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2篇文章
< 1 2 3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谈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汉语言文学教学 被引量:6
1
作者 谭敏 《经济研究导刊》 2009年第25期261-262,共2页
搞好汉语言文学教学是民族院校汉语言文学系知识文化课教学的重要内容,这要求民族院校教师加强对提高汉语言文学教学的理论方法的实践探索。深化少数民族大学生汉语言文学课的教学,要注意教学的针对性,发掘教材所选文学文化作品的文化因... 搞好汉语言文学教学是民族院校汉语言文学系知识文化课教学的重要内容,这要求民族院校教师加强对提高汉语言文学教学的理论方法的实践探索。深化少数民族大学生汉语言文学课的教学,要注意教学的针对性,发掘教材所选文学文化作品的文化因素,培养累计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言文化知识。同时,要注意教学的主动性和互动性原则,提高学生学习汉语的积极性,有效提升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言文学 文化因素 互动性 少数民族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西南地区少数民族诗歌语言中的现代意象 被引量:2
2
作者 涂鸿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33-138,共6页
中国当代西南地区不少少数民族诗人处于一种十分特殊的语言背景中 ,一方面他们与自己的母语保持着一种潜在的联系 ,另一方面又以汉语作为其创作的文本语言。他们以十分敏锐的语言感知 ,在外来因素 ,尤其是西方现代主义文艺的表现形式的... 中国当代西南地区不少少数民族诗人处于一种十分特殊的语言背景中 ,一方面他们与自己的母语保持着一种潜在的联系 ,另一方面又以汉语作为其创作的文本语言。他们以十分敏锐的语言感知 ,在外来因素 ,尤其是西方现代主义文艺的表现形式的深刻影响下 ,以其叙述语言符号系统的丰富与更新 ,创作出的诗歌直接体现了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创作正在走向成熟的一种文本叙述模式。这从一个侧面显示了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从 2 0世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地区 民族诗歌 语言符号 现代意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科建设的思考 被引量:3
3
作者 杨荣 《中国成人教育》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52-153,共2页
汉语言文学专业是我国高等院校设置最多、历史最悠久的专业之一,但汉语言文学专业在民族院校面临着诸多困境,然而汉语言文学专业在民族院校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为此我们期望通过对民族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科建设的思考和改革实践,... 汉语言文学专业是我国高等院校设置最多、历史最悠久的专业之一,但汉语言文学专业在民族院校面临着诸多困境,然而汉语言文学专业在民族院校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为此我们期望通过对民族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科建设的思考和改革实践,突破困境,实现办出特色、更好地培养少数民族人才的愿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院校 汉语言文学专业 学科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比较文学视阈下的四川民族文学教学与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杨荣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09年第6期11-14,共4页
四川的比较文学是随着比较文学在中国得到复兴而蓬勃发展的。回顾四川比较文学所走过的二十年,最令人欣慰的是四川学者在比较文学研究方面取得了十分喜人的成果。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是坚持在比较文学视阈下从事民族文学教学及比较研究,... 四川的比较文学是随着比较文学在中国得到复兴而蓬勃发展的。回顾四川比较文学所走过的二十年,最令人欣慰的是四川学者在比较文学研究方面取得了十分喜人的成果。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是坚持在比较文学视阈下从事民族文学教学及比较研究,既改写了四川少数民族文学史,也有利于建构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史,同时对构建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亦有不容忽视的作用。运用比较文学的相关理论和方法进行民族文学研究,《族群记忆与多元创造:新时期四川少数民族文学》就是众多研究成果中的代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文学 四川 民族文学 比较研究 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西南联大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的形成 被引量:2
