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源于心理因素的口腔正畸困难病例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王晓荣 张延晓 +1 位作者 张智勇 周洪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10年第5期530-533,共4页
目的了解源于心理因素的口腔正畸困难病例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心理特点,为临床工作提供指导。方法分析口腔正畸典型困难病例患者的心理状况,总结其治疗特点。结果典型病例患者具有干扰治疗的共同特点并且具有明显的心理问题。结论正畸患者... 目的了解源于心理因素的口腔正畸困难病例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心理特点,为临床工作提供指导。方法分析口腔正畸典型困难病例患者的心理状况,总结其治疗特点。结果典型病例患者具有干扰治疗的共同特点并且具有明显的心理问题。结论正畸患者治疗过程中应加强心理问题程度的判别和必要的心理疏导,以减少困难病例发生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问题 正畸 困难病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正畸病例库的建立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6
2
作者 王晓荣 牛亦睿 +1 位作者 张延晓 邹蕊 《西北医学教育》 2009年第5期1064-1066,共3页
目的建立口腔正畸病例资料库并将其应用于案例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方法利用Winceph软件平台,收集临床病人的详细资料,建立病例资料信息库。在正畸实验课中选择典型病例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从多个方面进行考查并评价教学效果。结果对于... 目的建立口腔正畸病例资料库并将其应用于案例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方法利用Winceph软件平台,收集临床病人的详细资料,建立病例资料信息库。在正畸实验课中选择典型病例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从多个方面进行考查并评价教学效果。结果对于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在实验课1周后测试计分明显高于实验课前,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在头影测量读数方面,手工描图法和使用Winceph软件相比无统计学差异,但计算机可以节省时间;调查问卷提示大部分学生喜欢案例教学。结论选择资料库中的典型病例应用于正畸实验教学,在改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但对于案例教学方法的实施步骤和评估标准还需要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畸病例资料库 案例教学 本科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畸疼痛的临床与基础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3
作者 乔虎 朱永进 周洪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12年第3期384-389,393,共7页
疼痛是正畸治疗过程中的常见症状,不仅影响正畸治疗的最终效果,而且影响患者是否接受正畸治疗的意愿。资料显示,95%的正畸患者出现过不同程度的疼痛症状。如何消除或减轻正畸疼痛,确保正畸矫治效果,改善口腔医疗服务质量,已成为越来越... 疼痛是正畸治疗过程中的常见症状,不仅影响正畸治疗的最终效果,而且影响患者是否接受正畸治疗的意愿。资料显示,95%的正畸患者出现过不同程度的疼痛症状。如何消除或减轻正畸疼痛,确保正畸矫治效果,改善口腔医疗服务质量,已成为越来越多的正畸医师和患者关注的问题之一。本文总结了正畸治疗中疼痛的表现、特点及可能的机制,并分析比较了目前临床上常用的镇痛措施,旨在进一步明确正畸疼痛的外周神经机制,为临床提供切实可行的疼痛缓解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畸 疼痛 外周机制 镇痛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正畸牙移动过程中牙周组织内CGRP的表达变化 被引量:7
4
作者 乔虎 周洪 +1 位作者 朱永进 高宇男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06-610,共5页
目的:建立SD大鼠正畸牙移动模型,观察牙移动过程中牙周组织内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 related peptide,CGRP)的表达变化,探讨其在正畸疼痛的外周神经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54只)和对照组(6只)2组,... 