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30篇文章
< 1 2 8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球形浮体全局动力学方程
1
作者 谢建华 《力学与实践》 2025年第1期201-208,共8页
首先通过变上限积分公式,得到了浮体恢复力的公式,给出了浮体有限振动方程;通过线性化方法,获得了浮体在平衡位置附近小振动频率公式;然后考虑浸没、漂浮和飞行阶段,建立了球形浮体分段光滑的全局动力学方程,用相平面方法描述了其全局... 首先通过变上限积分公式,得到了浮体恢复力的公式,给出了浮体有限振动方程;通过线性化方法,获得了浮体在平衡位置附近小振动频率公式;然后考虑浸没、漂浮和飞行阶段,建立了球形浮体分段光滑的全局动力学方程,用相平面方法描述了其全局动力学。其次考虑了具有一个空腔的球形浮体上下沉浮和左右晃动的耦合振动问题;给出了浮力、浮力矩以及势能函数表达式,建立了球形浮体的两自由度动力学方程。结果表明,在稳定平衡位置附近,上下沉浮和左右晃动过程是非耦合的,因此可以单独考虑某一方向振动和稳定性问题。系统的两个平衡位置可能导致复杂运动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体 平衡 稳定性 非光滑 全局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获取延性材料力学性能的锥-小冲杆试验新方法与应用
2
作者 周甜 韩光照 蔡力勋 《中国测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3-150,共8页
对于均匀、各向同性、幂律硬化的金属材料,以锥形端头小冲杆对试样圆面中心法向施加压载荷,提出基于能量密度等效的,用于描述试样几何尺寸、材料本构关系参数、载荷和位移之间关系的锥-小冲杆试验(cone small punch test,C-SPT)载荷-位... 对于均匀、各向同性、幂律硬化的金属材料,以锥形端头小冲杆对试样圆面中心法向施加压载荷,提出基于能量密度等效的,用于描述试样几何尺寸、材料本构关系参数、载荷和位移之间关系的锥-小冲杆试验(cone small punch test,C-SPT)载荷-位移模型,并提出获取材料应力-应变关系和力学性能指标的锥-小冲杆试验新方法。通过有限元分析不同弹性模量、屈服强度和硬化指数的100种预设材料进行新方法的数值验证,及对3种金属材料完成CSPT。结果表明:由新方法预测的应力-应变关系与有限元分析预设曲线和传统单轴拉伸试验结果吻合良好,此外,由新方法获得的抗拉强度与单轴拉伸试验结果误差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冲杆试验 能量密度等效 幂率硬化材料 应力-应变关系 试验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动激励下裂纹转子叶片动力学特性研究
3
作者 田振 范晨光 +1 位作者 杨宇静 邵博 《机械研究与应用》 2025年第1期29-33,共5页
文章研究了气动激励下含裂纹叶片的动力学特性,并基于单向流固耦合计算方法,对高转速含裂纹叶片所受气动力及气动激励下结构动力学特性进行了研究。首先采用标准k-ε湍流模型对不同旋转速度下的裂纹叶片进行三维非定常流动计算,得到各... 文章研究了气动激励下含裂纹叶片的动力学特性,并基于单向流固耦合计算方法,对高转速含裂纹叶片所受气动力及气动激励下结构动力学特性进行了研究。首先采用标准k-ε湍流模型对不同旋转速度下的裂纹叶片进行三维非定常流动计算,得到各转速下叶片表面所受气动力及含裂纹叶片表面关键点的静压变化。然后使用湿模态分析方法对裂纹叶片进行气动激励下的动力学特性研究。研究结果显示:稳定转速下,叶片迎风面各位置所受的气动力分布表现出越靠近叶片前缘所受的气动力越大,叶片背风面各位置所受气动力越靠近叶片前缘气动力越小,气动力大小与所处位置叶长没有明显关系。不同转速下,监测点气动力达到稳态区间的速度随转速增大而增加。气动激励下,随着转速增大,含裂纹叶片的模态频率增大,同转速下裂纹叶片模态频率低于完整叶片的模态频率。研究结果为转子叶片气动优化设计及损伤检测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动激励 含裂纹叶片 流固耦合 动力学特性 湿模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工科背景下基于大学物理数值仿真的创新型人才培养
