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曲安奈德益康唑霜治疗皮炎湿疹类皮肤病疗效观察
1
作者 赵恩兵 王欣 刘彤 《陕西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11-213,共3页
目的:观察皮质类固醇激素曲安奈德益康唑霜治疗皮炎湿疹类皮肤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45例湿疹皮炎患者采用曲安奈德益康唑霜外搽,2次/d;观察3周,并记录皮损变化情况。结果:2周后,总痊愈率为51.1%(23/45),总显效率为31.1%(14/45),总... 目的:观察皮质类固醇激素曲安奈德益康唑霜治疗皮炎湿疹类皮肤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45例湿疹皮炎患者采用曲安奈德益康唑霜外搽,2次/d;观察3周,并记录皮损变化情况。结果:2周后,总痊愈率为51.1%(23/45),总显效率为31.1%(14/45),总好转率为15.6%(7/45),总无效率为2.2%(1/45),总有效率为82.2%(37/45);湿疹组痊愈率为64.0%(16/25),神经性皮炎组痊愈率为35.0%(7/20)。3周后,总痊愈率为62.2%(28/45),总显效率为26.7%(12/45),总好转率为11.1%(5/45),总无效率为0.0%(0/45),总有效率为率为88.9%(40/45);湿疹组痊愈率为72.0%(18/25),神经性皮炎组痊愈率为50.0%(10/20)。治疗2周与3周后,总有效率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湿疹组与神经性皮炎组之间,痊愈率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曲安奈德益康唑霜治疗皮炎湿疹类皮肤病疗效好,起效快,副作用小,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炎/药物疗法 湿疹/药物疗法 肾上腺皮质激素类/治疗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良情绪诱发皮肤病
2
作者 牟宽厚 《医药与保健》 2012年第9期39-39,共1页
在某外贸企业工作的小黄,三个月前出现了不明原因的全身瘙痒。他的病情反复发作.痛痒越来越厉害.医学院用药物也无济于事。医生说他患上的是神经性皮炎,由于长期工作压力大导致的不良情绪而引发。
关键词 情绪诱发 皮肤病 神经性皮炎 全身瘙痒 不明原因 反复发作 不良情绪 工作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肤胶原血管病 被引量:1
3
作者 葛睿 陈凤鸣 +3 位作者 刘宇 刘芳 成文静 王雷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27-229,共3页
报告1例双下肢皮肤胶原血管病。患儿女,13岁。双下肢淡红色斑片4年。皮肤科检查:双下肢多发、对称性淡红色斑片,边界欠清,部分皮损相互融合,按压皮损部分褪色。皮肤镜检查:可见多发扩张毛细血管。皮损组织病理:表皮大致正常,真皮浅层血... 报告1例双下肢皮肤胶原血管病。患儿女,13岁。双下肢淡红色斑片4年。皮肤科检查:双下肢多发、对称性淡红色斑片,边界欠清,部分皮损相互融合,按压皮损部分褪色。皮肤镜检查:可见多发扩张毛细血管。皮损组织病理:表皮大致正常,真皮浅层血管数量增多,管壁增厚,可见PAS染色阳性的透明样物质沉积。免疫组化:增厚的血管壁上Ⅳ型胶原呈层状同心圆排列。诊断:皮肤胶原血管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胶原血管病 毛细血管扩张 Ⅳ型胶原 PAS染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皮肤损害为突出表现的嗜酸粒细胞增多综合征1例 被引量:2
4
作者 付俊 刘彤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492-494,共3页
报告1例以皮肤损害为突出表现的嗜酸粒细胞增多综合征。患者男,70岁,反复皮肤瘙痒伴增厚、红色斑块半年,加重1月,同时伴肝、肾损害、脾大。皮损组织病理:真皮水肿,真皮浅深层及血管周围可见以嗜酸粒细胞和单一核细胞为主的浸润,部分血... 报告1例以皮肤损害为突出表现的嗜酸粒细胞增多综合征。患者男,70岁,反复皮肤瘙痒伴增厚、红色斑块半年,加重1月,同时伴肝、肾损害、脾大。皮损组织病理:真皮水肿,真皮浅深层及血管周围可见以嗜酸粒细胞和单一核细胞为主的浸润,部分血管壁可见嗜酸粒细胞移入,伴嗜酸粒细胞脱颗粒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酸粒细胞增多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参碱可抑制Th17所诱导的角质形成细胞IL-17RA、IL-21R及IL-22R1的表达 被引量:14
5
作者 周艳 牟宽厚 +4 位作者 韩丹 李玥 侯卫坤 马亚梅 吕社民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95-699,共5页