目的:建立SD大鼠正畸牙移动模型,观察牙移动过程中牙周组织内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 related peptide,CGRP)的表达变化,探讨其在正畸疼痛的外周神经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54只)和对照组(6只)2组,实验组大鼠施加50 g力后,分别在4 h、8 h、1 d(1 d组根据据力值大小分为1 d-30 g、1 d-50 g、1 d-80 g 3个亚组)、3 d、5 d、1周、2周,随机处死6只SD大鼠,收集牙周组织,进行实时定量PCR检测,观察牙周膜内CGRP随时间及力值大小的表达变化,采用SPSS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大鼠正畸牙移动过程中,牙周组织内CGRP表达随加力时间发生改变,加力4 h后开始增强,1 d后达到高峰并逐渐减弱,2周后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不同力值组加力1 d后,CGRP表达随加力力值增大而升高,80 g力组>50 g力组>30 g力组。结论:正畸牙移动过程中,牙周组织内CGRP表达随加力时间增加及加力力值增大出现规律性变化,提示CGRP可能在正畸疼痛的外周神经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正畸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畸专业研究生临床技能培养方式的探讨 被引量:3
5
作者 王晓荣 吴承琼 +1 位作者 薛亮 邹蕊 《西北医学教育》 2010年第2期293-295,共3页
目的了解我校正畸专业研究生毕业后的工作情况,收集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对我校在正畸研究生培养方面的评价和建议,从而对口腔正畸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和临床实践改革进行探讨。方法参考国内知名口腔教育专家的意见,设计调查表,采用邮寄的方... 目的了解我校正畸专业研究生毕业后的工作情况,收集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对我校在正畸研究生培养方面的评价和建议,从而对口腔正畸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和临床实践改革进行探讨。方法参考国内知名口腔教育专家的意见,设计调查表,采用邮寄的方式,对我校近10年毕业的34名正畸研究生及其单位发放调查表。回收整理调查表,并对调查表项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际收回校友卷30份,用人单位卷25份。毕业生及用人单位对我校正畸研究生培养方式比较认同,并提出一些建议。结论我校对研究生临床技能的培养方法及效果得到了积极的肯定,还需要对研究生加强科研能力,全科临床技能和正畸新技术方面的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畸专业研究生 临床技能培养 调查表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大鼠成骨细胞对破骨细胞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刘文佳 王晓庚 +1 位作者 周洪 李昂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81-284,共4页
目的通过将鼠成骨细胞与破骨细胞直接共培养的实验方法,研究成骨细胞对破骨细胞分化及功能成熟的影响。方法按照M-CSF 30μg/L、RANKL 50μg/L的浓度对鼠骨髓单个核细胞诱导培养6 d,与原代培养3 d的鼠成骨细胞按细胞数量1∶1直接共培养... 目的通过将鼠成骨细胞与破骨细胞直接共培养的实验方法,研究成骨细胞对破骨细胞分化及功能成熟的影响。方法按照M-CSF 30μg/L、RANKL 50μg/L的浓度对鼠骨髓单个核细胞诱导培养6 d,与原代培养3 d的鼠成骨细胞按细胞数量1∶1直接共培养,加入1,25-(OH)2D31×10-8mol/L和PGE21×10-6mol/L,利用形态学观察、TRAP染色、骨吸收陷窝检测等方法对共培养细胞进行鉴定。结果成骨细胞与破骨细胞共培养时,成骨细胞有明显的生长优势;染色后显微镜下可见大量呈单层排列的成骨细胞,偶见TRAP(+)的破骨细胞。结论成骨细胞对破骨细胞分化及功能成熟的影响与两者的相对数量有关。本实验中,由于成骨细胞快速生长,当其数量多于破骨细胞时,可能使1,25-(OH)2D3对成骨细胞RANKL表达的上调作用不足,且PGE2对成骨细胞OPG表达的下调作用不足,从而主要表现为对破骨细胞形成及分化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骨细胞 成骨细胞 细胞培养 RANKL M-CS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验性大鼠牙移动过程中TRPV1和IL-1α在牙周膜中的表达 被引量:5
7
作者 高宇男 周洪 +1 位作者 朱永进 乔虎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6,共6页
目的:研究实验性大鼠牙移动过程中,加力不同时间及力值后,香草酸瞬时亚型1(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vanilloid-1,TRPV1)和白细胞介素1α(interleukin-1α,IL-1α)在牙周膜中的表达规律,进而探讨两者在正畸疼痛中的作用。方法:将66... 目的:研究实验性大鼠牙移动过程中,加力不同时间及力值后,香草酸瞬时亚型1(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vanilloid-1,TRPV1)和白细胞介素1α(interleukin-1α,IL-1α)在牙周膜中的表达规律,进而探讨两者在正畸疼痛中的作用。方法:将66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实验组共11组,每组6只。实验组大鼠施50 g力后,分别于4 h、8 h、1 d(1 d组据力值大小增加30、50、80 g 3个亚族)、3 d、5 d、7 d、14 d,随机处死6只,切取牙周膜组织,采用实时定量PCR技术观察各组大鼠牙周膜内TRPV1和IL-1αmRNA的表达,采用SPSS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同一力值,牙周膜内TRPV1和IL-1α在加力4 h后升高,1 d时到达峰值,7 d后下降至正常水平。