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民族是根,人才为本——专访西南民族大学党委书记杨敏教授
1
作者 李盼盼 杨敏 《高校招生(高考指导)》 2020年第2期11-14,共4页
血脉传承,我们有着红色的基因《高校招生》:杨书记,您好!非常欢迎您做客“高端访谈”!西南民族大学于新中国成立初期创建,当时选址成都是基于什么考虑?创办至今,学校在新中国民族事业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杨敏:经中央人... 血脉传承,我们有着红色的基因《高校招生》:杨书记,您好!非常欢迎您做客“高端访谈”!西南民族大学于新中国成立初期创建,当时选址成都是基于什么考虑?创办至今,学校在新中国民族事业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杨敏:经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批准,1950年西南民族学院(西南民族大学前身)开始筹建。1951年6月1日,学校正式成立。西南是多民族地区,少数民族人口数量和构成都比较复杂,建国之初有必要成立一所民族大学。时任西南局书记的邓小平同志亲自主持会议确定了“少数民族学校应速筹办”的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民族大学 新中国成立初期 杨敏 多民族地区 少数民族学校 主持会议 人口数量 高端访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高校党校培训工作的优化探索——以西南民族大学为例
2
作者 张立辉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8-30,共3页
民族高校党校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和民族理论与政策教育的主阵地,作为党性锤炼的"熔炉",肩负着培养各民族人才、教育各民族干部,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使命,努力推进党的建设和社会主义和谐社... 民族高校党校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和民族理论与政策教育的主阵地,作为党性锤炼的"熔炉",肩负着培养各民族人才、教育各民族干部,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使命,努力推进党的建设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进程的重要职责。本文以西南民族大学为例,对民族高校党校培训工作进行了梳理总结,并对新时期新形势下如何做好民族高校党校工作做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高校 党校 培训工作 实践与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院校大学生党员先进性教育长效机制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3
作者 罗布江村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9,共2页
民族院校大学生党员的先进性教育长效机制建设是民族院校办学宗旨的体现,是民族地区繁荣发展所需优质人才资源的保证,既有时代意义又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关键词 民族院校 大学生党员 先进性 长效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三届中国民族研究西南论坛”在我校隆重举行——《民族学刊》编辑部参与承办
4
《民族学刊》 2010年第1期169-169,共1页
关键词 西南民族研究 编辑部 论坛 学刊 中国 承办 开幕式 杂志社 沙马拉毅 西南少数民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预科教育研究——西南民族大学预科教育理论与实践 被引量:8
5
作者 吉克跃林 马锦卫 +2 位作者 邓晓琳 唐敏 李如平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10,共7页
民族预科教育是我党针对民族地区发展需要和少数民族人才培养的需要而创办的一种新型教育模式。西南民族大学在预科教育中采取了把思想政治教育放在首位,加强思政建设;加强学生工作,加大管理力度;加强制度建设,健全规章制度;发挥辅导员... 民族预科教育是我党针对民族地区发展需要和少数民族人才培养的需要而创办的一种新型教育模式。西南民族大学在预科教育中采取了把思想政治教育放在首位,加强思政建设;加强学生工作,加大管理力度;加强制度建设,健全规章制度;发挥辅导员、班主任的作用,开展第二课堂活动;高度重视教育教学改革,狠抓教学质量;加强教学研究,因材施教等方法。将"以人为本,办人民满意的民族预科"作为宗旨,以"团结、奋进、进取"作为民族预科教育工作的立足点。尽管学校预科学院不断采取措施,不断解决所出现的问题,但由于预科教育的特殊性决定着存在问题的特殊性,这些问题只有通过不断总结工作经验,不断完善预科教育教学而逐步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预科 教育理论 思想政治教育 教学质量 教学实践
原文传递
积极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路径探析——以西南民族大学民族团结教育为例 被引量:52
6
作者 张立辉 许华峰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214-217,共4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思想基础"、"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为在全社会深入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积极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出了明确要求。西南民族大学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思想基础"、"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为在全社会深入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积极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出了明确要求。西南民族大学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认同;弘扬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进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文化认同;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政治认同。学校通过这三条路径深化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引导全校各民族师生积极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团结教育 中华民族共同体 共同体意识
