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椎间植骨治疗腰椎布氏杆菌性脊柱炎
被引量:
5
1
作者
贺欣
张嘉男
+6 位作者
刘继军
王文涛
孟羿彬
黄云飞
王欣文
吴起宁
郝定均
《实用骨科杂志》
2018年第2期108-111,共4页
目的探讨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腰椎布氏杆菌性脊柱炎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采用单纯后路病灶清除、椎间植骨及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腰椎布氏杆菌性脊柱炎16例,男10例,女6...
目的探讨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腰椎布氏杆菌性脊柱炎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采用单纯后路病灶清除、椎间植骨及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腰椎布氏杆菌性脊柱炎16例,男10例,女6例;年龄19~66岁,平均(40.6±15.0)岁。病灶累及椎体数目均为单节段。所有患者入院时均有腰背部局部疼痛,其中13例术前存在持续发热。终末随访时行标准布氏杆菌凝集法、X线及CT检查,评估布氏杆菌性脊柱炎治愈及融合情况。结果 16例患者均完成随访。平均手术时间100~140 min,平均(122±15)min;术中出血量300~650mL,平均(482±118)mL。术中及围手术期无死亡,无出现神经压迫症状的病例。13例术前存在持续发热的患者,术后10d均未再出现明显发热。随访时间12~47个月,平均随访(18.6±5.7)个月。术后10d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由术前平均(6.60±0.89)分改善至(2.40±0.63)分,末次随访VAS评分平均为(1.70±0.38)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分由术前的平均(77±4)分改善为终末随访时(12±5)分。末次随访未见布氏杆菌原位复发且所有患者植骨均成功融合。结论对于单节段受累的腰椎布氏杆菌性脊柱炎,单纯后路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应用后路病灶清除、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以较小的创伤加快疾病的恢复、重建病椎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布氏杆菌性脊柱炎
后路
手术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Kümmell病的影像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
4
2
作者
张嘉男
杨光
+1 位作者
高林
郝定均
《实用骨科杂志》
2016年第4期339-342,共4页
德国外科医生Hermann Kümmell于1895年首次报道了一组特殊病例,该组病例具有以下特点:a)患者均有轻微的脊柱外伤史;b)之后均经过了数月或数年的无症状期;c)最后出现进行性疼痛性的脊柱后凸畸形。后来,相关学者因为该疾病的特...
德国外科医生Hermann Kümmell于1895年首次报道了一组特殊病例,该组病例具有以下特点:a)患者均有轻微的脊柱外伤史;b)之后均经过了数月或数年的无症状期;c)最后出现进行性疼痛性的脊柱后凸畸形。后来,相关学者因为该疾病的特殊临床症状以及对首位报道者的纪念,将该病命名为Kümmell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像学
脊柱后凸畸形
外科医生
无症状期
临床症状
外伤史
疼痛性
进行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影响椎体后凸成形术后骨愈合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
3
3
作者
贺欣
郝定均
吴起宁
《实用骨科杂志》
2017年第3期203-207,243,共6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后影响椎体骨愈合的相关因素。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580例行单节段PKP治疗的OVCF...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后影响椎体骨愈合的相关因素。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580例行单节段PKP治疗的OVCFs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患者的流行病学资料和手术相关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两种检验方法分析影响患者骨愈合的因素。结果 580例患者中术后共29例(5%)出现骨延迟愈合,从551例椎体正常愈合组中选取29例患者,以性别和年龄为匹配条件与骨延迟愈合组中的患者进行配对。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术前低骨密度值(OR=0.114,95%CI:0.014~0.900)、存在椎体内裂隙征(OR=35.88,95%CI:1.690~762.034)和高椎体高度恢复率(OR=4.053,95%CI:1.217~13.496)是导致术后骨延迟愈合的危险因素。结论OVCFs患者PKP术后骨延迟愈合可能与术前患者骨密度、椎体内裂隙征、椎体高度恢复率明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后凸椎体成形术
椎体
延迟愈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椎间植骨治疗腰椎布氏杆菌性脊柱炎
被引量:
5
1
作者
贺欣
张嘉男
刘继军
王文涛
孟羿彬
黄云飞
