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简帛医书文献用字考据与古籍文献整理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杨艳辉 张显成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35-240,共6页
现已出土公布的简帛医书文献主要有《关沮秦汉墓简牍》之《病方及其他》、"马王堆医书"、"张家山医书"、《武威汉代医简》、《万物》等五套。此外,其他已出土简帛材料的零散医药资料,因其不成系统,故未作详考。简... 现已出土公布的简帛医书文献主要有《关沮秦汉墓简牍》之《病方及其他》、"马王堆医书"、"张家山医书"、《武威汉代医简》、《万物》等五套。此外,其他已出土简帛材料的零散医药资料,因其不成系统,故未作详考。简帛医书长埋于地下,其特殊用字数量丰富,且有些特殊用字不见于其他性质的古籍中,给古籍的阅读和整理造成了很大的障碍。因此,简帛医书文献用字考据将对学术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它可作为古医籍文献校勘整理的重要依据,又可为其它古籍整理提供字型、字义例证和有力补足。鉴于简帛医书用字考据与古籍整理的互鉴性,我们认为古籍文献整理应把握以下要点:注重古籍文献考证对用字研究的基石作用、将古籍文献材料的地域性与时代性纳入用字研究的考量域、古籍异文材料应为用字研究的重要文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简帛医书 用字研究 古医籍 汉语史 辞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利用碑刻文献进行跨学科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何山 《殷都学刊》 2012年第2期95-98,共4页
碑刻作为一种原始而又特殊的实物文献,具有可供跨学科研究的丰富内容。但不论碑刻文献本体还是跨学科领域,整理和研究还存在很多薄弱环节。需要选择合适的学科视角,全面把握材料,加强理论建设,采用正确有效的研究方法,从而充分发挥碑刻... 碑刻作为一种原始而又特殊的实物文献,具有可供跨学科研究的丰富内容。但不论碑刻文献本体还是跨学科领域,整理和研究还存在很多薄弱环节。需要选择合适的学科视角,全面把握材料,加强理论建设,采用正确有效的研究方法,从而充分发挥碑刻文献所具有的学术价值和研究价值,推动相关学术研究稳定向前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碑刻文献 跨学科研究 材料 理论 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碑刻文献研究的历程 被引量:4
3
作者 毛远明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4期10-14,共5页
碑刻文献研究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其研究形式多样、研究成果丰硕。出于学科建设和发展的需要,碑刻文献研究的历程应该清理,研究的成果值得检讨,研究的成功经验和存在的缺陷需要总结。《碑刻文献论著叙录》系统清理了碑刻文献整理与研究... 碑刻文献研究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其研究形式多样、研究成果丰硕。出于学科建设和发展的需要,碑刻文献研究的历程应该清理,研究的成果值得检讨,研究的成功经验和存在的缺陷需要总结。《碑刻文献论著叙录》系统清理了碑刻文献整理与研究的发展脉络,揭示了研究的思路与方法,为学界整理、研究碑刻文献以及利用碑刻文献进行相关学科的研究提供了详实的资料线索、丰富的学术信息和具体的研究方法,必将有效拓展碑刻文献研究的领域,把碑刻文献研究引向深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碑刻 研究 叙录 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魏晋南北朝碑刻文献文字研究的初步设想 被引量:3
4
作者 毛远明 《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年第1期68-72,共5页
汉魏晋南北朝碑刻文献真实性强,数量充足,产生的时代、地域明确,利用这批文献进行文字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文章详细讨论了文字研究的具体内容、价值,并对研究的思路、步骤与方法提出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 文字 碑刘 汉魏六朝 研究设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碑刻文献的巨著,文史研究的宝藏——《汉魏六朝碑刻校注》评介
5
作者 何山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3期124-126,共3页