5
作者 李光荣 《学术探索》 CSSCI 2008年第5期109-113,共5页
西南联大现代主义文学思潮来自师传。西南联大文学教授的主体是欧美留学生,他们接受过现代主义文学观念,有的外国教授本身就是现代主义诗人和理论家,他们通过教学、创作、译介、批评等课内外形式向学生传授现代主义文学方法和经验,培育... 西南联大现代主义文学思潮来自师传。西南联大文学教授的主体是欧美留学生,他们接受过现代主义文学观念,有的外国教授本身就是现代主义诗人和理论家,他们通过教学、创作、译介、批评等课内外形式向学生传授现代主义文学方法和经验,培育出一批现代主义文学的探索者,从而形成了西南联大的现代主义文学思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联大 现代主义 文学思潮 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突破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视阈的厚重之作——评《季节燃起的花朵———西南联大文学社团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汤巧巧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11-212,共2页
抗日战争时期诞生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在中国教育史和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性毋庸置疑。闻一多、朱自清、冯至、卞之琳等大家任教,穆旦、汪曾祺、杜运燮、郑敏等文学名家的出现,一个个闪亮的名字照耀了现代文学学科的发生、发展之路。... 抗日战争时期诞生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在中国教育史和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性毋庸置疑。闻一多、朱自清、冯至、卞之琳等大家任教,穆旦、汪曾祺、杜运燮、郑敏等文学名家的出现,一个个闪亮的名字照耀了现代文学学科的发生、发展之路。长期以来,我们通过已经发掘出来的材料了解到,这些文学大家的任教和文学名家的诞生,与西南联大蓬勃发展的文学社团有着某种重要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文学社团 西南联大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花朵 季节 厚重 视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南联大文学与云南地方文化 被引量:1
7
作者 李光荣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2期120-125,共6页
西南联大创作了大量优秀的作品并培养出许多杰出的文学人才。其文学的生成环境和人才培养基地在当时较为偏远的云南。本文通过考察云南地方文化与西南联大文学的关系,认为云南的人文景象、民风民俗、茶馆文化、民间文艺等是滋润西南联... 西南联大创作了大量优秀的作品并培养出许多杰出的文学人才。其文学的生成环境和人才培养基地在当时较为偏远的云南。本文通过考察云南地方文化与西南联大文学的关系,认为云南的人文景象、民风民俗、茶馆文化、民间文艺等是滋润西南联大文学园地的甘霖,是西南联大作家的创作源泉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联大文学 云南地方文化 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西南地区少数民族诗歌创作的现代意识探析
8
作者 涂鸿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38-144,共7页
20世纪 80年代中国当代少数民族诗歌创作对西方现代主义的接纳 ,是一次比中国汉语诗歌创作在西方文艺思潮影响下的现代化意义更为深远的交融。当时中国西南地区不少少数民族青年诗人与全国其他地域的少数民族诗人一样 ,正是在这种背景... 20世纪 80年代中国当代少数民族诗歌创作对西方现代主义的接纳 ,是一次比中国汉语诗歌创作在西方文艺思潮影响下的现代化意义更为深远的交融。当时中国西南地区不少少数民族青年诗人与全国其他地域的少数民族诗人一样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步入诗坛的。他们以一种特殊的心理、特殊的情感历程和特殊的艺术视野 ,以一种原生的文化形态和一种尚未被现代文明异化的艺术直觉 ,在觉醒了的现代意识的观照下 ,重新审视民族的精神、文化 ,从而寻找民族生命本体里那些神秘而博大的存在 ,并透视了一种神奇的向往。他们在诗歌的主题、题材、手法、语言等方面都延展和更新了传统 ,以一种崭新的诗学观 ,开启了民族诗歌一种更高、更新的艺术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地区 民族诗歌 民族文化 现代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南联大文学与香港《大公报·文艺》