王欣文
吴起宁
郝定均
机构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红会医院脊柱外科腰椎病区
出处
《实用骨科杂志》
2018年第2期108-111,共4页
文摘
目的探讨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腰椎布氏杆菌性脊柱炎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采用单纯后路病灶清除、椎间植骨及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腰椎布氏杆菌性脊柱炎16例,男10例,女6例;年龄19~66岁,平均(40.6±15.0)岁。病灶累及椎体数目均为单节段。所有患者入院时均有腰背部局部疼痛,其中13例术前存在持续发热。终末随访时行标准布氏杆菌凝集法、X线及CT检查,评估布氏杆菌性脊柱炎治愈及融合情况。结果 16例患者均完成随访。平均手术时间100~140 min,平均(122±15)min;术中出血量300~650mL,平均(482±118)mL。术中及围手术期无死亡,无出现神经压迫症状的病例。13例术前存在持续发热的患者,术后10d均未再出现明显发热。随访时间12~47个月,平均随访(18.6±5.7)个月。术后10d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由术前平均(6.60±0.89)分改善至(2.40±0.63)分,末次随访VAS评分平均为(1.70±0.38)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分由术前的平均(77±4)分改善为终末随访时(12±5)分。末次随访未见布氏杆菌原位复发且所有患者植骨均成功融合。结论对于单节段受累的腰椎布氏杆菌性脊柱炎,单纯后路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应用后路病灶清除、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以较小的创伤加快疾病的恢复、重建病椎的稳定性。
关键词
腰椎
布氏杆菌性脊柱炎
后路
手术治疗
Keywords
lumbar
brucella spondylitis
posterior, operation
分类号
R681.55 [医药卫生—骨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Kümmell病的影像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
4
2
作者
张嘉男
杨光
高林
郝定均
机构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红会医院脊柱外科腰椎病区
出处
《实用骨科杂志》
2016年第4期339-342,共4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472098)
文摘
德国外科医生Hermann Kümmell于1895年首次报道了一组特殊病例,该组病例具有以下特点:a)患者均有轻微的脊柱外伤史;b)之后均经过了数月或数年的无症状期;c)最后出现进行性疼痛性的脊柱后凸畸形。后来,相关学者因为该疾病的特殊临床症状以及对首位报道者的纪念,将该病命名为Kümmell病。
关键词
影像学
脊柱后凸畸形
外科医生
无症状期
临床症状
外伤史
疼痛性
进行性
分类号
R687.3 [医药卫生—骨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影响椎体后凸成形术后骨愈合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
3
3
作者
贺欣
郝定均
吴起宁
机构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红会医院脊柱外科腰椎病区
出处
《实用骨科杂志》
2017年第3期203-207,243,共6页
文摘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后影响椎体骨愈合的相关因素。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580例行单节段PKP治疗的OVCFs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患者的流行病学资料和手术相关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两种检验方法分析影响患者骨愈合的因素。结果 580例患者中术后共29例(5%)出现骨延迟愈合,从551例椎体正常愈合组中选取29例患者,以性别和年龄为匹配条件与骨延迟愈合组中的患者进行配对。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术前低骨密度值(OR=0.114,95%CI:0.014~0.900)、存在椎体内裂隙征(OR=35.88,95%CI:1.690~762.034)和高椎体高度恢复率(OR=4.053,95%CI:1.217~13.496)是导致术后骨延迟愈合的危险因素。结论OVCFs患者PKP术后骨延迟愈合可能与术前患者骨密度、椎体内裂隙征、椎体高度恢复率明显相关。
关键词
经皮后凸椎体成形术
椎体
延迟愈合
Keywords
percutaneous kyphoplasty
vertebrae
delayed union
分类号
R683.2 [医药卫生—骨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椎间植骨治疗腰椎布氏杆菌性脊柱炎
贺欣
张嘉男
刘继军
王文涛
孟羿彬
黄云飞
王欣文
吴起宁
郝定均
《实用骨科杂志》
2018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Kümmell病的影像学研究进展
张嘉男
杨光
高林
郝定均
《实用骨科杂志》
2016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影响椎体后凸成形术后骨愈合的相关因素分析
贺欣
郝定均
吴起宁
《实用骨科杂志》
2017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