关键词 汉魏六朝 碑刻 校注 文史研究 文献 评介 宝藏 科研项目成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哥巴文造字机制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邓章应 《中国文字研究》 2008年第2期217-223,共7页
哥巴文是纳西族使用的一种音节文字,其文字系统包含初造字和新造字,二者分别按照仿拟机制和参照机制进行造字。哥巴文的造字特点是初造字数量少,新造字大量采用其他文字系统字符作为参照基字。
关键词 哥巴文 造字机制 初造字 新造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魏六朝碑刻异体字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毛远明 《涪陵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47-51,共5页
异体字作为汉字字库中音义全同而字形不同的一组组字,是汉字历史堆积的产物,情况相当复杂,值得认真清理。汉魏晋南北朝碑刻文献真实性强,数量充足,产生的时代、地域明确,最能反映异体字在该时期的基本面貌,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论文扼... 异体字作为汉字字库中音义全同而字形不同的一组组字,是汉字历史堆积的产物,情况相当复杂,值得认真清理。汉魏晋南北朝碑刻文献真实性强,数量充足,产生的时代、地域明确,最能反映异体字在该时期的基本面貌,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论文扼要阐述了应该研究的碑刻异体字的各种类型及相互关系,对异体字研究的思路和方法提出个人的看法,可以为文字学和汉字发展史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体字 碑刻 汉魏六朝 思路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族文字起源神话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邓章应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1期27-31,共5页
水族有自己的传统民族文字,也有丰富多彩的文字起源神话。这些神话有不同的类型,但又蕴含着统一的叙事结构,包含了水书来源、利用水书斗法、水书受损、形成反书等元素。水族文字起源神话反映了水族先民创造文字时的一些情况和他们对于... 水族有自己的传统民族文字,也有丰富多彩的文字起源神话。这些神话有不同的类型,但又蕴含着统一的叙事结构,包含了水书来源、利用水书斗法、水书受损、形成反书等元素。水族文字起源神话反映了水族先民创造文字时的一些情况和他们对于文字起源的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族 文字起源 神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夏文佛经写本校改体例研究——以俄藏写本《大宝积经》为例 被引量:2
9
作者 邓章应 李颖 《西夏学》 2021年第1期124-138,共15页
西夏文佛经写本在校改书写错误时形成一些习惯做法,可视为校改体例进行总结。本文以校改较多的俄藏西夏文《大宝积经》为材料,对其中出现的纠正讹文、增补脱文、删除衍文、乙正倒文的校改体例进行研究。西夏文佛经写本有在讹字残形剩余... 西夏文佛经写本在校改书写错误时形成一些习惯做法,可视为校改体例进行总结。本文以校改较多的俄藏西夏文《大宝积经》为材料,对其中出现的纠正讹文、增补脱文、删除衍文、乙正倒文的校改体例进行研究。西夏文佛经写本有在讹字残形剩余空间书写正字、使用"十"字形删除符号和使用文字/图饰修正纸条等独具特色的校改形式。校改体例整体存在力求改动最小化、保持卷面美观性的特点。校改体例中原行右侧书写的补脱字与正讹字仅有细微位置差别,释读时需仔细甄别,还要特别注意因粘贴的修正纸条脱落对文本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夏文 佛经写本 书写错误 校改体例 大宝积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系简牍释文校勘与简帛文献整理
10
作者 杨艳辉 张显成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89-94,共6页
出土数量庞大的简帛文献是研究古代社会的重要文献资料,简帛文献的释文整理是进行后期研究最重要的基础工作。然而,因简帛文献所涉及的领域较广,且整理者存在知识面与简牍内容不相适应的矛盾。因此在实际整理工作中,释文不可能做到条条... 出土数量庞大的简帛文献是研究古代社会的重要文献资料,简帛文献的释文整理是进行后期研究最重要的基础工作。然而,因简帛文献所涉及的领域较广,且整理者存在知识面与简牍内容不相适应的矛盾。因此在实际整理工作中,释文不可能做到条条清楚、字字精准,难免会有错漏疏忽。在研究秦系简牍文献时,我们发现,周家台秦墓《病方及其他》在释文释读方面存在诸多瑕疵,这虽然只是秦系简牍中数量极小的医书文献的释文校勘问题,但可观出土简帛文献整理问题之共性。为此,简帛文献之整理,应组建文史兼备的古籍文献专家库,以减少释读欠妥之现象;制定文字隶定和释读标注之统一体例,并一以贯之,以防释文标注之不严;辩明文献文句之层次关系,理清句间逻辑,以防释文标点之不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籍文献整理 秦系简牍 释文校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部特色鲜明的碑刻文献著作——《汉魏六朝碑刻校注》评介 被引量:1
