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IV患者合并感染基因1和4型丙型肝炎病毒治疗效果的Meta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赵四海 刘恩岐 +2 位作者 成大欣 薛欣 楚雍烈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15-319,共5页
目的:探讨HIV患者共感染难治性丙型肝炎病毒(HCV,基因1型和4型)后的临床药物处理对策。方法:收集国内外2000年至今报道的干扰素或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HCV/HIV共感染患者的随机临床对照试验结果,提取其中共感染基因1型或4型HC... 目的:探讨HIV患者共感染难治性丙型肝炎病毒(HCV,基因1型和4型)后的临床药物处理对策。方法:收集国内外2000年至今报道的干扰素或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HCV/HIV共感染患者的随机临床对照试验结果,提取其中共感染基因1型或4型HCV的HIV患者资料。利用Meta分析方法探讨HIV患者罹患丙型肝炎后,尤其是感染基因1型或4型HCV后的治疗方案。结果:Medline文献检索结果命中88篇文献,其中6篇符合纳入标准,共提取感染基因1型或4型HCV的HIV患者资料1 131份。数据分析结果显示,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基因1型或4型HCV的HIV患者所获得的持续病毒反应率是26%,高于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的反应率(8%)。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也优于聚乙二醇干扰素单独疗法(26%vs 13%)。而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疗法在基因2型或3型HCV感染的HIV患者可获得55%的持续病毒反应率。干扰素或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HCV/HIV共感染患者的副反应发生率和停药率相似。结论: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在治疗基因1型或4型HCV的HIV患者时优于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或聚乙二醇干扰素单独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基因型 重叠感染/免疫学 干扰素-α2a/治疗应用 聚乙烯二醇类/治疗应用 利巴韦林/治疗应用 药物疗法 联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角蛋白8在四氯化碳诱导的小鼠肝损伤中的表达 被引量:1
2
作者 赵四海 楚雍烈 刘恩岐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7-42,共6页
目的:探讨角蛋白8在四氯化碳诱导的小鼠肝损伤中的表达和角蛋白8可能参与肝损伤过程的机制。方法:取ICR小鼠40只,分为4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A组接受四氯化碳处理2周(6%的四氯化碳橄榄油溶液腹腔注射,300μl/kg体重,每周3次);B组接受... 目的:探讨角蛋白8在四氯化碳诱导的小鼠肝损伤中的表达和角蛋白8可能参与肝损伤过程的机制。方法:取ICR小鼠40只,分为4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A组接受四氯化碳处理2周(6%的四氯化碳橄榄油溶液腹腔注射,300μl/kg体重,每周3次);B组接受四氯化碳处理4周;C组接受四氯化碳处理6周;D组为空白对照组。各组分别在最后一次注射四氯化碳的第3天,过量麻醉处死后取材。依次分离脾脏、双肾和心脏等重要脏器并称重。提取肝脏总RNA、RT-PCR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角蛋白8的表达变化。结果:四氯化碳处理导致肝脏重量和体重的比值增高,第0、2、4和6周分别为5.60%、6.87%、7.83%和7.76%,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脾脏重量和体重的比值也增高(P<0.05)。HE染色显示,肝损伤程度随四氯化碳处理时间延长而加重。RT-PCR和免疫组化检测发现,角蛋白8在肝脏的表达随四氯化碳处理时间延长而升高。结论:在四氯化碳诱导的小鼠肝损伤模型中,角蛋白8的表达水平和肝损伤程度在一定条件下呈正相关。角蛋白8的细胞内积累可能是肝损伤的分子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氯化碳 角蛋白 免疫组织化学 疾病模型 动物 肝疾病 化学诱导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