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多途径教育:西南少数民族自由选择民族文化之路径
被引量:
3
1
作者
张学敏
黄丹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22-24,共3页
立体多样、多边交融的西南少数民族文化是我国的宝贵财富。但随着全球化的冲击,西南少数民族文化已岌岌可危。每个民族的文化的生存发展都只能是作为文化载体的人群根据自身的际遇来选择,这对少数民族人民的综合素质提出要求。西南少数...
立体多样、多边交融的西南少数民族文化是我国的宝贵财富。但随着全球化的冲击,西南少数民族文化已岌岌可危。每个民族的文化的生存发展都只能是作为文化载体的人群根据自身的际遇来选择,这对少数民族人民的综合素质提出要求。西南少数民族自由选择民族文化必须通过师资培养、职业教育、乡土教育、双语教育、非学校教育等多途径教育培养出大批具有本民族文化素养和思维能力的人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
自由选择
民族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山歌教育与土家族群经验的成长
被引量:
3
2
作者
罗章
张诗亚
《民族教育研究》
2006年第6期12-16,共5页
土家族山歌立足于厚重的族群文化传统之中,担负着促进个体与群体经验发育的责任。个性鲜明的土家文化使土家山歌具有了与现代学校教育迥异的特质与趣味:教育价值选择的生命化取向、教育实践环节的生活化取向、教育手段设计的人性化取向...
土家族山歌立足于厚重的族群文化传统之中,担负着促进个体与群体经验发育的责任。个性鲜明的土家文化使土家山歌具有了与现代学校教育迥异的特质与趣味:教育价值选择的生命化取向、教育实践环节的生活化取向、教育手段设计的人性化取向。这三种取向从不同的层面指向了教育的主体性,指向“经验”的生长与互动。它所产生的显著的教育效能,使我们必然以“经验”为核心审视教育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家山歌
经验
教育价值
符号系统
生命意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人类学视野下土家儿歌教育的生活化特征
被引量:
2
3
作者
罗章
《学前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0-12,共3页
对渝东南部土家族聚居地的人类学考察发现,土家儿歌教育具有鲜明的生活化特征,实现了儿童生活经验的丰富性、现实性与可能性的融合,有助于儿童建构包含个人、社会与文化三者关系的经验世界。这种自发的民族教育实践可以为当前的教育改...
对渝东南部土家族聚居地的人类学考察发现,土家儿歌教育具有鲜明的生活化特征,实现了儿童生活经验的丰富性、现实性与可能性的融合,有助于儿童建构包含个人、社会与文化三者关系的经验世界。这种自发的民族教育实践可以为当前的教育改革提供新的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验叙述
儿歌教育
生活化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家庭性别教育的思考
被引量:
8
4
作者
周春燕
《基础教育研究》
2006年第4期52-54,共3页
家庭性别教育对个体早期性别角色意识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进行合乎科学、合乎时代要求的家庭性别教育是必要的,其关键在于家长应树立性别多元化的性别观念,克服对男女两性性别角色及行为的刻板印象,有意识地对子女进行“双性化”...
家庭性别教育对个体早期性别角色意识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进行合乎科学、合乎时代要求的家庭性别教育是必要的,其关键在于家长应树立性别多元化的性别观念,克服对男女两性性别角色及行为的刻板印象,有意识地对子女进行“双性化”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
性别教育
性别角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民族心理学研究中质与量的整合
被引量:
14
5
作者
植凤英
张进辅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33-40,共8页
质的研究与量的研究是民族心理学研究中两种基本的研究范式。文章讨论了民族心理学研究中质的研究与量的研究的发展与差异,论述了我国民族心理学研究中质与量整合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并从研究设计、研究立场和资料分析等三个角度对这两种...
质的研究与量的研究是民族心理学研究中两种基本的研究范式。文章讨论了民族心理学研究中质的研究与量的研究的发展与差异,论述了我国民族心理学研究中质与量整合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并从研究设计、研究立场和资料分析等三个角度对这两种研究范式的整合途径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心理学
质的研究
量的研究
整合
原文传递
发展民族特色职业教育 促进民族共生教育体系建立
被引量:
47
6
作者
张诗亚
《民族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9,共5页
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的发展需从属于民族地区发展方式的转变。而一些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由于价值定位失当出现了毕业生大量外流、技能型人才缺失、招生困难、专业设置本土适应性不强等问题。因此,因地制宜,从民族地区独特的传统文化出发发展...