牙周膜内TRPV1和IL-1α的表达随力值增加而升高。结论:在生物机械力的诱导下,牙周膜内TRPV1和IL-1α的表达与加力时间及大小呈现规律性变化,提示TRPV1和IL-1α与正畸疼痛存在一定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畸疼痛 实时定量PCR 瞬时受体电位香草素亚型1 白细胞介素1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纯度破骨样细胞体外培养及功能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刘文佳 王晓庚 +1 位作者 周洪 李昂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99-603,共5页
目的建立大量高纯度破骨样细胞体外培养的方法,并运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观察体外诱导培养的破骨样细胞标志酶的基因表达。方法按照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30ng/mL、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基(RANKL)50ng/mL的质量浓度对骨髓单个核细... 目的建立大量高纯度破骨样细胞体外培养的方法,并运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观察体外诱导培养的破骨样细胞标志酶的基因表达。方法按照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30ng/mL、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基(RANKL)50ng/mL的质量浓度对骨髓单个核细胞诱导培养6d,利用形态学观察、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染色、Giemsa染色、骨吸收陷窝检测以及破骨细胞标志酶基因表达的检测,对生成的破骨样细胞进行鉴定。结果实验获得的破骨样细胞中,TRAP阳性的单核破骨样细胞多见、TRAP阳性的多核破骨样细胞数量相对较少,胞核从2个到十几个不等;光镜下牙本质片上可见各种形态的骨吸收陷窝;应用RT-PCR方法证实破骨样细胞表达膜型基质金属酶(MT1-MMP)、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TRAP和组织蛋白酶K(CK)4种标志酶。结论以M-CSF和RANKL作为诱导因子,对大鼠骨髓单个核细胞进行诱导培养可以获得具有典型的破骨细胞形态特征,可以表达特征性标志酶基因,且数量大、纯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骨样细胞 细胞培养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攻型微螺钉种植体支抗推磨牙向后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12
9
作者 张延晓 王晓荣 +1 位作者 陈江浩 苏晓霞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0年第1期82-85,共4页
目的:评价自攻型微螺钉种植体作为强支抗推上颌磨牙向远中移动的有效性。方法:选择3例安氏II类,上颌拥挤量5~7mm,采用自攻型微螺钉种植体作为支抗,推磨牙向远中移动的临床病例。通过X线头影测量分析比较矫治前后上颌第一磨牙和中切牙... 目的:评价自攻型微螺钉种植体作为强支抗推上颌磨牙向远中移动的有效性。方法:选择3例安氏II类,上颌拥挤量5~7mm,采用自攻型微螺钉种植体作为支抗,推磨牙向远中移动的临床病例。通过X线头影测量分析比较矫治前后上颌第一磨牙和中切牙的变化情况。结果:所有病例均达到了预期矫治效果。治疗前后头影测量分析比较上颌第一磨牙和腭平面的夹角(6/ANS-PNS)、上颌第一磨牙牙冠到过翼上颌裂点作眶耳平面的垂线之间的距离(6-coronal/PTV)、上颌第一磨牙根尖到PTV的距离(6-apical/PTV)、上颌第一磨牙釉牙骨质界到PTV的距离(6-CEJ/PTV)等指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治疗过程中种植体均保持了稳定,种植体周围软组织健康。结论:利用自攻型微螺钉种植体作为强支抗推磨牙向远中移动,是不拔牙矫治上颌牙齿前突,解除轻、中度拥挤的有效方法之一,简便、有效且不受患者依从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畸支抗 自攻型微螺钉种植体 推磨牙向远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丝素蛋白-羟基磷灰石类骨质复合生物材料的生物相容性 被引量:4
10
作者 牛林 邹蕊 +3 位作者 石福乔 逯宜 陈治清 刘启达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28-631,共4页