9
作者 李光荣 《抗战文化研究》 2008年第1期45-54,共10页
西南联大和香港《大公报》都诞生于抗日战争中,二者携手合作,为抗日战争和中国现代文学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并且成为历史上大学与报纸成功合作的典范。而拉起西南联大与香港大公报社合作之"手"的人是沈从文和萧乾。由于香港《... 西南联大和香港《大公报》都诞生于抗日战争中,二者携手合作,为抗日战争和中国现代文学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并且成为历史上大学与报纸成功合作的典范。而拉起西南联大与香港大公报社合作之"手"的人是沈从文和萧乾。由于香港《大公报·文艺》对于西南联大的倚重,西南联大作者在其上发表了大量文学作品。西南联大作品充实了《文艺》版面,《文艺》培育了西南联大学生作家,最终,西南联大和《文艺》共同描画出抗战文学的别样风姿。因此,要研究西南联大文学,必须了解香港《大公报·文艺》;要研究《大公报·文艺》,又必须知道西南联大文学,而它们,自然都是抗战文学研究的重要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联大 《大公报》 《文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元声音 共创未来——中国多民族文学的跨学科对话 被引量:3
10
作者 乐黛云 张炯 +1 位作者 罗安平 徐新建 《百色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89-100,共12页
对于以多民族共同体的文化传统为基础而形成现代中国来说,从文字书写到口头传承的多民族文学是特殊而珍贵的遗产。2011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多民族文学共同发展研究"获准立项。围绕此课题,由中国社科院民族文学研究... 对于以多民族共同体的文化传统为基础而形成现代中国来说,从文字书写到口头传承的多民族文学是特殊而珍贵的遗产。2011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多民族文学共同发展研究"获准立项。围绕此课题,由中国社科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和四川大学等机构共同主办的多民族文学系列研讨活动在成都举行。来自各地区、各机构、各学科的多民族学者在学术讲座、项目开题、族际对话、学科整合、跨国比较中,关注和思考中国多民族文学的未来与前景。会议收获的启示与共识,不仅标志着本课题高质量研究的良好开端,也预示着中国文学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多民族文学 族际对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当代西南少数民族诗歌中的乡土意识
11
作者 陶君 刘鹗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第10期54-57,共4页
中国当代西南地区少数民族诗人的创作具有浓厚的乡土意识,诗人们以一种深沉的民族情感与博大的民族精神关注着故土与人民,并以一种不断走向成熟的自审意识,审视着民族的精神文化与生命形态。诗人们无论是以家园式意象的捕捉还是对民族... 中国当代西南地区少数民族诗人的创作具有浓厚的乡土意识,诗人们以一种深沉的民族情感与博大的民族精神关注着故土与人民,并以一种不断走向成熟的自审意识,审视着民族的精神文化与生命形态。诗人们无论是以家园式意象的捕捉还是对民族文化记忆的传达,都是一种深刻的灵魂洗礼与一种强烈的精神寄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民族 诗歌创作 乡土意识 精神家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民族院校汉语言文学本科人才培养的思考——以西南民族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为例 被引量:3
12
作者 徐希平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120-124,共5页
如何在民族院校办好汉语言文学专业 ,这是当前学科建设和教学改革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本文从汉语言文学专业在各类高校和民族院校设置的概况介绍入手 ,在将民族院校内汉语言文学专业与其他普通高校同类专业和民族院校不同专业深入比较... 如何在民族院校办好汉语言文学专业 ,这是当前学科建设和教学改革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本文从汉语言文学专业在各类高校和民族院校设置的概况介绍入手 ,在将民族院校内汉语言文学专业与其他普通高校同类专业和民族院校不同专业深入比较基础上 ,分别指出各自异同 ,从而正确认识该专业的独特性和对于少数民族人才培养的意义 ,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有关提高该专业人才素质的一系列教学改革具体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院校 汉语言文学专业 本科教育 人才培养 西南民族大学 教学方法
