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骨蚀方治疗股骨头坏死(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ONFH)的潜在药理学机制。方法首先使用TCMSP数据库检索出骨蚀方的活性成分,并根据生物利用度和类药性对检索结果进行筛选,再利用Genecard和OMIM数据库检索出ONFH的疾...目的探讨骨蚀方治疗股骨头坏死(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ONFH)的潜在药理学机制。方法首先使用TCMSP数据库检索出骨蚀方的活性成分,并根据生物利用度和类药性对检索结果进行筛选,再利用Genecard和OMIM数据库检索出ONFH的疾病靶点,接着使用R语言制作韦恩图得出骨蚀方治疗ONFH的潜在靶标,并用Cytoscape软件构建化合物-靶点-疾病网络,然后运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互作网络图,最后利用R语言进行GO生物功能与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结果骨蚀方中有96个有效活性成分,与ONFH的交集基因121个,信号通路有58个,主要有IL-17、TNF以及P13K-Akt等信号通路参与调控。通过网络图筛选出骨蚀方的关键作用成分为谷甾醇、豆甾醇、槲皮素和β-谷甾醇,关键靶点为IL-6、AKT1、VEGFA、MAPK3和JUN。结论骨蚀方可通过多个基因和信号通路发挥抗炎、调节成骨/破骨细胞比值等作用,进而达到治疗ONFH的效果,体现了骨蚀方多成分、多靶点等特点,也为骨蚀方的临床运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展开更多
股骨头坏死(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 ONFH)是多种因素引起骨内血液供应不足或中断,出现骨细胞、骨髓基质细胞凋亡及骨髓组织成分部分坏死,继而引起骨代谢平衡紊乱的疾病。ONFH发病机制至今仍未完全阐明,其发病隐匿,进展快,...股骨头坏死(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 ONFH)是多种因素引起骨内血液供应不足或中断,出现骨细胞、骨髓基质细胞凋亡及骨髓组织成分部分坏死,继而引起骨代谢平衡紊乱的疾病。ONFH发病机制至今仍未完全阐明,其发病隐匿,进展快,早期治疗困难而致残率高。其临床治疗手段虽多,但疗效均难以令人满意,绝大多数患者最终都需要行髋关节置换,给患者家庭及社会造成巨大损失。近年来,研究发现IL-6在骨代谢平衡系统中,是促进骨吸收关键的炎性细胞因子,与许多疾病骨丢失,骨质破坏关系密切。因此,探讨IL-6与股骨头坏死的关系,临床上针对IL-6受体的靶向药物治疗股骨头坏死,有可能成为新的突破。展开更多
目的分析肱二头肌长头腱切断结节间沟下固定治疗老年上盂唇前后部(superior labral anterior and posterior,SLAP)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行肩关节镜治疗的35例Ⅱ、Ⅳ型老年S...目的分析肱二头肌长头腱切断结节间沟下固定治疗老年上盂唇前后部(superior labral anterior and posterior,SLAP)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行肩关节镜治疗的35例Ⅱ、Ⅳ型老年SLAP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肱二头肌长头腱切断结节间沟下关节外固定17例(A组),男9例、女8例,年龄51~68岁,平均58.6岁,左侧7例、右侧10例;肱二头肌长头腱切断关节内固定18例(B组),男11例、女7例,年龄51~68岁,平均59.8岁,左侧8例、右侧10例。术后循序渐进行功能康复锻炼,采用美国肩肘外科协会评分(America shoulder and elbow surgeons'form,ASES)和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35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1年。术后的ASES评分和VAS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未发生神经损伤、伤口感染等并发症。结论肱二头肌长头腱切断结节间沟下关节外固定治疗老年SLAP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确切,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治疗方法。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骨蚀方治疗股骨头坏死(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ONFH)的潜在药理学机制。方法首先使用TCMSP数据库检索出骨蚀方的活性成分,并根据生物利用度和类药性对检索结果进行筛选,再利用Genecard和OMIM数据库检索出ONFH的疾病靶点,接着使用R语言制作韦恩图得出骨蚀方治疗ONFH的潜在靶标,并用Cytoscape软件构建化合物-靶点-疾病网络,然后运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互作网络图,最后利用R语言进行GO生物功能与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结果骨蚀方中有96个有效活性成分,与ONFH的交集基因121个,信号通路有58个,主要有IL-17、TNF以及P13K-Akt等信号通路参与调控。通过网络图筛选出骨蚀方的关键作用成分为谷甾醇、豆甾醇、槲皮素和β-谷甾醇,关键靶点为IL-6、AKT1、VEGFA、MAPK3和JUN。结论骨蚀方可通过多个基因和信号通路发挥抗炎、调节成骨/破骨细胞比值等作用,进而达到治疗ONFH的效果,体现了骨蚀方多成分、多靶点等特点,也为骨蚀方的临床运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文摘股骨头坏死(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 ONFH)是多种因素引起骨内血液供应不足或中断,出现骨细胞、骨髓基质细胞凋亡及骨髓组织成分部分坏死,继而引起骨代谢平衡紊乱的疾病。ONFH发病机制至今仍未完全阐明,其发病隐匿,进展快,早期治疗困难而致残率高。其临床治疗手段虽多,但疗效均难以令人满意,绝大多数患者最终都需要行髋关节置换,给患者家庭及社会造成巨大损失。近年来,研究发现IL-6在骨代谢平衡系统中,是促进骨吸收关键的炎性细胞因子,与许多疾病骨丢失,骨质破坏关系密切。因此,探讨IL-6与股骨头坏死的关系,临床上针对IL-6受体的靶向药物治疗股骨头坏死,有可能成为新的突破。
文摘目的分析肱二头肌长头腱切断结节间沟下固定治疗老年上盂唇前后部(superior labral anterior and posterior,SLAP)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行肩关节镜治疗的35例Ⅱ、Ⅳ型老年SLAP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肱二头肌长头腱切断结节间沟下关节外固定17例(A组),男9例、女8例,年龄51~68岁,平均58.6岁,左侧7例、右侧10例;肱二头肌长头腱切断关节内固定18例(B组),男11例、女7例,年龄51~68岁,平均59.8岁,左侧8例、右侧10例。术后循序渐进行功能康复锻炼,采用美国肩肘外科协会评分(America shoulder and elbow surgeons'form,ASES)和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35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1年。术后的ASES评分和VAS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未发生神经损伤、伤口感染等并发症。结论肱二头肌长头腱切断结节间沟下关节外固定治疗老年SLAP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确切,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