目的评价丝素蛋白-羟基磷灰石类骨质复合生物材料的生物相容性。方法体外研究将成骨样细胞株MG-63细胞与不同材料进行复合培养,利用倒置显微镜、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MTT)法进行生物相容性评价;体内研究将不同材料植入新西兰大白兔股骨髓... 目的评价丝素蛋白-羟基磷灰石类骨质复合生物材料的生物相容性。方法体外研究将成骨样细胞株MG-63细胞与不同材料进行复合培养,利用倒置显微镜、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MTT)法进行生物相容性评价;体内研究将不同材料植入新西兰大白兔股骨髓腔,分别在4周、8周取出标本,HE、新三色染色后观察新骨生成情况。结果在体外、体内实验中丝素蛋白-羟基磷灰石类骨质复合生物材料组均显示出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结论丝素蛋白-羟基磷灰石复合生物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为新型骨替代材料的制备及应用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素蛋白 羟基磷灰石 生物相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浓度破骨细胞分化因子和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体外诱导大鼠破骨样细胞形成的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王晓庚 刘文佳 +1 位作者 周洪 李昂 《口腔医学》 CAS 2008年第4期169-172,共4页
目的探讨破骨细胞分化因子和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在大鼠破骨样细胞形成、分化中的作用,为进一步研究正畸牙齿移动的生物力学机制奠定基础。方法应用不同浓度的破骨细胞分化因子和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提取的SD大鼠骨髓单个核细胞进... 目的探讨破骨细胞分化因子和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在大鼠破骨样细胞形成、分化中的作用,为进一步研究正畸牙齿移动的生物力学机制奠定基础。方法应用不同浓度的破骨细胞分化因子和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提取的SD大鼠骨髓单个核细胞进行诱导培养,分别于培养1、3、5、7 d利用TRAP染色、骨吸收陷窝检测等对单核及多核破骨样细胞的生成进行鉴定,对TRAP(+)的细胞进行计数和统计学分析。结果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破骨细胞分化因子对TRAP(+)的单核及多核破骨样细胞的诱导分化作用与时间有关:第3 d时逐渐增多,以第5 d和第7 d为最多;缺乏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时,骨髓单个核细胞不能有效地分化为TRAP(+)的细胞;在破骨细胞分化因子浓度一定的条件下(50 ng/ml),TRAP(+)的细胞数与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浓度有关,当其浓度超过30 ng/ml时,TRAP(+)细胞数不再显著增加,曲线趋于平缓;当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浓度一定的条件(50 ng/ml)下,TRAP(+)的细胞数与破骨细胞分化因子的浓度无关。结论以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破骨细胞分化因子作为诱导因子,对大鼠骨髓单个核细胞进行诱导培养,可获得TRAP(+)吸收陷窝(+)的破骨样细胞,且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30 ng/ml、破骨细胞分化因子50 ng/ml时具有最强的生物学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骨样细胞 体外培养 破骨细胞分化因子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牙周膜牵张成骨过程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骨钙素的表达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延晓 周洪 王晓荣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51-654,共4页
目的建立大鼠牙周膜牵张成骨牙齿移动模型,探讨牙周膜牵张成骨过程中血管形成与骨形成的关系。方法将48只大鼠随机分成实验组和正畸对照组,所有动物拔除上颌右侧第一磨牙,正畸对照组按传统方法建立模型,对实验组上颌右侧第二磨牙近中牙... 目的建立大鼠牙周膜牵张成骨牙齿移动模型,探讨牙周膜牵张成骨过程中血管形成与骨形成的关系。方法将48只大鼠随机分成实验组和正畸对照组,所有动物拔除上颌右侧第一磨牙,正畸对照组按传统方法建立模型,对实验组上颌右侧第二磨牙近中牙槽骨实施减阻措施后安装牵张装置,分别在牵张开始后第0、3、5、10、20、30天每组随机处死4只动物,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骨钙素(OC)随时间的表达变化。结果实验组VEGF阳性信号主要表达于血管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成骨细胞、破骨细胞以及骨细胞;VEGF的阳性表达在加力后逐渐增强,张力侧和压力侧分别在第10天和第5天达到峰值。OC阳性信号主要出现在牙周膜细胞外基质及成骨细胞中;张力侧与压力侧均在第10天达到峰值。正畸对照组VEGF和OC表达与实验组相似,但表达强度较低。结论 VEGF和OC参与了牙周膜牵张成骨牙齿快速移动过程中的牙周组织改建,具有重要意义。牙周膜牵张成骨中血管形成早于骨形成或二者同时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膜牵张成骨 牙齿快速移动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骨钙素 血管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牙周膜牵张成骨过程中细胞增殖之评价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延晓 周洪 王晓荣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11年第2期141-146,共6页
