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8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双版纳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3-2012年发表科技论文计量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申剑波 《卫生软科学》 2013年第7期451-453,共3页
[目的]对西双版纳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0 a来发表的科技论文进行计量分析,为科研管理、人才培养和业务发展规划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2003-2012年发表的论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0 a间共在19种科技期刊上发表论文5... [目的]对西双版纳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0 a来发表的科技论文进行计量分析,为科研管理、人才培养和业务发展规划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2003-2012年发表的论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0 a间共在19种科技期刊上发表论文54篇,年均发表数为5.4篇;发表论文最多的作者为17篇,发表5篇以上的作者有3人;论文专业分布以疾病预防控制专业居多为39篇,占72.22%;发表论文最多的期刊是《中国热带医学》和《卫生软科学》、占33.33%;论文作者男女性别比为1:0.77;年龄以40~49岁为主、占62.50%,学历以本科和专科为主、各占37.50%,职称以中级职称居多,占50.00%。[结论]西双版纳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0 a间仅有三分之一的专业人员发表科技论文,论文第一作者具有聚集性,科技论文发表数明显低于国家疾病预防控制系统绩效考核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科技论文 计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双版纳州边境传染病输入的防控机制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范建华 李园园 +2 位作者 来明月 弥鹏飞 刘晓强 《医学与社会》 2014年第6期32-33,45,共3页
西双版纳州是我国西南边境的少数民族自治州,边境线长,传染病输入疫情发生频繁。为做好境外输入传染病的防控工作,西双版纳州以预案体系为基础,在实践中逐渐完善监测预警与风险评估、指挥决策与应急响应、联防联控、社会动员、国际交流... 西双版纳州是我国西南边境的少数民族自治州,边境线长,传染病输入疫情发生频繁。为做好境外输入传染病的防控工作,西双版纳州以预案体系为基础,在实践中逐渐完善监测预警与风险评估、指挥决策与应急响应、联防联控、社会动员、国际交流合作、事后评估等方面的应对机制,取得了较好的防控效果。本文对预案体系及有关的应对机制进行了分析,以指导我国传染病输入事件的防控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病输入 防控机制 边境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2~2006年西双版纳州疟疾控制措施效果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范建华 李鸿斌 朱俊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07年第12期2289-2290,共2页
目的通过对西双版纳州5年来疟疾控制情况分析,为今后疟疾防治工作提供有效的防治对策。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收集5年来全州疟疾的疫情资料、防治措施、人口相关资料和地理气候资料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西双版纳州5年的疟疾发病率分别... 目的通过对西双版纳州5年来疟疾控制情况分析,为今后疟疾防治工作提供有效的防治对策。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收集5年来全州疟疾的疫情资料、防治措施、人口相关资料和地理气候资料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西双版纳州5年的疟疾发病率分别为2002年25.40/万、2003年21.47/万、2004年15.31/万、2005年7.54/万、2006年4.39/万。结论经过5年的疟疾防治,全州疟疾发病率逐年下降,疟疾流行得到了较好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疟疾流行 发病率 控制 西双版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双版纳州2007-2013年麻疹流行特点及防控情况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赵双燕 李海燕 +1 位作者 徐文月 申剑波 《卫生软科学》 2015年第5期315-317,共3页
