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52种药食两用傣族药急性经口毒性评价 被引量:2
1
作者 李宜航 李光 +4 位作者 俞静 李学兰 唐德英 苏晶 牟燕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21年第3期485-490,共6页
目的:初步考察52种药食两用傣族药的急性毒性。方法:将52种药食两用傣族药参考惯用烹饪方式分别处理后,采用限量法和寇氏法开展小鼠急性经口毒性评价实验。结果:45种傣族药经过限量法实验,在较大剂量下未引起小鼠死亡,未见明显毒性。7... 目的:初步考察52种药食两用傣族药的急性毒性。方法:将52种药食两用傣族药参考惯用烹饪方式分别处理后,采用限量法和寇氏法开展小鼠急性经口毒性评价实验。结果:45种傣族药经过限量法实验,在较大剂量下未引起小鼠死亡,未见明显毒性。7种傣族药可测出半数致死量,均属于无毒级别。结论:多数药食两用傣族药不具备明显毒性,安全性较好,但仍建议进一步开展亚急性毒性或长期毒性实验研究以保障食品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毒性 药食两用 傣族药 限量法 寇氏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药阳春砂与伪品艳山姜鉴别及误用例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彭建明 王艳芳 +4 位作者 王延谦 何国振 严珍 杨春勇 张丽霞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12期2431-2434,共4页
对南药阳春砂和混伪品艳山姜进行鉴别特征描述,并对公开发表论文中发现的两者误用情况进行举例分析。结果表明,阳春砂和艳山姜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药材,两者从形态、性状、化学成分和分子结构等方面都易鉴别,但因"异物同名"导致... 对南药阳春砂和混伪品艳山姜进行鉴别特征描述,并对公开发表论文中发现的两者误用情况进行举例分析。结果表明,阳春砂和艳山姜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药材,两者从形态、性状、化学成分和分子结构等方面都易鉴别,但因"异物同名"导致了药材种植生产和实际应用中的混淆。一些公开发表的论文中将阳春砂和艳山姜混乱引用,对药材种植生产和实际应用及后续研究都易造成错误的引导,建议今后加强对艳山姜等民族药药材名称的规范使用,以及对其作为食用香料和民族药材进行正确引导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药 砂仁 阳春砂 艳山姜 鉴别 文献误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傣药倒心盾翅藤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李晓花 牛迎凤 +1 位作者 宋美芳 张丽霞 《亚太传统医药》 2016年第14期30-32,共3页
目的:研究测定倒心盾翅藤茎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多种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结合ESIMS、1 H-NMR、13 CNMR等波谱方法确定化学结构。结果:从倒心盾翅藤茎中分离得到6个单体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木栓酮(1)、表木栓醇(2)、棕榈酸(3)、... 目的:研究测定倒心盾翅藤茎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多种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结合ESIMS、1 H-NMR、13 CNMR等波谱方法确定化学结构。结果:从倒心盾翅藤茎中分离得到6个单体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木栓酮(1)、表木栓醇(2)、棕榈酸(3)、β-谷甾醇(4)、木栓醇(5)和豆甾醇(6)。结论:化合物3~5为首次从倒心盾翅藤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倒心盾翅藤 傣药 化学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傣药四种钩藤藤茎的显微鉴别 被引量:2
4
作者 管燕红 李海涛 +4 位作者 彭朝忠 张忠廉 祁建军 赵应红 张丽霞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080-1083,共4页