目的:通过建立大鼠牙周膜牵张成骨快速牙移动模型,观察牙周膜牵张成骨过程中成骨细胞、破骨细胞及骨细胞的增殖情况。方法:4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正畸模型对照组。所有动物拔除右侧上颌第一磨牙后,对照组按传统方法建立正畸模... 目的:通过建立大鼠牙周膜牵张成骨快速牙移动模型,观察牙周膜牵张成骨过程中成骨细胞、破骨细胞及骨细胞的增殖情况。方法:4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正畸模型对照组。所有动物拔除右侧上颌第一磨牙后,对照组按传统方法建立正畸模型;实验组对右侧上颌第二磨牙近中牙槽骨实施减阻措施后,在右侧上颌第二磨牙和支抗牙上安装自制牵张装置,频率为1mm/2d,牵引1周后进入巩固期。所有动物于牵张开始时腹膜内注射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分别在牵张开始后第3、5、10、20、30天,2组动物中随机选择4只动物处死,获取标本后,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在标本新生组织中观察BrdU标记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情况,对BrdU阳性细胞进行计数,利用SPSS16.0软件包中的配对t检验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的张力侧和压力侧均发现BrdU阳性细胞,主要为骨细胞、成骨细胞、破骨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等;BrdU阳性成纤维细胞和成骨细胞在第10天达到峰值,破骨细胞于第20天达到峰值,阳性骨细胞的数量随时间变化呈逐渐上升趋势。正畸模型对照组阳性成纤维细胞和成骨细胞在第5天和第10天的表达虽也呈上升趋势,但明显低于实验组,破骨细胞在第5天达到峰值,阳性骨细胞的数量也逐渐增多,但第20天和30天比实验组低。结论:牙周膜牵张成骨的成骨方式主要是膜内成骨;活跃的骨形成发生在牵张结束后巩固阶段的早中期,牙周膜牵张成骨过程中新骨的形成是不断进行的;牙周膜牵张成骨具有更活跃的破骨能力。BrdU阳性细胞能够在牙周膜中存在30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膜牵张成骨 牙快速移动 细胞增殖 成骨细胞 破骨细胞 骨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传代对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苏晓霞 廖立 +1 位作者 金岩 周洪 《口腔生物医学》 2015年第3期143-149,共7页
目的:观察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 UCMSCs)体外长期传代扩增后形态表型、增殖及分化特性的变化。方法:分别以双酶消化及组织块法分离培养h UCMSCs;细胞传至18代(P18),观察细胞形态... 目的:观察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 UCMSCs)体外长期传代扩增后形态表型、增殖及分化特性的变化。方法:分别以双酶消化及组织块法分离培养h UCMSCs;细胞传至18代(P18),观察细胞形态、生长曲线、克隆形成、细胞周期、干细胞表型、多向分化能力的变化,全面评测连续传代对h UCMSCs生物学特性的影响。结果:双酶消化结合组织块法可高效分离获得大量h UCMSCs,细胞稳定传代并保持间充质干细胞特性;早期细胞多呈长梭形或纺锤形,至P18时呈多角不定型且细胞体积变大,胞浆增加明显。传代至P18后,h UCMSCs的群体倍增时间增加至60 h以上,绝大多数细胞处于G0/G1期,且成纤维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olony-forming unit-fibroblast,CFU-F)形成降低,克隆集落减小。h UCMSCs可表达且不因持续传代丢失间充质干细胞标记,但仅早期传代细胞表达多能干细胞标记Oct-4及SSEA-4。特异性染色及相关基因表达检测提示P18 h UCMSCs的成脂肪、成软骨及成骨诱导分化能力较早期传代细胞减弱。结论:h UCMSCs是具备高增殖活性和多向分化特性的间充质干细胞群,体外长期传代扩增的h UCMSCs呈现一定的复制性衰老趋势,但不会丢失干性,可稳定表达间充质干细胞特异性表面标记并保持分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体外传代 增殖 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hBMP2作用下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中OCIF、ODF的表达研究
15
作者 吉玲玲 鲍庆江 +2 位作者 李昂 饶国州 周洪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1年第8期1255-1258,共4页