原文传递
民族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满意度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3
7
作者 杨敏 陈雪龄 《民族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70-77,153,共9页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是中华民族先锋队的神圣使命,是民族高校的责任担当,民族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成效如何至关重要。运用李克特量表设置问卷进行调查,以SPSS25.0软件予以分析,结合描述性统计、...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是中华民族先锋队的神圣使命,是民族高校的责任担当,民族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成效如何至关重要。运用李克特量表设置问卷进行调查,以SPSS25.0软件予以分析,结合描述性统计、探索性因子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得到影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满意度的因素。结论显示,学生对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满意度总体趋于良好,但不同年级、政治面貌、专业门类在不同的指标上呈现显著差异,教学资源投入、校园文化建设等相关指标显著影响教育满意度。因此要加大教学资源优化整合,拓展第二课堂活动,构建“三全育人”大思政格局,共同提高学校教育成效、提升学生教育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高校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教育 满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少数民族预科教育模式研究 被引量:15
8
作者 吉克跃林 马锦卫 +2 位作者 邓小林 唐敏 李如平 《民族学刊》 2011年第6期73-77,103,共5页
少数民族预科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教育的特殊层次。在新世纪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民族预科教育模式面临新的变革。针对民族预科教育模式的过渡性、层次性、特殊性特征,以及目前民族预科教育中存在的学生学习积... 少数民族预科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教育的特殊层次。在新世纪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民族预科教育模式面临新的变革。针对民族预科教育模式的过渡性、层次性、特殊性特征,以及目前民族预科教育中存在的学生学习积极性不够、特困生多、学习基础差、教材不统一、办学经费不足等问题,未来的民族预科教育模式应设定一年制教学模式和二年制教学模式,并在教学原则、培养特色、教学方法与教学考核等方面切实适应民族预科教育的发展要求,达到为民族地区培养优秀建设人才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 预科教育 教育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高校学生学习科学发展观有效途径初探——以西南民族大学为例 被引量:2
9
作者 张立辉 李永政 何宗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10,共4页
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党的十七大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民族高校承担着"为少数民族服务、为民族地区服务"的历史责任,任务重大,使命光荣,引导各民族学生学习科学发展观有着特殊意义,需要把中央的原则... 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党的十七大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民族高校承担着"为少数民族服务、为民族地区服务"的历史责任,任务重大,使命光荣,引导各民族学生学习科学发展观有着特殊意义,需要把中央的原则要求同民族高校的实际有机结合起来,把握好各民族学生理论学习的兴趣点和关注点,创新学习载体,积极探索开展民族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高校 学生 科学发展观 思想政治教育
原文传递
论民族团结教育隐性课程的概念与特点 被引量:10
10
作者 张立辉 王艳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7-58,共2页
民族团结教育课程体系应当包括民族团结教育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考察我国当前高校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发现,普遍以显性课程为主要教育方式,而忽略了其隐性课程的研究与运用。本文提出,充分研究与运用民族团结教育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一起... 民族团结教育课程体系应当包括民族团结教育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考察我国当前高校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发现,普遍以显性课程为主要教育方式,而忽略了其隐性课程的研究与运用。本文提出,充分研究与运用民族团结教育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一起构成完整的民族团结教育课程体系,可以加强与改进民族团结教育的实效性。而对民族团结教育隐性课程概念的界定与特征的分析是理论研究的入口和起点。所以本文重点是阐释民族团结教育隐性课程的概念,并详尽分析其特征,为深入研究与运用民族团结教育隐性课程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团结教育 隐性课程 概念 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校园文化建设——以西南民族大学为例 被引量:7
