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体位复位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无神经症状的胸腰椎重度压缩骨折 被引量:23
1
作者 王文涛 段琨 +4 位作者 王欣文 刘团江 吴起宁 郝定均 刘继军 《骨科》 CAS 2017年第1期34-38,共5页
目的探讨体位复位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无神经症状的胸腰椎重度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3年1月至2015年3月,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红会医院脊柱科采用体位复位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48例无神经症状的单节段胸腰椎... 目的探讨体位复位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无神经症状的胸腰椎重度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3年1月至2015年3月,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红会医院脊柱科采用体位复位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48例无神经症状的单节段胸腰椎重度压缩骨折(压缩≥50%)病人,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切口愈合情况及并发症,观察并比较其术前、体位复位后、内固定撑开后及术后1、12个月的椎体高度丢失率、Cobb角,比较其术前及术后1、12个月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结果所有病人手术均顺利完成,获得12个月随访。术中出血量为(75.4±10.0)ml,手术时间为(50.0±9.5)min;体位复位后及椎弓根螺钉撑开固定后的椎体前缘高度丢失率及中部高度丢失率、Cobb角均较术前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访12个月未见明显变化;体位复位后伤椎前缘高度恢复<50%与≥50%的病人于内固定撑开后的椎体前缘高度丢失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21,P=0.039)。术后随访时的VAS评分及ODI均较术前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2个月,3例病人出现伤椎"蛋壳"现象,取出内固定,CT引导下行空腔骨水泥灌注术。结论体位复位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是治疗无神经症状胸腰椎重度压缩骨折安全有效的方法,但是对于体位复位未达50%者可能出现术后复位不满意,继续行经皮微创内固定需谨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位复位 外科手术 微创性 骨折 压缩性 胸椎 腰椎 内固定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马尾神经压迫模型的脊髓组织病理变化 被引量:2
2
作者 王展 李浩鹏 +4 位作者 贺西京 郝定均 张堃 陈明霞 雷霆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0期5973-5978,共6页
背景:动物实验发现,压迫马尾神经可导致腰骶段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发生凋亡。目的:观察急性马尾神经压迫后家犬相应脊髓节段组织的病理变化。方法:将27只犬随机分为9组,每组3组,其中1组为正常对照,7个实验组在L6椎板下硬膜外脂肪上方置... 背景:动物实验发现,压迫马尾神经可导致腰骶段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发生凋亡。目的:观察急性马尾神经压迫后家犬相应脊髓节段组织的病理变化。方法:将27只犬随机分为9组,每组3组,其中1组为正常对照,7个实验组在L6椎板下硬膜外脂肪上方置入空水囊,进行注水压迫,压迫时间分别设置为4,8,12,24,48,72,168 h;假手术组只置入空水囊,不进行注水压迫。达到压迫时间后,取马尾神经发出段脊髓及相邻头端脊髓,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与结论:(1)光镜观察结果:压迫4-48 h,脊髓前角前运动神经元未见明显改变;压迫72 h后,观察到运动神经元体积减小,细胞膜皱缩,与周围组织分离,细胞均质浓染;压迫168 h可见运动神经元消失,但相邻头端脊髓切片未见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形态异常;(2)电镜观察结果:压迫12 h,脊髓组织开始肿胀,随压迫时间的延长,脊髓组织肿胀加重,胶质细胞肿胀明显,至168 h时髓鞘板层结构溶解,轴突空泡化,轴浆外溢,有炎性损伤特征样改变;(3)前角运动神经元凋亡检测结果:压迫12 h开始出现凋亡,随后逐渐增多,至168 h仍呈增高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动物 神经损伤与修复动物模型 马尾神经 急性压迫 脊髓组织 凋亡 继发性炎症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与胸腹带蒂皮瓣对手外伤组织缺损修复的应用效果及对创面愈合程度的影响 被引量:12
3
作者 白杰 黄省利 +2 位作者 张海平 康光明 李鹏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1年第19期3704-3708,共5页
目的:探讨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与胸腹带蒂皮瓣对手外伤组织缺损修复的应用效果及对创面愈合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2月到2020年12月共收治的119例手外伤组织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分别为对照组(n=59,应用胸腹带蒂皮... 目的:探讨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与胸腹带蒂皮瓣对手外伤组织缺损修复的应用效果及对创面愈合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2月到2020年12月共收治的119例手外伤组织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分别为对照组(n=59,应用胸腹带蒂皮瓣修复术)和观察组(n=60,应用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术)。对比两组患者治疗优良率,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手部创面面积、创面愈合程度以及组织愈合时间,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Jamar握力、TAM和DASH评分情况,对比两组患者的皮瓣成活率、皮瓣危象率和血管吻合时间。结果:通过对比两组患者治疗优良率发现,观察组患者优的人数为21例、良为35例,优良率为93.33%,对照组患者优的人数为16例,良为30例,优良率为77.97%,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手部创面面积、组织愈合时间和DASH评分显著减少,创面愈合程度以及TAM与Jamar握力显著增加(P<0.05);通过对比两组患者的皮瓣成活率、术后皮瓣危象率以及血管吻合时间发现,两组患者的术后皮瓣危象率、血管吻合时间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的术后皮瓣成活率对比差异显著,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手外伤组织缺损患者应用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与胸腹带蒂皮瓣修复术均具有明显的修复效果,但是应用股前外侧穿支皮瓣能够提升治疗效果,提升患者创面愈合程度减少愈合时间,提升患者手部运动情况,提升术后皮瓣成活率,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前外侧穿支皮瓣 胸腹带蒂皮瓣 手外伤组织缺损 创面愈合程度 皮瓣成活率 皮瓣危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