目的:为白钩藤、大叶钩藤、攀茎钩藤、平滑钩藤4种植物藤茎的显微鉴别提供依据。方法:观察样品石蜡切片和粉末制片的显微特征。结果:4种钩藤藤茎的显微比较可以从有无木栓形成层、皮层有无中柱鞘、韧皮部中纤维束和石细胞的存在位置等... 目的:为白钩藤、大叶钩藤、攀茎钩藤、平滑钩藤4种植物藤茎的显微鉴别提供依据。方法:观察样品石蜡切片和粉末制片的显微特征。结果:4种钩藤藤茎的显微比较可以从有无木栓形成层、皮层有无中柱鞘、韧皮部中纤维束和石细胞的存在位置等方面进行区别。粉末鉴定主要依据梯纹导管的有无、草酸钙方晶的有无以及石细胞的多少等特征加以区别。结论:藤茎的显微特征可为4种钩藤属植物的鉴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钩藤 显微鉴别 傣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傣医药现代研究三十年的可视化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周玲娟 冯满芝 +3 位作者 苏晶 刘世芳 高萌 李光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9年第21期7-11,共5页
文章主要针对CNKI数据库中傣医药研究领域相关文献,借助CNKI计量可视化分析及CiteSpace软件对收集的文献题录进行可视化分析,以期利用图谱的形式能够较为直观的展示傣医药研究的发展脉络及研究特点。结果发现,傣医药三十年的研究历程中... 文章主要针对CNKI数据库中傣医药研究领域相关文献,借助CNKI计量可视化分析及CiteSpace软件对收集的文献题录进行可视化分析,以期利用图谱的形式能够较为直观的展示傣医药研究的发展脉络及研究特点。结果发现,傣医药三十年的研究历程中,尽管研究内容不断增加,研究方向不断深入,研究热点相对突出,但仍存在研究发表论文质量不高,研究人员及机构在专业协作存在不足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笔者提出应重视文献挖掘及基础研究、加大科研投入力度,促进多机构、多学科协作等建议,从而促进傣医药产业的全面快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傣医药 现代化研究 可视化分析 CITESPA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云南主产中药材上污染真菌在贮藏过程中的变化 被引量:8
6
作者 宋美芳 张忠廉 李学兰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955-957,共3页
目的明确云南主产的3种中药材上污染真菌的种类及其在贮藏过程中菌群数量的变化。方法采用稀释平板法分离三七,草果,肾茶等3种市售药材表面上的污染真菌,依据形态学特征结合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分离菌株进行鉴定,药材放置室温下贮藏3-6个月... 目的明确云南主产的3种中药材上污染真菌的种类及其在贮藏过程中菌群数量的变化。方法采用稀释平板法分离三七,草果,肾茶等3种市售药材表面上的污染真菌,依据形态学特征结合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分离菌株进行鉴定,药材放置室温下贮藏3-6个月后,观察真菌菌群变化。结果 3种中药材原始样品污染真菌数量均较少,贮藏期超过3个月后拟青霉菌属、青霉菌属和镰刀菌属的真菌数量大幅度增加。其中,三七上的优势污染菌为淡紫拟青霉和橘青霉,这两种菌在贮藏后期数量明显增加,尖孢镰刀菌和茄病镰刀菌在贮藏后期也有分布。草果原始样品中存在少量黑曲霉,贮藏3个月后淡紫拟青霉和橘青霉大量增加。肾茶上的淡紫拟青霉和茄病镰刀菌随贮藏期的延长大量增加,并有黄曲霉出现。结论 3种中药材在贮存过程中污染真菌数量随贮藏时间的延长而增多,推测存在黄曲霉毒素、橘青霉毒素和镰刀菌毒素污染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 草果 肾茶 真菌污染 菌群变化
原文传递
傣药傣草蔻及其混淆品根茎的显微鉴别 被引量:1
7
作者 管燕红 彭朝忠 +1 位作者 张忠廉 张丽霞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11-414,共4页
目的:观察长柄山姜(傣草蔻)、宽唇山姜、云南草蔻3种姜科山姜属植物根茎的显微特征,制定显微鉴别指标。方法:采用石蜡切片、徒手切片和粉末显微特征进行鉴定。结果:3种山姜属植物根茎的显微比较可从表皮有无非腺毛及细胞结构、内皮层是... 目的:观察长柄山姜(傣草蔻)、宽唇山姜、云南草蔻3种姜科山姜属植物根茎的显微特征,制定显微鉴别指标。方法:采用石蜡切片、徒手切片和粉末显微特征进行鉴定。结果:3种山姜属植物根茎的显微比较可从表皮有无非腺毛及细胞结构、内皮层是否明显及细胞结构、维管束纤维是否木化、维管束数量及存在方式、导管数量及大小等方面差异来区别。粉末鉴定主要依据非腺毛的有无、螺纹导管的有无、淀粉粒形状等特征加以区别。结论:根茎的显微特征可为3种山姜属植物的鉴定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柄山姜 宽唇山姜 云南草蔻 根茎 显微鉴别 傣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双版纳新发现一种阳春砂仁害虫 被引量:4
8
作者 彭建明 王艳芳 +2 位作者 张丽霞 李荣英 马小军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2255-2256,共2页