原文传递
刘兆吉及其《西南采风录》 被引量:5
13
作者 李光荣 宣淑君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6年第2期55-59,共5页
1938年春,刘兆吉参加了西南联大旅行团,从长沙步行到昆明。在3500里行程中,他沿途收集民歌,集成《西南采风录》,是为西南联大较早的文献之一,被誉为“现代三百篇”,具有崇高的社会地位。它开创了我国以个人力量采风并将所得歌谣编辑成... 1938年春,刘兆吉参加了西南联大旅行团,从长沙步行到昆明。在3500里行程中,他沿途收集民歌,集成《西南采风录》,是为西南联大较早的文献之一,被誉为“现代三百篇”,具有崇高的社会地位。它开创了我国以个人力量采风并将所得歌谣编辑成书的先例,保存了20世纪30年代中国西南社会的历史面貌和风土人情,具有社会学、民俗学和语言、文学等多方面的学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兆吉 西南采风录 历史地位 学术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南民族大学大学英语期末考试阅读理解测试内容效度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张书奎 赵涛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30-33,共4页
测试是教学中一种传统的评估手段,也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两者之间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但测试不是教学的目的,而是为评价教学成效提供一种科学的衡量工具,其最终目的是利用测试所提供的信息进行科学的分析,及时了解教学的... 测试是教学中一种传统的评估手段,也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两者之间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但测试不是教学的目的,而是为评价教学成效提供一种科学的衡量工具,其最终目的是利用测试所提供的信息进行科学的分析,及时了解教学的情况,从而为教学服务。信度、效度高的测试能通过其测试结果的分析了解教学情况、提高教学质量。因此,对重要的测试进行信度、效度研究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本文旨在对西南民族大学2006-2010大学英语期末考试阅读理解从题材、体裁、文章长度、易读度、阅读技能方面探讨其特点和内容效度。通过详细的比较分析,笔者认为该校大学英语期末考试阅读理解部分内容效度不高,题材缺乏新颖性,体裁没有涵盖应用文,文章长度不合适、难度偏难、技能涵盖不全等。并为以后该部分试题的命制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阅读理解 易读度 内容效度
原文传递
民间文化、旅藏汉裔与民族团结——以拉萨郊外土地庙的两块民国匾文为中心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川 刘波 《民国档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87-94,共8页
西藏自治区文物管理委员会现存多块清代、民国木匾,曾在内部刊物披露其简况,只是未引起学术界应有的注意。事实上,这些近代木匾,不仅是先民开拓边疆地区、促进民族文化交流的产物,而且是民族团结的见证,蕴涵着丰富的历史信息。本文以现... 西藏自治区文物管理委员会现存多块清代、民国木匾,曾在内部刊物披露其简况,只是未引起学术界应有的注意。事实上,这些近代木匾,不仅是先民开拓边疆地区、促进民族文化交流的产物,而且是民族团结的见证,蕴涵着丰富的历史信息。本文以现存的“中夏民国二十年”等两块民国木匾为中心,试作一述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木匾 民间文化 藏汉交流 民族团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七年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中的身份认同表述 被引量:24
16
作者 邹华芬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4-15,共2页
十七年少数民族题材影片,是中国电影史上最为耀眼的电影类型,它以其浓郁的民族风情和动人的爱情表达获得观众青睐的同时,也配合国家意识形态,巧妙宣扬了当时的民族政策。这些影片用歌舞仪式、语言、服饰、景观等符号构筑指认性的身份场... 十七年少数民族题材影片,是中国电影史上最为耀眼的电影类型,它以其浓郁的民族风情和动人的爱情表达获得观众青睐的同时,也配合国家意识形态,巧妙宣扬了当时的民族政策。这些影片用歌舞仪式、语言、服饰、景观等符号构筑指认性的身份场景,以阶级认同重构他者阵营,在强调各兄弟民族情谊的基础上,顺利地将各族人民团结到建设社会主义的大家庭中来,巩固了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七年电影 少数民族题材电影 身份认同 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现代语境下的大学生阅读现状及对策 被引量:15