4
作者 王辉 覃埌 +2 位作者 谢东 吴平 朱浩 《物理与工程》 2024年第4期76-81,共6页
本文通过在大学物理教学中引入基于数值仿真的科学研究方法,创新大学物理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以深化学生对物理基本概念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大学物理典型知识点设计数值仿真研究案例,并通过实践教... 本文通过在大学物理教学中引入基于数值仿真的科学研究方法,创新大学物理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以深化学生对物理基本概念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大学物理典型知识点设计数值仿真研究案例,并通过实践教学的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数值仿真实验,深入探索物理现象的规律和原理。通过科学、系统地引入基于数值仿真的研究方法,创新了大学物理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有效提升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充分发挥了新工科背景下物理基础课程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人才培养 大学物理 数值仿真 MATLA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的增材制造合金材料力学性能预测研究进展与挑战 被引量:8
5
作者 胡雅楠 余欢 +4 位作者 吴圣川 奥妮 阚前华 吴正凯 康国政 《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892-1915,共24页
增材制造是现代高端装备制造领域的革命性突破技术之一.其中,增材构件的大批量生产和高可靠应用,关键在于制造可重复性、质量可靠性与性能可预测性.而在各向异性组织、广域分布缺陷、深部残余应力和复杂表面粗糙度等诸多因素的共同影响... 增材制造是现代高端装备制造领域的革命性突破技术之一.其中,增材构件的大批量生产和高可靠应用,关键在于制造可重复性、质量可靠性与性能可预测性.而在各向异性组织、广域分布缺陷、深部残余应力和复杂表面粗糙度等诸多因素的共同影响下,基于传统经验模型和有限数据的增材制造金属力学性能预测效率与准确性面临着严峻挑战.近年来,作为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机器学习(machine learning,ML)方法为有效处理高维物理量之间的复杂非线性关系提供了契机,在增材制造合金材料力学性能预测领域得到持续关注.文章综述了机器学习在增材制造材料及构件力学性能预测中的国内外研究进展.首先简述了常见的机器学习算法和通用的机器学习流程,重点分析了融合物理信息的机器学习(physics-informed machine learning,PIML)方法的特点与构造方式;然后概述了增材制造合金材料力学性能4大影响因素的形成原因及机器学习在这些影响因素预测中的应用现状;重点介绍了ML和PIML在拉伸性能和疲劳断裂性能预测中的代表性研究成果;最后指出当前机器学习在力学性能预测中的局限性,并探讨了发展趋势和技术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驱动 机理驱动 微观组织 缺陷演化 疲劳寿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焊接近α型Ti60合金高温力学行为 被引量:1
6
作者 刘宇云 胡雅楠 吴圣川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3-130,共8页