11
作者 吉克跃林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21-223,共3页
高校和谐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高校除具有一般高校的特点外,还有其特殊性,那就是文化更具有多元性。西南民族大学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发扬优良传统,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通过精心组织富有民族高校特色的、丰... 高校和谐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高校除具有一般高校的特点外,还有其特殊性,那就是文化更具有多元性。西南民族大学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发扬优良传统,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通过精心组织富有民族高校特色的、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形成了和谐稳定的良好校园文化氛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社会 校园文化 民族高校 高等教育
原文传递
新时代民族院校高质量发展的实践逻辑——以西南民族大学为例 被引量:6
12
作者 杨敏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7,共7页
民族院校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为培养各民族人才和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特殊贡献,形成了遵循高等教育发展普遍规律和符合民族地区人才培养特殊要求的办学传统。党的十九大... 民族院校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为培养各民族人才和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特殊贡献,形成了遵循高等教育发展普遍规律和符合民族地区人才培养特殊要求的办学传统。党的十九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伟大征程中,民族院校必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才能对标新时代的新要求。本文基于西南民族大学办学实践的个案分析,深入思考新时代民族院校办学定位,并系统谋划其发展战略;结合新时代民族院校高质量发展的内涵,构建民族院校学科建设机制和人才培养体系;以新时代民族院校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优化民族院校内部治理结构,激发民族院校的内生动力,提高民族院校的治理能力和服务社会的贡献率。民族院校的高质量发展是我国实施高等教育强国战略的重要内容,对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目标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民族高等教育 民族院校 高质量发展
原文传递
论和谐语境下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立辉 赵野春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9-53,共5页
胡锦涛同志第一次在党的文献中把和谐与平等、团结、互助并列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重要内容,提出要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是对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理论的最新诠释和创造性发展。本文拟就和谐语境下社会主义... 胡锦涛同志第一次在党的文献中把和谐与平等、团结、互助并列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重要内容,提出要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是对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理论的最新诠释和创造性发展。本文拟就和谐语境下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概念、内涵、特征、路径等问题进行一些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 民族关系 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继往开来 乘势而上 为建设人民满意的现代化民族大学努力奋斗——纪念西南民族大学建校55周年 被引量:1
14
作者 罗布江村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4,共4页
本文在西南民族大学建校55周年之际,回顾了建校以来特别是“十五”时期学校取得的主要成就,展望了“十一五”时期学校要做的“十项工作”和“三件大事”,明确提出学校在新时期坚持走内涵发展的办学之路,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现代化民族大... 本文在西南民族大学建校55周年之际,回顾了建校以来特别是“十五”时期学校取得的主要成就,展望了“十一五”时期学校要做的“十项工作”和“三件大事”,明确提出学校在新时期坚持走内涵发展的办学之路,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现代化民族大学的奋斗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民族大学 建校55周年 民族教育 民族团结 民族特色
原文传递
现代大学制定发展规划的战略启示与顶层设计——以西南民族大学为例 被引量:1
15
作者 罗布江村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4,共4页
高校发展规划是对关系学校事业长远发展的重大问题所做出的总体部署,事关现代大学的生存发展。本文深刻总结了国内外一些知名高校跨越发展之路,科学分析了现代大学制定发展规划对学校长远发展的战略启示。在此基础上,以西南民族大学例,... 高校发展规划是对关系学校事业长远发展的重大问题所做出的总体部署,事关现代大学的生存发展。本文深刻总结了国内外一些知名高校跨越发展之路,科学分析了现代大学制定发展规划对学校长远发展的战略启示。在此基础上,以西南民族大学例,就如何做好顶层设计做了较为深入地探讨,提出了实施好发展规划的基本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展规划 战略启示 顶层设计
原文传递