目的考察苦参碱(matrine,Mat)对Th17诱导的角质形成细胞(keratinocytes,KC)系HaCaT细胞白细胞介素-17受体A(IL-17RA)、白细胞介素-21受体(IL-21R)及白细胞介素-22受体1(IL-22R1)表达的影响。方法培养HaCaT细胞,用Th17分泌的主要效应因子... 目的考察苦参碱(matrine,Mat)对Th17诱导的角质形成细胞(keratinocytes,KC)系HaCaT细胞白细胞介素-17受体A(IL-17RA)、白细胞介素-21受体(IL-21R)及白细胞介素-22受体1(IL-22R1)表达的影响。方法培养HaCaT细胞,用Th17分泌的主要效应因子IL-17A(10ng/mL)、IL-21(10ng/mL)及IL-22(10ng/mL)联合刺激HaCaT细胞模拟类银屑病样细胞模型,再用10μg/mL及100μg/mL的Mat干预此细胞模型,采用RT-qPCR及Western blot方法检测IL-17RA、IL-21R及IL-22R1的表达变化。结果 IL-17RA、IL-21R及IL-22R1的mRNA及蛋白在HaCaT细胞上有表达。IL-17A、IL-21及IL-22联合刺激可以显著促进HaCaT细胞IL-17RA、IL-21RmRNA及蛋白表达,IL-22R1蛋白的表达量升高(P<0.05)。Mat单独干预或与上述细胞因子联合干预组与未处理的HaCaT细胞组相比,IL-17RA、IL-21R及IL-22R1表达无显著下降(P>0.05),但可以显著降低IL-17A、IL-21及IL-22联合刺激后所升高的受体蛋白表达(P<0.05)。结论 IL-17A、IL-21及IL-22联合刺激角质形成细胞可以增强IL-17RA、IL-21R及IL-22R1的表达,Mat可抑制这种增强作用,可能在多种Th17介导的免疫性皮肤病中发挥抗炎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参碱 Th17细胞因子 白介素-17受体A 白介素-21受体 白介素-22受体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尖锐湿疣患者的个性及心理健康状态调查 被引量:21
6
作者 马明芳 胡晓红 +1 位作者 任晚霞 王丽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05-106,共2页
目的评定尖锐湿疣患者的个性特点及心理健康状态。方法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分别对尖锐湿疣患者及健康对照人群各202例进行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尖锐湿疣患者EPQ的E量表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量表得分与健康对照... 目的评定尖锐湿疣患者的个性特点及心理健康状态。方法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分别对尖锐湿疣患者及健康对照人群各202例进行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尖锐湿疣患者EPQ的E量表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量表得分与健康对照组无明显差异,N量表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L量表得分低于对照组。说明尖锐湿疣患者个性外倾、情绪不稳。尖锐湿疣患者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中的躯体不适、强迫、抑郁、焦虑、恐怖得分高于对照组,其中强迫、抑郁、焦虑、恐怖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人际关系、敌对、偏执、精神病性得分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结论尖锐湿疣患者具有特殊的人格特征,存在明显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强迫症状、抑郁、焦虑、恐怖等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锐湿疣 个性 心理健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0在寻常型银屑病皮损中的检测 被引量:4
7
作者 郗彦萍 于春水 +3 位作者 谭升顺 周艳 冯义国 张磐谏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671-672,674,共3页
目的检测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0(FGF10)在寻常型银屑病皮损中的水平,探讨其与银屑病发病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了FGF10在22例寻常型银屑病皮损、非皮损中的分布。以20例正常皮肤为正常对照。结果寻常型银屑病皮损、非皮损中FGF1... 目的检测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0(FGF10)在寻常型银屑病皮损中的水平,探讨其与银屑病发病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了FGF10在22例寻常型银屑病皮损、非皮损中的分布。以20例正常皮肤为正常对照。结果寻常型银屑病皮损、非皮损中FGF10的阳性检测结果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银屑病皮损中FGF10阳性的检测结果可能与银屑病的发病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0 寻常性银屑病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肌炎/多发性肌炎患者伴发恶性肿瘤危险因素的研究与Logistic回归分析 被引量:17