针对高温钛合金焊接结构在大推力、高推重比飞行器中的高可靠性服役需求,研究了激光焊接钛合金高温力学性能及变形机制。结果表明,受焊接热循环影响,焊接接头各区域的组织类型及形态、稀土相分布、晶粒尺寸、再结晶组织体积分数等存在... 针对高温钛合金焊接结构在大推力、高推重比飞行器中的高可靠性服役需求,研究了激光焊接钛合金高温力学性能及变形机制。结果表明,受焊接热循环影响,焊接接头各区域的组织类型及形态、稀土相分布、晶粒尺寸、再结晶组织体积分数等存在显著差异。室温和600℃条件下维氏硬度由大到小依次为焊缝区、热影响区、母材区,焊缝区高硬度主要源于其内部形成的细小针状α′相。高温导致接头各区域的硬度值下降约20%。室温和600℃条件下接头拉伸试样均断裂于母材区,断口呈现出韧窝生长的穿晶断裂模式。接头试样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与母材相当,而延伸率有所降低,其源于焊缝区和热影响区的变形量较少。高温下母材和接头试样的强度均降低,高温塑性变形以回复和再结晶致应变软化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钛合金 激光焊接 微结构特征 高温硬度 高温拉伸 失效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imoshenko梁模型的变截面体心立方梯度点阵结构力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杨鄂川 谭成帅 +3 位作者 马婧华 李映辉 覃亮 孔垂建 《力学季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01-410,共10页
针对由变截面杆构成的体心立方(Body-Centered Cubic, BCC)梯度点阵结构,推导了BCC线性变截面弯折杆弯矩的分布表达式,应用于Timoshenko梁理论,得到了梯度点阵结构的力学特性参数化理论预测模型;采用六面体实体单元建立了BCC变截面单胞... 针对由变截面杆构成的体心立方(Body-Centered Cubic, BCC)梯度点阵结构,推导了BCC线性变截面弯折杆弯矩的分布表达式,应用于Timoshenko梁理论,得到了梯度点阵结构的力学特性参数化理论预测模型;采用六面体实体单元建立了BCC变截面单胞单元和梯度点阵结构的有限元模型,完成了仿真分析,验证了理论预测模型的有效性.对于梯度点阵结构则采用3D打印技术并选择316L金属粉末制备试样,开展了准静态压缩力学试验,同时也完成了同样工况下的有限元仿真分析,验证了Timoshenko梁模型对于长径比10以下梯度点阵结构力学特性研究的适用性,最后通过理论模型讨论了不同长径比、单胞尺寸、单胞数量和梯度方向等各种梯度点阵结构力学特性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对于线性变截面弯折杆,文中所推导的弯矩分布更加精确,能有效降低理论解的误差;采用本文中的理论预测模型,若长径比在3.5~8.7区间内,BCC变截面单胞单元及梯度点阵结构的等效弹性模量解的误差在3%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梯度点阵结构 力学特性 TIMOSHENKO梁 理论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十三届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理论设计与操作”团体赛的设计方案与经验总结
8
作者 吴弋航 刘龙波 +1 位作者 邓鹤轩 高芳清 《力学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01-706,共6页
本文主要介绍第十三届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理论设计与操作”团体赛竞赛题目,西南交通大学代表队在比赛中的解题思路、装置设计和原理介绍,并简要总结此次参赛获得第一名的经验,以供参考。
关键词 力学竞赛 理论设计 解题思路 装置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车辆动力学的铁路轨道曲线啸叫时域模型
9
作者 李午垚 刘奔龙 +1 位作者 刘洋 江晓禹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6-43,共8页