目的:报道一种阳春砂仁的新害虫及其分布、发生与为害情况,为该虫防治技术提供参考。方法:人工饲养幼虫,观察形态鉴别特征,并对其分布、发生和为害情况进行了初步调查。结果:经鉴定,该虫为皱腹潜甲Anisodera rugulosa Chen et Yu,分布... 目的:报道一种阳春砂仁的新害虫及其分布、发生与为害情况,为该虫防治技术提供参考。方法:人工饲养幼虫,观察形态鉴别特征,并对其分布、发生和为害情况进行了初步调查。结果:经鉴定,该虫为皱腹潜甲Anisodera rugulosa Chen et Yu,分布在西双版纳阳春砂仁各主产区,幼虫蛀食果实内部,使果实形成孔洞,严重者可令整个果实腐烂变黑。结论:该害虫严重影响了阳春砂仁的产量,需尽快开展防治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春砂仁 害虫 皱腹潜甲 形态特征 西双版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七在西双版纳引种适应性试验初报 被引量:6
9
作者 王艳芳 李戈 +2 位作者 唐玲 李荣英 杨春勇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3年第25期136-141,共6页
为了研究三七在西双版纳引种适应性,对版纳和文山气候进行对比,设计不同海拔、不同遮阴度、不同土壤试验,观察三七出苗时间、出苗率、存苗率、物候期和结实情况。结果表明,西双版纳与文山气候特征相似;勐海1215 m海拔三七种子出苗率高达... 为了研究三七在西双版纳引种适应性,对版纳和文山气候进行对比,设计不同海拔、不同遮阴度、不同土壤试验,观察三七出苗时间、出苗率、存苗率、物候期和结实情况。结果表明,西双版纳与文山气候特征相似;勐海1215 m海拔三七种子出苗率高达90.89%;80%遮阴度三七生长健康;沙壤土种植三七苗9月末仍有57.31%存苗率。文山三七苗2010年12月引种版纳,次年3月初出苗,3—4月进入地上生长期,6—7月孕蕾期,8月花期,9—11月果期,与三七在文山物候期相似。二年生三七能开花结果,结果率为19.27%,结实率为49.78%。通过研究得出,版纳地区可以引种三七,具体要求海拔不低于1200 m,遮阴度不低于80%,土壤类型为沙壤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山三七 引种适应性 海拔 遮阴度 土壤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傣百解体外细胞毒活性评价及其化学成分预实验 被引量:7
10
作者 李晓花 李海涛 +2 位作者 金玲钰 牛迎凤 张丽霞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17年第4期529-532,共4页
目的:研究傣百解不同溶剂提取物和不同萃取部位的体外抗肿瘤细胞增殖活性,探索活性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分别以水、50%乙醇水溶液、95%乙醇水溶液3种溶剂对傣百解进行回流提取,采用系统溶剂法对傣百解95%乙醇水溶液提取物进行萃取,采用... 目的:研究傣百解不同溶剂提取物和不同萃取部位的体外抗肿瘤细胞增殖活性,探索活性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分别以水、50%乙醇水溶液、95%乙醇水溶液3种溶剂对傣百解进行回流提取,采用系统溶剂法对傣百解95%乙醇水溶液提取物进行萃取,采用SRB法测定不同浓度提取物和萃取部位对人胃癌细胞SGC7901、人肝癌细胞HepG2、人宫颈癌细胞Hela、人卵巢癌细胞SKOV3和人胰腺癌细胞SW1990 5种肿瘤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试管法、纸反应法等,对傣百解活性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初步研究。结果:傣百解抗肿瘤活性部位为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对SGC7901、HepG2、Hela和SKOV3肿瘤细胞增殖的IC_(50)分别为8.5、20、18.2、12.2μg·mL^(-1)。乙酸乙酯部位可能含有甾体皂苷、挥发油和有机酸等化学成分。结论:傣百解95%乙醇水溶液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具有广谱细胞毒活性,化学成分以甾体皂苷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傣百解 细胞毒 预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钩藤药材商品规格等级标准的调查及初步评估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忠廉 宋美芳 +4 位作者 郭兰萍 管燕红 李海涛 张丽霞 马小军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44-647,共4页