8
作者 刘彤 许峰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270-273,285,共5页
目的探讨皮肌炎/多发性肌炎(DM/PM)患者伴发肿瘤的危险因素及两者间的关系。方法对DM/PM伴发恶性肿瘤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辅助检查指标和治疗情况进行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恶性肿瘤年龄偏大者多见,好发于DM后1~2年,PM后1... 目的探讨皮肌炎/多发性肌炎(DM/PM)患者伴发肿瘤的危险因素及两者间的关系。方法对DM/PM伴发恶性肿瘤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辅助检查指标和治疗情况进行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恶性肿瘤年龄偏大者多见,好发于DM后1~2年,PM后1~5年。DM伴发恶性肿瘤的危险因素有中度日光性皮炎和/或皮肤瘙痒、中度咽喉部肌群受累(如吞咽困难、声嘶等)、重度颈部肌群受累(如抬头困难)、消瘦等;而PM则为轻度呼吸肌受累(如呼吸困难)。结论对出现中度日光性皮炎和/或皮肤瘙痒、消瘦、中度咽喉部肌群、重度颈部肌群和轻度呼吸肌受累的中老年DM/PM者尤其在发病2~5年内应警惕伴发的恶性肿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肌炎/多发性肌炎 恶性肿瘤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皮素-1和干细胞因子对黑素细胞肌动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牟宽厚 马慧群 +1 位作者 张宪旗 冯捷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689-691,共3页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内皮素-1(ET-1)和干细胞因子(SCF)对培养的黑素细胞肌动蛋白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荧光技术观察黑素细胞在受到ET-1,SCF作用后细胞肌动蛋白actin在细胞内分布情况,间接判断其对细胞行为的影响。结果黑素细胞在细胞因子...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内皮素-1(ET-1)和干细胞因子(SCF)对培养的黑素细胞肌动蛋白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荧光技术观察黑素细胞在受到ET-1,SCF作用后细胞肌动蛋白actin在细胞内分布情况,间接判断其对细胞行为的影响。结果黑素细胞在细胞因子的作用下,细胞肌动蛋白呈现聚集性变化,细胞活动功能增强。尤其以ET-1作用更明显(P<0.05),而actin活动功能的增加直接关系着黑素细胞的粘附和迁移。结论ET-1和SCF在体外均可促进黑素细胞肌动蛋白actin的聚集,从而间接发挥它们促进黑素细胞粘附和迁移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素细胞 内皮素-1 干细胞因子 细胞肌动蛋白acti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化生长因子β_1及其信号转导阻滞对系统性硬化症皮损中成纤维细胞转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刘彤 胡晓丁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840-1845,共6页
目的探讨成纤维细胞(FB)向肌成纤维细胞(MFB)转分化在系统性硬化症(SSc)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研究施加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其信号转导阻滞对FB转分化为MFB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并鉴定SSc患者皮损和正常皮肤组织中FB;经免疫细胞化学... 目的探讨成纤维细胞(FB)向肌成纤维细胞(MFB)转分化在系统性硬化症(SSc)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研究施加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其信号转导阻滞对FB转分化为MFB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并鉴定SSc患者皮损和正常皮肤组织中FB;经免疫细胞化学法定性、ELISA法定量检测培养FB中的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而了解MFB密度;观察施加TGF-β1及其信号转导阻滞对FB转分化为MFB的影响。