[目的]了解近几年西双版纳州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及麻疹防控情况,为调整防控策略和加速消除麻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7-2013年西双版纳州的麻疹疫情及全州麻苗免疫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007-2013年,西双... [目的]了解近几年西双版纳州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及麻疹防控情况,为调整防控策略和加速消除麻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7-2013年西双版纳州的麻疹疫情及全州麻苗免疫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007-2013年,西双版纳州共报告麻疹病例722例,无死亡病例,年平均发病率为9.41/10万;发病人群以散居儿童和学生为主,占总病例数的67.86%;10岁以下儿童为高发人群;男女比例为1.22:1;流行模式以散发为主,发病具有明显季节性,流行高峰在8月。[结论]应进一步加强麻疹疫苗的初始免疫和强化免疫工作,提高麻疹疫苗接种及时率,消除流动人口的免疫空白和做好境外输入病例防控,是西双版纳州控制和消除麻疹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疹 流行病学特征 免疫接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狠抓科学防控 确保人民健康——西双版纳州景洪市2013年登革热暴发疫情处置工作成效简介
5
作者 李园园 范建华 《云南科技管理》 2015年第2期76-76,共1页
2013年8月15日,西双版纳州确诊首例为登革热本地感染病例。随后,景洪市城区及其邻近郊区病例数快速上升,直至10月发病数逐渐下降,流行期102天。报告病例1 269例,无死亡病例。报告登革热1 269例,其中本地感染病例1 253例,占病例总数的98.... 2013年8月15日,西双版纳州确诊首例为登革热本地感染病例。随后,景洪市城区及其邻近郊区病例数快速上升,直至10月发病数逐渐下降,流行期102天。报告病例1 269例,无死亡病例。报告登革热1 269例,其中本地感染病例1 253例,占病例总数的98.74%;输入性病例16例,占1.26%。所有病例的发病地点均在西双版纳州景洪市,按病人户籍所在地划分,景洪市有4个乡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双版纳州 景洪市 发病地点 疫情处置 病例总数 科学防控 户籍所在地 输入性病例 总病例数 病例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双版纳州2003~2007年实施结核病控制效果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蔡清华 赵志宇 岩万明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08年第7期1186-1186,1192,共2页
目的分析西双版纳州世行贷款/英国赠款中国结核病控制项目实施5年的效果。方法对该项目开展的基线资料和统计报表、进展报告、年度总结报告、中期评估报告、考核评价及有关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3~2007年共接诊可疑肺结核患者5778... 目的分析西双版纳州世行贷款/英国赠款中国结核病控制项目实施5年的效果。方法对该项目开展的基线资料和统计报表、进展报告、年度总结报告、中期评估报告、考核评价及有关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3~2007年共接诊可疑肺结核患者5778例,发现涂阳肺结核病人1473例,重症涂阴病人197例,涂阳登记率为33.3/10万,初治涂阳肺结核病人治愈率达86.42%。结论西双版纳州实施世行贷款/英国赠款中国结核病控制项目取得了阶段性成效,遏制了肺结核病疫情高发的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项目 预防与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1~2018年西双版纳州食源性致病因子监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9
7
作者 徐菀璐 王宇 +2 位作者 李光明 杨雅麟 吴仙阳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0年第11期3654-3659,共6页
目的了解西双版纳州食品中主要污染物及有害因素的污染水平和趋势,及时发现食品安全隐患。方法按照《云南省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实施方案》要求,对2011~2018年间全州3个县(市)采集18个类别1640件样品进行一般卫生指标检测,主要检测蜡样芽... 目的了解西双版纳州食品中主要污染物及有害因素的污染水平和趋势,及时发现食品安全隐患。方法按照《云南省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实施方案》要求,对2011~2018年间全州3个县(市)采集18个类别1640件样品进行一般卫生指标检测,主要检测蜡样芽胞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等15种食源性致病菌,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评估。结果食品样品检出致病菌共103件,总体合格率为93.7%;15类866件食品样品一般卫生指标合格率为100%。检出常见的蜡样芽胞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等8种致病菌,其中蜡样芽胞杆菌检出率最高,其次是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检出率分别为14.1%(36/255)、1.5%(15/1025)、1.3%(15/1152);致病菌检出率最高的是餐饮食品、肉及肉制品和水产品,分别为12.6%、11.4%、8.7%。结论2011~2018年西双版纳州食品微生物及其致病因子监测中发现餐饮食品存在致病菌的污染较高,引起食源性疾病的发病风险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源性致病菌 监测结果分析 数据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省及云南西双版纳州HIV-1的分子流行病学比较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邓巍 鲍琳琳 +5 位作者 Nicole Vidal 符鹏 何启亚 方华 秦川 卢葳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09年第6期1-8,I0001,I0002,共10页
