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激光捕获显微切割技术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相关基因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
作者 郝权 徐勇 +2 位作者 李文录 高兴 邱志强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74-78,共5页
背景与目的 :激光捕获显微切割技术 (LCM)是获取均一目的细胞的有效方法。利用LCM技术从膀胱粘膜中分离膀胱移行上皮细胞从肿瘤间质细胞中分离膀胱癌细胞 ,进行RNA提取、纯化、浓缩以备进一步研究。方法 :采用LCM技术分别从正常膀胱粘... 背景与目的 :激光捕获显微切割技术 (LCM)是获取均一目的细胞的有效方法。利用LCM技术从膀胱粘膜中分离膀胱移行上皮细胞从肿瘤间质细胞中分离膀胱癌细胞 ,进行RNA提取、纯化、浓缩以备进一步研究。方法 :采用LCM技术分别从正常膀胱粘膜及膀胱癌组织冰冻切片中获取膀胱移行上皮细胞及膀胱癌细胞 ,提取RNA ,并对微量RNA进行纯化、浓缩。然后用RT PCR验证TotalRNA中β actin基因表达水平。结果 :对照实验Ⅰ证实经LCM后RNA完整性较好 ;经对照实验Ⅱ初步确定设定条件下LCMshooting次数与可获得RNA量间对应关系。从膀胱粘膜中捕获膀胱移行上皮细胞 2 5万shootings;从膀胱癌组织中获取癌细胞 2 0万shootings。经RT PCR验证β actin基因表达表达完整。结论 :使用LCM技术能成功地获取较为均一的研究目的细胞 ,RNA完整性较好 ,能用于进一步研究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A 膀胱粘膜 膀胱移行上皮细胞 激光捕获显微切割技术 膀胱癌细胞 膀胱癌组织 膀胱移行细胞癌 LCM 纯化 RT—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捕获显微切割技术应用于子宫内膜癌相关基因的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刘文欣 郝权 +3 位作者 赵小鸽 高兴 郝希山 李文录 《肿瘤防治杂志》 CAS 2005年第11期836-839,共4页
目的:摸索一条可行的技术路线,运用激光捕获显微切割技术(lasercapturemicrodissection,LCM)获取无间质混杂的人正常子宫内膜腺管上皮细胞与子宫内膜癌细胞,用于进行子宫内膜癌相关基因差异表达的研究。方法:采用LCM技术分别从正常子宫... 目的:摸索一条可行的技术路线,运用激光捕获显微切割技术(lasercapturemicrodissection,LCM)获取无间质混杂的人正常子宫内膜腺管上皮细胞与子宫内膜癌细胞,用于进行子宫内膜癌相关基因差异表达的研究。方法:采用LCM技术分别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及子宫内膜癌组织冰冻切片中捕获子宫内膜腺管上皮细胞及子宫内膜癌细胞,提取微量RNA,并对微量RNA进行纯化及浓缩,用RTPCR验证捕获细胞RNA中β-actin基因表达水平。结果:分别从冰冻切片中捕获子宫内膜腺管上皮细胞及子宫内膜癌细胞各50000Shootings。对照实验Ⅰ、Ⅱ证实经LCM后RNA完整性较好。确定了LCMShooting次数与可获得RNA量间对应关系。捕获细胞所提取的RNA中βactin基因表达完整。结论:通过LCM技术可以从冰冻切片中捕获单一类型的目的细胞,此过程不会造成细胞RNA明显降解,可以应用于下游的实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捕获显微切割 RT—PCR 子宫内膜腺管上皮细胞 子宫内膜癌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IV患者合并感染基因1和4型丙型肝炎病毒治疗效果的Meta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赵四海 刘恩岐 +2 位作者 成大欣 薛欣 楚雍烈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15-319,共5页
目的:探讨HIV患者共感染难治性丙型肝炎病毒(HCV,基因1型和4型)后的临床药物处理对策。方法:收集国内外2000年至今报道的干扰素或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HCV/HIV共感染患者的随机临床对照试验结果,提取其中共感染基因1型或4型HC... 目的:探讨HIV患者共感染难治性丙型肝炎病毒(HCV,基因1型和4型)后的临床药物处理对策。方法:收集国内外2000年至今报道的干扰素或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HCV/HIV共感染患者的随机临床对照试验结果,提取其中共感染基因1型或4型HCV的HIV患者资料。利用Meta分析方法探讨HIV患者罹患丙型肝炎后,尤其是感染基因1型或4型HCV后的治疗方案。结果:Medline文献检索结果命中88篇文献,其中6篇符合纳入标准,共提取感染基因1型或4型HCV的HIV患者资料1 131份。数据分析结果显示,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基因1型或4型HCV的HIV患者所获得的持续病毒反应率是26%,高于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的反应率(8%)。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也优于聚乙二醇干扰素单独疗法(26%vs 13%)。而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疗法在基因2型或3型HCV感染的HIV患者可获得55%的持续病毒反应率。