结果两组FB的细胞形态类似,SSc组α-SMA阳性率均值高于对照组(P<0.01),随培养时间的延长,两组α-SMA量均逐渐增多(P均<0.01),但在培养的24、48、72 h,SSc组α-SMA量分别高于对照组(P均<0.05)。随培养时间的延长,两组TGF-β1施加前、后α-SMA量均逐渐增多(P均<0.01),但在培养的三个时间点,TGF-β1施加后α-SMA量分别高于施加前(P均<0.05),且TGF-β1施加后SSc组α-SMA量分别高于对照组(P均<0.01)。两组FB在TGF-β1参与下,除JNK/MAPK通路外,Smads、ERK/MAPK及p38MAPK通路阻滞可显著降低α-SMA量(P均<0.05)。结论 SSc患者皮损来源的FB存在强烈地向MFB转分化的特性,TGF-β1可促进FB转分化,Smads、ERK/MAPK及p38MAPK信号转导通路可能介导了TGF-β1诱导的该转分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硬化症 Α-平滑肌肌动蛋白 肌成纤维细胞 转化生长因子-β1 信号转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GF-A/PDGFR-α对系统性硬化症患者皮损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转分化的作用 被引量:5
11
作者 刘彤 张静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96-501,共6页
目的探讨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A(PDGF-AA)/PDGF受体α(PDGFR-α)信号通路对系统性硬化症(SSc)患者皮损成纤维细胞(FB)增殖和转分化为MFB的作用。方法 SSc患者皮损和正常皮肤原代FB体外培养、鉴定,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其中的α-SMA;分别... 目的探讨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A(PDGF-AA)/PDGF受体α(PDGFR-α)信号通路对系统性硬化症(SSc)患者皮损成纤维细胞(FB)增殖和转分化为MFB的作用。方法 SSc患者皮损和正常皮肤原代FB体外培养、鉴定,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其中的α-SMA;分别予两组FB不同浓度的PDGF-AA刺激,用MTT法检测其对FB增殖的作用;对两组FB分别予TGF-β1、PDGF-AA及两者联合刺激,用RT-PCR法检测其PDGFR-αmRNA、α-SMA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两组FB形态虽相似,但SSc FB中α-SMA呈阳性,正常皮肤则为阴性;SSc FB增殖的饱和浓度高于对照组,在一定浓度与饱和浓度间两组FB都呈剂量依赖方式增殖(P<0.05);不论有无PDGF-AA刺激及刺激浓度大小,SSc FB增殖程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除单用TGF-β1对正常皮肤FB表达PDGFR-αmRNA无影响外,TGF-β1、PDGF-AA或两者联合刺激均可上调两组FB中PDGFR-αmRNA、α-SMA mRNA的表达水平,以两者联合刺激作用最强;不论有无刺激或何种刺激,SSc FB中PDGFR-αmRNA、α-SMAmRNA表达水平均高于正常皮肤FB(P<0.05);PDGFR-αmRNA和α-SMA mRNA的表达水平依照未处理、PDGF-AA、TGF-β1及TGF-β1+PDGF-AA的顺序渐次增加,两者呈高度正相关(r=0.925,P<0.05)。结论 SSc患者皮损来源的FB存在着向MFB转分化的显著特性,SSc FB胞膜表面过表达的PDGFR-α可结合较多的PDGF-AA配体,从而介导更强的促进FB增殖和转分化为MFB作用,TGF-β1则可增强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化症 系统性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A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α Α-平滑肌肌动蛋白 转化生长因子β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性硬化症患者皮损中Ⅰ、Ⅲ、Ⅴ型胶原的表达及其作用探讨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彤 张键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48-752,共5页
目的探讨Ⅰ、Ⅲ、Ⅴ型胶原(Col Ⅰ、Ⅲ、Ⅴ)在系统性硬化症(SSc)患者皮损中的表达、分布及其在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6例SSc患者(轻度纤维化9例,中度14例,重度13例)皮损中Ⅰ、Ⅲ、Ⅴ型胶原α1链〔α1(Ⅰ)、α1(Ⅲ... 目的探讨Ⅰ、Ⅲ、Ⅴ型胶原(Col Ⅰ、Ⅲ、Ⅴ)在系统性硬化症(SSc)患者皮损中的表达、分布及其在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6例SSc患者(轻度纤维化9例,中度14例,重度13例)皮损中Ⅰ、Ⅲ、Ⅴ型胶原α1链〔α1(Ⅰ)、α1(Ⅲ)、α1(Ⅴ)〕的表达(以平均光密度值为半定量检测指标),并以6例正常皮肤作为对照。