目的:本研究通过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来测定不同浓度的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rhBMP2)对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中OCIF、ODFmRNA在不同作用时间点表达的影响,了解rhBMP2对骨改建相关基因的调控方式。方法:原代培养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取生长良好... 目的:本研究通过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来测定不同浓度的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rhBMP2)对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中OCIF、ODFmRNA在不同作用时间点表达的影响,了解rhBMP2对骨改建相关基因的调控方式。方法:原代培养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取生长良好的第六代细胞,分别用25ng/ml、50 ng/ml及100 ng/ml的rhBMP2作用于细胞,于作用1、3、5、7天后收集细胞。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各组细胞四个时间作用点OCIF、ODF mRNA含量,PCR产物1%琼脂糖凝胶电泳后,采用Image Pro Plus5.0图像分析软件对电泳胶带亮度进行分析。结果:在rhBMP2作用初期,由于OCIF mRNA的表达快速上升,ODF mRNA的表达缓慢增高,二者的表达差异远大于正常生理水平;随作用时间的延长,由于OCIF mRNA的表达下降,ODF mRNA的表达缓慢增高,二者的表达差异逐渐缩小,在作用末期低于正常生理水平。结论:基于OCIF与ODF二者表达的相对变化,HPDLfs在rhBMP2的作用下可能对破骨细胞的形成在初期表现为较强的抑制,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HPDLfs对破骨细胞的抑制作用逐渐转变成为促进其活化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膜成纤维细胞 RHBMP2 OCIF OD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矫形前伸下颌对青春期大鼠咬肌TrkC表达的影响
16
作者 朱永进 李雪 邹敏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31-236,共6页
目的探讨功能矫形前伸下颌对青春期大鼠咬肌酪氨酸激酶受体-C(tyrosine kinase receptor-C,TrkC)表达的影响。方法设立实验组与同步对照组,实验组大鼠佩戴功能矫治器,根据佩带周期分为实验3、7、14、21d组与正常同步对照组。采用免疫组... 目的探讨功能矫形前伸下颌对青春期大鼠咬肌酪氨酸激酶受体-C(tyrosine kinase receptor-C,TrkC)表达的影响。方法设立实验组与同步对照组,实验组大鼠佩戴功能矫治器,根据佩带周期分为实验3、7、14、21d组与正常同步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及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大鼠咬肌TrkC及其mRNA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3、7d组,咬肌纤维TrkC免疫阳性染色与mRNA表达均无明显变化,而实验14、21d组TrkC免疫阳性染色明显强于同步对照组,TrkC基因表达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功能矫形下颌前伸可致大鼠咬肌TrkC的表达发生改变,提示其参与了下颌前伸过程中咬肌适应性的改建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矫形 咬肌 酪氨酸激酶受体-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矫形前伸下颌对青春期大鼠咬肌NT-3表达影响的实验研究
17
作者 朱永进 李雪 邹敏 《口腔生物医学》 2011年第3期140-144,共5页
目的:探讨功能矫形前伸下颌对青春期大鼠咬肌神经营养因子-3(neurotrophin-3,NT-3)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0只4周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3d组、7d组、14d组、21d组和正常同步对照组,实验组大鼠佩戴功能矫治器,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及R... 目的:探讨功能矫形前伸下颌对青春期大鼠咬肌神经营养因子-3(neurotrophin-3,NT-3)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0只4周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3d组、7d组、14d组、21d组和正常同步对照组,实验组大鼠佩戴功能矫治器,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及RT-PCR检测大鼠咬肌NT-3及其mRNA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3d、7d组咬肌纤维NT-3免疫阳性染色与mRNA表达均无明显变化;实验14d、21d组NT-3免疫阳性染色明显强于对照组,NT-3基因表达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功能矫形下颌前伸可致大鼠咬肌NT-3的表达发生改变,并且随着下颌前伸时间的延长,NT-3的表达量逐渐增加,NT-3表达改变提示咬肌在下颌前伸过程中发生了适应性的改建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下颌前伸 咬肌 神经营养因子-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压力作用下人牙周膜细胞差异表达蛋白质的质谱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安源远 周洪 +1 位作者 阮禹松 饶国洲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09年第1期56-60,共5页