干扰素或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HCV/HIV共感染患者的副反应发生率和停药率相似。结论: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在治疗基因1型或4型HCV的HIV患者时优于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或聚乙二醇干扰素单独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基因型 重叠感染/免疫学 干扰素-α2a/治疗应用 聚乙烯二醇类/治疗应用 利巴韦林/治疗应用 药物疗法 联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CV感染后肝硬化组织中整合素α3和αM的表达水平、部位及其意义 被引量:1
4
作者 徐心 黎一鸣 +3 位作者 吉鸿 候崇智 程颖波 赵晓鸽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7期1585-1587,共3页
目的:通过观测HCV感染后肝硬化组织中整合素α3β1亚单位和αMβ2亚单位表达水平和部位,研究其在肝硬化发生、发展中的分子标志意义.方法:在知情同意的前提下,选择3例用于肝移植的正常供肝组织作为正常对照组,选择12例HCV感染后肝硬化... 目的:通过观测HCV感染后肝硬化组织中整合素α3β1亚单位和αMβ2亚单位表达水平和部位,研究其在肝硬化发生、发展中的分子标志意义.方法:在知情同意的前提下,选择3例用于肝移植的正常供肝组织作为正常对照组,选择12例HCV感染后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其中Ch ild分级A级8例,B级2例,C级2例,术中取肝组织,分为α3和αM组,分别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组织中整合素α3,αM表达水平和部位,比较两者表达水平和部位的变化.结果:正常肝组织中无整合素α3,αM表达.HCV感染后肝硬化,整合素αM阳性表达高于α3,差异有显著性(P<0.05).α3阳性表达区域类似基底膜结构,位于肝细胞和窦状内皮细胞(sinusoidal ep i-thelial cells,SEC)膜表面,主要分布于小叶中央静脉周围,αM阳性表达区域位于肝细胞和SEC膜表面和近膜胞质,分布于门管区和小叶中央静脉周围之间.而且新生基底膜两侧的肝细胞和SEC细胞表面或近膜的胞质内都有明显的α3,αM阳性表达.不同Ch ild分级之间α3,αM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整合素α3,αM与HCV感染后肝硬化肝窦毛细血管化形成过程有密切关系,αM可作为重要的检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合素 基底膜 肝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cl-2硫代反义寡核苷酸对人恶性黑色素瘤A375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邱实 谭升顺 +3 位作者 饶国洲 王梅 耿松梅 黄艳红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63-465,共3页
目的:研究bcl-2硫代反义寡核苷酸(bcl-2ASODN)对人恶性黑色素瘤细胞A375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激光共聚焦显微镜、TUNEL法和AnnevinV/PI双染法检测bcl-2ASODN对A375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应用RT-PCR方法,观察... 目的:研究bcl-2硫代反义寡核苷酸(bcl-2ASODN)对人恶性黑色素瘤细胞A375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激光共聚焦显微镜、TUNEL法和AnnevinV/PI双染法检测bcl-2ASODN对A375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应用RT-PCR方法,观察bcl-2ASODN处理前后bcl-2mRNA在A375细胞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MTT法检测显示bcl-2ASODN抑制A375细胞增殖,并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经30μmol/LASODN作用48h,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呈现典型凋亡特征;TUNEL染色可见ASODN组多数A375细胞核被标记呈棕褐色,而SODN组和对照组细胞核未被明显标记;AnnexinV/PI检测ASODN组凋亡细胞比例升高,与SODN组和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RT-PCR结果显示bcl-2mRNA表达水平下降。结论:bcl-2ASODN可抑制A375细胞增殖和诱导A375细胞凋亡,其诱导凋亡的机制是下调bcl-2mRNA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 BEL-2 反义寡核苷酸 A37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角蛋白8在四氯化碳诱导的小鼠肝损伤中的表达 被引量:1
6
作者 赵四海 楚雍烈 刘恩岐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7-42,共6页