结果3种胶原在SSc皮损真皮呈弥漫性分布,在网状层可见深染的α1(Ⅰ)和α1(Ⅲ)团块或条带,α1(Ⅴ)分布则较均匀,在小血管和皮肤附属器周围较多;从对照到SSc轻度、中度、重度纤维化组,α1(Ⅰ)、α1(Ⅲ)和α1(Ⅴ)含量在真皮、小血管和附属器及其周围组织均呈逐渐升高趋势(P均<0.05);在SSc皮损真皮、小血管和附属器及其周围组织中,α1(Ⅴ)在早期即明显升高(80.07±1.80 vs 73.56±2.48,94.23±1.53 vs 85.73±1.70,94.06±1.64 vs 84.65±1.65,P均<0.01),持续整个纤维化过程且增幅较大,α1(Ⅰ)和α1(Ⅲ)升高则较迟,在中、后期显著升高。结论α1(Ⅴ)先于α1(Ⅰ)、α1(Ⅲ)在SSc早期即开始大量沉积,并持续整个纤维化过程;其含量改变始于真皮小血管和附属器及其周围组织,可能参与SSc血管炎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硬化症 Ⅴ型胶原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屑病患者血脂及空腹血糖的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汪靖园 韩丹 +3 位作者 许鑫 王博 王丽娟 周艳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8期915-919,共5页
目的分析银屑病患者血脂及血糖代谢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68例银屑病患者及298例健康对照者的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低密... 目的分析银屑病患者血脂及血糖代谢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68例银屑病患者及298例健康对照者的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和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并比较血脂、血糖在不同性别、年龄和银屑病类型的差异。结果银屑病组TC、 TG、 LDL-C和FBG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HDL-C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 P < 0.05);男性银屑病患者HDL-C水平低于女性( P < 0.05),而TC、TG、LDL-C和FBG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银屑病40~49岁组、 50~ 59岁组TC水平高于<30岁组,50~59岁组TC水平高于30~39岁组( P < 0.05);≥70岁组TG水平低于其他各年龄组( P < 0.05);40~49岁组、50~59岁组HDL-C水平高于<30岁组,50~59岁组HDL-C水平高于30~39岁组,≥70岁组HDL-C水平低于其他各年龄组( P < 0.05);40~49岁组、50~59岁组LDL-C水平高于≤30岁组,≥70岁组LDL-C水平低于其他各年龄组( P < 0.05);各年龄组间FBG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红皮型银屑病患者TC和LDL-C水平高于脓疱型、关节型和寻常型( P < 0.05),TG、HDL-C和FBG水平在各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结论银屑病患者存在脂质及糖类代谢异常。高脂血症发病率很高,其中HDL-C与性别有关,TC、HDL-C和LDL-C与年龄有关,红皮病型更易罹患高脂血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血脂异常 葡萄糖代谢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克痤隐酮凝胶治疗轻中度寻常痤疮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志灵 崔玉艳 +5 位作者 韩丹 赵恩兵 牟宽厚 周艳 张键 刘文丽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1年第10期1410-1411,共2页
2009年10月至2010年12月我们采用螺内脂、奥硝唑内服联合克痤隐酮凝胶外用治疗轻中度痤疮获得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寻常型痤疮患者纳入标准符合Cunliffe分级法[1]:轻度:以白头、黑头粉刺为主;中度:以炎性... 2009年10月至2010年12月我们采用螺内脂、奥硝唑内服联合克痤隐酮凝胶外用治疗轻中度痤疮获得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寻常型痤疮患者纳入标准符合Cunliffe分级法[1]:轻度:以白头、黑头粉刺为主;中度:以炎性丘疹及脓疱为主;重度:炎性丘疹严重,损害以结节、炎性囊肿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寻常痤疮/药物疗法 丹参酮/治疗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FGF及其mRNA在银屑病皮损的表达 被引量:2
15
作者 郗彦萍 周艳 刘彤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270-272,共3页