从“诗史”看唐朝的民族政策 被引量:1
16
作者 邢金良 《杜甫研究学刊》 2011年第2期29-32,22,共5页
民族政策对国家和地区是否繁荣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国家统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唐王朝前后期实行的不同的民族政策,导致了不同的结果。自孟棨后,杜诗被目为"诗史"。本文试从"诗史"中以窥唐朝的民族政策,... 民族政策对国家和地区是否繁荣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国家统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唐王朝前后期实行的不同的民族政策,导致了不同的结果。自孟棨后,杜诗被目为"诗史"。本文试从"诗史"中以窥唐朝的民族政策,以期为我们今天构建和谐平等的民族关系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甫 羁縻 开边 安史之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高校学科型人才引进现状调查与分析——以西南民族大学为例
17
作者 罗布江村 钟熠 +1 位作者 伍永章 刘晓红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3,共3页
本文以西南民族大学2003-2007年学科型人才引进为例,分析该校学科型人才引进的数量、层次和科研业绩,并根据调查结果提出民族高校学科型人才引进的对策:1.引进民族特色的学科型人才,以及以民族学一级学科为主要特色学科的人才;2.建立科... 本文以西南民族大学2003-2007年学科型人才引进为例,分析该校学科型人才引进的数量、层次和科研业绩,并根据调查结果提出民族高校学科型人才引进的对策:1.引进民族特色的学科型人才,以及以民族学一级学科为主要特色学科的人才;2.建立科学有效的人才管理机制;3.建立创新的人才引进考评监督系统与激励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高校 学科型人才 人力资源管理 激励机制
原文传递
和合偕习传薪火自信自强创辉煌--写在西南民族大学建校六十周年之际
18
作者 罗布江村 赵心愚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6,共6页
2011年6月1日是西南民族大学建校60周年。60年来,在党的民族理论、民族政策与教育方针的指引下,西南民族大学走过了曲折而光辉的发展道路,先后经历了上世纪50年代筹建初创期、文革浩劫期、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转折奋进期、邓小平同志视察... 2011年6月1日是西南民族大学建校60周年。60年来,在党的民族理论、民族政策与教育方针的指引下,西南民族大学走过了曲折而光辉的发展道路,先后经历了上世纪50年代筹建初创期、文革浩劫期、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转折奋进期、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重要谈话发表后加速提升期和新世纪十年跨越发展时期。历经60年的艰苦创业、开拓奋斗,如今学校已建设成为一所具有较强综合实力和鲜明办学特色,在国内外有广泛影响的民族大学。值此西南民族大学建校60周年之际,为了全面总结学校60年来取得的经验,用发展的成就凝聚人心,动员广大师生员工为促进学校在新的历史时期科学发展、内涵发展、特色发展贡献力量,本文回顾了学校建设发展历程,分析了学校60年的办学经验,并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为西南民族大学的未来发展提出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民族大学 西南民族学院 60周年 校庆 民族高等教育
原文传递
扎实推进民族高校网络文化建设,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以西南民族大学为例
19
作者 张立辉 罗萍 许华峰 《网络文化研究论丛》 2016年第1期164-168,共5页
西南民族大学结合当前我国民族工作的新形势,把握民族教育的新规律,贴近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新需求,充分挖掘校园网络文化育人功效,通过突出两条主线,拓展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新途径,办好两大舆论场,共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新阵地,强化两支... 西南民族大学结合当前我国民族工作的新形势,把握民族教育的新规律,贴近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新需求,充分挖掘校园网络文化育人功效,通过突出两条主线,拓展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新途径,办好两大舆论场,共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新阵地,强化两支队伍,形成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新导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高校 网络文化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原文传递
对做好新时期民族院校统战工作的几点思考
20
作者 张立辉 《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9年第3期60-62,共3页
做好新世纪新阶段民族院校的统战工作,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加强少数民族人才教育和培养的进程中,以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为重点,切实做好党外干部和知识分子的培养选拔工作;要大力弘扬与"大团结大联合"的统战工作主题... 做好新世纪新阶段民族院校的统战工作,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加强少数民族人才教育和培养的进程中,以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为重点,切实做好党外干部和知识分子的培养选拔工作;要大力弘扬与"大团结大联合"的统战工作主题相一致的"民大精神",才能促进民族院校的统战工作和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不断发展,为新时期党的统战工作和民族工作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院校 统战工作 特殊性 针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