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早期认知训练联合康复教育路径对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3
1
作者 刘丽 魏莉 +3 位作者 陶英 余佳栖 刘婷 文雯 《当代护士(上旬刊)》 2019年第7期136-139,共4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早期认知训练联合康复教育路径对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训练的影响,为临床康复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6月在本院针灸康复科住院的166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1)...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早期认知训练联合康复教育路径对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训练的影响,为临床康复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6月在本院针灸康复科住院的166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1)、教育组(n=42)、认知组(n=42)和联合组(n=41)。四组患者均给予常规临床治疗及康复训练,教育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康复教育路径,认知组在脑梗死患者发病3d或脑出血患者发病5d时,给予认知功能训练。联合组在教育组的基础上联合早期认知功能训练。所有患者均于治疗前、治疗30d后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AM)、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和Barthel指数评估患者的运动功能、认知情况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30d后,四组患者的FMA、MBI、MoCA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所提高(P<0.05)。联合组的FMA评分、MoCA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教育组及认知组(P<0.05)。联合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其他三组(P<0.05)。结论早期认知功能训练联合康复教育路径的实施,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使患者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康复训练中来,同时可促进患者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认知能力的改善,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康复教育 认知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治疗骨质疏松症临床研究的选穴规律探讨 被引量:2
2
作者 张勇 罗婧 +2 位作者 闫爵 王莹 陈贵全 《西南医科大学学报》 2020年第2期165-168,共4页
目的:探析电针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primary osteoporosis,POP)临床研究的选穴规律。方法:检索PubMed、CNKI数据库,纳入公开发表的关于电针治疗POP的临床研究文献。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和Excel 2010对文献中的选穴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目的:探析电针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primary osteoporosis,POP)临床研究的选穴规律。方法:检索PubMed、CNKI数据库,纳入公开发表的关于电针治疗POP的临床研究文献。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和Excel 2010对文献中的选穴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19篇,使用腧穴49个,总使用频次165次。治疗方法统计依次为:单用电针(26.32%)、电针结合中药(21.05%)、电针结合西药(10.53%)、电针结合理疗(10.53%)、电针结合穴位注射(5.26%)、综合疗法(26.32%);明确指出电针连接穴位的有8篇(42.11%),未提及的有11篇(57.89%);明确电针正负极连接穴位的有2篇(10.53%);明确电针所选波形的有16篇(84.21%),其中疏密波9篇(37.50%),连续波7篇(43.75%),未提及波形的有3篇(18.75%);使用频次居前10的腧穴为肾俞、脾俞、命门、足三里、委中、关元、阳陵泉、悬钟、夹脊穴、阿是穴;最常用的特定穴为背俞穴、五输穴及交会穴;穴位在经脉的分布依次为膀胱经、督脉、胆经、任脉、胃经、脾经、肾经、大肠经、肝经、心包经。结论:电针治疗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选穴以膀胱经、督脉及胆经穴位为主,注重特定穴,强调病证结合、远近配穴,凸显治病求本、标本同治的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针灸 选穴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