目的调查比较HIV-1在海南省及云南西双版纳州的流行情况及分子流行病学分析高危因素传播的情况以及传播链的鉴定。方法我们与海南省CDC及西双版纳州CDC合作在其境内开展了HIV血清学调查,筛查了海南省(1991~2006)及西双版纳州(1996~20... 目的调查比较HIV-1在海南省及云南西双版纳州的流行情况及分子流行病学分析高危因素传播的情况以及传播链的鉴定。方法我们与海南省CDC及西双版纳州CDC合作在其境内开展了HIV血清学调查,筛查了海南省(1991~2006)及西双版纳州(1996~2005)高危人群志愿者血清样本。在本次两地调查中,我们通过系统进化分析方法,对已诊断的HIV感染者进行分子流行病学的追踪,来分析其中的主要流行亚群以及结合个案追踪进行传播链的鉴定。结果我们共筛查了海南省499725人,共检出HIV阳性感染者523例(0.1%),以注射器吸毒感染为主要传播途径(经共用注射器吸毒感染占69.2%、经性接触传播占19.3%、供血和使用血液/血液制品感染占3.3%、母婴传播占0.8%、不详占7.7%)。然而,在西双版纳州筛查中发现了较海南省高20倍的检出率:在25390受检人中,共检出HIV阳性感染者501例(2%)并以异性性传播为主(经异性性接触传播占77.3%、经共用注射器吸毒感染占21.1%、经同性性接触传播占0.4%、母婴传播占1.2%)。在海南省抽样的83人中,以CRF01--AE重组亚型(70人,84.3%)为主要病毒亚型,其他病毒亚型包括B’亚型(8人)、C亚型(2人)、CRF08-BC重组亚型(1人)、B亚型(1人)和1个未报道过的CRF01-AE/B’重组亚型。同样,在版纳抽样的44人中,也以CRF01-AE重组亚型(27人,61.3%)为主要病毒亚型,其他病毒亚型包括CRF08-BC重组亚型(15人)、G亚型(1人)、和1个未报道过的B/C重组亚型。在海南省抽样中有66人(79.5%)分布于4个大小不同的传播群,传播群1(59人)较大(奠基效应),属于CRF01-AE重组亚型,传播群2、3、4则较小,分别为3、2、2人,分别属于CRF01-AE重组亚型、C亚型和B’亚型。相反,在版纳抽样中有18人(40.9%)分布于8个较小的传播群(每群平均含2.25感染个体)。在海南省抽样中怀疑的6对异性性接触的传播链中,经系统进化分析方法确认了其中的4对,2对被拒绝。在版纳抽样中怀疑的8对异性性接触的传播链中,经系统进化分析方法确认了其中的5对,2对被拒绝,1对无法分析,此外还新发现了3对异性性接触传播群。结论HIV-1感染者的分子流行病学的追踪和分析对于追溯艾滋病流行的源头和地区性预防策略的制定有着重大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1 分子流行病学 海南 西双版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双版纳州2004-2013年肺结核疫情流行病学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郭丽珠 岩万明 +2 位作者 王江宁 桂春萍 范建华 《卫生软科学》 2015年第4期231-234,共4页
[目的]分析西双版纳州2004—2013年肺结核发病水平及流行特点,为控制结核病传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4—2013年西双版纳州网络直报的肺结核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2004-2013年西双版纳州共报告肺结核病例7810例,死亡44... [目的]分析西双版纳州2004—2013年肺结核发病水平及流行特点,为控制结核病传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4—2013年西双版纳州网络直报的肺结核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2004-2013年西双版纳州共报告肺结核病例7810例,死亡44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73.54/10万。2004-2006年报告的病例数逐年上升。发病率最高的是2006年(89.47/10万),2007年后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2003年发病率最低(60.05/10万);每年各月均有病例报告,总体分布无明显的季节性和周期性:各肺结核发病以青壮年组(15~49岁)例数最多。儿童组(O-14岁)最少:男性发病数明显多于女性;农民病例数为4323例,占报告发病总数的55.35%;发病地区分布不均衡。年平均报告率以景洪市最高(92.36/10万),勐海县最低(56.32/10万)。[结论]西双版纳州推行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加强了DOTS管理措施,肺结核疫情得到了有效遏制。但肺结核病发病率在全州法定报告乙类传染病中仍居第二位,应继续加强肺结核防治工作的投入和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核 疫情 流行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双版纳州2004年~2011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江宁 李园园 《卫生软科学》 2012年第8期730-731,共2页