曲线啸叫是轮轨切向黏滑接触、轮轨动力学和通过曲线时车辆运行状态的综合结果。为综合研究曲线啸叫的影响因素,基于整车车辆多体动力学,并采用改进的轮轨接触力计算方法,建立了曲线啸叫时域模型。在接触力计算中,使用了离散接触模型,... 曲线啸叫是轮轨切向黏滑接触、轮轨动力学和通过曲线时车辆运行状态的综合结果。为综合研究曲线啸叫的影响因素,基于整车车辆多体动力学,并采用改进的轮轨接触力计算方法,建立了曲线啸叫时域模型。在接触力计算中,使用了离散接触模型,为引入下落摩擦机理,在切向力计算中使用迭代方法确定摩擦系数和接触力,使用模态叠加法计算车轮振动响应,采用无限元方法计算车轮声辐射。研究不同曲线半径和通过速度下,曲线段轮轨间接触力的变化及接触区的黏着-滑动状态,对车轮振动特性进行分析,并研究了车轮声学响应。研究发现,在下落摩擦和整车车辆运动状态的共同作用下会出现啸叫现象;曲线段轮轨间的法向力和切向力均会出现振荡,接触区呈现黏滑振荡状态;车轮振动速度谱的峰值频率与车轮特征模态相近,车轮轴向和径向模态的高幅振动是高频啸叫的原因之一。啸叫现象主要出现在前轮上,相同工况下,前后轮声压级相差近20 dB,车辆速度和曲线半径对啸叫程度有明显影响,当车辆的曲线通过速度为60 km/h时,小曲线半径会出现严重啸叫现象;当曲线半径由200 m增大到400 m时,最大声压级降低34 dB;曲线通过速度由60 km/h降至40 km/h时,最大声压级下降13 d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轨道 轮轨噪声 曲线啸叫 离散弹性接触 车辆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弹性环挤压油膜阻尼器支撑下的柔性转子系统动力学分析
10
作者 赵先锋 杨洋 +3 位作者 王子尧 路宽 曾劲 杨翊仁 《动力学与控制学报》 2024年第1期43-51,共9页
弹性环挤压油膜阻尼器(Elastic ring squeeze film damper, ERSFD)具有良好的支撑作用和减振效果,但由于其结构和流场耦合行为极为复杂,使得已有的物理模型难以完整表现出ERSFD的力学特性.为了进一步探究ERSFD的力学机理,本文借助有限... 弹性环挤压油膜阻尼器(Elastic ring squeeze film damper, ERSFD)具有良好的支撑作用和减振效果,但由于其结构和流场耦合行为极为复杂,使得已有的物理模型难以完整表现出ERSFD的力学特性.为了进一步探究ERSFD的力学机理,本文借助有限元仿真平台,采用双向流固耦合的计算方法,剖析弹性环与油膜之间的相互作用,获取ERSFD中油膜压力的分布规律.在此基础上,利用最小二乘法进一步拟合出ERSFD等效刚度、等效阻尼与转子轴颈扰动位移的映射关系,并将其分别引入柔性转子系统动力学模型中.通过数值计算研究了ERSFD支撑下柔性转子系统的振动响应,分别给出了不同转速下转子系统的响应分岔图、轴心轨迹等.同时,通过对比分析,进一步揭示了ERSFD所诱发出的转子系统丰富的非线性动力学行为,有助于对ERSFD轴承支撑特性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性环挤压油膜阻尼器 转子系统 双向流固耦合 动力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布位错法对涂层裂纹力学行为的研究
11
作者 吴金波 孙奇 江晓禹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71-179,共9页
目的在单轴拉伸载荷下,用理论方法求解弹性涂层中裂纹的力学性质和相互影响。方法根据叠加原理,将问题分为2个子问题,使用分布位错原理求解裂纹问题,将裂纹建模为沿裂纹线分布的位错阵列,叠加后使用数值求解方法进行求解。结果得到了不... 目的在单轴拉伸载荷下,用理论方法求解弹性涂层中裂纹的力学性质和相互影响。方法根据叠加原理,将问题分为2个子问题,使用分布位错原理求解裂纹问题,将裂纹建模为沿裂纹线分布的位错阵列,叠加后使用数值求解方法进行求解。结果得到了不同涂层模量、不同裂纹长度下表面裂纹尖端的应力强度因子(SIF)和涂层界面应力。涂层与基底模量相差越大,表面裂纹越长,其界面应力越大。计算了不同方位下的微裂纹对表面裂纹的影响,给出了60°倾角微裂纹、2l/h=0.2和2l/h=0.04表面裂纹以及2a/h=0.01和2a/h=0.018表面裂纹的影响区域。分析了涂层内部倾斜裂纹对表面裂纹应力强度因子和扩展角的影响。内部倾斜裂纹尖端对表面裂纹尖端的等效应力强度因子(ESIF)有增强作用,两侧有减弱作用。结论较硬涂层对表面裂纹的扩展有增强作用,裂纹越长,受涂层模量对其应力强度因子的影响越大。微裂纹对表面裂纹的影响跟微裂纹位置、方向、长度和表面裂纹长度有关。表面裂纹附近的倾斜裂纹对表面裂纹的扩展具有吸引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涂层裂纹 分布位错 应力强度因子 界面应力 扩展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负刚度并联悬架系统的阵发与激变动力学
