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寻找古代文学与现实人生的契合点——高校中国古代文学教学改革探索 被引量:7
1
作者 喻芳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第2期138-140,共3页
中国古代文学是一门典型的"厚积薄发"的学科,由于在当前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中缺乏立竿见影的功利性而日益"门庭冷落",在高校教学中也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如何使这门课程与时俱进,焕发新的活力,已经成为我们在古代... 中国古代文学是一门典型的"厚积薄发"的学科,由于在当前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中缺乏立竿见影的功利性而日益"门庭冷落",在高校教学中也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如何使这门课程与时俱进,焕发新的活力,已经成为我们在古代文学教学中迫切需要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欲从古代文学课程如何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角度来探讨该课程的教学改革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文学 教学 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寿祝文学“和”的内核
2
作者 张帆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50-154,共5页
寿祝文学(寿诗寿词),在中国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尤其南宋寿词创作之多,更是被前人质疑。但我们将它还原到民族悠久的文化背景中,会发现它始自原始的祭祀礼仪文化、发展于儒家倡导的中庸和谐的主流思潮,鼎盛于南宋新理学的勃然兴起。... 寿祝文学(寿诗寿词),在中国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尤其南宋寿词创作之多,更是被前人质疑。但我们将它还原到民族悠久的文化背景中,会发现它始自原始的祭祀礼仪文化、发展于儒家倡导的中庸和谐的主流思潮,鼎盛于南宋新理学的勃然兴起。从原始祭祀到寿圣寿官再到寿亲寿友,涉及到各个时代各种层次的寿祝活动,寿祝文学的创作也就从一个个细微的角度真实而形象地反映着作者浓厚的生命意识和希冀社会"以和顺天、以和兴邦、以谐安民"的主观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寿祝文学 寿词 和谐 艺术再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孙光宪文学思想初探
3
作者 喻芳 《蜀学》 2009年第1期97-103,共7页
孙光宪(约900~968),字孟文,号葆光子,陵州贵平(今四川仁寿县)人,花间词派的代表作家,今存词共84首,其中《花间集》收録61首,仅次于温庭筠,《尊前集》收録23首,在晚唐五代文人词坛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他的著作多半已亡佚,也没有专门... 孙光宪(约900~968),字孟文,号葆光子,陵州贵平(今四川仁寿县)人,花间词派的代表作家,今存词共84首,其中《花间集》收録61首,仅次于温庭筠,《尊前集》收録23首,在晚唐五代文人词坛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他的著作多半已亡佚,也没有专门的文论,但我们对他的文学思想主张,还是能从其遗存的著作、文章、词作中窥见一斑。他虽身处五代乱世,却能超脱于当世。他的一些关于文学创作的思想主张既反映了晚唐五代的文学审美思潮,又不拘泥于时俗。 展开更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清商人伦理形成之内在冲突及其特征 被引量:3
4
作者 段江波 张厉冰 《伦理学研究》 2003年第4期49-54,共6页
明清商人在传统儒家伦理文化和制度歧视的历史背景下,有着自己内在的心理冲突,正是这 种内在冲突促使明清商人形成了其特有的伦理特点及其伦理的历史命运,这对当前中国转型期间的经济伦 理建设亦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 弃儒从商 商人伦理 内在冲突 儒商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宾妓”——薛涛身份的准确定位 被引量:3
5
作者 迟乃鹏 《天府新论》 2004年第6期133-134,共2页
关键词 宾妓 薛涛 妓女 身份 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郭沫若历史剧体现的科学精神 被引量:1
6
作者 陈鉴昌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2-65,共4页
人类的创造实践证明,科学研究和文艺创作,具有共同的目的要求,这就是揭示客观规律,追求真理,二者的区别主要是手段不同。中国现当代著名戏剧家郭沫若,在长达40余年的戏剧创作生涯中,始终恪守这样的信条,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理论... 人类的创造实践证明,科学研究和文艺创作,具有共同的目的要求,这就是揭示客观规律,追求真理,二者的区别主要是手段不同。中国现当代著名戏剧家郭沫若,在长达40余年的戏剧创作生涯中,始终恪守这样的信条,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理论财富,留下了富有科学精神的11部历史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精神 历史剧 郭沫若 创造实践 文艺创作 科学研究 客观规律 追求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性灵说首倡者张佳胤之诗歌本质论 被引量:2