目的:探讨角蛋白8在四氯化碳诱导的小鼠肝损伤中的表达和角蛋白8可能参与肝损伤过程的机制。方法:取ICR小鼠40只,分为4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A组接受四氯化碳处理2周(6%的四氯化碳橄榄油溶液腹腔注射,300μl/kg体重,每周3次);B组接受... 目的:探讨角蛋白8在四氯化碳诱导的小鼠肝损伤中的表达和角蛋白8可能参与肝损伤过程的机制。方法:取ICR小鼠40只,分为4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A组接受四氯化碳处理2周(6%的四氯化碳橄榄油溶液腹腔注射,300μl/kg体重,每周3次);B组接受四氯化碳处理4周;C组接受四氯化碳处理6周;D组为空白对照组。各组分别在最后一次注射四氯化碳的第3天,过量麻醉处死后取材。依次分离脾脏、双肾和心脏等重要脏器并称重。提取肝脏总RNA、RT-PCR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角蛋白8的表达变化。结果:四氯化碳处理导致肝脏重量和体重的比值增高,第0、2、4和6周分别为5.60%、6.87%、7.83%和7.76%,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脾脏重量和体重的比值也增高(P<0.05)。HE染色显示,肝损伤程度随四氯化碳处理时间延长而加重。RT-PCR和免疫组化检测发现,角蛋白8在肝脏的表达随四氯化碳处理时间延长而升高。结论:在四氯化碳诱导的小鼠肝损伤模型中,角蛋白8的表达水平和肝损伤程度在一定条件下呈正相关。角蛋白8的细胞内积累可能是肝损伤的分子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氯化碳 角蛋白 免疫组织化学 疾病模型 动物 肝疾病 化学诱导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胃癌患者全胃切除后早期肠内膳食纤维素营养液的作用 被引量:4
7
作者 李强 李纯义 +2 位作者 曹元理 杨胜利 张殿增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89-591,共3页
目的 探讨老年胃癌患者全胃切除后 ,早期使用膳食纤维素营养液肠内营养 (EN)的可行性。方法  5 0例 6 0岁以上胃癌全胃切除患者 ,随机分为实验组 2 5例 ,用能全力 (TPF) 9d ;对照Ⅰ组 2 5例 ,用等氮、等热卡、等时间肠外营养 (PN)。... 目的 探讨老年胃癌患者全胃切除后 ,早期使用膳食纤维素营养液肠内营养 (EN)的可行性。方法  5 0例 6 0岁以上胃癌全胃切除患者 ,随机分为实验组 2 5例 ,用能全力 (TPF) 9d ;对照Ⅰ组 2 5例 ,用等氮、等热卡、等时间肠外营养 (PN)。另随机抽取同期 6 0岁以下同样患者 2 5例为对照Ⅱ组 ,支持方法和时间与实验组相同。结果 ①营养指标。三组患者体重、三角肌皮折厚度、肌酐身高比、白蛋白 ,手术后第 9天都分别恢复到近于手术前 1d水平 (P >0 .0 5 ) ,仅谷氨酰胺对照Ⅰ组降低明显 (P <0 .0 5 )。术后第 4天至第 9天氮累积水平对照Ⅰ组也较低 (P<0 .0 5 )。②安全性。全部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 ,都安全渡过术后恢复期。实验组比对照Ⅰ组肛门排气恢复显著提前 (P <0 .0 1)。结论 老年胃癌患者全胃切除后 ,早期使用膳食纤维素营养液EN ,安全适宜 ,效果良好 ,和较年轻患者近似 ,比同龄患者PN疗效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胃癌 全胃切除 膳食纤维素营养液 早期肠内营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捕获显微切割结合RNA线性扩增技术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相关基因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4
8
作者 郝权 徐勇 +2 位作者 李文录 赵小鸽 刘文欣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864-867,共4页
目的当对有间质细胞混杂的膀胱移行上皮细胞与癌细胞进行基因差异表达分析时,激光捕获显微切割技术(LCM)是不可缺少的。LCM与RNA线性扩增结合,目的是确定一条可行的技术路线,获取均质的、足量的RNA,以备进一步用于膀胱癌相关基因研究。... 目的当对有间质细胞混杂的膀胱移行上皮细胞与癌细胞进行基因差异表达分析时,激光捕获显微切割技术(LCM)是不可缺少的。LCM与RNA线性扩增结合,目的是确定一条可行的技术路线,获取均质的、足量的RNA,以备进一步用于膀胱癌相关基因研究。方法采用LCM技术分别从正常膀胱黏膜及膀胱癌组织冰冻切片中获取膀胱移行上皮细胞及癌细胞,提取RNA,并对120ng上皮细胞RNA进行线性扩增,获得aRNA20μg。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验证扩增前、后RNA中βactin基因表达水平。结果对照实验Ⅰ证实LCM后RNA完整性较好;产物RNA扩增后获得片段大小为0.5~2.5kb的aRNA,且βactin表达完整。结论LCM结合RNA线性扩增技术获取均一的、足量的、完整性好的目的细胞RNA,能用于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关基因研究 扩增技术 膀胱移行细胞癌 膀胱移行上皮细胞 激光捕获显微切割技术 β-actin 基因差异表达分析 RNA线性扩增 细胞RNA 组织冰冻切片 聚合酶链反应 基因表达水平 RNA扩增 LCM 问质细胞 技术路线 膀胱黏膜 对照实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