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面向未来,努力提高古代文学教师的创造性素质——古代文学教学与创新思维培养研究系列论文之一 |
周晓琳
|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4 |
2
|
|
2
|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
邓文珍
|
《中共四川省委省级机关党校学报》
|
2005 |
3
|
|
3
|
《爸爸爸》美学特征新探 |
刘虹利
张巍
刘丙全
|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4 |
5
|
|
4
|
真实:公开课的生命 |
廖圣河
|
《北京教育学院学报》
|
2003 |
14
|
|
5
|
现代汉语中的歧义现象刍论 |
李晓燕
|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
2005 |
7
|
|
6
|
《汉语大词典》等误释“受降城”辨正 |
王胜明
潘殊闲
|
《临沂师范学院学报》
|
2004 |
2
|
|
7
|
汉末儒风转换与建安文坛 |
孙宝
|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2
|
|
8
|
试论前人对竹山词的毁誉及其原因 |
郑海涛
|
《船山学刊》
|
2004 |
4
|
|
9
|
后现代语境下的短信文化 |
刘旭东
|
《宜宾学院学报》
|
2004 |
11
|
|
10
|
《洛阳伽蓝记》并列式合成词研究 |
薄守生
|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5 |
2
|
|
11
|
《元曲选》宾白中的“些”“些儿”“一些(儿)”(上) |
唐韵
|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3 |
2
|
|
12
|
论汉语言特点对语文学习的影响 |
金业文
|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
2004 |
2
|
|
13
|
陆机的儒风旨趣及其繁缛风格的形成 |
孙宝
|
《殷都学刊》
|
2009 |
2
|
|
14
|
《洛阳伽蓝记》几小类复音词研究 |
薄守生
|
《河西学院学报》
|
2005 |
3
|
|
15
|
儒家政教观与魏晋赋格建构 |
孙宝
|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12 |
1
|
|
16
|
“黑色幽默”的审美心理机制新探 |
何希凡
谭光辉
|
《滨州师专学报》
|
2003 |
3
|
|
17
|
论竹山词对迦陵词的影响 |
郑海涛
|
《船山学刊》
|
2005 |
2
|
|
18
|
语文教学中学生个性发展的时空观 |
李海涛
|
《宜宾学院学报》
|
2004 |
4
|
|
19
|
《洛阳伽蓝记》单纯词研究 |
薄守生
|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
2005 |
3
|
|
20
|
记梦·造梦——汤显祖创作心理解析 |
周晓琳
|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3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