17
作者 杨荣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06年第6期111-115,共5页
在后现代社会里,由于“无所不包的工业化状态”,科学和技术的迅猛发展,改变了知识的性质,进而改变了文化艺术的性质和特征。尤其是电脑网络的发展,已经成为塑造这个星球上生活的决定性因素。它导致了速食文化快餐的盛行,严重地影响着当... 在后现代社会里,由于“无所不包的工业化状态”,科学和技术的迅猛发展,改变了知识的性质,进而改变了文化艺术的性质和特征。尤其是电脑网络的发展,已经成为塑造这个星球上生活的决定性因素。它导致了速食文化快餐的盛行,严重地影响着当代人的阅读习惯,当今的大学生更是首当其冲地受到影响。面对当今大学生的阅读现状,有必要从学校、老师和学生诸多方面共同努力,以改变目下这种令人堪忧的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现代 电脑 网络 文化快餐 大学生 阅读现状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少数民族农民媒介素养现状调查 被引量:8
18
作者 林晓华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63-65,共3页
本文在对我国少数民族农民的媒介素养现状进行初步的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对所得数据的统计分析,发现由于少数民族农民媒介素养的相对低下,民族地区与发达地区的"信息鸿沟"与"经济鸿沟"呈现扩大的趋势。应该以提高少... 本文在对我国少数民族农民的媒介素养现状进行初步的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对所得数据的统计分析,发现由于少数民族农民媒介素养的相对低下,民族地区与发达地区的"信息鸿沟"与"经济鸿沟"呈现扩大的趋势。应该以提高少数民族农民的媒介素养为突破口来提高少数民族农民的整体素质,促进经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 媒介素养 现状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换生成:文学言说的动力机制——“耶鲁学派”语言诗学管窥之二 被引量:4
19
作者 戴登云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15-126,共12页
耶鲁学派的语言论思想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一、对语言三维(所指性之维、间性之维和自反关涉之维)的直观;二、揭示了文学言说的转换生成机制;三、对说不可说的原初悖论作出了新的裁决。三个方面的内容是个有机的整体,分而论之,难免... 耶鲁学派的语言论思想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一、对语言三维(所指性之维、间性之维和自反关涉之维)的直观;二、揭示了文学言说的转换生成机制;三、对说不可说的原初悖论作出了新的裁决。三个方面的内容是个有机的整体,分而论之,难免有所割裂。就语言三维的转换生成而言,概括地说,它主要指这样一种隐秘的机制:从能指所指关系的确立到指称的丧失,从主体间性维度的建立到该维度的瓦解和重建,从自反关涉的语言游戏到能指所指关系的回归。耶鲁学派的“转换生成”论不只深刻地揭示了(文学)言说的内在奥秘,而且具有如下思想史的意义:一、为现代修辞学的“转换生成”论提供了更本源的理论基础;二、为文学史乃至一般历史的差异错置的生成机制提供了直接的理论依据;三、为裁决“普遍永恒的真理世界与变化无常的现实世界的鸿沟”这一古老的形而上学疑难提供了一种隐蔽的方案和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耶鲁学派 语言三维 转换生成 思想史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部民族报业的现状及前景 被引量:1
20
作者 吴定勇 李谢莉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85-188,共4页
改革开放 20多年来, 西部民族报业发展很快, 报刊体系更加完善, 新闻改革和经营管理不断探索, 但同内地报业相比较, 其自身的困难和特点仍十分突出, 主要表现在报业市场化程度低、报业经营窘困、报纸的政治功能强化而经济功能不足等方... 改革开放 20多年来, 西部民族报业发展很快, 报刊体系更加完善, 新闻改革和经营管理不断探索, 但同内地报业相比较, 其自身的困难和特点仍十分突出, 主要表现在报业市场化程度低、报业经营窘困、报纸的政治功能强化而经济功能不足等方面。西部大开发为西部民族报业的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良机, 作为当地舆论宣传的“前哨”, 西部民族报业反过来也为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顺利实施发挥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民族报业 发展现状 当代特征 西部大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