[目的]了解西双版纳州2004年~2011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基本特点,指导该地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方法]对西双版纳州2004年~2011年报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资料按级别、类型、时间、发生场所等进行统计,描述分析。[结果]2004年~201... [目的]了解西双版纳州2004年~2011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基本特点,指导该地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方法]对西双版纳州2004年~2011年报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资料按级别、类型、时间、发生场所等进行统计,描述分析。[结果]2004年~2011年,西双版纳州共报告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60起,发病1411例,死亡38例。较大事件(Ⅲ级)18起,一般事件(Ⅳ级)31起,未分级事件11起。传染病暴发37起,其中乙类传染病暴发17起,丙类传染病暴发8起,其他传染病暴发12起。食物中毒报告22起,其中,野生蕈中毒7起,死亡13例;其他植物性中毒15起,死亡7例。职业中毒报告1起,死亡1人。从时间分布看,西双版纳州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以每年的5月~7月为全州报告事件最多的月份。[结论]西双版纳州2004年~2011年报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里,以传染病疫情暴发为主,占报告数的61.67%。野生蕈中毒事件成为危害最严重的一类事件,应高度重视,加强预警和健康教育。预防和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关键是及时发现突发事件发生的先兆,及时发出预警,迅速采取相应措施,将突发事件控制在萌芽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传染病 监测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53-2013年西双版纳州百日咳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赵双燕 陈绍云 +4 位作者 张建中 杨洋 李海艳 徐文月 范建华 《卫生软科学》 2016年第11期61-63,共3页
[目的]分析1953-2013年西双版纳百日咳发病情况和流行趋势,为调整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不同时期实际的防控策略将西双版纳州61年来百日咳防控工作划分为4个阶段,对各阶段的疫情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和卡方检验方法进行... [目的]分析1953-2013年西双版纳百日咳发病情况和流行趋势,为调整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不同时期实际的防控策略将西双版纳州61年来百日咳防控工作划分为4个阶段,对各阶段的疫情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和卡方检验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953-2013年西双版纳州共报告百日咳病例52,154例,死亡96例,年均发病率为129.33/10万,年均死亡率0.24/10万,其中自然感染流行期(1953-1969年)发病率315.61/10万,至免疫规划时期(2001-2013年)降至1.99/10万;1972-2013年,百日咳一年四季均有发病,3月份的病例开始增多,6-9月为发病高峰,10月后病例明显减少,呈现明显的季节性特征;发病以5岁以下儿童为主(占89.00%);职业分布以托幼儿童和学生居多(占83.91%)。[结论]西双版纳州百日咳预防控制工作成绩显著,但边远山区和边境地区尚存在免疫空白人群,仍存在小规模局部暴发疫情的可能,应进一步加强百日咳疫苗的常规免疫工作,提高接种质量,同时应加强对传染源管理、疫情监测及免疫水平监测,从而有效预防和控制百日咳的流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日咳 流行病学特征 西双版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西双版纳州1996-2010年法定报告传染病流行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园园 王江宁 弥鹏飞 《卫生软科学》 2013年第9期569-571,共3页
[目的]了解西双版纳州1996-2010年法定传染病发病水平及流行特征,为今后制定传染病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西双版纳州1996-2010年法定传染病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1996-2010年累计共报告甲乙类传染病18种61 437例,死亡346例。... [目的]了解西双版纳州1996-2010年法定传染病发病水平及流行特征,为今后制定传染病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西双版纳州1996-2010年法定传染病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1996-2010年累计共报告甲乙类传染病18种61 437例,死亡346例。年平均发病率为438.29/10万,年平均死亡率为2.47/10万。其中,甲类传染病无报告;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18种61 437例,死亡7种346例。从季节分布看,西双版纳州1996-2010年,每年的5-8月为传染病高发季节;性别分布,男性多于女性;职业分布以农民、工人、学生及散居儿童为主,其中农民累计发病24242例,占累计报告总数的39.46%。[结论]西双版纳州1996-2010年法定传染病发病率逐年下降,各项防控措施落实到位,防控有力有效,人民健康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病 流行趋势 发病率 死亡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双版纳州2010~2015年梅毒流行特征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来明月 王江宁 王宇 《皮肤病与性病》 2016年第6期431-434,共4页
