都能快速估计出自己的期望位置... 在未知干扰条件下,针对欠驱动、非线性的四旋翼无人机群编队控制问题,提出了一种抗干扰的固定时间编队控制方法。首先,设计分布式固定时间滑模估计器,在仅有部分无人机获取到期望轨迹的条件下,每架无人机都能快速估计出自己的期望位置信息。其次,引入固定时间干扰观测器用于估计未知的复合干扰,使无人机能够生成干扰估计值以抵消复合干扰对其带来的影响。然后,在无人机的位置层与控制层设计固定时间滑模控制器,实现对期望轨迹的跟踪,所给出的方法能够满足姿态稳定收敛。最后,数值仿真验证了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旋翼无人机 欠驱动系统 编队控制 固定时间控制 干扰观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曲边界结构波传播分析的时域谱单元方法
17
作者 悦茂苓 鱼则行 +1 位作者 孙佳颖 徐超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325-333,共9页
航空航天工程中存在大量具有复杂曲线或曲面边界的结构,采用弹性波对这类结构进行损伤检测时,分析弹性波在结构中的传播行为是其中的重要环节。目前,数值模拟是研究结构中弹性波传播行为的有效手段。现有的数值仿真方法在对曲边界结构... 航空航天工程中存在大量具有复杂曲线或曲面边界的结构,采用弹性波对这类结构进行损伤检测时,分析弹性波在结构中的传播行为是其中的重要环节。目前,数值模拟是研究结构中弹性波传播行为的有效手段。现有的数值仿真方法在对曲边界结构进行建模时多采用直边单元,在结构边界处存在较大的几何近似误差,从而影响了弹性波传播仿真的精度。针对这一问题,在时域谱单元方法体系下,推导了一种亚参数27节点曲边谱单元,该单元采用二次插值函数描述单元边界,可以更为准确地描述复杂曲边结构的几何特征,适用于模拟弹性波在此类结构中的传播行为。以薄壁圆筒结构中的波传播问题为例,分别采用曲边谱单元法、直边谱单元法和经典有限元法计算了弹性波在该结构中的传播行为,以验证所提出方法的效率和精度。结果表明:在相同的计算精度下,曲边谱单元法的计算规模远小于有限元法,验证了曲边谱单元法的高效性;在相同的网格规模下,相较于直边谱单元法,曲边谱单元法的计算模型能更好地近似实际结构,从而达到更高的求解精度,并且曲边谱单元法对单元尺寸的变化不敏感,能够以较小的网格规模快速收敛到精确的解。此外,结构的曲率越大,曲边谱单元法相对于直边谱单元法的计算优势越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域谱单元 曲边界结构 高阶单元 弹性波 波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离散粒子多尺度分析CPU/GPU架构的并行近邻搜索算法
18
作者 代长威 孔瑞林 季哲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349-1360,共12页
离散粒子法在解决前沿科学和工程领域中的复杂多尺度问题中具有广泛的应用。针对离散粒子大规模多尺度计算中相邻粒子对搜索过程计算复杂度显著增加和并发度下降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适用于众核架构(CPU/GPU)的高并发、低内存占用并行近邻... 离散粒子法在解决前沿科学和工程领域中的复杂多尺度问题中具有广泛的应用。针对离散粒子大规模多尺度计算中相邻粒子对搜索过程计算复杂度显著增加和并发度下降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适用于众核架构(CPU/GPU)的高并发、低内存占用并行近邻搜索算法。通过提出一种基于多层嵌套网格概念的层间相互作用方法,解决了不同层级间粒子对相互搜索时的数据竞争问题;通过引入非对称映射方法,避免了粒子在多级链表上的全映射,降低了内存消耗。一系列数值实验表明,该算法可有效处理108量级粒子体积跨度变化的多尺度问题,相较于传统算法可取得2~8倍的加速效果和更低的内存消耗特性,基于GPU的算法实现可达到当前领先的计算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散粒子法 多尺度分析 近邻搜索 并行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SPN的锁步处理器系统可靠性建模与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联 杨淏天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296-302,共7页
针对锁步自监控处理器系统的可靠性建模与分析问题,在双机同步系统的基础上,构建一种具有错误自检、故障定位和失效修复功能的锁步自监控处理器系统,并描述系统架构与工作原理。根据系统特征实例化库所集和变迁集,建立基于广义随机Petr... 针对锁步自监控处理器系统的可靠性建模与分析问题,在双机同步系统的基础上,构建一种具有错误自检、故障定位和失效修复功能的锁步自监控处理器系统,并描述系统架构与工作原理。根据系统特征实例化库所集和变迁集,建立基于广义随机Petri网的系统可靠性模型。通过与单处理器系统可靠性模型进行分析与对比,证明了该模型可靠性高,并基于参数对比实验为后续锁步系统设计提供理论支撑和技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步系统 错误自检 故障定位 广义随机PETRI网 可靠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于前端读出电路的片上LDO设计 被引量:2
20
作者 杨聚鑫 王佳 +4 位作者 郑然 魏晓敏 薛菲菲 刘超 胡永才 《微电子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33-240,共8页
为满足辐射探测器前端读出电路对模拟电路稳压器片上集成和快速瞬态时间响应的需求,设计了一种基于0.18μm CMOS工艺的全片上集成LDO。采用大摆幅高增益放大器驱动输出功率管,增大了功率管栅极调节电压摆幅,减小了功率管尺寸和LDO压差... 为满足辐射探测器前端读出电路对模拟电路稳压器片上集成和快速瞬态时间响应的需求,设计了一种基于0.18μm CMOS工艺的全片上集成LDO。采用大摆幅高增益放大器驱动输出功率管,增大了功率管栅极调节电压摆幅,减小了功率管尺寸和LDO压差电压。该放大器同时增大了LDO的环路增益和对功率管栅极的充放电电流,从而改善了瞬态响应性能。为了不牺牲环路增益带宽和芯片面积,并且保证LDO在整个负载电流区间内保持稳定,提出了一种负载电流分区频率补偿方法。仿真结果表明,在负载电容为200 nF,负载电流范围为0~200 mA时,设计的LDO相位裕度均大于53°。在相同功率管尺寸情况下,采用大摆幅高增益放大器可以将LDO最大输出电流能力提高到两倍以上。当负载电流从10 mA跳变到200 mA时,LDO输出电压恢复时间小于6.5μs。设计的LDO电路面积为120μm×264μm,满载时电源效率为97.76%,最小压差电压为50 m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压差线性稳压器 快速瞬态响应 小面积 全片上集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