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治国方式——试论“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结合 被引量:2
1
作者 林瑞英 《探索》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91-94,共4页
现代意义上的法治是与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相联系的当代相对最好的治国方式,其根本标志就在于“法律至上”权威地位的确立。法治有赖于道德的支撑与补充,这对任何法治社会来说都概莫能外,但这并不是我们党强调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出发点... 现代意义上的法治是与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相联系的当代相对最好的治国方式,其根本标志就在于“法律至上”权威地位的确立。法治有赖于道德的支撑与补充,这对任何法治社会来说都概莫能外,但这并不是我们党强调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出发点。我们党之所以在强调法治的同时,把“德”也提高到治国方略的高度,主要是基于我们预定实现的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一宏伟目标决定的;当然,也还同我国的历史文化背景和现实国情有关。我们所说的“法治”与“德治”有其特定的含义。对之有了正确理解后就会明白:强调德治,不可能“干扰”和“影响”法治,更不意味着要回复到人治的老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 法治 德治 治国方略 道德建设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体制改革丰富和发展了历史唯物主义
2
作者 文正邦 《社会科学研究》 1987年第1期13-16,共4页
经济体制改革在哲学上最重要的贡献就是丰富和发展了历史唯物主义,而这又集中在创造性地坚持和发展了社会基本矛盾的学说,特别是对生产关系的理论有一系列重要的突破和创新。社会主义社会中的改革固然不是生产关系的根本质变,但改革的... 经济体制改革在哲学上最重要的贡献就是丰富和发展了历史唯物主义,而这又集中在创造性地坚持和发展了社会基本矛盾的学说,特别是对生产关系的理论有一系列重要的突破和创新。社会主义社会中的改革固然不是生产关系的根本质变,但改革的全面系统性仍不能不首先体现在对生产关系中一系列相互联系的环节和方面的改进和完善上,随之,也必然要求人们关于生产关系的观念来一次更新。所以,对于什么是生产关系?它包括哪些方面和内容?它的内在结构是怎样的?各要素之间究竟是一种什么关系?这些重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关系 经济体制改革 所有制结构 社会主义公有制 基本经济制度 生产力发展水平 生产资料 所有制形式 经营权 全民所有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的全面发展就是人的本质的全面发展
3
作者 林瑞英 《探索》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110-111,共2页
关键词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建党 中国共产党 江泽民同志 党建 社会主义物质文明 人的全面发展 十周年 推进 讲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量的自身规定新探——再评“部分质变”
4
作者 杨晓平 《渝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1期28-31,共4页
本文把对量的研究和对部分质变概念的考察结合起来,以唯物辩证法为根本依据并参考作为质量互变规律诞生地的黑格尔哲学,对量的连续性和分离性、排他性和非排他性以及绝对性和相对性等作了探讨,认为定量和纯量、质和量以及整体和部分都... 本文把对量的研究和对部分质变概念的考察结合起来,以唯物辩证法为根本依据并参考作为质量互变规律诞生地的黑格尔哲学,对量的连续性和分离性、排他性和非排他性以及绝对性和相对性等作了探讨,认为定量和纯量、质和量以及整体和部分都只具有相对意义,而且,部分的变化只是非常单纯的量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变 部分质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