目的了解西双版纳州(2010~2015)年梅毒的流行特征和发病趋势,为制定梅毒防控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西双版纳州(2010~2015)年报告梅毒发病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西双版纳州(2010~2015)年共报告梅毒2... 目的了解西双版纳州(2010~2015)年梅毒的流行特征和发病趋势,为制定梅毒防控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西双版纳州(2010~2015)年报告梅毒发病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西双版纳州(2010~2015)年共报告梅毒2161例,年均发病率31.80/10万:发病率由2010年的22.79/10万上升至2015年的53.85/10万,发病率呈快速上升趋势;女性患者高于男性,男女性别比为1:1.50;高发年龄组为(15~44)岁年龄段,占报告发病总数的65.94%;发病重点人群是农民、离退人员、家务及待业人员;隐性梅毒快速上升,早期梅毒明显下降。结论西双版纳州梅毒疫情呈现上升趋势,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应采取有效的综合干预措施控制本病的进一步蔓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毒 流行特征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96~2011年西双版纳州法定传染病流行特征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申剑波 《卫生软科学》 2012年第9期802-804,共3页
[目的]分析西双版纳州近16 a法定传染病流行规律及变化趋势,为制定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西双版纳州1996~2011年甲、乙类法定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996~2011年西双版纳州无甲类传染病报告... [目的]分析西双版纳州近16 a法定传染病流行规律及变化趋势,为制定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西双版纳州1996~2011年甲、乙类法定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996~2011年西双版纳州无甲类传染病报告,共报告乙类传染病64 462例,死亡388例,年均发病率为431.98/10万,年均死亡率为2.38/10万。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报告数最多为18 510例(28.72%),其次是肠道传染病16 406例(25.45%),血源及性传播疾病15 688例(24.34%)和呼吸道传染病12 305例(19.09%)。居前5位的疾病依次为疟疾、病毒性肝炎、伤寒和副伤寒、肺结核、痢疾,占报告总数的78.77%。2005年发生境外输入性登革热病例,2008年发生首例狂犬病病例,2010年发生本地感染登革热病例。[结论]西双版纳州传染病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病毒性肝炎、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性传播疾病是今后重点防制的主要传染病,同时应加强对新发传染病和境外输入传染病的防控与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定传染病 流行病学 发病率 死亡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双版纳州2011-2015年淋病流行特征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来明月 王宇 王江宁 《皮肤病与性病》 2016年第5期342-344,共3页
目的 了解西双版纳州(2011-2015)年淋病流行特征和发病趋势,为制定淋病防控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西双版纳州(2011-2015)年报告淋病发病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西双版纳州(2011-2015)年共报告淋病980例... 目的 了解西双版纳州(2011-2015)年淋病流行特征和发病趋势,为制定淋病防控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西双版纳州(2011-2015)年报告淋病发病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西双版纳州(2011-2015)年共报告淋病980例,年均发病率17.13/10万;发病率由2011年的12.26/10万上升至2015年的23.37/10万,年均增长17.50%;男性患者高于女性,男女性别比为5.71∶1;高发年龄组为(15-35)岁年龄段,占报告发病总数的74.08%;女性病例中(0-5)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发病重点人群是农民、家务及待业人员。结论 西双版纳州淋病疫情呈上升趋势,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应采取有效的综合干预措施控制本病的进一步蔓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病 流行特征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双版纳州景洪市疟疾发病现况调查
16
作者 李兴亮 黄梅 +7 位作者 李天军 刀应华 李鸿斌 李金海 杨昌 雷镭 岩光 陶正兴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2006年第2期125-125,131,共2页