11
作者 何山 《重庆教育学院学报》 2010年第2期142-144,共3页
教育部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资助的重点科研项目成果(教古字[2000]191号),毛远明先生校注的《汉魏六朝碑刻校注》(下简称《校注》),已于2008年由北京线装书局出版,全书共分11册(第11册为碑刻目录索引),精装8开本。... 教育部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资助的重点科研项目成果(教古字[2000]191号),毛远明先生校注的《汉魏六朝碑刻校注》(下简称《校注》),已于2008年由北京线装书局出版,全书共分11册(第11册为碑刻目录索引),精装8开本。这既是整理研究汉魏六朝碑刻文献的最新成果.又是历史、宗教、文学、书法、语言文字研究的重要学术著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著作 碑刻 校注 六朝 文献 评介 科研项目 目录索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魏六朝墓志构件讹混举隅研究
12
作者 龙仕平 何山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12年第6期97-100,共4页
汉魏六朝墓志文字材料真实,字形丰富,其构件讹混现象十分普遍,既有规律性,又有特殊性,有必要进行归纳考察,以便为碑刻异体字研究、汉字构形研究、古籍整理和汉字发展史等研究提供有益帮助。
关键词 汉魏六朝墓志 构件讹混 举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代词“所”指代功能举隅研究
13
作者 龙仕平 《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CAS 2006年第4期48-49,52,共3页
“所”字粘附在动词或动词性词组的前面,构成名词性词组,显示出指代功能。从词组功能的角度论述了代词“所”指代功能的用法及其变化。
关键词 代词“所” 指代功能 举隅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人自创本民族文字及对文字起源研究的重新认识
14
作者 邓章应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3期70-74,共5页
文字起源研究中的文字创制主体一直是研究的热点。由文字神创到文化英雄造字再逐渐统一到人民大众造字、文化英雄整理的认识,现代文字起源研究破除文字神创传说的同时,也否定了文化英雄造字的主要功绩。民族文字最新研究表明,现在仍存... 文字起源研究中的文字创制主体一直是研究的热点。由文字神创到文化英雄造字再逐渐统一到人民大众造字、文化英雄整理的认识,现代文字起源研究破除文字神创传说的同时,也否定了文化英雄造字的主要功绩。民族文字最新研究表明,现在仍存在并使用着一些有确定创制主体的文字。这些文字的发现和研究,为我们重新审视神话传说中个人造字传说提供了契机。各民族传说中保存了大量文化英雄创制文字的故事,去除其"神秘化"的外衣,其中不乏科学的内核。在各种文字创制的历史中,个人创制文字的可能性确实客观存在,对文字创制中个人的作用不能简单低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字创制 民族文字 造字传说 个人造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隋代弘农华阴杨氏家族再考述 被引量:7
15
作者 龙仕平 毛远明 《文献》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19-127,共9页
自清宣统二年(1910)杨胤墓志出土以来,近一个世纪间陕西弘农华阴杨氏家族墓志纷纷现世。当我们把出土墓志材料与传世文献进行对比时,就会发现两种史料存在诸多不相吻合的地方,对于考订杨氏家族谱系及相关问题留下不少疑点:第一,... 自清宣统二年(1910)杨胤墓志出土以来,近一个世纪间陕西弘农华阴杨氏家族墓志纷纷现世。当我们把出土墓志材料与传世文献进行对比时,就会发现两种史料存在诸多不相吻合的地方,对于考订杨氏家族谱系及相关问题留下不少疑点:第一,杨懿第五子是杨津还是杨唪?第二,华阴杨氏族源、族望如何?史、志不合谁是谁非?诸杨之难始末怎样?第三,杨懿与杨德是什么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氏家族 考述 隋代 宣统二年 传世文献 家族谱系 墓志 出土
原文传递
《现代常用独体字表》应与《现代常用字部件及部件名称规范·常用成字部件表》统一 被引量:4