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银屑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组织切片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技术对22例银屑病皮损和19例正常皮肤的bFGF进行检测。结果寻常型进行期银屑病皮损表皮bF-GF蛋白和mRNA阳性主要表达于表皮基底层... 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银屑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组织切片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技术对22例银屑病皮损和19例正常皮肤的bFGF进行检测。结果寻常型进行期银屑病皮损表皮bF-GF蛋白和mRNA阳性主要表达于表皮基底层和棘层,定位于细胞核、细胞浆和细胞膜;正常皮肤则表达于表皮的基底层,定位于细胞核、细胞浆和细胞膜。统计学分析发现银屑病皮损区表皮与正常皮肤表皮bFGF蛋白和mRNA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bFGF可能参与银屑病角质形成细胞增殖和真皮微血管异常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银屑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MGB1对角质形成细胞自分泌三种细胞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牟宽厚 韩丹 +1 位作者 刘文丽 李盼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781-784,共4页
目的探讨高迁移率蛋白B1(HMGB1)影响人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HaCaT)分泌维持黑素细胞生长相关细胞因子的作用。方法 ELISA法检测HMGB1在正常对照组和白癜风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免疫荧光和实时定量PCR检测HMGB1及其受体Toll样受体2(TLR2),T... 目的探讨高迁移率蛋白B1(HMGB1)影响人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HaCaT)分泌维持黑素细胞生长相关细胞因子的作用。方法 ELISA法检测HMGB1在正常对照组和白癜风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免疫荧光和实时定量PCR检测HMGB1及其受体Toll样受体2(TLR2),Toll样受体4(TLR4)和糖基化终产物受体(RAGE)在HaCaT中的表达。ELISA检测白癜风患者血清对于HaCaT分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干细胞因子(SCF)、内皮素-1(ET-1)的影响。结果相比于对照组,HMGB1在白癜风患者血清中表达升高;HMGB1及其受体在HaCaT中有表达,HMGB1表达在细胞核内;白癜风患者血清培养能够显著降低bFGF,SCF,ET-1的表达。结论角质形成细胞能够在病理状态下(白癜风)释放HMGB1,HMGB1可以降低角质形成细胞分泌的三种细胞因子从而参与白癜风的病理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迁移率蛋白 角质形成细胞 白癜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多发性肌炎与皮肌炎17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彤 许峰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99-101,共3页
目的 探讨儿童皮肌炎/多发性肌炎(JDM/PM)的临床特点、辅助检查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994年1月~2004年12月诊治的17例JDM/JPM。结果主要有肌无力、肌痛或肌压痛、关节疼痛和发热等;存在肺、心脏、胃肠道、肾损害,未见伴... 目的 探讨儿童皮肌炎/多发性肌炎(JDM/PM)的临床特点、辅助检查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994年1月~2004年12月诊治的17例JDM/JPM。结果主要有肌无力、肌痛或肌压痛、关节疼痛和发热等;存在肺、心脏、胃肠道、肾损害,未见伴恶性肿瘤和钙质沉着者;LDH、HBDH、AST、CPK、α2、γ球蛋白升高,HB降低,ESR增快,RF阳性;EMG示肌源性改变,肌活检异常。