12
作者 石升建 刘润 +2 位作者 苏晗 张文 乐源 《动力学与控制学报》 2024年第11期38-46,共9页
基于空气弹簧和负刚度弹簧并联的刚度系统,建立单自由度1/4车辆悬架模型.根据延拓打靶法对悬架系统的周期解进行追踪并依据Floquet理论判断其稳定性,利用胞映射原理绘制出系统随参数变化时吸引子的吸引域,分析吸引域在不同参数下的演变... 基于空气弹簧和负刚度弹簧并联的刚度系统,建立单自由度1/4车辆悬架模型.根据延拓打靶法对悬架系统的周期解进行追踪并依据Floquet理论判断其稳定性,利用胞映射原理绘制出系统随参数变化时吸引子的吸引域,分析吸引域在不同参数下的演变过程.结果表明:悬架系统在周期激励下会发生鞍结分岔、周期倍化分岔等局部分岔行为;揭示了系统由周期解转变为混沌状态的路径主要为与鞍结分岔相关的I型阵发;不稳定周期轨道与混沌吸引子碰撞时系统会产生的边界激变、内部激变等动力学行为,致使混沌吸引子发生消失、变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悬架 胞映射 阵发性 分岔 激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应堆控制棒驱动线落棒过程动力学分析与研究
13
作者 陈永超 刘言午 +3 位作者 李鹏 冉小兵 吕路路 马帅 《核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95-1003,共9页
反应堆控制棒驱动线落棒时间计算是反应堆设计和安全评估的重要工作之一。目前大量研究未对驱动线组件横向振动的流固耦合效应及其下落过程的冲击及碰撞摩擦力进行充分考虑与分析。本文建立了控制棒冲击模型及摩擦力模型,并给出了分离... 反应堆控制棒驱动线落棒时间计算是反应堆设计和安全评估的重要工作之一。目前大量研究未对驱动线组件横向振动的流固耦合效应及其下落过程的冲击及碰撞摩擦力进行充分考虑与分析。本文建立了控制棒冲击模型及摩擦力模型,并给出了分离与未分离控制棒组件与燃料组件冲击运动方程。重点讨论了刚度值、摩擦系数等对冲击力的影响,并采用有限元方法对不同参数的影响进行了仿真,获得了落棒过程中影响落棒时间和冲击的重要参数。通过与试验数据对比,计算结果与试验数据较为吻合,满足工程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驱动线 落棒 冲击模型 摩擦力模型 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离散位错动力学的纳米层状铜异质结构诱导协同强化研究
14
作者 张逸安 陆宋江 +3 位作者 赵建锋 陆晓翀 刘宝玺 张旭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40-150,共11页
利用三维多尺度离散位错动力学(DDD)方法对粗/细晶交替的纳米层状铜力学行为及其变形机制进行了研究。在多尺度DDD框架内分别构筑了粗/细晶叠层的多晶模型和对应的粗晶、细晶多晶模型,并采用基于粗粒化方法的位错穿透晶界模型描述了位... 利用三维多尺度离散位错动力学(DDD)方法对粗/细晶交替的纳米层状铜力学行为及其变形机制进行了研究。在多尺度DDD框架内分别构筑了粗/细晶叠层的多晶模型和对应的粗晶、细晶多晶模型,并采用基于粗粒化方法的位错穿透晶界模型描述了位错与晶界之间的相互作用。单轴拉伸模拟结果表明,层状材料的屈服应力和应变硬化均大于混合法则预测值,表明层状结构诱导了额外强化。进一步的微观结构演化分析表明,在层状材料中,位错在粗晶和细晶中激活并滑移,细晶中位错开动以后很快就会被晶界阻碍,而粗晶中的位错则会滑过整个粗晶层产生更大的塑性应变,从而诱发粗晶层和细晶层间产生应变分配。界面处的应变梯度促进几何必需位错累积,并产生异质变形诱导(HDI)强化。因此,纳米层状铜表现出更强的包辛格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散位错动力学 层状材料 微结构演化 塑性行为 包辛格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随机激励作用下船舶横摇运动的奇异非混沌动力学
15
作者 何智超 乐源 +1 位作者 李高磊 刘润 《动力学与控制学报》 2024年第1期52-59,共8页