目的:观察人牙周膜细胞静压力下细胞内蛋白质表达的变化,为进一步探讨静压力与人牙周膜细胞代谢之间的关系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固相pH梯度/SDS-PAGE双向电泳和质谱分析技术,对人牙周膜细胞静压力干预组和未加力组细胞胞内总蛋白质进行分... 目的:观察人牙周膜细胞静压力下细胞内蛋白质表达的变化,为进一步探讨静压力与人牙周膜细胞代谢之间的关系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固相pH梯度/SDS-PAGE双向电泳和质谱分析技术,对人牙周膜细胞静压力干预组和未加力组细胞胞内总蛋白质进行分析,应用Image Master 2D Platinum Software 5.0分析软件,鉴定2组细胞的双向电泳图谱,差异表达的蛋白质点为30个,选择其中5个新出现的差异点进行质谱分析和数据库检索。结果:第3和第5个蛋白质点得到了鉴定,分别为早老蛋白(presenilin 2)和儿茶酚胺-O-甲基转移酶(catechol O-methyltransferase),2种蛋白质在加力组中新表达。结论:早老蛋白与Notch蛋白具有相关性,而Notch通路可能是参与牙周膜细胞生物力学改建的一条信号传导途径;儿茶酚胺-O-甲基转移酶与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CGRP)有关,而CGRP在骨代谢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牙周膜细胞 静压力 双向电泳 质谱分析 早老蛋白 儿茶酚胺-O-甲基转移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力与牙周膜细胞对体外诱导脐血单核细胞分化为破骨样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吴承琼 周洪 王晓荣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18-322,共5页
目的研究持续静压力和人牙周膜细胞对体外诱导脐血单核细胞分化为破骨样细胞的影响,初步探讨静压力和牙周膜细胞在正畸性骨改建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脐血,收集单个核细胞。用组织块酶消化法培养获得牙周膜细胞。建立tra... 目的研究持续静压力和人牙周膜细胞对体外诱导脐血单核细胞分化为破骨样细胞的影响,初步探讨静压力和牙周膜细胞在正畸性骨改建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脐血,收集单个核细胞。用组织块酶消化法培养获得牙周膜细胞。建立transwell共培养系统,下层接种脐血单个核细胞,上层接种牙周膜细胞。A组为单核细胞与牙周膜细胞共培养加力;B组为单核细胞培养加力,另设不加力对照组A’、B’组。采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及TRAP染色,骨磨片染色等方法检测破骨样细胞的形成及功能。结果A组下层细胞在加力后第2天出现细胞融合现象,3 d时可见明显的多核破骨样细胞,TRAP染色阳性,骨磨片染色可见典型的骨吸收陷窝。其他组仅有极少量多核细胞形成,未见骨吸收陷窝。结论静压力作用下,牙周膜细胞可以刺激脐血单核细胞分化为破骨样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血单核细胞 牙周膜细胞 持续静压力 破骨样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性矫治器引导下颌前伸后咀嚼肌中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及Ⅳ型胶原参与咀嚼肌的适应性变化
20
作者 孙慧玲 周洪 邹敏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1期7661-7664,共4页
背景:功能性矫治器引导大鼠下颌矫形治疗中,咀嚼肌也会发生适应性变化和改建,基质金属蛋白酶参与其中变化。目的:观察功能性矫治器引导大鼠下颌前伸后咀嚼肌中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及其底物作用蛋白Ⅳ型胶原表达。方法:4周龄健康雄性S... 背景:功能性矫治器引导大鼠下颌矫形治疗中,咀嚼肌也会发生适应性变化和改建,基质金属蛋白酶参与其中变化。目的:观察功能性矫治器引导大鼠下颌前伸后咀嚼肌中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及其底物作用蛋白Ⅳ型胶原表达。方法:4周龄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每日白天戴矫治器10~12h。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戴矫治器后3,7,14,21d大鼠二腹肌前腹中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2及Ⅳ型胶原的表达。结果与结论:实验组和对照组大鼠二腹肌前腹中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2及Ⅳ型胶原均有表达。但实验组IV型胶原、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2表达明显增强,表明功能性矫治器引导大鼠下颌前伸后咀嚼肌中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2及Ⅳ型胶原参与了咀嚼肌的适应性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咀嚼肌 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 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2 Ⅳ型胶原 下颌前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