结论本病以肌肉症状最多见,肌酶升高显著,以心、肺损害多见,经激素治疗均有所缓解,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肌炎/多发性肌炎 儿童 临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尖锐湿疣患者病损中VEGF、COX-2及MVD的作用探讨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彤 张洪辉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63-267,共5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环氧合酶2(COX-2)在尖锐湿疣(CA)发病和发展中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1例CA患者病损中VEGF、COX-2的表达和微血管密度(MVD),并以17例健康男性皮肤作为对照。结果CA组VEGF、COX-...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环氧合酶2(COX-2)在尖锐湿疣(CA)发病和发展中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1例CA患者病损中VEGF、COX-2的表达和微血管密度(MVD),并以17例健康男性皮肤作为对照。结果CA组VEGF、COX-2表达阳性率和范围强度积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CA病损中VEGF与COX-2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749,P<0.05)。随CA病损直径增大、数目增多,VEGF、COX-2表达范围强度积分也就增高(P<0.05),而不同病程间两者的表达阳性率和范围强度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A病损的MVD较对照增高(P<0.05)。CA病损中VEGF、COX-2表达阳性者的MVD均高于阴性者(P<0.05),且两者均与MVD呈正相关(r=0.348,0.327,P<0.05)。结论VEGF、COX-2可促使CA病损出现异常的血管新生和细胞增殖,促进疣体增大、数目增多和病情进展,两者在CA发生、发展中有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锐湿疣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环氧合酶-2 微血管密度 免疫组化染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2-RLX抑制SSc皮损成纤维细胞增殖和向肌成纤维细胞转分化的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彤 胡晓丁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312-1314,1318,共4页
目的:探讨成纤维细胞(FB)向肌成纤维细胞(MFB)转分化在系统性硬化症(SSc)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和H2松弛素(H2-RLX)在SSc中的抗纤维化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SSc患者皮损和正常皮肤FB及鉴定;免疫细胞化学法定性、ELISA法定量检测FB中α-平... 目的:探讨成纤维细胞(FB)向肌成纤维细胞(MFB)转分化在系统性硬化症(SSc)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和H2松弛素(H2-RLX)在SSc中的抗纤维化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SSc患者皮损和正常皮肤FB及鉴定;免疫细胞化学法定性、ELISA法定量检测FB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而了解MFB比重;施加并观察H2-RLX对SSc FB增殖和转分化为MFB的影响。结果:两组FB的细胞形态无明显不同;SSc组α-SMA阳性率均值高于对照组(P<0.01);随培养时间的延长,两组α-SMA量均渐增多(P均<0.01),但在培养的24、48、72 h,SSc组α-SMA量分别高于对照组(P均<0.05);H2-RLX 1μg/L对FB增殖和α-SMA量无明显影响,而10μg/L和100μg/L则完全地抑制FB增殖和α-SMA量(P均<0.05),以100μg/L时抑制作用最强。结论:SSc患者皮损来源的FB存在强烈地向MFB转分化的特性,H2-RLX则可通过抑制FB增殖及转分化为MFB而在SSc中发挥抗纤维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 硬化症 Α-平滑肌肌动蛋白 肌成纤维细胞 H2松弛素 成纤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播散型带状疱疹8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赵恩兵 刘文丽 +6 位作者 张键 武萌 周艳 韩丹 张志灵 牟宽厚 刘彤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2年第4期499-500,共2页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VZV)引起的一种常见病。而播散型带状疱疹病情较重,临床上少见,2007~2010年以来我院收治播散型带状疱疹8例,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带状疱疹/诊断 带状疱疹/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