7
作者 郑家治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5期44-48,共5页
张佳胤是明代嘉靖七子之一,以功业文章彪炳史册。其对诗歌本质的论述很有特色:一是在复古主义盛行的时期力倡性情说,认为诗歌当以情为本,缘情与言志兼重;二是三次以性灵论诗,以"雕拟不施,性灵洞见"为纲,即以性灵为本,重视独... 张佳胤是明代嘉靖七子之一,以功业文章彪炳史册。其对诗歌本质的论述很有特色:一是在复古主义盛行的时期力倡性情说,认为诗歌当以情为本,缘情与言志兼重;二是三次以性灵论诗,以"雕拟不施,性灵洞见"为纲,即以性灵为本,重视独创与自然本色,反对复古模拟。他先于公安三袁而标举性灵说,成为这一学说的首倡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佳胤 诗学 诗歌本质 性情说 性灵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还《石壕吏》中老翁和石壕吏两个人物的历史本来面目 被引量:1
8
作者 迟乃鹏 《杜甫研究学刊》 2004年第1期27-29,共3页
《石壕吏》一诗 ,向来被视为杜甫现实主义名篇之一 ,然而直至今日 ,诗中的老翁和石壕吏这两个人物的历史真实形象 ,却仍然无人揭示 ,并由此导致对此诗评价上的扭曲。本文认为 ,《石壕吏》中的老翁 ,乃一对国家社稷无责任心的逃避兵役者 ... 《石壕吏》一诗 ,向来被视为杜甫现实主义名篇之一 ,然而直至今日 ,诗中的老翁和石壕吏这两个人物的历史真实形象 ,却仍然无人揭示 ,并由此导致对此诗评价上的扭曲。本文认为 ,《石壕吏》中的老翁 ,乃一对国家社稷无责任心的逃避兵役者 ;石壕吏是一法律的执行者。杜甫此诗看似纯客观叙述 ,实际上是他既爱国又爱民的矛盾心理的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壕吏》 杜甫 现实主义 人物形象 文学评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杜甫《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奉呈湖南亲友》发端四句注释再商榷 被引量:1
9
作者 迟乃鹏 《杜甫研究学刊》 2005年第4期48-51,共4页
学者对杜甫《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奉呈湖南亲友》发端四句的注释不一,其中以萧涤非、廖仲安二先生的注释影响最大。本文在指出萧、廖注释不妥的同时,作出不同于萧、廖的全新的解释。
关键词 杜甫 诗作 注释 再商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蔡文姬》和《关汉卿》的艺术独创性
10
作者 陈鉴昌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81-83,共3页
关键词 《关汉卿》 《蔡文姬》 艺术独创性 社会主义文化 “双百”方针 历史悲剧 话剧创作 中国 郭沫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郭沫若晚期史剧的真实性评价
11
作者 陈鉴昌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0-23,共4页
关键词 真实性评价 郭沫若 晚期 《武则天》 《蔡文姬》 创作得失 史剧创作 戏剧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当代巴蜀作家与川剧的艺术缘
12
作者 张建锋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9-11,共3页
关键词 巴蜀地域文化 川剧艺术 文学艺术 现当代 作家 社会生活 姻缘关系 文化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读杜诗琐谈
13
作者 迟乃鹏 《杜甫研究学刊》 2008年第3期17-21,共5页
本文针对与杜甫有关的四个问题重加认识。一、杜甫是弃官而非罢官华州司功参军,时间是在乾元元年腊月。二、杜甫《阌乡姜七少府设鱼会戏赠长歌》中的"姜"字,实为"秦"字之误。三、杜甫的"三吏"、"三... 本文针对与杜甫有关的四个问题重加认识。一、杜甫是弃官而非罢官华州司功参军,时间是在乾元元年腊月。二、杜甫《阌乡姜七少府设鱼会戏赠长歌》中的"姜"字,实为"秦"字之误。三、杜甫的"三吏"、"三别"六首诗非全作于乾元二年,其中《潼关吏》《垂老别》二诗,应作于乾元元年腊月杜甫由华州至洛阳途中等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甫 行迹 写作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阈与姿态:中国现代诗学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14
作者 谢应光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07年第5期62-65,共4页
中国现代诗学的研究必须对它的研究前提首先进行清理。"中国现代诗学"在事实上存在应该是一个关键。我们现在的研究"背靠三个传统",运用系统论的协调性和知识谱系学的层次关联性,坚守中国现代诗学的"中国性&qu... 中国现代诗学的研究必须对它的研究前提首先进行清理。"中国现代诗学"在事实上存在应该是一个关键。我们现在的研究"背靠三个传统",运用系统论的协调性和知识谱系学的层次关联性,坚守中国现代诗学的"中国性"和"现代性",应该是我们的有效视阈和基本姿态。中国现代诗学研究思路的定位应是:求异性研究而非求同性研究;个性研究而非共性研究。在研究方法上应该是多元的和复式的,不应该是一元的和单一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诗学 思路 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交际中符号图形的词感
15
作者 武小军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2007年第9期57-58,共2页