基于一类规则横浪作用下的单自由度船舶横摇运动模型,考虑恢复力矩和阻尼力矩的非线性因素,以一低干舷船模为例,利用龙格库塔法求解了横摇运动方程,通过时间庞加莱截面绘制了系统的分岔图;考虑其受随机风荷载扰动下不同周期吸引子演变... 基于一类规则横浪作用下的单自由度船舶横摇运动模型,考虑恢复力矩和阻尼力矩的非线性因素,以一低干舷船模为例,利用龙格库塔法求解了横摇运动方程,通过时间庞加莱截面绘制了系统的分岔图;考虑其受随机风荷载扰动下不同周期吸引子演变成奇异非混沌吸引子的具体过程,发现周期激励系统在随机激励扰动下同样存在奇异非混沌吸引子,且当分岔参数离混沌区域越远,所需要随机激励的幅值越大才能诱发奇异非混沌吸引子.通过最大李雅普诺夫指数验证吸引子的非混沌性;采用奇异连续谱和分形图刻画吸引子的奇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舶横摇 随机激励 奇异非混沌 李雅普诺夫指数 奇异连续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水堆燃料组件非线性力学特性研究
16
作者 彭璟 杨翊仁 《成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4期392-398,共7页
在压水堆燃料组件结构中,由于燃料棒与格架之间呈夹持连接状态,当组件产生横向变形时,燃料棒与格架栅元之间可能产生滑移摩擦现象,以及燃料棒与刚凸产生脱离现象.这2种非线性因素是导致燃料组件结构在横向载荷作用下,表现出“滞回”效... 在压水堆燃料组件结构中,由于燃料棒与格架之间呈夹持连接状态,当组件产生横向变形时,燃料棒与格架栅元之间可能产生滑移摩擦现象,以及燃料棒与刚凸产生脱离现象.这2种非线性因素是导致燃料组件结构在横向载荷作用下,表现出“滞回”效应和组件弯曲刚度改变的主要原因.基于燃料组件结构固有特性等效的原则,建立了燃料组件结构的等效力学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组件结构简化非线性力学模型.采用有限元方法对2种非线性因素作用下组件结构的非线性力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种非线性因素联合作用下,燃料棒轴向滑移会使刚凸在更低的横向载荷下脱离,刚凸脱离会使燃料棒更早发生扭转滑移;受到相同横向载荷时,组合非线性模型的中点残余位移最大、弯曲刚度降低最多,单纯摩擦滑移模型的次之,单纯刚凸脱离模型的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料组件 非线性力学建模 弯曲刚度 滞回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室温下TA2纯钛的时间相关棘轮行为
17
作者 李琦 陈开卷 +2 位作者 石文翔 阚前华 康国政 《机械工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15,111,共8页
在室温下对TA2纯钛进行不同加载工况(不同应力水平、不同应力速率下的拉-压和拉-拉循环,拉-压保载循环,变应力4级加载)下的单轴非对称应力控制循环变形试验以及蠕变-循环变形交替试验,研究了应力水平、应力速率、峰/谷值应力保持时间和... 在室温下对TA2纯钛进行不同加载工况(不同应力水平、不同应力速率下的拉-压和拉-拉循环,拉-压保载循环,变应力4级加载)下的单轴非对称应力控制循环变形试验以及蠕变-循环变形交替试验,研究了应力水平、应力速率、峰/谷值应力保持时间和保持形式以及加载历史对棘轮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TA2纯钛的棘轮行为具有明显的时间相关性。棘轮应变和应力-应变滞回环面积均随着应力速率降低而增大;只有峰值应力保持工况的棘轮应变高于峰/谷值应力同时保持的工况,且保持时间越长,棘轮应变越大。先蠕变后循环变形与先循环变形后蠕变的最终峰值应变接近且均低于具有峰值应力保持的工况,说明蠕变和棘轮的交替进行会促进塑性变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2纯钛 棘轮 时间相关 蠕变-棘轮交互作用 加载历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加载方向下云杉静动态力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23
18
作者 钟卫洲 宋顺成 +3 位作者 黄西成 郝志明 谢若泽 陈刚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141-1150,共10页