16
作者 邓章应 《兰州学刊》 CSSCI 2013年第1期76-77,共2页
独体字与成字部件是现代汉字学中的两个基本概念,国家颁布了相应的《现代常用独体字表》与《现代常用字部件及部件名称规范》对其进行规范。两个规范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关联性,对独体字的认定应该统一。
关键词 独体字 部件 成字部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6
17
作者 凌娟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2期110-112,共3页
本文从对外汉语教学中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入手,探讨教学中文化的重要性和性质问题。外国人学习语言,必定离不开文化的学习,语言教学也离不开文化的教学。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是两种不同性质的教学,但都是不可替代的,各有各的特点。在对外... 本文从对外汉语教学中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入手,探讨教学中文化的重要性和性质问题。外国人学习语言,必定离不开文化的学习,语言教学也离不开文化的教学。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是两种不同性质的教学,但都是不可替代的,各有各的特点。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应把文化背景知识教学寓于语言课教学和实践课教学之中,有针对性地因材施教,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促进文化交流与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外汉语教学 文化背景知识教学 汉文化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屯戍汉简异体字变异规律初探 被引量:1
18
作者 马瑞 张显成 《唐都学刊》 2011年第4期63-65,共3页
西北地区以其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保存并出土了大量秦汉简牍,西北屯戍汉简异体字来源杂乱,类型各异,我们在对其进行全面整理的过程中发现,其形体的变异呈现出较为明显规律,即:同化、异化、类化、记号化。了解这种变化,可以使我们更好地... 西北地区以其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保存并出土了大量秦汉简牍,西北屯戍汉简异体字来源杂乱,类型各异,我们在对其进行全面整理的过程中发现,其形体的变异呈现出较为明显规律,即:同化、异化、类化、记号化。了解这种变化,可以使我们更好地解读古代汉字的演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屯戍汉简 异体字 变异 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析魏晋南北朝碑刻文字的系统性 被引量:2
19
作者 何山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3期91-94,107,共5页
从构件之间的相互联系、汉字形体记号化所呈现的序列性、形体异写的趋简性和类推性三个方面分析魏晋南北朝碑刻文字所体现出的系统性,澄清过去文字学家们所谓"六朝书体,满目蓁芜"的片面认识。
关键词 碑刻文字 系统性 魏晋南北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字学的学科地位和学科体系再思考 被引量:2
20
作者 邓章应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2期61-66,共6页
文字学的学科地位及学科体系是文字学研究的基本问题。文字学的学科地位涉及文字学的研究对象以及"文字"的定义,文字与语言的关系等。文字学的核心研究对象是文字,但不能将其等同于书面语,也不能扩大为一般符号。文字与语言... 文字学的学科地位及学科体系是文字学研究的基本问题。文字学的学科地位涉及文字学的研究对象以及"文字"的定义,文字与语言的关系等。文字学的核心研究对象是文字,但不能将其等同于书面语,也不能扩大为一般符号。文字与语言相比是一种不完全独立系统,但它与语言是两种不同的符号系统,可以作为独立的研究对象。过去文字研究被包含在语言学研究中有传统和国外的双重影响,随着文字学的发展,成为独立的学科应属当然。文字学的学科体系分成理论、具体和研究史三大类:理论研究可以分成普通文字学和比较文字学;具体研究是各种具体文字的特征和应用研究;文字学史研究文字学的发展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字学 学科地位 学位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