目的:了解钩藤药材商品规格等级标准的演变历史,并对现行标准的合理性进行初步评估。方法:查阅相关本草文献、现代中医药文献及结合钩藤主产地和部分药材市场的实地考察,对钩藤商品规格等级及销售情况进行系统调研,并以钩藤碱、异钩藤... 目的:了解钩藤药材商品规格等级标准的演变历史,并对现行标准的合理性进行初步评估。方法:查阅相关本草文献、现代中医药文献及结合钩藤主产地和部分药材市场的实地考察,对钩藤商品规格等级及销售情况进行系统调研,并以钩藤碱、异钩藤碱为指标成分,对其划分依据进行初步评估。结果:调查结果显示,至今尚未形成全国性的钩藤商品规格等级标准,仅有个别地方标准形成;人们对钩藤药材的商品规格等级划分重视度不足,市场执行力差;钩藤指标成分与药材钩型、大小及销售价格并无相关性。其中,异钩藤碱和钩藤总碱的含量与其药材颜色具有显著相关性。结论:传统钩藤商品规格等级标准合理性差,需尽快建立相关国家标准,以规范钩藤药材市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钩藤 商品规格 钩藤碱 异钩藤碱 初步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丁座草药材指纹图谱的建立及质量评价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宜航 宋美芳 +3 位作者 吕娅娜 李学兰 李光 陈曦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16年第4期440-443,共4页
目的:研究并建立丁座草药材的指纹图谱,为有效控制其质量提供可靠方法。方法:采用反相超高效液相色谱法,Purospher C_(18)色谱柱,乙腈-0.05%磷酸溶液梯度洗脱,流速:0.8 mL·min^(-1),检测波长:278 nm,并且采用"中药指纹图谱计... 目的:研究并建立丁座草药材的指纹图谱,为有效控制其质量提供可靠方法。方法:采用反相超高效液相色谱法,Purospher C_(18)色谱柱,乙腈-0.05%磷酸溶液梯度洗脱,流速:0.8 mL·min^(-1),检测波长:278 nm,并且采用"中药指纹图谱计算机辅助相似度评价软件"进行了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结果:不同产地丁座草指纹图谱相似度较好,在指纹图谱中确定了10个共有峰,各色谱峰的分离较好,符合指纹图谱检测要求。结论:该指纹图谱检测方法重现性好,可用于丁座草药材的质量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座草 指纹图谱 超高效液相色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产地阳春砂果实形态特征与药用成分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延谦 杨春勇 +4 位作者 罗承彬 彭建明 李戈 李爽 张丽霞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9年第19期186-189,共4页
[目的]分析不同产地阳春砂果实形态特征与药用成分含量差异,探究更科学的品质评价方法。[方法]收集云南、广东、广西3个产区共9个产地的阳春砂成熟新鲜果实,采用电子数显卡尺和电子天平测量果实形态特征,采用气相色谱法检测乙酸龙脑酯... [目的]分析不同产地阳春砂果实形态特征与药用成分含量差异,探究更科学的品质评价方法。[方法]收集云南、广东、广西3个产区共9个产地的阳春砂成熟新鲜果实,采用电子数显卡尺和电子天平测量果实形态特征,采用气相色谱法检测乙酸龙脑酯和挥发油含量,并利用加权系数法对药用成分进行综合加权评分。[结果]阳春砂存在大果型、小果型、长果型、圆果型、红果型、黑果型6种果型特征,道地产地广东阳春均为红色小果长形,云南产果型变异最丰富。广东阳春春湾镇产乙酸龙脑酯含量最高,云南马关八寨镇产总挥发油含量最高,采用加权系数法进行综合加权评分,云南景洪基诺乡产评分最高。[结论]根据药用成分含量和综合加权评分将阳春砂分为优质品、良品、合格品、不合格品4个等级,云南景洪基诺乡产为优质品,广东阳春春湾镇产为良品,其他均为合格品。该研究可为不同产地阳春砂鉴定和砂仁药材商品质量控制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春砂 果型 乙酸龙脑酯 挥发油 加权系数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洱端午药市植物的民族植物学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刘颖颖 姚昕 +2 位作者 李海涛 李晓花 马小军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6年第22期128-131,共4页
普洱地区广为流传着在五月五端午期间采食草药的传统习俗,本文通过药市植物调查,同时结合文献查阅、野外考察等方法,系统开展了端午药市植物的民族植物学研究,阐述了药市植物种类、来源、用药部位、用药方法、功效等,以期为保护当地食... 普洱地区广为流传着在五月五端午期间采食草药的传统习俗,本文通过药市植物调查,同时结合文献查阅、野外考察等方法,系统开展了端午药市植物的民族植物学研究,阐述了药市植物种类、来源、用药部位、用药方法、功效等,以期为保护当地食药文化以及合理利用当地药用植物资源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洱 端午药市 药用民族植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用植物巴西吐根的引种繁殖及栽培初探
15
作者 严珍 岳建军 +3 位作者 马小军 何金荣 张丽霞 杨春勇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889-1896,共8页