关键词 景洪市 西双版纳州 发病现况 疟疾 平均气温 澜沧江下游 热带雨林 云南省 降雨量 总人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双版纳州2001-2010年麻风病例发现情况分析
17
作者 郭丽珠 许梅惠 +1 位作者 马灵 吴诗荣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3年第11期737-738,共2页
为探讨西双版纳州麻风的流行规律和特征,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进一步做好《消除麻风危害行动规划》的各项防治工作.本文对2001—2010年新发现麻风病例情况进行分析。
关键词 新发现麻风病例 西双版纳州 病例发现 流行规律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2年西双版纳州健康人群麻疹IgG抗体检测结果分析
18
作者 申剑波 张建中 《中国农村卫生》 2013年第01Z期321-322,共2页
目的 了解和掌握西双版纳州健康人群麻疹免疫水平,为消除麻疹采取针对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用分层抽样法随机抽取8个年龄组健康人群,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进行麻疹IgG抗体检测.结果 共检测1271名调查对象,麻疹IgG抗体阳性1 126名、阳性... 目的 了解和掌握西双版纳州健康人群麻疹免疫水平,为消除麻疹采取针对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用分层抽样法随机抽取8个年龄组健康人群,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进行麻疹IgG抗体检测.结果 共检测1271名调查对象,麻疹IgG抗体阳性1 126名、阳性率为88.59%;35~岁组麻疹抗体阳性率最高为98.19%,<8月龄组麻疹抗体阳性率最低为43.95%;勐海县麻疹阳性率最高为94.39%),景洪市次之为87.27%,勐腊县较低为84.42%;女性麻疹抗体阳性率高于男性.结论 西双版纳州健康人群的麻疹免疫水平与人群麻疹免疫力应达到并保持在95%的水平还有较大差距,应进一步提高麻疹的接种率和免疫质量,加强麻疹监测力度,持续开展麻疹免疫成功率和人群免疫水平的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疹 IGG抗体 检测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双版纳州2004年~2010年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特征分析
19
作者 申剑波 《卫生软科学》 2012年第2期151-153,共3页
[目的]了解2004年~2010年西双版纳州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的流行情况,分析其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报告的乙脑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西双版纳州2004年~2010年共报告乙脑... [目的]了解2004年~2010年西双版纳州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的流行情况,分析其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报告的乙脑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西双版纳州2004年~2010年共报告乙脑病例246例,死亡13例,年均发病率为3.40/10万,年均死亡率为0.19/10万,年均病死率为5.28%;发病主要集中在5月~8月,占病例总数的96.34%,6月形成发病高峰;发病主要以10岁以下儿童为主,共169例,占病例总数的52.84%;男性发病多于女性,性别比为1.51:1;以散居儿童、学生和农民居多,占病例总数的85.37%。[结论]西双版纳州为乙脑的高发地区,应采取以预防接种、灭蚊防蚊和健康教育为主的综合性防控措施,有效地控制乙脑发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性乙型脑炎 流行病学特征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双版纳州2009年~2011年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分析
20
作者 申剑波 《卫生软科学》 2012年第6期587-589,共3页
[目的]了解西双版纳州2009年~2011年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09年~2011年西双版纳州疾病监测信息系统报告的手足口病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2009年~2011年西双版纳州共报告手足口病病例2676... [目的]了解西双版纳州2009年~2011年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09年~2011年西双版纳州疾病监测信息系统报告的手足口病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2009年~2011年西双版纳州共报告手足口病病例2676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81.67/10万,死亡病例4例,死亡率为0.12/10万;男女病例报告性别比为1.45:1,病例主要集中在0岁~4岁婴幼儿(占89.80%),1岁、2岁两个年龄组人群的报告发病率最高(占56.62%);职业分布以散居儿童(占83.67%)和幼托儿童(占13.51%)为主。[结论]应加大防控力度,加强卫生防病知识的健康教育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流行病学特征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