利用INSTRON和Hopkinson压杆对含水率为12.72%,密度为413 kg/m^3云杉木材试件沿顺纹、横纹径向和横纹弦向进行准静态和动态压缩实验,获得了云杉木材3个方向的抗压模量、准静态压缩应力应变曲线和3种应变率下的动态应力应变曲线.结果表... 利用INSTRON和Hopkinson压杆对含水率为12.72%,密度为413 kg/m^3云杉木材试件沿顺纹、横纹径向和横纹弦向进行准静态和动态压缩实验,获得了云杉木材3个方向的抗压模量、准静态压缩应力应变曲线和3种应变率下的动态应力应变曲线.结果表明云杉木材沿顺纹方向加载破坏形式表现为木材纤维轴向屈曲、褶皱;横纹径向和弦向加载失效行为表现为木材纤维间的滑移破坏.云杉顺纹方向抗压弹性模量最大,分别约为横纹径向抗压弹性模量的21倍和横纹弦向抗压弹性模量的32倍;横纹径向和弦向准静态压缩屈服应力基本相等,试件沿顺纹方向准静态压缩屈服应力约为横纹径向和弦向屈服应力的9倍;动态压缩屈服强度具有率敏感性,在应变率为500~1 000 s^(-1)动态压缩实验中顺纹、横纹径向和弦向动压屈服强度均随着应变率的增加而显著提高.同时对不同方向压缩下木材胞壁失效行为进行了理论分析,表明产生完全压缩失效的平均极限载荷与胞壁屈服强度、胞元结构和产生的褶皱长度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杉 力学性能 正交各向异性 HOPKINSON压杆 压缩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材料断裂力学柔度测试技术的问题与发展 被引量:11
19
作者 蔡力勋 包陈 金蕾 《中国测试》 CAS 2009年第1期9-18,共10页
研究了ASTM、ISO、GB断裂测试规范中推荐的柔度测试技术所存在的不同程度的局部性和系统性问题,提出了修订规范的相关方法和新公式。提出并推荐了应用直通型FFCT(Front—force compact tensile)试样和SEB(Single eedged bending)... 研究了ASTM、ISO、GB断裂测试规范中推荐的柔度测试技术所存在的不同程度的局部性和系统性问题,提出了修订规范的相关方法和新公式。提出并推荐了应用直通型FFCT(Front—force compact tensile)试样和SEB(Single eedged bending)试样的相关延性断裂韧度柔度测试方法和成套新公式;首次发现ASTM E813-E1820、ISO 12135—2002(E)及国标GB2038—91、GB21143—2007关于LLCT(Loading—line compact tensile)试样执行了近三十年的裂纹面旋转柔度修正公式的错误,在给出清楚柔度定义和新图解的基础上提出并推荐了应用FFCT和LLCT试样的柔度修正新公式;讨论了在疲劳裂纹扩展测试中克服COD引伸计惯性力效应的解决方法;研究了直通型CT试样用于高温疲劳裂纹扩展的柔度测试问题,提出了点触式高温柔度测试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度 断裂力学 裂纹长度 标准 断裂韧性 疲劳裂纹扩展 高温 计算机辅助测试 MT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小尺寸材料试验与有限元分析的耦合方法获取材料力学性能 被引量:6
20
作者 陈辉 蔡力勋 +1 位作者 姚迪 包陈 《机械强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87-192,共6页
采用T-F(Tests and finite element analysis)方法,通过小尺寸圆环试样单轴压缩试验,引入单轴本构关系模型进行有限元迭代计算使得模拟计算的试样变形与圆环试样压缩实验结果满足一致性,进而得到材料单轴弹塑性本构关系参数。研究表明,... 采用T-F(Tests and finite element analysis)方法,通过小尺寸圆环试样单轴压缩试验,引入单轴本构关系模型进行有限元迭代计算使得模拟计算的试样变形与圆环试样压缩实验结果满足一致性,进而得到材料单轴弹塑性本构关系参数。研究表明,对不同厚度的304不锈钢圆环,应用T-F方法获得的材料本构关系与单轴拉伸试验结果吻合较好。基于小尺寸材料的T-F方法在获取小尺寸构件的力学性能方面有良好的工程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尺寸试样 T-F方法 圆环试样 弹性模量 材料本构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