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负压采血管在手足部小创面术后引流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3
1
作者 丁冬 冯翠玲 +6 位作者 李婷 赵凤梅 兰美芳 王佳 陈立凤 李晓亮 赵飞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17年第10期873-874,共2页
目的应用负压采血管制作引流管,观察其在手足部小创面术后引流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106例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在接受手足部创面术后,实验组予以负压采血管引流,对照组予以皮片引流,观察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术... 目的应用负压采血管制作引流管,观察其在手足部小创面术后引流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106例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在接受手足部创面术后,实验组予以负压采血管引流,对照组予以皮片引流,观察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后创面红肿消退时间及创面感染率。结果实验组患者手术创面红肿消退时间(4.55 d)短于对照组患者(6.74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28,P<0.05);创面感染率实验组患者(1.89%)低于对照组患者(3.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9,P<0.05)。结论应用负压采血管在手足部小创面术后引流中临床效果良好,具有在临床治疗中推广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压采血管 引流 橡胶皮片 手足小创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密度梯度离心联合传代贴壁法分离、培养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被引量:1
2
作者 丁冬 闫鑫 +7 位作者 李晓亮 张博闻 董梦婷 温鹏 姚占川 黄永禄 杨子洋 赵飞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17年第11期977-979,I0001,共4页
目的探讨密度梯度离心联合传代贴壁法分离、培养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可行性。方法应用密度梯度离心联合传代贴壁法分离、培养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应用免疫荧光法鉴定细胞并计算纯度,应用八肽胆囊收缩素(CCK-8)法绘制... 目的探讨密度梯度离心联合传代贴壁法分离、培养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可行性。方法应用密度梯度离心联合传代贴壁法分离、培养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应用免疫荧光法鉴定细胞并计算纯度,应用八肽胆囊收缩素(CCK-8)法绘制细胞生长曲线。结果应用密度梯度离心联合传代贴壁法可以分离、培养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第3代细胞接种后2~8 d进入细胞增殖对数期,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纯度可达(81.77±2.10)%,3代细胞纯度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密度梯度离心联合传代贴壁法可以分离、培养并获取正常活性及理想纯度的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密度梯度离心法 传代贴壁法 细胞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腿远端蒂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小腿远端及足踝部创面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张博闻 张梓炀 +7 位作者 赵飞 丁一 方芳 张汉霖 巩凡 吴建科 马国续 黄永禄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22年第8期704-706,共3页
目的探讨小腿远端蒂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小腿远端及足踝部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小腿远端蒂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小腿远端和足踝部创面患者17例,创面缺损范围为4.1 cm×2.4cm~12.5 cm×5.7 cm。根据创面缺损大小、创面形状及位... 目的探讨小腿远端蒂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小腿远端及足踝部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小腿远端蒂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小腿远端和足踝部创面患者17例,创面缺损范围为4.1 cm×2.4cm~12.5 cm×5.7 cm。根据创面缺损大小、创面形状及位置,选择距创面部位最近的腓动脉穿支作为旋转点设计小腿外侧腓动脉穿支皮瓣,术中探查血管蒂后切开皮瓣旋转覆盖创面,皮瓣供区直接牵拉闭合或取同侧患肢全厚皮植皮,皮瓣无张力缝合并放置引流管。术后给予对症治疗,观察穿支皮瓣存活率、皮瓣形态。结果术后17例患者穿支皮瓣全部存活,3例患者皮瓣远端出现暗红、后期转归仅部分表皮坏死,13例患者皮瓣供区一期牵拉闭合,4例患者皮瓣供区行全厚皮植皮。经半年随访,皮瓣形态不臃肿,质地柔软,皮瓣肤色接近周边皮肤。结论选择小腿远端蒂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小腿远端和足踝部缺损具有创面全覆盖、住院时间短、术中不损伤重要血管、术后皮瓣成活率高、术后皮瓣外观自然、无臃肿、走路步伐自然、不影响日常生活及工作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动脉穿支皮瓣 创面修复 皮瓣成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带蒂皮瓣修复小腿远端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型创面的效果 被引量:16
4
作者 丁冬 赵飞 +8 位作者 黄永禄 李晓亮 巩凡 姚占川 张博闻 杨子洋 马建明 沈军 温鹏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842-845,共4页
目的观察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小腿远端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型创面的效果。方法分析2014年6月至2017年6月37例在西北民族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带蒂皮瓣修复小腿远端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创面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3... 目的观察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小腿远端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型创面的效果。方法分析2014年6月至2017年6月37例在西北民族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带蒂皮瓣修复小腿远端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创面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31例,女性6例,年龄9~62岁,平均年龄(42.6±2.3)岁。小腿远端创面12例,足踝部创面25例。切取皮瓣大小9 cm×4 cm~19 cm×10 cm,术后予以抗感染、抗凝、换药等治疗,随访期间记录皮瓣术区两点辨别觉。结果37例患者术后随访1~3年,平均(25±4)个月。37例皮瓣术后成活良好,仅1例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带蒂皮瓣修复内踝创面术后因远端静脉回流障碍,反复出现张力性水泡,皮缘坏死,后期换药后创面自愈。所有皮瓣术后随访均未见溃疡及慢性渗出,局部感觉恢复,两点辨别觉为5~15 mm,平均为(11.2±1.7) mm,后期外观及功能恢复良好。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带蒂皮瓣修复小腿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创面安全可靠,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带蒂皮瓣 软组织缺损 小腿远端 足踝
原文传递
尺神经皮下前置与筋膜下前置治疗肘管综合征 被引量:14
5
作者 赵飞 张博闻 +6 位作者 黄永禄 丁冬 巩凡 李晓亮 马建明 何仲义 温鹏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461-463,共3页
目的比较尺神经皮下前置与筋膜下前置术治疗肘管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分析肘管综合征患者37例,采用尺神经皮下前置18例,尺神经筋膜下前置19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尺神经支配区域感觉缺失程度评分、尺神经支配的手内在肌肌力评分、爪形畸形... 目的比较尺神经皮下前置与筋膜下前置术治疗肘管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分析肘管综合征患者37例,采用尺神经皮下前置18例,尺神经筋膜下前置19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尺神经支配区域感觉缺失程度评分、尺神经支配的手内在肌肌力评分、爪形畸形、肘部尺神经传导速度。结果术后随访6~18个月,尺神经皮下前置和筋膜下前置的治疗效果没有显著差异,两种前置手术治疗肘管综合征中度患者的疗效明显好于重度患者。结论皮下前置和筋膜下前置两种手术方式的效果没有差异。但筋膜下前置结合了皮下前置和肌下前置的优点。肘管综合征明确诊断后应积极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肘管综合征 治疗结果 皮下前置 筋膜下前置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