吐根作为治疗痢疾的特效药而著名,主要具有祛痰、催吐和抗阿米巴痢疾的作用。我国目前对吐根药材的需求全部依赖于进口,国内未有大规模种植,为此,该文对原产巴西的吐根进行了引种繁殖及栽培研究。结果表明:(1)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吐根作为治疗痢疾的特效药而著名,主要具有祛痰、催吐和抗阿米巴痢疾的作用。我国目前对吐根药材的需求全部依赖于进口,国内未有大规模种植,为此,该文对原产巴西的吐根进行了引种繁殖及栽培研究。结果表明:(1)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的气候条件能满足吐根的正常生长发育的需求,可作为吐根的引种地。(2)吐根的分根和茎下段可用于扦插繁殖,其发根率和存活率分别100.0%和100.0%、68.0%和75.0%,前者优于后者。(3)用20 mg·L^(-1)的IAA或IBA浸泡1 h,吐根茎下段的扦插成活率为90.0%或88.0%,均显著高于对照,可用于提高吐根茎下段的扦插成活率。(4)采用分根繁殖的吐根植株在植株生长和药材外观性状较好,单株总根体积较高,吐根一年生植株平均株高为10.66 cm,两年生平均株高为16.54 cm,一年生植株根总体积为2.71 mL,两年生根总体积为3.54 mL。(5)吐根栽培基质可用腐殖土∶椰糠体积比为4∶1。(6)在吐根的年周期生长中,地径1—3月和9—11月增长明显,株高7—11月增长明显,叶片长和宽3—9月增长明显,根据这些特点,可科学制定相应的水肥管理措施。该研究结果可为吐根的引种繁殖和栽培提供一定的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根 引种 繁殖 栽培 年生长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勐腊县中药资源调查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管燕红 张丽霞 +3 位作者 张忠廉 王云强 李海涛 王艳芳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2005-2012,共8页
目的:探明云南省勐腊县药用植物资源和中药材种植情况。方法:结合全国第4次中药资源普查,通过野外标本采集及鉴定,对勐腊县药用植物资源的种类、分布状况和栽培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勐腊县共有药用植物803种,隶属143科,505属。其中包括... 目的:探明云南省勐腊县药用植物资源和中药材种植情况。方法:结合全国第4次中药资源普查,通过野外标本采集及鉴定,对勐腊县药用植物资源的种类、分布状况和栽培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勐腊县共有药用植物803种,隶属143科,505属。其中包括真菌类1科1属1种,蕨类植物17科20属27种,裸子植物2科2属2种,被子植物123科482属773种。全县主要推广11种中药材品种,为砂仁、薏苡、沉香、石斛(金钗石斛、铁皮石斛、鼓槌石斛、流苏石斛)、艳山姜、星油藤、滇重楼、大叶千斤拔、滇黄精、草果、白及,其中栽培面积最大和产量最高的分别是砂仁和薏苡。结论:基本掌握了云南省勐腊县现有药用植物资源分布状况,本研究可为进一步开发利用当地药用植物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勐腊县 药用植物 资源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糙独活的生药学研究
17
作者 曾君 管燕红 张丽霞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6年第3期65-66,共2页
目的对糙独活进行显微鉴别研究。方法采用滑走切片、粉末制片对药材横切面组织结构及粉末特征进行研究。结果糙独活根横切面的栓内层窄;皮层排列疏松,裂隙较多,油室成不连续环状排列;韧皮部宽广,薄壁细胞排列紧密,射线明显,油室成不连... 目的对糙独活进行显微鉴别研究。方法采用滑走切片、粉末制片对药材横切面组织结构及粉末特征进行研究。结果糙独活根横切面的栓内层窄;皮层排列疏松,裂隙较多,油室成不连续环状排列;韧皮部宽广,薄壁细胞排列紧密,射线明显,油室成不连续环状排列;木质部导管呈放射状排列,有些导管外侧有黄色油细胞。粉末可见木薄壁细胞、油管、柱晶等特征结构。结论上述特征可作为糙独活的显微鉴定依据,为开发利用这一药物资源提供鉴定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糙独活 显微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阳春砂仁表型性状变异及其相关和通径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戈 王艳芳 +3 位作者 唐玲 杨春勇 李荣英 张丽霞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2015年第1期38-41,47,共5页