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的发展需从属于民族地区发展方式的转变。而一些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由于价值定位失当出现了毕业生大量外流、技能型人才缺失、招生困难、专业设置本土适应性不强等问题。因此,因地制宜,从民族地区独特的传统文化出发发展特色职业教育十分必要。民族地区特色职业教育能为民族地区培养留得住的人才,有利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贫困的缓解,有助于解决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和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等问题。发展特色职业教育可有效地解决人与自然、人与文化共生的关系,促进民族共生教育体系的建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地区
特色职业教育
共生教育
原文传递
马基雅维里主义水平对大学生博弈表现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
1
7
作者
何琳琳
陈勇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95-198,共4页
本研究采用马基雅维里主义人格量表Ⅳ(Mach-Ⅳ)对315名大学生的马基雅维里主义水平进行调查,从其中筛选出马基雅维里主义高分组与马基雅维里主义低分组共31人参加最后通牒博弈实验。结果发现:(1)大学生的马基雅维里主义水平对其在博弈...
本研究采用马基雅维里主义人格量表Ⅳ(Mach-Ⅳ)对315名大学生的马基雅维里主义水平进行调查,从其中筛选出马基雅维里主义高分组与马基雅维里主义低分组共31人参加最后通牒博弈实验。结果发现:(1)大学生的马基雅维里主义水平对其在博弈中的表现存在影响;(2)马氏高分组的博弈得分显著高于低分组得分(Z=-2.655,p<0.05);(3)被试充当分配者时,马氏高分组的出价水平显著低于马氏低分组的出价水平;被试充当应答者时,马氏高分组接受的人数与马氏低分组接受的人数不存在显著差异;(4)马氏高分组较多使用权宜策略和自身利益最大化策略而马氏低分组较多使用公平策略、道德文化策略、同情利他策略、互惠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马基雅维里主义
最后通牒博弈
原文传递
群文阅读与跨学科学习
被引量:
1
8
作者
于泽元
王开升
《全视界》
2020年第11期50-55,共6页
跨学科学习究竟是如何实现的?基于群文阅读与跨学科学习在形式、情境、本质与思维上的内在逻辑共通,群文阅读可为跨学科学习的实现提供重要启示。
关键词
群文阅读
跨学科学习
教学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旅游对旅游主体文化人格的塑造
被引量:
2
9
作者
周春燕
张迪
《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年第3期347-350,共4页
旅游造就了旅游主体进入异地进行跨文化的、间文化①的交流的现实。这一现实为旅游塑造旅游主体新的文化人格,即一种扩展而多元整合的文化人格提供了条件。旅游主体的旅游动机、对文化的基本观念,以及社会化程度则是影响旅游对其进行文...
旅游造就了旅游主体进入异地进行跨文化的、间文化①的交流的现实。这一现实为旅游塑造旅游主体新的文化人格,即一种扩展而多元整合的文化人格提供了条件。旅游主体的旅游动机、对文化的基本观念,以及社会化程度则是影响旅游对其进行文化人格塑造的因素。因此,促使旅游主体更多地从文化的角度来看待旅游、尽可能地排除种族中心主义的观念,以及加强其跨文化交流的能力,则有助于更好地发挥旅游对旅游主体文化人格塑造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
旅游主体
文化人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试论家庭性别教育
10
作者
周春燕
《中国家庭教育》
2006年第2期33-35,共3页
本文所指的家庭性别教育是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即家里的长者(其中主要是指父母)对其子女形成性别角色所实施的教育和影响。性别角色的形成是个体社会化的重要部分,对其人格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家庭是个体最初接触的社会团体,...
本文所指的家庭性别教育是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即家里的长者(其中主要是指父母)对其子女形成性别角色所实施的教育和影响。性别角色的形成是个体社会化的重要部分,对其人格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家庭是个体最初接触的社会团体,对个体早期性别角色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进行合乎科学、合乎时代要求的家庭性别教育是必要的。目前我国家庭性别教育几乎都是在潜移默化中进行的,家长对此很少有自觉的意识,更缺乏科学的指导。鉴于此,本文尝试引起家长对性别教育的重视,并探讨如何进行合乎科学、合乎时代要求的家庭性别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生活
个体社会化
全面发展
社会团体
潜移默化
性别教育
家庭教育
原文传递
家庭性别教育的思考
11
作者
周春燕
《中国家庭教育》
2006年第1期68-70,共3页
本文所指的家庭性别教育是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即家里的长者(其中主要是指父母)对其子女形成性别角色所实施的教育和影响(1),性别角色的形成是个体社会化的重要部分,对其人格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家庭是个体最初接触的社会...