目前,绝大部分网比已由网络聊天转入网络论坛的发帖与回帖,受此影响,网络语言的一个新变化就是更多的由基本符号和标点、数字、字母等的组合图形参与虚拟世界的人际交流,并且已成为网络语篇的重要构成部分。来自教育部的最新统计数... 目前,绝大部分网比已由网络聊天转入网络论坛的发帖与回帖,受此影响,网络语言的一个新变化就是更多的由基本符号和标点、数字、字母等的组合图形参与虚拟世界的人际交流,并且已成为网络语篇的重要构成部分。来自教育部的最新统计数据表明,当前在BBS语料库里,符号、标点的使用量为55.07%,已超过了汉字的使用量。这表明,在BBS里,很多人热衷于使用这些符号组合图形,并以此传达着各种不同的心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合图形 网络交际 网络论坛 网络聊天 网络语言 人际交流 虚拟世界 BB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孝经》之孝道观在伦理社会的正面意义
16
作者 方磊 《中华文化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1-64,共4页
《孝经》作为儒家的经典著作,在中国传统文化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今天再度审视《孝经》,从道德价值、社会伦理的角度看,孝的观念与对孝的提倡依然不可或缺。本文通过分析《孝经》之孝道观在政治上的影响和在伦理社会的正面指向,探讨发... 《孝经》作为儒家的经典著作,在中国传统文化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今天再度审视《孝经》,从道德价值、社会伦理的角度看,孝的观念与对孝的提倡依然不可或缺。本文通过分析《孝经》之孝道观在政治上的影响和在伦理社会的正面指向,探讨发扬经典蕴涵的符合现代社会的现实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孝经 孝道观 道德价值 伦理思想
原文传递
唐初史学家文史互渗现象的原因及影响
17
作者 方磊 《中华文化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6-20,共5页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诗史并重的时代。唐初开国重视以史为鉴,亦重视诗赋,这使得唐初的史学家们兼具了诗人特质,形成了文史互渗的特殊现象,唐人修史在中国的史书系统中别具一格,对唐朝的政治和文化建设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本文拟就...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诗史并重的时代。唐初开国重视以史为鉴,亦重视诗赋,这使得唐初的史学家们兼具了诗人特质,形成了文史互渗的特殊现象,唐人修史在中国的史书系统中别具一格,对唐朝的政治和文化建设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本文拟就这种现象形成的原因和影响进行一番探讨,以便能更好的理解和认识唐朝文化繁荣的深刻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人修史 文史互渗 诗人特质
原文传递
抓住家校合育活动设计的关键:媒介分析
18
作者 邹波 《少年儿童研究》 2012年第7X期10-13,共4页
学校在家校合育实践研究中,往往没有重视活动媒介之于教育活动的基础性功能,从而难以充分挖掘家庭教育资源、有效整合家校合育资源、创新活动形式和内容。本文结合实践研究案例,建议课题研究者正确认知媒介之于活动形式和内容的重要性,... 学校在家校合育实践研究中,往往没有重视活动媒介之于教育活动的基础性功能,从而难以充分挖掘家庭教育资源、有效整合家校合育资源、创新活动形式和内容。本文结合实践研究案例,建议课题研究者正确认知媒介之于活动形式和内容的重要性,厘清合育活动设计的思考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校合育 活动设计 媒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常璩的“大一统”史学观
19
作者 王國巍 《蜀学》 2009年第1期84-87,共4页
常璩,字道将,蜀郡江原县小亭乡(四川崇庆县三江镇)人。生于西晋惠帝初,卒于东晋穆帝末年。常氏是江原的大姓,自蜀汉到两晋就出了不少达官贵人,如常播、常励、常赛、常宽、常洛等,他们有的是各朝政府官吏,有的是一代名儒,有的是历史学家... 常璩,字道将,蜀郡江原县小亭乡(四川崇庆县三江镇)人。生于西晋惠帝初,卒于东晋穆帝末年。常氏是江原的大姓,自蜀汉到两晋就出了不少达官贵人,如常播、常励、常赛、常宽、常洛等,他们有的是各朝政府官吏,有的是一代名儒,有的是历史学家。其中常宽不仅精通《毛诗》、《春秋》、《三礼》、《易》等儒家经典,而且还写有《蜀后志》、《续益部耆旧传》等,这都是当时名著。这些文化熏陶对常璩献身学术产生了很大影响。 展开更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葬花吟》“崇高”的美学价值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帆 《红楼梦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211-221,共11页
崇高作为西方美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既强调体积和力量的巨大,又注重主体情感的投入、内在精神力量和艺术作品思想的深刻。曹雪芹的《葬花吟》即以炽热的主体情感、深刻的悲剧意蕴、抒情主人公不屈的精神力量和优美的书写方式,诠释了“... 崇高作为西方美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既强调体积和力量的巨大,又注重主体情感的投入、内在精神力量和艺术作品思想的深刻。曹雪芹的《葬花吟》即以炽热的主体情感、深刻的悲剧意蕴、抒情主人公不屈的精神力量和优美的书写方式,诠释了“崇高”这个西方传统美学范畴的另一种境界,体现出《葬花吟》多层次的美学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葬花吟》 崇高 多层次 美学价值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