目的调查阳春砂居群表型性状的变异范围,寻找与产量密切相关的表型性状,为今后阳春砂品种选育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标记阳春砂仁植株,观测其表型性状,并进行表型性状变异、相关及通径分析。结果调查的阳春砂仁3个居群10个表型性状变异较大... 目的调查阳春砂居群表型性状的变异范围,寻找与产量密切相关的表型性状,为今后阳春砂品种选育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标记阳春砂仁植株,观测其表型性状,并进行表型性状变异、相关及通径分析。结果调查的阳春砂仁3个居群10个表型性状变异较大,各表型性状变异系数从大到小依次为果数>叶数>分蘖茎粗>叶舌长>株高>叶长>叶宽>茎粗>果型指数>果横径>果纵径。相关性分析表明,果型指数与株高无显著相关性(P>0.05),与叶舌长、果横径及产地环境呈极显著相关性(P<0.01)。阳春砂仁各主要性状对果型指数的作用效应依次为:果横径(0.9025)>果纵径(0.8668)>分蘖茎粗(0.0088)>茎粗(0.0086)>产地环境(0.0023)>叶宽(0.0021)>果数(0.0011)>叶数(0.0003)>叶舌长(0.0003)>叶长(0.0002)>株高(0)。将砂仁划分为不同果型类型,大果圆粒果型性状优于大果长粒和小果圆粒。结论西双版纳地区阳春砂仁居群表形性状变异丰富,不同果型类型挑选时,果横径对果型指数的直接贡献作用最大,可以作为首选性状。茎粗、叶数、叶长也有不同程度促进作用,可以作为辅助选择性状。大果圆粒可以作为优良品种选育的首选果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春砂 表型性状 相关分析 通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泻痢消片治疗实验性结肠炎的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宜航 路娟 +2 位作者 李光 李学兰 陈曦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881-884,共4页
目的考察泻痢消片对大鼠实验性结肠炎的保护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他组用2,4-二硝基氯苯和醋酸灌肠的方法制备大鼠结肠炎模型。泻痢消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给予泻痢消溶液0.28,0.56,1.12 g.kg-1... 目的考察泻痢消片对大鼠实验性结肠炎的保护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他组用2,4-二硝基氯苯和醋酸灌肠的方法制备大鼠结肠炎模型。泻痢消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给予泻痢消溶液0.28,0.56,1.12 g.kg-1,阳性对照组给予柳氮磺吡啶(0.27 g.kg-1),造模次日开始给药,每天1次,连续14 d。对大鼠疾病活动指数(DAI)进行评分,测定结肠组织中核因子κBp65(NF-κBp65)表达和髓过氧化物酶(MPO)水平。结果泻痢消高、中、低剂量组能够降低大鼠DAI评分,降低结肠组织中NF-κBp65表达和MPO水平(P<0.05或P<0.01)。结论泻痢消可以减轻肠道炎症,对实验性结肠炎有良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泻痢消片 结肠炎 核因子ΚBP65 髓过氧化物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岩陀资源与适生环境因子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海涛 张高魁 +5 位作者 张忠廉 王云强 牛迎凤 管燕红 张丽霞 杨少华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19年第10期1314-1320,1333,共8页
目的:岩陀是岩鹿乳康片等中成药的主要原料,通过调查和分析,为在云南开展岩陀药材的栽培提供种源选择和栽培区域科学依据。方法:在云南省岩陀主要分布区开展了大量的实地调查的基础上,用SAS 9.2对岩陀药材的基原植物、分布规律、指标成... 目的:岩陀是岩鹿乳康片等中成药的主要原料,通过调查和分析,为在云南开展岩陀药材的栽培提供种源选择和栽培区域科学依据。方法:在云南省岩陀主要分布区开展了大量的实地调查的基础上,用SAS 9.2对岩陀药材的基原植物、分布规律、指标成分和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和分析。结果:常用的岩陀药材涉及到3个来源,即西南鬼灯檠Rodgersia sambucifolia、羽叶鬼灯檠Rodgersia pinnata和七叶鬼灯檠Rodgersia aesculifolia,并且受种源和环境因子的影响,岩白菜素含量方面具有显著差异。结论:在云南省,岩陀最佳的栽培种源为西南鬼灯檠,发展岩陀药材的栽培最佳地区为海拔在2600~2800 m丽江地区和禄劝县,最佳土壤类型为黄壤或黄棕壤的偏酸性土壤,年降雨量为1000~1100 mm,年均温18~19℃的区域最为适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陀 环境因子 指标成分 适宜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