本文所指的家庭性别教育是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即家里的长者(其中主要是指父母)对其子女形成性别角色所实施的教育和影响(1),性别角色的形成是个体社会化的重要部分,对其人格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家庭是个体最初接触的社会团体,对个体早期性别角色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生活
个体社会化
全面发展
社会团体
形成性
原文传递
题名
多途径教育:西南少数民族自由选择民族文化之路径
被引量:
3
1
作者
张学敏
黄丹
机构
西南大学西南少数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
西南大学
教育
学院
出处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22-24,共3页
文摘
立体多样、多边交融的西南少数民族文化是我国的宝贵财富。但随着全球化的冲击,西南少数民族文化已岌岌可危。每个民族的文化的生存发展都只能是作为文化载体的人群根据自身的际遇来选择,这对少数民族人民的综合素质提出要求。西南少数民族自由选择民族文化必须通过师资培养、职业教育、乡土教育、双语教育、非学校教育等多途径教育培养出大批具有本民族文化素养和思维能力的人来实现。
关键词
教育
自由选择
民族文化
Keywords
education
choose, freely
national culture
分类号
G649.21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山歌教育与土家族群经验的成长
被引量:
3
2
作者
罗章
张诗亚
机构
西南大学西南少数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
出处
《民族教育研究》
2006年第6期12-16,共5页
文摘
土家族山歌立足于厚重的族群文化传统之中,担负着促进个体与群体经验发育的责任。个性鲜明的土家文化使土家山歌具有了与现代学校教育迥异的特质与趣味:教育价值选择的生命化取向、教育实践环节的生活化取向、教育手段设计的人性化取向。这三种取向从不同的层面指向了教育的主体性,指向“经验”的生长与互动。它所产生的显著的教育效能,使我们必然以“经验”为核心审视教育问题。
关键词
土家山歌
经验
教育价值
符号系统
生命意受
Keywords
folk songs of the Tujia nationality
experience
educational value
sign system
life experience
分类号
G773 [文化科学—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人类学视野下土家儿歌教育的生活化特征
被引量:
2
3
作者
罗章
机构
西南大学西南少数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
出处
《学前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0-12,共3页
文摘
对渝东南部土家族聚居地的人类学考察发现,土家儿歌教育具有鲜明的生活化特征,实现了儿童生活经验的丰富性、现实性与可能性的融合,有助于儿童建构包含个人、社会与文化三者关系的经验世界。这种自发的民族教育实践可以为当前的教育改革提供新的启发。
关键词
经验叙述
儿歌教育
生活化特征
Keywords
experiences narration
children's songs education
living characteristics
分类号
G613.2 [文化科学—学前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家庭性别教育的思考
被引量:
8
4
作者
周春燕
机构
重庆
西南大学西南少数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
出处
《基础教育研究》
2006年第4期52-54,共3页
文摘
家庭性别教育对个体早期性别角色意识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进行合乎科学、合乎时代要求的家庭性别教育是必要的,其关键在于家长应树立性别多元化的性别观念,克服对男女两性性别角色及行为的刻板印象,有意识地对子女进行“双性化”教育。
关键词
家庭
性别教育
性别角色
分类号
C913.1 [经济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民族心理学研究中质与量的整合
被引量:
14
5
作者
植凤英
张进辅
机构
西南大学西南少数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
出处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33-40,共8页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建设和谐社会进程中西南地区民族心理研究"(批准号:05JJD880067)阶段性研究成果
文摘
质的研究与量的研究是民族心理学研究中两种基本的研究范式。文章讨论了民族心理学研究中质的研究与量的研究的发展与差异,论述了我国民族心理学研究中质与量整合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并从研究设计、研究立场和资料分析等三个角度对这两种研究范式的整合途径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民族心理学
质的研究
量的研究
整合
Keywords
ethnic psychological study
qualitative research
quantitative research
integration.
分类号
D633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原文传递
题名
发展民族特色职业教育 促进民族共生教育体系建立
被引量:
47
6
作者
张诗亚
机构
西南大学西南少数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
出处
《民族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9,共5页
基金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民族地区教育优先发展研究"(项目批准号:08JZD0027)阶段性研究成果
文摘
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的发展需从属于民族地区发展方式的转变。而一些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由于价值定位失当出现了毕业生大量外流、技能型人才缺失、招生困难、专业设置本土适应性不强等问题。因此,因地制宜,从民族地区独特的传统文化出发发展特色职业教育十分必要。民族地区特色职业教育能为民族地区培养留得住的人才,有利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贫困的缓解,有助于解决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和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等问题。发展特色职业教育可有效地解决人与自然、人与文化共生的关系,促进民族共生教育体系的建立。
关键词
民族地区
特色职业教育
共生教育
Keywords
ethnic region
vocational education with characteristics
symbiosis education
分类号
G719.21 [文化科学—职业技术教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马基雅维里主义水平对大学生博弈表现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
1
7
作者
何琳琳
陈勇
机构
西南
科技
大学
法学院
西南大学西南少数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
西南
民族
大学
社会学
与心理
学学院
出处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95-198,共4页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一般项目"灾后青少年身心恢复与理想信念重塑研究"(09XJA710002)
西南科技大学社会科学支持计划科研团队支持项目(13sxt009)阶段性成果
文摘
本研究采用马基雅维里主义人格量表Ⅳ(Mach-Ⅳ)对315名大学生的马基雅维里主义水平进行调查,从其中筛选出马基雅维里主义高分组与马基雅维里主义低分组共31人参加最后通牒博弈实验。结果发现:(1)大学生的马基雅维里主义水平对其在博弈中的表现存在影响;(2)马氏高分组的博弈得分显著高于低分组得分(Z=-2.655,p<0.05);(3)被试充当分配者时,马氏高分组的出价水平显著低于马氏低分组的出价水平;被试充当应答者时,马氏高分组接受的人数与马氏低分组接受的人数不存在显著差异;(4)马氏高分组较多使用权宜策略和自身利益最大化策略而马氏低分组较多使用公平策略、道德文化策略、同情利他策略、互惠策略。
关键词
大学生
马基雅维里主义
最后通牒博弈
分类号
G640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群文阅读与跨学科学习
被引量:
1
8
作者
于泽元
王开升
机构
西南大学
教师
教育
学院
教育
部重点文科基地
西南大学西南少数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
出处
《全视界》
2020年第11期50-55,共6页
文摘
跨学科学习究竟是如何实现的?基于群文阅读与跨学科学习在形式、情境、本质与思维上的内在逻辑共通,群文阅读可为跨学科学习的实现提供重要启示。
关键词
群文阅读
跨学科学习
教学研究
分类号
G [文化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旅游对旅游主体文化人格的塑造
被引量:
2
9
作者
周春燕
张迪
机构
西南大学西南少数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
浙江
大学
旅游管理系
出处
《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年第3期347-350,共4页
文摘
旅游造就了旅游主体进入异地进行跨文化的、间文化①的交流的现实。这一现实为旅游塑造旅游主体新的文化人格,即一种扩展而多元整合的文化人格提供了条件。旅游主体的旅游动机、对文化的基本观念,以及社会化程度则是影响旅游对其进行文化人格塑造的因素。因此,促使旅游主体更多地从文化的角度来看待旅游、尽可能地排除种族中心主义的观念,以及加强其跨文化交流的能力,则有助于更好地发挥旅游对旅游主体文化人格塑造的功能。
关键词
旅游
旅游主体
文化人格
Keywords
tourism
tourists
culture personality
分类号
F590 [经济管理—旅游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试论家庭性别教育
10
作者
周春燕
机构
西南大学西南少数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
出处
《中国家庭教育》
2006年第2期33-35,共3页
文摘
本文所指的家庭性别教育是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即家里的长者(其中主要是指父母)对其子女形成性别角色所实施的教育和影响。性别角色的形成是个体社会化的重要部分,对其人格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家庭是个体最初接触的社会团体,对个体早期性别角色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进行合乎科学、合乎时代要求的家庭性别教育是必要的。目前我国家庭性别教育几乎都是在潜移默化中进行的,家长对此很少有自觉的意识,更缺乏科学的指导。鉴于此,本文尝试引起家长对性别教育的重视,并探讨如何进行合乎科学、合乎时代要求的家庭性别教育。
关键词
家庭生活
个体社会化
全面发展
社会团体
潜移默化
性别教育
家庭教育
分类号
G78 [文化科学—教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家庭性别教育的思考
11
作者
周春燕
机构
西南大学西南少数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
出处
《中国家庭教育》
2006年第1期68-70,共3页
文摘
本文所指的家庭性别教育是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即家里的长者(其中主要是指父母)对其子女形成性别角色所实施的教育和影响(1),性别角色的形成是个体社会化的重要部分,对其人格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家庭是个体最初接触的社会团体,对个体早期性别角色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
家庭生活
个体社会化
全面发展
社会团体
形成性
分类号
C913.11 [经济管理]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多途径教育:西南少数民族自由选择民族文化之路径
张学敏
黄丹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06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山歌教育与土家族群经验的成长
罗章
张诗亚
《民族教育研究》
2006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人类学视野下土家儿歌教育的生活化特征
罗章
《学前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07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家庭性别教育的思考
周春燕
《基础教育研究》
2006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论民族心理学研究中质与量的整合
植凤英
张进辅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
14
原文传递
6
发展民族特色职业教育 促进民族共生教育体系建立
张诗亚
《民族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
47
原文传递
7
马基雅维里主义水平对大学生博弈表现的影响研究
何琳琳
陈勇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
1
原文传递
8
群文阅读与跨学科学习
于泽元
王开升
《全视界》
2020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论旅游对旅游主体文化人格的塑造
周春燕
张迪
《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试论家庭性别教育
周春燕
《中国家庭教育》
2006
0
原文传递
11
家庭性别教育的思考
周春燕
《中国家庭教育》
2006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